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功率电子线路
1.1 功率电子线路概述
1.2 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组成和
工作特性
1.3 乙类推挽功率放大电路
1.1 功率电子线路概述
作用,高效地实现能量变换和控制。
种类:
根据应用领域和处理对象不同
(1) 功率放大电路,放大器的一类。用于通信、音
像等电子设备。
(2) 电源变换电路,对电源能量进行特定变换。用
于电源设备、电子系统、工业控制。
1.1.1 功率放大器
与其它放大器相比
相同点,均在输入信号作用下,将直流电源的直流
功率转换为输出信号功率。
不同点,性能要求和运用特性不同。
一、功率放大器的性能要求
1,安全。 输出功率大,管子大信号极限条件下运用。
2,高效率。
用 ηc 集电极效率 (Collector Efficiency) 衡量转换效
率:
Co
o
D
o
c PP
P
P
P
?
???
Po —— 输出信号功率 (Output Signal Power);
式中:
PD—— 电源提供的功率;
PC —— 管耗 (Power Dissipation)
Po 一定, ηc 高 → PD 小 → PC 小 → 可选 PCM 小 的
管子,以降低费用。
3,失真小。 输出功率越大,相应的动态电压电流越
大,器件特性非线性引起的非线性失真也越大。除采用
反馈技术外,还必须限制输出功率。
作为 放大器, 功率增益 是重要的性能指标,但与上
述 三个要求 相比,安全、高效和小失真 是 第一位 的。 功
率增益 可用 增加前置级的级数 或 提高相应的增益 来 弥补 。
二、功率管的运用特点
1,功率管的运用状态
根据 功率管 在一个信号周期内导通时间的不同,
功率管运用状态 可分为 甲类、乙类、甲乙类、丙类 等
多种。
功率管运用状态 通常靠 选择静态工作点 来实现。
甲类,功率管在一个周期内导通 (如小信号放大 )。
乙类,功率管仅在半个周期内导通。
甲乙类,管子在大于半个周期小于一个周期内导通。
丙类,功率管小于半个周期内导通。
2,不同运用状态下的 ηC
管子的运用状态不同,相应的 ηCmax也不同。
Co
o
c PP
P
???
减小 PC 可提高 ηC。
假设 集电极瞬时电流和电压 分别为 iC 和 vCE,则
PC为
?? π2o CECC dπ2 1 tviP ?
讨论,若减少 PC,则要减少 iC × vCE
途径 1,由 甲类 → 甲乙类 → 乙类 → 丙类,减小管子
在信号周期内的导通时间,即增大 iC = 0 的时间。
途径 2,使管子运用在开关状态 (又称丁类 ); 管子
在 半个周期内饱和导通, 另半个周期内截止 。 饱和导通
时,vCE ≈ vCE (sat) 很小,因此导通的半个周期内,瞬时管
耗 iC × vCE 处在很小的值上。 截止时,不论 vCE 为何值,
iC 趋于 0,iC × vCE 也处在零值附近。结果 PC 很小,ηC
显著增大。
总结,为提高集电极效率,管子的运用状态 从 甲
类向乙类、丙类 或 开关工作的丁类转变 。但随着效率
的提高,集电极电流波形失真严重,为实现不失真放
大,在电路中需采取特定措施。
1.1.2 电源变换电路
1.1.3 功率器件
功率管 是 功率放大电路的关键器件,如何选择功率
管的运用状态,并保证它们安全工作是需要共同解决的
问题。为此,必须 首先了解功率器件的极限参数及安全
工作区。
双极型功率晶体管的安全工作 受到 三个极限参数
的限制:
(1) 集电极最大允许管耗 PCM。还与散热条件密切
相关
(2) 集电极击穿电压 V(BR)CEO
(3) 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 ICM
以上与 功率管的结构,工艺参数,封装形式 有关。
一、功率管散热和相应的 PCM
耗散在功率管中的功率 PC 主要消耗在集电结上,
造成集电结发热,结温升高。
若集电极的散热条件良好,集电结上的热量很容易散发
到周围空气中去,则集电结就会在某一较低温度上达到
热平衡,此时集电结上产生的热量等于散发到空气中的
热量。 反之,散热条件不好,集电结就会在更高的温度
上达到热平衡,甚至产生热崩而烧坏管子。
集电结结温 (Tj) 升高
→ 集电极电流 (iC) 增大 → PC 增大 → Tj 随之升高 →
iC 增大 → PC 增大 → Tj 升高,如此反复,直至 Tj 超
过集电结最高允许温度 TjM,导致管子被烧坏的 一种恶
性循环现象。
热崩 (Thermal runaway):
金属底座又
与管壳相连的
结构。此外,
金属底座还加
装金属散热器
(如图 )
(a) (b) 功率管底座上加装散热器 (c) 相应的热等效电路
实践中,为了利于集电结的散
热,以提高 PCM,双极型功率管都
采用集电极直接固定在金属底座上,
散热器,翼状结构,以增大散热面积。面积越大,
厚度越厚,材料的导热率越高,散热效果越好。
二、二次击穿
要保证功率管安全工作,除满足由 PCM,ICM 和
V(BR)CEO 所规定的安全工作条件外,还要求 不发生二次
击穿 。
二次击穿 (Secondary Breakdown),当集电极电压
超过 V(BR)CEO,会引起击穿,只要外电路限制击穿后
的电流,管子就不会损坏,待集电极电压小于
V(BR)CEO 后,管子恢复正常工作。如上述击穿后,电
流不加限制,就会出现集电极电压迅速减小,集电极
电流迅速增大的现象,即为 二次击穿 。
二次击穿的后果,导致过热点的晶体熔化,要引起
vCE下降, iC 剧增,功率管尚未发烫就已损坏。是不可逆,
破坏性的。
发生条件,它在高压低电流时发生,相应的功率称
为 二次击穿耐量 PSB。
功率放大电路 使用 双
极型功率晶体管 外,还
使用 功率 MOS 管, 绝缘
栅双极型功率管 。
1.2 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组成和工作特性
在放大原理上,功率放大器与其它放大器一样,都
是 能量转换器,但是,由于要求不同,因而在 电路组成
和运用特性 上,功率放大器却有不同的特点。
1.2.1 从一个例子讲起
图 (a) 为 放大器的基本电路,
现将其作为 功率放大器 来分析它
的功率性能。由此提示 功率放大
电路组成 及其 工作性能 上的特点。
功率放大器 为 大信号放大器,进行分析时,功率器
件必须采用 一般模型 (大信号模型 )。工程上,采用较多
的是 特性曲线上作负载线的图解分析法 。
1,静态工作点的选择,为了使电路在管子不出现
饱和、截止失真的条件下,输出功率最大,即输出电
压和电流均达到最大幅值,需要把 工作点 Q 选在 负载
线的中点 。 即
L
CC
L
C E Q
CQ
CC
C E Q 2,2 R
V
R
VIVV ???
2,集电级输出电压和电流 (假设 VCE(sat)和 ICEO 为 0)
tVVvVv
tIIiIi
?
?
s i n
s i n
cmC E QceC E QCE
cmCQcCQC
????
????
其中,
CQ
L
C E Q
L
cm
cm
CC
C E Qcm
2
I
R
V
R
V
I
V
VV
???
??,
PL 和 PC 均由 直流 和 交流 两部分合成。例如:
PL中 直流功率
422
1 DCQC E Q
cmcmo
PIVIVP ???
,2DCQC E Q PIV ?
交流功率
%25
D
o
m a x ??? P
P?
cmcmCQC E QCCE
π2
o
C
cmcmCQC E QL
2
C
π2
o
L
CQCCCC
2 π
o
D
2
1
d
π2
1
2
1
d
π2
1
d
π2
1
IVIVtivP
IVIVtRiP
IVtiVP
C
???
???
??
?
?
?
?
?
?3,电源提供的直流功率 PD、负载功率 PL、集电极
耗散功率 PC
4,讨论:
(1) 电路组成
甲类功放 的 ηCmax 仅为 25%,PD 中仅有 1/4 转换为
有用的输出信号功率,其余均被浪费。其中,一部分
耗散在管子中,大部分 ( PL 中直流功率 PD/2 ) 消耗在
RL上。
提高 ηCmax 的办法:
① 合理选择管子的运用状态 (乙类或甲乙类 )减小管
子消耗功率。
② 在管外电路中,采用不消耗直流功率的电路结构,
消除 RL 上消耗的直流功率。
(2) 工作特性
否则,RL 的减小
不会增大输出电流,
反而会因减小集电
极电压振幅而使 Po
减小,还会因 ICQ增
大而使 PD 增大,结
果使 ηC 降低。
当 VCC 一定,Q 在 负载线中点 时,Vcm(≈VCC /2)被
限定。要提高输出信号功率,就必须减小 RL,才能增
大 Icm。但,在减小 RL 时,还必须同时增大激励电流。
充分激励时 RL变化对功率性能的影响
总之,在功率放大器中,要高效率地提升 Po,必
须减小 RL,同时相应增大输入激励电流。
充分激励,与 RL 相匹配的输入激励 (不出现饱和失
真的最大激励 )。
匹配负载,相应的负载为匹配负载 (能使 Q 处于交
流负载线中点的负载 )。
5,结论
(1) 功放在电路组成上,必须采用避免管外电路中无
谓消耗直流功率的电路结构。
(2) 在工作特性上,输出负载,输入激励和静态工
作点相互牵制,要高效率输出所需信号功率,三者必
须有一个最佳配置。
1,电路
(1) 输入端:
RB—— 偏置电阻
CB—— 旁路电容
Tr1—— 耦合变压器
(2) 输出端:
Tr2—— 耦合变压器,
对交流,Tr2起阻抗变换作
用,
L2L RnR ??
1.2.2 甲类、乙类功放的电路组成及功率性能
一、甲类变压器耦合功放
(1) 静态分析
CCCE Vv ?
2,电路分析
根据直流通路,写出直流负载方程:
直流负载线,EF
(2) 动态分析
交流负载线方程:
Lcce Riv ???
又:
cCQC
ceC E QCE
iIi
vVv
??
??
则,交流负载方程可改写为 )(
CQCLC E QCE IiRVv ?????
上式表明,当
CCC E QCECQC VVvIi ??? 时,
,
它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
CQLC E QCE
C
LC E QCQC
CE
0
/
0
IRVv
i
RVIi
v
???
?
???
?
时,
时,
)( CQCLC E QCE IiRVv ?????
相应画出交流负
载线是一条通过 Q
点的直线 MN,斜
率为 ? 1/ 。
LR?
(3) 功率性能
当输入充分激励,Q 处在负载线 中点 时,忽略非线
性失真,且设
00 C E OC E ( s a t ) ?? IV,
,则相应的集电极 电
压和电流 分别为:
tVVv
tIIi
?
?
s i n
s i n
cmC E QCE
cmCQC
??
??,
其中
LCCLcmCQcm
CCC E Qcm
// RVRVII
VVV
?????
?? ;
与 放大器的基本电路 相比,在匹配负载时,电压
信号幅值 Vcm 由 VCC/2,增加到 VCC,若呈现在集电
极上的负载相等,则输出信号功率增大四倍。
根据上述关系求得
50%/
/2
/2
/2/2
/2
D
o
c m a x
D
cmcmCQCCC
DCQC E O
cmcmoL
CQCCD
??
?
??
??
??
?
PPη
P
IVIVP
PIV
IVPP
IVP
(4) 管安全
由 图 可见,加在集电极上的最大电压 ?? CCC E ma x Vv
通过集电极的最大电流 。
CQcmCQC m a x 2 IIIi ???,CCcm 2VV ?
当 Po = 0时,PD全部消耗在管子中,因而消耗在
集电极上的最大功率 。
DC ma x PP ?
所以保证管子安全工作的条件为:
采用变压器耦合,ηCmax将由 0.25 增大到 0.5,即
PD 的一半转换为 Po。
若 Q 处于交流负载线的 中点,且充分激励的条件
下,增大 VCC,或减小 R,L, Po均将增大,但最后受
安全工作条件的限制。
CMDC m a x
CMCQCMCQC m a x
( B R ) C E OCC( B R ) C E OCCC E m a x
2/2
2/2
PPP
IIIIi
VVVVV
??
???
???
即
即
又因为,2/2/2/
DCQCCcmcmo m a x PIVIVP ???
,上述
安全工作条件又可用 Pomax 表示为
8/
2/
CM( B R ) C E Om a xo
CMm a xo
IVP
PP
???
??
Pomax 取较小的值。
除外,还需检查动态点是否落在二次击穿限定的安
全区内。
二、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
乙类工作时,为了在负载上合成完整的正弦波,
必须采用两管轮流导通的推挽 (Push-Pull) 电路。 可有
多种实现方案:
(1) 变压器耦合乙类推挽功放
(2) 互补推挽功放
1,变压器耦合功放
(1) 电路结构
Tr1—— 输入变压器,利用次级绕组的中心抽头
将 vi (t) 分成两个幅值相等,极性相反的激励电压
1ii2 vv ??,分别加在两管的基射极之间,实现两
管轮流导通。
Tr2—— 输出变压器,隔断 iC1 和 iC2 中的平均分
量,并利用初级绕组的中心抽头将 iC1 和 iC2 中的基波
分量在 RL 中叠加,输出正弦波。
T1 和 T2—— 特性配对、相同导电类型的 NPN 功
率管
(2) 工作原理 (忽略射结导通压降 )
vi1(t) > 0 时,vi2(t) < 0,T1 管导通,T2 管截止,
ic1 处于正半周的半个正弦波;
vi2(t) > 0 时,vi1(t) < 0,T2 管导通,T1 管截止,
ic2 处于负半周的半个正弦波。 iC1 和 iC2 中的基波分量在
RL 中叠加,输出正弦波。
2,互补推挽电路
(1) 电路特点
T1 与 T2—— 功率管互补配对
(2) 工作原理 (忽略射结压降 )
vi(t) > 0 时,T1 管 (NPN型 ) 导通,
T2管 (PNP型 ) 截止,iC1(≈iE1) 为正半周的半个正弦波;
vi(t) < 0 时,T2 管导通,T1 管截止,iC2(≈iE2)为处
于负半周的半个正弦波。
通过 RL 的电流
E21EL iii ??
,合成完整的正弦波。
小结,上述功率放大器,为实现器件轮流导通:
乙类功放电路 输入激励 信号 功率管管 型 管外电路
变压器耦合乙类
功率放大器 极性相反
对管,管
型相同 均避免了直流功率的损
失互补推挽乙类功 率放大器 极性相同 对管,管 型不同
3,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的性能分析
(1) 推挽电路的组合特性
静态工作点:
CCC E Q 2
CCC E Q 1
c2c1
i
0
0)(
VV
VV
ii
tv
??
?
??
?
Vi 正半周,T1导通,负载线是自 Q 点出发,斜率为
L/1 R?
的 直线 AQ;
Vi 负半周,T2 导通,负载线是自 Q 点出发,斜率为
L/1 R?
的 直线 A?Q。
虽然 集电极电流 是 半个正弦波,但 集射极交流电
压 是 完整正弦波 。
(2) 性能分析 (忽略失真 )
① 一般性能分析
在 0 ≤ωt ≤ ? 时,tIii ?s i n0
cmC1C2 ??
? ≤ωt ≤ 2 ? 时,iC1 ? 0 iC2 ? Icmsinωt
相应的集射极间电压:
VCE2 = ? VCC + Vcmsinωt
VCE1 = VCC ? Vcmsinωt
通过 RL 的电流,tIiiiii ?s i n
cmC2C12EE1L ?????
相应产生的电压,tVv ?s in
cmL ?
RL 上的输出功率,PL = Po = VcmIcm/2 = I2cmRL/2
正负电源总的直流功率:
PD = PD1 + PD2 =
2VCCI平均 = 2VCCIcm/?
令 VCE(sat) = 0,ICEO = 0,则 Vcm = VCC,Icm = VCC/RL
② 若充分激励
相应 Po 和 PD 达到最大,即
L
CC
2
o m a x 2 R
VP ?
o m a x
L
CC2
L
CC2
D m a x π
4)
2(π
4
π
2 P
R
V
R
VP ???
%5.784π
D m a x
o m a x
C m a x ??? P
P? 比甲类高
③ 若激励不足
Vcm减小,引入电源电压利用系数 ? (ksai),表示
Vcm的减小程度
定义 ? = Vcm/VCC
??
??
??
4
π
π
4
π
2
π
2
2
1
2
1
D
o
o m a x
L
CC
2
cmCC
D
o m a x
2
L
CC
2
2
L
cm
2
o
C
??
???
????
P
P
P
R
VIV
P
P
R
V
R
V
P
两管集电极管耗相等,且为
o m a x
2
oDC2C1 )2
1
π
2(2/)( PPPPP ?? ?????
其值为
o m a xo m a x2
m a x2Cm a x1C
2.0
π
2
PP
PP
??
?
分析,当输入激励由大减小,即 ? 减小时,Po、
PD,ηC 均单调减小,而 PC1 和 PC2 的变化非单调,
6 36.0π2 ??? 时最大,
结论,乙类工作时,PC的最大值既不出现在 0??
时,也不出现在 1?? 时,PD 随 ? (激励 )线性增大,
与 甲类 (不变 )不同 。
? 小时,PD 小,Po 小,PC 小;
? 接近 1 时,PD大,
Po也大,PC 小。
∴ PC 非单调变化
(3) 管安全
由
2
L
CC
2
o 2 ?R
VP ?
增大 VCC,减小 RL,且输入充分激励,输出功率
将增大,但最后受到下列 安全工作条件的限制,
CCC E ma x 2 Vv ?
<
(B R )C E OV
L
CC
cmC m a x R
VIi ?? <
CMI
PC1max ? PC2max ? 0.2Pomax < PCM
?
?
?
?
?
??? CMm a xo 5 PP
CM( B R ) C E Om a xo 4
1 IVP ??
或 取其中的小值
作业,1-8,1-9
1.3 乙类推挽功率放大电路
以上介绍了原理电路,若要构成实际电路还必须
解决一些有关问题。
1.3.1 乙类互补推挽功率放大电路
在构成乙类互补推挽功率放大器实际电路时,必
须考虑偏置,功率配对和保护等问题。
一、交越失真和偏置电路
1,交越失真
(1) 定义
上节分析乙类
推挽电路性能时,
忽略了晶体管发射
结导通电压的影响 。
实际上,在零偏置情况下,考虑到导通电压的影
响,输出电压波形在在衔接处出现严重失真,称 交越
失真 。
接成 乙类推挽电路 时,两管的 合成传输特性 如图
所示 。
(2) 克服交越失真的基本途径
在输入端为两管加合适的正偏电压,使其工作在
甲乙类 。
由传输特性图可见,只要 VBB 取值合适,上下两路
传输特性起始段的弯曲部分就可相互补偿,合成传输特
性趋近于直线,在输入正弦电压激励下,得到不失真的
输出电压。
(3) 常用电路
① 二极管偏置电路 ② vBE 倍增电路
2,二极管偏置电路
由于二极管的正向交流结电阻很小,可认为 交流短
路,因此偏置电路不影响输入信号 vi (t) 的传输。
在集成电路中偏置二极管会由三极管取代,见图
(b),(c)
图 (a) 中,D1,D2 由电流源 IR 激励,产生正向电
压,即为所需的偏置电压 VBB。若 T1 和 T2 的特性配对,
且其基极偏置电流很小,可忽略,则
)/(n2
2
SRTBB
BB
B E Q 2B E Q 1
IIVV
V
VV
??
???
IS 为 二极管 D1 和 D2 的反向饱和电流, VT 为 温度电
压当量。
3,vBE 倍增电路
(1) 电路
直流,由 T3,R1,R2 组成,
且由电流源 IR 激励,为互补功率
管 T1,T2 提供偏置电压 VBB。
交流,T3,R1 构成电压并
联负反馈电路,反馈电路的电阻
很小,几乎不影响输入信号的传
输。
(2) 倍增原理
由图可见,若通过 R1 的电流 I1 远小于 T3 管的集电
极电流 IC3,且 T1 和 T2 管的静态基极电流又可忽略,
则 IC3 ? IR,且 T3 管基射极间电压
VBE3 = VT ln(IE3 / IS) ? VT ln(IR / IS)
当 IR 为定值时,VBE3也就唯
一确定了。若 T3 管的 ? 足够大,
基极电流 IB3 可忽略,则 VBE3 又
是 VBB 通过 R1 在 R2 上的分压值,
即
)1(
2
1
B E 3BB
21
2
BBB E 3 R
RVV
RR
RVV ???
???
此式表明,偏置电路提供的偏置电压 VBB 是 VBE3 的
倍增值,且其值受 R1 和 R2 控制,故称为 VBE 倍增电路 。
(3) 热补偿
温度升高时,VBE3?,VBB?,阻止了功率管 ICQ 的
增加。是具有热补偿作用的高热稳定性偏置电路。
二、单电源供电的互补推挽电路 (OTL)
1,电路特点
(1) 单电源供电;
(2) 负载串接大容量隔直
电容 CL。 VCC 与两管串接,
若两管特性配对,则 VO =
VCC/2,CL 实际上等效为电
压等于 VCC/2 的直流电源。
2,工作原理
T1 管的直流供电电压,VCC ? VO= VCC/2,
T2 的供电电压,0 ? VO= ? VCC/2。
单电源供电电路等效 为 VCC/2 和
?VCC/2 的双电源供电电路 。
三、准互补推挽电路
1,问题的提出
互补推挽电路 要求两只功率管
特性配对,难以实现。
2,解决办法
采用复合管取代互补管,构成 准
互补推挽电路 。
3,电路
复合管 T1,T2 等效为 NPN 型管,
复合管 T3(PNP型 ) 与 T4 等效为 PNP 型管
其中,T1,T3为 小功率管,
它们之间是 互补的, T2,T4 为 大
功率管,它们是 同型,便于特性
配对,故称为 准互补推挽电路 。
R1,R2(几百 ?)—— 减小复合管
的反向饱和电流。
四、保护电路
1,必要性
正常情况下,功率管是 安全的 。
实际中,往往会发生 异常情
况 。 例如,负载短路,致使通过
功率管的电流迅速增大,一旦超
过极限参数,造成管子损坏。因
此大功率功放,应设有 保护电路,
过流,过压、过热保护 。
2,过流保护电路
(1) 保护电路
T1,T2为 保护管, R1,R2 为 过流取样电阻 。
(2) 保护原理
以保护管 T1 为例 ——
正常时, VR1 < VBE1(on),T1
截止,不起保护作用 。
异常时, VR1 > VBE1(on),T1
导通,分流 T3 管的输入激励电
流,限制 T3 管的输出电流,起
到了限流保护作用 。
T2 对 T4 的限流保护作用同上 。
五、输入激励电路
1,必要性
输出最大信号功率,则 RL 上的
信号电压振幅达到接近电源电压 (单电源时,接近
VCC/2)。为此,要求输入激励级为互补功率管提供振
幅接近电源电压的推动电压。
互补推挽功率放大器
中的功率管接成射极跟随
器,电压增益 小于 1。若
要求功率管充分利用,
2,电路
T3 —— 输入激励级,
R —— T3 的直流负载
(忽略功率管的静态基极电
流 ),直流负载线为 (b)Ⅰ 。
3,影响输出信号电压振幅的因素
交流负载 r ≈ R∥ ri < R,得交流负载线为 (b)Ⅱ 所示 。
可见,T3 管的最大输出信号电压振幅受到截止失真的限
制,其值小于 VCC/2。
若使 r > R,则交流负载线 如图 (b)Ⅲ 所示,输出
信号电压振幅不受截止失真限制,可接近 VCC/2。
4,改进电路
(1) 电流源构成 有源负载 放大
器,直流电阻小,交流电阻大 。
(2) 采用自举电路
将 R1R2 取代 R,接入大容
量电容 C2。
作用,对交流近似短路,交
流电位由 O 经 C2 自举到 C 点,
即 vC ? vO。
原理,由于互补输出级的
电压增益接近于 1,因而 vB ?
vO ? vC,通过 R2 的交流电流 I
? 0,因而从 B 点向虚线框看进
去的交流电阻 (vB/i) 很大,趋
于无穷,T3的交流负载电阻便
近似等于 T1(或 T2) 电路的输
入电阻。
作业,1-9,1-14,1-16,1-17
1.1 功率电子线路概述
1.2 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组成和
工作特性
1.3 乙类推挽功率放大电路
1.1 功率电子线路概述
作用,高效地实现能量变换和控制。
种类:
根据应用领域和处理对象不同
(1) 功率放大电路,放大器的一类。用于通信、音
像等电子设备。
(2) 电源变换电路,对电源能量进行特定变换。用
于电源设备、电子系统、工业控制。
1.1.1 功率放大器
与其它放大器相比
相同点,均在输入信号作用下,将直流电源的直流
功率转换为输出信号功率。
不同点,性能要求和运用特性不同。
一、功率放大器的性能要求
1,安全。 输出功率大,管子大信号极限条件下运用。
2,高效率。
用 ηc 集电极效率 (Collector Efficiency) 衡量转换效
率:
Co
o
D
o
c PP
P
P
P
?
???
Po —— 输出信号功率 (Output Signal Power);
式中:
PD—— 电源提供的功率;
PC —— 管耗 (Power Dissipation)
Po 一定, ηc 高 → PD 小 → PC 小 → 可选 PCM 小 的
管子,以降低费用。
3,失真小。 输出功率越大,相应的动态电压电流越
大,器件特性非线性引起的非线性失真也越大。除采用
反馈技术外,还必须限制输出功率。
作为 放大器, 功率增益 是重要的性能指标,但与上
述 三个要求 相比,安全、高效和小失真 是 第一位 的。 功
率增益 可用 增加前置级的级数 或 提高相应的增益 来 弥补 。
二、功率管的运用特点
1,功率管的运用状态
根据 功率管 在一个信号周期内导通时间的不同,
功率管运用状态 可分为 甲类、乙类、甲乙类、丙类 等
多种。
功率管运用状态 通常靠 选择静态工作点 来实现。
甲类,功率管在一个周期内导通 (如小信号放大 )。
乙类,功率管仅在半个周期内导通。
甲乙类,管子在大于半个周期小于一个周期内导通。
丙类,功率管小于半个周期内导通。
2,不同运用状态下的 ηC
管子的运用状态不同,相应的 ηCmax也不同。
Co
o
c PP
P
???
减小 PC 可提高 ηC。
假设 集电极瞬时电流和电压 分别为 iC 和 vCE,则
PC为
?? π2o CECC dπ2 1 tviP ?
讨论,若减少 PC,则要减少 iC × vCE
途径 1,由 甲类 → 甲乙类 → 乙类 → 丙类,减小管子
在信号周期内的导通时间,即增大 iC = 0 的时间。
途径 2,使管子运用在开关状态 (又称丁类 ); 管子
在 半个周期内饱和导通, 另半个周期内截止 。 饱和导通
时,vCE ≈ vCE (sat) 很小,因此导通的半个周期内,瞬时管
耗 iC × vCE 处在很小的值上。 截止时,不论 vCE 为何值,
iC 趋于 0,iC × vCE 也处在零值附近。结果 PC 很小,ηC
显著增大。
总结,为提高集电极效率,管子的运用状态 从 甲
类向乙类、丙类 或 开关工作的丁类转变 。但随着效率
的提高,集电极电流波形失真严重,为实现不失真放
大,在电路中需采取特定措施。
1.1.2 电源变换电路
1.1.3 功率器件
功率管 是 功率放大电路的关键器件,如何选择功率
管的运用状态,并保证它们安全工作是需要共同解决的
问题。为此,必须 首先了解功率器件的极限参数及安全
工作区。
双极型功率晶体管的安全工作 受到 三个极限参数
的限制:
(1) 集电极最大允许管耗 PCM。还与散热条件密切
相关
(2) 集电极击穿电压 V(BR)CEO
(3) 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 ICM
以上与 功率管的结构,工艺参数,封装形式 有关。
一、功率管散热和相应的 PCM
耗散在功率管中的功率 PC 主要消耗在集电结上,
造成集电结发热,结温升高。
若集电极的散热条件良好,集电结上的热量很容易散发
到周围空气中去,则集电结就会在某一较低温度上达到
热平衡,此时集电结上产生的热量等于散发到空气中的
热量。 反之,散热条件不好,集电结就会在更高的温度
上达到热平衡,甚至产生热崩而烧坏管子。
集电结结温 (Tj) 升高
→ 集电极电流 (iC) 增大 → PC 增大 → Tj 随之升高 →
iC 增大 → PC 增大 → Tj 升高,如此反复,直至 Tj 超
过集电结最高允许温度 TjM,导致管子被烧坏的 一种恶
性循环现象。
热崩 (Thermal runaway):
金属底座又
与管壳相连的
结构。此外,
金属底座还加
装金属散热器
(如图 )
(a) (b) 功率管底座上加装散热器 (c) 相应的热等效电路
实践中,为了利于集电结的散
热,以提高 PCM,双极型功率管都
采用集电极直接固定在金属底座上,
散热器,翼状结构,以增大散热面积。面积越大,
厚度越厚,材料的导热率越高,散热效果越好。
二、二次击穿
要保证功率管安全工作,除满足由 PCM,ICM 和
V(BR)CEO 所规定的安全工作条件外,还要求 不发生二次
击穿 。
二次击穿 (Secondary Breakdown),当集电极电压
超过 V(BR)CEO,会引起击穿,只要外电路限制击穿后
的电流,管子就不会损坏,待集电极电压小于
V(BR)CEO 后,管子恢复正常工作。如上述击穿后,电
流不加限制,就会出现集电极电压迅速减小,集电极
电流迅速增大的现象,即为 二次击穿 。
二次击穿的后果,导致过热点的晶体熔化,要引起
vCE下降, iC 剧增,功率管尚未发烫就已损坏。是不可逆,
破坏性的。
发生条件,它在高压低电流时发生,相应的功率称
为 二次击穿耐量 PSB。
功率放大电路 使用 双
极型功率晶体管 外,还
使用 功率 MOS 管, 绝缘
栅双极型功率管 。
1.2 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组成和工作特性
在放大原理上,功率放大器与其它放大器一样,都
是 能量转换器,但是,由于要求不同,因而在 电路组成
和运用特性 上,功率放大器却有不同的特点。
1.2.1 从一个例子讲起
图 (a) 为 放大器的基本电路,
现将其作为 功率放大器 来分析它
的功率性能。由此提示 功率放大
电路组成 及其 工作性能 上的特点。
功率放大器 为 大信号放大器,进行分析时,功率器
件必须采用 一般模型 (大信号模型 )。工程上,采用较多
的是 特性曲线上作负载线的图解分析法 。
1,静态工作点的选择,为了使电路在管子不出现
饱和、截止失真的条件下,输出功率最大,即输出电
压和电流均达到最大幅值,需要把 工作点 Q 选在 负载
线的中点 。 即
L
CC
L
C E Q
CQ
CC
C E Q 2,2 R
V
R
VIVV ???
2,集电级输出电压和电流 (假设 VCE(sat)和 ICEO 为 0)
tVVvVv
tIIiIi
?
?
s i n
s i n
cmC E QceC E QCE
cmCQcCQC
????
????
其中,
CQ
L
C E Q
L
cm
cm
CC
C E Qcm
2
I
R
V
R
V
I
V
VV
???
??,
PL 和 PC 均由 直流 和 交流 两部分合成。例如:
PL中 直流功率
422
1 DCQC E Q
cmcmo
PIVIVP ???
,2DCQC E Q PIV ?
交流功率
%25
D
o
m a x ??? P
P?
cmcmCQC E QCCE
π2
o
C
cmcmCQC E QL
2
C
π2
o
L
CQCCCC
2 π
o
D
2
1
d
π2
1
2
1
d
π2
1
d
π2
1
IVIVtivP
IVIVtRiP
IVtiVP
C
???
???
??
?
?
?
?
?
?3,电源提供的直流功率 PD、负载功率 PL、集电极
耗散功率 PC
4,讨论:
(1) 电路组成
甲类功放 的 ηCmax 仅为 25%,PD 中仅有 1/4 转换为
有用的输出信号功率,其余均被浪费。其中,一部分
耗散在管子中,大部分 ( PL 中直流功率 PD/2 ) 消耗在
RL上。
提高 ηCmax 的办法:
① 合理选择管子的运用状态 (乙类或甲乙类 )减小管
子消耗功率。
② 在管外电路中,采用不消耗直流功率的电路结构,
消除 RL 上消耗的直流功率。
(2) 工作特性
否则,RL 的减小
不会增大输出电流,
反而会因减小集电
极电压振幅而使 Po
减小,还会因 ICQ增
大而使 PD 增大,结
果使 ηC 降低。
当 VCC 一定,Q 在 负载线中点 时,Vcm(≈VCC /2)被
限定。要提高输出信号功率,就必须减小 RL,才能增
大 Icm。但,在减小 RL 时,还必须同时增大激励电流。
充分激励时 RL变化对功率性能的影响
总之,在功率放大器中,要高效率地提升 Po,必
须减小 RL,同时相应增大输入激励电流。
充分激励,与 RL 相匹配的输入激励 (不出现饱和失
真的最大激励 )。
匹配负载,相应的负载为匹配负载 (能使 Q 处于交
流负载线中点的负载 )。
5,结论
(1) 功放在电路组成上,必须采用避免管外电路中无
谓消耗直流功率的电路结构。
(2) 在工作特性上,输出负载,输入激励和静态工
作点相互牵制,要高效率输出所需信号功率,三者必
须有一个最佳配置。
1,电路
(1) 输入端:
RB—— 偏置电阻
CB—— 旁路电容
Tr1—— 耦合变压器
(2) 输出端:
Tr2—— 耦合变压器,
对交流,Tr2起阻抗变换作
用,
L2L RnR ??
1.2.2 甲类、乙类功放的电路组成及功率性能
一、甲类变压器耦合功放
(1) 静态分析
CCCE Vv ?
2,电路分析
根据直流通路,写出直流负载方程:
直流负载线,EF
(2) 动态分析
交流负载线方程:
Lcce Riv ???
又:
cCQC
ceC E QCE
iIi
vVv
??
??
则,交流负载方程可改写为 )(
CQCLC E QCE IiRVv ?????
上式表明,当
CCC E QCECQC VVvIi ??? 时,
,
它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
CQLC E QCE
C
LC E QCQC
CE
0
/
0
IRVv
i
RVIi
v
???
?
???
?
时,
时,
)( CQCLC E QCE IiRVv ?????
相应画出交流负
载线是一条通过 Q
点的直线 MN,斜
率为 ? 1/ 。
LR?
(3) 功率性能
当输入充分激励,Q 处在负载线 中点 时,忽略非线
性失真,且设
00 C E OC E ( s a t ) ?? IV,
,则相应的集电极 电
压和电流 分别为:
tVVv
tIIi
?
?
s i n
s i n
cmC E QCE
cmCQC
??
??,
其中
LCCLcmCQcm
CCC E Qcm
// RVRVII
VVV
?????
?? ;
与 放大器的基本电路 相比,在匹配负载时,电压
信号幅值 Vcm 由 VCC/2,增加到 VCC,若呈现在集电
极上的负载相等,则输出信号功率增大四倍。
根据上述关系求得
50%/
/2
/2
/2/2
/2
D
o
c m a x
D
cmcmCQCCC
DCQC E O
cmcmoL
CQCCD
??
?
??
??
??
?
PPη
P
IVIVP
PIV
IVPP
IVP
(4) 管安全
由 图 可见,加在集电极上的最大电压 ?? CCC E ma x Vv
通过集电极的最大电流 。
CQcmCQC m a x 2 IIIi ???,CCcm 2VV ?
当 Po = 0时,PD全部消耗在管子中,因而消耗在
集电极上的最大功率 。
DC ma x PP ?
所以保证管子安全工作的条件为:
采用变压器耦合,ηCmax将由 0.25 增大到 0.5,即
PD 的一半转换为 Po。
若 Q 处于交流负载线的 中点,且充分激励的条件
下,增大 VCC,或减小 R,L, Po均将增大,但最后受
安全工作条件的限制。
CMDC m a x
CMCQCMCQC m a x
( B R ) C E OCC( B R ) C E OCCC E m a x
2/2
2/2
PPP
IIIIi
VVVVV
??
???
???
即
即
又因为,2/2/2/
DCQCCcmcmo m a x PIVIVP ???
,上述
安全工作条件又可用 Pomax 表示为
8/
2/
CM( B R ) C E Om a xo
CMm a xo
IVP
PP
???
??
Pomax 取较小的值。
除外,还需检查动态点是否落在二次击穿限定的安
全区内。
二、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
乙类工作时,为了在负载上合成完整的正弦波,
必须采用两管轮流导通的推挽 (Push-Pull) 电路。 可有
多种实现方案:
(1) 变压器耦合乙类推挽功放
(2) 互补推挽功放
1,变压器耦合功放
(1) 电路结构
Tr1—— 输入变压器,利用次级绕组的中心抽头
将 vi (t) 分成两个幅值相等,极性相反的激励电压
1ii2 vv ??,分别加在两管的基射极之间,实现两
管轮流导通。
Tr2—— 输出变压器,隔断 iC1 和 iC2 中的平均分
量,并利用初级绕组的中心抽头将 iC1 和 iC2 中的基波
分量在 RL 中叠加,输出正弦波。
T1 和 T2—— 特性配对、相同导电类型的 NPN 功
率管
(2) 工作原理 (忽略射结导通压降 )
vi1(t) > 0 时,vi2(t) < 0,T1 管导通,T2 管截止,
ic1 处于正半周的半个正弦波;
vi2(t) > 0 时,vi1(t) < 0,T2 管导通,T1 管截止,
ic2 处于负半周的半个正弦波。 iC1 和 iC2 中的基波分量在
RL 中叠加,输出正弦波。
2,互补推挽电路
(1) 电路特点
T1 与 T2—— 功率管互补配对
(2) 工作原理 (忽略射结压降 )
vi(t) > 0 时,T1 管 (NPN型 ) 导通,
T2管 (PNP型 ) 截止,iC1(≈iE1) 为正半周的半个正弦波;
vi(t) < 0 时,T2 管导通,T1 管截止,iC2(≈iE2)为处
于负半周的半个正弦波。
通过 RL 的电流
E21EL iii ??
,合成完整的正弦波。
小结,上述功率放大器,为实现器件轮流导通:
乙类功放电路 输入激励 信号 功率管管 型 管外电路
变压器耦合乙类
功率放大器 极性相反
对管,管
型相同 均避免了直流功率的损
失互补推挽乙类功 率放大器 极性相同 对管,管 型不同
3,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的性能分析
(1) 推挽电路的组合特性
静态工作点:
CCC E Q 2
CCC E Q 1
c2c1
i
0
0)(
VV
VV
ii
tv
??
?
??
?
Vi 正半周,T1导通,负载线是自 Q 点出发,斜率为
L/1 R?
的 直线 AQ;
Vi 负半周,T2 导通,负载线是自 Q 点出发,斜率为
L/1 R?
的 直线 A?Q。
虽然 集电极电流 是 半个正弦波,但 集射极交流电
压 是 完整正弦波 。
(2) 性能分析 (忽略失真 )
① 一般性能分析
在 0 ≤ωt ≤ ? 时,tIii ?s i n0
cmC1C2 ??
? ≤ωt ≤ 2 ? 时,iC1 ? 0 iC2 ? Icmsinωt
相应的集射极间电压:
VCE2 = ? VCC + Vcmsinωt
VCE1 = VCC ? Vcmsinωt
通过 RL 的电流,tIiiiii ?s i n
cmC2C12EE1L ?????
相应产生的电压,tVv ?s in
cmL ?
RL 上的输出功率,PL = Po = VcmIcm/2 = I2cmRL/2
正负电源总的直流功率:
PD = PD1 + PD2 =
2VCCI平均 = 2VCCIcm/?
令 VCE(sat) = 0,ICEO = 0,则 Vcm = VCC,Icm = VCC/RL
② 若充分激励
相应 Po 和 PD 达到最大,即
L
CC
2
o m a x 2 R
VP ?
o m a x
L
CC2
L
CC2
D m a x π
4)
2(π
4
π
2 P
R
V
R
VP ???
%5.784π
D m a x
o m a x
C m a x ??? P
P? 比甲类高
③ 若激励不足
Vcm减小,引入电源电压利用系数 ? (ksai),表示
Vcm的减小程度
定义 ? = Vcm/VCC
??
??
??
4
π
π
4
π
2
π
2
2
1
2
1
D
o
o m a x
L
CC
2
cmCC
D
o m a x
2
L
CC
2
2
L
cm
2
o
C
??
???
????
P
P
P
R
VIV
P
P
R
V
R
V
P
两管集电极管耗相等,且为
o m a x
2
oDC2C1 )2
1
π
2(2/)( PPPPP ?? ?????
其值为
o m a xo m a x2
m a x2Cm a x1C
2.0
π
2
PP
PP
??
?
分析,当输入激励由大减小,即 ? 减小时,Po、
PD,ηC 均单调减小,而 PC1 和 PC2 的变化非单调,
6 36.0π2 ??? 时最大,
结论,乙类工作时,PC的最大值既不出现在 0??
时,也不出现在 1?? 时,PD 随 ? (激励 )线性增大,
与 甲类 (不变 )不同 。
? 小时,PD 小,Po 小,PC 小;
? 接近 1 时,PD大,
Po也大,PC 小。
∴ PC 非单调变化
(3) 管安全
由
2
L
CC
2
o 2 ?R
VP ?
增大 VCC,减小 RL,且输入充分激励,输出功率
将增大,但最后受到下列 安全工作条件的限制,
CCC E ma x 2 Vv ?
<
(B R )C E OV
L
CC
cmC m a x R
VIi ?? <
CMI
PC1max ? PC2max ? 0.2Pomax < PCM
?
?
?
?
?
??? CMm a xo 5 PP
CM( B R ) C E Om a xo 4
1 IVP ??
或 取其中的小值
作业,1-8,1-9
1.3 乙类推挽功率放大电路
以上介绍了原理电路,若要构成实际电路还必须
解决一些有关问题。
1.3.1 乙类互补推挽功率放大电路
在构成乙类互补推挽功率放大器实际电路时,必
须考虑偏置,功率配对和保护等问题。
一、交越失真和偏置电路
1,交越失真
(1) 定义
上节分析乙类
推挽电路性能时,
忽略了晶体管发射
结导通电压的影响 。
实际上,在零偏置情况下,考虑到导通电压的影
响,输出电压波形在在衔接处出现严重失真,称 交越
失真 。
接成 乙类推挽电路 时,两管的 合成传输特性 如图
所示 。
(2) 克服交越失真的基本途径
在输入端为两管加合适的正偏电压,使其工作在
甲乙类 。
由传输特性图可见,只要 VBB 取值合适,上下两路
传输特性起始段的弯曲部分就可相互补偿,合成传输特
性趋近于直线,在输入正弦电压激励下,得到不失真的
输出电压。
(3) 常用电路
① 二极管偏置电路 ② vBE 倍增电路
2,二极管偏置电路
由于二极管的正向交流结电阻很小,可认为 交流短
路,因此偏置电路不影响输入信号 vi (t) 的传输。
在集成电路中偏置二极管会由三极管取代,见图
(b),(c)
图 (a) 中,D1,D2 由电流源 IR 激励,产生正向电
压,即为所需的偏置电压 VBB。若 T1 和 T2 的特性配对,
且其基极偏置电流很小,可忽略,则
)/(n2
2
SRTBB
BB
B E Q 2B E Q 1
IIVV
V
VV
??
???
IS 为 二极管 D1 和 D2 的反向饱和电流, VT 为 温度电
压当量。
3,vBE 倍增电路
(1) 电路
直流,由 T3,R1,R2 组成,
且由电流源 IR 激励,为互补功率
管 T1,T2 提供偏置电压 VBB。
交流,T3,R1 构成电压并
联负反馈电路,反馈电路的电阻
很小,几乎不影响输入信号的传
输。
(2) 倍增原理
由图可见,若通过 R1 的电流 I1 远小于 T3 管的集电
极电流 IC3,且 T1 和 T2 管的静态基极电流又可忽略,
则 IC3 ? IR,且 T3 管基射极间电压
VBE3 = VT ln(IE3 / IS) ? VT ln(IR / IS)
当 IR 为定值时,VBE3也就唯
一确定了。若 T3 管的 ? 足够大,
基极电流 IB3 可忽略,则 VBE3 又
是 VBB 通过 R1 在 R2 上的分压值,
即
)1(
2
1
B E 3BB
21
2
BBB E 3 R
RVV
RR
RVV ???
???
此式表明,偏置电路提供的偏置电压 VBB 是 VBE3 的
倍增值,且其值受 R1 和 R2 控制,故称为 VBE 倍增电路 。
(3) 热补偿
温度升高时,VBE3?,VBB?,阻止了功率管 ICQ 的
增加。是具有热补偿作用的高热稳定性偏置电路。
二、单电源供电的互补推挽电路 (OTL)
1,电路特点
(1) 单电源供电;
(2) 负载串接大容量隔直
电容 CL。 VCC 与两管串接,
若两管特性配对,则 VO =
VCC/2,CL 实际上等效为电
压等于 VCC/2 的直流电源。
2,工作原理
T1 管的直流供电电压,VCC ? VO= VCC/2,
T2 的供电电压,0 ? VO= ? VCC/2。
单电源供电电路等效 为 VCC/2 和
?VCC/2 的双电源供电电路 。
三、准互补推挽电路
1,问题的提出
互补推挽电路 要求两只功率管
特性配对,难以实现。
2,解决办法
采用复合管取代互补管,构成 准
互补推挽电路 。
3,电路
复合管 T1,T2 等效为 NPN 型管,
复合管 T3(PNP型 ) 与 T4 等效为 PNP 型管
其中,T1,T3为 小功率管,
它们之间是 互补的, T2,T4 为 大
功率管,它们是 同型,便于特性
配对,故称为 准互补推挽电路 。
R1,R2(几百 ?)—— 减小复合管
的反向饱和电流。
四、保护电路
1,必要性
正常情况下,功率管是 安全的 。
实际中,往往会发生 异常情
况 。 例如,负载短路,致使通过
功率管的电流迅速增大,一旦超
过极限参数,造成管子损坏。因
此大功率功放,应设有 保护电路,
过流,过压、过热保护 。
2,过流保护电路
(1) 保护电路
T1,T2为 保护管, R1,R2 为 过流取样电阻 。
(2) 保护原理
以保护管 T1 为例 ——
正常时, VR1 < VBE1(on),T1
截止,不起保护作用 。
异常时, VR1 > VBE1(on),T1
导通,分流 T3 管的输入激励电
流,限制 T3 管的输出电流,起
到了限流保护作用 。
T2 对 T4 的限流保护作用同上 。
五、输入激励电路
1,必要性
输出最大信号功率,则 RL 上的
信号电压振幅达到接近电源电压 (单电源时,接近
VCC/2)。为此,要求输入激励级为互补功率管提供振
幅接近电源电压的推动电压。
互补推挽功率放大器
中的功率管接成射极跟随
器,电压增益 小于 1。若
要求功率管充分利用,
2,电路
T3 —— 输入激励级,
R —— T3 的直流负载
(忽略功率管的静态基极电
流 ),直流负载线为 (b)Ⅰ 。
3,影响输出信号电压振幅的因素
交流负载 r ≈ R∥ ri < R,得交流负载线为 (b)Ⅱ 所示 。
可见,T3 管的最大输出信号电压振幅受到截止失真的限
制,其值小于 VCC/2。
若使 r > R,则交流负载线 如图 (b)Ⅲ 所示,输出
信号电压振幅不受截止失真限制,可接近 VCC/2。
4,改进电路
(1) 电流源构成 有源负载 放大
器,直流电阻小,交流电阻大 。
(2) 采用自举电路
将 R1R2 取代 R,接入大容
量电容 C2。
作用,对交流近似短路,交
流电位由 O 经 C2 自举到 C 点,
即 vC ? vO。
原理,由于互补输出级的
电压增益接近于 1,因而 vB ?
vO ? vC,通过 R2 的交流电流 I
? 0,因而从 B 点向虚线框看进
去的交流电阻 (vB/i) 很大,趋
于无穷,T3的交流负载电阻便
近似等于 T1(或 T2) 电路的输
入电阻。
作业,1-9,1-14,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