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侵 犯
第一节 侵犯的实质
? 一、什么是侵犯
? (一 )侵犯的定义
? 侵犯即侵犯行为,也称攻击或攻击行为,指有
意伤害别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
? 侵犯概念的三个要素,
? 第一、侵犯行为必须是伤害性的
? 第二、行为者的动机
? 第三、社会所不允许的
推知行为者是否具有侵犯意图:
1、行为发生的社会情境
2、行为者的社会角色
3、行为发生前的有关线索
4、行为者的身分特性
(二 )侵犯与敌意
侵犯:法律上,一切可能造成身体、精神伤害,并不为社
会许可的行为都属于侵犯。
敌意:人们将这一类非身体接触性的直接或间接的有意伤
害归为敌意。除此之外,敌意还有另外一个含义,即高度排
斥性的态度。
敌意与侵犯的最大区别:是它没有明确的社会规范限制
(三 )侵犯的普遍性
? 到 80年代初,美国人的人均购买力差不
多达到 50年代的两倍,70年代人均收入也
继续大幅增加,但暴力犯罪却一直呈上升
趋势。 1980年美国发生的暴力犯罪案件比
1970年上升了 62%。 1970年每 10万人中发
生 360起暴力案件,1980年这个数字上升到
585起。
? 前苏联国家、日本、我国的台湾,也都
报告暴力犯罪在持续上升
二、侵犯行为的种类
? 1、反社会的
? 2、亲社会的
? 3、被认可 的
? 广义的侵犯包括了前述 3种;
? 狭义的侵犯:只是指那种反社会的侵犯。
第二节 对侵犯行为的生物学解释
? 一、弗洛伊德的本能论
? 两种本能:一是生的本能 ——“力比多”,它
代表着爱和建设的力量,指向于生命的生长和
增进;二是死的本能 ——“达那多斯”,它代表
恨和破坏的力量,表现为求杀的欲望。死的本
能有内向与外向之分。当冲动指向内的时候,
人们就会限制自己的力量,惩罚折磨自己,变
成受虐狂,并在极端的时候毁灭自己,当冲动
指向外的时候,人们就会表现出破坏、损害、
征服和侵犯他人的行为 。
? 侵犯是人的本能所为,则侵犯的力量和动机是
不会间断的,因此应该不时地给予释放的机会 。
二、洛伦兹本能论
? 动物的侵犯行为有两种:
? 其一为掠食行为 ——目的是填饱饥腹,这种
行为是一种不带情绪的、近乎自动性的反应;
? 其二是争斗行为 ——成群而居的动物会产生
同种之间如何分配食物,性配偶与空间领域的
冲突问题,动物解决这种问题的方式常常表现
为威吓、争斗和侵犯,这种争斗和侵犯具有求
得生存,并使物种不断进化与发展的功能。
? 侵犯是人类生活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所以
必须定期加以发泄,这种定期的发泄,也就是
几乎在每一世代中都要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原因。
三、侵犯的生物学因素
? (一 )雄性荷尔蒙的作用
? 在人类社会行为中,只有侵犯行为可以说部分地受到性荷尔蒙的影响
? (二 )遗传基因的影响
? 正常人的犯罪行为受生活经验的影响,而染色体
异常者的犯罪行为很可能由于特殊基因的变化而
导致,较少受生活经验的影响。
? 性荷尔蒙与遗传基因的状况,仅仅是为人的侵犯
行为提供了一种生理上的可能,在人类中几乎见
不到它与侵犯行为有什么较直接的联系,而后天
环境与个人生活经验对侵犯行为的影响,则远远
超过生理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 挫折 — 侵犯理论
? 一、挫折 —侵犯理论及其实验研究
? 挫折,是指一个人在为达到某种目标进行努力时遭受
干扰或破坏,致使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著
名社会心理学家 多拉德 提出,人的侵犯行为乃是因为个
体遭受挫折而引起的,这便是所谓的挫折 ——侵犯理论 。
? 这项理论的主要论点认为,侵犯是挫折的一种后果,
侵犯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先决条件。反之,
挫折的存在也总是导致某种形式的侵犯。
? 侵犯理论解释人类全部的侵犯行为,似有以偏概全之
误。挫折可能引发侵犯行为,但挫折并不是引发侵犯行
为的全部原因 。
二、挫折 —侵犯理论的修正
? 贝克威兹 对 多拉德 提出的挫折 —侵犯理论提出
了修正的观点:他认为,人在遭受挫折以后,
仅引起一种唤起状态,也即侵犯行为的准备状
态。如果在个体所处的环境之内不存在给人以
引导的认识线索,挫折不一定能导向特定形式
的反应。 换句话说,个体在遭到挫折之后将做
出什么反应,表现怎样的行为,是由 环境内在
的线索或者说环境提供的刺激 来引导的。
?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挫折是引起人
类侵犯行为的一个条件,但不是唯一的条件,
挫折的一个可能作用是加强个人对与暴力有关
联事件的侵犯反应。
第四节 侵犯的影响因素
? 一、情绪唤起水平
? 个人的总体情绪唤起水平会直接影响到他的侵犯行

? 社会心理学家 派因罗德 1983年曾经总结, 描写 性暴
力的色情文字或音像制品, 至少在三个方面会对人产
生不利影响 。 第一, 引发人们的性唤起;第二, 引导
人们错误理解性侵犯受害者的反应;第三, 直接增加
人们的侵犯性, 尤其是对女性 。
? 侵犯性的增加,对性侵犯社会危害的曲解,以及性
侵犯幻想的激发,是性暴力宣传具有严重反社会效果
的直接心理原因。很显然,我国杜绝此类黄色精神污
染是绝对正确的。
二、道德发展水平与自控制
? 个人的道德发展水平越高,其以别人痛苦为后果的侵
犯行为也就越难于发生。
? 三、社会角色与群体的影响
? 当社会对一种特定社会角色较为容忍时,人们的侵犯
性会明显增加
? 更多研究表明:群体的相互作用,可以导致人们侵犯
性的增加
? 四、大众媒介
? 暴力传播会增加公众尤其是儿童的侵犯性
? 在我国,评价大众媒介的各类节目对儿童的影响,制
订有关法规,限制某些传播媒介对儿童的不良影响,已
成为全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问题。
第六节 侵犯行为的控制
? 一、侵犯行为的社会制约
? 按照自我价值定向理论,在人们自我意识正常的
情况下,侵犯行为是在行为本身对个人有价值的
情况下作出的,如果行为的预期代价超过行为能
够带来的满足,则行为就会被抑制。因此,社会
增加对侵犯行为处罚的强度,可以实现侵犯行为
的外部控制。
? 必须指出的是:依靠社会的外部制约来减少
侵犯的发生,并没有使存在于个人身上的侵犯性
消失。因此,社会控制不是减少侵犯的根本方法,
而仅仅是变通的措施。侵犯问题的最终解决,需
要使个人的侵犯性得到改造。
二、去个性化的避免
? 去个性化,指个人自身同一性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控
制水平降低的现象。
? 个人在去个性化状态下行为的责任意识会明显丧失,
从而做出通常不会做的行为。
? 在群体中,一旦去个性化状态出现,个人的行为会较
少受自己的个性支配,而倾向于跟随整个群体的状态。
群体的规模越大,气氛越强烈,越易于引发人的去个性
化状态。
? 社会心理学家津巴多认为,去个性化状态使人最大限
度地降低了自我观察和评价的意识;降低了对于社会评
价的关注,因而通常的内疚、羞愧、恐惧和承诺等行为
控制力量都被削弱,从而使压抑行为外露的阈值降低,
使人表现出通常社会不允许的行为,也使人的侵犯行为
增加。
去个性化的研究表明,适度的自我评价和自
我控制,是个人维持正常的社会角色和社会
责任意识所必须的。如果一个人极度丧失自
我意识,则其正常的行为调节力量就会失去
作用,从而使人倾向于成为一个缺乏应有自
我调节能力的有机体,使人的行为具有不可
预言的破坏性。
去个性化条件下人们的攻击行为明显增加
三、道德发展水平的提高
? 国内外有关犯罪的研究都表明,绝大多数
情况对别人的侵犯是直接与道德水平的低下
相关联的,个人的道德发展水平越低,就越
倾向于忽视他人的痛苦、利益和幸福。
? 去个性化和道德发展水平同侵犯行为关系性质的
研究表明,侵犯行为的真正控制,依赖于个人自己。
从全社会乃至全人类的角度说,只有当整个人群的
个性发展达到了对侵犯行为的有效控制时,社会的
侵犯行为才可能有实质性的减少。而任何依靠外在
力量所造成的侵犯行为的暂时制约,都不可能从根
本上减少侵犯的发生。
第五节 减少侵犯的方法与途径
? (1)使人的侵犯性冲动以社会允许的方式表现出来 ——
宣泄
? (2)个人自己意识到侵犯的后果,从而自觉控制或转移
侵犯冲动 ——移情能力培养的问题
? (3)个人养成较少侵犯性的成熟个性结构 ——成熟个性
培养
? (1)有道德责任意识和成熟的敏感性;
? (2)关心别人的福利和得失:
? (3)不保留敌意与怨恨;
? (4)不歪曲现实;
? (5)自我认识客观;
? (6)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 (7)懂得自己的角色是权利和责任的统一。
犯罪心理学家强调成熟个性特征主要有:
(1)社会退缩,不会建立正常的良好人际关系;
(2)留恋家庭,行为目的自我中心;
(3)缺乏独立性,自发性;
(4)情绪不稳定,行为方式倾向于侵犯性与逃
避性;
(5)自我行为责任意识缺乏,缺乏忍受延迟落
后的能力;
(6)对外部世界和自我缺乏客观的认识。
作业与思考题
1.你怎样理解侵犯的原因?怎样估价侵犯的
普遍性问题?
2、你认为社会在当今阶段应怎样实现对不断
上升的暴力犯罪 的控制?
3.社会在不同时期暴力犯罪的比率也是不同
的。你如何解释这种差异?
4.你怎样解释去个性化与侵犯行为之间的联
系?
5,宣泄与移情能力的培养都可能是有效的
减少侵犯性的途径。请分析这两种方法的不同
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