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MIS的理
论基础
M- I- S- 理论基础
M- 管理 目的
I- 信息 对象
S- 系统 特征
§ 1管理基础知识
1,管理理论的发展
第一阶段,20年代, 泰勒制, 强调科学管

第二阶段,30年代, 行为学派, 重视人的作

第三阶段,40年代, 数学管理学派, 引入
模型
第四阶段,50年代, 计算机管理学派, 计算

第五阶段,70年代, 系统工程学派, 系统
观点
第六阶段,90年代, 过程理论学派, BPR观
§ 1管理基础知识
2,管理系统的结构
? 不同的组织类型
? 输入 -输出系统
? 反馈系统
? 多目标 目标权重的识别
不同的组织类型
层次型 矩阵型
松散, 虚拟组织, DEM(动态企业联盟 )
要求:
MIS的建立与企业组织结构相适应
输入 -输出系统
多变量、复杂的环境因素

机器 资金
原材料 产品 /服务
信息 信息
讨论,
信息系统与组织的关系
六种信息系统的 管理内容
ESS 长期销售
趋势
长期制造
计划
长期财务
核算
利润计划 人力规划
MIS 销售管理 存货控制 年度预算 资产投资
分析
人员调整
分析
DSS 销售区域
分析
产品生产
安排
成本分析 价格 /利润
分析
人力资本
分析
KWS 工程用
工作站
图形
工作站
管理
工作站
OAS 字处理 图象存储 电子日历
TPS 定单跟踪
定单处理
设备控制
工厂生产安排
物料运输控制
保证金买卖
现金管理
工资
付出帐目
收入帐目
报酬
培训
人员档案管理
销售与市场 生产制造 财务管理 会计 人力资源
§ 2 信息基础知识
一、信息
1、数据与信息
? ISO的定义
? 数据,对事实、概念或指令的一种特殊表达
形式,它可以用人工或自动化装置进行通信、
翻译或处理
? 信息,对人有用、能够影响人们行为的数据
数据、信息的一般解释
? 数据
? 用来反映客观世界而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
符号
? 信息
? 加工处理过的数据
? 客观世界的客观反映
? 对接收者有价值
§ 2 信息基础知识
2、信息的基本属性
( 1)事实性(客观性、准确性):
虚假信息的危害 GIGO原则
( 2)等级性:对决策者有用的。如生产数据对基
层是信息,对高层是数据。宏观经济数据则相反。
( 3)可压缩性:
信息可以压缩,但不能失真。如企业的各种报表。
绿色数据库,消除冗余与不重要数据。
§ 2 信息基础知识
2、信息的基本属性
( 4)扩散性:注意信息的保密技术。
( 5)传输性:通信技术的发展,信息传递更加方
便、快捷。信息流加快有利于及时决策。促进
物流。
公平信息实践 (FIP)原则
? 不能有秘密的个人档案系统
? 个人有权访问、检查、评论、修订涉及
他们个人信息的系统
? 没有得到同意之前不能将信息用于其它
目的
? 系统的管理者有责任有义务保证系统的
可靠性和保密性
? 政府有权干涉私人机构之间的信息关系
确定信息权利与义务
? 员工电子邮件的隐私
? 工作场所监控
? 信息处理方式
? 顾客信息使用政策
§ 2 信息基础知识
2、信息的基本属性
( 6)分享性(共享性):
企业信息集中存放,实现共享。
( 7)转换性:信息可以转换为价值。企业获得了
足够的信息,使决策正确,获得更多机会,取
得更好的效益。
转换:从平常中提炼,分析重要趋势
信息产品价值 V =生产成本 C +利润 P
( 8)时效性:时间 ↘ 价值 ↗ (新度)
§ 2 信息基础知识
二、管理信息
1、含义
管理信息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收集的
数据经过加工处理、给以分析解释、明确
以以后,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产生影响的
数据
§ 2 信息基础知识
2、特点
? 原始数据来源的离散性
? 信息资源的非消耗性
? 信息处理方法的多样性
? 信息量大
? 信息的发生、加工和应用在时间、空间上的不
一致性
? 不同管理层次管理信息的结构化程度不同
§ 2 信息基础知识
3、管理信息的层次性
战略信息
管理信息
业务信息
企业中信息的流动
向上流动的信息
向下流动的信息
水平流动的信息
组织如何运行 战略、目标、方向
在各个职能部门和工作小组间沟通
企业管理活动各层次中的信息特征
§ 2 信息基础知识
三,信息的生命周期
信息也有生命周期:要求、获得、服务和退出。
要求,需要什么信息
获得,得到信息
服务,发挥作用
退出,时效性。失去应用价值。
各阶段都包含一些过程:
收集、传输、加工处理、储存、维护、使用等。
信息的生命周期
? 收集:信息的识别、收集
? 传输:信息的传递与分发
? 加工:信息的加工处理
? 存储:存储有价值的信息
? 维护:保证信息处于可用状态
? 使用:快速提供信息,实现信息的价值
§ 2 信息基础知识
1,收集
a.识别:确定决策者需要哪些信息
? 决策者识别:系统分析员向各级管理人员了解
他们的信息需求。(沟通问题,经常使用各种
图表)
? 系统分析员观察:参与具体工作,了解信息需
求。 发调查表等。
? 结合
§ 2 信息基础知识
b.采集 (确定三个维度)
阶段维:
一次信息:现场采集的信息
二次信息:文件中得到、数据库中处理得到
层次维:
战略信息、战术信息、业务信息
来源维:
内部信息:简单
外部信息:可能比较复杂,成本教高。如竞争对
手、宏观经济、法律法规
§ 2 信息基础知识
c.结果表达
文字、数字、图表
§ 2 信息基础知识
2、传输:方式的选择;失真处理、编码与解码;
传输渠道、企业内部权力结构。
3、加工处理
数据 预信息 信息 决策 结果
数据库
方法库:算法
模型库:预测模型、决策模型等
§ 2 信息基础知识
4、储存
存什么? (与目标有关)
存多久?
如何存? (方式:集中 /分散)
存在哪儿? ( 介质)
§ 2 信息基础知识
5、维护
准确性:输入时加强校验、集中数据库。
及时性:及时提供信息,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
安全性:不易破坏、丢失。备份(异地备份)
保密性,PASSWORDS、加密技术、防火墙。
§ 2 信息基础知识
6、使用
a.技术方面:及时、准确的提供信息。
b.价值转化:决策者:同样的信息转化差异很大。
提高效率;及时转化;寻找机会
Nolan模型,分析信息系统发展规律
信息系统发展的特征规律 - Nolan模型
1


2


3


4



5
数据
管理
6
信息
管理









§ 2 信息基础知识
四.影响企业信息工作开展的因素
1、单纯的、残缺的信息观念
2、信息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3、信息手段相对落后,时效性差
4、信息工作的方式和内容不适应
§ 3 系统基础知识
一、系统
由一些部件组成,部件之间存在一定的联
系,完成特定功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目的性
整体性 1+1〉 2
§ 3 系统基础知识
二、系统的分类
概念系统
逻辑系统
实在系统
按照抽象程度分:
§ 3 系统基础知识
三、系统性能评价
1、目标明确
2、结构清晰
3、联系清楚
4、能观能控
§ 3 系统基础知识
四、控制系统性能的方法
1、分解 增加独立性
2、归并 减少子系统之间的联系
3、解耦 加进缓冲环节,使联系减弱
文件、报告、标准
§ 3 系统基础知识
五,信息系统
1,组成 在一个组织中相互关联的有关成
员的集合
2,功能 收集、处理、存储和使用信息
3,目的 支持决策、合作、控制、分析
§ 3 系统基础知识
4、信息系统的信息处理活动
以信息现象和信息过程为主导特征的系统称为
信息系统。它对信息的组织活动分别是输入、
处理和输出。
输入,捕获或收集来自企业内部或外部环境
的原始数据;
处理,将原始输入的数据转换成更具有意义
的形式;
输出,将经过处理的信息传递给人或用于管
理活动中。
图 1:信息系统的 I-P-O结构
§ 4 系统集成
1、概念
将可利用的资源有效地组织起来。
一台计算机:计算机系统。 部件 --系统
网络:系统集成。 小系统 --大系统
集成的关键在于有效的组织:
1+1>2 效率提高。如连网后传输效率提高
1+1>>2 完成新任务。
§ 4 系统集成
2、分类
不同的角度分为不同类型
( 1)优化程度
连通集成:设备互联互通。包括软件、硬件。
共享集成:信息为所有用户共享。如集中数
据库、应用软件的共享。
最优集成:理论上,投资最省,性能最好。
§ 4 系统集成
( 2)涉及的范围
技术集成:达到技术上的连通。
信息集成:数据共享。
组织人员集成:将系统融于组织中,相互依赖。使
用方便,提供有用的信息。
形象集成:系统集成于企业形象中,成为企业的骄
傲。
( 3)按具体程度
概念集成:给出集成的思路,确定目标。
逻辑集成:指出具体集成怎么做。
物理集成: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