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 病
广州中医药大学内科教研室
杨 小 红
教学要求,
1,熟记痉病的 病名概念, 证侯
特征。
2.理解痉病的 病因病机 。
3.掌握痉病的 诊断, 鉴别诊断,
辩证要点 及各证型的 辩治 。
(一)病名概念
痉病 —— 由于筋脉失养引起的以
项背强急,
四肢抽搐,
甚至 角弓反张
为主要表现的
病证。
[概述 ]
,瘛 纵, ——抽搐
瘛 ——筋急挛缩,
纵 ——筋缓纵伸
,张氏医通 · 瘛 纵, 指出:“瘛者,
筋脉拘急也,纵者,筋脉驰纵也,
俗谓之 抽 。”
共症,筋脉肌肉拘急挛缩
重症,四肢抽搐,角弓反张。
轻症,某一肢体出现拘挛、强急。
(二) 证候特征,
(三 ) 范围,
现代医学中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各种脑炎、
脑膜炎,如病毒性脑炎、化脓性
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肿瘤
以及高热惊厥等。
邪壅经络:
风寒湿邪阻碍气血运行,筋脉失养
热盛发痉,
阳明热甚动风、风火相煽
热入营血、热毒闭阻经脉
阴血亏损,
误治、失血 气虚津亏血少
产后、体虚 无以荣养筋脉
瘀血内阻,
久病入络血行不畅,筋脉失养
[病因病机 ]


1、有痉病的证候特征( 强、抽、热 )
2、由 外邪 引发者,先有恶寒发热、头
痛等症状,几天后头痛加剧,或伴呕
吐,然后出现痉病的主证特征。
由 内伤 引发者,多有素体虚弱的病
史,起病较缓。
3、必要时做头颅 CT,MRI等检查。
[诊断 ]
请思考, 1、当一个病人来急诊时,
突然发生四肢抽搐,你怎样分辨是
痉病 还是 痫病?
2、如这个病人四肢抽搐
的同时伴有神昏,你如何
与 中风病 及 厥证 进行鉴别?
[鉴别诊断 ]
外感发痉 内伤发痉
病因 外邪诱发 素体虚弱
伴随症状 发热、恶寒 无表证
发病 急 缓
病程 短 长
病证 实证 虚证
[辨证论治 ]
(一)辨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致痉,辨虚证实证
治疗大法,祛邪扶正
急则舒筋解痉 —治其标;
缓则扶正益损 —治其本。
具体治法:
外邪致痉 —宜祛风、散寒、
除湿,清热。
内伤致痉 —宜滋阴养血。
虚实夹杂 —宜泄热存阴,益气化瘀。
(二)治疗原则:
1,邪壅经络
症状,头痛、项背强直、高热、
恶寒或不恶寒,无汗或有汗,肢体
酸重,甚至口噤不语,四肢抽搐,
舌苔白, 脉浮紧。 ( 痉 + 表证)
(三)分证论治
治法,祛风散寒,燥湿和营。
方药,羌活胜温汤, 内外伤辨惑论,
(姜活、独活、川芎、蔓荆子、
藁本、防风、甘草。)
加减法:
寒邪甚 ——解肌发汗:葛根汤
风邪甚 ——驱风散寒,和营养津
栝蒌桂枝汤
湿邪甚 ——清热化湿,通经活络
三仁汤
2,热甚发痉
症状,发热、胸闷、心烦、急躁、
口噤 齿,项背强直,甚则角弓反张,
手足挛急,腹胀便秘,舌红苔黄腻,脉

数 。(主证 + 阳明腑实证)
治法,清热存津,熄风止痉
方药,增液承气汤, 温病条辨,
(大黄、芒硝、玄参、麦冬、生地)
治法,清热存津,熄风止痉
方药,增液承气汤, 温病条辨,
(大黄、芒硝、玄参、麦冬、生地)
加减法:
抽搐甚:加全蝎、蜈蚣、地龙、钩藤
烦躁甚:加栀子、淡竹叶。
热甚伤津:白虎加人参汤
3,温热致痉
症状,壮热头痛,呕吐、神志
昏迷,口噤、抽搐,角弓反张,舌
红绛苔黄燥, 脉弦滑数。
(主证 +热入营血证)
治法,清热透络,镇痉止抽
方药,羚麻白虎汤 (验方)
(羚羊角、天麻、生石膏、知
母、梗米、甘草)
加减法:
神昏:灌服安宫牛黄丸,
高热:紫雪丹
抽搐:至宝丹
4,瘀血内阻
症状,头痛如刺,形体消瘦,项背
强直,四 肢抽搐,舌质紫暗 有瘀斑
,脉细涩 。(主证 + 瘀血证)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痉
方药,通窍活血汤, 医林改错,
(赤芍、川芎、桃仁、红花、
麝香、葱白、生姜、大枣、黄酒)
气虚者 +四君子汤
5,气血亏虚
症状,素体气血两虚,或失血后,
项背强急,四肢抽搐,头晕目眩,自
汗、神疲、短气,舌淡红苔薄白,脉
沉细。(主证 +气血两虚)
治法,益气补血,缓急止痉
方药,①圣愈汤, 医宗金鉴,
(熟地、白芍、川芎、人参、当
归、黄芪)
②八珍汤 + 天麻、钩藤、葛

1、外感发痉,若正气未虚,治疗得当
—— 证轻, —— 易治
2、寒湿郁久化热,热盛所致的痉证
治疗不当 —— 证重 —— 难治 。
3、肝肾精液耗损,热毒内耗心营,
心液外脱 —— 预后不良 。
[预后转归 ]
1、发作时应有人专门护理,注意
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2、保持居处安静,高热病人应加
强降温措施。
3、抽搐频繁者针刺人中,内关,
十宣。
4、病情稳定后饮食宜半流质,食
品宜清淡,新鲜。
[预防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