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一)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 1.夺取营养:如大量蛔虫、血吸虫的寄生造成营养不良。2.机械性损伤:如蛔虫性肠梗阻、肠穿孔。3.毒性和抗原物质的作用:如疟疾发作、血吸虫肉芽肿的形成等。 (二)宿主对寄生虫的作用 人体天然抵御反应和一系列免疫反应。 (三)二者相互关系的作用 治愈 带者者:感染了寄生虫而无症状的人。 寄生虫病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学 免疫应答的类型: 1、非特异性免疫:通过某些生理屏障结构来抵御寄生虫的入侵、吞噬细胞的作用等。 2、获得性免疫:针对某种寄生虫特定抗原表位,通过再次接触或不断接触而使宿主的免疫应答强度增强。包括消除性免疫、非 消除性免疫。 寄生虫抗原的特点: (1)抗原结构复杂,具多源性(2)有属、种、株、期的特点(3)循环抗原 免疫逃壁: 机制: (1)解剖组织学隔离 (2)表面抗原改变 (2)表面抗原改变 寄生虫病特点 1 寄生虫感染与带虫者2 慢性感染与隐性感染3 多寄生现象:重复感染4 幼虫移行症和异位寄生 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 全球主要寄生虫病的情况 虫种 感染人数 年死亡人数 疟原虫 4--4.9亿 220--250万 血吸虫 1.5亿 50--100万 阿米巴 全球人口1% 4--11万 淋巴丝虫 1.28亿 盘尾丝虫 1700万 蛔虫 占农村人口79--90%(13亿) 钩虫 约13亿 寄生虫病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 健康损害,劳动力丧失,人体综合素质下降。2畜牧业蒙受重大经济损失:如包虫病、囊虫病、肉孢子虫病等。 流行与防治 (一)、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1.传染源:病人,带虫者和保虫宿主。2.传播途径:寄生虫进入人体途径及方式: 经口感染、经皮肤感染、经媒介昆虫感染、接触感染、逆行感染、经胎盘感染、自身感染、经输血及器官移植感染。3.易感人群:指对某些寄生虫缺乏免疫力或免疫力低下而处于易感状态的人群。 (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 生物因素:中间宿主、昆虫媒介等 社会因素: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等。 (三)、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综合性防治措施。 1.消灭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 我国肠道寄生虫病调查情况:(92-93卫生部组织) 1、虫种全国共查出人体寄生虫病56种,其中: 原虫19种 吸虫16种 线虫12种 绦虫8种 棘头虫1种 2、感染情况 总感染率:62.632% 原虫 10.315% 吸虫 0.573% 绦虫 0.195% 线虫 59.022% 蛔虫:5.31亿人 鞭虫:2.12亿人 钩虫:1.94亿人 寄生虫感染者中,混合感染普遍,最多的一人感染了9种寄生虫。 各省感染情况 1 海南:94.735% 2 广西:86.165% 3 福建:85.300% 4 四川:82.002% 5 浙江:81.123% 6 贵州:81.010% 7 江西:79.591% 8 湖南:76.705% 感染率较低的省: 黑龙江:17.521%、内蒙古:23.768% 单项感染率最高的省:蛔虫:贵州(71%) 钩虫:海南(61%) 鞭虫:海南(67%) 蛲虫:江苏(79%) 带绦虫:西藏(8.7%) WHO制定的世界六大热带病中,其中有5种是寄生虫病: (1)疟疾:1亿病例/每年 (2)血吸虫病:近2亿 (3)丝虫病:2.5亿 (4)利什曼病:120万 (5)锥虫病:非洲:新增10万/年 南美洲:240万人感染 寄生虫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土源性寄生虫病感染率仍居高不下从全国寄生虫病的调查结果可窥见一斑,肠道寄生虫病的感染率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2、饮食结构和习惯的改变导致一些食物源性寄生虫病的感染不易控制。如异尖线虫病、旋毛虫病、华枝睾吸虫病、带绦虫病等。 我国近海30多种鱼类的异尖线虫检出率高达84% 3、人口流动、新区开发造成某些疾病的扩散 如到海南、云南等地务工的民工,造成疟疾的扩散,1988年云南22个口岸的10105名入境外国人,血检疟原虫阳性率高达23.19%,出境归国人员血检5286人,阳性率19.44%。 4、水利建设等人为改变环境,造成某些寄生虫病的流行 大型水利建设使水位升高,造成钉螺扩散使血吸虫病的流行,如葛洲坝水利枢纽、三峡工程的建设。国外阿斯旺水库的建造,曾使坝区出现血吸虫病的暴发流行等。生态的改变也可使贾滴虫病、隐孢子虫病等流行。 5、新发现或“死灰复燃”的寄生虫 1986年以来,江苏、湖北等省区原基本消灭血吸虫地区,陆续发现疫情回升,钉螺扩散,部分地区发现血吸虫病暴发流行。新发现的寄生虫有如微孢子虫、巴贝虫、人芽囊原虫等新种类。 6、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使机会致病寄生虫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如弓形虫病、卡氏肺孢子虫、隐孢子虫病、粪类圆线虫病等。 综上所述,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欠发达,农村人口众多,疆域辽阔,气候的多样性导致了寄生虫病的多样性,从而客观上为寄生虫病的彻底防治带来了难度。今后的防治工作还需要依靠在座的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勤奋学习和工作,为人类的健康和文明奉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