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滑菇栽培
The culture of K.nameko
本章知识体系
形态特征
生活条件
培养料制作
栽培技术
出菇管理
后期增产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滑菇压块
栽培技术
教学重点, 1.栽培料制作
2.接种方法
教学难点, 3.发菌管理
4.出菇管理
一、滑菇的食药用价值
1.丰富的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
2.含有的粗蛋白高于平菇和香菇
3.保持精力旺盛和抗肿瘤:表面粘性物质含
粘多糖、核酸、维生素。
概 述
二、滑菇的栽培历史及现状
日本是人工栽培滑菇最
早的国家( 1921年用段
木)
60年代,箱式栽培,产
量增加。
我国 1979年从日本引进
菌种进行栽培 。 辽东试
栽, 80年代, 滑菇大国 。
目前是我国主要出口品
种, 产量第一位 。
三、形态特征
子实体着生方式
菌盖形状、颜色
附 属 物
菌褶、菌柄形态
菌环、孢子印
四、生活习性
营 养
温 度
水 分
光 照
酸 碱 度
空 气
巩固练习,
1.我国滑菇出口主要以( )产品
A.干品 B.鲜菇 C.罐头 D.盐渍品
2.滑菇表面的粘性物质具有( )
A.兴奋脑神经 B.保持精力旺盛
C.促进钙吸收 D.抗肿瘤
3.具菌环的种类有( )
A.平菇 B.香菇 C.滑菇 D.鸡腿菇
巩固练习
4,滑菇孢子的颜色为( )
A.黑色 B.紫色 C.白色 D.黄色
5.滑菇的有性繁殖方式是( )
A.异宗结合 B.同宗结合
6.我国栽培的滑菇品种大多从( )
A.国内 B.台湾 C.日本 D.美国
第二节 袋栽技术
一、栽培方式
1.段木栽培
2.块栽
3.箱栽
4.袋栽
二、工艺流程(箱或盘栽)
菌种选择及制备 培养料配制 灭菌
装箱 接种 发菌管理
越夏管理 发菌管理 采收
三、菌种选择及制备,
根据生产目的、温度类型、本
地区的气候条件。
四、培养料配制
按配方称量各主辅料,
配料:手握法:含水量 60- 65%
1.将配好的料装入布袋,常压灭菌
6- 8h
2.半熟料方法 3h
五、灭菌
1.箱盘的规格,55- 60cm× 35cm× 9cm
2.将消毒过( 0.1%高锰酸钾)的塑料膜铺
在盘或箱内(事先用 0.2%CuSO4喷洒)
3.趁热将料装入盘中,厚 7- 8cm,整平,
稍加压实。
六、装箱(盘)
1.箱盘的规格,55- 60cm× 35cm× 9cm
2.将消毒过( 0.1%高锰酸钾)的塑料膜铺
在盘或箱内(事先用 0.2%CuSO4喷洒)
3.趁热将料装入盘中,厚 7- 8cm,整平,
稍加压实。
七、接种
七、接种
八、发菌管理
第一阶段:发菌前期,从接种后到菌丝发
满料面,大约 20多天。
管理重点是 和 。 5- 10个菌盘
垛在一起,覆上草帘,使菌盘之间的温度
控制在 4- 6℃ 。每 4- 5d倒垛 1次,加强通
风,每次通风 1h。
八、发菌管理
第二阶段:发菌中期:从菌丝发满料面到
菌丝发透培养料。
将菌盘移至菇房单层摆放,加强通风
管理。每天通风一次并加盖草帘遮光。
这个阶段大约 1个月左右。
八、发菌管理
第三阶段:发菌后期:从菌丝发透培养料
到料面形成蜡质层(管理重点)。
发透后料面开始出现黄褐色分泌物,
并吐出黄色水珠。在加强通风、升温( 18
- 20℃ )的同时要撤去草帘,增加散射光,
促使其正常转色和形成蜡质层。
八、发菌管理
正常的蜡质层颜色为红褐色或橘黄色,厚
度为 0.5- 0.7mm,颜色均一。
九、越夏管理
1.为什么越夏管理?
虽然菌块发菌、转色均正常,菌丝体也
已达到生理成熟,可以出菇,但是,由
从 2- 3月份接种,经过几个月的发菌之
后,此时正逢夏季高温酷暑到来,外界
气温已达 26℃ 以上,不具备出菇的条件
,所以需要越夏管理保藏。
九、越夏管理
2.越夏管理要点
降温、通风,防止污染,避免过
分失水干燥,防止虫蛀。
十、出菇管理
1.适时开包搔菌
将菌块开包去膜后摆放到菇房的栽培
架上,用小刀在菌块表面横竖划出小方格,
给菌膜以机械刺激,搔菌线间距为 3cm,深
度为 1.5cm左右,划缝为 1- 2mm,称为搔菌。
十、出菇管理
2.喷水
每天向菌块上喷雾水,勤喷,微喷。
十、出菇管理
3.温差刺激,加强通风
温差刺激后 10- 15d菌块即可形成原基。此
时应勤喷水,空气相对湿度 85%- 90%。
同时增加散射光照射的时间,以促进出菇整齐。
十一、采收
采收时要把大小菇一起摘下,将盘
(块)表面残菇、碎根清理干净。
作业
1.箱(盘)栽滑菇为什么要越夏?
2.滑菇栽培计划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