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管理与企业管理
学习目标
? 掌握管理的定义、性质及各种管理职能的具体含
义及相互关系;熟悉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特征、企
业管理基础工作的内容 。
? 了解企业管理的发展过程和管理理论的沿革,以及
企业管理的原理、内容与方法;学会对身边的管理
活动是否合理作出判断,能对所熟悉的组织可能遇
到的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合理
思路
第一节 管理概述
一, 管理及其性质
二, 企业管理职能
三, 企业管理方法
四, 企业管理的任务与内容
一, 管理及其性质
1.管理及其特征
管理是指 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 组织,
领导, 激励和控制等环节来有效地获得和利
用各种资源以期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
(1)管理的对象是各种资源。
(2)管理有效性取决于资源的充分利用。
(3)管理作为一个过程,是通过计划、组织、
领导、激励和控制等一系列职能的综合作
用来实现的。
(4)管理的目的在于达到组织的目标
管理的特征
(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
(2)管理是借力活动
(3)管理是一门科学
(4)管理是一门艺术
2.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是指 企业管理者为保证企业生产
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 而
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各种资源进行计划, 组
织, 领导, 激励和控制的过程 。 其要点为:
( 1) 谁来管 —— 企业管理的主体
( 2) 管什么 —— 企业管理的客体
( 3) 如何管 —— 企业管理职能
( 4) 为什么管 —— 企业管理目的
3.企业管理的二重性
企业管理二重性是指它具有与生产力, 社会化
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 社会制度
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
管理的自然属性决定了企业管理应具有合理组
织生产力的基本职能, 管理的社会属性则决定了企
业管理应具有维护生产关系的基本职能 。 二重性所
决定的管理的两项基本职能, 并通过一系列具体职
能共同发挥作用 。
计划 组织 控制激励领导
生产经营过程
生产力
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
生产关系
企业管理
合理组织生产力 维护生产关系
生产经营过程
决定
表现
决定
表现
基本职能
具体职能
图 4.1 企业管理二重性及职能
二, 企业管理职能
1.计划职能
主要包括确定组织目标, 制定整体发展战略, 将
战略展开为各种时段, 各种任务的具体计划, 合理地
安排可利用的资源, 并将各种活动一体化 。 计划职能
需要遵守前瞻性的原则, 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 弹性
调整的原则等基本原则 。
2.组织职能
组织是为达到预定目标而将企业的各个要素, 各
环节和各部门合理的组织配置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的过程 。
组织结构设计和组织实际运营方面应遵循的原则:
目标统一原则, 组织结构服从组织战略原则, 合理管
理跨度原则, 明确分工原则, 权限分明原则, 适当授
权原则, 权责一致原则, 统一指挥原则, 因事设岗原
则和人尽其才原则等等 。
3.领导职能
领导是运用领导者的影响力带领组织成员为
实现组织目标而做贡献的过程。在领导职能中应
遵循的重要原则:作风民主、集思广益、决策果
断和及时沟通等。
4.激励职能
激励是指管理者运用激励理论和方法, 激发
人们的正确动机, 调动人们积极性和创造性, 充
分发挥其潜在能力, 促使其围绕企业总目标创造
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 。 在激励职能中遵循的基本
原则有:按需激励, 赏罚分明, 奖励与绩效挂钩,
合理运用目标, 公正与公平 。
5.控制职能
控制就是按照既定目标和标准, 对实际工作
进行检查, 发现差距, 分析原因, 采取纠正措施,
确保企业目标实现的过程 。 控制要遵循的原则:
关键点控制的原则, 重点控制例外事件的原则,
控制要根据情况灵活掌握的原则等 。
计划:
预测未来,
确定目标,
选择方案,
制定措施
组织:
设立机构,
确定职责,
配备人员,
建立联系
领导:
统一意志,
指挥协调,
沟通信息
激励:
激发动机,
引导行为,
开发潜力,
鼓舞士气
控制:
检查工作, 发现差
距, 分析原因, 纠
正偏差, 确保目标
实现
图 4.2 管理职能工作逻辑关系
三, 企业管理方法
1.行政方法
行政方法是指企业各级行政组织机构运用其
权力, 通过发布命令和指示, 颁布规章制度, 制
定和贯彻企业计划等手段管理企业的方法 。 企业
行政机构具有特定的权力, 其行政方法具有强制
性, 企业所有人员都必须服从和执行 。
2.经济方法
经济方法是指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 正确
运用经济手段和经济责任制管理企业的方法 。 它与
行政方法不同的是, 不用强制性的手段而是应用经
济杠杆和价值工具, 正确处理国家, 企业, 员工三
者之间的经济利益, 调节三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从
而调控企业经济活动 。
3.法律方法
法律方法是指根据法律规范, 运用国家法律
维护企业利益和管理企业的方法 。 法律方法比其
它管理方法具有更大的权威性和强制性 。 在企业
管理中, 法律方法主要依据的是经济法规, 如企
业法, 公司法, 经济合同法, 专利法, 商标法,
产品质量法等 。
4.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是指管理者运用现代教育思想
和方法, 通过对企业职工进行思想, 科学文
化, 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教育, 提
高职工素质, 从而增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
力的管理企业的方法 。
5.科技方法
现代科技方法是 管理者将现代科学技术
的成果应用于管理活动, 以提高企业经营管
理素质的方法 。
四, 企业管理的任务与内容
1.企业管理的任务
企业管理的任务是有效利用企业资源, 提
高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 扩大企业技术经
济实力, 提高经济效益, 保证其经营目标的实
现 。
企业管理的具体任务
第一, 合理组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 充分利用人, 财, 物, 信息等各种资
源, 降低消耗, 提高效益;
第三, 促进技术进步, 不断提高企业竞争能
力;
第四, 开发人力资源, 提高企业人员素质;
第五, 协调好企业内外关系, 增强企业环境适
应性 。
2.企业管理的内容
( 1) 生产管理 。 生产管理是对企业生产活动
进行的管理, 要求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一切条
件, 按预定计划产品生产出来, 因而生产管理
具有内向性 。 其内容包括生产过程组织, 劳动
组织, 生产计划, 生产控制, 物资管理, 设备
管理, 质量管理等 。
( 2) 经营管理 。 经营管理是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
的管理 。 经营活动具有外向性, 其实质是谋求企业
外部环境, 企业内部条件和企业经营目标三者之间
的动态平衡 。 所以, 经营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心 。
经营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经营环境分析, 经营战略,
经营决策与计划, 技术开发, 市场营销, 财务管理
等 。
另外, 企业要保证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 还
必须进行人力资源管理 。
第二节 企业管理的发展
一, 企业管理的发展阶段
二, 现代企业管理的特点
一, 企业管理的发展阶段
1.传统管理阶段
( 18世纪中, 后期 —— 19世纪末 )
主要特点 一是凭经验管理;二是管理领域狭
小;三是劳资关系对立而紧张 。
2.科学管理阶段
( 19世纪末 —— 20世纪 40年代 )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将传统管理的经验上升
为理论, 形成科学管理的理论和原则, 并运用于
解决企业内部生产组织问题, 大大提高了生产效
率 。
这一阶段的代表理论有 科学管理理论, 古典
组织理论 等。
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泰罗 。 他主要
研究生产组织方法科学化和生产程序标准化等问题 。
1911年他的代表作, 科学管理原理, 一书出版, 在该
书中他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管理体系, 被称为
泰罗制 。
古典组织理论
古典组织理论主要从企业管理的整体出发着
重研究管理过程的行政控制, 职能作用和企业内
部协调等问题, 中心是探讨管理组织机构合理化
和管理人员职责分工合理化等问题 。
法国的大企业家法约尔, 是古典组织理论杰
出的代表, 被后世尊为, 经营管理之父, 。
3.现代管理阶段
( 20世纪 40年代 —— 现在 )
这一阶段是一个不断以各种现代管理理论指导
或影响管理实践的过程, 是一个不断用现代科技手
段丰富, 改进管理技术和方法的过程 。 管理理论更
加专业化, 系统化, 出现了众多的管理学派和管理
理论 。 主要有 管理科学学派 和 行为科学学派 两大类 。
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理论是以现代自然科学, 技术的最新成果,
如系统论, 控制论, 信息论, 运筹学, 电子技术等为手
段, 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活动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 并
得出最优规划和决策 。 现代管理科学有以下主要特点:
第一, 它是以决策, 规划为主要着眼点;第二, 注重事
物的系统性并采用系统分析方法;第三, 以经济效益作
为评价企业管理好坏的依据;第四, 依靠数学模型和电
子计算机进行技术分析 。
行为科学
行为科学是依据心理学, 社会学, 人类学, 文化
学, 生态学等理论, 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研究人类行
为的动机, 过程和效果的科学 。 它是以人的行为对管
理工作的影响为研究对象, 从人的工作动机, 情绪,
行为与工作, 环境的关系来探索影响生产效率的因素 。
行为科学的主要理论有,( 1) 激励理论; ( 2) 领导
方式理论; ( 3) 组织行为理论 。
二, 现代企业管理的特点
1.突出经营和决策, 重视战略管理, 面向市场和用

2.实行高度的专业化协作和多样化的经营
3.把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 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4.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
5.广泛采用分权管理体制
6.广泛运用现代自然科学新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
第三节 企业管理原理
一, 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
二, 现代企业管理观念
一, 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
1.系统原理
管理的系统原理要求把管理对象看成是一个复
杂的人造系统, 树立整体观念, 了解事物的组成
要素, 结构, 功能等, 以达到优化管理的目的 。
系统原理要求遵循整分合原则, 封闭原则, 规律
效应原则, 协调和谐原则等
2.人本原理
管理主要是人的管理和以人为对象的管理,
即一切管理活动要以调动人的积极性, 做好
人的工作为根本 。 人本原理必须遵循 动力原
则, 能级原则 和 行为原则 。
动力原则
管理的动力是指在管理活动中, 把人们的行为引
向实现企业目标的力量, 包括动力源和动力机制 。
管理的动力源主要有物质动力, 精神动力和信息动
力 。
管理的动力原则要求管理者在管理中,必须正
确认识和掌握管理的动力源,运用有效的管理动力
机制,激发、引导、制约和管制管理对象,使其行
为有助于整体目标的实现。
能级原则
,能级, 指能量的高低与势的关系 。 企业管理中
不同管理和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产生的, 势, 是
不一样的 。 在企业管理中, 稳定的管理结构是正
三角形的, 它是由操作层, 执行层, 管理层, 决
策层四能级构成, 如图 4.1所示 。
操作层
管理层
执行层
决策层
图 4.3 管理能级三角形
行为原则
即管理者必须对其下属人员的行为进行全面的
了解和科学的分析, 并掌握其特点和发展规律,
在此基础上采用合理的政策和措施, 最大限度地
调动下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3.动态原理
管理环境是不断变化的, 它要求管理方法,
手段和管理观念也必须进行调整 。 动态原理要
求企业管理必须遵循 反馈原则, 创新原则, 弹
性原则 。
反馈原则
反馈是指一个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 又将其作
用结果反送回来, 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的
过程 。 反馈原则就是根据过去的实践情况来调整
未来的行为, 使之不偏离预定的目标, 以提高管
理效率 。
创新原则
创新原则要求管理者应具有创新思维, 不断
更新观念, 尽快将现代的科技成果和最新的社
会经济理论运用于管理之中 。
弹性原则
弹性指的是物体的伸缩性 。 弹性原则要求管理者
要在对企业的外部环境进行深入研究和充分认识的
基础上, 结合企业内部条件, 对影响企业决策的各
种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与预测, 保证企业的决策目
标, 计划都留有充分的余地, 以增强企业管理的应
变能力 。
4.效益原理
即管理者应把提高管理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
放在首位, 同时要正确地处理好直接效益和间接
效益,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短期效益与长期效
益之间的关系, 保证各方面的均衡发展 。 效益原
则要求企业管理必须遵循效用 最大化原则 和 效益
最优原则 。
效用最大化原则
企业只有实现消费者的消费目标才以保证自
己盈利 。 而消费效用因时, 因地, 因人而异, 这
就要求企业必须适时开发, 生产符合消费者需要
的产品, 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
效益最优原则
即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 企业根据其目标,
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 对三者进行综合平衡而制
定的效益标准 。 效益最优原则要求管理不仅要追
求效益, 而且要综合分析, 追求最优效益 。
二, 现代企业管理观念
现代企业管理应树立市场观念, 法制观
念, 竞争观念, 效益观念, 信誉观念, 创新
观念, 人才观念, 信息观念, 质量观念, 时
效观念 。
第四节 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
一、标准化工作
二、定额工作
三, 计量工作
四, 信息工作
五, 规章制度
六, 职业技术业务培训
一, 标准化工作
标准是指对在企业经济技术活动中重复
发生的对象以特定形式制定的统一规定 。 标
准化是企业制订标准和贯彻标准的全部活动
过程 。 按性质划分, 企业的标准主要有技术
标准, 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
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是指经过一定程序批准并在一定范围内
共同遵守的技术规定 。 技术标准可分为四种:
( 1) 产品标准 —— 对产品的规格, 参数, 质量要求,
检查方法, 包装运输及售后服务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 2) 方法标准 —— 对生产过程中具有通用性的重要
程序, 规则, 方法所作的统一规定;
( 3) 基础标准 —— 针对生产技术活动中一般共性问
题, 根据最普遍的规律性而制定的基础规则;
( 4) 安全与环境 —— 为了保证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
全, 保护环境所作的统一规定 。
管理标准
管理标准是指对企业重复出现的管理业务工
作所制定的程序, 职责, 方法和制度, 是组织和
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和手段 。
工作标准
工作标准是对企业员工的工作方法, 程序其
基本要求所作的统一规定, 是为各部门, 各工作
岗位以及各类人员制定的有关工作质量的标准 。
二, 定额工作
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
对企业资源的消耗, 利用和占用的标准 。
1.劳动定额
劳动定额即劳动消耗定额 。 它是指在一定的
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 所规定的单位产品的劳动
消耗的标准 。 劳动定额又可细分为单位产品的工
时定额, 单位工时的产量定额, 设备看管定额,
服务定额等 。
2.设备定额
它又分为设备利用定额和设备维修定额。
前者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单台
设备在单位时间的产量标准。后者是为了编
制设备修理计划而制定的有关标准。
3.物资定额
物资定额又分为物资消耗定额和物资储备定额 。
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 单位产品占用
或消耗物资的标准 。 如各种原材料消耗定额, 能源
消耗定额等 。
4.流动资金定额
流动资金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
件下, 企业流动资金占用标准 。 包括企业储备资
金定额, 生产资金定额, 成品资金定额等 。
5.费用定额
费用定额是通过费用预算规定的部门, 个人
的费用开支标准 。 如办公费, 管理费等 。
6.期量标准
期量标准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
对产品的生产过程所制定的有关时间和数量方面
的标准 。 如生产周期, 生产提前期, 生产间隔期
等 。
三, 计量工作
计量是指用计量器具的标准量值去测定各种计量
对象的量值 。 企业的计量工作包括计量技术和计量管
理 。 搞好计量工作, 首先要配齐现代计量器具 。 其次
要保证计量器具的良好状态 。 最后要完善计量信息的
传递系统, 包括建立健全计量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
做好计量信息的记录, 整理, 保存, 传递, 分析等工
作, 使企业的计量信息能准确反映企业物资运动的质
与量 。
四, 信息工作
信息工作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资料、
数据的收集、处理、贮存和利用等一系列工作。
企业信息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内部信息
来源于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原始记
录、统计资料。外部信息来源于企业外部环境,
包括有关的科技、经济情报。
五, 规章制度
企业的规章制度是用文字的形式, 对企业
各项工作的要求所作的规定, 是全体员工行动
的准则 。 企业规章制度主要有基本制度, 工作
制度和责任制度三种类型 。
1.基本制度
主要包括企业的领导体系, 如, 经理, 厂长负
责制,,, 法人管理制度, 等 。
2.工作制度
主要是指导企业具体管理方面的制度, 如财务制
度, 计划制订制度, 生产技术, 销售等方面的工作
制度 。
3.责任制度
责任制度是企业内部各岗位所规定的任务, 权
力和责任的总称 。 责任是企业规章制度的核心 。 通
过责任制, 以确定各个岗位上的人员所要承担的职
责和义务, 享有的权力和利益 。
六, 职业技术业务培训
职业技术业务培训是指按照企业内部各岗
位的, 应知, 与, 应会, 的要求, 对在职员工
进行的基础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 以适应企业
技术不断进步的要求 。
管理与企
业管理
管理基本问题
企业管理的发展
企业管理基本原理
企业管理基础工作
管理与企业管理的概念
企业管理的二重性
企业管理职能 —— 计划, 组织, 领导, 激励, 控制
企业管理方法
企业管理任务与内容
传统管理阶段
科学管理阶段
现代管理阶段
企业管理基本原理
系统原理
人本原理
动态原理
效益原理
企业管理理观念
市场观念、法制观念、
竞争观念、效益观念,信誉观念, 人才观念,
创新观念、信息观念、
质量观念, 时效观念
标准化工作
定额工作
计量工作
信息工作规章制度
职业技术业务培训
本章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