颤 震
广州中医药大学内科
洪永敦
【 概述 】
( 一 ) 病名概念
颤震又称振掉, 颤证, 震颤 。 是以头部或肢体摇
动, 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 轻者仅有头摇
或手足微颤;重者头部震摇大动, 甚至有痉挛扭转样
动作, 两手及上下肢颤动不止, 或兼有项强, 四肢拘
急 。 本病老年男性发病较多 。
( 二 ) 源流
( 三 ) 范围
西医学中的某些锥体外系疾病所致的不随意运
动, 如震颤性麻痹 ( 帕金森氏病 ), 舞蹈病, 手
足徐动症等, 符合本病证候特征者, 可参考本病
进行辨证论治 。
[ 证候特征 ]
本病以头部及肢体摇动, 颤抖, 甚至不能持物
为其共同证候特征 。 本病发病缓慢, 始则头摇肢
颤, 不能自持, 甚至头与肢体震颤不已;继而肢
体不灵, 行动缓慢, 表情淡漠, 呆滞;终则口解
流涎, 甚或卧床不起 。
【 病因病机 】
肝肾阴亏
气虚血少
痰热动风
本证有虚有实, 而虚多实少 。 虚为肝肾阴亏, 气血
衰少, 筋脉失养;实为风火痰热内盛, 经脉受扰 。
其病位在肝, 与脾, 肾关系密切 。
【 诊断 】
1,具有头部及肢体摇动, 颤抖的特定临床表现 。
轻者头摇肢颤, 重者头部震摇大动, 肢体震颤不已,
不能持物, 食则令人代哺;继见肢体不灵, 行动迟缓,
表情淡漠, 呆滞, 口角流涎等症 。
2,多发于中, 老年人, 男性多于女性 。
3,起病隐袭, 渐进发展加重, 不能自行缓解 。
4,测血压, 查眼底, 必要时做颅脑 CT,MRI等检
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
【 鉴别诊断 】
本病与瘛疭相鉴别, 瘛疭多见于急性热病或某些
慢性疾病急性发作, 常伴发热神昏, 两目上视, 头,
手颤动;而颤证则为慢性疾患之一, 以头摇手颤难
以自制为主证, 一般无发热, 神昏, 抽搐等症状 。
再结合病史及发病经过, 则不难鉴别 。
【 辨证论治 】
一, 辨证要点
对本病辨证, 主要应分辨标本虚实 。 肝肾亏损, 气
血衰弱为虚, 风火痰扰动筋脉者为实, 虚实夹杂本虚
标实者也不少;以肝肾亏虚, 气血不足为本, 风, 火,
痰为标;久病年老者多虚, 暴发体壮者多实 。 另瘀血
阻滞经脉, 筋脉失养也可致颤震, 临床宜注意辨识 。
二, 治疗原则
以填精补髓, 益气化瘀为治疗大法 。 虚证以滋
养肝肾, 补养气血, 熄风定颤为治法;实证则以
化痰清热, 熄风止颤为治法;虚实夹杂则标本兼
顾, 但始终离不开熄风 。 熄风多从肝论治, 或清
肝或养肝则视证之虚实而从之 。
三, 分证论治
1,肝肾亏虚
主证:颤振日久不愈, 兼见头晕目眩, 耳鸣, 失
眠多梦, 腰酸腿软, 肢体麻木, 呆傻健忘, 筋脉拘
紧, 动作笨拙, 舌体偏瘦, 舌质暗红, 少苔, 脉细
弦或沉细弦 。
治法:滋补肝肾, 育阴熄风 。
方药:大补阴丸合六味地黄汤 。
加减法:大定风珠, 滋生清阳汤, 滋荣养液膏亦
可随证选用 。
2,气血两虚
主证:颤振日久, 面色无华, 神惫乏力, 头晕眼花,
舌淡胖有齿印或暗淡, 脉细弱 。
治法:益气养血, 熄风活络 。
方药:八珍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 。
加减法:气虚甚伴中气下陷者, 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气虚夹痰者, 可加瓜蒌, 胆南星, 竹沥, 菖蒲, 远志
等;心悸失眠健忘甚者, 以归脾汤加减, 人参倍用;
便秘时重用当归, 并加肉苁蓉, 火麻仁;血瘀明显者,
加桃仁, 红花, 地龙;血虚甚者, 与四物汤合用 。
3,痰热动风
主证:颤振或轻或重, 尚可自制, 常兼胸脘痞闷,
痰稠色黄, 头晕口干, 舌苔黄腻, 脉弦滑数 。
治法:清热化痰, 平肝熄风 。
方药:导痰汤合天麻钩藤饮 。
加减法:若属痰湿内蒙而见胸闷昏眩, 恶心, 呕吐
痰诞, 肢麻颤振, 手不能持物, 甚则四肢不知痛痒,
咳喘, 舌胖有齿痕, 苔厚腻, 脉沉滑者, 宜二陈汤加
煨皂角 1克, 硼砂 1克, 胆南星 2克, 以化痰浊, 定颤
振 。
【 转归和预后 】
本证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多为原发,一般治疗较
为困难,预后欠佳。但体质强盛,表现为标实之象,
且病程较短的病人,若治疗得当,可有一定程度的
好转
【 预防和调摄 】
1,生活起居节制, 保持精神愉快;
2,饮食宜清淡, 忌肥甘厚味及暴饮暴食, 戒除
烟酒;
3,适度参加运动, 注意劳逸结合 。
广州中医药大学内科
洪永敦
【 概述 】
( 一 ) 病名概念
颤震又称振掉, 颤证, 震颤 。 是以头部或肢体摇
动, 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 轻者仅有头摇
或手足微颤;重者头部震摇大动, 甚至有痉挛扭转样
动作, 两手及上下肢颤动不止, 或兼有项强, 四肢拘
急 。 本病老年男性发病较多 。
( 二 ) 源流
( 三 ) 范围
西医学中的某些锥体外系疾病所致的不随意运
动, 如震颤性麻痹 ( 帕金森氏病 ), 舞蹈病, 手
足徐动症等, 符合本病证候特征者, 可参考本病
进行辨证论治 。
[ 证候特征 ]
本病以头部及肢体摇动, 颤抖, 甚至不能持物
为其共同证候特征 。 本病发病缓慢, 始则头摇肢
颤, 不能自持, 甚至头与肢体震颤不已;继而肢
体不灵, 行动缓慢, 表情淡漠, 呆滞;终则口解
流涎, 甚或卧床不起 。
【 病因病机 】
肝肾阴亏
气虚血少
痰热动风
本证有虚有实, 而虚多实少 。 虚为肝肾阴亏, 气血
衰少, 筋脉失养;实为风火痰热内盛, 经脉受扰 。
其病位在肝, 与脾, 肾关系密切 。
【 诊断 】
1,具有头部及肢体摇动, 颤抖的特定临床表现 。
轻者头摇肢颤, 重者头部震摇大动, 肢体震颤不已,
不能持物, 食则令人代哺;继见肢体不灵, 行动迟缓,
表情淡漠, 呆滞, 口角流涎等症 。
2,多发于中, 老年人, 男性多于女性 。
3,起病隐袭, 渐进发展加重, 不能自行缓解 。
4,测血压, 查眼底, 必要时做颅脑 CT,MRI等检
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
【 鉴别诊断 】
本病与瘛疭相鉴别, 瘛疭多见于急性热病或某些
慢性疾病急性发作, 常伴发热神昏, 两目上视, 头,
手颤动;而颤证则为慢性疾患之一, 以头摇手颤难
以自制为主证, 一般无发热, 神昏, 抽搐等症状 。
再结合病史及发病经过, 则不难鉴别 。
【 辨证论治 】
一, 辨证要点
对本病辨证, 主要应分辨标本虚实 。 肝肾亏损, 气
血衰弱为虚, 风火痰扰动筋脉者为实, 虚实夹杂本虚
标实者也不少;以肝肾亏虚, 气血不足为本, 风, 火,
痰为标;久病年老者多虚, 暴发体壮者多实 。 另瘀血
阻滞经脉, 筋脉失养也可致颤震, 临床宜注意辨识 。
二, 治疗原则
以填精补髓, 益气化瘀为治疗大法 。 虚证以滋
养肝肾, 补养气血, 熄风定颤为治法;实证则以
化痰清热, 熄风止颤为治法;虚实夹杂则标本兼
顾, 但始终离不开熄风 。 熄风多从肝论治, 或清
肝或养肝则视证之虚实而从之 。
三, 分证论治
1,肝肾亏虚
主证:颤振日久不愈, 兼见头晕目眩, 耳鸣, 失
眠多梦, 腰酸腿软, 肢体麻木, 呆傻健忘, 筋脉拘
紧, 动作笨拙, 舌体偏瘦, 舌质暗红, 少苔, 脉细
弦或沉细弦 。
治法:滋补肝肾, 育阴熄风 。
方药:大补阴丸合六味地黄汤 。
加减法:大定风珠, 滋生清阳汤, 滋荣养液膏亦
可随证选用 。
2,气血两虚
主证:颤振日久, 面色无华, 神惫乏力, 头晕眼花,
舌淡胖有齿印或暗淡, 脉细弱 。
治法:益气养血, 熄风活络 。
方药:八珍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 。
加减法:气虚甚伴中气下陷者, 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气虚夹痰者, 可加瓜蒌, 胆南星, 竹沥, 菖蒲, 远志
等;心悸失眠健忘甚者, 以归脾汤加减, 人参倍用;
便秘时重用当归, 并加肉苁蓉, 火麻仁;血瘀明显者,
加桃仁, 红花, 地龙;血虚甚者, 与四物汤合用 。
3,痰热动风
主证:颤振或轻或重, 尚可自制, 常兼胸脘痞闷,
痰稠色黄, 头晕口干, 舌苔黄腻, 脉弦滑数 。
治法:清热化痰, 平肝熄风 。
方药:导痰汤合天麻钩藤饮 。
加减法:若属痰湿内蒙而见胸闷昏眩, 恶心, 呕吐
痰诞, 肢麻颤振, 手不能持物, 甚则四肢不知痛痒,
咳喘, 舌胖有齿痕, 苔厚腻, 脉沉滑者, 宜二陈汤加
煨皂角 1克, 硼砂 1克, 胆南星 2克, 以化痰浊, 定颤
振 。
【 转归和预后 】
本证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多为原发,一般治疗较
为困难,预后欠佳。但体质强盛,表现为标实之象,
且病程较短的病人,若治疗得当,可有一定程度的
好转
【 预防和调摄 】
1,生活起居节制, 保持精神愉快;
2,饮食宜清淡, 忌肥甘厚味及暴饮暴食, 戒除
烟酒;
3,适度参加运动, 注意劳逸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