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 虫
Filaria
一, 概述
丝虫是一种细长的、由吸血节肢动
物传播的、寄生在陆生脊椎动物的循环
系统、淋巴系统、皮下组织或体腔的线
虫。寄生在人体的丝虫有 8种。
寄生于淋巴系统
班氏吴策线虫 Wuchereria bancrofti 热带、亚
热带流行
马来布鲁线虫 Brugia malayi 东南亚流行
帝汶布鲁线虫 流行于印尼、帝汶岛
寄生于皮下组织
盘旋尾丝虫 流行非洲、拉美,引起河盲症
链尾唇棘线虫
罗阿丝虫
寄生于体腔
常线唇棘线虫 流行于非洲。寄生胸腔、腹腔。
欧氏曼森线虫 流行于非洲、拉美,寄生腹腔。
全世界有 9亿人受丝虫威胁
丝虫病人有 9千万
我国建国初 3千万病人,目前有病人约
200万。
丝虫病为世界六大热带病之一。
我国只有两种:
班氏吴策线虫 —— 班氏丝虫
马来布鲁线虫 —— 马来丝虫
二, 形态
成虫:两种成虫的外形及内部结构相似,
虫体细长如线。雌雄一体,属卵胎生。
幼虫 —— 微丝蚴,丝虫卵在子宫内发育
很快,最后虫卵拉长,卵壳形成鞘,幼
虫包于鞘内,称为微丝蚴。
微丝蚴虫体细长,头部钝圆,尾部尖细,
外被鞘膜,内含体核。
三, 生活史
1.成虫寄生部位:
马来丝虫 —— 上、下肢浅淋巴系统
班氏丝虫 —— 深、浅部淋巴系统
2.发育过程
蚊
叮
人
蚊
叮
人
生活史特点:
寄生于淋巴系统
感染虫期是丝状蚴
传播虫期是微丝蚴
感染方式为经蚊叮咬
3.微丝蚴的液现周期性
—— 微丝蚴在周围血中夜多昼少的现象。
班氏微丝蚴 ……… 10Pm— 2Am
马来微丝蚴 ……… 8Pm— 4Am
原因,a,与微血管的舒缩有关
b,与氧气的吸入量有关
c,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有关
四,致病作用
带有感染期幼虫的蚊叮人后,可能出
现三种后果:
a.未发生感染
b.微丝蚴血症(带虫者)
c,发病,成虫代谢产物、子宫分泌物、
微丝蚴死后的裂解物是致病根源。
急性炎症期
1,发热:成虫代谢产物、蜕皮引起。
2,逆行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
丹毒样毛细淋巴管炎:俗称, 流
火, 。
3.精索炎、附睾炎、睾丸炎
慢性阻塞期
淋巴管炎 淋巴液肿
淋巴阻塞淋巴外渗
淋巴管破裂
管壁纤维化
淋巴结炎
淋巴管扩张
瓣膜关闭不全
1.象皮肿,淋巴液外漏,刺激 局部组织
增生、纤维化,皮肤粗糙增厚、变硬。
马来丝虫 下肢膝关节以下
班氏丝虫 全下肢、阴囊、阴唇
2.鞘膜积液
3.乳糜尿、乳糜腹水
肠淋巴干受阻 腹腔(乳糜腹水)
腰干 肾盂(乳糜尿)
乳糜液
乳糜液
两种丝虫由于寄生部位的不同,所引起
的临床表现也不同。
马来丝虫,主要引起四肢的淋巴管炎、
淋巴结炎、象皮肿(膝、肘以下)。
班氏丝虫:除浅部淋巴系统病变外,还
出现精索、附睾、睾丸的急性炎症,鞘
膜积液、阴囊象皮肿、乳糜尿等。
五,实验诊断
1.病原学诊断
厚血膜法:晚上 9点以后采血
新鲜血滴法
活组织检查
2.免疫学检查
IFAT
ELISA
六, 流行环节
1,传染源:
周围血中有微丝蚴的病人及带虫者。
2,传播途径:
班氏丝虫 淡色库蚊、致乏库蚊
马来丝虫 中华按蚊、嗜人按蚊
3,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部分人有一定保护性免疫力。
感染与受蚊叮咬的机会多少有关。
七,防治
1.治疗病人及带虫者
海群生 (hetrazan)
马来丝虫病,0.75 顿服
班氏丝虫病,0.5 bid 3天
海群生食盐法 50mg/d
2,灭蚊、防蚊
Filaria
一, 概述
丝虫是一种细长的、由吸血节肢动
物传播的、寄生在陆生脊椎动物的循环
系统、淋巴系统、皮下组织或体腔的线
虫。寄生在人体的丝虫有 8种。
寄生于淋巴系统
班氏吴策线虫 Wuchereria bancrofti 热带、亚
热带流行
马来布鲁线虫 Brugia malayi 东南亚流行
帝汶布鲁线虫 流行于印尼、帝汶岛
寄生于皮下组织
盘旋尾丝虫 流行非洲、拉美,引起河盲症
链尾唇棘线虫
罗阿丝虫
寄生于体腔
常线唇棘线虫 流行于非洲。寄生胸腔、腹腔。
欧氏曼森线虫 流行于非洲、拉美,寄生腹腔。
全世界有 9亿人受丝虫威胁
丝虫病人有 9千万
我国建国初 3千万病人,目前有病人约
200万。
丝虫病为世界六大热带病之一。
我国只有两种:
班氏吴策线虫 —— 班氏丝虫
马来布鲁线虫 —— 马来丝虫
二, 形态
成虫:两种成虫的外形及内部结构相似,
虫体细长如线。雌雄一体,属卵胎生。
幼虫 —— 微丝蚴,丝虫卵在子宫内发育
很快,最后虫卵拉长,卵壳形成鞘,幼
虫包于鞘内,称为微丝蚴。
微丝蚴虫体细长,头部钝圆,尾部尖细,
外被鞘膜,内含体核。
三, 生活史
1.成虫寄生部位:
马来丝虫 —— 上、下肢浅淋巴系统
班氏丝虫 —— 深、浅部淋巴系统
2.发育过程
蚊
叮
人
蚊
叮
人
生活史特点:
寄生于淋巴系统
感染虫期是丝状蚴
传播虫期是微丝蚴
感染方式为经蚊叮咬
3.微丝蚴的液现周期性
—— 微丝蚴在周围血中夜多昼少的现象。
班氏微丝蚴 ……… 10Pm— 2Am
马来微丝蚴 ……… 8Pm— 4Am
原因,a,与微血管的舒缩有关
b,与氧气的吸入量有关
c,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有关
四,致病作用
带有感染期幼虫的蚊叮人后,可能出
现三种后果:
a.未发生感染
b.微丝蚴血症(带虫者)
c,发病,成虫代谢产物、子宫分泌物、
微丝蚴死后的裂解物是致病根源。
急性炎症期
1,发热:成虫代谢产物、蜕皮引起。
2,逆行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
丹毒样毛细淋巴管炎:俗称, 流
火, 。
3.精索炎、附睾炎、睾丸炎
慢性阻塞期
淋巴管炎 淋巴液肿
淋巴阻塞淋巴外渗
淋巴管破裂
管壁纤维化
淋巴结炎
淋巴管扩张
瓣膜关闭不全
1.象皮肿,淋巴液外漏,刺激 局部组织
增生、纤维化,皮肤粗糙增厚、变硬。
马来丝虫 下肢膝关节以下
班氏丝虫 全下肢、阴囊、阴唇
2.鞘膜积液
3.乳糜尿、乳糜腹水
肠淋巴干受阻 腹腔(乳糜腹水)
腰干 肾盂(乳糜尿)
乳糜液
乳糜液
两种丝虫由于寄生部位的不同,所引起
的临床表现也不同。
马来丝虫,主要引起四肢的淋巴管炎、
淋巴结炎、象皮肿(膝、肘以下)。
班氏丝虫:除浅部淋巴系统病变外,还
出现精索、附睾、睾丸的急性炎症,鞘
膜积液、阴囊象皮肿、乳糜尿等。
五,实验诊断
1.病原学诊断
厚血膜法:晚上 9点以后采血
新鲜血滴法
活组织检查
2.免疫学检查
IFAT
ELISA
六, 流行环节
1,传染源:
周围血中有微丝蚴的病人及带虫者。
2,传播途径:
班氏丝虫 淡色库蚊、致乏库蚊
马来丝虫 中华按蚊、嗜人按蚊
3,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部分人有一定保护性免疫力。
感染与受蚊叮咬的机会多少有关。
七,防治
1.治疗病人及带虫者
海群生 (hetrazan)
马来丝虫病,0.75 顿服
班氏丝虫病,0.5 bid 3天
海群生食盐法 50mg/d
2,灭蚊、防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