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语文教学论
湖南第一师范文史系
2
3
第十章 语文课程评价的功能与原则
一, 什么是语文课程评价
评价,即通过一定的方法, 途径
对某一事物或某一问题作出客观描述
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
格朗兰德:评价 =测量 ( 量的记述 )
或非测量 ( 质的记述 ) +价值判断
4
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的区别
测量 评价
事实判断 价值判断
强调客观性 强调科学性
单一性 综合性
定量 定量与定性结合
5
语文课程评价,
是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依据,以先进
的课程评价方法和技术为手段,以语文课
程标准为目标,对语文课程的有关因素如
语文教学设计、语文课程方案及语文成果
等诸多方面作出客观描述和价值判断的过
程。
6
, 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 语文课程
评价的目的 不仅是 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
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 为了检验和改进
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
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
生的发展, 。
7
语文课程评价的范围比语文教学评价要广,
它的范围不能仅局限于知识和能力,即认知领域,
还要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进
行全面评价;既要对语文学习的结果进行描述和
判断,又要对产生这一学习结果的多种因素和动
态过程进行描述和判断;既要看到学生智力发展
的一面,也要看到他们的动机、兴趣、情感、态
度、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作用的一面。
语文课程评价的概念不仅包含对语文课程实
施结果的考察,而且还有对语文课程进行诊断、
比较、修订、完善等涵义 。
8
二、语文课程评价的功能
1,鉴定功能
鉴定,即对语文课程的有关因素的成效
优劣作出判断与选择。
语文课程评价可以利用鉴定功能所获得
的信息, 发现学生语文学习上的优缺点, 发
现语文教师教学上的长处与不足, 发现学校
语文教学中的成绩与问题所在, 从而使语文
课程达到尽可能完善的程度 。
9
2,导向功能
语文课程评价具有引导评价对
象朝着理想目标迈进的功效与能
力 。
语文课程评价既可以引导整个
语文课程的方向, 又为个人指明
了努力的方向 。
10
3,激励 功能
语文课程评价对被评价者具有一种
激发情感, 鼓舞斗志, 力求上进的功效
与能力 。
语文课程评价的结果往往能成为学生
语文学习的动力, 能 激励语文教师认识
到自己的优势与特色, 从而向更高的目
标迈进, 能激励管理者更好地去完善 语
文教学质 量管理 。
11
4,交流功能
语文课程评价的交流功能是指在评价过程中,
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应进行接触, 交流, 既要给被
评价者以发展性的建议, 又要给被评价者以发表自己
意见的机会, 使评价双方通过交流 ( 反思 ) 来对自己
的所做所为达到一个更清晰, 更深刻的自我理解, 从
而提高人们对语文课程及其评价的认识 。
语文课程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系统,
应尽可能地在语文课堂内外创造机会让师生, 管理者,
家长之间进行评价和交流 。
12
5,调节 功能
语文课程评价的调节功能是指语
文课程评价可以通过对所获得的信
息进行加工, 处理和分析, 发现学
生语文学习上的优缺点, 发现语文
教师教学上的长处与不足, 发现学
校语文教学中的成绩与问题所在等,
从而有针对性地调节各自的行为,
使语文课程达到尽可能完善的程度 。
13
三、语文课程评价的原则
语文课程评价
的原则是实施语文
课程评价时应该遵
循的基本原则,它
是根据语文课程标
准和语文评价过程
中的客观规律来确
定的,并从根本上规
范和引导着语文课
程评价的运行方向。
14
(一)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即要用
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
语文课程评价的对象,
既要看到评价对象过
去的语文学习或教学
情况, 又要对评价对
象现在乃至未来的发
展变化进行评价, 还
要对语文课程本身不
断修正 。
15
1.促进学生的发展
2.促进教师的发展
3.促进语文课程的
发展
坚持发展性原则,要注意做到,
16
(二) 全面性原则
1.评价指标要全面
2.评价对象要全面
3.评价过程要全面
17
1,重视语文学习
的过程
2,贯穿于语文课
程的全过程
(三 )过程性原则
18
(四 )合作性原则
1.加强自我评价
2.建立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 家校
互动的开放性合

19
(五 )多样性原则
1.方式多样
2.方法多样
20
思考,
为什么说, 形成性评价
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
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
为什么要, 定性评价
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
重视定性评价,?
21
(六 )差异性原则
1.针对不同对象
2.针对不同情境
22
第十一章 语文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一, 语文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语文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是指根据语文课
程的目标分解出来的, 能够反映评价对象某方
面本质特征的具体化, 行为化的指标或因素,
它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依据, 也是进
行语文课程评价的必备条件 。
, 语文课程标准, 具体制定了三个维度和五
个方面的语文课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由
单一转向多元 。
23
( 一 ) 语文课程评价的三个维度
1.知识和能力的评价
知识和能力的评价应着重关
注:识字写字知识评价, 读写知
识评价, 文学知识评价, 听说读
写基本能力的评价, 语文发展能
力的评价 。
24
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应着重
关注:听说读写的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积累的过程与方法, 思
维想象的过程与方法, 自学的
过程与方法, 语文学习习惯和
方法的养成 。
2.过程和方法的评价
25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
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应着
重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语文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语文学
习的交往与合作, 语文学习过程
中的价值取向, 学生的人生观价
值观, 参与语文实践的情况等 。
26
(二)语文课程评价的五个方面
1.识字和写字的评价
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 重在考察学生认读
和拼读的能力, 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 识字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读
准字音, 认清字形, 了解字义的情况, 以及在
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 。 写字评价要
重视评价学生对汉字书法艺术的了解以及对汉
字审美价值的领悟, 促进学生在书写汉字的过
程中进一步养成热爱汉字, 尊重汉字的态度 。
27
2.阅读的评价
, 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 阅
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在阅读
中的感受, 体验, 理解和价值
取向 。 考察其阅读的兴趣, 方
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筛选
和阅读量 。 重视对学生多角度,
有创意的评价, 。
28
( 1)朗读、默读的评价
朗读是阅读教学评价的重点 。 评
价学生的朗读, 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
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还应注意考察
区分不同文体, 并考察其对内容的理
解 。 评价默读, 应根据各学段目标,
从学生默读的方法, 速度, 效果和习
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
29
( 2)精读的评价
精读的评价应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
综合理解能力, 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
体验和创造性理解, 根据各学段的目标,
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 文意把握,
要点概括, 内容探究, 作品感受等方面
的表现 。
30
( 3)略读和浏览的评价
略读与浏览不同于精读的深入钻研, 而
只求通览全篇, 概览大意, 吸取其精华, 获得
其旨趣 。 因此评价学生的略读和浏览能力, 应
把重点放在阅读方法和由此获得的信息量上 。
评价略读, 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
大意 。
评价浏览能力, 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
中捕捉重要信息 。
31
( 4)阅读理解能力的 评价
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 着重考察学生对形
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 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
体验应加以鼓励 。
古诗文阅读的评价, 重点不在于考查学生
对词法, 句法等文言知识的掌握程度, 而在于
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 考察他们能否凭借
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并通过他们记诵
积累的情况考查其在发展语感方面的努力程度 。
32
( 5)背诵的评价
鼓励学生多读多背 。 对学生背诵的
评价, 重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记诵积累,
反对生吞活剥的死记硬背 。
要保护和扶植学生背诵名篇佳作的
积极性, 反对把背诵当成是惩罚学生的
手段 。
33
, 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应根据各学
段的目标, 综合考察学生写作水平的发
展状况, 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 情
感与态度的评价, 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
和良好的习惯, 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
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以鼓励 。
(三)写作的评价
34
在写作评价中要重视
( 1)要特别重视
,是否表达了真情实
感, ;
( 2) 重视对写作材
料准备过程的评价 ;
( 3) 重视对作文修
改的评价 ;
( 4) 注意采用多种
评价方式,
35
4.口语交际的评价
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应
重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 。
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
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
36
5.综合性学习的评价
语文综合性学习应关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的
结果, 关注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而非掌握知识的
多少, 关注亲身参与获得的感悟和体验而非别人
传授的经验 。 评价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在活动中
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学生能否根据占有的课
内外材料, 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观点;在活动中学
生能否主动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学生能否积极
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语文知识
与能力综合运用的程度, 跨领域学习的程度;学
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是否充分 。
37
二、语文课程评价的方式方法
( 一 ) 语文课程评价的方式
1.形成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又叫过程评价, 是对语文课程
开发和实施的各个阶段进行的评价 。
终结性评价又叫总结性评价, 是对语文活动
结果的评价 。
诊断性评价是在语文课程计划或教学活动
开始之前实施的预测性评价
38
方式
形成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目的
反馈课程进展情况,
改进课程、调整课
程方案
查明课程准备是否
充足,以便区别对
待、及时补救
评定成绩,预言后
期的课程效果
时机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
中经常进行
课程或学期、学年
开始时,教学过程
中需要时
在单元、学年、学
期终结时
手段
作业、日常观察、
经常性的测验
学习档案、观察记
录分析、特别编制
的测验
期未考试或总结性
测验
评价重点
过程
素质、过程
结果
主要特点
前瞻式
回顾式
形成性、诊断性、终结性评价之比较
39
2.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力图将语文教学现象和语文
课程现象简化为数量, 进而从数量的分析
与比较中对语文课程的成效作出评价 。
语文课程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教育现象,
纯粹的、过分的量化描述,容易把教师和学
生那种丰富的个性表现泯灭在一组组抽象的
数字中,把问题简单化、表面化,甚至引导
到庸俗的功利追求。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
涵,语文学习注重情感体验和语言感悟的特
点,也很难全部量化。因此仅用定量评价的
方式,不能适应语文课程评价的需要。
40
定性评价又称为描述性评价,就是力图通过
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的揭示和描述语文课程的
各种特质,以彰显其中的意义 。
定性评价更多的关注内在的, 过程性的东西,
重视课程的整个运行过程, 能全面评价被评价对
象的发展, 在充分肯定进步的同时又能提出问题,
在鼓励和表扬的同时, 又能看到缺陷, 是一种蕴
含着未来教育思想的发展性评价 。 个人成长记录,
语文学习档案资料, 观察描述, 长作业, 课题研
究等都用得上定性评价的方式 。
无论采用定量还是定性的方式, 都要从促进
学生的角度, 促进课程发展的角度出发, 要让被
评价者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 切实从语文课
程评价中受益 。
41
( 一 ) 语文课程评价的方法
? 1.考试法
? (1)树立先进的考试观
? 考试作为一种测量的结果,是评价的一种重
要依据和重要手段。
? 考试属于事实判断,评价是在事实判断基础上
的价值判断。
? 考试的目的不是以分数来甄别优劣,而是为了
促进学生的发展 。
? 在考试结果处理上,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
并按考试成绩排队,而是要求做出具体的分析指
导,为学生提供建设性的改进意见。
42
(2)明确语文考试命题的原则
依, 标, 据, 本, 的原则
以能力为中心的原则
难易适度的原则
(3)改革语文考试的内容
(4)考试的形式多样化。
43
?(1)日常考查
?(2)总结性考查
2.考查法
44
3.评语法
(1)语文课堂教学中
的即时口头评语
(2)作业、作文中的
书面评语
45
4.成长记录袋
语文成长记录袋主
要收集的是学生在语文
学习过程中生成的各种
作品,用以展示学生的
语文学习和进步的状况 。
46
正确认识成长记录袋
● 基本成分是学生作品 ;
● 作品收集是有意的,而不是随机的 ;
● 应提供给学生发表意见和对作品进
行反省的机会,
47
5.听课法
我国以往的听课法侧重在评教,通常从
教育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教学能力等方面评价语文教师的
课堂教学。评价新理念认为,听课法应坚持
评教与评学相结合,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
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
学评价模式,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
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以
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
附:课堂教学评价表
48
项目
要 求 权

教学理念
能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课改精神 。 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倡导学生自主, 合作, 探究
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
教学目标
符合大纲 ( 课标 ) 精神和学生的实际, 教与学的目标
具体, 可行 。 做到知识与情感, 过程与结论, 教书与
育人并重
5
教材处理
详略得当, 准确把握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 创造性地
对教材进行加工, 既注重, 双基, 训练, 又注重学习
潜能的开发 。
15
教学过程
符合学生身心和认知发展规律, 学生在民主, 平等,
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学习, 积极探究 。 教师成为教学的
引导者, 组织者, 合作者 。
25
教学方法
根据需要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现代教育技
术的运用恰当, 有效 。 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的培养 。
20
教师素质
态度认真负责;基本功扎实;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
并用于指导教学实践;讲授富有激情且具有较好的教
学机智 。
10
教学效果
学生积极主动, 思维活跃, 参与教学活动的面广, 达
到预期教学目标并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 。
15
教学特色
教学的某一方面有创新, 并因此提高了教学效果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