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烷烃
§2.1 定义
所谓烷烃就是指烃分子中除 C-C单键外, C的其它价键全部与 H原子结合, H原 子
的数目已达到了最大限度,不能再增加,我们把这一类烃就叫 ~~。
Eg:
CH
4
,C
2
H
6
,C
3
H
8
,C
4
H
10
,
C
n
H
2n+2
通式:
§2.2 烷烃的同系列
一.定义:
具有同一通式,结构相似,化学性质 相似,物理性质呈规律性变化的一系列化
合物所构成的系列,就称同系列。同系列 中各化合物彼此互为同系物,每相邻两
同系物之间相差一个CH 2,这个CH 2叫系列差。
二.特点:
1 具有同一通式,结构相似;
2 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呈有规律的变化
各类化合物都有其同系列
§2.3 烷烃的同分异构
一.定义:
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现象,就叫~~,而这些物质就叫同分异构体。
比如:
C
4
H
10
C
5
H
12
二. 分类:
同分异构 构造异构(平面)
碳干异构
官能团异构
官能团位置异构
C
2
H
6
OCH
3
CH
2
OH CH
3
OCH
3
C
3
H
8
OCH
3
CH
2
CH
2
OH CH
3
CHCH
3
OH
构型异构
顺反异构(几何异构)
对映异构
构象异构
立体异构
对于烷烃来说: 碳干异构 对映异构 构象异构
三. 同分异构体的推写
注意:有机化学中所说的直链并不是说它是一条笔直的链,而是说它没有支链,实
际上它是呈锯齿形的。
四. 分子中 C原子、 H原子的分类
°
°°
°
12
3 4
°
°
°
C
C
CC
HH
H
1
23
§2.4 烷烃的命名
规则:
1. 1-10个C的直链烷烃用天干表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2. 11个C 及其以上的直链用正某烷;比如:正十一烷。
3. 第二个 C上有一个甲基的叫异某烷;
比如:
CC
(n-)
C
C C
异戊烷
CC
C
C C C
异己烷
4.
第二个 C上有两个甲基的叫新某烷;
比如:
CCC
C
C
新戊烷
CCC
C
C
C
新己烷
这种方法对所有直链烷烃和上述形式 的支链烷烃可以命名,除此而外,对其它
的就无能为力了。鉴于此, 1892年,一些化学家在日内瓦举行了一个会议,研究
了一个命名规则,后经 IUPAC的多次修订,其原则已被其他各国所采用,我国在
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文字特点,制定了另外一种命名法,这就是:
( i-)
要点:
(选主链,编号,命名)
C
H
H
3
C
CH
2
H
2
C
CH
3
C
CH
3
CH
3
CH
2
CH
3
1
2
3
4
5
6
7
练习:
CCC C C C C
CCC
C C
C
支链最多的最长碳链
Me-
Et- n-Pr(Pr)
(n-Bu)
H
3
C
H
C
CH
3
CH
2
.................
CH
2
异某基( i-某基)
比如:
也叫仲丙基,但所有的书上都叫异丙基
i-Pr
i-Bu
H
3
C
CH
H
2
C
C
H
2
H
2
C
CH
3
异己基
CH
3
H
3
C
CH
3
CH
2
...............
CH
2
新某基
比如:
CH
2
新己基
直链烷烃若不在链端去 H,而在第二个 C上去 H,得到的基团叫仲某基(第二某基
或二级某基)可用 sec-或s- 表示
比如:
仲丁基(二级丁基或第二丁基) sec-Bu s-Bu
叔某基(特某基或三级某基)
t-某基
比如:
叔丁基(三级丁基) t-Bu
叔戊基(三级戊基)
从离小基团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
次序规则:
比如:
练习:
H
3
C
H
2
C
H
C
CH
3
H
2
C
H
C
CH
2
CH
3
H
2
C CH
3
3.编号
原则:
(1 )原子序数大的为大;
(2 )同位素大的为大;
原子序
数规则
(3 )
(4 )
比如:
(5 )R>S Z>E 顺> 反
(6 )孤对电子是所有中最小的
练习:
H
3
CC
H
CH
3
H
2
C
H
2
C
CH
3
CH
3
CH
3
注意:
这一规则
4.命名
规则:
(1 )以所选的主链为母体称某烷,写在最后面
(2 )
比如:
注意:
(3 )若有不同的取代基,取代基按先小后大的顺序排出,各取代基之间加一短横 线
比如:
CCC
C
C
C
C C C C C
3-甲基-3- 乙基辛烷
CCC
C
C
C C C C C
C
4-甲基-3- 乙基辛烷
(4 )
(5 )若取代基上还有支链
Eg:
可以将取代基再来命一次名,原则如下:
选主链:从和主链相连的碳原子开始选最长碳链作主链
比如:
编号:是从和主链相连的碳原子作 1位开始编号
取代基
的命名
命名: 1,1- 二甲基丙基
上面的结构可命名为:
§2.5 烷烃的结构
一.分类:
构造
构型
构象
二. 表示:
对于构造式:常用凯库勒结构式表示,比如:
C C
H
H
H
H
简化后也可写成
H
2
CCH
2
分子的立体结构,常用:
模型
球棍模型
斯陶特模型(比例模型)
楔形式
(伞形式)
实楔线表示斜向外,虚楔线表示斜向里,直线表示在纸面 上
锯架式(木马式)
纽曼投影式
三. 烷烃的构象
(一)乙烷的构象
(介于两个极限构象之间的构象)
对于重叠型构象:
(二)丁烷的构象
+
_
(三)高级烷烃的构象
对于甲烷的结构: sp
3
,四面体
§2.5 烷烃的性质
(一)物性:
1 常温常压下:1-4个C,气;
5-16个C的直链烷烃,液;
17及其以上的直链烷烃,固
2 沸点:
直链烷烃:C
分子量越大,色散力越大,沸点越高;
接触面积越大,沸点也越高
从图可以看出:随着 C数的增加,烷烃的沸点在增大,但没增加一个 CH2,引起
的沸点升高值却在减小,亦即是说 C数越小,两相邻同系物之间沸点差越大, C
数越多,两两相邻同系物之间沸点差越小。
同分异构体来说:
直链最大;
支链越多,接触面积越小,沸点越低;
支链相同,有对称性的比没有对称性的高;
CCC C C
C
CCC C C
C
<
3 熔点
直链烷烃:
M.P.随着 C数的增加而呈规律性的变化
含奇数 C的烷烃构成一条直线(甲烷除外 )
含偶数 C的烷烃构成一条直线
支链烷烃:
低于同 C数的直链烷烃,但具有高度对称性的支链烃除外。
比如:
4 密度
<1,所以比水轻
比如:
5 溶解度
由于烷烃是非极性分子或极性很小的分子,根据 “相似相溶 ”原理,烷烃不易溶于
极性溶剂(比如:水)而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或极性弱的溶剂(比如:苯,四氯化碳
(二)化性
1 氧化反应
(1 )完全氧化:烷烃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全部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叫 ~~
Eg: C
n
H
2n+2
+ (3n+1)/2O
2
nCO
2
+ (n+1)H
2
O
说明: A.
B
C ,燃烧热的一个重要用途
就是用其来比较物质的稳定性
比如:
(2 )不完全氧化(部分氧化) 复杂
2 热裂
烃类分子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 较高温度时,碳链断裂成较小分子的反应
比如:
说明:热烈反应也是自由基反应
3 卤代反应
烷烃中的氢原子被卤素所取代的反应,就叫 ~~。
说明:
(1 )
(2 )
那么叔氢活性又如何呢?
(3 )溴代时
因此,我们若要得到 3-或2- 取代更多的卤代烃,应该选用溴
(4 )
选择性更低
4
但
也是自由基历程
5
§2.6 烷烃卤代反应历程
,反应机制。
(一)实验事实:
1
2
3 即使是纯粹的甲烷与氯气反应,除了得到那四种混合物外,还得到了少量乙 烷
及氯化物
(二)反应历程:
1
2
原因:
位阻
能量
如果它们碰撞了则会发生如下反应:
3
()
方法:自由基相互碰撞可以;
加入一些杂质可以(抑制剂)比如:假如氧
二 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
(一)碰撞理论
1 要点:
(1 )
(2 )
(3 )不是
2 说明:
(1 )
比如:两个类似
(2 )由于碰撞理论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 P、 Z难于计算,活化能与哪些因素有
关从理论中难于看出,而且碰撞理论把 分子看作是一个刚性小球,没有从分子的
内部结构和内部运动上去考虑反应,因而发展了另外一种理论,这就是
(二)过渡态理论
1 要点:
(1 )
它
(2 )过渡态
a
我们同样可以画出吸热反应的反应位能进程图
注意: Ea与
H没有直接的联系;
决定反应速度的是活化能而不是反应热
(3 )
比如:
说明:
A 对于多步反应来说,有多少步,就该有多少个过渡态,比如:
n步反应: n个过渡态, n-1个中间体
B 过渡态和活性中间体,它们是不同的;
过渡态:比中间体更不稳定,不能测其存 在,更不能分离,结构也只能推测,能
量比中间体高;
活性中间体:是两步之间的中间产物,虽不稳定,但也可直接或间接测得其存在,
少数还可分离
C 在多步反应中,各步反应的活化能不同 ,根据前面的讲述,活化能大的反应慢,
所以,我们把活化能最大的那步叫做决速步骤,多步反应的反应速度则是由该
决速步骤决定。
三 烷烃卤代反应的活性顺序
(一)为什么
是决速步骤
(二)为什么 H的顺序是
H
§2.7 烷烃的来源、用途和制法
一 来源和用途
(其它的自己看书)
二制法
实验室中要制纯粹的烷烃,还需其它方法,主要有
(一)
注意:
(二) Croey-House
RX+2Li
RLi+LiX
2RLi+CuCl
R
2
CuLi+LiCl
R
2
CuLi+R'X R-R'
适合于不对称烷烃的合成
增长碳链
(三)
(四)
RX+Mg
无水溶剂
RMgX
H
2
O
RH
RI+HI
RH+I
2
C
H
CH
2
R
H
2
RCH
2
CH
3
RCCH
H
2
RCH
2
CH
3
(五)甲烷的制备
碳数不变
CH
3
COONa
NaOH
CaO,加热
CH
4
+CO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