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人体寄生虫学( human parasitology )
教材名称:人体寄生虫学(六版)
课程类别:专业限定选修课 学时:3
授课教师:李建华 单位:贵阳医学院 职称:教授
授课对象:五年制本科学生 专业:临床医学A班 年级:二年级
教学内容 教材名称(版次) 人体寄生虫学(第六版) 李雍龙主编
起止章节页码 第十八章第六节 蝇;第七节 蚤;第八节 虱;
第十九章第一节:蛛形纲蜱、第五节 疥螨 第四节 蠕形螨
P239~251,P256~261,P264~270; 第一篇 总论
讲授题目 全部节肢动物、总论
计划用学时 3学时
教学要求 掌握内容 1蚤、虱的形态特点;
2.蝇、蚤、虱与疾病的关系;
3.疥螨的形态特点及其致病;
4.寄生虫免疫逃避、带虫免疫、慢性感染、隐性感染、
幼虫移行症等概念;
5.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熟悉内容 1.六种苍蝇的形态鉴别要点;
2.蛛形纲的形态要点;
3.蠕形螨的形态及其致病;
了解内容 1.蝇、蚤、虱的生活史、生态及防制;
2.疥螨、蠕形螨的生活史、诊断及防治;
教学要点 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1蚤、虱的形态特点;
2.蝇、蚤、虱与疾病的关系;
3.疥螨的形态特点及其致病;
4.寄生虫免疫逃避、带虫免疫、慢性感染、隐性感染、幼虫移行症等概念;
5.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难点:1. 寄生虫感染免疫;
2. 寄生虫感染与寄生虫病特点;
教学进程 1蝇 20分钟;
(步骤) 2.蚤 20分钟;
3.虱 15分钟;
4.蛛形纲总论 5分钟;
5.蜱 10分钟;
6.疥螨 20分钟;
7.蠕形螨 10分钟;
8.寄生虫学总论 50分钟;
教学方法 1.CAI教学片
2.教学过程中采用互动教学,以提问式为主;节肢动物以各种各样的图片入题;寄生虫学总论提纲挈领式的将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与归纳;
参考资料
《人体寄生虫学》 吴观陵主编 人卫版 第三版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Web网页
Foundations of Parasitology
作业
寄生虫感染的特点;
蝇(fly)
[形态]
成虫体长5~10mm,呈暗灰色、黑、黄褐、暗褐色,许
多带有金属光泽,全身披有鬃毛。
头:半球形,头顶有三个单眼,触角一对,分三节,第三节基部外侧有一根触角芒,口器多为舐吸式,少数蝇类
为刺吸式口器。
雌蝇:复眼间距较宽。
雄蝇:复眼间距较宽。
胸:中胸发达,翅一对,足末端有爪和爪垫各一对,中间有一个爪间突,爪垫上密布鬃毛,可携带多种病原体。
腹:由10节组成,一般仅见前5节,后5节演化为外生殖器。
[生活史及生态习性]
蝇属全变态的昆虫
1d 3~6d
卵 幼虫 蛹 成虫
生活史特点:
1.蝇为全变态昆虫;
2.幼虫分三龄;
3.蛹为不食不动时期,常停留在松软泥土内;
4.成蝇寿命1~2月;
5.完成一代生活虫所需时间与温度、湿度、食物及蝇种类等因素有关。
[生态习性]
1.孳生地:粪便类、垃圾类、植物质类、动物质类。
食性:不食蝇、吸血蝇、非吸血蝇。
栖息与活动:蝇属趋光性昆虫,善飞翔
季节消长及越冬:夏秋型、秋型多见,大多以蛹越冬。
[主要蝇种]
1.舍蝇:体长5~8mm,灰褐色,胸部背面有4条黑色纵纹,第四纵脉向上急变成折角,腹部橙黄色。
2.大头金蝇:体长8~11mm,躯钵肥大,头宽于胸,体呈青绿色金属光泽,复眼深红色,颊橙黄色。
3. 巨尾阿丽蝇:体长5~12mm,胸部灰黑色,中胸背前部有3条黑色纵纹,中央的一条较宽,腹部背面有深蓝色金属光泽。
4.. 丝光绿蝇:体长5~10mm,呈绿色金属光泽,颊银白色。
5. 麻蝇:体长6~12mm,暗灰色,胸背有3条黑色纵纹,腹部背面有黑白相间的棋盘状斑。
6. 厩螫蝇:体长5~8mm,暗灰色刺吸式口器,胸部背面有不清晰的4条黑色纵纹,第四纵脉末端呈弧型弯曲。
[与疾病的关系]
一、直接危害
骚扰、吸血。
寄生:蝇蛆症——眼、皮肤、腔道等。
二、传病
1.机械性传病:是蝇主要的传病方式,多为痢疾、结核、伤寒、霍乱等。
2. 生物性传病:非洲的锥虫病、结膜吸吮线虫病。
[防制]
环境防制:大搞爱国卫生运动,清除垃圾。
物理防制:安装纱门、纱窗、食物罩等
化学防制:杀虫剂、粘蝇贴
生物防制
蚤(flea)
[形态]
成虫:头部呈三角形,有触角窝,触节分3节,末节膨大。
有眼或无眼,有的种类有颊栉。
刺吸式口器:由下颚内叶1对和内唇组成食物管,外包以分节的下唇须形成喙。
胸:分三节,无翅,有的种类有前胸栉,3对足长而发达。
腹:由10节组成,前7节为正常腹节,后3节演变为外生殖器和肛节,雌蚤第7~8腹节可见受精囊。
[生活史]
1-d 成虫
1-2w
卵 蛹
5d 3w
幼虫
蚤是全变态昆虫,成虫寿命1~2年。
[习性]
1.鼠洞、屋内尘土内等是蚤栖息的场所
2.蚤两性均吸血,一天数次。
3.宿主范围广,宿主选择性不严格。
4.各期发育和繁殖,对温度的依赖性大;
5.蚤成虫对宿主体温反应敏感。
[与疾病的关系]
1.吸血、骚扰;
2.寄生:如潜蚤;
3.传病:
(1)鼠疫:由鼠疫杆菌引起;
(2)鼠型斑疹伤寒:病原:莫氏立克次体;
(3)绦虫病:幼虫期可作为犬复孔绦虫的中间宿主。
[防制原则]
清除兹生地:结合灭鼠,清除鼠洞;
灭蚤防蚤:用化学药物灭蚤,注意个人防护。
虱(louse)
[形态]
人虱
灰白色,体狭长,雌虫可达4.4mm,雄虫较小。
2.耻阴虱
灰白色,体形宽短似蟹状,大小为1.5~2.0mm。
[生活史及习性]
虱为半变态的昆虫。
1-d 成虫
1-2w
若虫 卵
完成一代生活史:人虱23~30天
耻阴虱34~41天
习性:
1.半变态昆虫,若虫形态及习性与成虫相似;
若虫,雌雄虫均吸人血,常边吸血边排粪;
虱对温度及温度极其敏感;
虱的散播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而传播;
[与疾病的关系]
叮刺吸血
传播疾病:
(1)流行性斑疹伤寒:普氏立克次体。
(2)战惊热:五日热立克次体
(3)回归热:绒释氏疏螺旋体
[防制原则]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洗被褥和洗发。
2.灭虱:体虱:衣物、被褥可用蒸煮或药物灭虱。
耻阴属、头虱:剃毛发,或用灭虱灵,2‰二氯苯醚菊酯或0.01‰的氯菊酯醇剂涂擦,50%百部酊也有效。
蛛形纲
一、概述
形态特征
(1)虫体分为头胸及腹部,或头胸腹愈为一体。
(2)无触角
(3)无翅
(4)成虫有足4对,幼虫3对足
2.形态:虫体圆形,卵圆形或长形等。大小0.1×10mm不等,虫体分为颚体和躯体两部分。
颚体:由口下板、螫肢、须肢及颚基组成
躯体:呈袋状,有的有背板,足分4对,分6节。
生活史:
卵→幼虫→若虫→成虫
特点:1、生活史发育过程中有1~3个或更多个若虫期。
2、雌虫成虫可产卵,产幼虫甚至若虫,有些种类可行孤雌生殖。
传病特点
(1)传播人兽共患病
(2)病原经卵传递普遍
(3)既是传播媒介,又是贮存宿主
(4)所传疾病通常呈散发性流行
蜱(Tick)
蜱分为硬蜱、软蜱两大类
[形态]
虫体卵圆形,大小为2-10mm,硬蜱有革质,背面有壳质化盾板,软蜱无盾板。
[生活史]
2-4w 1-4w 1-4w
卵 幼虫 若虫 成虫
软蜱的若虫可经历1-6期不等。
生活史特点:
蜱生活史中有更换宿主的现象;
幼虫、若虫及雌雄成虫均可吸血;
硬蜱寿命1~数十个月,软蜱寿命5~数十年。
[生态]
孳生地范围广;
生活史中多个时期可吸血;
蜱的活动范围一般为数十米;
越冬虫期因种而异。
[与疾病的关系]
直接危害: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蜱瘫痪。
传病:1、森林脑炎
2、新疆出血热
3、蜱媒回归热等
[防制原则]
环境防制
化学防制
个人防护:涂驱避剂,穿五紧服
疥螨
人体皮肤角质层内的一种永久性寄生螨,引起疥疮。
寄生人体的疥螨为人疥螨(Sarcoptos scabiei)
[形态]
成虫圆形或椭圆形,乳白色或浅黄色,大小为0.3~0.5×0.25~0.40mm,雄虫略小。颚体短小,无眼和气门,躯体背面有横纹,鳞片状皮棘或小刺。足4对,前后两对距离较远,足末端有带栖的吸垫,雌虫足Ⅲ、Ⅳ末端均有长刚毛,雄虫仅足Ⅲ末端有刚毛,足Ⅳ仍具吸垫。
[生活史]
2-5d 3-4d 2d 3-4d
卵 幼虫 前若虫 后若虫 成虫
完成生活史约需8~17天,雌虫寿命5~6周
[生态]
疥螨常寄生于人体皮肤较柔软嫩薄处;
疥螨在宿主表皮质挖掘隧道。以角质组织、淋巴液为食。
受精后的雌螨是最易感染新宿主的时期。
[致病]
皮肤剧烈搔痒是疥疮最突出的症状,夜晚尤甚。
皮损为小丘疹,水疱,搔破后可继发感染,发生脓疱,毛囊炎或疖肿。
[流行病学]
疥螨所致的疥疮,呈世界性流行。
感染方式:接触感染
直接感染:握手、同床睡眠等。
间接感染:通过衣物、被褥、存衣柜等。
[防治]
加强卫生宣教,注意个人卫生;
治疗:10%硫磺软膏。10%苯甲酸苄酯,伊维菌素等。
涂药前先热水洗浴,干后涂药,每晚一次,连续3~5日,患者使用的衣物、被褥应煮沸或蒸汽消毒,以防传播。
蠕形螨
寄生人体的蠕形螨有两种
毛囊蠕形螨 Demodex follicnlorwm
皮脂蠕形螨 D. brevis
[形态]
螨虫呈蠕虫状,长约0.1~0.4mm。雌虫大于雄虫,虫体分为三部分:颚体、足体和未体。
[生活史]
两种蠕形螨生活史相似
60h 36h 72h 60h
卵 幼虫 前若虫 若虫 成虫
完成一代约需半个月,雌螨寿命约4个月。
[生态]
1.各期在人体发育。
2.寄生部位以头面部为主,鼻部为甚。
3.毛囊螨具群居性,皮脂螨单个寄生。
4.蠕形螨的发育最适温度为37℃。
5.蠕形螨以夏季寄生数量最多。
[致病]
1.螨虫吞食毛囊上皮细胞,引起毛囊扩张肿胀。
2.可引起皮肤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真皮层毛细血管扩张(痤疮、酒糟鼻)
可引起皮脂腺分泌障碍或分泌旺盛(脂溢性皮炎)。
虫体携带病原体而继发感染(毛囊炎)
[病原诊断]
刮压法:检出率高:约80%
透明胶纸法:检出率低,但无痛
[流行与防制]
世界性分布,各地人群感染率较高,80%左右。
感染方式:接触传播:直接接触、间接接触。
治疗:外用药10%硫磺软膏,10%苯甲酸苄酯乳剂,2%灭滴灵霜剂。
口服:灭滴灵片及维生素B2。
总论补遗
一、寄生虫感染的特点
隐性感染
慢性感染:寄生虫病的特点
显性感染
机会性感染:机会致病的寄生虫如肺孢子虫、弓形虫、隐孢子虫等。
二、寄生虫免疫
带虫免疫
伴随免疫
三、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和方式
(1)经口或消化道
(2)经皮肤
(3)经胎盘
(4)经媒介昆虫
(5)经接触
(6)其它:如呼吸道、输血等。
易感人群
四、寄生虫病流行特点
地方性
季节性
自然疫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