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章 交通与土地利用
主要内容,
第 1节 概述
第 2节 汉森 (Walter G,Hansen)模型
第 3节 统计模型
第 4节 劳瑞 (I,S,Lowry)模型
第 5节 凯因 (John F,Kain)模型
第 6节 模型的应用
- 住宅用地
- 小区间户数、就
业人口
- 住宅用地
- 综合用地
第1节 概述
土地利用 (工业, 居住, 公共设施, 仓库, 园林绿地 )
交通需求预测的输入条件
交通发生与吸引
预测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规划 ( 行政部门 )
企业选址规划 ( 经济地理学 )
城市或都市圈内给定交通体系 ? 土地利用形态
研究的历史
Reilly, 1930年代,“来自城市周边的小商品流
通调查”
Christaller & Losch,1940年代,“用地选择理论
”1950年代- 1960年代,计算机的应用
Harris, 1968年,“大规模土地利用与综合交通
模型的开发”
北美, 规模大、成本高
英国, Lowry模型 (1964)的改良
1970年以后,迅速扩大到其它国家
1975年 (Brotchie,Sharpe ):
TOPAZ(Technique for the Optimal
Placement of Activity in Zones)模型
日本:欧美模型的改良和应用,天野光三
(Amano Kozo),吉川 (Yoshikawa),铃木
(Suziki)
Australia
比较城市论 —— 比较城市和农村
城市生态学:
同心圆理论 ( E.W.Burgess)
扇型理论 (H,Hoyte)
多核心理论 (C.D.Harris)
纽带理论 (B.J.Berry)
中心地理论 (W,Christaller)
田园城市理论 (恩维, 霍华德 )
卫星城理论 (霍华德 )
区位理论
区位理论,关于人类活动,特别是经济活动
空间组织优化的理论。
交通与区位理论,交通基础设施为区位的基
础物质之一,结构、密度和部局状况 ?土地
利用区位优势 。
区位,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和交通
地理位置在空间地域上的结合。
交通与商业区位理论,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
需要、将工业及其它各业的产品输送给消费
者的 服务行业 。
交通与工业区位理论,交通方便、集结成团、
向市区边缘。
交通与住宅用地区位理论,交通方便、通达
性、环境(自然、地理、人文)。
土地利用模型
土地利用模型,描述地区内部经济活动的选
址行为及其作用结果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的
数学模型。
a.预测模型,在一定的制约条件下,对各种
经济主体的选址行动结果的土地利用形态的
跟踪模型。
b.优化模型,在一定的制约条件下,社会效
益目标最大化所对应的土地利用状况。
第2节 汉森 (Walter G,Hansen)模型
城市内小区间的住宅户数
可达性 (Accessibility),表示某区所具有、产生与
它区相互作用机会的可能性。
开发可能的土地面积
人口的增加 ? 住宅 ? 分配给各区
?ijjij TSA /?
可达性:
,i区对 j区的某活动主体的可达性值;
ijA
,j区内某活动主体的规模,例如就业人口;
jS
,i区与 j区之间的时间距离;
ijT
:参数。?
?
ijj
ijj
i TSA /
,
?
?
?
小区的可达性:
可达性对住户数的影响:
各小区可以利用的住宅开发土地面积比=任意时点
小区间住宅开发可能比
住宅开发率 Di=住宅开发现状比/住宅开发可能比
例如,雇用的可达性与住宅开发率D i的关系:
7.2iji AKD ??
假设,每户的居住面积一定,那么,住宅开发现状
比:
??
??
j
jj
ii
j
ji
ii
t
i
OA
OA
OD
OD
P
P
7.2
7.2
,i区的新增户数;
iP
:全市在时刻 t的新增户数;
tP
:区 i的住宅开发可能比。
iO
模型的特征:
?自区的可达性不能在其所在区考虑;
?时间距离不明确;
?适用于短期预测。
?
ijj
ijj
i TSA /
,
?
?
?
第 3节 统计分析模型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适合度:
将土地作某种用途利用时的适合程度指标 。
工业用地适合度, 商业用地适合度, 住宅用地适
合度 ······。
聚类分析法:
例:将近畿地区按 1km2分区, 调查区内商业, 工业
,住宅的平均用地面积 。
类别 商业 工业 住宅 区数
1 ○ ○ ○ 406
2 ○ ○ ? 35
3 ○ ? ○ 242
4 ? ○ ○ 265
5 ? ○ ? 280
6 ○ ? ? 75
7 ? ? ○ 523
8 ? ? ? 3342
合计 5168
表 3.1 小区的分类
×:平均值以下
第 1类 3种用途都适合;
第 2种 适合于商业和工业;
······
第 8类 都不适合。
京都
奈良
神户 大阪
分析小区特性使用的因素
(1)利用 道路 去大阪市内;
(2)利用 道路 去京都市内;
(3)利用 道路 去神户市内;
(4)利用 铁路 去大阪市内;
(5)利用 铁路 去京都市内;
(6)利用 铁路 去神户市内;
(7)利用 道路 去最近的 港口 ;
(8)利用 道路 去最近的 高速
公路匝道 ;
(9)利用 道路 去最近的 轨道
交通站 ;
(10)道路阻抗值 。
1类(可达性最好)
··· ?
4类(可达性最差)
京都
奈良
神户 大阪
用 10种因素的结合代表 i区特性的合成变量
jki
kj
i Xjk )(
4
1
10
1
?? ??
??
?
i?
)( jki?
1, i区中因素 j属于 k类时;
0, 反之。
jkX
:因素 j对应于类 k的参数。
式中,
表 3.2 分析结果 (相关比 =0.8004
)
因素 类别 X
jk
1 1
2
3
4
- 1.00 36
- 0.00 36
0.10 52
0.05 53
1.10 87
2 1
2
3
4
- 1.00 79
- 0.33 73
- 0.00 08
0.09 00
1.09 79
3 1
2
3
4
- 1.05 45
- 0.23 85
- 0.00 41
0.04 30
0.28 13
4 1
2
3
4
- 0.69 03
- 0.18 99
0.28 15
0.41 98
1.1 10 0
5 1
2
3
4
0.00 49
0.04 38
0.04 65
- 0.03 68
0.08 33
因素 类别 X
jk
6 1
2
3
4
- 0.15 67
- 0.15 52
0.26 20
- 0.07 90
0.41 86
7 1
2
3
4
- 1.93 67
- 0.79 70
- 0.22 18
0.08 62
2.02 29
8 1
2
3
4
- 0.71 99
- 0.36 48
0.01 41
0.24 37
0.96 37
9 1
2
3
4
- 1.30 40
- 0.51 32
0.53 98
0.68 08
1.88 48
10 1
2
3
4
- 0.87 75
- 0.08 30
0.37 30
0.26 18
1.25 06
特性因素
1道路, 大阪市
2道路, 京都市
3道路, 神户市
4铁路,大阪市
5铁路,京都市
6铁路,神户市
7道路、港口
8道路、高速
公路匝道
9道路、轨道站
10道路阻抗值
分组 平均值 方差 标准差
N o, 型式
1 ○○○ - 3,152 7 1,798 1 1,340 9
2 ○○╳ - 1,779 9 2,218 0 1,489 3
3 ○╳○ - 2,479 6 2,092 5 1,446 6
4 ╳○○ - 2,358 8 1,570 1 1,253 0
5 ╳○╳ - 0,798 1 2,021 1 1,421 6
6 ○╳╳ - 0,722 2 1,986 4 1,409 4
7 ╳╳○ - 1,163 8 2,136 7 1,461 7
8 ╳╳╳ 1,033 4 0,881 4 0,938 8
表 3.3 合成变量的均值与方差
适合土地利用的组:
商业,1,2,3,6 工业,1,2,4,5 住宅,1,3,4,7
图 3.1 适合商业、工业、住宅的区比率变化
合成变量
适
合
土
地
利
用
的
小
区
比
率
工业
商业
住宅
第 4节 劳瑞 (I.S.Lowry)模型
1.模型的概要
利用土地利用之间的 相互作用关系式
原则上,对象区域为 封闭的城市区域 (没有人员
的出入)
?
决定各区的 住户数 和 就业人口 的分布
?
土地利用形态
土地利用的 活动主体 (具有某种目的的土地利用者)
a.基础产业部门 (basic sector)- 已知条件
工业、大型贸易公司、中央政府机关、高校等。
不由地区社会经济规模决定。
b.非基础产业部门 (retail sector)- 由模型内部决定
商业、服务业、地方政府、中小学等与居民生活密
切相关。吸引顾客,受地区人口、经济规模影响。
c.住户 (employment or population)
上述两部门的住户。
单
向
作
用
影
响
2,模型的流程
国家及地方的社会、经济体系
基础产业部门的就业人
口、配置、利用面积
非基础产业部门的就业
人口、配置、利用面积
住户数、部门、
利用面积
交通系统
土地利用制度
3,模型结构
HjRjBjUjj AAAAA ????面积:
NE kk ??
非基础产业部门就业人数,
?
?
?
?
?
?
?
?
???
?
?
???
?? ?
?
n
i
j
k
ak
ij
ikkk
j EyD
Nxb
1
?
1
1
??
?
k
j
n
j
?
kkjkj EE ??
k
j
m
k
B
jj EEE ?
?
??
1
k
j
m
k
kR
j EeA ?
?
?
1
其中,
A:面积 ;
B:基础产业部门 ;
D:时间距离;
F:就业人口;
H:住户 ;
N:住户数;
R:非基础产业部门 ;
U:土地利用对象外 ;
?:住户平均人口;
k:组 ;
b:修正系数;
e:人均土地面积;
?:潜在市场;
m:非基础产业分组总数;
n:交通小区总数;
x:住户数权值;
y:就业人口权值。
?
?
?
n
j
jEfN
1
住户:
??
ij
n
i
i DEg /
1
?
?
?
1
1
??
?
j
n
j
?
NN jj ??
s.t.
kjkj ZE ? 0?kjEor
HjHjj AZN ?
BjUjjRj AAAA ???
其中,
A:面积;
B:基础产业部门;
D:时间距离;
H:住户部门 ;
N:住户数 ;
R:非基础产业部门;
U:土地利用对象外;
Z:约束条件 (最小规模 );
f:就业人口系数;
g:修正系数;
?:潜在住户;
n:交通小区总数。
第 5节 凯因 (Kain)模型
1.模型的概要
交通费用对住宅选址的影响
仅考虑上班因素和土地租赁费
2.模型结构
)()()()()()( 2121 nnr otototwtwtwttT ????????? ????
交通费用 T:
居住地服务费
上班出行费用 其它出行费用
3.假设条件
(1)交通费用随工作地点距离
的变远而增加;
(2)随离工作地点距离的变远
,住宅的单位价格减少;
(3)工作单位固定;
(4)家庭开支的一部分效用最
大化;
(5)居住地为非劣等资产 。
第 5节 模型的应用及其它模型
(1)美国底特律市案例
(2)劳瑞模型的扩张 (Garin-Lowry模型 )
(3)TOPAZ模型
Technique for the Optimal Placement of Activities in
Zones
澳大利亚 Brotchie & Sharpe 1975
Z=开发费用 +交通费用 ? Min
主要内容,
第 1节 概述
第 2节 汉森 (Walter G,Hansen)模型
第 3节 统计模型
第 4节 劳瑞 (I,S,Lowry)模型
第 5节 凯因 (John F,Kain)模型
第 6节 模型的应用
- 住宅用地
- 小区间户数、就
业人口
- 住宅用地
- 综合用地
第1节 概述
土地利用 (工业, 居住, 公共设施, 仓库, 园林绿地 )
交通需求预测的输入条件
交通发生与吸引
预测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规划 ( 行政部门 )
企业选址规划 ( 经济地理学 )
城市或都市圈内给定交通体系 ? 土地利用形态
研究的历史
Reilly, 1930年代,“来自城市周边的小商品流
通调查”
Christaller & Losch,1940年代,“用地选择理论
”1950年代- 1960年代,计算机的应用
Harris, 1968年,“大规模土地利用与综合交通
模型的开发”
北美, 规模大、成本高
英国, Lowry模型 (1964)的改良
1970年以后,迅速扩大到其它国家
1975年 (Brotchie,Sharpe ):
TOPAZ(Technique for the Optimal
Placement of Activity in Zones)模型
日本:欧美模型的改良和应用,天野光三
(Amano Kozo),吉川 (Yoshikawa),铃木
(Suziki)
Australia
比较城市论 —— 比较城市和农村
城市生态学:
同心圆理论 ( E.W.Burgess)
扇型理论 (H,Hoyte)
多核心理论 (C.D.Harris)
纽带理论 (B.J.Berry)
中心地理论 (W,Christaller)
田园城市理论 (恩维, 霍华德 )
卫星城理论 (霍华德 )
区位理论
区位理论,关于人类活动,特别是经济活动
空间组织优化的理论。
交通与区位理论,交通基础设施为区位的基
础物质之一,结构、密度和部局状况 ?土地
利用区位优势 。
区位,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和交通
地理位置在空间地域上的结合。
交通与商业区位理论,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
需要、将工业及其它各业的产品输送给消费
者的 服务行业 。
交通与工业区位理论,交通方便、集结成团、
向市区边缘。
交通与住宅用地区位理论,交通方便、通达
性、环境(自然、地理、人文)。
土地利用模型
土地利用模型,描述地区内部经济活动的选
址行为及其作用结果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的
数学模型。
a.预测模型,在一定的制约条件下,对各种
经济主体的选址行动结果的土地利用形态的
跟踪模型。
b.优化模型,在一定的制约条件下,社会效
益目标最大化所对应的土地利用状况。
第2节 汉森 (Walter G,Hansen)模型
城市内小区间的住宅户数
可达性 (Accessibility),表示某区所具有、产生与
它区相互作用机会的可能性。
开发可能的土地面积
人口的增加 ? 住宅 ? 分配给各区
?ijjij TSA /?
可达性:
,i区对 j区的某活动主体的可达性值;
ijA
,j区内某活动主体的规模,例如就业人口;
jS
,i区与 j区之间的时间距离;
ijT
:参数。?
?
ijj
ijj
i TSA /
,
?
?
?
小区的可达性:
可达性对住户数的影响:
各小区可以利用的住宅开发土地面积比=任意时点
小区间住宅开发可能比
住宅开发率 Di=住宅开发现状比/住宅开发可能比
例如,雇用的可达性与住宅开发率D i的关系:
7.2iji AKD ??
假设,每户的居住面积一定,那么,住宅开发现状
比:
??
??
j
jj
ii
j
ji
ii
t
i
OA
OA
OD
OD
P
P
7.2
7.2
,i区的新增户数;
iP
:全市在时刻 t的新增户数;
tP
:区 i的住宅开发可能比。
iO
模型的特征:
?自区的可达性不能在其所在区考虑;
?时间距离不明确;
?适用于短期预测。
?
ijj
ijj
i TSA /
,
?
?
?
第 3节 统计分析模型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适合度:
将土地作某种用途利用时的适合程度指标 。
工业用地适合度, 商业用地适合度, 住宅用地适
合度 ······。
聚类分析法:
例:将近畿地区按 1km2分区, 调查区内商业, 工业
,住宅的平均用地面积 。
类别 商业 工业 住宅 区数
1 ○ ○ ○ 406
2 ○ ○ ? 35
3 ○ ? ○ 242
4 ? ○ ○ 265
5 ? ○ ? 280
6 ○ ? ? 75
7 ? ? ○ 523
8 ? ? ? 3342
合计 5168
表 3.1 小区的分类
×:平均值以下
第 1类 3种用途都适合;
第 2种 适合于商业和工业;
······
第 8类 都不适合。
京都
奈良
神户 大阪
分析小区特性使用的因素
(1)利用 道路 去大阪市内;
(2)利用 道路 去京都市内;
(3)利用 道路 去神户市内;
(4)利用 铁路 去大阪市内;
(5)利用 铁路 去京都市内;
(6)利用 铁路 去神户市内;
(7)利用 道路 去最近的 港口 ;
(8)利用 道路 去最近的 高速
公路匝道 ;
(9)利用 道路 去最近的 轨道
交通站 ;
(10)道路阻抗值 。
1类(可达性最好)
··· ?
4类(可达性最差)
京都
奈良
神户 大阪
用 10种因素的结合代表 i区特性的合成变量
jki
kj
i Xjk )(
4
1
10
1
?? ??
??
?
i?
)( jki?
1, i区中因素 j属于 k类时;
0, 反之。
jkX
:因素 j对应于类 k的参数。
式中,
表 3.2 分析结果 (相关比 =0.8004
)
因素 类别 X
jk
1 1
2
3
4
- 1.00 36
- 0.00 36
0.10 52
0.05 53
1.10 87
2 1
2
3
4
- 1.00 79
- 0.33 73
- 0.00 08
0.09 00
1.09 79
3 1
2
3
4
- 1.05 45
- 0.23 85
- 0.00 41
0.04 30
0.28 13
4 1
2
3
4
- 0.69 03
- 0.18 99
0.28 15
0.41 98
1.1 10 0
5 1
2
3
4
0.00 49
0.04 38
0.04 65
- 0.03 68
0.08 33
因素 类别 X
jk
6 1
2
3
4
- 0.15 67
- 0.15 52
0.26 20
- 0.07 90
0.41 86
7 1
2
3
4
- 1.93 67
- 0.79 70
- 0.22 18
0.08 62
2.02 29
8 1
2
3
4
- 0.71 99
- 0.36 48
0.01 41
0.24 37
0.96 37
9 1
2
3
4
- 1.30 40
- 0.51 32
0.53 98
0.68 08
1.88 48
10 1
2
3
4
- 0.87 75
- 0.08 30
0.37 30
0.26 18
1.25 06
特性因素
1道路, 大阪市
2道路, 京都市
3道路, 神户市
4铁路,大阪市
5铁路,京都市
6铁路,神户市
7道路、港口
8道路、高速
公路匝道
9道路、轨道站
10道路阻抗值
分组 平均值 方差 标准差
N o, 型式
1 ○○○ - 3,152 7 1,798 1 1,340 9
2 ○○╳ - 1,779 9 2,218 0 1,489 3
3 ○╳○ - 2,479 6 2,092 5 1,446 6
4 ╳○○ - 2,358 8 1,570 1 1,253 0
5 ╳○╳ - 0,798 1 2,021 1 1,421 6
6 ○╳╳ - 0,722 2 1,986 4 1,409 4
7 ╳╳○ - 1,163 8 2,136 7 1,461 7
8 ╳╳╳ 1,033 4 0,881 4 0,938 8
表 3.3 合成变量的均值与方差
适合土地利用的组:
商业,1,2,3,6 工业,1,2,4,5 住宅,1,3,4,7
图 3.1 适合商业、工业、住宅的区比率变化
合成变量
适
合
土
地
利
用
的
小
区
比
率
工业
商业
住宅
第 4节 劳瑞 (I.S.Lowry)模型
1.模型的概要
利用土地利用之间的 相互作用关系式
原则上,对象区域为 封闭的城市区域 (没有人员
的出入)
?
决定各区的 住户数 和 就业人口 的分布
?
土地利用形态
土地利用的 活动主体 (具有某种目的的土地利用者)
a.基础产业部门 (basic sector)- 已知条件
工业、大型贸易公司、中央政府机关、高校等。
不由地区社会经济规模决定。
b.非基础产业部门 (retail sector)- 由模型内部决定
商业、服务业、地方政府、中小学等与居民生活密
切相关。吸引顾客,受地区人口、经济规模影响。
c.住户 (employment or population)
上述两部门的住户。
单
向
作
用
影
响
2,模型的流程
国家及地方的社会、经济体系
基础产业部门的就业人
口、配置、利用面积
非基础产业部门的就业
人口、配置、利用面积
住户数、部门、
利用面积
交通系统
土地利用制度
3,模型结构
HjRjBjUjj AAAAA ????面积:
NE kk ??
非基础产业部门就业人数,
?
?
?
?
?
?
?
?
???
?
?
???
?? ?
?
n
i
j
k
ak
ij
ikkk
j EyD
Nxb
1
?
1
1
??
?
k
j
n
j
?
kkjkj EE ??
k
j
m
k
B
jj EEE ?
?
??
1
k
j
m
k
kR
j EeA ?
?
?
1
其中,
A:面积 ;
B:基础产业部门 ;
D:时间距离;
F:就业人口;
H:住户 ;
N:住户数;
R:非基础产业部门 ;
U:土地利用对象外 ;
?:住户平均人口;
k:组 ;
b:修正系数;
e:人均土地面积;
?:潜在市场;
m:非基础产业分组总数;
n:交通小区总数;
x:住户数权值;
y:就业人口权值。
?
?
?
n
j
jEfN
1
住户:
??
ij
n
i
i DEg /
1
?
?
?
1
1
??
?
j
n
j
?
NN jj ??
s.t.
kjkj ZE ? 0?kjEor
HjHjj AZN ?
BjUjjRj AAAA ???
其中,
A:面积;
B:基础产业部门;
D:时间距离;
H:住户部门 ;
N:住户数 ;
R:非基础产业部门;
U:土地利用对象外;
Z:约束条件 (最小规模 );
f:就业人口系数;
g:修正系数;
?:潜在住户;
n:交通小区总数。
第 5节 凯因 (Kain)模型
1.模型的概要
交通费用对住宅选址的影响
仅考虑上班因素和土地租赁费
2.模型结构
)()()()()()( 2121 nnr otototwtwtwttT ????????? ????
交通费用 T:
居住地服务费
上班出行费用 其它出行费用
3.假设条件
(1)交通费用随工作地点距离
的变远而增加;
(2)随离工作地点距离的变远
,住宅的单位价格减少;
(3)工作单位固定;
(4)家庭开支的一部分效用最
大化;
(5)居住地为非劣等资产 。
第 5节 模型的应用及其它模型
(1)美国底特律市案例
(2)劳瑞模型的扩张 (Garin-Lowry模型 )
(3)TOPAZ模型
Technique for the Optimal Placement of Activities in
Zones
澳大利亚 Brotchie & Sharpe 1975
Z=开发费用 +交通费用 ?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