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产品市场与贸易
一、产品市场
(一)、林业市场的概念
各类林业生产要素和产出交换的环境和条件的总和。通过林业市场,各类生产要素被配置到林业生产中,相关的产品进入消费领域。
(二)、林业市场的分类与结构
1、分类
市场是物品买卖双方相互作用并得以决定其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的一种组织形式或制度安排。
市场的构成要素包括:
——主体:供需双方
——客体:交易的对象
——组织形式或制度安排
任何一种交易物品都有一个市场。
(1)、生产要素市场
林业生产要素包括:林业用地、林业劳动、林业资本。企业家才能19世纪以前没有作为生产要素被认识,之后被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要素,参与生产要素的分配获得利润。在此之前利润被认为是资本的报酬,此后资本参与分配获得利息的报酬。
利息与利润的区分并没有改变分配的本质,私有制下高层职业经理阶层作为企业家才能的主体承担者,虽然薪筹较高,但报酬的本质仍然是劳动报酬,其薪金仍然体现为劳动力市场供求条件下形成的劳动价格。
在我国当前的制度形势下,林业经营管理中的企业家才能要素是林业劳动要素的内容,其获得的较高报酬是与劳动质量和其再生产成本一致的劳动报酬。所体现的是效率基础上的按劳分配。
与上述生产要素的内容相对应,就形成了林地市场、林业劳动力市场和林业资本市场。
(2)、商品市场
林业商品市场分类:
在社会需求拉动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林业商品生产的内容非常丰富,商品品种琳琅满目,因此,林业商品市场的种类也是丰富多样的。
a、按大类可以划分成:木质产品商品市场、非木质产品商品市场、林产化工产品商品市场、森林景观旅游产品商品市场。
b、考虑影响商品市场的其它因素,如按供求状况林产品商品市场还可以分为卖方市场和卖方市场。考虑我国森林资源情况和林产品需求情况,总体上将长期处于卖方市场。
c、按达成交易的地点不同,可分为产区和销区市场。由于林产品供给的地域性,产区、销区市场区分比较明显。
d、按交易者集中的程度可分为集中市场和分散市场。
e、按交易的品种多少,又可分为单一品种的专业化市场和多种产品的综合市场。
f、按空间结构,可分为国际市场、国内区域市场。
林产品市场的特点:
第一,供给约束;
第二,木材供给的地域性;
第三,木材价格对供求的影响速度和强度较低;
第四,需求的多样性和广泛性;林产品的商业标准化程度低。我国林产品市场供给约束和地域性更加突出。
(3)、关于活立木产品商品市场问题
在有效的林价制度下,可以建立活立木产品商品的市场,其市场性质较为复杂,是林业市场体系中特有的一个市场形式。“严格意义上已不是商品市场的组成部分,而属资源市场的范畴”。在这个意义上,具有要素市场的属性。
(4)、林业生态服务产品市场
在完善产权和有关制度安排的情况下,部分林业生态产品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商品属性。林业生态产品商品的物质载体(形态)就是活立木,因此以林业生态产品商品的交易为目的的活立木交易活动形成的市场就具有商品市场的属性。比如森林认证市场和林业碳汇市场。
2、 结构
市场要素的组成比例关系及联系方式形成了市场的结构,要素的特征、数量、性质决定了市场结构的类型、性质。
在自由市场体系中,根据市场构成主客体的数量比例关系,可分成: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和垄断市场。
一般林产品商品市场和个别产品商品市场的结构属性不是完全一致的。
林产品商品市场的结构性质:一般产品商品市场为垄断竞争市场,个别种类产品为寡头垄断市场。
第一,在林产品生产集团中有大量的企业,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这些产品彼此之间是比较接近的替代品。如实木家具和板式家具,在实木家具中,橡木家具和红木家具相互之间可以一定程度上替代。家具产品的差别体现为材质的区别,同时在质量、外观设计、销售服务、品牌等方面也存在差异,但上述差异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相互之间较密切的替代性。
由于产品差别性的存在,每个林产品厂商对其产品价格都有一定的垄断力量,从而使林产品市场中带有垄断的因素。产品差别越大,垄断程度也就越高,但产品之间的替代性又无法完全排除竞争。
第二,在一般林产品生产集团中,企业数量非常多,可以认为每个厂商对市场的影响很小。
第三,进入和退出某种林产品生产集团比较容易。
林业中的寡头市场主要表现为几种基础性的原材料产品商品市场,如原木、锯材、纸浆、松香、紫胶、橡胶、咖啡等。在这些产品的行业中,主要产量往往由为数不多的一些大企业或企业集团控制。垄断的形成主要是由资源分布的自然原因或政府干预造成的。
林业中的垄断市场主要是自然因素形成个别产品的天然垄断和要素市场中行政垄断,比如我国的林地市场。
3、一般林产品商品市场的垄断竞争均衡
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内在d和D需求曲线的交点,并且MR=SMC的位置实现了均衡。
市场均衡价格,厂商均衡产量,假定企业数量N,社会均衡产量N·。
实现这种均衡的隐含假定条件是厂商SMC不变(均衡过程的短期分析证明了这一点),基本符合经济现实。
但林产品市场的供给约束性较强,使得代表性企业实现均衡过程中短期内SMC在封闭市场条件下会上升,边际收益下降,理性的厂商不会增加产量并降低价格,仍然力图维持原来的产量和价格水平,这种情况也能实现社会总供给等于总需求,但均衡产量小于无供给约束产品的社会均衡产量。虽然也能实现总供求平衡,但是以较高的均衡价格压缩总供求数量实现的。这是社会福利的损失,从现实经济来看,表现为林产品价格高,但总供给又不足。
此时,如何理解一些企业的产品积压问题?主要是结构性失衡,通过长期均衡的调整过程可以解决这一矛盾。长期中,厂商除可以调整规模外,还可以进入退出某一生产集团,企业转产或调整产品可以看作是对原有产品生产集团的退出。
在开放市场中,由于供给约束减弱,均衡价格和产量逐渐向社会最优位置逼近,体现为价格下降,供给增加,供需两旺。2002年我国主要林产品市场价格稳中有降与同期国内产量和进口量的对比证明了这一点。
4、小结
对于供给约束较强的产品,封闭市场条件下较高价格难以达到刺激短期内供给增加的作用,封闭市场损失的是社会福利和效率水平。
短期边际成本的供给约束变化在于:较长的生产周期、土地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边际林地开发成本的迅速递增。
林业科技进步,内涵式扩大再生产是解决上述矛盾的途径之一。
短期均衡较强的供给约束,造成SMC的变化,还会刺激厂商过度采伐,消耗存量,因为这样可以保持SMC的位置不变。
从长期来看,可以通过新的厂商进入营林生产改善原料供应,使得与新均衡对应的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有向下移动,接近初始SMC的趋势,但不可能到达。这仍然是由于林木生产的自然约束和林地供应的自然约束造成的。
另一方面,在一般意义上,也可以发生一般产品市场的长期均衡变化,但由于SMC的影响,长期边际成本也会上移。所以从长期看,社会最优价格和产量目标仍不能充分实现。
供给约束造成林产品均衡价格较高,客观上也刺激了替代产业的发展。
二、林产品贸易有关问题
(一)、我国近年林产品贸易的概况
1、2002-2004年木材贸易情况
时间
供应量
进口
国产商品材
总消耗
出口
出口占消耗比例
2002
18787.15
9445.88
50.28
4436.07
23.61
18340.43.
1058.53
5.77
2003
22413.00
9758.93
43.54
4758.87
21.23
22843.00
2151.84
9.42
2004
30669.02
10903.94
35.55
5197.33
16.95
30710.47
3941.58
12.83
特点和趋势:木材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扩大,进出口增幅,进口木材正在成为国内木材市场的主要供应来源。
2、2002-2004年贸易额情况
时间
贸易总额
进口
占全国进口额比例
出口
占全国出口额比例
2002
214.88
18.5
119.08
17.6
4.03
95.8
19.63
2.94
2003
277.38
29.09
155.02
30.18
3.76
122.36
27.73
2.79
2004
349.49
25.99
186.48
20.29
3.32
163.01
33.22
2.75
进出口活跃,贸易总额高速增长,出口增幅较快,贸易逆差加大。
3、2002-2004年贸易产品结构
2002年,木质林产品出口61.68亿美元;2003年出口80.97亿美元; 2004年出口112.99亿美元。
2002年,NNFPs出口34.12亿美元;2003,41.39亿美元;2004年50.02亿美元。
2002年,木质林产品进口102.89亿美元。
2002年NNFPs进口16.19亿美元;2003年,36.03亿美元;2004年46.75亿美元。
2002-2004年木质林产品出口产品结构
原木:1.1,0.94,0.61万立方米,同比递减37.85%,10.91%,35.11%全部为阔叶材。
锯材:44.83,54.30,48.93万立方米。同比增21.12%,降9.89%
胶合板:179.24(2003年仍是主要出口增长点)万立方米,同比增85.66%。2004年人造板出口中胶合板仍占有绝对优势,但纤维板所占份额快速提高。
纤维板:7.5,增179.85%。
刨花板:5.12,增104.8%。
家具:27.06,增46.12%。
木质林产品出口量中,原木出口0.94万立方米,原木进口2545.55万立方米,分别比2002年下降10.91%和4.61%;锯材(不包括特形材)出口54.30万立方米,进口559.81万立方米,分别比2002年增长21.12%和2.09%;人造板进出口快速增长,从品种结构看,胶合板出口占有绝对比重,而进口则以胶合板和纤维板为主。
2003年,林产品进出口市场份额高度集中于亚洲与北美的少数国家(或地区)。2003年,前5位出口贸易伙伴依次为:美国(29.66%)、日本(21.09%)、中国香港(12.08%)、韩国(3.74%)、英国(3.08%);前5位进口贸易伙伴依次为:马来西亚(12.86%)、印度尼西亚(12.06%)、美国(11.26%)、俄罗斯(9.89%)、泰国(7.2%)。
2004年,2004年木质林产品出口中,原木出口0.61万立方米,原木进口2630.85万立方米,分别比2003年减少35.11%和增长3.35%;锯材(不包括特形材)出口48.93万立方米,进口605.17万立方米,分别比2003年下降9.89%和增长8.10%。人造板出口成倍增长,进口总量下降;从品种结构看,人造板出口中胶合板仍占有绝对优势,但纤维板所占份额快速提高,人造板进口仍以胶合板和纤维板为主,但胶合板所占份额进一步提高,纤维板所占份额快速下降;家具出口52.29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37.05%;木桨进口721.50万吨,比2003年增长20.48%。
占林产品出口额的30.69%;进口46.75亿美元,占林产品进口额的25.07%,非木质林产品出、进口分别比2003年增长了20.85%和29.75%。
林产品进出口高度集中于亚洲与欧美市场,但亚洲市场份额在下降,欧美市场份额在提高。2004年,前5位出口贸易伙伴依次为:美国(31.42%)、日本(18.26%)、中国香港(11%)、英国(4.05%)、韩国(3.15%);前5位进口贸易伙伴依次为:马来西亚(13.07%)、印度尼西亚(12.44%)、美国(11.30%)、俄罗斯(10.72%)、泰国(7.19%)
(二)、林产品贸易的理论基础
1、为提高产品附加值而提高附加值的错误观念
形成贸易的基本理论依据在于相对的比较优势,如果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并有效规避比较劣势,可能造成加工产品不如初级产品的经济效益。在充分发育的市场中,林业企业发展的关键是找到并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而非产品中附加值的含量。
工业原木出口大国排序是: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智利、新西兰和德国;木浆净出口国排序前5位是:加拿大、瑞典、巴西、芬兰和智利(1997年数据)。
为什么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加拿大在世界初级林产品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巴西作为发展中国家却能跻身于高级林产品(纸和纸浆)的国际市场?
2、林产品绝对比较优势分析
加拿大在锯材和新闻纸的出口价格方面具有绝对的比较优势,低于世界平均价格,也低于美国和巴西的水平。巴西木浆、印刷和书写纸在世界市场上能占有一席之地,仍源于其低于世界市场平均价格的比较优势。
(1)形成绝对比较优势的资源条件分析
加拿大和美国的林产品生产都以天然针叶林为主。1988年加拿大森林面积为43 640万hm2,针叶林占80.2%,1989年出口针叶锯材4 054.8万m3,占总出口量的98.9%;美国森林面积为29 807.6万hm2,针叶林占52.9%。例如加拿大的主要木材产地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采伐的多为林木径级大的成过熟林,其采伐量占全国总采伐量的45%以上。美国的情形也如此。正是优质的天然林资源使它们在生产大径级原木和踞材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巴西森林面积为55 303万hm2,针叶林仅占2.4%,与加拿大,美国的资源条件大相径庭,没有生产大径级木材的资源条件。但是,它在生产旨在利用木质纤维的林产品方面又具有比较优势。例如巴西中西部的桉树林和亚马逊河流域的石梓林,培育造纸材和锯材原木的内部收益分别为20.16%,15.54%和27.53%,23.54%,二者之间相差4-5个百分点,正是这一特征使巴西成为营造大面积纸浆林的国家之一。
1987年针叶锯材的世界平均价格为每立方米138美元,是世界纸浆材平均价格(36美元/m3)的3.8倍。大径级针叶锯材的价格肯定比平均价格更高,所以用大径级林木资源生产原木、锯材的比较效益,要更高于利用它们生产造纸材。在价格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变动的市场经济中,随着用于生产木材的优质天然林资源的减少,大径级原木和锯材的相对价格还会进一步提高,造纸材的相对价格则会随着工业人工林的发展而难以提高。由此可以发现,即从长期看,加拿大、美国也不会因为利用大径级林木生产原木和锯材而导致内部收益率下降。
(2)绝对比较优势另一方面取决于技术水平和劳动力素质。剔除资源条件差异的影响,或假设资源没有差异,可以通过劳动生产率指标反映。
一般而言,劳动生产率高则分摊在单位产品上的工资含量低,它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产品的价格,使其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把林产品劳动生产率与它占有出口份额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后,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劳动生产率高,则该产品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份额也高,它说明劳动生产率确实是衡量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3、林产品贸易相对比较优势分析
绝对比较优势并非为决定林业资源配置和开展林产品贸易的充分必要条件。在现实中,即使没有绝对比较优势,仍可以根据相对比较优势决定资源配置和林产品贸易。
美国和巴西的原木、锯材出口价格均高于世界平均价格,但美国高出的幅度低于巴西,所以它占世界出口量的份额大于巴西;美国和加拿大的木浆出口价格均高于世界平均价格,但美国高出的幅度大于加拿大,所以它占世界出口量的份额低于加拿大。由此说明,相对比较优势在诱导林业资源配置和开展林产品贸易方面也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不同林产品之间也存在相对比较优势的差异。
从时间序列上看,随着相对比较优势的变化,产品出口量的份额也将随之变动。差价呈下降趋势的产品,它所占的出口份额就有上升的势头;反之则反。
4、林业资源比较优势分析
关于林业资源比较优势的含义,下面以智利为例展开分析。
1985年智利尚无木片出口,到1991年木片出口竟然跃居林产品出口之首,占林产品出口总量的17%。有人将这种变化称为林业发展中的一个奇迹。然而我们更加关注的是蕴涵在这一变化背后的经济逻辑。
智利地处南美洲西海岸,西濒太平洋,海岸线长达4 000多km,海运条件极为便利。中部为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林木生长的自然条件极为优越,成为发展人工林的风水宝地。智利的林业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树种是辐射松。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便利的运输条件使其在木片生产上具有较强的资源优势。智利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也具有土地、劳动力相对充裕,资金和技术相对稀缺的特征。。这些年来,为了弥补自身的比较劣势,智利大量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在智利进行投资的国家有新西兰、瑞士、英国、日本、芬兰、瑞典、美国和波兰等。木片生产使智利成为世界林产工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而且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木材纤维生产基地。
智利依靠自身的资源优势,并借助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资金和技术优势,提高资源配置优化度度林业发展方式,已受到世界的瞩目。
5、贸易/产业政策与比较经济优势发挥
从理论上讲,只要资源和产品的价格由市场上的供需变动决定,即便不实施产业政策,林业产业结构也会在市场信号的诱导下进行转换,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在现实中,从市场上产生比较优势变化的信号到形成体现这种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需要一定的时间。推行适宜的产业政策,有助于缩短这段时间。
近些年来,印尼以实施禁止原木出口政策为契机,诱导国内发展林产工业,就是说明这种问题的一个例子。林业产业政策的3次调整使印尼木材加工业,特别是人造板工业(以胶合板为主)得到飞速的发展。加工产品的出口量和外汇收入大幅度增长。
印尼的成功经验表明,政府根据国内林业比较优势的变化适时调整产业政策,诱导和促进产业升级,能更快更好的将比较优势发挥出来。
6、结论与启示:
(1)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中,决定产业与产品结构的基础是比较经济优势,即一国与另一国(或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相比,生产一种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利用比较优势不仅会给该国(或该地区)带来比较效益,而且会通过国际(或国内)贸易让其它国家(或地区)分享。
(2)、林业企业应根据自身具有的比较经济优势而不是产品的附加价值巨鼎产品结构。解决资源产品价格低下问题的正确途径是开放市场,让资源产品的价格由市场上的供求变化决定。以简单地延长产业链来绕过市场开发关,并非为可替代的选择。
(3)、目前,已有一部分发展中国家选择了“借助与于资源的国家(或地区)”间流动,提高资源配置的优化度”林业(或林区)发展战略,并取得了显著成绩。我国(或林区)在土地、劳动力上具有比较经济优势,而在资金和技术方面则比较劣势,所以想法设法地吸引国外(或其它地区)资金、技术地流入,是加速我国林业和林区经济发展,特别是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和木材加工业发展地重要途径。
(4)、一个国家或地区林业生产地比较经济优势将随着经济发展、资源状况变动、技术水平提高而发生变化。根据这种变化既是制止旨在发挥新的比较优势的政策,诱导产业或产品结构升级,是政府宏观调控林业发展的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