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第一页电工技术主编 李中发制作 李中发
2005年 1月跳转到第一页学习要点
掌握用三要素法分析一阶动态电路的方法
理解电路的暂态和稳态以及时间常数的物理意义
了解 用经典法分析一阶动态电路的方法
了解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的概念
了解 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的构成及其必须具备的条件第 6章 一阶动态电路分析跳转到第一页第 6章 一阶动态电路分析
6.1 换路定理
6.2 一阶动态电路分析方法
6.3 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6.4 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跳转到第一页
6.1 换路定理过渡过程,电路从一个稳定状态过渡到另一个稳定状态,电压、电流等物理量经历一个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含有动态元件电容 C和电感 L的电路称为 动态电路 。动态电路的伏安关系 是用微分或积分方程表示的。通常用 微分形式 。
一阶电路,用一阶微分方程来描述的电路。一阶电路中只含有一个 动态元件。本章着重于无源和直流一阶电路。
产生过渡过程的条件,电路结构或参数的突然改变。
产生过渡过程的原因,能量不能跃变,电感及电容能量的存储和释放需要时间,从而引起过渡过程。
6.1.1 电路产生过渡过程的原因跳转到第一页换路,电路工作条件发生变化,如电源的接通或切断,电路连接方法或参数值的突然变化等称为换路。
换路定理,电容上的电压 uC及电感中的电流 iL
在换路前后瞬间的值是相等的,即:
必须注意,只有 uC,iL受换路定理的约束而保持不变,电路中其他电压、电流都可能发生跃变。
)0()0(
)0()0(
LL
CC


ii
uu
6.1.2 换路定理跳转到第一页例:图示电路原处于稳态,t=0时开关 S闭合,US=10V,
R1=10Ω,R2=5Ω,求初始值 uC(0+),i1(0+),i2(0+),iC(0+)。
解:由于在直流稳态电路中,电容 C相当于开路,因此 t=0-时电容两端电压分别为:
+
U S

C
+
u C

S
t =0
i 1
R 1
R 2
i C i 2
+
U S

i 1 (0 + )
R 1
R 2
i C (0 + ) i 2 (0 + )
+
u C (0 + )

V10)0( SC Uu
在开关 S闭合后瞬间,根据换路定理有:
V10)0()0( CC uu
由此可画出开关 S闭合后瞬间即时的等效电路,如图所示。由图得:
A010 1010)0()0(
1
CS1
R
uUi
A2510)0()0(
2
C
2
R
ui
A220)0()0()0( 21C iii
跳转到第一页例:图示电路原处于稳态,t=0时开关 S闭合,求初始值
uC(0+),iC(0+)和 u(0+)。
解:由于在直流稳态电路中,电感 L相当于短路、电容 C相当于开路,因此 t=0-时电感支路电流和电容两端电压分别为:
4 Ω
R
1
R
2
2 Ω
+
u

+
C u
C

+
U
s
12 V

L i
L
+ u
L

R
3
6 Ω
i
1
i
C
V2.762.1)0()0()0(
A2.1
64
12
)0(
3L31C
31
L


RiRiu
RR
U
i s
在开关 S闭合后瞬间,根据换路定理有:
V2.7)0()0(
A2.1)0()0(
CC
LL




uu
ii
跳转到第一页由此可画出开关 S闭合后瞬间即时的等效电路,如图所示。
由图得:
4 Ω
R 1
R 2
2 Ω
+
U s 12V

R 3
6 Ω
i L (0 + )
+ u L (0 + ) -
+
u (0 + )

+
u C (0 + )

i 1 (0 + ) i C (0 + )
A02.12.1)0()0()0(
A2.1
6
2.7)0(
)0(
1LC
3
1



iii
R
u
i C
u(0+)可用节点电压法由 t=0+时的电路求出,为:
V4.2
2
1
4
1
2.1
4
12
11
)0(
)0(
21
L
1?
RR
i
R
U
u
s
跳转到第一页
6.2 一阶动态电路的分析方法任何一个复杂的一阶电路,总可以用戴微南定理或诺顿定理将其等效为一个简单的 RC电路或 RL电路。R 3
+
U

i C
+
u C

C
R 1
R 2
+
U S

i C
+
u C

C
R 0
I S
i C
+
u C

C
R 0
因此,对一阶电路的分析,
实际上可归结为对简单的 RC
电路和 RL电路的求解。一阶动态电路的分析方法有经典法和三要素法两种。
跳转到第一页
1,RC电路分析
sUudt
duRC
C
C
图示电路,t=0时开关 S闭合。根据 KVL,得回路电压方程为:
从而得微分方程:
而,
6.2.1 经典分析法
SCR Uuu
t
u
RCRiu
t
u
Ci
d
d
d
d
C
CR
C
C

R +
U
S

i
CS
+
u
C

C
+
u
R

跳转到第一页解微分方程,得:
只存在于暂态过程中,t→∞ 时 uC''→0,称为 暂态分量 。
其中 uC'=US为 t→∞ 时 uC的值,称为 稳态分量 。
RC
tt
eUUUeUUUu )()( S0SS0SC?
RC
tt
eUUeUUu )()( S0S0C?
τ=RC称为 时间常数,决定过渡过程的快慢 。
t
0
u
C
U
S
U
0
U
0
< U
S
t
0
u C
U 0
U S
U 0 > U S波形图:
跳转到第一页电路中的电流为:
R +
U
S

i
CS
+
u
C

C
+
u
R

RC
tt
eRUeRUtuCi

SSCC dd?
电阻上的电压为:
RC
tt
eUeURiu SSCR?
iC与 uR的波形
t
0
i C
U S
R
t
0
u R
U S
跳转到第一页
2,RL电路分析图示电路,t=0时开关 S闭合。根据 KVL,得回路电压方程为:
SLR Uuu
R +
U
S

i
LS
+
u
L

+
u
R

L
因为:
LR
L
L d
d
Riu
t
i
Lu
从而得微分方程:
R
Ui
t
i
R
L S
LLd
d
t
eRUIRUi
)( S0SL
解之得:
稳态分量 暂态分量式中 τ=L/R为时间常数跳转到第一页经典法求解一阶电路的步骤:
( 1) 利用基尔霍夫定律和元件的伏安关系
,根据换路后的电路列出微分方程;
( 2) 求微分方程的特解,即稳态分量;
( 3) 求微分方程的补函数,即暂态分量;
( 4) 将稳态分量与暂态分量相加,即得微分方程的全解;
( 5) 按照换路定理求出暂态过程的初始值
,从而定出积分常数 。
跳转到第一页例:图 (a)所示电路原处于稳态,t=0时开关 S闭合,求开关闭合后的电容电压 uC和通过 3Ω电阻的电流 i。
3 Ω
+
12V

i
C
+
u
C

1F
( a)
S
6 Ω
i
+
U S

i C
+
u C

C
R
( b)

u R
+
解:用戴微南定理将图 (a)所示开关闭合后的电路等效为图 (b),图中:
V81236 6SU
236 36R
对图 (b)列微分方程:
8dd2 CC utu
解微分方程:
tAeu 5.0C 8
跳转到第一页
3 Ω
+
12V

i
C
+
u
C

1F
( a)
S
6 Ω
i
由图 (a)求 uC的初始值为:
V12)0()0( CC uu
积分常数为:
4812A
所以,电容电压为:
V48 5.0C teu
通过 3Ω电阻的电流为:
A
3
4
3
4
3
4812
3
12 5.05.0C tt eeui
跳转到第一页
6.2.2 三要素分析法求解一阶电路任一支路电流或电压的三要素公式为:
t
efffftf )]()0([)()(
式中,f(0+)为待求电流或电压的初始值,f(∞)为待求电流或电压的稳态值,τ为电路的时间常数。
对于 RC电路,时间常数为:
RC
对于 RL电路,时间常数为:
R
L
跳转到第一页例:图示电路,IS=10mA,R1=20kΩ,R2=5kΩ,C=100μF。
开关 S闭合之前电路已处于稳态,在 t=0时开关 S闭合 。 试用三要素法求开关闭合后的 uC。
解,( 1) 求初始值 。 因为开关 S闭合之前电路已处于稳态,
故在瞬间电容 C可看作开路,因此:
V20010201010)0()0( 331SCC RIuu
I
S
+
u
C

CR
1
S
R
2
( 2)求稳态值。当 t=∞时,电容 C同样可看作开路,因此:
V40
520
10520
1010
)(
3
3
21
21
SC



RR
RR
Iu
跳转到第一页
( 3) 求时间常数 τ。 将电容支路断开,恒流源开路,得,


k4
520
520
21
21
RR
RRR
时间常数为:
s4.0101 0 0104 63RC?
( 4)求 uC。 利用三要素公式,得:
V1 6 040402 0 040 5.24.0C tt eeu
跳转到第一页例:图示电路,US1=9V,US2=6V,R1=6Ω,R2=3Ω,L=1H
。 开关 S闭合之前电路已处于稳态,在 t=0时开关 S闭合 。 试用三要素法求开关闭合后的 iL和 u2。
解,( 1) 求初始值 。 因为开关 S闭合之前电路已处于稳态,
故在瞬间电感 L可看作短路,因此:
( 2)求稳态值。当 t=∞时,电感 L同样可看作短路,因此:
A136 9)0()0(
21
S1LL?
RR
Uii
A236)(
2
S2
L R
Ui
+
U S1

i L
+
u 2

L
S
R 2R 1
+
U S 2

V313)0()0( L22 iRu
V623)()( L22 iRu
跳转到第一页
( 3) 求时间常数 τ。 将电感支路断开,恒压源短路,得,
时间常数为:
( 4)求 iL和 u2。 利用三要素公式,得:
32RR
s31 RL?
A2212 33L tt eei
V36636 332 tt eeu
跳转到第一页
6.3 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6.3.1 一阶电路响应的分解根据电路的工作状态,全响应可分解为稳态分量和暂态分量,
即:
全响应 =稳态分量 +暂态分量根据激励与响应的因果关系,全响应可分解为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即:
全响应 =零输入响应 +零状态响应零输入响应 是输入为零时,由初始状态产生的响应,仅与初始状态有关,而与激励无关。 零状态响应 是初始状态为零时,
由激励产生的响应,仅与激励有关,而与初始状态无关。
跳转到第一页将一阶 RC电路中电容电压 uC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改写为:
)1(S0C RC
t
RC
t
eUeUu
零输入响应 零状态响应将一阶 RL电路中电感电流 iL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改写为:
)1(S0L
t
L
Rt
L
R
e
R
UeIi
零输入响应 零状态响应跳转到第一页例:图示电路有两个开关 S1和 S2,t<0时 S1闭合,S2打开,电路处于稳态 。 t=0时 S1打开,S2闭合 。 已知 IS=2.5A,US=12V
,R1=2Ω,R2=3Ω,R3=6Ω,C=1F。 求换路后的电容电压 uC
,并指出其稳态分量,暂态分量,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
,画出波形图 。
解,( 1) 全响应 =稳态分量 +暂态分量
I S
S 1
C
+
u C

R 3
+
U S

R 1 R
2
S 2
稳态分量
V41263 3)(
32
2CC
SURR
Ruu
初始值
V332 325.2)0()0(
21
21SCC?

RR
RRIuu
跳转到第一页时间常数
s2163 63
32
32

CRR
RRRC?
暂态分量 V43)()0( 5.02
CCC t
tt
eeeuuu
全响应 V4 5.0CCC teuuu
( 2)全响应 =零输入响应 +零状态响应零输入响应 V33)0( 5.02CC ttt eeeuu
零状态响应
V14141)( 5.02CC t
tt
eeeuu?




全响应 V4143 5.05.05.0
CCC ttt eeeuuu
跳转到第一页
6.3.2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C
2
R
+
U S

i C
S1
+
u C

图示电路,换路前开关 S置于位置 1,电容上已充有电压。 t=0
时开关 S从位置 1拨到位置 2,使 RC电路脱离电源。根据换路定理,电容电压不能突变。于是,电容电压由初始值开始,
通过电阻 R放电,在电路中产生放电电流 iC。 随着时间增长,
电容电压 uC和放电电流 iC将逐渐减小,最后趋近于零。这样,
电容存储的能量全部被电阻所消耗。可见电路换路后的响应仅由电容的初始状态所引起,故为零输入响应。
由初始值 uC(0+)=U0,稳态值
uC(∞)=0,时间常数 τ=RC,
运用三要素法得电容电压:
RC
tt
eUeuu 0CC )0(?
跳转到第一页放电电流
RC
t
RC
t
eieRUtuCi
)0(dd C0CC
u
C
i
C
t
0
u
C
,i
C
U
o
R
U
o
放电过程的快慢是由时间常数 τ决定。
τ越大,在电容电压的初始值 U0一定的情况下,C越大,电容存储的电荷越多,放电所需的时间越长;而
R越大,则放电电流就越小,放电所需的时间也就越长。相反,τ越小,
电容放电越快,放电过程所需的时间就越短。
从理论上讲,需要经历无限长的时间,电容电压 uC才衰减到零,
电路到达稳态。但实际上,uC开始时衰减得较快,随着时间的增加,衰减得越来越慢。经过 t=(3~5)τ的时间,uC已经衰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这时,可以认为暂态过程已经基本结束,
电路到达稳定状态。
跳转到第一页
2,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2
R
+
U S

i L
S1
+
u L

L
图示电路,换路前开关 S置于位置 1,电路已处于稳态,电感中已有电流。在 t=0时,开关 S从位置 1拨到位置 2,使 RL电路脱离电源。根据换路定理,电感电流不能突变。于是,电感由初始储能开始,通过电阻 R释放能量。随着时间的增长,电感电流 iL将逐渐减小,最后趋近于零。这样,电感存储的能量全部被电阻所消耗。可见电路换路后的响应仅由电感的初始状态所引起,故为零输入响应。
由初始值 iL(0+)=I0,稳态值
iL(∞)=0,时间常数 τ=L/R,
运用三要素法得电感电流:
tLRt eIeii
oLL )0(?
跳转到第一页电感两端的电压
tLRtLR eueRI
t
iLu?
)0(
d
d
Lo
L
L
i
L
u
L
t
0
i
L
,u
L
I
o
- RI
o
RL电路暂态过程的快慢也是由时间常数 τ来决定的。 τ越大,暂态过程所需的时间越长。相反,τ越小,暂态过程所需的时间就越短。且经过 t=(3~5)τ的时间,iL已经衰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这时,可以认为暂态过程已经基本结束,电路到达稳定状态。
跳转到第一页
6.3.3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1,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C
1
R
+
U S

i C
S2
+
u C

图示电路,换路前开关 S置于位置 1,电路已处于稳态,电容没有初始储能。 t=0时开关 S从位置 1拨到位置 2,RC电路接通电压源 US。 根据换路定理,电容电压不能突变。于是 US通过
R对 C充电,产生充电电流 iC。 随着时间增长,电容电压 uC逐渐升高,充电电流 iC逐渐减小。最后电路到达稳态时,电容电压等于 US,充电电流等于零。可见电路换路后的初始储能为零,响应仅由外加电源所引起,故为零状态响应。
由初始值 uC(0+)=0,稳态值
uC(∞)= US,时间常数 τ=RC,
运用三要素法得电容电压:
)1()1)(( SCC RC
tt
eUeuu
跳转到第一页充电电流 RC tRC t eie
R
U
t
uCi?
)0(dd CSCC
u C
i C
t
0
u C,i C
U S
R
U S
RC电路充电过程的快慢也是由时间常数 τ来决定的,τ越大,
电容充电越慢,过渡过程所需的时间越长;相反,τ越小,电容充电越快,过渡过程所需的时间越短。同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调整电路中的元件参数或电路结构,以改变时间常数的大小。
跳转到第一页
2,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图示电路,换路前开关 S置于位置 1,电路已处于稳态,电感没有初始储能。 t=0时开关 S从位置 1拨到位置 2,RL电路接通电压源 US。 根据换路定理,电感电流不能突变。于是 US通过
R对 L供电,产生电流 iL。 随着时间增长,电感电流 iL逐渐增大,最后电路到达稳态时,电感电流等于 US/R。可见电路换路后的初始储能为零,响应仅由外加电源所引起,故为零状态响应。
由初始值 iL(0+)=0,稳态值
iL(∞)= US/R,时间常数
τ=L/R,运用三要素法得电感电流:
1
R
+
U S

i L
S2
+
u L

L


t
L
Rt
e
R
Ue
R
Ui 11 SS
L
跳转到第一页电感两端的电压 t
L
Rt
L
R
eueUtiLu )0(dd LSLL
i
L
u
L
t
0
i
L
,u
L
U
S
R
U
S
RL电路暂态过程的快慢也是由时间常数 τ来决定的。 τ越大,暂态过程所需的时间越长。相反,τ越小,暂态过程所需的时间就越短。且经过 t=(3~5)τ的时间,iL已经衰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这时,可以认为暂态过程已经基本结束,电路到达稳定状态。
跳转到第一页
6.4 微分电路与积分电路
6.4.1 微分电路
+
u o

R
C
+
u i

u
i
0
U
t
1
t
t
2
t
3
t
w
u
o
0
U
t
t
uRC
t
uRCRiu
d
d
d
d iC
o
条件:
(1)时间常数 τ<<tw;
(2)输出电压从电阻两端取出 。
跳转到第一页
6.4.2 积分电路
u
i
0
U
t
1
t
t
2
t
3
t
w
u
o
0
U
t tu
RCtiCuu d
1d1
iCo
条件:
(1)时间常数 τ>>tw;
(2)输出电压从电容两端取出 。
R
C
+
u
i

+
u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