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前的调动
案例介绍:
1982 年春节前夕,天低云暗。一架从上海飞来的“波音 737 ”飞机平稳而又沉重地降落在广州白云机场的跑道上。
一位中年男子被担架抬下飞机,迅即送上等候已久的救护车。白色的救护车闪烁着令人心警的蓝紫色,呼啸着疾驰向南方医院。
他,是上海药研所的科研人员梅放。在救护车里,他勉强睁开双目,如释重负般地长吁了一口气,微笑地望着环护在自己身边的妻子、白云山制药厂领导和医务人员,眼眶里流动着满足、欣慰、感激的泪花。
此情此景,谁都能猜准,梅放一定是身患重病,被送往医院抢救的。是的,他晚期胃癌复发,来势凶猛,病情危急。医生沉痛地告诉他的家属和药研所领导:他在世之日,大约难以超过两个月。
但是,此情此景,谁又能想到,他今天是正式调来广州,向白云山制药厂报到的!
在医院病房里,梅放的夫人双手颤抖着向白云山制药厂的贝书记和霍厂长递上报到证。
这份报到证真够沉的!
白云山制药厂的领导注视着静卧在病床上的梅放,不由得心头一热,眼圈便红了起来……
上星期,上海药研所挂来长途电话,报告了不幸消息:梅放晚期胃癌复发,正在医院急救。并表示为了不给白云山制药厂添麻烦,调动之事可以另议,梅放由上海药研所负责照顾到底。
电话牵动了制药厂领导的心。他们为梅放的垂危病势而忧心如焚,他们为即将失去梅入这样的科技人才而痛心疾首,他们为上海药研所如此厚爱自己的部属而心潮激荡。
于是,连接黄浦江与白云山的热线中,进行了这样一场令闻者动容的激烈争辩:
白云山制药厂毫不犹豫地表示:梅放调离上海的一切手续均已办妥,已经是白云山的人了,不管他病情如何,厂方不仅仍然欢迎他,而且理应承担照顾责任,尽力抢救他的生命。
上海药研所诚挚地说:梅放曾获全国科学大会优秀成果奖和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对药研所贡献甚大,当初同意他调动,是顾及广州药研事业的需要,可眼下他沉病不起,难以效力……
白云山制药厂仍不让步:梅放在上海有功,可我们两家搞合作课题时,他在广州也有功,总之是他对祖国药研事业有功。如今,他病魔缠身不能工作,我们厂忘不了前情,更应照料好他。
黄浦江与白云山的争议相持不下,怎么办?最后双方决定还是征求一下梅放本人的意见。
梅放真诚坦率地说:上海的工作已经移交,自己在世之日不多,难以接手新项目;广州方面有一件工作大约还来得及做。还是去白云山吧!
药研所领导并没有因为梅放这样表示而有一丝一毫的不悦,理解他把生命的价值依存于对药研事业的贡献之中,理解他即便在生命的最后一程,也不愿虚掷光阴的心情。他们在钦敬、自豪、痛惜、酸楚的复杂感情中,紧紧握住了梅放那一双已然瘦骨嶙峋的手,久久舍不得松开。
就这样,梅放怀着一腔热忱,躺在担架上投奔白云山来了!
白云山制药厂的领导多方设法配合医院抢救,并委派五位工人轮流侍候梅放。
厂长特地选了一本色彩鲜艳、印刷精美的挂历,挂在他的病房里,衷心希望他的生命能延续长些、久些。
梅放挂肚牵肠的“一件工作”——甲苯咪唑有效结晶的重复试验,在他生命的最后热力的感应下,迅速展开了。
3 月 21 日,厂长手捧一束鲜花赶来病房,传递给梅放一个欣慰的讯息:重复试验取得了成功!
梅放又一次如释重负般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异常明亮的目光盯住了挂历上当天的日期,显露出胜利者的喜悦。
第二天,梅放含着微笑,安祥地停止了呼吸。
他终于投入了情高意厚的白云,山的怀抱!
案例分析:
员工是一个组织的首要公众,是内部公共关系的主要对象。尊重员工的价值,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是现代管理科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更是我们社会主义企业理应创造的公关效应。内部公众的归属感从何而来?来自于企业的凝聚力。而凝聚力又离不开对员工的真诚相待、尊重爱护。一个生命垂危的人,要调入一个新的工作单位,通常是难以想象的。世俗的眼光在他生命结束前便已判定他的价值的提前终了,往往会置前情于不顾,视他为包袱,充其量准备好一份悲哀动人的悼词,在葬仪中追念一番死者生前业绩。殊不知,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死者虽然不可能泉下有知,生者却将此情景尽收眼底、揣摩于心,常不免感叹“人情淡薄”、“人眼势利”,再进一步推想自己倘若到了这步田地,是否也会照此办理,心中自然会凉半截。这样的话,组织的凝聚力当然会大打折扣,要想使员工具有归属感,也就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了。
上海药研所和白云山制药厂双方本来都可以找出各自的理由将垂危者推给对方,但他们不仅没有这样做,反而各自寻找理由将这位公众往自己身边拉,都愿意承担最后的责任。长途电话中的对白是感人肺腑的,这条“热线”传播的是组织对自己员工的真切的爱、赤诚的意,情真意切,动人心魄。
作为公关中介体的传播,应该是双向沟通式的传播。无论是药研所还是制药厂,他们与梅放之间确实达到了相互理解、相互认同的境界,梅放平时的工作业绩和最后一博,显示了员工公众与组织之间投桃报李式的公关效应。
案例分析:
公共关系学中的沟通,十分重视感情这一传播层次。把对人的价值的评估与组织自身的道德义务、社会责任融合为一,这就是社会主义企业的感情投资的高尚品貌,这是用简单的“投入产出”数值所无法包容和显现的。感情投资对于创造企业良好形象的效应的真谛,即在于此。
还可以作个比较:《战国策》“燕昭王求士”的史例中,记载有“千金买马骨”的故事。某国君欲觅千里马,愿以千金购求,使臣却用五百金的重价购回死了的千里马的马骨。国君大惑不解,十分恼怒,使臣却说:“您能化五百金购买千里马的马骨,就向天下人表明了您寻觅千里马的诚意和决心,不用多久,千里马就会慕名而来了。”结果,有好几匹千里马果然来投明主了。古国之君是将千金买马骨作为一种策略,来招引千里马,这自然不能与本案例中的真挚情意同日而语,但古今两例也有相似之处:都重视对部属的尊重;在客观上,又都因此而改善了企业的形象、为员工留下了好的影响。上海药研所和白云山制药厂的其他科研、技术人员,定会由此而感受到本单位对人才的尊重和关心,归属感不免油然而生。而外界公众有所知后,自然也会心向往之了。白云山制药厂的一百几十名科技人员,多半就是慕名投奔来的。
如何对待首要公众——员工?一言以蔽之:“爱你的员工吧,他会百倍地爱你的企业的。
案例思考:
1 .从公共关系学的角度来看,员工是内部首要公众。现代管理科学认定,应千方百计使员工热爱企业,具有归属感。从本例来看,如何才能使员工具有归属感?
2 .社会主义企业的“感情投资”的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