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探索严文明主持人:追求进步,学术倾听,世纪大讲堂问候您。
在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有一位大教授,叫做严文明,严先生一辈子研究的就是文明,今天我把他请来,让他给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叫做“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研究”。
好,有请严先生。您好,请坐。您在年轻的时候,会经常去讲演吗?
严文明:我一直到现在,我差不多每一年有半年的时间在外面。
主持人:我可以问问您,您最开始选择考古专业是您的理想吗?
严文明:不是。
主持人:当时您想读什么?
严文明:我想读理论物理。
主持人:为什么?
严文明:我想当爱因斯坦。
主持人:您想当爱因斯坦那个年代是公元纪年多少年?
严文明:50年代初吧。
主持人:50年代初,做爱因斯坦可以给国家做更大的贡献,但是后来基于什么样的理由,您没有学物理,而是报考了北大?
严文明:这个就是当时不自量力,以为自己挺聪明,学习的时候,理科成绩比较好,学习成绩最不好的是历史,中学里只有历史,没有考古的,所以我高中毕业完了,中国这个朝代,比如说汉代在唐代的前面还是在后头,我都不知道,所以历史跟我开了个玩笑,后面因为我报北大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那个时候一年就录取10个学生,分数是最高的,我正好一个物理题答错了,一下就把我调到历史系来了。
主持人:好,您开始关心中国古代文明是什么时候?
严文明:这个是怎么说呢,我大概学考古以后,我就关心这个事情。
主持人:50年代初?
严文明:对。因为中国文明是一个很古老的文明,但这个文明怎么起源的,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我就想弄一个究竟,所以我在那个时候,实际上就开始了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探索。
主持人:那个时候是50年代,后面有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将近半个世纪,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严文明先生一直研究中国古代文明。
那下面我们就听一听半个世纪的研究成果——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好,有请。
严文明:关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探索,最近一些年在学术界形成了一个高潮,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我想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中国最近一些年,确确实实是站起来了,中国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在出乎很多西方人的想象,西方人过去形成了一个概念,以为东方文明、中国文明,它的本质是保守的、是落后的,这是很明显,我们一听就是个偏见,但是有相当多的人他相信这一点,但是最近这些年,首先亚洲四小龙,日本经济起飞了,中国从政治上站起来了以后,经过了一些波折,我们的经济也起飞了,那么,东方这些国家的,它的文化的根基主要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文化,所以不少人就觉得中国古代文化、东方文化不可小看。
第二个因素是因为最近一些年,考古在中国的考古,有很大的发展,西方人把我们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这50年称为中国考古学的黄金时代,这些考古发现,大大地改变了过去的一些传统认识,所以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现在都有很多人在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但是,这个课题,是一个需要很多人、很多学科、很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够取得成果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全回答的问题,所以我今天讲的题目,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而是“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探索”。现在我们还在探索之中,当然不是说漫无目的的探索,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下面我讲的大家就会知道,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但是我们仍然在探索之中。
我想分四个题目来讲一讲。第一个题目讲,考古学对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特殊作用。因为人类历史活动留下来了很多实物的遗存,这些遗存一少部分在地面上还留着,一大部分都已经湮没在地下了。这需有一个特殊的学科,来揭示这些遗存、来解释这些遗存,这个学科就是考古学。这个中国的考古学,如果讲它的前身,也就是对古器物的研究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就是从中国的北宋开始,就有金石学,“金”就是铜的意思,铜器,有铭文,上面有字的这些铜器;“石”多半指的是石刻,有文字的石刻,在这些有文字的铜器和石刻上,依据这些材料,来核对古代的这些经济、古代的史书,发现、纠正了很多问题,补充了很多问题,因为他研究的是实物,所以也跟考古学搭一点边,但是跟后来的科学意义上的考古学还不太一样,科学意义上的考古学,第一是有田野发掘、田野调查,有地层学、类型学、考古学文化,一套方法论理论,这样才可以把这个学科建立在一个科学的基础上,然后它研究的内容可以非常广泛。
如果按金石学有文字的东西那才能研究,没有文字的不能研究,考古学它基本上是不依靠有文字的资料,当然有文字很好,没有文字的它一样研究。我们现在说人的起源有200多万年,哪里会有200多万年的文字呢?所以考古学产生以后,它的研究不受时间的限制,什么时候有人、什么时候有历史,它就可以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受地域的限制,因为古代的文明,只是在世界上几个很小的地方,大部分地方是没有文字、没有文明,那部分有没有历史呢?它有的也有历史,那怎么办?也是靠考古学。考古学它又是研究实物的,这个实物它是在这儿的,我们现在的科学对这个实物,比如说,我对这个玻璃杯子我可以进行研究,我知道它是玻璃,玻璃的成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就还可以研究玻璃里面的微量元素,研究它微量元素的组成,这种微量元素的组成只是在哪儿有那种组成,哪里的原料,我就知道它这个原料是哪里来的。 总之,考古学它是一个跟自然科学紧密相联系,随着科学不断发展,它的科学性也不断前进的这么一个学科,有了这么一个手段,对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研究,就一步一个脚印了。这个中国在1928年,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了一个考古组,这个考古组的负责人就是李济先生,他可以说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缔造者,他领导的考古组,就对河南省安阳的殷墟进行了连续多年,15次的大规模的发掘,安阳的殷墟,一个它的名字叫殷墟,在那个地方也出了甲骨文,所以考古组刚刚成立,就引起了注意,就去到那里进行发掘,结果通过15次的大规模发掘,就发现了一个商代晚期的都城,从60年代开始,我们又在河南偃师,就是洛阳附近的一个地方的二里头,发现了一个也是具有都城一级的这么一个遗址。最近不是有一个夏商周断代工程吗?夏商周断代工程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到底哪是夏、哪是商?分界应该搁在哪里,大家把这两个遗址,反复的推敲,再加上碳十四的年代测定,二里头的年代大部分都在夏的范围以内,这样学术界现在基本上都同意二里头是夏的都城,这样中国文明的起源就理所当然的推进到了夏代。
下面我想讲第二个题目,中国文明起源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国的自然环境,你们看一看中国的地形图,中国现在是有960万平方公里,位于亚洲的东部,它周围有明显的天然屏障,由于有这样一个天然屏障,中国史前的人类要跟外面交通不是太方便,这是一个很明显的特点。
第二个在这一个大的地理单元里面,我们分析一下,可以分成三大块:一块是青藏高原,有200多万平方米,人口稀少,经济自然也不会很发达;第二大块西北干旱区,纬度比较高,大部分都处在内陆地带,所以同样也是人口稀少,经济不发达;最好的地方就是长江流域跟黄河流域,这两个地方四季分明,有一个比较长的冬季,因为有一个比较长的冬季,所以它需要解决冬季的食粮的供应问题,这样就选择了谷类作物,长江流域发明了水稻,黄河流域发明了小米、粟和黍,这个全世界都是这样,全世界几个农业发达区都是在这个地带、在这个纬度,都是因为有一个冬季的食粮供应问题,这样才形成一个压力,使得人得想法子增加天然食物的生产,比如西亚,那就是培植小麦和大米的地方,那以后西亚的这种经济传播到埃及、传播到印度,埃及、印度、西亚这些文化就发展起来了。中美洲它是种植玉米的地方,中国也是这样,这样在整个中国来讲,最早发明农业,经济起飞、人口迅速增加、文化发展水平最高的就在黄河和长江流域,那么这个黄河和长江流域不是一个小地方,是一个很大的地方,而且全中国来讲,它又是处于比较核心的地方,不是在边上,这样它就很自然的形成了一个核心地区,一个对周围文化有吸引力的地区,这是中国自然环境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这个特点就使得中国往后的发展老是有一个核心,老是以…,比如说从文化上来讲,总是在这个地区最发达,周围的相应的要比较低一点,从民族来讲汉族总是一个为主体,周围就是一些少数民族,它就形成了一个向心力或者一个凝聚力。这我后面将要讲到的,就是中国文明之所以能够长期发展而不中断的自然环境的一个客观条件它就决定了这一条。
再讲一下人文环境,人文环境主要是讲在文明起源的时候,或者文明起源以前,中国有人没有人呢?如果在中国文明起源以前中国没有人,那当然人家说外来的也是可以说得通的了,如果中国进来有人,这个人又没有迁到别的地方去,又没有自行消灭,那他总得有子孙,我们现在这些年来考古证明,在中国境内,差不多从200万年起就已经有人类在这里生活了。
第二个在中国文明起源的时期,在中国的周围没有高度发达的强势文化,没有,在中国最近的比较发达的文明中心是哪里呢?是古代的印度,就是现在的巴基斯坦这个地方,印度河流域的文明,那个是就我们现在的国界说,离中国很近,但是跟中国文明的中心是很远的,所以它即使那里有比较发达的文化,不可能对中国境内的早期的文明形成什么影响,所以讲中国文明的起源,我们把内部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外部的环境分析一下,就会得出一个结论,中国文明只能是本土起源,因为本土各个地方的情况不一样,所以它也不可能是异源起源。
下面我想讲第三点,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历程。很多人关心中国文明是什么时候起源的,什么时候开始进入文明?但是我们经常不这样直接回答问题,因为我也好,任何别的学者也好,无法回答是哪一个早上我们中国就进入文明了,跑到文明这个门槛里进来了,我们只能说,我们看得出来这个文明是一步一步从一个原始的野蛮的状态,逐步的向文明社会前进。现在我们研究的结果是,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可以划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还有一个铜石并用时代,这是考古学划分年代的办法。
刚才我讲到的二里头文化,就是相当于夏代的文化,很明显是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了,那么,中国文明的起源是在青铜时代以前,我们现在看到,在新石器时代的中期和早期,一些聚落、一些村落,那个房子都差不多,你看不出有什么住得很好的房子或者很差的房子,那个时候的墓葬也有很多,这个墓葬里面我们看到的情况是,随葬的东西也好,墓框的修整也好,都差不多,当然是有差别了,但是看不出一种很明显的阶层性的差别。就是一部分人是富人,那一部分人是穷人,根本就看不出来的,但是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特别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后半,这个情况就开始出现变化,所以就从这些现象看得出来这个社会开始在分层,这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的事情,绝对年代大体上相当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左右。但是这种中心聚落在这个时期,仅仅是几个文化最发达的中心才有,所以说这个时期已经普遍的是文明化了,普遍的在文明化的进程中间有相当大的进展了,而且这种文明化的进程不是在一个地方,而是在很多地方,这样文明起源多元论就在这个时候产生了。
最后说一点,第四,中国文明起源时期,多元一体格局的初步形成以及它对后世历史的影响。我刚才讲了中国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好多个源头,不是在一个地方起源的,但是它后面这些多元的文明,它后面不断地相互发生关系,不论是战争的关系还是和平的关系,总而言之,它是都在一个比较大的范围以内,共同的发生作用,因此,它既是多元的,又有很多联系的,因为有很多联系,所以也就有很多共同点,这些地方发展的步骤我们刚才划了几个阶段也是一样的,这些叫做多元,既是多元,我过去讲多元和统一的两个方面的辩证统一,后来费孝通先生在讲中国民族关系的时候,提出来一个多元一体的这么一个,说我们中国的民族关系是个多元一体的关系,我们也就借用这个词。我们中国的文化实际上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形成多元一体的,我们看来这个是内蒙古的、那个是甘肃的,其实在外国人看来这都是中国文化,差不太多,跟外国的文化比,那个差别就大了,所以这种基础在这个时期就奠定了,而主体的地方,我刚才讲了这一片都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这是主体的地方,而到了夏商周这个阶段,中原的地位又凸显出来了,所以就发展形成了一种以中原为核心,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广大地区为主体,然后在全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多种文化的这么一个格局,所以中国历史上这么一个特点是非常突出的,研究中国的文明就要把这个特点把握住,这就把握了中国文明的最主要的特点、最主要的核心。
主持人:好,先来看一下来自凤凰网站的问题,这位网友的名字叫“如果昨日能够重现”,网友的名字很长,他说的是“我很佩服您的历史研究和毕生的考古业绩,知道自己民族文明渊远流长,至少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但是思来想去,我还是有一丝担心,担心我们的历史研究和考古发掘是“螳螂捕蝉,却不知黄雀在后”,您知道吗?北京现在都快被沙土给埋上了,您、我半截身子都埋在沙子里了,可您还在研究起源,齐白石老人70岁才改行学画虾,您不想改行研究环保吗?”
严文明:我想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实际上我刚才讲的内容里面,我是充分的注意到了我们中国的环境的特点,但是有些问题我没有展开。我们中国有四个环境带,以长城为界北面,这是沙漠草原地带,后面是游牧人住的地方,环境一变化不好,那么草长得不好,牲畜死了好多,要生活怎么办?最方便的就是到南边农业部落去抢东西呗,所以经常有这样的战争发生,那么为了防止这个,修了一道长城。第二个界限,淮河秦岭这道界限,淮河秦岭以北是旱地农业区,淮河秦岭以南是水稻区,水稻区的人比较安定,因为一个水田开辟出来不容易,他不能随便把水田给抛弃了,旱田可以,所以比较早期的旱田是一种轮作制,这儿不行了,我就换一个地方,所以,北方的人好动,南方的人好静,那么,中国历史上要统一,当然有时候也就有战争,这个战争很多都是北方人打南方人,或者北方人往南方迁,好几次的南渡,这是一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研究中国的历史。这些方面很多都是与自然环境有关系的,所以研究现在的历史动向也要研究环境,刚才讲的沙尘暴,沙尘暴不是现在才有的,早有的,但是现在这个问题加剧了,这就是我们人,你的活动不要超过了自然的限度,所以研究历史不是面对古代、背对现代,我们也是为了现代,是想从历史里面引出一点现代我们如何做,这样的经验或者教训。
主持人:我可以告诉这位网友,不用让严先生非得改行,古代的研究可以古为今用。
接下来再看一下网友的问题。这位网友叫“红色战刀”,他说“我觉得从常识上讲,大家都非常理解中华民族起源的多元性,但为什么安志敏先生非要主张只有黄河流域才是中国文明唯一的发祥地,怎么可能一大片地都是空地,只有一个地点冒出了我们的祖先呢?但我又记得安先生最后一次强调这种唯一性理论是1987年,请问严先生能否告诉我,他后来有了变化没有?如果还没有,您会怎么去说服他?”
严文明:这个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这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安先生他以前是比较强调中原中心,原因是他对周围的情况不太了解,后来慢慢了解周围的情况以后,他也有些改变,最近他究竟怎么想的,我不清楚,总之,这种多元一体观现在已经成为学术界的一个主流思想。认识事物是这样子,包括我自己在内,我可能一个时期这么认为,另外一个时期我看的资料多了,那我可能要改变我原来的看法,所以这里没有什么好责难的,我想。
观 众:我向请问您一个问题,据我所知,很多文明的起源和发展都是和宗教紧密联系在一起,比如说印度、比如说阿拉伯文化,那我想请问中国文化发展中,宗教的发展,请问您对这个有没有什么研究?
严文明:是这样,人类越到早期,因为科学知识不发达,这种对于自然的事情、对于人类社会的事情、对于人自己本身的事情,那个未知的事情太多了,所以就容易形成一些非科学的想法,这些想法一系统化,有的就变成了宗教,这个宗教,因为是宗教,往往被一些统治阶级所利用,所以中国古代不是没有宗教,但是在道教兴起以前没有形成一个有名的叫做什么教,没有这种教派。我们比如说研究商代文化的时候,商代文化的这种神秘色彩很多,商代的什么事情都要问卜、占卜、问鬼神,所以宗教意识是有的,但是中国古代的宗教从来没有发展到一种宗教的势力凌驾于世俗势力之上的这么一种局面,没有,实际上多半都是为帝王利用,它这个位置,跟比如说埃及的,埃及是相信太阳神,印度也是这样。希腊,你看我们看了希腊的神话,很多神在主宰世界,而我们中国的神,我们中国的神除了一个天神,多半都是祖先神,我们中国古代的立庙,立的一些庙多半都是宗庙,到后来几乎形成了一个制度,就叫做左祖右社,左边就是东面是个祖庙,西边一个社稷坛,社稷坛是祭天、祭地,是为了乞求丰收的,祭祖是为了传宗接代,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的,它是这么个意思,所以它没有把它凌驾在政治势力之上,后来发生了道教,道教,有些皇帝也信道教,但是他没有说被道教所支配,没有达到这个程度,后来传来了佛教,佛教中国历史上就有好几次兴教、毁教,有的皇帝重视这个,就修庙,修这个、修那个,有的把它都毁了,我们现在去看看好多佛教的寺庙什么的,有好多就是有历史上毁坏的迹象,也都有这个,它一直没有成为我们好象全民族一个什么样的宗教,象伊斯兰教的一些国家那种程度,没有。
这个可能有很多种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我想可能与中国的一个主导思想,就是从孔子开始形成的一种儒家思想,这个儒家思想它比较现实,就是“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孔夫子他不讲怪理乱神这些事儿,他不讲,有人问他人死了怎么样,他说“未知生、焉知死”,我生的事儿都还说不清楚,死的事儿我怎么能说呢?所以他这种思想,至少是在知识分子这个阶层,因为后面很多皇帝,也都把孔夫子推崇到很高的位置,他占了一个主导地位,所以中国的宗教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民间活动。不像刚才讲的那些个古代文明,宗教势力达到那么强的位置,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情况。
主持人:下面再看一下来自凤凰网站的问题。这位网友叫“杞人忧天”,他说“我有一种担心,我觉得我们的文明起源观点,总是被当下的考古发现牵着鼻子走,先发现的那个文明地点,就被想象成是文明的发祥地,有一天如果在它旁边发现了另一个文明地点,甚至比原来发现的地点更老,我们又会说新发现的文明点是整个文明的起点,考古家总是一次又一次的修改自己的定论,使我们不断发现,其实还是台湾流行音乐家说的最准确——明天会更好。”
严文明:讲这个问题,我可以给大家讲一下“瞎子摸象”的故事。因为考古一直都在地下,我们这个考古学家,在开始阶段,就像个瞎子,所以摸到了象的耳朵,说象像个蒲扇,摸到了象的腿说象像个柱子,但是如果他把象的整体都摸了一下呢?他就不会有这样的片面的观点了,那我们现在的考古就进入了这个阶段,我刚才讲的文明起源的几个阶段和文明起源的既有中心又有一体的这种结构,这是在把它全体都摸了一下以后得到了一个结论。我们下一步的问题,在这个大的格局上是不会有太大的变动,无非是细部,就是对象的肉体、它的毛发,一步一步,最后我们还要解剖它,它的内脏怎么样,那是进一步对这个文明有更深刻的了解、深刻的认识。
考古它是一个过程,随着这个过程除了资料越来越全面以外,还加上科学技术手段,那么越来越有进步,这样我们能研究的问题会越来越深入,所以不会象刚才那位网友讲的,好象我今天说这是一个文明起源中心,忽然之间旁边又弄了一个中心,不可能是这种情况。
主持人:我会告诉这位网友的,现在即使是还是瞎子摸象的话,这个瞎子也会摸好几遍,如果是这个瞎子只能摸一遍的话,是好多瞎子一起摸,就会比原来的要完全得多、立体得多。
下一个网友叫“two bears”不是两瓶啤酒,是两只熊,大概是与狼共舞里的族长的名字“two bears”。
他说“我有两个问题,第一,我看过一篇文章,它说,考察文明起源,其标志既应该不是文字,也不是城市青铜器和宗教建筑,而应该是古代政治家们推崇的礼仪或礼制,您同意这种观点吗?第二,最近有一些有历史偏好的人写文章,说经过史料分析,得知秦始皇从形体上说不是伟丈夫,而是一个小瘪三、小赤佬,实际上他只比武大郎高一点,是一米五,请问严先生,这么一个侏儒怎么可能稳住那么多大将军呢?”
严文明:我们讲文明的起源,有些人就很自然的会想到,一讲文明的起源,你根据什么,也就是说文明有什么标志没有?那有人就去查书,一查书对于文明的解释大概有60几种,60几种你要哪一种啊,你不能都要,所以,文明的概念,先弄清楚文明的概念,再去研究文明,这不是一个正确的道路,就是我们研究问题,都应该是从事实出发,不是从概念出发,因为这些概念都是前人根据某些事实,它做出来的一个概念,我现在有很多新的事实,我自然也应该有我的新的概念。那么至于文明是不是有一个统一的标志(问题),有人说是文字,但是有一些文明很明显是没有文字的;有人说是城市,比如说中美洲的很多文明没有城市;有人说是,像欧洲过去讲,进入文明时代是铁器时代,那我们中国的夏、商都没有铁器,周也是到后期才有铁,我们中国的古代文明主要是在青铜器发达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有人就说中国的文明应该是以青铜为标志,我想这些都应该属于不同的地方具体情况具体而论。文明是什么?文明应该是一个社会发展的一个比较高级的阶段,就是在这个文明社会以前它就不是文明社会,它的物质也比较低下,物质生产比较低下,精神文明也比较简单,社会组织也比较简单,只有到社会开始分层,就是有贵族、有平民,有统治阶级、有被统治阶级,这个时候才能分化出一部分人来从事劳作、创造文字、生产一些高档的物质产品,这个社会才进入了文明,所以我刚才的分析,大家可能听得出来,我是从社会分层开始讲起的。
主持人:最后他关心秦始皇的身高。
严文明:这不好说了。所以我想这种观念不科学。第二,秦始皇究竟长得怎么样,现在谁知道?我们也没有挖出来,挖出来我当然可以知道。
主持人:所以是不是就想把他挖出来看看?好,谢谢。
下面一个网友叫“相信童话的女孩”,她说“中央电视台拍摄的专题片《源》,长江源头的“源”,中央电视台拍摄的专题片《源》,它通过大量的考古发现,向人们展示了人在文明创造当中的作用,我就奇怪,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居然发明了什么中华文明西来说,试问,那些洋鬼子,有蓝眼睛、黄皮肤吗?会穿长袍马褂吗?会下跪吗?他们顶多是给我们带来了些碳十四,我觉得您老也别跟他们致气,这根本用不着讨论,您要是非要跟他们过不去的话,还要挖很多我们的祖坟,破坏我们老祖宗的万古安宁。”
这位网友实际上是提了两个观点,一个是深刻的批判了中华文明西来说;一个是问您挖祖坟的问题…
严文明:说实在话,我现在,你看我今天讲的我就没有批判什么西来说,就是说西来说现在不能成立就是了,它不符合事实,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西来说者,你不能都把他打倒,在一个学术刚刚…这个课题刚刚冒头的时候,比如说西来说最早的一位考古学者,是瑞典的一个很有名的地质学家安特生,中国的第一次田野考古工作是他做的,他当时是中国政府聘请来的矿政顾问。
主持人:那是哪一年?
严文明:1914年。1914年把他聘请来当中国的矿政顾问,他发现了一些重要的矿产,比如说龙岩铁矿,后来宣化中国开了第一个铁厂。地质上有很多命名,比如说马兰黄土,那个马兰就是北京西郊的一个地方,马兰村,那是他在那儿看到了黄土,以后他发现别的地方的黄土都是那个时期的黄土,所以把它统统都叫做马兰黄土。他对中国的地质学有非常大的贡献,他对中国的考古学---他不是考古学家,对中国考古有兴趣是因为他对中国古文明有兴趣,他非常崇敬中华民族,所以他的第一本考古著作叫《中华远古之文化》,他写的是这个书,但是他第一次就发现了彩陶,就是陶器上画了花,叫彩陶,他不知道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讲过这个事儿,没有哪一个古代全书里面讲中国有彩陶,他拿着回去跟西方的一些考古学家说,这个中亚也有、西亚也有,人家一看差不多,那就这样所谓“西来说”这么产生的。
主持人:但是挖祖坟的问题还是有人讲。
严文明:挖祖坟的问题是这样的,现在中国盗掘的风气是一个大问题,就是到处都盗墓、盗宝,就是说古董这个行业给炒得不问青红皂白,弄得一些人唯利是图也就不要祖宗了,管他挖坏不挖坏,我自己能捞到钱就行。
观 众:我想请您谈一下,考古它除了发掘一方面的工作,另外还有很重要的就是保护这方面的工作,想请您谈谈这两方面工作的关系。谢谢。
严文明:最近一些年,我们在保护这一方面,除了刚才一个防止盗、掘、抢这些以外,就是已经清楚的,或者已经发掘过来的,我们怎么保护?这个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大问题,不是仅仅中国的问题,有些东西是科学研究还没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现在最好的保护方法,是把它又埋起来了,因为它在土里已经呆了那么多年,它没有坏,我再埋起来它也不会坏,所以我们现在防止的是人为的,我埋起来了,你在上面又盖房子了,那不就坏了吗,所以要防止人为的破坏。
这个在最近一些年,在立法上有一点进展,就是说,这种文物的保护,要对地方政府他们叫做“文物纳入”,就是纳入他的地方政府的行政的计划以内,财政的拨款的范围以内,他的议事日程里面必须有这一项,所以在经济发展起来以后,那么很多人会想到要建设我们的文化,对于古代的遗存的研究和保护,也是建设我们文化的一个方面。我想那个时候会解决得好一点。
主持人:好,谢谢严先生。在最后,我还得最后考问您一下,假如我让您用一句话告诉我,我说中国古代文明起源,您用一句话告诉我,您会说什么?说关于它的什么?
严文明:我说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它是一种多元而又有核心的这样一种起源模式。
主持人:中国古代文明起源既有中心,又是多元化的。
严文明:对,对。
主持人:好,谢谢您。追求进步,学术倾听,世纪大讲堂向您道别,下周同一时间再会。
谢谢严教授、谢谢大家。
在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有一位大教授,叫做严文明,严先生一辈子研究的就是文明,今天我把他请来,让他给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叫做“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研究”。
好,有请严先生。您好,请坐。您在年轻的时候,会经常去讲演吗?
严文明:我一直到现在,我差不多每一年有半年的时间在外面。
主持人:我可以问问您,您最开始选择考古专业是您的理想吗?
严文明:不是。
主持人:当时您想读什么?
严文明:我想读理论物理。
主持人:为什么?
严文明:我想当爱因斯坦。
主持人:您想当爱因斯坦那个年代是公元纪年多少年?
严文明:50年代初吧。
主持人:50年代初,做爱因斯坦可以给国家做更大的贡献,但是后来基于什么样的理由,您没有学物理,而是报考了北大?
严文明:这个就是当时不自量力,以为自己挺聪明,学习的时候,理科成绩比较好,学习成绩最不好的是历史,中学里只有历史,没有考古的,所以我高中毕业完了,中国这个朝代,比如说汉代在唐代的前面还是在后头,我都不知道,所以历史跟我开了个玩笑,后面因为我报北大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那个时候一年就录取10个学生,分数是最高的,我正好一个物理题答错了,一下就把我调到历史系来了。
主持人:好,您开始关心中国古代文明是什么时候?
严文明:这个是怎么说呢,我大概学考古以后,我就关心这个事情。
主持人:50年代初?
严文明:对。因为中国文明是一个很古老的文明,但这个文明怎么起源的,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我就想弄一个究竟,所以我在那个时候,实际上就开始了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探索。
主持人:那个时候是50年代,后面有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将近半个世纪,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严文明先生一直研究中国古代文明。
那下面我们就听一听半个世纪的研究成果——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好,有请。
严文明:关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探索,最近一些年在学术界形成了一个高潮,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我想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中国最近一些年,确确实实是站起来了,中国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在出乎很多西方人的想象,西方人过去形成了一个概念,以为东方文明、中国文明,它的本质是保守的、是落后的,这是很明显,我们一听就是个偏见,但是有相当多的人他相信这一点,但是最近这些年,首先亚洲四小龙,日本经济起飞了,中国从政治上站起来了以后,经过了一些波折,我们的经济也起飞了,那么,东方这些国家的,它的文化的根基主要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文化,所以不少人就觉得中国古代文化、东方文化不可小看。
第二个因素是因为最近一些年,考古在中国的考古,有很大的发展,西方人把我们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这50年称为中国考古学的黄金时代,这些考古发现,大大地改变了过去的一些传统认识,所以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现在都有很多人在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但是,这个课题,是一个需要很多人、很多学科、很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够取得成果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全回答的问题,所以我今天讲的题目,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而是“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探索”。现在我们还在探索之中,当然不是说漫无目的的探索,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下面我讲的大家就会知道,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但是我们仍然在探索之中。
我想分四个题目来讲一讲。第一个题目讲,考古学对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特殊作用。因为人类历史活动留下来了很多实物的遗存,这些遗存一少部分在地面上还留着,一大部分都已经湮没在地下了。这需有一个特殊的学科,来揭示这些遗存、来解释这些遗存,这个学科就是考古学。这个中国的考古学,如果讲它的前身,也就是对古器物的研究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就是从中国的北宋开始,就有金石学,“金”就是铜的意思,铜器,有铭文,上面有字的这些铜器;“石”多半指的是石刻,有文字的石刻,在这些有文字的铜器和石刻上,依据这些材料,来核对古代的这些经济、古代的史书,发现、纠正了很多问题,补充了很多问题,因为他研究的是实物,所以也跟考古学搭一点边,但是跟后来的科学意义上的考古学还不太一样,科学意义上的考古学,第一是有田野发掘、田野调查,有地层学、类型学、考古学文化,一套方法论理论,这样才可以把这个学科建立在一个科学的基础上,然后它研究的内容可以非常广泛。
如果按金石学有文字的东西那才能研究,没有文字的不能研究,考古学它基本上是不依靠有文字的资料,当然有文字很好,没有文字的它一样研究。我们现在说人的起源有200多万年,哪里会有200多万年的文字呢?所以考古学产生以后,它的研究不受时间的限制,什么时候有人、什么时候有历史,它就可以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受地域的限制,因为古代的文明,只是在世界上几个很小的地方,大部分地方是没有文字、没有文明,那部分有没有历史呢?它有的也有历史,那怎么办?也是靠考古学。考古学它又是研究实物的,这个实物它是在这儿的,我们现在的科学对这个实物,比如说,我对这个玻璃杯子我可以进行研究,我知道它是玻璃,玻璃的成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就还可以研究玻璃里面的微量元素,研究它微量元素的组成,这种微量元素的组成只是在哪儿有那种组成,哪里的原料,我就知道它这个原料是哪里来的。 总之,考古学它是一个跟自然科学紧密相联系,随着科学不断发展,它的科学性也不断前进的这么一个学科,有了这么一个手段,对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研究,就一步一个脚印了。这个中国在1928年,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了一个考古组,这个考古组的负责人就是李济先生,他可以说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缔造者,他领导的考古组,就对河南省安阳的殷墟进行了连续多年,15次的大规模的发掘,安阳的殷墟,一个它的名字叫殷墟,在那个地方也出了甲骨文,所以考古组刚刚成立,就引起了注意,就去到那里进行发掘,结果通过15次的大规模发掘,就发现了一个商代晚期的都城,从60年代开始,我们又在河南偃师,就是洛阳附近的一个地方的二里头,发现了一个也是具有都城一级的这么一个遗址。最近不是有一个夏商周断代工程吗?夏商周断代工程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到底哪是夏、哪是商?分界应该搁在哪里,大家把这两个遗址,反复的推敲,再加上碳十四的年代测定,二里头的年代大部分都在夏的范围以内,这样学术界现在基本上都同意二里头是夏的都城,这样中国文明的起源就理所当然的推进到了夏代。
下面我想讲第二个题目,中国文明起源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国的自然环境,你们看一看中国的地形图,中国现在是有960万平方公里,位于亚洲的东部,它周围有明显的天然屏障,由于有这样一个天然屏障,中国史前的人类要跟外面交通不是太方便,这是一个很明显的特点。
第二个在这一个大的地理单元里面,我们分析一下,可以分成三大块:一块是青藏高原,有200多万平方米,人口稀少,经济自然也不会很发达;第二大块西北干旱区,纬度比较高,大部分都处在内陆地带,所以同样也是人口稀少,经济不发达;最好的地方就是长江流域跟黄河流域,这两个地方四季分明,有一个比较长的冬季,因为有一个比较长的冬季,所以它需要解决冬季的食粮的供应问题,这样就选择了谷类作物,长江流域发明了水稻,黄河流域发明了小米、粟和黍,这个全世界都是这样,全世界几个农业发达区都是在这个地带、在这个纬度,都是因为有一个冬季的食粮供应问题,这样才形成一个压力,使得人得想法子增加天然食物的生产,比如西亚,那就是培植小麦和大米的地方,那以后西亚的这种经济传播到埃及、传播到印度,埃及、印度、西亚这些文化就发展起来了。中美洲它是种植玉米的地方,中国也是这样,这样在整个中国来讲,最早发明农业,经济起飞、人口迅速增加、文化发展水平最高的就在黄河和长江流域,那么这个黄河和长江流域不是一个小地方,是一个很大的地方,而且全中国来讲,它又是处于比较核心的地方,不是在边上,这样它就很自然的形成了一个核心地区,一个对周围文化有吸引力的地区,这是中国自然环境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这个特点就使得中国往后的发展老是有一个核心,老是以…,比如说从文化上来讲,总是在这个地区最发达,周围的相应的要比较低一点,从民族来讲汉族总是一个为主体,周围就是一些少数民族,它就形成了一个向心力或者一个凝聚力。这我后面将要讲到的,就是中国文明之所以能够长期发展而不中断的自然环境的一个客观条件它就决定了这一条。
再讲一下人文环境,人文环境主要是讲在文明起源的时候,或者文明起源以前,中国有人没有人呢?如果在中国文明起源以前中国没有人,那当然人家说外来的也是可以说得通的了,如果中国进来有人,这个人又没有迁到别的地方去,又没有自行消灭,那他总得有子孙,我们现在这些年来考古证明,在中国境内,差不多从200万年起就已经有人类在这里生活了。
第二个在中国文明起源的时期,在中国的周围没有高度发达的强势文化,没有,在中国最近的比较发达的文明中心是哪里呢?是古代的印度,就是现在的巴基斯坦这个地方,印度河流域的文明,那个是就我们现在的国界说,离中国很近,但是跟中国文明的中心是很远的,所以它即使那里有比较发达的文化,不可能对中国境内的早期的文明形成什么影响,所以讲中国文明的起源,我们把内部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外部的环境分析一下,就会得出一个结论,中国文明只能是本土起源,因为本土各个地方的情况不一样,所以它也不可能是异源起源。
下面我想讲第三点,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历程。很多人关心中国文明是什么时候起源的,什么时候开始进入文明?但是我们经常不这样直接回答问题,因为我也好,任何别的学者也好,无法回答是哪一个早上我们中国就进入文明了,跑到文明这个门槛里进来了,我们只能说,我们看得出来这个文明是一步一步从一个原始的野蛮的状态,逐步的向文明社会前进。现在我们研究的结果是,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可以划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还有一个铜石并用时代,这是考古学划分年代的办法。
刚才我讲到的二里头文化,就是相当于夏代的文化,很明显是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了,那么,中国文明的起源是在青铜时代以前,我们现在看到,在新石器时代的中期和早期,一些聚落、一些村落,那个房子都差不多,你看不出有什么住得很好的房子或者很差的房子,那个时候的墓葬也有很多,这个墓葬里面我们看到的情况是,随葬的东西也好,墓框的修整也好,都差不多,当然是有差别了,但是看不出一种很明显的阶层性的差别。就是一部分人是富人,那一部分人是穷人,根本就看不出来的,但是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特别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后半,这个情况就开始出现变化,所以就从这些现象看得出来这个社会开始在分层,这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的事情,绝对年代大体上相当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左右。但是这种中心聚落在这个时期,仅仅是几个文化最发达的中心才有,所以说这个时期已经普遍的是文明化了,普遍的在文明化的进程中间有相当大的进展了,而且这种文明化的进程不是在一个地方,而是在很多地方,这样文明起源多元论就在这个时候产生了。
最后说一点,第四,中国文明起源时期,多元一体格局的初步形成以及它对后世历史的影响。我刚才讲了中国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好多个源头,不是在一个地方起源的,但是它后面这些多元的文明,它后面不断地相互发生关系,不论是战争的关系还是和平的关系,总而言之,它是都在一个比较大的范围以内,共同的发生作用,因此,它既是多元的,又有很多联系的,因为有很多联系,所以也就有很多共同点,这些地方发展的步骤我们刚才划了几个阶段也是一样的,这些叫做多元,既是多元,我过去讲多元和统一的两个方面的辩证统一,后来费孝通先生在讲中国民族关系的时候,提出来一个多元一体的这么一个,说我们中国的民族关系是个多元一体的关系,我们也就借用这个词。我们中国的文化实际上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形成多元一体的,我们看来这个是内蒙古的、那个是甘肃的,其实在外国人看来这都是中国文化,差不太多,跟外国的文化比,那个差别就大了,所以这种基础在这个时期就奠定了,而主体的地方,我刚才讲了这一片都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这是主体的地方,而到了夏商周这个阶段,中原的地位又凸显出来了,所以就发展形成了一种以中原为核心,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广大地区为主体,然后在全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多种文化的这么一个格局,所以中国历史上这么一个特点是非常突出的,研究中国的文明就要把这个特点把握住,这就把握了中国文明的最主要的特点、最主要的核心。
主持人:好,先来看一下来自凤凰网站的问题,这位网友的名字叫“如果昨日能够重现”,网友的名字很长,他说的是“我很佩服您的历史研究和毕生的考古业绩,知道自己民族文明渊远流长,至少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但是思来想去,我还是有一丝担心,担心我们的历史研究和考古发掘是“螳螂捕蝉,却不知黄雀在后”,您知道吗?北京现在都快被沙土给埋上了,您、我半截身子都埋在沙子里了,可您还在研究起源,齐白石老人70岁才改行学画虾,您不想改行研究环保吗?”
严文明:我想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实际上我刚才讲的内容里面,我是充分的注意到了我们中国的环境的特点,但是有些问题我没有展开。我们中国有四个环境带,以长城为界北面,这是沙漠草原地带,后面是游牧人住的地方,环境一变化不好,那么草长得不好,牲畜死了好多,要生活怎么办?最方便的就是到南边农业部落去抢东西呗,所以经常有这样的战争发生,那么为了防止这个,修了一道长城。第二个界限,淮河秦岭这道界限,淮河秦岭以北是旱地农业区,淮河秦岭以南是水稻区,水稻区的人比较安定,因为一个水田开辟出来不容易,他不能随便把水田给抛弃了,旱田可以,所以比较早期的旱田是一种轮作制,这儿不行了,我就换一个地方,所以,北方的人好动,南方的人好静,那么,中国历史上要统一,当然有时候也就有战争,这个战争很多都是北方人打南方人,或者北方人往南方迁,好几次的南渡,这是一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研究中国的历史。这些方面很多都是与自然环境有关系的,所以研究现在的历史动向也要研究环境,刚才讲的沙尘暴,沙尘暴不是现在才有的,早有的,但是现在这个问题加剧了,这就是我们人,你的活动不要超过了自然的限度,所以研究历史不是面对古代、背对现代,我们也是为了现代,是想从历史里面引出一点现代我们如何做,这样的经验或者教训。
主持人:我可以告诉这位网友,不用让严先生非得改行,古代的研究可以古为今用。
接下来再看一下网友的问题。这位网友叫“红色战刀”,他说“我觉得从常识上讲,大家都非常理解中华民族起源的多元性,但为什么安志敏先生非要主张只有黄河流域才是中国文明唯一的发祥地,怎么可能一大片地都是空地,只有一个地点冒出了我们的祖先呢?但我又记得安先生最后一次强调这种唯一性理论是1987年,请问严先生能否告诉我,他后来有了变化没有?如果还没有,您会怎么去说服他?”
严文明:这个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这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安先生他以前是比较强调中原中心,原因是他对周围的情况不太了解,后来慢慢了解周围的情况以后,他也有些改变,最近他究竟怎么想的,我不清楚,总之,这种多元一体观现在已经成为学术界的一个主流思想。认识事物是这样子,包括我自己在内,我可能一个时期这么认为,另外一个时期我看的资料多了,那我可能要改变我原来的看法,所以这里没有什么好责难的,我想。
观 众:我向请问您一个问题,据我所知,很多文明的起源和发展都是和宗教紧密联系在一起,比如说印度、比如说阿拉伯文化,那我想请问中国文化发展中,宗教的发展,请问您对这个有没有什么研究?
严文明:是这样,人类越到早期,因为科学知识不发达,这种对于自然的事情、对于人类社会的事情、对于人自己本身的事情,那个未知的事情太多了,所以就容易形成一些非科学的想法,这些想法一系统化,有的就变成了宗教,这个宗教,因为是宗教,往往被一些统治阶级所利用,所以中国古代不是没有宗教,但是在道教兴起以前没有形成一个有名的叫做什么教,没有这种教派。我们比如说研究商代文化的时候,商代文化的这种神秘色彩很多,商代的什么事情都要问卜、占卜、问鬼神,所以宗教意识是有的,但是中国古代的宗教从来没有发展到一种宗教的势力凌驾于世俗势力之上的这么一种局面,没有,实际上多半都是为帝王利用,它这个位置,跟比如说埃及的,埃及是相信太阳神,印度也是这样。希腊,你看我们看了希腊的神话,很多神在主宰世界,而我们中国的神,我们中国的神除了一个天神,多半都是祖先神,我们中国古代的立庙,立的一些庙多半都是宗庙,到后来几乎形成了一个制度,就叫做左祖右社,左边就是东面是个祖庙,西边一个社稷坛,社稷坛是祭天、祭地,是为了乞求丰收的,祭祖是为了传宗接代,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的,它是这么个意思,所以它没有把它凌驾在政治势力之上,后来发生了道教,道教,有些皇帝也信道教,但是他没有说被道教所支配,没有达到这个程度,后来传来了佛教,佛教中国历史上就有好几次兴教、毁教,有的皇帝重视这个,就修庙,修这个、修那个,有的把它都毁了,我们现在去看看好多佛教的寺庙什么的,有好多就是有历史上毁坏的迹象,也都有这个,它一直没有成为我们好象全民族一个什么样的宗教,象伊斯兰教的一些国家那种程度,没有。
这个可能有很多种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我想可能与中国的一个主导思想,就是从孔子开始形成的一种儒家思想,这个儒家思想它比较现实,就是“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孔夫子他不讲怪理乱神这些事儿,他不讲,有人问他人死了怎么样,他说“未知生、焉知死”,我生的事儿都还说不清楚,死的事儿我怎么能说呢?所以他这种思想,至少是在知识分子这个阶层,因为后面很多皇帝,也都把孔夫子推崇到很高的位置,他占了一个主导地位,所以中国的宗教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民间活动。不像刚才讲的那些个古代文明,宗教势力达到那么强的位置,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情况。
主持人:下面再看一下来自凤凰网站的问题。这位网友叫“杞人忧天”,他说“我有一种担心,我觉得我们的文明起源观点,总是被当下的考古发现牵着鼻子走,先发现的那个文明地点,就被想象成是文明的发祥地,有一天如果在它旁边发现了另一个文明地点,甚至比原来发现的地点更老,我们又会说新发现的文明点是整个文明的起点,考古家总是一次又一次的修改自己的定论,使我们不断发现,其实还是台湾流行音乐家说的最准确——明天会更好。”
严文明:讲这个问题,我可以给大家讲一下“瞎子摸象”的故事。因为考古一直都在地下,我们这个考古学家,在开始阶段,就像个瞎子,所以摸到了象的耳朵,说象像个蒲扇,摸到了象的腿说象像个柱子,但是如果他把象的整体都摸了一下呢?他就不会有这样的片面的观点了,那我们现在的考古就进入了这个阶段,我刚才讲的文明起源的几个阶段和文明起源的既有中心又有一体的这种结构,这是在把它全体都摸了一下以后得到了一个结论。我们下一步的问题,在这个大的格局上是不会有太大的变动,无非是细部,就是对象的肉体、它的毛发,一步一步,最后我们还要解剖它,它的内脏怎么样,那是进一步对这个文明有更深刻的了解、深刻的认识。
考古它是一个过程,随着这个过程除了资料越来越全面以外,还加上科学技术手段,那么越来越有进步,这样我们能研究的问题会越来越深入,所以不会象刚才那位网友讲的,好象我今天说这是一个文明起源中心,忽然之间旁边又弄了一个中心,不可能是这种情况。
主持人:我会告诉这位网友的,现在即使是还是瞎子摸象的话,这个瞎子也会摸好几遍,如果是这个瞎子只能摸一遍的话,是好多瞎子一起摸,就会比原来的要完全得多、立体得多。
下一个网友叫“two bears”不是两瓶啤酒,是两只熊,大概是与狼共舞里的族长的名字“two bears”。
他说“我有两个问题,第一,我看过一篇文章,它说,考察文明起源,其标志既应该不是文字,也不是城市青铜器和宗教建筑,而应该是古代政治家们推崇的礼仪或礼制,您同意这种观点吗?第二,最近有一些有历史偏好的人写文章,说经过史料分析,得知秦始皇从形体上说不是伟丈夫,而是一个小瘪三、小赤佬,实际上他只比武大郎高一点,是一米五,请问严先生,这么一个侏儒怎么可能稳住那么多大将军呢?”
严文明:我们讲文明的起源,有些人就很自然的会想到,一讲文明的起源,你根据什么,也就是说文明有什么标志没有?那有人就去查书,一查书对于文明的解释大概有60几种,60几种你要哪一种啊,你不能都要,所以,文明的概念,先弄清楚文明的概念,再去研究文明,这不是一个正确的道路,就是我们研究问题,都应该是从事实出发,不是从概念出发,因为这些概念都是前人根据某些事实,它做出来的一个概念,我现在有很多新的事实,我自然也应该有我的新的概念。那么至于文明是不是有一个统一的标志(问题),有人说是文字,但是有一些文明很明显是没有文字的;有人说是城市,比如说中美洲的很多文明没有城市;有人说是,像欧洲过去讲,进入文明时代是铁器时代,那我们中国的夏、商都没有铁器,周也是到后期才有铁,我们中国的古代文明主要是在青铜器发达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有人就说中国的文明应该是以青铜为标志,我想这些都应该属于不同的地方具体情况具体而论。文明是什么?文明应该是一个社会发展的一个比较高级的阶段,就是在这个文明社会以前它就不是文明社会,它的物质也比较低下,物质生产比较低下,精神文明也比较简单,社会组织也比较简单,只有到社会开始分层,就是有贵族、有平民,有统治阶级、有被统治阶级,这个时候才能分化出一部分人来从事劳作、创造文字、生产一些高档的物质产品,这个社会才进入了文明,所以我刚才的分析,大家可能听得出来,我是从社会分层开始讲起的。
主持人:最后他关心秦始皇的身高。
严文明:这不好说了。所以我想这种观念不科学。第二,秦始皇究竟长得怎么样,现在谁知道?我们也没有挖出来,挖出来我当然可以知道。
主持人:所以是不是就想把他挖出来看看?好,谢谢。
下面一个网友叫“相信童话的女孩”,她说“中央电视台拍摄的专题片《源》,长江源头的“源”,中央电视台拍摄的专题片《源》,它通过大量的考古发现,向人们展示了人在文明创造当中的作用,我就奇怪,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居然发明了什么中华文明西来说,试问,那些洋鬼子,有蓝眼睛、黄皮肤吗?会穿长袍马褂吗?会下跪吗?他们顶多是给我们带来了些碳十四,我觉得您老也别跟他们致气,这根本用不着讨论,您要是非要跟他们过不去的话,还要挖很多我们的祖坟,破坏我们老祖宗的万古安宁。”
这位网友实际上是提了两个观点,一个是深刻的批判了中华文明西来说;一个是问您挖祖坟的问题…
严文明:说实在话,我现在,你看我今天讲的我就没有批判什么西来说,就是说西来说现在不能成立就是了,它不符合事实,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西来说者,你不能都把他打倒,在一个学术刚刚…这个课题刚刚冒头的时候,比如说西来说最早的一位考古学者,是瑞典的一个很有名的地质学家安特生,中国的第一次田野考古工作是他做的,他当时是中国政府聘请来的矿政顾问。
主持人:那是哪一年?
严文明:1914年。1914年把他聘请来当中国的矿政顾问,他发现了一些重要的矿产,比如说龙岩铁矿,后来宣化中国开了第一个铁厂。地质上有很多命名,比如说马兰黄土,那个马兰就是北京西郊的一个地方,马兰村,那是他在那儿看到了黄土,以后他发现别的地方的黄土都是那个时期的黄土,所以把它统统都叫做马兰黄土。他对中国的地质学有非常大的贡献,他对中国的考古学---他不是考古学家,对中国考古有兴趣是因为他对中国古文明有兴趣,他非常崇敬中华民族,所以他的第一本考古著作叫《中华远古之文化》,他写的是这个书,但是他第一次就发现了彩陶,就是陶器上画了花,叫彩陶,他不知道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讲过这个事儿,没有哪一个古代全书里面讲中国有彩陶,他拿着回去跟西方的一些考古学家说,这个中亚也有、西亚也有,人家一看差不多,那就这样所谓“西来说”这么产生的。
主持人:但是挖祖坟的问题还是有人讲。
严文明:挖祖坟的问题是这样的,现在中国盗掘的风气是一个大问题,就是到处都盗墓、盗宝,就是说古董这个行业给炒得不问青红皂白,弄得一些人唯利是图也就不要祖宗了,管他挖坏不挖坏,我自己能捞到钱就行。
观 众:我想请您谈一下,考古它除了发掘一方面的工作,另外还有很重要的就是保护这方面的工作,想请您谈谈这两方面工作的关系。谢谢。
严文明:最近一些年,我们在保护这一方面,除了刚才一个防止盗、掘、抢这些以外,就是已经清楚的,或者已经发掘过来的,我们怎么保护?这个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大问题,不是仅仅中国的问题,有些东西是科学研究还没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现在最好的保护方法,是把它又埋起来了,因为它在土里已经呆了那么多年,它没有坏,我再埋起来它也不会坏,所以我们现在防止的是人为的,我埋起来了,你在上面又盖房子了,那不就坏了吗,所以要防止人为的破坏。
这个在最近一些年,在立法上有一点进展,就是说,这种文物的保护,要对地方政府他们叫做“文物纳入”,就是纳入他的地方政府的行政的计划以内,财政的拨款的范围以内,他的议事日程里面必须有这一项,所以在经济发展起来以后,那么很多人会想到要建设我们的文化,对于古代的遗存的研究和保护,也是建设我们文化的一个方面。我想那个时候会解决得好一点。
主持人:好,谢谢严先生。在最后,我还得最后考问您一下,假如我让您用一句话告诉我,我说中国古代文明起源,您用一句话告诉我,您会说什么?说关于它的什么?
严文明:我说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它是一种多元而又有核心的这样一种起源模式。
主持人:中国古代文明起源既有中心,又是多元化的。
严文明:对,对。
主持人:好,谢谢您。追求进步,学术倾听,世纪大讲堂向您道别,下周同一时间再会。
谢谢严教授、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