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切 诊
主讲, 王艳
第一节 脉诊
概述
脉诊,又称“切脉”,是指医生用
手指切按病人的动脉搏动,体验脉动应
指的形象,了解和判断病证的一种诊病
方法。
脉诊的 历史渊源,始见于《内经》,
充实于脉经。
一、脉象形成的原理
→ ● 心脏搏动
→ ● 脉道通利
→ ● 血液充盈
→ 五脏
功能
→ ● 气推动功能
◆ 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心、脉
◆ 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气血运行
◆ 脉象正常的前提条件,
五脏协
调
二、脉诊的部位、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脉诊的部位
1、三部九候法(遍诊法)
三部 九
候
相应经脉和穴位 诊断意义
上部
(头)
天
地
人
足少阳经 ( 两额动脉 ) 太阳穴
足阳明经 ( 两颊动脉 ) 巨髎穴
手少阳经(耳前动脉) 耳门穴
了解头额及颞部的病痛
了解口腔, 牙齿情况
了解目和耳情况
中部
(手)
天
地
人
手太阴经 寸口部的太渊穴, 经渠穴
手阳明经 合谷穴
手少阴经 神门穴
了解肺的情况
了解胸中之气
了解心的情况
下部
(足)
天
地
人
足厥阴经 五里或太冲穴
足少阴经 太溪穴
足太阴经 箕门穴或冲阳穴
了解肝的情况
了解肾的情况
了解脾胃的情况
2、三部诊法
◆ 切人迎、趺阳 ----候胃气
◆ 切寸口 ----候十二经气
3、寸口诊法
① 寸口位置
是指腕后高骨 ( 桡骨茎突 )
内侧桡动脉所在的部位 。
② 独取寸口的意义
◆ 寸口位于手太阴肺经太渊穴,十二经脉
汇聚之处 ------反映经脉气血的运行
◆ 肺朝百脉,全身脏腑气血汇聚于肺
------反映全身脏腑气血的盛
衰
◆ 寸口脉位表浅,易于切按,位于腕后
------便于检查
③ 寸口的分部, 候脏腑
分为寸, 关, 尺:以桡骨茎突为标志
桡骨茎突内侧 -----关
关前 ------------寸
关后 ------------尺
寸口诊法的三部九候,寸, 关, 尺三部各有浮,
中, 沉三候, 要同遍诊法的三部九候相区别 。
寸口分候脏腑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著作
寸
左 右
关
左 右
尺
左 右
难经 心, 小肠 肺, 大肠 肝, 胆 脾, 胃 肾, 膀胱 肾, 命门
脉经
心、小肠 肺、大肠 肝、胆 脾、胃 肾、膀胱 肾、三焦
景岳
全书
心、心包
络
肺、膻中 肝、胆 脾、胃 肾、膀胱、
大肠
肾、三焦
命门小肠
医宗
金鉴
心、膻中 肺、胸中 肝膈胆 脾、胃 肾、膀胱、
小肠
肾、大肠
寸
左 右
关
左 右
尺
左 右
心
膻中
肺
胸中
肝
胆
膈
脾
胃
肾
膀胱
小肠
肾
大肠
现在寸、关、尺分候脏腑多以下表为标准,
( 二 ) 诊脉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1,诊脉的时间
2,每次诊脉的时间
3,平息定至
4、病人体位
5,指法
① 布指调指 要领
● 三指平齐
● 中指定关
● 布指疏密得当
② 常用指法
﹡ 举法
﹡ 按法
﹡ 寻法
﹡ 总按 ﹡ 单按
三、脉象要素及平脉特征
(一)脉象要素
位 数 形 势
◆ 脉位 ◆ 至数
◆ 脉力 ◆ 流利度
◆ 紧张度 ◆ 均匀度
◆ 脉长
◆ 脉宽
(二)正常脉象特点
脉象特征 临床意义
有胃, 从容、和缓、流利 脾胃功能强健
有神, 节律整齐、柔和有力 气血充足,心神健旺
有根, 沉取有力、尺脉明显 肾气旺盛,肾精充盈
(三) 平脉的生理性变异
1,四季气候 2、地理环境
3、年龄 4,性别
5,体格 6,情绪
7,劳逸 8,饮食
9,脉位生理性异位(斜飞脉,反关脉)
四,常见脉象及其临床意义
(一 )脉位分类
浮脉, 轻按即得,重按反减
---主表证、主虚阳外越证(病重)、
可见于体瘦而脉位表浅的健康人
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主里证、可见于体胖脉位较深的
健康人
(二 )脉率分类
迟脉, 脉来迟缓,一息脉动 3-4至
( <60次 /分)
---主寒证(有力为寒凝,无力为
阳虚)
数脉,脉来急促,一息 5-6至
---主热证、可见于正常人处于运
动或情绪激动时
(三 )脉宽度分类
洪脉, 脉形宽大,状如洪水,来盛去衰
---主气分实热证、可主邪盛正虚,
夏季正常脉象稍显洪大
细脉,脉细如线,应指明显
---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可 主湿
证
(四 )脉长度分类
长脉, 脉体过长,超过寸、关、尺三部
---主阳证、实证、热证
亦可见于健康人
短脉,脉体过短,不及寸部或尺部
---主气病(气虚、气滞)
(五 )脉力度分类
虚脉, 轻按无力,重按空虚
--主一切虚证
气血亏虚 ---脉细无力,
阴虚 ------数而无力
阳虚 ------迟而无力
实脉,脉来充盛有力,来盛去也盛
轻按重按皆然
---------主一切实证
(六 )脉流利 度分类
滑脉,脉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
----主痰饮、食滞、实热证
主孕脉、亦见于健康的青年人
涩脉,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脉
细而迟
---主伤精、血少、痰食内 停、气
滞血瘀
(七 )脉紧张度分类
弦脉, 端直而长,如按琴弦,脉势强
硬,应指有挺直感和劲急感
---主肝胆病、痛证、痰饮
老年正常人脉多带弦象
濡脉,浮细而软,如絮浮水,轻按即
得,重按不显
---主湿证、精血亏少
(八 )脉均匀 度分类
代脉, 缓而时止,止有定数
---主脏气衰微
亦可见于痹证、跌打损伤、惊恐
促脉,数而时止,止无定数
---主阳盛热结,里热兼瘀血、痰浊、宿
食等邪内阻,亦主脏气衰败,阴亏血少
结脉,缓而时止,止无定数
---主阴盛气结
五,相兼脉和真脏脉
(一)相兼脉
28脉中两个或两个以上脉象同时出现
于同一病人的情况。因此,相兼脉肯定是
复合脉,但复合脉不一定是相兼脉。相兼
脉的主病,一般是组成此相兼脉各脉主病
的相加。
(二)真脏脉
1、概念,
凡疾病危重阶段所出现的脉无胃、无神、
无根者,即为真脏脉。又称, 败脉,,, 绝
脉,,, 死脉, 。
2、基本类型,
⑴ 无胃之脉:脉无冲和、应指坚搏
⑵ 无根之脉:虚大无根或微弱不应指
⑶ 无神之脉:脉率无序,脉形散乱
六,诊妇人脉与小儿脉
(一)诊妇人脉
月经脉 ―― 脉略滑数
妊娠脉 ―― 滑数冲和,尺部尤显
死胎脉 ―― 脉沉涩无力
临产脉 ―― 尺脉紧数,中指顶节两旁脉动明显
(二)诊小儿脉
一指定三关,3岁以内小儿以望指纹代替脉
诊,脉象一般只诊浮沉、迟数,强弱、缓紧
七,脉诊的临床意义及脉症从舍
( 一)脉诊的临床意义
1,探求病因
2,确定病位
3,判断病性
4,判断病情的进退和预后
( 二)脉症顺逆与从舍
脉症顺逆:指脉与症在病机上的一致与否。
脉症相应:通常情况下,疾病所表现于外的症状和脉象在
反映疾病本质方面是一致的。
脉症不相应, ①舍脉从症:真症假脉的取舍。
②舍症从脉:真脉假症的取舍。
第二节 按诊
概 述
按诊是医生用是手摸、触、推、按病人的某些
部位,从而推断疾病部位、性质和病情等情况的
一种方法。
一、按诊的方法与意义,
1.体位,
2.手法:触、摸、按、叩(直接叩与间接叩)
3.注意事项:举止大方、态度端正、手法柔和、
医患合作。
二、按诊的内容
(一)按肌肤,
1.诊寒热,以了解人体阴阳的盛衰。一般而言,皮肤不热多为阴证;
皮肤灼热多为阳证。
2.诊润燥滑涩,以了解汗出与否及气血津液的盛衰。肌肤滑润为气
血充盛;肌肤甲错为血虚失荣或瘀血所致。
3.诊疼痛,按之痛减多为虚证;硬痛拒按多为实证。
4.诊肿胀,按之凹陷不能即起者多为水肿;按之凹陷举手即起者多
为气肿。
5.诊疮疡,触按疮疡局部的凉热、软硬来判断证之阴阳寒热。
(二)按手足,通过触摸病人手足部位的冷热,来判断疾病的寒热
虚实。
热证见手足热者,属顺侯;热证反见手足逆冷者,属逆侯。
手足背热甚者,多为外感发热;手足心热甚者,多为内伤发热。
额上热甚于手心热者为表热;手心热甚于额上热者为里热。
小儿指尖冷主惊厥;中指独热主外感风寒;中指指尖独冷者,为麻
痘将发之象。
(三)按胸胁,
主要是用于诊察心、肺、肝、胆等脏腑的病变。包括按胸部和
按胁部两部分。
1.按胸部 按胸部可以了解心肺及虚里的病变情况。
前胸高起,叩之膨膨然,其音清者 ——多为肺胀。
按之胸痛,叩之音浊者 ——常为饮停胸膈或痰热壅肺。
按虚里可测知宗气之强弱,疾病之虚实。虚里搏动迟弱 ——多为
心阳不足。按之弹手,洪大而搏,或绝而不应者 ——为心气衰竭。
2.按胁部 按胁肋主要是了解肝胆疾病。
胁痛喜按,胁下按之空虚无力 ——为肝虚。
胁下肿块,刺痛拒按为气滞血瘀。
右胁下肿块,按之表面凹凸不平,应警惕肝癌;
右胁胀痛,摸之热感,拒按者 ——多为肝痈。
(四)按脘腹
1.按胃部 胃脘痞满,按之较硬而痛者属实证 ——为实邪聚结胃脘;
按之濡软无痛者属虚证 ——主胃腑虚弱;
按之有形而胀痛,推之辘辘有声 ——为胃中有水饮。
2.按大腹 一手轻轻叩拍腹壁,另一手动感,按之如囊裹水者 ——为 水鼓 ;
若叩拍另一手无波动感,且叩击音者,为 气鼓 。
3.按小腹和少腹
右少腹痛剧,按之痛甚或有反跳痛者 ——为 肠痈 。
左少腹作痛伴便秘,按之累累有硬块者 ——为 肠中宿粪 。
凡肿块推之不移,痛有定处者 ——为 癥积 。
推之可移,痛无定处者 ——为 瘕聚 。
(五)按腧穴 指按压身体上某些特定穴位,通过穴位的变化和反应来判
断内脏某些疾病的方法。
谢 谢 !
主讲, 王艳
第一节 脉诊
概述
脉诊,又称“切脉”,是指医生用
手指切按病人的动脉搏动,体验脉动应
指的形象,了解和判断病证的一种诊病
方法。
脉诊的 历史渊源,始见于《内经》,
充实于脉经。
一、脉象形成的原理
→ ● 心脏搏动
→ ● 脉道通利
→ ● 血液充盈
→ 五脏
功能
→ ● 气推动功能
◆ 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心、脉
◆ 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气血运行
◆ 脉象正常的前提条件,
五脏协
调
二、脉诊的部位、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脉诊的部位
1、三部九候法(遍诊法)
三部 九
候
相应经脉和穴位 诊断意义
上部
(头)
天
地
人
足少阳经 ( 两额动脉 ) 太阳穴
足阳明经 ( 两颊动脉 ) 巨髎穴
手少阳经(耳前动脉) 耳门穴
了解头额及颞部的病痛
了解口腔, 牙齿情况
了解目和耳情况
中部
(手)
天
地
人
手太阴经 寸口部的太渊穴, 经渠穴
手阳明经 合谷穴
手少阴经 神门穴
了解肺的情况
了解胸中之气
了解心的情况
下部
(足)
天
地
人
足厥阴经 五里或太冲穴
足少阴经 太溪穴
足太阴经 箕门穴或冲阳穴
了解肝的情况
了解肾的情况
了解脾胃的情况
2、三部诊法
◆ 切人迎、趺阳 ----候胃气
◆ 切寸口 ----候十二经气
3、寸口诊法
① 寸口位置
是指腕后高骨 ( 桡骨茎突 )
内侧桡动脉所在的部位 。
② 独取寸口的意义
◆ 寸口位于手太阴肺经太渊穴,十二经脉
汇聚之处 ------反映经脉气血的运行
◆ 肺朝百脉,全身脏腑气血汇聚于肺
------反映全身脏腑气血的盛
衰
◆ 寸口脉位表浅,易于切按,位于腕后
------便于检查
③ 寸口的分部, 候脏腑
分为寸, 关, 尺:以桡骨茎突为标志
桡骨茎突内侧 -----关
关前 ------------寸
关后 ------------尺
寸口诊法的三部九候,寸, 关, 尺三部各有浮,
中, 沉三候, 要同遍诊法的三部九候相区别 。
寸口分候脏腑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著作
寸
左 右
关
左 右
尺
左 右
难经 心, 小肠 肺, 大肠 肝, 胆 脾, 胃 肾, 膀胱 肾, 命门
脉经
心、小肠 肺、大肠 肝、胆 脾、胃 肾、膀胱 肾、三焦
景岳
全书
心、心包
络
肺、膻中 肝、胆 脾、胃 肾、膀胱、
大肠
肾、三焦
命门小肠
医宗
金鉴
心、膻中 肺、胸中 肝膈胆 脾、胃 肾、膀胱、
小肠
肾、大肠
寸
左 右
关
左 右
尺
左 右
心
膻中
肺
胸中
肝
胆
膈
脾
胃
肾
膀胱
小肠
肾
大肠
现在寸、关、尺分候脏腑多以下表为标准,
( 二 ) 诊脉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1,诊脉的时间
2,每次诊脉的时间
3,平息定至
4、病人体位
5,指法
① 布指调指 要领
● 三指平齐
● 中指定关
● 布指疏密得当
② 常用指法
﹡ 举法
﹡ 按法
﹡ 寻法
﹡ 总按 ﹡ 单按
三、脉象要素及平脉特征
(一)脉象要素
位 数 形 势
◆ 脉位 ◆ 至数
◆ 脉力 ◆ 流利度
◆ 紧张度 ◆ 均匀度
◆ 脉长
◆ 脉宽
(二)正常脉象特点
脉象特征 临床意义
有胃, 从容、和缓、流利 脾胃功能强健
有神, 节律整齐、柔和有力 气血充足,心神健旺
有根, 沉取有力、尺脉明显 肾气旺盛,肾精充盈
(三) 平脉的生理性变异
1,四季气候 2、地理环境
3、年龄 4,性别
5,体格 6,情绪
7,劳逸 8,饮食
9,脉位生理性异位(斜飞脉,反关脉)
四,常见脉象及其临床意义
(一 )脉位分类
浮脉, 轻按即得,重按反减
---主表证、主虚阳外越证(病重)、
可见于体瘦而脉位表浅的健康人
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主里证、可见于体胖脉位较深的
健康人
(二 )脉率分类
迟脉, 脉来迟缓,一息脉动 3-4至
( <60次 /分)
---主寒证(有力为寒凝,无力为
阳虚)
数脉,脉来急促,一息 5-6至
---主热证、可见于正常人处于运
动或情绪激动时
(三 )脉宽度分类
洪脉, 脉形宽大,状如洪水,来盛去衰
---主气分实热证、可主邪盛正虚,
夏季正常脉象稍显洪大
细脉,脉细如线,应指明显
---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可 主湿
证
(四 )脉长度分类
长脉, 脉体过长,超过寸、关、尺三部
---主阳证、实证、热证
亦可见于健康人
短脉,脉体过短,不及寸部或尺部
---主气病(气虚、气滞)
(五 )脉力度分类
虚脉, 轻按无力,重按空虚
--主一切虚证
气血亏虚 ---脉细无力,
阴虚 ------数而无力
阳虚 ------迟而无力
实脉,脉来充盛有力,来盛去也盛
轻按重按皆然
---------主一切实证
(六 )脉流利 度分类
滑脉,脉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
----主痰饮、食滞、实热证
主孕脉、亦见于健康的青年人
涩脉,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脉
细而迟
---主伤精、血少、痰食内 停、气
滞血瘀
(七 )脉紧张度分类
弦脉, 端直而长,如按琴弦,脉势强
硬,应指有挺直感和劲急感
---主肝胆病、痛证、痰饮
老年正常人脉多带弦象
濡脉,浮细而软,如絮浮水,轻按即
得,重按不显
---主湿证、精血亏少
(八 )脉均匀 度分类
代脉, 缓而时止,止有定数
---主脏气衰微
亦可见于痹证、跌打损伤、惊恐
促脉,数而时止,止无定数
---主阳盛热结,里热兼瘀血、痰浊、宿
食等邪内阻,亦主脏气衰败,阴亏血少
结脉,缓而时止,止无定数
---主阴盛气结
五,相兼脉和真脏脉
(一)相兼脉
28脉中两个或两个以上脉象同时出现
于同一病人的情况。因此,相兼脉肯定是
复合脉,但复合脉不一定是相兼脉。相兼
脉的主病,一般是组成此相兼脉各脉主病
的相加。
(二)真脏脉
1、概念,
凡疾病危重阶段所出现的脉无胃、无神、
无根者,即为真脏脉。又称, 败脉,,, 绝
脉,,, 死脉, 。
2、基本类型,
⑴ 无胃之脉:脉无冲和、应指坚搏
⑵ 无根之脉:虚大无根或微弱不应指
⑶ 无神之脉:脉率无序,脉形散乱
六,诊妇人脉与小儿脉
(一)诊妇人脉
月经脉 ―― 脉略滑数
妊娠脉 ―― 滑数冲和,尺部尤显
死胎脉 ―― 脉沉涩无力
临产脉 ―― 尺脉紧数,中指顶节两旁脉动明显
(二)诊小儿脉
一指定三关,3岁以内小儿以望指纹代替脉
诊,脉象一般只诊浮沉、迟数,强弱、缓紧
七,脉诊的临床意义及脉症从舍
( 一)脉诊的临床意义
1,探求病因
2,确定病位
3,判断病性
4,判断病情的进退和预后
( 二)脉症顺逆与从舍
脉症顺逆:指脉与症在病机上的一致与否。
脉症相应:通常情况下,疾病所表现于外的症状和脉象在
反映疾病本质方面是一致的。
脉症不相应, ①舍脉从症:真症假脉的取舍。
②舍症从脉:真脉假症的取舍。
第二节 按诊
概 述
按诊是医生用是手摸、触、推、按病人的某些
部位,从而推断疾病部位、性质和病情等情况的
一种方法。
一、按诊的方法与意义,
1.体位,
2.手法:触、摸、按、叩(直接叩与间接叩)
3.注意事项:举止大方、态度端正、手法柔和、
医患合作。
二、按诊的内容
(一)按肌肤,
1.诊寒热,以了解人体阴阳的盛衰。一般而言,皮肤不热多为阴证;
皮肤灼热多为阳证。
2.诊润燥滑涩,以了解汗出与否及气血津液的盛衰。肌肤滑润为气
血充盛;肌肤甲错为血虚失荣或瘀血所致。
3.诊疼痛,按之痛减多为虚证;硬痛拒按多为实证。
4.诊肿胀,按之凹陷不能即起者多为水肿;按之凹陷举手即起者多
为气肿。
5.诊疮疡,触按疮疡局部的凉热、软硬来判断证之阴阳寒热。
(二)按手足,通过触摸病人手足部位的冷热,来判断疾病的寒热
虚实。
热证见手足热者,属顺侯;热证反见手足逆冷者,属逆侯。
手足背热甚者,多为外感发热;手足心热甚者,多为内伤发热。
额上热甚于手心热者为表热;手心热甚于额上热者为里热。
小儿指尖冷主惊厥;中指独热主外感风寒;中指指尖独冷者,为麻
痘将发之象。
(三)按胸胁,
主要是用于诊察心、肺、肝、胆等脏腑的病变。包括按胸部和
按胁部两部分。
1.按胸部 按胸部可以了解心肺及虚里的病变情况。
前胸高起,叩之膨膨然,其音清者 ——多为肺胀。
按之胸痛,叩之音浊者 ——常为饮停胸膈或痰热壅肺。
按虚里可测知宗气之强弱,疾病之虚实。虚里搏动迟弱 ——多为
心阳不足。按之弹手,洪大而搏,或绝而不应者 ——为心气衰竭。
2.按胁部 按胁肋主要是了解肝胆疾病。
胁痛喜按,胁下按之空虚无力 ——为肝虚。
胁下肿块,刺痛拒按为气滞血瘀。
右胁下肿块,按之表面凹凸不平,应警惕肝癌;
右胁胀痛,摸之热感,拒按者 ——多为肝痈。
(四)按脘腹
1.按胃部 胃脘痞满,按之较硬而痛者属实证 ——为实邪聚结胃脘;
按之濡软无痛者属虚证 ——主胃腑虚弱;
按之有形而胀痛,推之辘辘有声 ——为胃中有水饮。
2.按大腹 一手轻轻叩拍腹壁,另一手动感,按之如囊裹水者 ——为 水鼓 ;
若叩拍另一手无波动感,且叩击音者,为 气鼓 。
3.按小腹和少腹
右少腹痛剧,按之痛甚或有反跳痛者 ——为 肠痈 。
左少腹作痛伴便秘,按之累累有硬块者 ——为 肠中宿粪 。
凡肿块推之不移,痛有定处者 ——为 癥积 。
推之可移,痛无定处者 ——为 瘕聚 。
(五)按腧穴 指按压身体上某些特定穴位,通过穴位的变化和反应来判
断内脏某些疾病的方法。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