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会计工作组织
【 本章要点提示 】
组织会计工作的意义与要求会计机构的设置原则会计人员的职责与权限会计法规制度的构成会计档案管理第一节 组织会计工作的意义与要求一、会计组织工作的概念会计工作组织从广义上讲,包括与组织会计工作有关的一切事务;从狭义上讲,包括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人员的配备、会计法规制度的制定与执行等各项工作。科学、合理的组织会计工作对实现会计目标,发挥会计在经济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二、组织会计工作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有利于与其他经济管理工作协调一致
3.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
4.有利于维护国家的财经法纪二、组织会计工作的要求组织会计工作的要求,是指企业在组织会计工作的过程中,为做好会计工作、
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必须遵守的一般原则。具体来说,有以下要求。
1.统一性
2.适应性
3.效益性
4.控制性第二节 会计机构一、会计机构设置
㈠会计机构的含义会计机构是指由会计人员组成,负责组织领导和从事会计工作的职能单位,它是企业内部组织领导和直接从事会计工作的组织保证。组织和管理全国会计工作的部门是财政部下属的会计司。在企业里,会计部门是在总经理 (厂长 )领导下负责会计工作的一个职能机构。在实际工作中,从事会计工作的部门称为财务科、财务处、
财务部等。在一些集团公司、大型联合企业、合资企业、
独资企业,一般要设置财务部,一些小一些的单位要设置财务处、财务科 。
㈡ 会计机构的设置原则
1.实行独立核算的大中型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以及财政收支数额较大、会计业务较多的机关团体和其他组织,都要设置由本单位领导人直接领导的会计机构。设置会计机构的单位,应当配备会计机构负责人。
2.不具备单独设置会计机构的,允许其在有关机构中配备专职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这类机构一般应是单位内部与会计工作接近的机构,如计划、统计或经营管理部门,或者是有利于发挥会计职能作用的内部综合部门,如办公室等。只配备专职会计人员的单位也必须具有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严格的财务手续,其专职会计人员的专业职能不能被其他职能所替代。
3.不具备设置会计机构和配备会计人员条件的,又不配备会计人员的单位,应根据财政发布的,代理记账管理暂行办法,,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账,来满足不具备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员的小型经济组织解决记账、算账、报账问题的要求,以使单位的会计工作有序进行,不影响单位正常的经营管理工作。
二、企业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一般有集中核算和分散核算两种方式。
(一)集中核算集中核算,是指将企业会计工作主要集中在厂(公司)级会计部门进行的一种核算组织方式。
(二)分散核算分散核算也称非集中核算,是指将与企业内部各部门、车间、仓库业务相关的明细分类核算,分散在各部门、车间、仓库进行的一种核算组织方式。
【 例题 12-1】 在集中核算方式下,厂
(公司)级以下的会计组织或会计人员从事的工作是( )。
A.经济业务的明细核算
B.经济业务的总分类核算
C.会计报表的编制
D.填制原始凭证
【 答案 】 D
第三节 会计人员一、会计人员的职责会计人员的职责,概括起来就是及时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认真贯彻执行和维护国家财经制度和财经纪律,积极参与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包括以下几项:
1.行会计核算
2.实行会计监督
3.拟订本单位办理会计事务的具体办法
4.参与拟定经济计划、业务计划,考核、
分析预算、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
5.参与拟定经济计划、业务计划,考核、
分析预算、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
【 例题 12-2】 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有
( )。
A.进行会计核算
B.实行会计监督
C.拟订本单位办理会计事务的具体办法
D.参与拟订经济计划,业务计划,考核,分析预算,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
E.举办单位管理人员财会知识的培训
【 答案 】 ABCDE
二、会计人员的权限
1.会计人员有权要求本单位有关部门、人员严格遵守国家财经法纪和法规制度;认真执行本单位的计划、预算,对于内部有关部门违反国家法规的情况,会计人员有权拒绝付款、拒绝报销或者拒绝执行,并及时向本单位领导或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2.会计人员有权参与本单位编制计划、制订定额、对外签订经济合同,参加有关的生产、经营管理会议和业务会议;有权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3.会计人员有权监督、检查本单位有关部门的财务收支、资金使用和财产保管、收发、计量、检验等情况。
【 例题 12-3】 会计人员的权限包括( )。
A.要求本单位有关人员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制度
B.对违反国家法规的情况拒绝付款
C.参与本单位对外签订经济合同
D.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E.监督、检查本单位有关部门的财务收支
【 答案 】 ABCDE
三、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是在会计机构内部,
按照会计工作的内部和会计人员的配备情况,进行合理的分工,使每项会计工作都有专人负责,
每个会计人员都明确自己的岗位和职责范围,以便分清责任,严明纪律,加强管理,提高效率,
保证会计工作有秩序地进行。
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需要设置会计工作岗位。会计工作岗位一般可分为会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会计主管人员,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
往来结算,总账报表,稽核,档案管理等。
【 例题 12-4】 关于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员分工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
B.出纳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做到日清月结
C.会计人员可以长期处在一个工作岗位上
D.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需要设置会计工作岗位
【 答案 】 C
四、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与技术职称
(一)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根据,会计法,第 38条的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证明文件,该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会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任何单位不得任用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员担任会计岗位工作。
(二)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职称
1.会计员的基本条件会计员应初步掌握财务会计知识和技能,熟悉并能执行有关会计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能担负一个岗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具有规定学历。
2.助理会计师的基本条件助理会计师应掌握一般的财务会计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并执行有关的财经方针、政策和财务会计法规、制度,能担负一个方面或某个重要岗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具备规定学历和专业工作经历。
3.会计师的基本条件会计师应较系统地掌握财务会计知识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并能贯彻执行有关的财经方针、
政策和财务会计法规、制度,具有一定的财务会计工作经验,能担负一个单位或管理一个地区、
一个部门、一个系统某个方面的财务会计工作,
具备规定学历和专业工作经历。
4.高级会计师的基本条件高级会计师应较系统地掌握经济、财务会计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丰富的财务会计工作经验,能担负一个地区、一个部门、
一个系统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具有规定学历和工作经历。
第四节 会计法规制度一、会计法律会计法律是调整我国经济生活中会计关系的法律总规范,是会计法规体系中层次最高的法律规范。我国的会计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的
,会计法,,它是我国进行会计工作的基本依据。
(一),会计法,颁布时间我国第一部,会计法,于 1985年 1月 21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同年 5月 1日起施行。 1993年 12月 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 的决定,,对会计法作了修改。 1999年 10月 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根据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对会计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审议通过了重新修订的会计法。重新修订后的会计法,自 2000年 7月 1日起施行。
(二),会计法,基本内容新,会计法,共 7章 52条,包括总则、
会计核算、公司与企业会计核算的特别规定、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法律责任及附则。具体内容请参阅决策及相关法律。
(三),会计法,制定和实施的意义
1.基本建立了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律制度体系
2.会计管理工作明显加强,会计职能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3.会计监督制度逐步完善,监督检查力度不断加大
4.会计队伍发展壮大,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二、会计行政法规会计行政法规是指由国务院制定并发布,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拟定并经国务院批准发布,调整经济生活中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如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总会计师条例,。
(一)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2000年 6月 21日,朱镕基总理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 287号国务院令,公布,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以下简称为,条例,),将从 2001
年 1月 1日起开始实施。该,条例,的颁布与实施,
是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一步完善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进行财务会计改革的重要依据。这是继新修订的,会计法,实施之后的最重要的一部配套行政法规,同时也是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重要依据。
,条例,规定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
编制、对外提供和法律责任,为规范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保证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质量提供了保障。,条例,共 6章 46条,包括总则、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提供、法律责任以及附则。
(二)总会计师条例为了确定总会计师的职权和地位,发挥总会计师在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1990年 12月 31日国务院以第 72
号令发布了,总会计师条例,。全文包括 5
章 23条,规定了总会计师的任职资格、任免程序、职责权限等,实现了总会计师管理法制化。,总会计师条例,指明了制定本条例的目的,规范总会计师的设置、行政级别、业务内容 ; 明确了总会计师的职责和权限 ;规定了总会计师的任免程序、任职条件以及奖励和惩罚的依据并指明城乡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需要设置总会计师的,参照本条例执行。
三、会计规章会计规章是指主管全国会计工作的行政部门就会计工作中某些方面内容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会计规章制度主要是企业会计准则。
1992年 11月 30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以部长令的形式签发了,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在
1993年 7月 1日起全面施行。
2006年 2月,财政部召开会计准则体系发布会,正式发布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规定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从 2007年 1月 1日起在所有上市公司同时执行。新会计准则体系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基本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了整个会计准则体系的目的、假设、前提条件、基本原则、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会计报表的总体要求等内容,对具体会计准则起统驭和指导作用,各具体会计准则的基本原则均来自基本准则,不得违反基本准则的精神。
第二层次:具体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根据基本会计准则制定,用来指导企业各类经济业务确认、计量和报告。具体准则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和报告准则三类。
第三层次: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包括企业会计准则的应用指南 —— 金融企业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企业会计准则的应用指南 —— 非金融企业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是根据基本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制定的,指导会计实务的操作性指南。主要解决在运用准则处理经济业务时涉及的会计科目、账户处理、会计报表及其格式,类似于以前的会计制度。
【 例题 12-5】 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 )。
A基本准则
B具体准则
C要素准则
D准则应用指南
E会计人员职责
【 答案 】 ABD
第四节 会计职业道德一、会计职业道德的含义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规范的重要补充,也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能够保证实现会计目标,同时也是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会计职业道德可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1.会计职业道德是调整会计职业活动利益关系的手段
2.会计职业道德具有相对稳定性
3.会计职业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二、会计职业道德范畴会计职业道德范畴是会计领域职业活动中最普通、最本质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调节行为方面的一些基本概念。会计职业道德范畴主要有会计职业道德义务、会计职业道德良心、会计职业道德荣誉、会计职业道德节操等四个基本范畴。
(一)会计职业道德义务会计职业道德义务,是指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在一定的内心信念和道德责任感的支配下,自觉履行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义务,在会计职业道德行为中起重要作用。首先,会计人员义务感的加强,就能把实行科学管理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其次,义务还可能驱使会计人员正确处理个人专业兴趣、愿望和会计职业道德之间的矛盾,把服从社会需要、工作需要作为自己的道德义务而放在首位,并且努力在实践中培养对职业的兴趣爱好。再次,义务在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选择中,能起到命令的作用。因此,义务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道德命令”。
(二)会计职业道德良心会计职业道德良心,就是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履行对他人、社会义务过程中形成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会计职业道德良心的作用首先表现在道德行为的选择上,会计人员的职业良心是不允许自己的行为违背自己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的;
其次,会计职业道德良心,对职业行为起到监督作用,对不符合会计职业道德的情感、意向、信念给予支持和鼓励,对不符合会计职业道德要求的情感、欲念或冲动予以抑止和克服;最后,会计职业道德良心能够使会计人员对自己行为后果和影响做出评价。
(三)会计职业道德荣誉会计在职业生活中,履行对他人、对社会的义务过程中形式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它是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情感、情绪在会计从业人员意识中的内在统一,是会计职业道德原则、道德规范以及道德要求体现为会计从业人员内心的动机、信念和情感的一种自我审度能力。
会计职业道德荣誉既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用以评价人们行为的社会价值尺度,又是个人对其行为的社会价值自我意识的客观评价和主观意识。
(四)会计职业道德节操会计职业道德节操,是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政治上的坚定性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从一般意义上讲,能够扎根会计岗位,立足会计实践,热爱会计工作,投身会计改革,就是会计人员在本职工作中体现的最高节操。会计职业道德节操能够调节会计人员的行为方向,使他们在会计实践活动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会计职业道德节操还能通过内心信念,使会计人员更加自觉地贯彻会计职业道德原则、规范,加强会计职业道德修养,抵制各种错误思想、行为,提高会计职业道德境界,全心全意做好会计工作。
三、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指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对会计职业行为及职业活动的系统要求或明文规定。它是社会道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道德在会计职业行为和会计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八个方面:
一是爱岗敬业;
二是诚实守信;
三是廉洁自律;
四是客观公正;
五是坚持准则;
六是提高技能;
七是参与管理;
八是强化服务。
四、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监督会计职业道德是一种软约束,需要依靠会计人员自律、自愿遵守,如果不遵守只能受到道义上的谴责。会计诚信是会计职业道德的精髓,不仅是会计师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也是会计师行业对社会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会计诚信体现了社会公众和政府对会计师道德准则的期望和要求。 此处的会计监督是广义的,包括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社会审计监督、政府审计监督等。
第五节 会计档案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的专业材料,它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 。 各单位必须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和健全会计档案的归档,保管,调阅和销毁等管理制度,管理好会计档案 。
一、会计档案的归档和保管根据财政部、国家档案管理局联合发布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各单位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都应由财务部门按照归档的要求,负责整理立卷或装订成册。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可暂由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保管 1年。期满之后,原则上应由财务会计部门编造清册,移交本单位的档案部门保管;未设立档案部门的,应当在财务会计部门内部指定专人保管。
档案部门接收保管的会计档案,原则上应当保持原卷册的封装,个别需要拆封重新整理的,应当会同原财务会计部门和经办人共同拆封整理,以分清责任。
各单位对会计档案应当科学管理,做到妥善保管、
存放有序、查找方便。同时,严格执行安全和保密制度,
不得随意堆放,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
二、会计档案的查阅和复制各单位应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的查阅、复制登记制度。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者复制,并办理登记手续。查阅或者复制会计档案的人员,严禁在会计档案上涂画、拆封和抽换。
三、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会计档案的重要程度不同,其保管期限也有所不同。各种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根据其特点,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类。定期档案期限为 3年、
5年,10年,15年,25年五种。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了我国企业和其他组织等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见表 12-1所示。
表 12-1 企业和其他组织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序号 档案名称 保管期限 备注一 会计凭证类
1 原始凭证 15年
2 记账凭证 15年
3 汇总凭证 15年二 会计账簿类
4 总账 15年 包括日记账
5 明细账 15年
6 日记账 15年 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保管 25年
7 固定资产卡片 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保管 5年
8 辅助账簿 15年三 财务报告类
9 月、季度财务报告 3年 包括文字分析
10 年度财务报告(决算) 永久 包括文字分析四 其他类
11 会计移交清册 15年
12 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永久
13 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永久
14 银行余额调节表 5年
15 银行对账单 5年四、会计档案的销毁会计档案保管期满需要销毁时,由本单位档案管理部门提出销毁意见,会同财务会计部门共同鉴定和审查,编造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是销毁会计档案的记录和报批文件,
一般应包括会计档案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年度和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销毁日期等内容。单位负责人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
对于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以及涉及到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应单独抽出,另行立卷,由档案部门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单独抽出立卷的会计档案,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中列明。
各单位按规定销毁会计清册时,应由档案部门和会计部门共同派员监销。国家机关销毁会计档案时,还应由同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派有关人员参加监销。各级财政部门销毁会计档案时,
由同级审计机关派有关人员参加监销。
监销人在销毁会计档案以前,应当按照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所列内容认真进行清点和对所要销毁的会计档案,销毁后,应当在销毁清册上签名盖章,并将监销情况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 例题 12-6】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可分为
( )。
A.永久和定期
B.永久和临时
C.5年和 10年
D.15年和 25年
【 答案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