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 殖 吸 虫
Paragonimus
概 论
Introduction to Paragonimus
? 并殖吸虫是并殖吸虫病 (paragonimiasis)病原体,
分类学隶属于并殖科。
? 全世界已报道并殖吸虫约 50种,寄生于人体的
致病虫种约 7-8种,其中有同物异名。
? 在中国能致病者粗略可归纳为两个类型,以卫
氏并殖吸虫为代表的人兽共患型和以斯氏狸殖
吸虫为代表的兽主人次型。
卫氏并殖吸虫
Paragonimus westermani
Morphology
一,成虫:虫体肥厚,
背侧稍隆起,腹面
扁平。活体红褐色,
体表布满小棘,口、
腹吸盘大小略同,
腹吸盘约在虫体中
部。卵巢与子宫并
列于腹吸盘之后,
两睾丸分支如指状,
并列于虫体后 1/3初
染色体核型
(Chromosome karyotype)
? Diploid(二倍体型) 2n=22(n=11)
? Triploid(三倍体型) 3n=33(n=11)
虫卵, 椭圆
形,金黄色;
卵盖大而明显,
卵壳厚薄不均;
内含一个卵细
胞和多个卵黄
细胞。
Life cycle
成虫
虫卵
尾蚴
囊蚴
童虫
成虫
毛蚴
痰液、粪便入水
淡水螺
淡水蟹、喇蛄
人、哺乳动物经口
人、肉食哺
乳动物肺
肠壁 腹腔 横膈 肺
First intermediate host,Snails
毛蚴 → 胞蚴 → 母雷蚴 → 子雷蚴 → 尾蚴
Metacercaria主要存在于石蟹和蝲蛄的肌肉、
内脏和腮等处。
Second intermediate host:
Isolapotamon sp,Cambaroides sp.
注意点:
? 囊蚴、经口,生食溪
蟹、蝲蛄
? 童虫:肠壁 → 腹内各
器官间 → 膈肌 → 肺
? 还可寄生于:脑、皮
下、肝等
? 虫卵:痰、粪便
? 中间宿主:川卷螺;
溪蟹、蝲蛄
? 保虫宿主:犬、猫;
虎、狼等食肉动物
Pathogensis
主要由童虫、成虫在人体组织器官
内移行、窜扰、寄居造成的机械性损伤
及代谢产物等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
1,Acute stage
致病阶段,童虫移行、游窜
病变部位,肠壁、肝局部出血、坏死等
主要症状,食欲差、发烧、乏力、腹痛、
腹泻等
血象:嗜酸性粒细胞增高,20~ 40%
2,Chronic Stage
? Suppurative Stage脓肿期
隧道样病灶,内有血液、童虫,嗜 中、酸
性细胞浸润 — 肉芽增生形成脓肿。
? Cystic Stage 囊肿期
炎症细胞死亡、液化,赤褐色粘性液体,内
含大量夏科雷登结晶、虫卵,囊壁肉芽更为肥
厚;多房性囊肿。
? Fibrous-scar Stage 纤维疤痕期
虫死或转移;囊肿内容物排出或吸收,病灶
纤维化。
慢性期根据受损器官 临床分型,
胸肺型 咳嗽、胸痛、血痰,铁锈色痰
脑型 头痛、癫痫、偏瘫
腹 型 腹痛、腹泻、大便带血,侵及肝脏
时可致 肝痛、肝大、功能紊乱
皮肤型 游走 性 皮下 包块或结节
亚临床型 无明显器官损害,免疫学实验阳性
感染动物肺
表面有多个
隆起的结节,
内含成虫 。
Diagnosis
Lab.Diagnosis
1,病原学诊断:粪便或痰液中找到虫卵、
摘除的皮下包块中找到虫体或虫卵即可
确诊。
2,免疫学诊断
3,X线及 CT检查:使用于胸肺型及脑型
Epidemiology
1,分布:分布广泛,病人不多,呈点状分布,一经查
出,容易控制。
2,流行环节:
1)传染源:能排出虫卵的病人和肉食类哺乳动物。
2)传播途径:本病唯一的传播途径是经口感染,
由于食入含活囊蚴的溪蟹、喇蛄或淡水虾所引起。
3)易感人群
3,转续宿主:多种动物证实可作为本虫转续宿主,生
食或半 生 食其肉也可能感染 由于其种类多,数量
大,分布广,它们在流行病学上是一个不可忽视
的因素
Prevention
? 治疗:吡喹酮
? 卫生宣教:不生食或半生食溪蟹、喇蛄
及其制品。
斯氏狸殖吸虫
Pagumogonimus skrjabini
成虫,虫体较卫
氏肺吸稍窄长,
前宽后窄, 两端
较尖, 最宽处在
腹吸盘的水平,
腹吸盘位于体前
三分之一处, 其
它特点与卫氏肺
吸虫相同 。
Morphology
虫卵, 椭圆形,
大多形状不对
称, 其它与卫
氏肺吸虫卵类
似, 但, 三特
点, 均不及卫
氏并殖吸虫卵
显著 。
Life cycle
1,与卫氏并殖吸虫生活史相似,但宿主有所不同:
2,第一中间宿主:拟钉螺、小豆螺
3,第二中间宿主:溪蟹、石蟹
4,终宿主:果子狸、猫、犬
5,人是其非正常宿主。


果子狸、猫、犬



成虫继续发育
不能发育 童虫
Pathogensis
1,本虫是人兽共患以兽为主的致病虫种
2,在动物体内 (正常终宿主 ),虫体在肺、胸腔等
出结囊,成熟产卵,引起类似卫氏并殖吸虫一
系列典型病变。
3,在人体内(非正常宿主),虫体大多停留在童
虫状态,到处游窜,引起幼虫移行症( Larval
migrations),多表现为游走性皮下结节或包
块。
Diagnosis
Lab Diagnosis
1.病原学检查
痰、粪便虫卵
皮下包块或结节活检童虫
2.免疫学试验
皮内试验, ELISA,CAg 现症、疗效考核
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
? 流行:本虫为我国独有,国外尚未见报道。
? 防治:防治原则与卫氏并殖吸虫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