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 例 库 案例1   请分析下面一段话的意思   孔子提出:人应该虚心学习,充实头脑,注重自省自修,使自己不断完善,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仁”人。他在描述自己一生历程和人生实践经验时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心所欲,不逾矩。”   要点提示:人只有虚心学习,加强实践,注重品性人格修养,才能使自己不断完善,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案例2   下面这段对话说明了什么?   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法国首都巴黎聚会,这些被称为“诺贝尔们”的大科学家以“21世纪的希望和威胁”为主题,就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了首次研讨。与会期间,有人问一位科学家:“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出人意外,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答道:“是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要点提示:一个人的成功源于其幼年时代就培养起来的良好品德。 案例3   下面这组数据说明了什么?    如果把人类经历过的5万年分成世代,每个世代62年左右,那么到现在已经有大约800个世代了。在这800个世代中,整整650个世代人类是在山洞里度过的。只是到最近的70个世代,由于文字的出现,世代与世代间才得以沟通无阻;直到6个世代前,人们才开始看到印刷文字;到4个世代前,人们才开始比较准确地计算时间;直到2个世代前,人们才开始使用电动马达。而我们今天日常使用的绝大部分物资,都仅仅在第八百个世代里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也仅在这一世代,农业文明的原始统治地位开始在世界各国纷纷丧失。在当今世界的十几个发达国家中,农业人口还不到经济人口总数的15%。美国的农村养活着全国2亿人和全球1.6亿人,但农业人口比例却低于6%,而且还在继续急剧下降。今天,在那些农业人口下降到15%和更低的国家中,瑞典、英国、比利时、加拿大和荷兰的白领阶层已经超过了蓝领阶层人数。人类在经历了万年务农,一二个世纪勤工之后,进入了后工业社会,这一社会的显著特征是科技的日新月异、信息的迅速膨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惊人地增长。正如前联合国秘书长吴丹所说:“今天发达经济主要的惊人成就在于能够随心所欲在极短期间决定其所需要的资源的种类、规模……不再是资源限制人的决定了,而是人的决定创造资源。这就是根本性的革命变化——也许是人类史上最革命的变化”这种意义深远的逆转已经在第八百世代人中发生,今天的人类似乎无所不能,可以资源再造,可以在信息高速公路上驰骋,可以爆炸威力巨大的中子弹,甚至可以克隆人等等。但同时人们也震惊地发现,在那些发达国家,罹患精神疾病的人每年以千万计的数量增加,各种犯罪以前所未有的惊人速度增长。其中经济最发达的美国平均每三分钟就有一起重大刑事犯罪案件发生。   要点提示:科学技术是双刃剑,它的迅猛发展不仅给人类带来福祉,也使人类面临许多思想道德问题。 案例4   彭德怀的人格魅力 1959年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同志针对1958年出现的左倾错误路线,写信给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总结和评价了大跃进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在庐山会议一边倒的政治压力下,彭德怀仍然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尽管彭德怀同志最后被错误的批判、被迫害致死,但他刚直不阿,实事求是的人格魅力,在共和国的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案例5   中国古代的道德实践观   人们思想品德的社会意义,要经过相应的道德行为才能表现出来。道德行为是人们思想品德最重要的标志,中国古代教育家历来重视封建主义的道德行为实践。孔丘特别重视“躬行”,主张“听其言而观其行”。墨子也注重力行。他说:“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朱熹强调自小练习“洒扫、应对、进退之节”,实践“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共产主义道德规范,只有通过各种相应的活动,使受教育者取得道德实践经验,才可能转化为他们的道德信念和情感,养成行为习惯。 案例6   下面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三国志 ? 魏书 ? 诸夏侯曹传》注引《魏氏春秋》里记载:“允(许允,三国时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妻阮氏贤明而丑,允始见愕然,交礼(婚礼)毕,无复入意。……允入(进洞房),须臾便起,妻捉裾留之(指许允)。允顾谓妇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士有百行,君有其几?'许曰:‘皆备。'妇曰:‘士有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知其非凡,遂雅相亲重。” 案例7   分析《从北大博士到“青岛第一贪”》   高佩义1947年出生于山东省交州市刘家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大潮,他跟随一支建筑队在天津南开大学打工。工作之余常偷偷跑去听课,他总是探头探脑趴在窗外,这引起一位老教授的注意,当老教授了解到这位青年的疾苦和对知识的渴望后,被高佩义的好学精神感动了,竭力推荐,学校破例同意高佩义可以自费旁听该校经济学课程。 由于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高佩义超人的学习天赋很快显露出来,他不但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完成了从一名初中生到大学生的跳跃,并且成绩很快在班里名列前矛,学校又破格将他转为正式学员。1984年,高佩义轻松拿下南开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89年考取北京大学经济系博士生,并先后出版了两部经济学专著,有多篇论文在国内外获奖。他的传奇人生被家乡人民当作楷模教育孩子。1990年高佩义被分配到国家物价局物价研究所任研究员。凭着经济学方面的深厚功底,高佩义兼任新威城市信用社高级顾问,由于他的参与和积极策划,信用社财源滚滚,他也获得了丰厚的报酬。与市场经济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后,使他对金钱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向往。1993年高佩义义无返顾地辞职下海,他坚信凭着自己满腹经纶和“曾经沧海”的成功经验定会在不久之后赚他个钵满盆丰,但没想到却是债台高筑。正当他心急如焚时,胶州市政府为发展地方经济,对外招贤纳士,一眼看中了顶着北大经济学博士耀人光环的高佩义。于是他被聘为胶州市城市信用合作社主任。从此他利用手中的大权开始了迫不及待的疯狂敛财,把信用社变成了私人的金库。除了拼命敛财,他还优游宴乐,声色犬马,给家乡人民带来2、6亿元经济损失。 1997年4月,高佩义因嫖娼被行政拘留,5月被依法逮捕,2000年10月以受贿罪、挪用公款罪、违法发放贷款罪、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财产40万元。他再一次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成了家长教育孩子的典型,只不过,这次他是被人们以“青岛第一贪”的恶名而唾骂。 案例8   大学生唐琼蜕变   1997年元月 23日,洛阳铁路运输法院的审判厅内座无虚席,当被告唐琼出现在大家面前时,引起了一阵不小的躁动。因为人们很难把眼前的文弱书生与一名犯罪嫌疑人划等号。审判长那声若洪钟、言之凿凿的宣判声,驱散了人们心头的疑云:“被告人唐琼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职务上受委托签订合同之便利,收受、索要郑州铁路电务器材厂“好处费” 4万元,其行为侵犯了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已构成受贿罪……”   此时的唐琼神情沮丧,仿佛一下苍老了十岁,迈着沉重的步子向法庭外走去。参加宣判的人大都为他扼腕叹息,熟悉他的人更为他感到可惜,一个颇有才华和前途的大学毕业生, 33岁的年纪,却走入了犯罪的泥淖。他何以至此?   从他蜕变的“轨迹”中,不难发现,他有着步入歧途的三步曲。这就是:思想滑坡——道德颓废——经济犯罪。 一、思想滑坡   唐琼于 1984年7月,由上海铁道学院毕业分配到洛阳机务段工作。他很快由—名见习生,升任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段上还把他作为年轻技术干部的重点培养对象。然而,遗憾的是,他在“三十而立”的人生关键时刻,思想观念没有“立”好,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移。 二、道德颓废   由于唐琼思想滑坡,精神空虚,从 1994年4月到 1995年2月的一段时间里,他先后从别人那里借得5盘淫秽录像带,如获至宝,看得津津有味。此外,从1994年5月到11月,唐琼还先后5次参与聚众赌博,赌注由开始的一元、两元发展到五元、十元。 1995年6月 16日,唐琼被地方公安部门传讯,承认并交待了观看淫秽录像和参与赌博的问题,受到治安罚款 3O00元的处理。洛阳机务段给予唐琼行政记过处分。 三、经济犯罪   从1994年 6月至1995年6月,唐琼利用职务之便,先后4次从郑州铁路电务器材厂收取“感谢费”4万元,构成受贿罪。 案例9   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1963年,毛主席提出“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教育几代人健康成长,雷锋成为人们的榜样和力量。时代发展到今天,雷锋精神仍然是时代的最强音。 (录象资料:“共和国脚步”第6集,2分32秒至4分00秒) 案例10   《中庸》的教育思想    《中庸》是儒家阐述“中庸之道”,并提出人性修养教育理论的著作。《汉书艺文志·六艺略》载有《中庸说》二篇,属礼经。《中庸》郑玄注:“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孔子之孙子思作之,以昭明圣祖之德也。”   《中庸》强调中庸之道是人们片刻也不能离开的,但是要实行“中庸之道”,还必须尊重天赋的本性,通过后天的学习,即《中庸》所说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天命之谓性”,是说人性是由天赋予的。“率性之谓道”,是说循着这种天性而行就合于道,认为人性是善的。教育的作用就在于修治儒家之道,所以说“修道之谓教”。实行“中庸之道”既是率性问题,也是修道问题,这是发展了孔子“内省”和曾子“自省”的教育思想。《中庸》肯定“中庸”这种“至德”原出于人们的天赋本性,遵循本性而行,就会使自己的言行合乎“中和”状态;同时还得通过主观道德修养才能达到“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中庸》还进一步谈了学习程序与强调“择善而固执之”的勤奋不懈精神。它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为学必有的过程。它又说:“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中庸》中的政治伦理思想是封建主义的,对人性看法是先验主义的性善论。在教育上它所提出的为学程序与学习精神,给后来教育思想以很大影响。   (见图:中庸、大学中庸) 案例11   刘海洋“伤熊事件”带给你的启示    2002年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在北京动物园把一瓶浓硫酸泼在一只熊身上,造成这只熊严重烧伤,此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议论。 点评:如果一个人从幼儿园到大学始终生活在精神压抑又缺乏心理救助的环境中,即使“成才”,也没有哪家用人单位敢于接纳他。因为凡是有行为缺陷的高智商者,一旦妨碍了公共利益,对社会危害的后果将更为严重。 案例12   中国学者对两次现代化的划分    一般而言,现代化是指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它包括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变。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经典现代化理论”,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中国学者提出“第二次现代化理论”(国外现代化理论研究方面目前也有“再现代化”、“后现代化”或“二次现代化”一类的分析),把18世纪以来的世界现代化进程分为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两个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指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第二次现代化指从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转变过程。第二次现代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经济衰落、知识经济崛起而开始启动的,它不是历史的终结,将来还有新的发展。   目前,世界现代化发展不平衡,在全球化浪潮中,两次现代化紧密相关。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两次现代化相互影响;在发达国家,第一次现代化早已完成,它为第二次现代化奠定了物质和社会基础,部分国家已经进入第二次现代化;在发展中国家,第一次现代化尚没有完成,因而受到第一次和第二次现代化的双重挑战。中国学者的研究结论是:到1999年,在参加评价的131个国家中,约有47%的国家已经完成或基本实现第一次现代化,18%的国家已经进入第二次现代化。   中国学者认为,目前已经进入第二次现代化的国家的典型特征是: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网络化、分散化、智能化、社区化、个性化、生态化、创新化、民主化等。知识化是第二次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是知识产业的比重、知识劳动者比重和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上升,高等教育普及、科学知识普及、终身学习和知识消费比例上升,知识和创新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信息化和网络化是第二次现代化的主要特点,信息化主要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来信息革命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迅速扩大的现象,网络化的本质内涵是因特网、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络生活、网络工作的普及程度的提高和电讯网、电视网和因特网的集成;全球化是第二次现代化的典型特征,如经济全球化、科技和教育全球化等。 案例13   龙永图现身说法寄语青年--“小地方”同样能出一流人才   (龙永图,中国外经贸部副部长、首席贸易谈判代表。)   我是1965年从贵阳到北京的。估计中国可能很快要进联合国,所以中央从全国抽调了一批学外语的学生。此前,贵州大学外语系学生从来不会被分配到中央国家机关。很多人连贵州在哪里都不知道。外经委招的150多个大学生中,贵州大学只有两人。   说老实话,当时出头露脸的事儿都是名牌大学的学生在干。我觉得自己的英语水平还可以——在贵大,我的老师是两名来自复旦大学的优秀青年教师,他们的英语非常棒,到现在我也是这样认为——但这个水平到底到什么程度,我并不确切地知道,因为我连外国人都没有见过。   第一次和外国人讲话是在故宫博物院参观,两名外国老太太正用英语争论她们看到的景点,我就追了上去,想实际检验检验自己的英语水平。这一追追了半个多小时,最后,我用英语给争论不休的两位老人作出评判:“您是对的,她不对……”,并给她们讲了具体原因。老人一听吃了一惊:“你懂英语?”回到宿舍,我激动得一夜未睡——第一,我听得懂外国人讲的英语;第二,我讲的英语她们听得懂。   以前,我没有这样的自信,而且单位对一个从山沟里来的小青年也没有足够的信任感。部长、副部长见外宾,都有指定的翻译,我们这样的只能给处长一级的做翻译。   如果没有两次机会,我不知道我现在会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子。 一天夜里,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主任方毅突然紧急约见一位外宾,这时翻译已经下班,到处找不到人。交际处长急了,见我还没走,就说:“龙永图你来翻译”。一听是方毅见外宾,心里紧张得很。自己从来没给部长当过翻译。但我想,即便是部长,说的也不会是天书。于是我静下心来认真翻译,结果非常成功。方毅说:“这样好的翻译,为什么不用?”就这次偶然的机会,让我脱颖而出。以后,方毅同志 一见外宾就要找我,后来还送我到英国学习。   1986年,我从纽约回国,在中国国际经济建设交流中心当常务副主任。但我并没有介入经贸部的主流工作——贸易谈判。后来,联合国计划开发暑署长来中国访问。他是美国得克萨斯人,口音非常重,一般英文翻译很难听懂。开发署一位熟悉的代表找到我说:“署长要拜会你们部长,他的口音很难懂,但他谈的事情很重要,你能不能当一下翻译?”我说:“没关系,工作至上”。那时,我和部长并不认识,我为他们做了一个多小时的翻译,由于自己刚从美国归来,翻译得非常漂亮,部长大吃一惊:这么好的英文?后来不到两个月,我被调到经贸部最重要的部门——国际司当司长,任贸易谈判代表。试想,如果没有那次翻译,我就只能在外经贸部的外围做一些一般性工作,也没有我以后几年出任中国首席贸易谈判代表的经历。   回顾过去,我一生中上述两个转折都有很大的偶然性。但很重要的一点是,我在学生时代以及后来到英国、美国学习外语都非常努力,说老实话,付出了比别人多得多的代价。那时,大家都很穷,为背英文单词,我把废报头装订成册,把单词抄在上面,随时随地拿出来背,连蹲厕所也不例外。   所以,我认为,机会很重要,但只有实力才能确定你能否抓住这个机会,能否和别人平等竞争。对从“小地方”、从西部出来的年轻人更是如此。   我感到非常自豪:我是贵州大学出来的,而且一下子成为外经贸部最好的翻译。地域并不重要,小地方同样可以出一流人才。 案例14    大学:转折与成长—— 一位父亲给女儿的信    编者按 吉林大学一位新生,因无法适应大学生活,其父母竟在一周内两次往返3700公里,到学校照顾儿子。其实,上大学后感到手足无措,甚至是失落、茫然和空虚的新生并非只有这位吉大同学,但是有些家长却能认识到,生活的转折正是孩子成长的契机。今天,我们发表一位父亲给女儿的一封信,希望对大学新生和他们的父母能有所启发。 小禾:   你好!这星期接连收到你的3封来信,每一封信都透露着你对新生活越来越适应,对学习越来越有信心,我和你妈真高兴啊。   记得你在刚刚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曾说自己“像在做梦一样”。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你在家时又懒又任性,家务活儿一点不沾手,还爱发脾气,那时我曾悲观过,觉得我们对你的教育是有问题的,不能说全失败了,但也不能算成功。现在看来,你是能改变的,现在不仅会自己照顾自己了,还学会了关心父母,关心同学,我们看到了你的成长。这样一个转折,正是从你上大学开始的。   你信中还说,有些老师上课讲得太快,很多内容基本上跟课本不沾边,也不给划定重点。听一节课下来,心里一点“底”也没有,猜不透将来考什么。你还不了解,大学的教学与中学有本质的不同。中学教师往往对学生耳提面训,时时督促,在很大程度上扮演着家长的角色。而大学更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这种教学模式,看起来是不负责任,其实对学生的成长很有好处。人从高中升入大学,不仅仅是在求学的阶梯上迈上了一级,更重要的是,从少年到了成年。成年人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有了更明确的追求,只要不放弃目标,努力就应该是持久的,不断强化的。所以,尽快适应大学的教学特点,把在中学形成的依赖老师、依赖课本、照着老师划定的重点死记硬背的旧习惯克服掉,养成主动、自觉、灵活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些课可能还要组织课堂讨论,让大家各抒己见,目的是锻炼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希望你轻易不要放弃。在学校的锻炼,会在将来的社会实践中起作用。在校锻炼越多,走上社会的起点越高,成才的速度越快。为什么有些人一走上工作岗位就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而有些人却迟迟不能进入角色呢?在校期间的准备充足与否,意义太大了。   你信上说,你开始用英语写日记,而且觉得不难,这太好了。下次给我们写信,是否也尝试用英语? 爸爸 案例15   有机会,还要有准备 ——广东新闻媒体部分编辑,记者谈成长经历和感受   “我青春,我创造,我奔驰,我飞翔。”时下一些行业的“新锐”喜欢用这种充满诗意的句子表自己的状态。在广东新闻界,一种全新的观念和机制已将一批批优秀青年推上了领导和中坚位置。在他们中间走一走,聊一聊,你会觉得,除了感受那份洋溢的青春活力,还体会到一种思想的睿智和沉甸甸的责任感。从与他们的交谈中,可以看出那里媒体繁荣后面的人才战略,反映部分新闻工作者的工作状况和心路历程。   原来看到的是天花板,现在看到的是一片蓝天,能跳多高就跳多高——   向熹(29岁,199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新闻系,同年进入南方日报社,我们见到他时,他任《南方日报》新闻采编中心主任,是报社目前最年轻的中层干部):   1999年前,我作为一名普通记者,觉得有几件事对自己的成长至关重要:98抗洪,报社派出十几名记者赴一线采访,报社提出,一线记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思考、判断,直接向报道决策层提出策划主题和方案,紧急时,可以直接指挥版面和编辑,使参与其中的我们得到极大的锻炼。再有,报社对一些重大事件、重要活动、重要节庆报道等都放开让大家报名参加,如果你点子、策划确实棋高一招,报社领导不但采纳,还调配人力协助、配合完成。几次这样的经历过后,一个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没几年的小青年,能不由上产生些成就感、自信和热爱什么的吗?   一个媒体的活力,不仅在于它能够吸纳编辑记者具体的报道设想,给每人提供施展的舞台和机会,还在于不断地了解大家对机制改革的需求和构想,并在实际中不断完善,以达到良性互动和循环,这样培养出的人才就可能是个报人而非单纯的编辑、记者。   记者评述:想大事,干实事,向熹们在努力成为党报合格的报人。29岁的向熹已经端出了《全新采编组织机制的构想与建设》的文章,针对以科层制管理、层层把机关为特征的传统报纸采访机制,提出了“策略型竞争,创造性设计”的思路。   他提出的机制改革有四个层次:其一将科层制采访结构改成扁平型结构,同时模糊条块界限;其二 ,将“全能人(部门领导)”的职能剥离,指挥报道交由一人,评判则交报社统一的评分评奖部门,把关交责任编辑及终审领导;其三,依照能让各种创造性的策略充分产生的原则建设相应制度,促使策略产生;其四,使采访的主体——记者,在责、权、利上达到统一。   向熹在这里提出的“扁平结构”之核心即记者、编辑在操作上直接受一个指挥采访又能指挥编辑的领导负责。这种机制怎样激发个体创造力从而体现在媒体上呢?一是让记者从自己采访的范围内每周提出一个短期热点,每月提出一个长期关注的题目,然后主管策划人员就在全部短期热点中选择出每周要操作的题目,制定出操作策略。再以项目制的方式建立临时操作小组,指定或竞争产生项目负责人。对长期关注的题目,可采取项目况标,以求最好,设组完成。   在这种制度下,对于记者的考评除了完成稿件的数量和质量外,还要设立指挥成效等指标。这是一个逼人不断学习、提高、发现的组织结构。   每天都在接受教育综合素质检验:视野、功能、思想水准——   陈志红(女,42岁,博士。198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后在广东省文联、广东省作协工作11年,曾任《南方周末》分管副刊的副主编,2000年获暨南大学文艺学博士学位,现为《南方日报》文艺部主任):   改革后的这种用人机制,我想对于每个不同年龄段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推动、激励、促进作用,年轻人跃跃欲试,得到了舞台和机会,年龄大些的变压为动力,中间阶段的可更好地发挥优势。   干报纸工作的确是经验性、操作性强,琐碎而繁忙,久而久之容易“陷”进去,如果就这样往下去做,也未必不可。但个人的完善不是“立竿见影”式的,系统、集中地接受一种教育和学习是提升自我的有效办法。   不错,在新闻工作的现实当中,你即使读了硕士、博士,也未必能获得什么待遇、利益上的“实惠”,但它绝对使人的思维方式、知识结构、知识更新、生存状态等必与往有所不同。我之所以在干到一定程度后又选择读学位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当然也为了一种读书情结。庆幸的是,我得到领导和大家的支持。   人每上一个台阶,就会发现,你的视野和空间要大得多。能够把握时代的发展和生活的变化,透过现象看本质,写得出这样的稿件,靠的是功底和综合索质。   记者评述:我们在陈志红这里年看到一份打印整齐的“演讲提纲”,审她在前不久报社岗位位竞聘中所用。演讲列举了自己的四大项竞争优势,之首便是“具有较扎实的政治理论、新闻理论和文艺理论功底”。也许正是基于这份自信,她直陈自己的工作认识及设想:“报纸的文艺副刊在中国报业发展史上一直有着很好的传统,是先进思想、文化的集散地。不能静态办版,亦不能办成‘象牙塔',要同新时代、新生活紧密关联;要有品牌专版、专栏意识,尽可能吸引省内外一流专家、学者、文艺家们成为主要作者,并策划一些选题,以增加整个报纸的文化含量。目标是把《南方日报》的文艺副刊版办成同类报刊中的佼佼者。”   现在,陈志红正在文艺部主任的岗位上团结、带领一班人去努力实现既定的目标。   感情留人,事业留人——   宋卫东(31岁,硕士。1992年毕业地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同年进入《佛山日报》工作,1995年至1998年攻读新闻硕士学位,论文主题是网络传播。2000年起任《佛山日报》采访部主任。是报社目前最年轻、学历最高的中层干部):   记者评述:坐在面前的是一位沉稳、恬静的年轻人,淡淡的,说起话来平和、谦逊——他领导着一个拥有28位成员、对一张报纸质量至关重要的部门。难怪不少人说,看到像这样各方面都称得上出类拔萃的青年人能够踏踏实实在一家地市级报纸锻炼成长,做出成绩,你就不能不感叹广东新闻界的人才真是了得!   我们的话题就从“机会”开始。   宋卫东:我对“机会”的理解,是看它能否使自己真的学到本事,锻炼能力,得到更大的发展。还有重要的一点是,我很看重与领导和同事之间的情分。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依靠和饮食的东西太多,所以,与领导培养、大家的爱护支持、父母的养育之恩、社会的需求等相比,个人的一些感觉又有什么重要呢?另一方面,找也从不认为哪个个人有多么大的本事。今天的时代,是有许多机会带着极大的诱惑力,但从实际出发,考虑多种因素,为自己,也为别人,仍不失为好的选择。   从上学时起,自己就读了一些书,也爱思考些问题,感觉到自己的身上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认为个人应当参与其中,为中国社会的改革、发展尽力。这些年也没间断读书,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地方志、民俗等方方面面均有所涉猎、关注。工作之后的学习,可以使自己视野开阔,想得更深、更远,更切合实际,致力于能够解决现实当中存在的问题。   读书、思考,广泛搜集、跟踪信息,这对于在一家地区性报纸工作的人来说至关重要,因为长期囿于一地,难免有封顶的感觉。   记者评述:据介绍,《佛山日报》的采编人员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近年来招人,都是各地广而告之,公开招聘,严格筛选,不一事实上挑最棒的,全一家具是最肯干、最有希望的。   听了《佛山日报》总编辑昭良同志关于培养年轻人的做法掂出了宋卫东所说的“看重情分”这句话的分量。当年轻人初出茅庐、下决心去闯的时候,碰到了能给他们引路、甘愿为他们顺利走好人生关键几步而付出大量心血的“师长”,小宋们的确有理由庆幸。   这不由得让人想到如今价码越来越高的人才“挖角”,看来,除了金钱,感情留人,事业留人,无价的东西往往最“重”。《佛山日报》如此,广东其他新闻媒体的人才情况可见一斑。   《广州日报》对人才的重视和投入在新闻界更是有名。实际情况是,他们每年都由社长、总编辑或其他领导带队,到全国十几年名牌大学“抢夺“人才,亲自介绍集团和办报有关情况,严格考核、挑选,每年吸纳上百名多种专业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现在,全报社有博士后2名、博士11名、硕士73名。培养人才列是舍得下本,比如,派刚进报社的新人到香港考察现代报业,实行内部经常性轮岗制度,打破条框大胆使用,派送各方面骨干到美国、德国、日本学习、培训,当然可观的待遇也不容忽视。   特殊的经历给人特殊的智慧与才干——   张良(32岁,硕士,199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物理系,后分回湖北老家一年中学做物理教师,一年后辞职来到北京,加入“考研”大军,租房而居,自称又“混”了一年,遂愿考暨南专业研究生,获硕士学位后到《南风窗》杂志社工作,现为《南风窗》副总编辑):   选择做新闻期刊,主要是觉得更适合自己,它对深度要求相对多些。更需要综合、分析等抽象思维。   我觉得,知识是融会贯通的,学科之间可以优势互补,学校系统的教育,无论什么专业,更多地是对一个人的思维方式、知识结构等的培养、训练,至于将这种训练的成果如何应用,完全取决于受教育者的兴趣、机遇与社会需要。   相比较而言,广东的确更适合竞争与创新,因为根本不存在一成不变的生存环境。《南风窗》1985年创刊以来已实行三次大的改版,最注重传播新思想,讲求前卫性;1996年第二次改突出了关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的成长、成功、成熟这样的特性;1998年第三次改版定向聚焦政治、经济,打突出政经方面深度分析性新闻的牌。眼下又在筹划新的大动作:今年下半年改半月刊,并新生一个财经类杂志,目的是分工更明确,让《南风窗》更专于时政,新生财经媒体就针对企业管理人员谈商界热闹话题。以此增强我们的整体竞争力。   在今天这样对新办媒体要求极高,不生即死环境中,对人的要求完全是智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比拼。   在广东逗留的短短几天,我们许多新闻界的朋友聊过,他们的岗位不同,情况各异,但各在各的故事,各在各的一份辉煌,同样的精彩、优秀,同样地充满活力和朝气。像广东最年轻的副厅级干部、省广播电视厅副厅长刘红兵(公开招考成功应聘)、《羊城晚报》一直与我们联系很多的记者刘刚、《新闻周刊》的张向东、《南方日报》新闻采编中心新疆籍的刘昴璐等等,限于篇幅,在这里无法——记述他们的话语的工作历程,但是大家都知道,这些青年,以及所有为新闻工作辛勤付出的人,他们在努力,他们是中国新闻界的中坚和未来。 案例16   世界经济史上的一件大事(薛荣久)   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接纳中国为第143名成员,对中国,对世贸组织,对未来世界的贸易格局,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这是一件可以载入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事件。   与今年中国成功举办APCD上海峰会、北京取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等一系列事件一样,中国加入WTO,其大背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和国际声誉的日益提高。世贸组织与中国是相互需要的关系。一方面,没有中国参加的世贸组织是不完整的,甚至不能称之为世界性的贸易组织;另一方面,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正如江泽民总局书记指出的“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政府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所作了的战略决策,是与中国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体制的目标一致的”。它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世贸组织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成员间的贸易量占全球贸易的95%,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为我国创造良好的国际经济贸易环境。世贸组织有三项基本职能:一是制度、实施和监督多边贸易规则;二是组织多边贸易谈判;三是解决成员之间的贸易争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可以通过获得其成员资格,享受多边谈判的成果,通过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维护自身权益;可以通过开放自身市场,获得进入其他国家市场的机会;可以通过的争端解决机制,解决贸易纠纷。   世贸组织是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组织,它的一些基本原则,如非歧视、透明度、公平竞争、开放市场等,都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因此,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加入世贸组织也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需要。世贸组织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大力 推进世界贸易投资的自由化与便利化,因此,世贸组织在经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将会发挥其他国际经济组织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入世贸组织,将意味着我国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这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其动向,掌握其规律,趋利避害,加速实现我国的科技进步、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新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瞭望新闻周刊2001年12月24日第52期 P28页 案例17   袁隆平:科学家上市—— 知本就是资本    在中国,问起农民,几乎无人不知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问股民,几乎无人不晓“隆平高科”。2000年12月12日,中国股市上第一只以著名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股票“隆平高科”上市了。袁隆平作为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第四大股东,占有250万股的股份,占总股本的55%,按“隆平高科”上市首日的股市价40.37元计算,他一下子拥有了一个亿的资产。   有人估价“袁隆平”这三个字的品牌价值为1008.9亿。连股市何时敲钟都不知道的袁隆平说:“我对股票不感兴趣,我关心的是我的研究。”   2001年2月首次设立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袁隆平当之无愧的成为首获殊荣的两位科学家之一,并获得500万元巨额奖金。   知识,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财富,一个魅力四射的字眼。时下,“知识+财富”成了我们时时刻刻都能欣赏到的一种最奇妙的组合。2001年5月《新财经》杂志排出了十位把知识化学反应般地变成财富的“知本富翁”,并把他们的经历一一展示出来。他们是:吴鹰、王文京、张跃 、王永民、郭立文、薛永新、求伯君、张廷璧、徐少春、袁隆平。 案例18   算命先生成了某些大学生的咨询对象。    2001年蓉城各大高校毕业生陆续离校之前,一些困扰大学生的恋爱、就业问题不但让蓉城的就业指导中心、招聘会和心理咨询所十分红火,连算命先生也成了某些大学生的咨询对象。   记者在某高校见一黑衣男子向一群学生出示一张纸牌,上面写着“一瞄就灵”之类的文字,并神秘兮兮地说:“8元钱告诉你未来的运势。”“我是恋爱方面的专家,你要掌握了关键,懂得了诀窍,一谈就成;要不然,十个八个也谈不成———这叫花小钱办大事。”他显得有点高深莫测。“那你凭什么让我们相信你呢?”黑衣男子倒是“滴水不漏”:“别管我从哪儿来,生辰八字,几千年来都是一个道理。”一位女生报了出生年月,只见黑衣男子掐指一算,说:“第一,你这人讲义气,好结交朋友;第二,1998年你谈了一个朋友,1999年不谈了,去年又谈了一个。”女生辩称:“1998年我根本没有谈朋友。”黑衣男子说:“今年你二十一岁,这是你的关口,你要面临就业、婚姻等等许多大的事情,所以一定要选择对了,千万别遭冤枉,不然你错失了机缘就再也追不回来了。”   在短短两个小时之内,就有10多名大学生先后向黑衣男子打听自己的工作、姻缘以及将来的“发财”情况。而算命先生的腰包渐鼓。一名男生说,这几天寝室里的同学经过几次找工作和毕业“突击恋爱”的“磨难”,都变得不自信了,而他则是对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迷惘,希望有人能“指点迷津”。   算命先生称,经过“市场调研”,真是“不来不知道,一来吓一跳”,“高校市场”大得惊人。最近他和三名弟子频繁出入各高校,已给数十名大学生“算过命”了,总的说来是女生大大多过男生。据他统计,女生问得最多的是姻缘、“将来男朋友的收入”;男生则问工作和“财运”。问及收入情况,他说,不久前某高校的一位男生打算开公司,他算出公司将来前途无量,该生大方地给了1000元,半年的房租都够了。   四川省心理学会的几位专家认为,某些大学生沉迷于毫无根据的算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们心理上的不成熟。高校的“三观”教育(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一直存在重理论缺操作、重说教少引导的弊端。上述事实,值得高校每一位学生思想工作者的深思。 案例19   大学三年级搞科技发明的邱虹云和戚文敏   邱虹云,清华大学材料系96级学生,四川威远县人,到清华大学上学时背包里最好的一套衣服是父亲结婚时穿的中山装。不善交际与言辞,对纯理论不感兴趣,但清楚自己的成才定位。牢记“隆中决策”孔明的一段话:“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此诚不可与争锋”,蜀的优势在于“天府之国”沃野千里,自己要扬长避短,在无人能与争锋之处发挥优势,珍惜自己的发明动手能力。人要知局限,知道自己有所能亦有所不能。大学三年级寒假时决心让父母看上大屏幕的“春节联欢晚会”,结果研制成功“多媒体超大屏幕投影电视”。1999年4月获清华大学“挑战杯”竞赛一等奖。这项成果可以把电视节目投影在大幕布上,还可以连接在电脑、VCD、录像机,在教育、商业、医疗、娱乐、军事等领域均有广泛用途。另外,国内没有同类产品,进口投影仪价格在4—5万元,而这项成果的成本仅为其三分之一,符合中国国情。邱虹云以技术入股清华大学生公司视美乐,使之开发成市场产品。1999年7月29日,上海一百集团为视美乐公司的这项产品投资5250万元人民币,一期250万元迅即到位用于产品中试;二期5000万元用于批量生产,产品将由“上海一百”专卖。在此项产品签署“风险投资合同”的过程中,沪市“600631第一百货”股票,因传统商业概念股含有科技题材,受到市场追捧,股价从8元一路攀升至近13元……   2000年4月视美乐公司与青岛澳柯玛集团签订协议,共同组建北京澳柯玛视美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澳视公司),在青岛建立了3500平方米的厂房和年产能力达10万台的生产线。2000年12月视美乐公司向公众展示了三款高清晰多媒体投影仪,标志着视美乐从一个学生公司转变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高科技公司。据悉,目前全世界只有少数几家高科技公司掌握多媒体投影机技术。   戚文敏,北大计算机系96级学生。三年级时研究出比C-mail更具保密性、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的新型网上邮件传输工具C-post。北大支持他开办北京大学天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并以校名作为无形资产入股,为支持学生创业探索了一种新的方式。 案例20   规划未来:你也许就是明天的雅虎    我高一就开始规划未来。当时除了学习规定的课程之外,我喜欢计算机编程和无线电。电子科学给我非常多的激情,用几个晶体管加电子管就可以焊出一个无线电发射机,或者是一个小小的收音机。高一时我在苹果机上写出的第一个程序是游戏。这给我一个很深的印象,你一定要有创造,才会有成就感。   大学毕业后,我回到宁波电信局工作。1993年因特网进入中国,我发现方便到能够进入美国的图书馆,下载一本书回来慢慢看。我开始思考这是通讯方式的革命,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而周围的同事这时完全没有感觉。我准备做网站,但在宁波没有基础。于是我想去广州。在广州我得到了一个有钱人的支持,1995年8月做起了ISP,这在广州是第一家,一年后北京才出现了瀛海威。那时国内都是用英文注册域名,很长一串,难记,我想了两个星期,决定用数字作域名,这就是“WWW.163.COM”,算是开了先河。   怎样把网站做下去,我想到了网络的两棵常青树:搜索引擎和免费邮件。免费邮件虽然是免费使用,但是申请了邮箱的人会经常来网站查收邮件,忠诚度高。我和几位程序员没日没夜地干,终于写出了国内的第一套免费邮件系统。我找了很多电信局谈合作,他们还没有认识到免费邮件的价值。转折点是美国的《商业周刊》登了一篇封面文章,说美国的免费邮件系统“HOTMALL”非常受欢迎。广州电信局于是找我,但不是合作,而是买走我的免费邮件系统和域名。我当时苦于公司资金匮乏,于是签应了,并给广州电信局做好技术服务。果然他们的“163”电子邮局大受网民欢迎,其他网站于是也来向我购买,短短3个月我们公司卖掉了10套软件。在我26岁时,我已经挣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500万元。   虽然我们的软件非常盈利,但是1998年5月,我把公司的重点转到做门户网站,开始往里贴钱了。我的判断是单做软件的公司没有前途,将来一定会成为网站的一部分,所有软件都可以放到浏览器上。我觉得北京做网站的环境更好,1999年4月搬到北京,网易的虚拟社区有时1万人同时在线,公司去年一年的广告收入近2000万元,转型是成功的。   现在我在想宽带上可以做些什么,如果传输速度达到7兆/秒,就可以网上点播电视。同学们也请一起想,你要是有好点子,你也许就是明天的雅虎。 案例21   “道德”银行引发的争论    人们印象中,“道德”意味着无私奉献、不求回报,而“银行”则总和金钱联系在一起。浙江一所高校却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联系在一起,创办了一家“道德银行”,将道德行为折合成“货币”的形式依存起来,并可支取申请相关帮助或享受相应待遇。道德银行一成立,立即引发了诸多争议。 好人好事转化为“道德币”    2003年11月5日,位于杭州钱塘江畔的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启动仪式,宣布道德银行正式成立并运行。全院所有大一、大二年级的学生都被吸纳为储户,其他学生也可以自愿申请开户。深蓝色封面的“道德银行储蓄卡”样式与常见的银行储蓄卡相似,有户名、账号及存入、支出、结余等栏目,不过“币种”一栏却写着“道德币”三个字。   按照“道德银行”的评估细则,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和其他各类好人好事都可获得相应的“道德币”。比如义务献血一次,登记在“储蓄卡”上就是2万元“道德币”。    除了负责存款的存储部外,银行还设立了支取部。如果出现各种违纪行为,就必须处以2――10万元不等的扣款。此外,当“储户”自身有需求时,也可凭卡向“银行”支取,比如“储户”可根据其做好人好事所积攒下来的“道德币”向“银行”申请相应的帮助或享受相应待遇。   这些优先帮助和待遇包括:享受申请勤工助学岗位;参加学生会组织的各类学习培训优先考虑待遇;可申请获赠各类知识竞赛、学术讲座门票及获赠一季度的学科类报纸、杂志等。学期末,道德银行还将对“存款高额者”进行“十佳道德富翁”排名,并予以表彰和宣传。学生在道德银行中的储蓄等级还将被列为团内评优、学校评定奖学金的参考。 目前,学院已有3350多名大学生成为道德银行的储户,其中179位储户已获得第一笔“道德币”。   道德的市场化运作是否亵渎道德    之江学院创办道德银行的目的是:对学生的道德付出给予充分肯定,从而鼓励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新风。然而,这种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刚一提出,立刻就遭到了各方的非议和质疑。   有人认为:将道德这一人类非常高尚的情操与直接指向金钱和货币的银行联系在一起,将无上崇高的道德行为与赤裸裸的、带有明显功利性质的金钱扯上关系,是对道德的公然挑战和亵渎。当道德称斤论两的时候,道德已不成为道德。一个文明的社会应该提倡无私奉献的精神,如果做了好事是为储存起来以图今后回报,就会使道德变味、文明异化。 但许多社会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却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予以高度评价。他们认为,道德银行可使好人好事等道德行为由自发转变为社会关注的行为,这种具体形式非但无可非议,而且恰恰是对道德行为的莫大鼓励。道德银行只是一种比喻,并不等于实际意义上的纯粹货币关系的银行。个人的道德情操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很多人共同参与道德积累就可使之成为社会财富,而道德银行恰恰起到了这种激励作用。   还有专家认为,当今社会,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多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人们的价值取向多元。人们不再讳言“钱”字,只要是通过诚实劳动获取的财富,都将得到社会的认同。与此同时,社会进入一个个性张扬的年代,文化的发展也趋于多元。而道德总是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也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这使得对道德的衡量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有一个模式,而是趋于多样化。道德银行的设立,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青年学子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和背景下对道德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道德评价需要显见的制度    一些对道德银行持反对态度的教师认为,道德银行把道德视为财产,无形中给了学生一种不良启迪。认为用市场化的激励机制来呼唤道德的回归,这本身就值得商榷,如果任何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都可以换取回报嘉奖,更将使道德银行变味。他们认为道德银行游戏规则本身存在着功利性,更容易将功利性扩大化。道德存款的支取制度直接指向特权待遇,并对评奖、评优和奖学金等有明显导向和暗示作用,有将道德功利化的嫌疑,并将可能直接导致学生在做好事或参加公益活动时的出发点带有功利色彩,这将背离道德教育的初衷。    浙江大学法学院某伦理学教授承认道德有功利性,也有其非功利性的一面。人们在行善时也希望得到肯定和回报,物质反馈是其中的最低限。对于道德和善行作经济上和物质上的反馈古而有之:古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古代的宗祠将对宗族作出贡献的人列入祠堂刻名立传也是一种回报。   也有人认为,一直以来,我们都强调助人为乐,讲求无私奉献,但总是付出而没有回报,这本来就是一种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道德银行将道德评价与道德的赏罚变成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制度和形式,为公正的奉献与回报提供了保障,符合公民道德建设的主流。   道德建设需要实践平台    道德的定义在争论中日渐明晰。是否创办道德银行,学院领导当时的主要衡量标准有以下几点:一是道德银行是否能引发学生对“道德”涵义的深刻了解和思考?二是道德银行是否能让传统的高校道德教育找到一个可操作性的机制和平台?三是是否能对提高学校的整体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产生积极影响?四是道德银行的出发点和最终结果是否都是对的?   道德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就道德讲道德会陷入空洞和虚幻化。大学里的思品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在理论上的阐述是完整的,但需要实践,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体现道德规范和约束。道德银行使道德“从天上来到人间”。   关于道德银行的争论,引发了学生对道德问题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思考。它在传统课堂德育教育的理论基础上,让高校的道德教育得到了具体化,使之更富有实践性。   学校领导力排众议,将道德银行由纸面的设想推上了实践的平台。学校对于“道德银行”这几个字看得很淡,认为名称只是学生开展自发活动的一个载体。只要这种新的实践载体对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更好地开展道德活动有帮助,就不应该多加指责。就在“道德银行”提出之前,学校还曾自发组织了建立学生“诚信档案”的活动,鼓励学生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从小培养诚信的良好品质。在学校年看来,两者的出发点和性质是相同的,都应该鼓励。大学生思想活跃,喜欢将传统理念与现实结合,追求与现实生活合拍的文化和效果,但他们的出发点和本意都是好的,希望外界不要人为地将“道德银行”物质化、功利化。 [案例提示] 1、用好人好事换取道德币,这是否是对道德的亵渎和公开挑战?“道德银行”鼓励人们把所做的好事记下来,这与传统道德中“做好事不留名”冲突吗? 2、什么是异化?你认为本案例中的“道德银行”是一种异化现象吗? 3、你认为传统的道德评价体系完善吗?对道德和善行作出物质上的反馈是否应该? 4、将道德银行扩展到全社会范围,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有利于互助型社会的建立和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案例点评:   本案例通过对浙江大学之江学院成立“道德银行”这一事件以及相关评论的介绍,从一个新的角度,再次把“道德”提升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高度。    银行存取金钱,以营利为最大目的;道德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无私奉献。“道德银行”鼓励人们把所做的每一件好事都记载下来,用好人好事换取“道德币”。这种做法强烈地冲击着传统观念,同时对传统的道德评价体制也提出了很大的质疑。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其进步意义,对奉献者的回报是社会对他们的一种尊重和认可,这体现了公民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要正确理解和运用物质利益原则,更何况这只是一种激励而并非是支付真正意义上的对待报酬。“道德银行”通过志愿者志愿服务的方式,倡导一种“多予少取、多予不取、无私奉献”的道德理念,将道德行为由自发转变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行为。总之,道德银行这种市场化运作形式,符合国际潮流,是与国际上的“义工制度”“志愿者制度”相对应的一种制度。在它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道德银行的创新性和进步性上来,不要人为地夸大其功利的色彩。    应该看到,道德银行目前只是在高校校园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里实行,大学生思想活跃,关于将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我们应该引发学生对道德问题作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思考,在传统课堂德育教育的理论基础上,让高校的道德教育得到具体化、实践化的发展。这应该成为道德建设的突破点和平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寻求更好的适合全体社会普遍范围开展的公民道德建设活动。 案例22   2002年国庆节十天长假过后,天安门广场留下了十几万口香糖的痕迹,平均每块方砖粘有十几块口香糖,对此,环卫部们先后设计了三套清洗方案,皆因怕损坏方砖而放弃,最后仍然采用人工铲除的方法,上百环卫工人用了整整一个星期才将口香糖痕迹清除。吃口香糖本来是为了口腔文明,可是,天安门广场却因此没有了“文明”。你对此如何看待? 答案要点: 1、 社会公德是一个人应该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 2、 维护天安门广场的文明不仅是对一个人的道德要求,也是一个人和一个民族良好道德修养的体现。 3、 维护天安门广场的文明也是一个人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 案例23   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他看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虽然近在咫尺。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被干死的。   男人继续朝前走着。他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终于,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小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请你分析这个故事能给我们一些什么启示。 答案要点: 1、珍惜生命,每一条小鱼都是一个生命,每一条小鱼都会在乎自己的生命。 2、勿以善小而不为,你不能做到全部,尽自己的所能为他人和社会作出自己的努力。 3、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案例24   北大方正的创立者王选有一个著名的公式是“我+我们=完整的我”。这仅是对他事业成功的一个总结,也是他悟出的人生座右铭,请有所学的有关理论对此进行分析。 答案要点: 1、价值的内涵。 2、人生价值——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3、人生价值的大小与他对社会的贡献紧密相关。 4、一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他人与社会。 案例25   2003年底,云南大学生物专业大四学生马加爵制造了一起震惊中外的校园惨案,在宿舍玩牌时因为其他同学怀疑他作弊与他发生了激烈的争吵,长期的压抑与自卑使盛怒之后的马加爵无法平息心中的仇恨,在经过精心的设计后,残忍的杀害了宿舍的四名同学,还有一名同学仅仅因为给马加爵打过一次饭,而躲过了这一次劫难。虽然马加爵已被绳之以法,但他留给我们的思考与教训确是深刻的,请用所学理论谈一谈你对此的看法。 答案要点: 1、健康与心理健康 2、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3、自卑的本质是对自我的否定。 4、人际冲突是正常的但以伤害他人的尊严来发泄自己的怨气是错误的。 案例26   2003年7月2日,安徽淮河大堤水位已经涨到23.7米。如果再守下去安徽、河南将成一片泽国。炸坝命令到了,没有哭泣,没有辱骂、没有哀怨,垂岗乡两万多农民默默地注视着他们12年来建设起来的家园,这一切顷刻就将被摧毁。一些汉子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徽章别上,上面写着共产党员……,对此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答案要点: 1、集体主义的内涵——奉献与牺牲精神。 2、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3、爱国主义是道德的最高境界。 4、垂岗乡农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案例27   英国政府在宴请印度外交官的晚宴上,饭后,印度外交官误将每人面前的一杯漱口水当作饮用水喝了下去,对此,英方人员在默视了一下后,也将这杯漱口水一饮而尽,这件 事使英政府在后来的对外交往中信誉大增,请用所学的有关理论分析它说明了什么? 答案要点: 1人际关系的理论。 2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平等与尊重他人。 3 良好的道德修养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案例28   著名影星成龙在美国时,听到中国体操运动员桑兰不幸重伤的消息,当他怀着痛惜的心情去看桑兰的时候,安慰的话还没出口,桑兰先问他听没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傻子只会说三个字“不知道”你问他吃饭吗?他说,不知道,你问他干什么去,他说不知道,然后桑兰问成龙“你知道这个故事吗?”成龙随口说:“不知道”,片刻的沉默后是开怀大笑,在这笑声中成龙由衷的体会到美国人为什么会称桑兰是“伟大中国人民的骄傲”,请用所学的有关理论谈一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并说明当我们人生遇到挫折时为什么不同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答案要点: 1、健康与心理健康。 2、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3、挫折的必然性。 4、对挫折的评价是挫折反应的主要原因。 5、积极的心态是克服挫折的重要前提。 案例29   我国的一个留学生在德国留学时,每天都要乘地铁,慢慢地他发现德国的地铁没有检票口,他在一次乘车时没有买票,结果没有任何人找他麻烦,他暗自庆幸。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又有几次没有买票,毕业后他以各科全A的成绩去德国各大公司求职均被拒绝,他只好降低自己的求职条件,可是仍不被聘用。在一次求职失败后,他愤怒地质问拒聘自己的人事主管自己成绩优异而不被录用的原因,在他一再的质问下,对方只好说出:非常遗憾,由于您的社会信用上记录着您曾乘地铁没有买票,因此我们不能聘用您。 请用所学理论谈谈对此的看法。 答案要点: 1、诚实信用是人的基本道德品质,也是立事之本。德才兼备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 2、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大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3、建设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是现代化文明社会发展的趋势,每个人都要自觉维护社会的诚信制度。 案例30   一家独资公司招聘员工。该公司把前来应聘人安排在会议室分三天做三次考试。第一次考试,小芳便得了99分的好成绩,排在第一。一位叫小米的女孩以95分的成绩排在第二。第二次考试试卷发下来,小芳感到纳闷,当天的试卷与第一天的完全一样监考人员强调就是这张卷子,没有错。小芳自信地答完,提前轻松交卷。考试分数一出来,小芳仍以99分的成绩排第一。而那位最后交卷的小米以98分排第二。不料,第三天考的还是同样的题目,大多数考生和小芳一样轻松答完交卷,只有那位小米仍托腮拍脑,冥思苦想,最后交卷。第三次考试成绩出来,小芳和小米都是99分。第四天录用公布小米被录取,小芳落选。   请问这是为什么?请你谈谈对此事的看法 答案要点: 1、每个人的能力可能有大小,但是学习和工作的态度却反映的是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完善的意志品质。 2、“态度决定一切”,坚强的意志品质是成就事业,发展自身潜能的基础和保障。 3、大学生要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加强自身道德品质修养,要有追求卓著的精神。 案例31   英国某制鞋公司派两名推销员到非洲开拓市场。不久,其中一位推销员垂头丧气地回来报告:“鞋类销售在非洲没有市场,因为那里的人根本不穿鞋。”随后另一位推销员兴冲冲地回来报告:“鞋类销售在非洲的市场前景广阔,因为那里的人都还没有穿鞋呢。”请谈谈你从此事中获得哪些启示? 答案要点: 1心理健康的理论—学会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 2健康积极的心态是人生快乐的源泉,也是克服困难、赢得胜利保证。 3加强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案例32   有一群羚羊在草原上美美地吃着嫩草,突然,一只非洲猎豹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其中一只羚羊猛扑过去。羚羊跑得很快,但猎豹跑得更快。在这你追我跑的时候,猎豹超过了一只又一只在旁边观看的羚羊。羚羊累得气喘吁吁,最后,猎豹一口朝羚羊的脖子猛咬过去……,猎豹为什么一直盯着一只羚羊不放,而不去抓旁边观望、靠得更近的羚羊呢?   请你谈谈这则故事对我们看待人生有何启发? 答案要点: 1、人生理想和目标的概念。 2、人生理想的作用。 3、结合案例谈一谈在追求理想过程中应有执着的精神。 案例33   北京大学的来自美国的外教帕垂特教授编写的研究生英语教材的最后一课是《关于诚实》。文中写道:   为什么要考试? 1. 测试你对某门课的掌握程度; 2. 测试你的学习技巧和记忆力; 3. 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了解哪些教得不错,哪些需要加强; 4. 最重要的是,测试你是否诚实? 假说你作弊了: 1. 你伤害了老师,给师生关系蒙上了阴影; 2. 你的良心就有罪了。 3. 你改变了你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孩子,你的信誉价值连城,你怎么舍得用用一点点考分就把它出卖了?作弊的代价太高了,实在划不来!   请发表你对此文的感想。 答案要点: 1.考试是一种社会行为。对学生而言,其有两种功能,一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另外一个是了解学生学习在学生当中的位置。 2.参加考试,就要遵守考试规则――诚实作答。 3.如果作弊,违犯了社会规则,就会带来一系列负面的社会效应,同时带来消极的自我感知。 案例34   筱筱的大学生活,成为一段她不太愿意回忆的时光。在大部分同学每天背着饭盒书包去上课的时候,她和另外两个要好的同学则经常缩在被子里睡大觉,天南海北地闲聊,除了个别老师喜欢点名的课之外,很多课都是到了快要考试的时间熬上几个通宵,然后再迅速地将它们忘记。她花大量的时间去跳舞,整日整日地躺在床上捧读武侠小说,或者去校园门口的一排小馆子泡上整晚的时间,喝各种各样的酒……。她不愿意被任何的规则约束,只想拥有轻松的生活。请剖析筱筱的大学生活。 答案要点: 1. 大学生应该享受青春,获取快乐和幸福。 2. 享受青春并不意味着挥霍青春,游戏人生将带来空虚和悔恨。 3. 青春的快乐体现在寻找目标、实现理想的过程当中。 案例35   小琪非常珍惜这次上大学深造的机会,他暗下决心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他总是一个人呆在自习室中刻苦攻读。为了节省时间,他很少与同学聊天、吃饭、打球等。刚开始,小琪觉得这样做的确节省出不少学习的时间。但没过多久,他发现同学们似乎不喜欢自己,在班上显得很孤单。于是他的心情变得糟糕起来,连学习也觉得索然无味。请发表你对此事的见解。 答案要点: 1、 人的需要是全方位的,有成就需要,也有社会交往需要。 2、 社会交往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缺少交往,会影响心理健康。 3、 心理健康是个体适应和发展的基本保证。心理健康受损谈不上事业发展。 案例36   一位大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是一个十分脆弱的人,生活中有许多事情让我烦恼。例如,考试成绩的不理想,同学之间的误会,某些老师的偏心眼,父母的不理解等事接连不断地出现,让我好烦恼。我不知道是不是我这个人特别的倒霉,一次又一次地要接受失败和挫折的考验。有时候,我感到活着真是太累了。”试分析这位学生的问题,并指出问题的解决途径。 答案要点: 1、挫折具有普遍性,它无时无刻不伴随着人的成长。 2、对挫折要采取接纳的态度,并能看到挫折给人带来的积极的作用,如对人的磨炼,让人更珍惜友情、亲情。 3、应注意调试自己的心境,避免消沉的生活态度。 4、要转变看待事物的角度,多关注事物的积极的一面,并善于从中汲取精神的养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