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现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认知理论
一、认知理论概述
(一)认知
认知是指个体通过感觉、知觉、表象、
想象、记忆、思维等形式,把握客观事
物的性质和规律的认识活动。
认知心理学对认知活动的研究
涉及以下四个方面:
1、认知过程
2、认知风格
3、认知策略
4、元认知
(二)认知心理学
1、含义
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人的
认知活动的心理学
2、认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认知活动、认知发
展和人工智能等
(三)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的兴起
认知心理学建立以前的认知研究有
两个重要特点:
其一是相当数量的心理学家致力于用生理
学的研究方法,研究认知过程中的神经活
动以及导致这些神经活动的生物化学过程
试图揭示认知活动的生理机制
其二是观点林立,使人莫衷一是。
认知心理学的兴起
心理学发展的内部矛盾是认知心理学兴
起的内因,系统科学思想的影响是认知
心理学兴起的重要的外部条件。
注意的概念
注意的功能
注意的种类
注意的品质
二、注 意
1,注意的含义
?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
与集中。
?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特性,但不
是独立的心理过程。
(一)注意的概念
2,注意的特点
? 指向性
? 集中性
指向性就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在某
一时刻指向一部分对象,而离开其他对
象,表现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
指向性
集中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保持在
一定的对象上,并深入下去。集中性使
个体的心理活动不仅离开无关事物,而
且对无关的活动进行抑制。
集中性
1,选择功能
人脑的信息加工能力是有限的,
在同一瞬间,只能加工部分信息。注意
的选择功能使大脑选择那些重要的信息
进行加工,同时排除其他信息的干扰作
用。
(二)注意的功能
2,维持功能
所谓维持,就是将心理活动维持在
一定的对象上,并保持一定的强度。这
是人脑进行信息加工的必要条件。
3,调节功能
当人脑的信息加工从一个对象转移
到另一个对象时,注意可使这种转移顺
利完成,这就是注意的调节功能。
下面请大家看一张图,图上写着
几个数字,请大家看完后回答出是
什么数字?它们的总和是多少?
9
7 5 3
答案:数字分别是 9,7,5,3
总和,24
问:图上写着什么数字?它们的总和是多少?
呈现的图形都有哪些形状?
每种图形的颜色分别是什么?
图形的顺序是怎样的?
9
7 5 3
1.无意注意
( 1)什么是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
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
(三) 注意的种类
( 2)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刺激物的特点
个体的主观状态
刺激的强度 (包括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
刺激之间的差异程度
刺激的变化
刺激物的新异性
刺激物的特点
个体的需要和兴趣
精神与机体状态
知识经验
个体的主观状态
2,有意注意
( 1)什么是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付出
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随意注意。
(三) 注意的种类
( 2)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有意注意的引起和维持是一系列心理因素
共同作用的结果。
? 对活动任务的认识
? 对活动的间接兴趣
? 个体的意志努力
? 对活动的精心组织
3,有意后注意
(三) 注意的种类
( 1)什么是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
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 2)有意后注意形成的条件
? 对活动浓厚的兴趣
? 活动的自动化
类型 目的性 意志努力 性质 例如
无意注意
(不随意注意)
无 不需要 低级、
自发的
窗外的歌声
有意注意
(随意注意)
有 需要 高级、
自觉的
学习、听课
有意后注意 有 不需要 最高级、
自觉性
程度很

电脑打字
“盲打”,
打毛衣不用

注意的种类
1,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
一个人在同一时间里能清楚地把握对象
的数量。
(四) 注意的品质
哈密尔顿( Hamilton,1859)的研究
耶文斯( W.S.Jevons)的研究
成人注意的平均广度
黑色圆点 8~9个;
外文字母 4~6个;
几何图形 3~4个;
汉字 3~4个。
?主观因素:如活动任务、个体经验、
情绪等。
?客观因素:如刺激物排列的特点等。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
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
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
T C I
A H N E
G TEACHING
图 1 图 2
2,注意的稳定性
? 注意的稳定性是个体在较长时间内
将注意集中在某一活动或对象上的特性。
(四) 注意的品质
请你聚精会神地看这个图形,
你看到了什么?
当人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
官会产生周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变化,
这种现象称为 注意的起伏 。
注意的起伏是不随意的,是意识很
难直接控制的。
注意起伏是正常的注意现象,它具
有防止疲劳,提高注意稳定性的作用。
注意的起伏
? 注意的对象(单调、静止 —— 复杂、变化)
? 人的积极性(态度积极,有浓厚兴趣)
? 人的身体状况 (失眠、疲劳、生病 —— 健康)
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5~7岁的儿童能聚精会神 15分钟左右,
7~10岁的儿童可达 20分钟,10~12岁的儿
童可达 25分钟,高中生一般能坚持 30~45
分钟。
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表现出
高度的注意稳定性。
小 资 料
3,注意的分配
? 注意的分配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同
时指向不同的对象的特点。
(四) 注意的品质
注意分配的条件
注意分配的条件是,同时进行的活
动只有一种是不熟悉的,其余活动都达
到了自动化的程度。
4,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个体根据新的任务,
主动地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
对象上。
(四) 注意的品质
? 原来注意的强度:原先的注意越集
中,转移就越困难。
? 新注意对象的特点:新的活动越符
合人的需要和兴趣,注意的转移就越容
易。
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
下面图形中,你先注意到的是哪个圆?
你注意到了图中的哪一个小脸?
三、感觉和知觉
(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二)感觉的种类
(三)知觉的种类
(四)感觉现象
(五)知觉的基本特征
(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1.感觉 (sensation)的概念
( 1)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
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的反映。
? 感觉是一种直接反映,它要求客观事物
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
? 感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而不是事物整体和全貌。
? 感觉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 2)感觉的作用(意义):
A.感觉是认识的开端;
B.感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如,感觉剥夺实验 。
感觉剥夺实验
1954年,心理学家贝克斯顿等在加拿大的
麦克吉尔大学进行了首例感觉剥夺试验研究。
他们在付给大学生每天 20美元的报酬后,让他
们在缺乏刺激的环境中逗留。具体的说,就是
在没有图形试图视觉(被试须戴上特制的半透
明的塑料眼睛)、限制触觉(手和臂上都套有
纸板做的手套和袖子)和听觉(实验在隔音室
里进行,用空气调节器的单调嗡嗡声代替其听
觉)的环境中,静静地躺在舒适的帆布床上。
实验结果显示:感到无聊和焦躁不安是最
起码的反应。在实验过后的几天里,被试者注
意力涣散,不能进行明晰的思考,智力测验的
成绩不理想等。通过对脑电波的分析,证明被
试的全部活动严重失调,有的被试者甚至出现
了幻觉(白日做梦)的现象。
( 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 感受性 (sensitivity)是对刺激物的感觉
能力,也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
? 每个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即感
受性)是不同的。
? 通常,感觉能力是通过 感觉阈限 来
测量的。
感觉阈限 (sensory threshold)
? 绝对感觉阈限 ( absolute sensory
threshold)是指引起某种感觉的一定程度的
刺激量。
? 差别感觉阈限 (difference threshold)是指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 感觉能力和感觉阈限成反比,感觉
阈限越大,感觉能力越差。
? 人的感觉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提高。
人类重要感觉的绝对阈限
感觉类别 绝对阈限
视 觉 晴朗的夜空中可以见到 30英里外的烛光
听 觉 安静条件下可以听见 20英尺外手表的滴
答声
味 觉 一茶匙糖溶于 2加仑水中可以辨别出甜

嗅 觉 一滴香水扩散到三个房间的套房
触 觉 一只蜜蜂翅膀从 1厘米高处落在你的面

温冷觉 皮肤表面温度有摄氏 1度之差既可觉察
2.知觉的概念
( 1)知觉 (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
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与意
义的反映。
( 2)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区别:
1,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他
的产生主要来自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
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
础上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加以综合和解释的心
理活动过程。
2,感觉反应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
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和意义的解释。
3,从严格意义上讲,感觉是天生的反应,
而知觉却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联系:
1,感、知觉同属认识的初级阶段,都是人
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
2,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知觉的有机组成
部分,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是感觉的
有机综合。
知觉作为一种活动,包含了相互联
系的几种作用:
? 觉察 (detection)
? 分辨 (discrimination)
? 确认 (identification)
(二)感觉的种类
感觉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
类。
外部感觉 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主
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
觉。
内部感觉 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主
要包括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
其中 视觉 和 听觉 是最重要的感觉。
1.视觉 (vision)
视觉 是个体对光波刺激的觉察。是个体
辨别外界事物的明暗、颜色等特性的感
觉。
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
研究证明,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有
80%左右的信息是靠视觉获取的。
( 1) 视觉的适宜刺激时波称为 380~ 780
毫微米的光波(电磁波)。
紫 蓝 绿 黄橙 红
400 500
可见的光谱
波长(毫微米)
600 700
( 2)颜色视觉
① 颜色的基本特性:
?颜色 (color)是光波作用于人眼所引起的视
觉经验。
?颜色具有 色调, 明度, 饱和度 三种特性。
这些特性是由光波的物理特性决定的。
色调 (hue)
色调是颜色的最重要的属性。不同的
光波引起的不同感觉称为色调。它决定
于光波的波长。
物体表面对不同波长光线的选择性反射
明度 (brightness)
明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主要取
决于光的物理强度。
光的强度越大,颜色越亮,最后接
近白色;光的强度越小,颜色越暗,最
后接近于黑色。
例如,黑纸上反射出投射于它的全
部光的一小部分,而打印却反射了投射
光的 80%。
饱和度 (saturation)
? 饱和度指颜色的纯洁度。它取决于
光波成分的复杂程度。一般是看主波长
占的比例。光波成分越单纯,颜色越鲜
艳,即饱和度高。反之,则饱和度低。
( 2)颜色视觉
② 色觉异常
色觉异常主要包括色弱和色盲两类。
2.听觉 (hearing)
听觉 是个体对声音刺激的觉察。
( 1)听觉是适宜刺激是频率为
16~20000HZ的声波,人耳最敏感的声波
频率是 1000~4000HZ。
( 2)听觉的基本特性:
人类的听觉具有音调、音响、音高三种特
性。
音调
? 音调是表示声音高低的感觉,主要
是由声波的频率决定的。
? 频率越大,听到的声音就越高。
音响
音响是指听到声音的强弱,主要决定于
声波振幅,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振
幅越小,声音越轻。
响度的单位是分贝,一般超过 120分贝的
声音就会使人耳产生痛感。
音色
音色,也叫音品,主要由声波成分的复
杂程度决定的。
3.嗅觉 (sense of smell)
嗅觉是由有气味的气体物质引起的。
4.味觉 (sense of taste)
味觉的适宜刺激是溶于水的化学物质。
5.皮肤觉 (skin sense)
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各种各样的感觉,
叫皮肤觉(肤觉)。
皮肤感觉可以分为触觉、冷觉、温觉、
痛觉等。
6.动觉
动觉也叫运动感觉,它反应身体各
部分的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
是内部感觉的一种重要形态。
7.平衡觉
平衡觉也叫静觉,它是由人体作加速度
或减速度的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时所引
起的。
平衡觉的感受器位于内耳的前庭器官。
8.机体觉
机体觉也叫内脏感觉,是由内脏的活动
作用于脏器壁上的感受器产生的。
饥渴、饱胀、便意、恶心、疼痛等感觉。
(三 )知觉的种类
? 按照知觉所反映对象的特点,可以将
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 按照知觉所凭借的感觉信息的来源
不同,可以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
嗅知觉、味知觉、触知觉。
? 知觉印象与客观事物不相符合的情
况称作 错觉 。
1.物体知觉
以物质或物质现象为知觉对象的知觉,即物体
知觉。
依据知觉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可分为 空间知
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
( 1)空间知觉
? 空间知觉是人对事物的空间特性与关系的
认识。
?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
知觉以及方位知觉等。
( 2)时间知觉
? 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现象延续性和顺序
性的反映。
( 3)运动知觉
? 运动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移和移动速
度的知觉。
? 通过运动知觉,我们可以分辨物体的静止
和运动状态以及运动速度的快慢。
? 一般按照人所知觉到的各种运动现象的形
成条件,将运动知觉分成真动知觉和 似动知觉
两大类。
返回
似动知觉
2.社会知觉
以社会生活过程中的人为知觉对象的知
觉,叫 社会知觉 。
社会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
自我知觉和角色知觉。
( 1)对他人的知觉
对他人知觉主要是知觉对象的外部特征。
如:言谈、举止、仪表、相貌等,此外,对他人
知觉也受到知觉者的主观态度影响。
影响他人知觉的心理因素: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 2)人际知觉
人际知觉 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知觉,包
括自己与他人,他人与他人的关系。
人际知觉有明显的情感因素参与知觉过
程。
( 3)自我知觉
以自己为知觉对象,对自身的生理变化
和心理状况的知觉,称为 自我知觉 。
( 4)角色知觉
根据他人表现出来的行为,对其在社会
上扮演的角色的知觉,称为 角色知觉 。
哪条线段更长?
(A)
(B)
(A)
(B)
图 1 图 2
3.错觉
( 1)定义:
错觉 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
会产生的某种固定倾向的歪曲知觉。
3.错觉
( 2)错觉与幻觉
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产生的,
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幻觉却是在没有外界刺激物的情况
下出现的虚幻知觉。
3.错觉
( 3)错觉的种类
?几何图形错觉
?形重错觉
?方位错觉
?时间错觉
3.错觉
( 4)错觉产生的原因
?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
(四)感觉现象
1,感觉后象
2,感觉适应
3,感觉对比
4,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1.感觉后象
( 1)定义:
当刺激对感官的作用停止以后,感
觉并不立即消失,而是继续维持一段很
短的时间。这种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
保留的感觉印象,叫 感觉后象 。
1.感觉后象
( 2)感觉后象的示例:
视觉后象表现得最明显。
?图 1:盯着灯泡看三十秒种以上,尽力不
要移动你的目光。 然后把你的目光移到
灯泡右边的区域,或者任何白色的区域。
?图 2:颜色后象
1.感觉后象
唐代诗人李白酒后作的一首诗,其
中有两句是,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来成
碧颜始红”,即把红色看成绿色了。
梁代王僧孺在一诗中也有两句,谁
知心眼乱,看来忽成碧”,这也是将红
色看成绿色了。
1.感觉后象
( 3)感觉后象的应用:
感觉后象 可以使我们对断续出现的
刺激产生连续的感觉。当然,这种断续
刺激的出现必须达到一定的频率。
电影正是运用了感觉后象的心理学原
理。
2.感觉适应
( 1)定义:
感觉适应 是指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
觉器官所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
2.感觉适应
( 2)感觉适应的表现:
适应现象表现在所有的感觉中。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2.感觉适应
( 3) 感觉适应的意义
利,有利于减少身心负担;对于我
们感知外界事物、调节自己的行为,具有
积极的意义。
弊,使人丧失警觉性。
2.感觉适应
( 4)适应的一般规律
持续作用的强刺激使感受性降低;
持续作用的弱刺激使感受性增高。
3.感觉对比
( 1)定义:
感觉对比 是同一感官接受不同的
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3.感觉对比
( 2)感觉对比的种类:
同时对比
继时对比
图 1,灰色方块放在黑色背景上比放在白色背景上,
显得更加明亮一些。
图 2,如果把一个灰色的小方块放在绿色的背景上,
看起来小方块显得带红色,放在红色的背景上则显得
带绿色。
4.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 1)定义:
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指的是一
种感觉的感受性会由于其他感觉的影响
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4.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 2)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
感觉的补偿 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
机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
来弥补。
4.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 3)联觉
当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
一种感官的感觉和表象的现象称为
联觉 。
( 3)联觉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
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的清香,仿佛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 朱自清, 荷塘月色,
甜蜜的嗓音、沉重的乐曲、明快的曲调 ……
(五 )知觉的基本特征
1,知觉的意义性(理解性)
2,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选择性
4,知觉的恒常性
1.知觉的意义性(理解性)
? 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赋予知觉对象
一定的意义,这就是知觉的意义性(又
称理解性)。
?过去知识经验影响知觉的内容。
?在知觉过程中,思维和语言 起着重要的
作用。
达尔马提亚狗
这是什么?
返回
2.知觉的整体性
? 人在知觉的过程,中总是倾向于把
零散的对象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就是知
觉的整体性。
尽管这些点没有用线段连接起
来,但仍能看到一个三角形和一个
长方形。
知觉相似律
封闭性原则
知觉接近律
返回
3.知觉的选择性
当我们面对众多的客体是,场场有限知觉
部分客体,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 对象,未被清楚
地知觉到的客体叫 背景 。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 很多。
对象和背景转换双关图
两歧图形
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因素
1) 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越容易选择
(差别较大、活动的、新颖的等);
2) 人的知识经验、兴趣爱好影响知觉的选
择性;
3) 知觉者的知觉目的影响知觉的选择性。
4.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到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
知觉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
常性。
知觉恒常性现象在视知觉中表现得很明显,视
知觉的恒常包括大小,形状,亮度、颜色恒常
性等。
形状恒常性示意图
返回









是弯曲还是平行?
线条弯曲错觉




Back
看 A图,黑色的一圈圈的弧看起来是一个螺旋,其实它们是由一
组同心圆构成。看 B图,这种错觉逐渐不明显了。如果你用手遮住 A
图的上半部分,这种错觉不复存在。
A B
Fraser螺旋
在这幅图像中,一个
大个子正在追赶一个小个
子,对不对? 其实,这两
个人完全是一模一样的!
这是因为,在水平面上,
随着物体往后退,不仅视
角变小了,而且它们在视
野中相对于水平线的位置
也升高了。
请注意:两个灰色方块具有均匀的亮度。
返回
返回
四、表象和想象
(一)表象和想象的概念
(二)表象和想象的特征
(三)表象和想象的种类
(四)想象活动中的认知加工
(一)表象和想象的概念
1.表象的概念
2.想象的概念
1.表象的概念
( 1)表象的定义
表象 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
再现出来的形象。
1.表象的概念
( 2)表象的作用
表象是从知觉过渡到思维的中间环节;
表象的积累和丰富可促进人心理发展;
表象是人们从事各种实践活动的必要条
件。
1.表象的概念
( 3)表象和知觉
A,表象和知觉是不同的,知觉是对当时的客观事
物的反映,是由当前的客观事物引起的;表象
是对从前感知过,但现在并不在眼前的事物的
反映。
B,表象没有知觉鲜明、清晰,表象中的形象具有
模糊、暗淡的一面。
C,表象不能表现所反映事物的一切特征和属性,
具有局限性。
D,表象较为不稳定,具有易变性 。
( 1)想象的定义
想象 是个体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
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2.想象的概念
2.想象的概念
( 2)想象的作用 (思考题)
A,补充作用
B,预见作用
C,代替作用
D,对机体的调节作用
(二)表象和想象的特征
1.表象的特征
直观性
概括性
2.想象的特征
形象性
新颖性
(三)表象和想象的种类
1.表象的种类
2.想象的种类
1.表象的种类
( 1)根据表象产生的信息来源不同,可以将表
象分为:
视觉表象,遗觉象”
听觉表象
味觉表象
嗅觉表象
运动表象
1.表象的种类
( 2)根据表象的概括程度不同,可以将表象分
为:
个别表象
一般表象
1.表象的种类
( 3)根据表象的创造性,可以将表象分为:
记忆表象
想象表象
2.想象的种类
根据想象的目的性,可以将想象分为
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
2.想象的种类
( 1) 无意想象,事先 没有 预定目的的想象。
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
2.想象的种类
( 2) 有意想象,事先 有 预定目的的想象。
有意想象中,根据观察内容的新颖性、
独立性和创造程度,又可分为:再造想
象和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
? 再造想象 是根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大
脑中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 再造想象的条件:
A,对词语、符号或实物标志的正确理解;
B,有丰富的表象储备。
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 是不根据现成的描述,而在
大脑中独立地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幻想 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指与个人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
来的想象。
(四)想象活动中的认知加工
1,粘合
2,夸张
3,人格化
4,典型化
思考讨论
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天清晨日出时,一个修道士开始沿着盘
旋的山路爬山,到山顶的一个寺庙。山路狭窄,
只有一两步宽。这个修道士爬山时,时快时慢,
一路上多次停下来休息。他在日落前不久到达寺
庙。在寺庙停留几天后他开始沿原途返回山下,
也是日出时起程,以变化的速度行走,同样在路
上休息多次。当然,他下山的平均速度要比上山
时快。试证明修道士在往返途中将于一天中的同
一时刻经过同一地点。
Back
五、记忆
(一) 记忆的概念
(二) 记忆的过程
(三) 记忆的种类
(四) 记忆的信息加工系统
(五) 记忆保持的基本规律
(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就是人脑对有关信息进行编码、贮
存和提取的认知加工过程。
记忆的作用
1.记忆使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
2.记忆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也有重要作用。
3.记忆联结着人们的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是人们学习、
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
(二)记忆的过程
1.识记
2.保持
3.再认、回忆
“舌尖现象”
信息输入(编码) —— 信息储存 —— 信息输出
识记 保持 再认
回忆
(三)记忆的种类
1.形象记忆
2.动作记忆
3.抽象记忆
4.情绪记忆
(四)记忆的信息加工系统
1.感觉记忆
2.短时记忆
3.长时记忆
信息输入 注意
检索外界刺激
记忆的信息加工系统
1.感觉记忆
1) 感觉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2) 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3) 信息保持的时间很短,大约有 0.25~2秒;
4) 容量很大;
5) 感觉记忆中保存的信息如果没有受到注意,就会很
快地消失;如果受到注意,它就进入了短时记忆系
统进行保存。
2.短时记忆
1) 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 ;
2) 信息来源:
3) 信息保持时间约为 5秒 ~2分钟;
4) 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约为 7± 2个组块 ;
5) 具有明确的意识性;
6)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经过 复述,就进入了长时记忆。
“组块化” (练习)
小实验
请你读一遍下面的一行随机数字,然后
按照原来的顺序,尽可能多地默写出来:
7 1 8 6 3 9 4 5 2 8 4 9
H J M R O S F L B T W
返回
18511921183919371935
1851,1921,1839,1937,1935
EARTVCIAFBTGMGEUSA
EAR--TV--CIA--FBT--GM--GE— USA
3.长时记忆
1) 长时记忆保存的时间很长,可以是一分钟 ~~终身的;
2) 长时记忆系统的容量非常巨大。
( 五)记忆保持的基本规律
1.遗忘
2.遗忘的种类
3.遗忘的原因
4.遗忘规律
1.遗忘
遗忘是指认识过的材料(经历过的事
物)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发生错误的
会议或再认的现象。
2.遗忘的种类
永久性遗忘
暂时性遗忘
3.遗忘的原因
1) 消退说
2) 干扰说,前摄抑制, 倒摄抑制
3) 压抑说
前摄抑制
组 1:学习材料 B 学习材料 A 回忆材料 A
组 2,休 息 学习材料 A 回忆材料 A
返回
倒摄抑制
组 1:学习材料 A 学习材料 B 回忆材料 A
组 2:学习材料 A 休 息 回忆材料 A
返回
4.遗忘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影响遗忘的因素
1) 材料的意义与作用
2) 材料的性质
3) 材料的数量
4) 学习程度 150%
5) 材料的序列位置 前摄抑制 倒摄抑制
6) 学习方式 反复阅读 尝试回忆
六、思维
(一) 思维的概念
(二) 思维的特征
(三) 思维的分类
(四) 思维的认知加工方式
(五) 问题解决
(一)思维的概念
定义:
思维 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
反映。
(二)思维的特征
1.间接性
2.概括性
3.问题性
(三)思维的分类
1.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2.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
3.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四)思维的认知加工方式
1.分析与综合
2.比较
3.抽象与概括
由 16根火柴组成的 5个正方形(图 A),请移动
其中 3根火柴,使之成为 4个正方形。
图 A
图 B
思考:
请用 6根火柴构成每条边都等于 1根火柴长度的
4个等边三角形。
返回
(五)问题解决
何谓问题?
问题就是指人们尚未探索的未知情景。
1.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1) 发现问题
2) 分析问题
3) 提出假设
4) 验证假设
桑代克:迷笼实验
19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
( E.L.Thorndike,1847~ 1949) 用猫进
行了著名的迷笼实验。
“试误说”
苛勒:黑猩猩的实验
“顿悟说”
2.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1) 问题情境
2) 定势
3) 功能固着
4) 知觉的特点
5) 动机强度
6) 原型启发
图中显示的是一个残缺的国际象棋棋盘,它有两个角被切掉了,
现只剩下 62个正方形。假若你有 31张骨牌,每一张恰好可以遮盖棋
盘上两个正方形。你是否能够用骨牌把这个棋盘上的所有部分盖
住呢?请用几分钟时间试试看。
返回
答案
每一张骨牌都必须盖住一个白格子和一个
黑格子,而去掉的是两个白格子,那么你马上可
以发现,既然剩下的是 32个黑格子和 30个白格子,
显然无法用 31张骨牌全部盖住图中的棋盘,这个
问题原来是无解的。
返回
“量水”实验
返回
利用给定的工具将点燃蜡烛固定在墙壁上。
利用给定的工具将两根悬挂在天花板上的绳子接在一起。
返回
九点连线问题
要求:连续画出相连的 4条直线通过 9个点,
且每个点只通过一次。
答案
返回
第二节
人格理论
一、气质及其学说
(一)什么是气质
气质 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典型的、
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强度、速度、稳定性、指向性
一、气质及其学说
(二)气质的学说
1、气质的 体液说
2、阴阳五行说
3、气质的体型说
4、气质的血型说
5、气质的激素说
6、气质的活动特性说
1、气质的体液说
?古希腊医学家恩培多克勒( Empedocles,
约公元前 483一前 423)的,四根说,。
?希波克拉特( Hippocrates,公元前 460一
前 377)的,四液说,。
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
四根:土、水、火、空气
固体的部分是土根,液体的部分是水根,
维持生命的呼吸是空气根,血液主要是
火根;思维是血液的作用。
火根离开了身体,血液变冷些,人就入
眠。火根全部离开身体,血液就全变冷,
人就死亡。
希波克拉特的“四液说”
血 液 ---多血质 ---热 — 湿 (温而润) --- 春天
粘 液 ---粘液质 ---寒 — 湿 (冷酷无情) ---冬天
黄胆汁 ---胆汁质 ---热 — 干 (热而躁) ---夏天
黑胆汁 ---抑郁质 ---寒 — 干 (冷而躁) ---秋天
2、阴阳五行说
孔子:“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捐
乎?狂者进取,捐者有所不为也。”
?“狂者”相当于多血质的人,
?“捐者”相当于粘液质的人,
?“中行”一类的人相当于“中间型”
2、阴阳五行说
,黄帝内经 ·灵枢,,根据阴阳五行
学说把人的某些心理特点与生理解剖特
点联系起来。按阴阳的强弱,分为太阴、
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平和五类人。
又根据五行法则把人分为金、木、水、
火、土五种类型。
3、气质的体型说
德国精神病学家克瑞奇米尔( Kretschmer,
1925)根据他对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提出按体型划分人的气质类型的理论。
肥胖型 (身材短胖,圆肩阔腰), 易患
躁狂抑郁症;好社交,通融,健谈,活
泼,好动,表情丰富,情绪不定;此谓
躁郁性气质( cyclotymes temperament)。
3、气质的体型说
瘦长型 (高瘦纤弱、细长、窄小),易患精神
分裂症;不善社交,内向,退缩,世事通融,
害羞沉静,寡言多思;此谓分裂性气质
( schizothymes temperament)。
斗士型 (骨肉均匀,体态与身高成比例):易
患癫痫症;其特点是:正义感强,注意礼仪,
节俭,遵守纪律和秩序;此谓粘着性气质
( visk?ses temperament)。
3、气质的体型说
美国心理学家谢尔登( Shelden,1940,
1950)把体型分为三类:
内胚叶型(柔软、丰满、肥胖)
中胚叶型(肌肉骨骼发达、结实强壮、
体态呈长方形)
外胚叶型(虚弱、瘦长)
3、气质的体型说
内胚叶型 的人图
舒服,闲适,乐
群(称为内脏气
质型)。
3、气质的体型说
中胚叶型 的人好
活动、自信、独
立性强、爱冒险,
不太谨慎(称肌
肉气质型)。
3、气质的体型说
外胚叶型 的人爱
思考,压抑、约
束,好孤独(称
为脑髓气质型)。
4、气质的血型说
?日本学者古川竹二( 1927):
A型气质的特点是温和、老实稳妥、多疑、伯
羞、依赖他人、受斥责就丧气;
B型气质的特点是感觉灵敏,恬静、不怕羞、
喜社交、好管事;
AB型的气质特点是上述两者的混合型;
O型气质的特点是志向坚强、好胜、霸道、不
听指挥、喜欢指使别人、有胆识、不愿吃亏。
5、气质的激素说
伯曼( L,Berman)等人提出,人的气质
是由某种内分泌腺的活动所决定的。他
根据人的某种内分泌腺特别发达而把人
划分为甲状腺型、脑下垂体型、肾上腺
型、副甲状腺型以及性腺过分活动型。
6、气质的活动特性说
美国心理学家巴斯( Buss,1975)用活
动性、情绪性、社交性和冲动性等反应
活动的特性为指标,区分出四种气质类
型。
活动性 的人总是抢先迎接新的任务,爱
活动,不知疲倦。
6、气质的活动特性说
情绪性 的人觉醒程度和反应强度大 。
社交性 的人渴望与他人建立密切的联系。
冲动性 的人缺乏抑制能力。
(三)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
?神经过程的强度
?神经过程的均衡性
?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及特征
神经类型
(气质类型) 强度 均衡性 灵活性 行为特点
兴奋型
(胆汁质) 强 不均衡
攻击性强,易兴奋,
不易约束,不可抑制
活泼型
(多血质) 强 均衡 灵活
活泼好动,反应灵活,
好交际
安静型
(粘液质) 强 均衡 惰性
安静、坚定、迟缓、
有节制、不好 交际
抑制型
(抑郁质) 弱
胆小畏缩,消极防御
反应强
(四)气质对待
1、如何评价气质在活动中的作用
( 1)气质不能决定人的价值观,它只能使
个性带有一定的色彩。
( 2)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优点和缺点,都
有可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就。
( 3)气质也不仅仅是影响活动的动力,而
且可能影响活动的效率。
(四)气质对待
2、气质与职业活动
( 1)要使个人的气质特征适应于职业活动
的客观要求;
( 2)在选拔人才和安排工作时应考虑个人
的气质特点。
(四)气质对待
3、气质与教育工作
( 1)教师应当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气质都
有优点和缺点,都有可能掌握知识技能,
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成为有价值的社
会成员。
(四)气质对待
( 2)对于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应取不同的
教育方式和方法。
( 3)要教育学生正确剖析自己气质的优缺
点,加强行为的自我修养,克服自己气
质的消极面、发扬其积极面。
教师的气质特点
二、性格及其形成
(一)什么是性格
性格 是个体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
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性格决定命运”?
(二)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区别:
( 1) 从起源上看,气质是先天的;性格是
后天的,反映了人的社会性。
( 2)从可塑性上看,气质的变化较慢,可
塑性较小;性格的可塑性较大,环境对
性格的塑造作用是明显的;
( 3)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有好坏善
恶之分。
(二)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联系:
( 1)气质对性格形成的影响
( 2)性格对气质的影响
(三)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1、性格形成的生物学条件
2、家庭因素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 ?
3、学校教育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
4、文化、社会因素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 ?
5、影响性格形成的心理原因
(心理状态“转化”论)
三、人格分类
(一)阿尔波特的人格特质论
( G,W,Allport,1897— 1967)
?“特质” ( traits)是人格最有效的分析单
元。
共同特质( common traits)
首要特质
个人特质( individual traits) 中央特质
次要特质
三、人格分类
(二)卡特尔的特质因素分析
( R,B,Cattell)
特 表面特质( surface traits)
质 根源特质( source traits)
三、人格分类
(三 )艾森克的人格维度 ( H,J,Eysenck)
稳定
不稳定
外倾内倾
抑郁质
粘液 质 多血质
胆汁质
三、人格分类
(四)“大五”因素
I.外向性或热情奔放 (健谈的、自信的、活跃的)
II.适意性 (善良的、合作的、可信的)
III.认真性 (有条理的、负责任的、可依靠的)
IV.情绪稳定对神经质 (平静的、非神经质的、不
易发怒的)
V.才智或开放性 (明智的、有想象力的、独立思
考的)
四、人格评估
(一)自陈量表法
1、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 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s,简称
MMPI)
2、卡特尔 16种人格因素问卷( 16PF)
四、人格评估
(二)投射测验
1,主题统觉测验 ( 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简称 TAT)
2,罗夏墨迹测验
四、人格评估
(三)观察法
(四)晤谈法
(五)自然实验法
马斯洛和米特尔曼( Maslow &
Mittelmann)对儿童自尊心的研究
下列因素都会损害一个儿童的自尊心:
( 1)文化的因素:
专制的家庭结构
学校中的专制教育等;
马斯洛和米特尔曼( Maslow &
Mittelmann)对儿童自尊心的研究
( 2)早期童年时代的因素:
父母的严密控制、过分保护;旁人的控制;
同哥哥、姐姐们的对立;与父母所怨恨的人
之间的比较;过分严厉的戒律和惩罚;
缺乏表扬、尊重和重视;
家庭中的偏袒;把自己比作柔弱的人;不能
独立、过分的依赖;用恐吓作为惩罚等;
马斯洛和米特尔曼( Maslow &
Mittelmann)对儿童自尊心的研究
( 3)现实的情境因素:
身体的低劣,
成绩差、失败,
和旁人不同的感觉,
其他儿童的势利眼或拒斥,
不能适应男性气质分女性气质的要求,
过高的理想要求所引起的罪恶感,
被视为一个幼儿
BACK
母亲的态度与儿童的性格
母亲态度 儿 童 特 性
1、支配的 服从、无主动性、消极的、依赖的、温和
2、照管过甚 幼稚的、依赖的、神经质的、被动的、胆怯
3、保护的 缺乏社会性、深思的、亲切的、非神经质的
4、溺爱的 任性的、反抗的、幼稚的、神经质的
5、顺应的 无责任心、不服从、攻击的、粗暴的
6、忽视 冷酷的、攻击的、情绪不安、创造力强
7、拒绝 神经质的、反社会的、粗暴的、冷淡的
8、残酷的 执拗的、冷酷的、神经质的、逃避的、独立的
9、民主的 独立的、直爽的、协作的、亲切的、社交的
10、专制的 依赖的、反抗的、情绪不安、自我中心、大胆
BACK
第二节 行为动力理论
一、需要
(一)需要及其特点:
1,需要 是由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失
或不足所引起一种内部的紧张状态,是
个人活动积极性源泉。
( 1)需要是一种内部的紧张状态 ;
( 2)需要都指向一定的对象 ;
( 3)需要是个人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
2、需要的特点:
( 1) 需要的 对象性,
( 2) 紧张性,
( 3) 驱动性,
( 4) 共性,
(二)需要的种类
1、根据需要的起源,可分为:自然性需
要和社会性需要
2、按照需要对象的性质,可分为:物质
需要和精神需要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Abraham.H.Maslow,
1908— 1970)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
人之一。
需要的层次理论
需要的层次理论 是美国心理学家 A·H·马
斯洛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的需要包括不同
的层次,而且这些需要都由低层次向高层次
发展的。层次越低的需要强度越大,人们优
先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再依次满足较高层
次的需要。马斯洛把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
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
人类需要的层次关系
达到自我实现的个性特征( 马斯洛 )
1、有积极肯定自我的观念,有接纳一切人和
全世界的能力;
2、能和其他人建立深厚的人际关系;
3、能够有效的感知并客观的对待现实,保持
与现实和谐的关系;
4、对现实永保新鲜感,不断地从生活中寻找
乐趣;
达到自我实现的个性特征( 马斯洛 )
5、尊重自己的行为和价值标准,成为自主的
人,不受文化和环境束缚;
6、不墨守成规,有首创性;
7、尊重他人的独特性;
8、灵感的频度较多;
9、相信新生事物具有无比的生命力;
达到自我实现的个性特征( 马斯洛 )
10、把助人当作是个人应尽的义务;
11、有与人合作的愿望;
12、有良好的心境和幽默感;
13、有强烈的道德感,他们的行为以理性和逻辑
为依据;
14、他们需要有独处的时机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
题。
马斯洛所描绘的五种主要需要渐进变化图
(四)青少年的需要及培养
肯定的需要
自主的需要
参与的需要
轻松愉快的需要
友善的需要
忙碌为充肚子饥,刚得饭饱又思衣。
恰的衣食两分足,家中缺少美貌妻。
家娶三妻和两妾,出门走路少马骑。
骡马成群任驱使,身无官职被人欺。
七品、六品官太小,四品、三品官亦低。
朝中一品当宰相,又想面南坐皇帝。
需要层次理论在我国古代已具雏形
二、动机
(一)动机的概念
动机 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
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1、动机的功能
( 1)引发个体活动 —— 激活功能。
( 2)引导这一活动朝向某一目标,使个
体行为有明显的选择性 —— 指向功能 。
( 3)维持这种活动 —— 维持功能。
2、动机和需要
需要 心理紧张 动机 目标选择
行动 满足需要,解除紧张 新的需
要产生
3、动机与活动(行为)
?同一种行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 不同的活动
也可能有相同或相似的动机;
?同一种动机,也可以产生不同的行为
?动机与活动的效果的关系也十分复杂
4、动机与目的
动机和目的是有区别的:
( 1) 目的是人期望在活动中达到的结果, 而动机是
人达到目的的主观动力;
( 2) 活动动机往往比活动目的更内在, 更隐蔽, 更
有力, 是更强烈的动力因素;
( 3) 目的相同, 动机可能不同;动机相同, 目的可
能不同 。
2,动机和目的是相互联系, 相互转化的
( 1) 动机和目的常表现出一致性, 行动所要达
到的目标和结果也是行动的动机;
( 2)动机和目的相互转化,动机导向目标,而
目标行动本身又是活动的动机,它使人的行动
继续不已。
5、动机与效率
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任务较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
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
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这就是著名的 耶克斯 —— 多德森定律
( Yerks— Dodson Low)( 简称倒, U”曲线规
律)。
耶克斯 —— 多德森定律( Yerks— Dodson Low)
倒 U型曲线
(二)动机的种类
1,根据动机引起的原因:内部动机、外部动
机 ;
2、根据动机的起源: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
机 ;
3、根据动机对行为作用的大小和地位:主导
动机与非主导动机 ;
4、根据动机引起的行为与目标之间的远近关
系: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
(三)动机的形成
1,需要是动机形成的基础 ;
2、诱因是动机形成的外部条件 ;
(四)影响动机形成的因素
1、价值观
2、情绪
3、认知
4、行为的结果
(五)动机的相互作用
1,动机的联合
2、动机的冲突,
双趋冲突
双避冲突
趋避冲突
第三节 学习动机与学习
一、学习动机与学习
(一 )学习动机的概念
学习动机 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
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致使行为朝向
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的过程或内
部心理状态。
学习需要
学习期待
影响学习期待的因素
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 二)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
(三)学习动机分类
1、根据学习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 高尚
的正确的动机 与 低级的错误的动机 ;
2、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
可以分为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与 远景的间接性动
机 ;
3、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 内部
学习动机 和 外部学习动机 。
1.学习动机的培养
2.学习动机的激发
(四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