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高等学校的教学
一、高等学校的教学任务
(一 )教学的概念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由教师的
“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教育活动,
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
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文化科学知识
和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陶冶美感,
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和个性。
教学的实质是以知识的传授为基础,促
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说明:
第一,教学与智育不是一回事
第二,教学与上课不是一回事
(二 )高等学校的教学任务
1.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
2.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3.促进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
与发展
4.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二、高等学校的教学规律
(一 )高等学校的教学要素
与普通学校的教学过程
一样,高校教学过程的基本
要素包括:教育者 (即教师 )、
受教育者 (即大学生 )、教学内
容与教学手段。
1.高校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由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
教材这三种形式来体现的。教学内容及其
进程的总和,我们称之为“课程”。
教学计划是课程的体系结构;教学大
纲是一门课程的纲要结构;教材 (包括教
科书、讲义、视听教材 )是一门课程系统
的知识内容。
2.高校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物质工具
或设备等。广义的教学手段包括教室、图书馆、
实习工厂、也包括教材、参考书、文献资料、仪
器、计算工具等。狭义的教学手段通常仅指同直
观教学相联系的教具,例如实物、挂图、模型、
电化教学工具等。教学手段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
达而发展和完善的。我国高校教学手段主要有:
1.直观教具
2.电化教具
3.实验室
4.新教育技术
(二 )高等学校的教学规律
1.双边性规律
双边性规律是指教学过程是
由教师教、学生学构成的共同的
双边活动,是, 教学相长, 的过
程。
(1)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的主体作用
◎ 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
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
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
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2.简约性规律
教学过程是学生的一种认识活动
过程, 有其一般性, 又有其特殊性 。
(1)认识活动的一般性
(2)认识活动的特殊性
(3)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

3.发展性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要促进受教育者
身心的全面发展。
(1)教学过程具有促进受教育者
身心全面发展的任务
(2)高校教学中主要是促进高校
的心理的健康发展
4.教育性规律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
学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
一条重要途径。
(1)关于教学的教育性
(2)高校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
(一 )教学原则的概念
为保证教学的有效性而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第一,指导学校教学工作的要求是多
方面的,教学原则是众多要求中必须遵循
的基本要求;
第二,教学原则的作用范围是学校整
体教学工作,而不仅是课堂教学工作;
第三,教学原则既要遵循教育目的和
教学规律,又要立足于教学经验,前者是
指导,后者是源泉。
(二 )高校教学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1.知识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1)概念:要求教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在传授科
学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 政治和道德品质的
教育 。
(2)分析:这一原则反映了高校教学过程中, 德, 与
,才, 的关系, 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要
求, 也是建设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 。 它
体现了我国教学的根本方向, 同时也反映了教学的
教育性规律 。
(3)运用,① 确保教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 ② 根据教
材的特点, 发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 恰当地向学
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 ③ 除课堂教学外, 要通过
教学的其它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1)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
际生动的事物联系起来, 正确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直
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学与用, 知识与技能之间的矛
盾, 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学会运用
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
(2)分析:该原则体现了教学过程的简约性规律, 同时
也反映了我们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
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 一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会
和掌握书本上的基础知识, 二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
(3)运用,① 切实加强基础理论的教学, 增强学生的适
应性 。 ② 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 加强应用, 培养学
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 ③ 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
3.专业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1)概念:教师在完成专业教学任务的过程中, 要培养
和发展学生的科研能力, 使他们掌握科研方法, 树
立求实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把学习的创
造性, 独立性和科学研究训练密切结合起来 。
(2)分析:把科学研究引入高校教学过程, 是高校区别
于普通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 。 教学与科研构成了高
校教学过程中的特殊矛盾, 该原则就是解决这对矛
盾关系的指导准则 。
(3)运用,① 把科学研究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种重要形式 。 ② 将国内外有关学科或专业的最新
科研成果及时充实到教学内容之中, 让学生及时了
解该学科的发展趋势 。 ③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
科学精神 。 ④ 在教学中, 通过论文, 讨论等形式,
对学生进行比较全面的科学方法的训练 。
4.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
(1)概念:在高校教学过程中, 教师既要对学生
进行专业教育, 又要加强综合性知识的教育,
使学生既学有专长, 又有较广阔的知识基础
和综合能力 。
(2)分析,① 关于专业性 。 ② 关于综合性 。
(3)运用,① 突破专业学科界限, 促进学科交叉,
渗透, 融合 。 ② 组织多学科联合攻关的科研
课题, 锻炼综合性, 交叉性的师资队伍, 从
而给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 ③ 特别强调基
础教学 。 ④ 制订科学的专业教学方案, 建立
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与智能结构 。
5.教师主讲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原则
(1)概念:教师在教学中, 要在认真指导学生自学的
基础上, 抓住教材的重点, 难点, 疑点和关键所在,
做精辟深入, 有的放矢的讲解 。
(2)分析:该原则是教和学相互依存辩证统一规律的
反映, 同时, 该原则也是依据大学教学的特点而制
订的 。
(3)运用,① 调整教学计划, 适当减少讲课的时数,
增加学生自学时间 。 ② 将自学列为教学的常规环节,
并与改进课堂教学以及其它环节结合起来 。 ③ 科学
地指导学生总结自己学习活动的规律, 培养学生
,学会学习, 。 ④ 研究探索对学生自学能力进行测
量的标准和方法 。
6.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1)概念:高校教学工作必须根据教育目的与高
校学校的培养目标统一进行, 并在此基础上,
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 区别对待,
合理施教 。
(2)分析:该原则要求正确处理高校教学过程中
教学对象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问题 。
(3)运用,① 深入了解, 研究高校学生的一般特
点与个别差异,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 ② 在大
部分时间内要面向大多数学生组织教学 。 ③ 教
师要与学生经常保持思想交流, 知识交流, 以
便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 。 ④ 从教学管理制度上
确保该原则的贯彻执行 。
四、高校教学的基本环节
(一 )备课
√备课是在对所讲授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的基础上,
对讲授的内容进行组织 。
√备课的基本要求包括,(1)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 弄
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和具体章节的教学要求, 了解
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 。 (2)教师要注意广泛收集, 阅
读, 积累有关资料 。 (3)教师必须了解学生 。
总之, 备课的基本要求是考虑用最佳思路,
最简炼的语言,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去阐述最基本
的原理和方法 。
√备课有三种类型, 即学期备课, 单元备课和课时备
课 。 三者的最终结果是:教学进度表, 单元备课计
划和教案 (课时计划 )。
(二 )上课 ( 中心环节 )
√一堂好课的标准
(1)有明确的目的;
(2)有科的内容;
(3)有恰当的手段;
(4)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有合理的教学结构。
(三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课堂教学的继
续,通过布置作业,可以使学生巩固知
识,锻炼技巧,培养能力。在高校教学
过程中,布置一定的作业是必要的,但
是作业的内容要多样化,可包括练习、
思考、阅读参考书、作读书笔记、写报
告等。
(四 )课外辅导
这是教学工作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的具体措施。学生之间总是存在差异的,
而这种差异大多在课堂上又难以全部解
决,因此要进行课外辅导。它的内容主
要有答疑、补课、内容方法上的个别指
导等。
(五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这是对学生所学习的知识, 技能, 技巧及能力给
以教学效果上的测试 。
√它既是对学生的检查, 又是对教师的检查 。
√检查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按时间来分, 它可以
分为平时考查和学期或学年的总结性考查 。 按
方法来分, 它可以分为考查和考试 。 考试又可
分为口试, 笔试, 操作考试等 。
√在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时, 教师要遵循客观性,
有效性, 可靠性等原则, 采用的记分方法主要
有两种, 即百分制和等级制 。
五、高等学校的教学方法
(一 )教学方法的定义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任务
而采用的各种方式或途径的总称 。
√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 又包括学
生学的方法 。
√大学教学方法与中小学相比, 有以下特点:
第一, 教师控制由强变弱, 主要是师生的
相互作用;第二, 教师教的成分逐步减少,
学生学的成分逐渐增多;第三, 教学方法
与科研方法相互渗透 。
(二 )高校教学的主要方法
1.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 系统地向学生
传授知识 。
(1)优点:效率高, 成本低, 感染力强
(2)缺点:单向输出、缺乏直观、不利记忆
2.讨论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一个中心问题,
分成若干小组或以班级为单位,发表意见,
展开讨论,相互学习的方法。
√优点,①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主动性;
②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
③磨炼学生的辨才,便于发现人才。
√缺点:①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提出来,所有
的信息都精确;
②不能适合所有学生的需要;
③浪费时间。
3.演示法
教师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观察,
或为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手段
而获得感性认识,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优点: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
料,加深学生对学习对象的认识,可以把理论
知识与实际事物和现象联系起来,以引起学生
的学习兴趣,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4.实验法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一定的实验设备
和手段, 在一定的条件下使学生亲自看
到所学对象的某些变化过程, 使其从直
接观察事物和现象的变化过程来验证所
学的知识或直接获得知识的方法 。
三类实验:
①学习理论知识之前先进行实验
②学习理论知识之后进行实验
③学习理论知识之中进行实验
5.参观法
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 组织学生到
课外, 校外现场去观察各种事物和现象,
借以获得知识和发展观察能力的一种方
法 。
6.练习法
教 学 有 法
但 无 定 法
贵 在 得 法
六、高等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 )一般的教学组织形式
1.个别教学:即个体教学, 它有利于因材
施教, 但教学效率低 。
2.分组教学:按学生智力和学习成绩分组
进行教学, 它同样有利于
因材施教, 但不容易科学地
分组 。
3.班级授课制:目前流行的教学组织形式,
特点是五固定,即:时间
固定、场所固定、教师固
定、内容固定、学生固
定。
(二 )高校几种主要课的组织
(1)讲授课:引入课题,系统讲授,
概括总结,布置问题。
(2)讨论课:确立主题,学生分组,小
组讨论,中心发言,教师
总结。
(3)实习课:周密计划,实习指导,
实习总结。
(4)调查课:调查准备,调查实施,
整理资料,撰写报告。
七、高等学校的教学评价
(一 )教学评价的概念与分类
1.概念
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及其结果
的质和量作出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具有导向、调
控、检测的功能。
2.分类
√ 诊断性评价:目的在于弄清事物的症结所在,
如新教师试讲后进行的评价。它主要在教学正式实施
之前进行。
√ 形成性评价:目的在于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以
便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它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进行。
√ 总结性评价:目的在于对教学活动质量做出鉴
定,它在教学活动完成之后进行。
(二 )评教
√ 评教的主要方法就是听课和评课。
√ 分类 ——
⊿ 诊断性听评课:目的在于通过听课发现问题
之所在,通过评议,指导 教师改进教学。
⊿ 常规检查性听评课:目的在于检查教学环节、
进度及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 研究性听评课:目的在于探索新方法新结构,
印证新思想新观点,其基本形式是由某一位老师上
公开课。
√ 评教的基本要求:客观、全面、有指导性、定量
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