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阿尔文,费雪和时际选择
在 20世纪 50年代, 弗朗科,莫迪利阿尼和米尔顿,
弗里德曼各自提出了对这些看似矛盾的解释 。 这两位
经济学家后来都嬴得了诺贝尔奖, 部分原因就是因为
他们关于消费的研究工作 。 但在我们说明莫迪利阿尼
和弗里德曼如何努力解决消费之谜之前, 我们应该讨
论阿尔文,费雪对消费函数理论的贡献 。 莫迪利阿尼的
生命周期假说和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都依靠了阿
尔文,费雪更早以前提出的消费行为理论 。
凯恩斯所引进的消费函数把现期消费和收入联系在
一起 。 但是这种关系充其量也是不完全的, 当人们决定
消费多少时, 他们既要考虑现在又要考虑未来 。 人们今
天享受的越多, 明天能享受的就越少 。 在作出这种交替
时, 家庭必须提前看到他们在未来预期得到的收入, 以
及他们希望能承受的物品与劳务的消费 。
经济学家阿尔文,费雪提出了一个模型, 经济学家用
这个模型来分析 理性的, 向前看的消费者如何作出时际
选择 ―― 这就是说, 涉及不同时期的选择 。 费雪的模型
说明了消费者面临的限制, 他们具有的偏好, 以及这些
限制和偏好如何共同决定了他们关于消费与储蓄的选择 。
阿尔文,费雪( Irving Fisher)
阿尔文,费雪( Irving Fisher,1867-1947),1867年出
生在纽约州的索杰帝斯。他的父亲是一位牧师,因此他从
小在宗教氛围中长大。费雪在公立学校受到良好的教育并
表现出了他在数学方面的天赋。 1883年,费雪考入了耶鲁
大学攻读数学和经济学学位,在校期间进行了大量的经济
学研究。 1892年费雪从耶鲁大学毕业,此时的他已成为了
当数理经济学界的领军人物。 1895年。耶鲁大学聘请费雪
担任该校的副教授,3年后升任教授,直至 1935年为止。
1918年费雪当选为美国经济学会主席。 1930年创立计量学
会,并当选为第一任主席。 20世纪 20年代。费雪将其在经
济学及金融市场方面的知识运用于华尔街的股票市场,从
事股票投机生意。并很快聚集财富,成为了千万富翁。
但是 1929年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金融市场,费雪
的大半资产损失殆尽,而对危机后股票市场走势的错误判
断更使得他倾荡产,在其余生当中负债累累,过着拮据的
生活。除了研究经济之外,费雪还是经济政策的倡导者。
例如他主张根据个人的消费征税,而不是依据个人收入来
征税;他呼吁应通过投放种类丰富的商品来支持美元汇率,
从而控制通货膨胀。然而,然而他的上述意见都从未被认
真采纳。费雪的研究领域广泛,著述颇丰,其代表作有
《资本和收入的性质》( 1906年)、《货币购买力》
( 1911年)和《利息理论》( 1933年)。
一、时际预算限制
许多人都偏好增加他们消费的物品与劳务的数量和质
量 ―― 穿更好的衣服,吃更好的饭,或者看更多的电影。
人们的消费少于他们想要消费的原因是他们的消费要受到
他们收入的限制。换言之,消费者面对他们可以支出多少
的限制,称为 预算限制 。当他们决定今天消费多少与为未
来储蓄多少时,他们面对 时际预算限制,它衡量了可用于
现在与未来消费的总资源。我们提出费雪模型的第一步是
详细地考察这种限制。
为了使事情简单,我们考察一个生活在两个时期的消费
者面临的决策,第一个时期代表消费者的青年时期,而第
二个时期代表消费者的老年时期。在 第一个时期消费者赚
到收入 Y1并消费 C1,而在 第二个时期消费者赚到收入 Y2并
消费 C2。( 所有变量都是实际变量 ―― 即都根据通货膨胀
进行了调整。)由于消费者有机会借贷与储蓄,所以,在
任何一个时期的消费都可以大于或小于那一时期的收入。
考虑两个时期消费者的收入如何限制了这两个时期的
消费 。 在第一个时期, 储蓄等于收入减消费 。 这就是:
S= Y1- C1
在这里, S是储蓄 。 在第二个时期, 消费等于积累的储
蓄, 包括储蓄所赚到的利息加第二个时期的收入 。 这
就是:
C2=( 1+ r) S+ Y2
在这里 r是实际利率。例如,如果利率是 5%,那么第
一个时期每 1美元的储蓄,消费者在第二时期享受 1.05
美元的消费。由于没有第三时期,消费者在第二时期
并不储蓄。
要注意的是,变量 S代表储蓄或借贷,而且这个
式子在两种情况都是成立的,如果第一时期消费小于
第一时期收入,消费者有储蓄,并且 S大于零。如果第
一时期消费大于第一时期收入,消费者有借贷,并且 S
小于零。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假设借贷的利率与和储
蓄的利率相同。
为了推导出消费者的预算限制, 把以上两个式子结合
在一起, 把第一个式子的 S代入第二式子的得出:
C2=( 1+ r)( Y1- C1)+ Y2
为了易于解释这个式子, 我们必须整理各项 。 为了把
所有项放在一起, 把式子右边的 ( 1+ r) C1放到左边,
得出:
( 1+ r) C1+ C2=( 1+ r) Y1+ Y2
现在用 ( 1+ r) 除以两边得出:
C1+ C2/( 1+ r)= Y1+ Y2/( 1+ r)
这个式子把两个时期的消费与两个时期的收入结合在
一起, 它是表示消费者时际预算的标准方法 。
消费者预算限制是容易解释的。如果利率是零,那么
预算限制表明两个时期的总消费等于两个时期的总收入。
在利率大于零的正常情况下,未来消费和未来收入可以用
( 1+ r) 这个因子进行贴现。这种贴现产生于储蓄所赚到
的利息。从本质上说,由于消费者储蓄现期收入赚到了利
息,所以未来收入不如现在收入的价值。同样由于未来消
费由赚到利息的储蓄支付,所以未来消费的成本小于现在
消费。 因子 1/( 1+ r) 是用第一期消费衡量第二期消费
的价格:它是消费者为了得到一单位第二期消费所必须放
弃的第一期消费的数量 。
下图画出消费者的预算限制。在这个图上标出了
三个点。在 A点,消费者在每个时期的消费正好等于收
入( C1= Y1, 以及 C2= Y2),因此在两个时期之间既无
储蓄又无借贷。在 B点,消费者在第一个时期没有消费
( C1=0),而且储蓄了全部收入,因此第二期的消费
C2是( 1+ r) Y1+ Y2。 在 C点,消费者计划第二期不消
费( C2=0),根据第二期的收入尽量多借贷,因此第
一期消费 C1是 Y1+ Y2/( 1+ r)。 当然,这只是消费者
可以承担的第一期与第二期消费许多组合点中的三个
点:从 B到 C的直线上所有各点都是消费者可以得到的。
这个图表示消费者选择的第一期与第二期
消费的组合 。 如果他选择 A与 B之间的各点, 他
第一期的消费小于其收入, 并把其他收入储蓄
起来, 用于第二期 。 如果他选择 A与 C之间的各
点, 他第一期的消费大于其收入, 并用借贷来
弥补这个差额 。
二、消费者偏好
涉及两个时期消费的消费者偏好可以无差异曲线来表
示 。 无差异曲线表示可以使消费者同样幸福的第一期消费
与第二期消费的组合 。
下图表示消费者许多无差异曲线中的两条 。 消费者对
W,X和 Y的组合上无差别的, 因为它们都在同一条曲线上 。
毫不奇怪如果消费者第一期的消费减少了, 比如从 W点减
少到 X点, 第二期的消费必定要增加到使他同样幸福 。 如
果第一期的消费又减少了, 从 X点减少到 Y点, 那么他所要
求的作为补偿的第二期额外消费量是大的 。
无差异曲线任何一点上的斜率表示为了补偿第一期消
费减少 1单位, 消费者要求得到第二期消费的增加是多少 。
这种斜率的绝对值是第一期消费与第二期消费之间的边际
替代率 。 即消费者愿意用第二期消费替代第一期消费的比
率 。
要注意的是,图中的无差异曲线并不是直线。因此边
际替代率取决于两个时期的消费水平。正如 W点那样,当
第一期消费高而第二期消费低时,边际替代率低,消费者
只要少量额外的第二期消费就放弃一单位第一期消费。正
如 Y点那样,当第一期消费低而第二期消费高时,边际替
代率高,消费者要求许多增加的第二期消费才放弃一单位
的第一期消费。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1
1
2
C
CM R S
三、最优化
在讨论了消费者的预算限制和偏好之后, 我们可以考
虑消费多少的决策 。 消费者会在最高可能的无差异曲线上
选择两期消费的组合点 。 但预算限制要求消费者的选择只
能等于或低于预算限制, 因为预算限制线可以衡量他得到
的总资源 。
下图表示许多无差异曲线与预算限制线相交。消费者
不用违背预算限制而能达到的最高的无差异曲线是正好与
预算限制线相切的无差异曲线,即图中的 IC3。 无差异曲
线与预算限制线相切的一点 ——,最优”的 O点 —— 是消
费者可以承担的两个时期消费的最优组合。等于 1加实际
利率。
要注意的是, 在最优时,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
于预算限制线的斜率 。 无差异曲线与预算限制线
相切 。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边际替代率
MRS,而预算限制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 1加实际利
率, 我们得到的结论是:在 O 点时,
MRS=1+r
消费者选择的两个时期消费要使边际替代率等于 1
加实际利率。
四、收入变动如何影响消费
我们已经说明了消费者如何作出消费决策, 现在我们
考察消费如何对收入增加作出反应 。 无论是 Y1增加还是 Y2
增加都使预算线如下图所示那样向外移动 。 较高的预算限
制线使消费可以选择更好的第一期与第二期的消费组合 —
— 这就是说, 消费者可以达到更高的无差异曲线 。
下图中,消费者对他的预算限制线移动的反应是在两
个时期中选择更多消费。虽然这并不仅是模型逻辑的含义,
但这种情况是有用的。如果当收入增加时,消费者想有更
多的物品,经济学家就把这种物品称为正常物品。下图是
根据第一期与第二期消费都有是正常物品的假设画出来的。
从上图中得出的关键结论是, 无论收入增加发生
中第一期还是第二期, 消费者会把它分摊在两个时期
的消费上 。 这种行为有时称为 消费平稳化 。 由于消费
者在各个时期之间可以借贷或储蓄 ( 当然, 未来收入
要用利率贴现 ), 这种分析的结论是, 消费取决于现
期与未来收益的现值, 即取决于:
收入的现值 =Y1+Y2/( 1+r)
要注意的是,这个结论完全不同于凯恩斯得出的
结论。凯恩斯断言,一个人的现期消费主要取决于他
的现期收入,相反费雪的模型说明了,消费取决于消
费者预期一生中所得到的资源。
五、实际利率变动如何影响消费
现在我们用费雪模型考虑实际利率变动如何影响消费
者的选择 。 要考虑两种情况:消费者起初储蓄的情况和消
费者起初借贷的情况 。 这里我们讨论储蓄的情况 。
下图表示实际利率上升使消费者预算线围绕( Y1,Y2)
点旋转,从而改变了他在两个时期的消费量。在这里,消
费者从 A点移到 B点。你可以看到,在这个图上画出无差
曲线时,第一期消费减少,而第二期消费增加。
经济学家把利率上升对消费影响分解为两种效
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 微观经济学教科书详
细地讨论了这两种效应 。 我们在这里简要概括一
下就可以了 。
收入效应是预算线移向更高的无差异曲线引起
的消费的变动 。 由于消费者是储蓄者而不是借贷
者 ( 正如第一期消费小于第一期收入所表示的 ) 。
如果第一期的消费和第二期的消费都是正常物品,
那么消费者就想把他福利的增进分摊到两个时期
中 。 这种收入效应旨在两个时期中都更多地消费 。
替代效应是两个时期相对价格变动引起的消费的变动 。
特别是当利率上升时, 相对于第一期消费, 第二期消费变
得更为便宜 。 这就是说, 由于储蓄赚到的实际利率更高了,
消费者为了得到额外一单位第二期消费所必须放弃的第一
期消费少了 。 这种替代效应会使消费者在第二期更多地消
费, 而在第一期减少消费 。
消费者的选择既取决于收入效应,又取决于替代效应。
这两种效应都增加了第二期消费。因此我们可有把握得出
结论,实际利率上升增加了第二期消费,但这两种效应对
第一期有相反的影响。因此利率上升既可以降低也可能增
加第一期的消费。
案例研究:消费与实际利率
阿尔文, 费雪的模型说明了根据消费者的偏好, 实际利率变
动可能增加或减少消费 。 换言之, 仅仅有经济理论还不能预测利
率如何影响经济 。 因此, 经济学家把许多精力用于从经验上考察
利率如何影响消费和储蓄 。
经验数据表明储蓄率与实际利率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 。 一些
经济学家解释这些数据时表明储蓄率不取决于利率 。 他们对这种
结果的解释是认为高利率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接近于互相抵消 。
但是这类证据并不完全可信。当这两种变量不只
是以一种方式相关时,要把一种关系与另一种关系分
开是很棘手的。因此对数据更为精致的考察通常发现,
实际利率对消费和储蓄有一点影响。在面临许多经验
的检验时,凯恩期的第三个猜测 —— 消费并不主要取
决于利率是成立的。
六、对借贷的限制
费雪模型假设消费者可以借贷和储蓄。借贷能力可以
大于现期收入。从本质上说,当消费者借贷时,他是现在
消费了一些自己未来的收入。但对许多人来说,这种借贷
是不可能的,例如一个希望在佛罗里达享受春假的学生也
许不能用银行贷款来为自己度假筹资。现在我们考察如果
消费者不能借贷,费雪的分析会如何改变。
不能借贷使现期消费不能大于现期收入 。 因此, 对借
贷的限制可以表示为:
C1<=Y1
这个不等式说明, 第一期的消费必定小于或等于第一
期收入 。 这种对消费者附加的限制称为 借贷限制, 或称为
流动性限制 。
下图说明了这种借贷限制约了消费者的一组选择。消
费者的选择必定既满足时际预算限制,又满足借贷限制。
阴影部分代表了满足这两种限制的第一期消费与第二期消
费的组合。
下图说明了这种借贷限制如何影响消费者决策。
存在两种可能性。在图( a) 中,消费者希望的第
一期消费小于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借贷限制没
有约束性,从而并不影响消费。在图( b) 中,消
费者第一期想进行的消费大于收入。在这种情况
下,消费者消费第一期的全部收入,而且借贷限
制不能使他更多的消费。
当消费者面临借贷限制时, 有两种可能情况 。 在 (a)
图中, 消费者选择第一期消费小于第一期收入, 因此借
贷限制没有约束性, 而且不影响这两个时期的消费 。 在
(b)图中, 借贷限制是有约束力的 。 消费者想借贷并选择
D点 。 但由于不允许借贷, 最好得到的选择是 E点 。 当借
贷限制有约束力时, 第一期消费等于第一期收入 。
借贷限制的分析使我们得出 了有两种消费函数的结论 。
? 对一些消费者来说, 借贷限制没有约束性, 而且两个时期
的消费取决于一生收入的现值, Y1+Y2/( 1+r) 。
? 对另一些消费者来说, 借贷限制有约束性, 而且消费函
数是 C1=Y1和 C2=Y2。 因此, 对那些想借贷但又借不到的
消费者来说, 消费只取决于现期收入 。
案例研究:日本人的高储蓄
日本是世界上储蓄率高的国家之一, 而且这个事实对
理解日本经济的短期与长期状况是重要的 。
一方面,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 日本人的高储蓄率是日
本在二战后几十年经历的迅速增长的关键 。 的确, 第 3章
提出的索洛增长模型表明, 储蓄率是一国稳定状态收入水
平的主要决定因素 。
另一方面,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日本人的高储蓄率对
日本 90年代期间的停滞也是有作用的。高储蓄意味着消费
支出低。根据 IS-LM模型可知,低支出变为低总需求并减
少了收入。
为什么日本人收入中的消费比例会大低于美国人呢?
一个原因是, 在日本家庭借贷比较困难 。 正如费雪模型
所说明的, 面临借贷限制约束的家庭消费小于没有借贷限制
的家庭 。 因此, 一个借贷限制普遍的社会往往有较高的储蓄
率 。
另一个原因是家庭通常希望借贷买房 。 在美国, 一个人
通常可以首付 10%以下的房款就能买下一所房子 。 日本的买
房者根本不能借这么多:首付 40%的房款是常见的 。 而且日
本房价极高, 主要是因为日本土地价格高 。 如果一个日本家
庭想要有自己的房子, 它就必须大量储蓄 。
尽管借贷限制是对日本高储蓄率的部分解释,但在日
本和美国还有引起储蓄率差别的许多其他因素。日本的税
收体系通过对资本收入征收极低的税而鼓励储蓄。此外,
文化差别 也会引起消费者对现期与未来消费偏好的差别。
一个著名的日本经济学家写道:“日本人是与别人不同的。
他们更加厌恶风险,和更加节欲。如果这是正确的,长期
的含义是日本将吸收世界的全部财富。我不愿对这种解释
作出评论。”
<<返回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