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产品加工学第二节 酱卤制品
主要特点:原料肉经预煮后,再用香辛料和调味料加水煮制而成。
分类:
白煮、保持原料特有的风味与色泽酱卤、色泽鲜艳糟制二 加工方法
白煮肉(盐水鸭)
鸭体洁白,鸭肉细嫩,营养丰富,香、嫩、
鲜等特点。
工艺流程 选料 → 腌制 → 煮制 → 冷却 →
包装
重要概念 老卤 微沸
2酱卤肉类
北京月盛斋酱牛肉
工艺流程 选料 → 调酱 → 酱制 → 保藏
调酱 黄酱煮制
3 德州扒鸡
工艺流程 选料 → 宰杀造型 → 油炸 → 卤制 → 保藏
油炸 180~200油温炸 1~2分钟
4 苏州糟肉
工艺流程 选料 → 整理 → 烧煮 → 配料 →
糟制 → 包装
配料 陈年香糟 黄酒 大曲酒 调味料 制成糟露 泡制 4~6小时第三节 肉干制品
是肉经预加工后再脱水干制而形成的肉制品。
耐贮藏、便携带、蛋白质含量高、风味浓郁。
肉在干制过程中的变化
(-)物理变化
最主要的是重量的减轻和体积的缩小。重量的减少量与水分的蒸发量基本相当,通常略大于水分的蒸发量。干制时物料的容积减小,减小量一般小于蒸发水分的容积,
因为一般而言,在蒸发组织内会形成一定的孔隙,其容积减少量自然会小一些,特别是在真空条件下进行干制,物料的几何形状变化很小,容积变化不大。
物理变化
肉类在干制的过程中色泽也会发生变化,
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理的原因;
另一方面是化学原因,即由色素蛋白的褐变和加热时迈拉德反应、焦糖化反应等造成褐变。
随着干制的进行,水分的减少,物质浓度增加,肉的冰点会下降。随着体积的缩小,某些制品如肉干质地变硬,咀嚼困难。
(二)化学变化
肉类在干制的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因干制的条件和方法不同而有差异。干制时化学变化的程度与温度、时间、空气的存在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时间越长,与空气接触量越大,变化程度越深。
化学变化
肌肉中的蛋白质发生变性;如果是鲜肉进行干制,当温度达到此温度时,蛋白质会发生变性,鲜肉干制品的复水性就会降低。
此外,干制品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化学变化
脂肪在干制及贮藏过程中会发生氧化和水解,色泽变黄并发哈,游离脂肪酸增加。
在干制过程中,如果温度较高,碳水化合物与氨基酸发生联氨反应,赋予制品宜人的色泽和风味。
肉干制品中的硫胶素在加工中有损失,
如果干制温度高则损失更大,核黄素和烟酸则损失较少。
(三)组织结构的变化
肉类经过脱水干燥后,其组织结构及复水性等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尤其是热风对流干燥的产品,
不仅质地坚韧、难于咀嚼,复水后也很难恢复原来的新鲜状态。而冷冻升华干燥加工的产品,复水后组织的特性接近于新鲜的状态。变化的程度与干燥前的性质以及干燥的方法有关。造成质地变硬及复水困难的原因,主要是蛋白质变性和产品的微观结构以及肌纤维空间排列变得紧密,纤维不易被分开和切断,结合水的能力下降等。
1 肉干的加工
工艺流程 原料选择 → 预处理 → 预煮与成型 → 复煮 → 烘烤 → 冷却 → 包装
烘烤 50~60℃
冷却 防止冷凝水
2 重组肉脯(肉糕 loaf)的生产
原料来源广、营养价值高、成本低、附加值高
工艺流程 原料肉检验 → 整理 → 配料 →
斩拌 → 成型 → 烘干 → 熟制 → 压片 →
切片肉脯加工要点
原料整理 剔除碎骨、脂肪、筋膜肌腱、淋巴
配料 调味品、辅料
斩拌
烘干 65~70烘房第四节 烧烤制品
原料肉经预处理、腌制、烤制等工序加工而制成的一类熟肉制品。
色、香、味、型
1 叉烧肉
工艺流程 选料整理 → 配料 → 腌制 → 烤制 → 包装
要点 瘦肉 糖稀(葡萄糖) 270度烤制
2 北京烤鸭
工艺流程 选料 → 造型 → 烫皮 → 浇挂糖色 → 打色 → 烤制 → 包装 → 保藏
要点 选料 添肥鸭,55~65天 活重 5斤 造型 充气、腋下开膛、支架 烫皮 冲洗 沸水 灌汤打色第九章 西式肉制品
香肠( sausage)、火腿 (ham)、培根 (bacon)
Bacon
具有咸味、浓郁的烟熏香味,外皮油润呈金黄色,皮质坚硬,瘦肉呈深棕色,切开后肉色鲜艳。
大培根(也称丹麦式培根)、排培根和奶培根工艺流程
选料 → 初步整型 → 腌制 → 浸泡 → 清洗 → 剔骨、修刮、整型 → 烟熏操作要点
选料选择经检验合格的猪,经屠宰后吊挂预冷选料部位大培根坯料取自整片带皮猪腼体
(白条肉)的中段,即前端从第三肋骨处斩四断,后端从腰荐椎之间斩断,再割除奶脯。排培根和奶培根各有带皮和去皮两种。
操作要点
2.预整形修整坯料,使四边基本各成直线,整齐划一,并修去腰肌和横隔膜。
3.腌制 腌制室温度保持在 0~ 4℃ 。干腌与湿腌
4.浸泡、清洗 将腌制好的肉坯用 25℃ 左右清水浸泡 30~ 60min。
6.烟熏用硬质木先预热烟熏室。待室内平均温度升至所需烟熏温度后,加入木屑,挂进肉。烟熏室温度保持在 60~ 70℃,烟熏时间约 8h左右。
第二节 香肠制品
肉经绞切、斩拌或乳化成肉馅(肉丁、肉糜或其混合物)并添加调味料、香辛料或填充料,充入肠衣内,再经烘烤、蒸煮、
烟熏、发酵、干燥等工艺制成的肉制品称为香肠制品。
分类
香肠制品的种类繁多,据报道法国有 1500
多个品种,我国各地生产的香肠品种至少也有数百种。
香肠分类方法很多,其中美国的分类较具代表性,它将香肠制品分为生鲜香肠、
生熏肠、熟熏肠和干制、半干制香肠四大类。
分类
1.生鲜香肠 原料肉不经腌制,绞碎后加入香辛料和调味料充入肠衣内而成。这类肠制品需在冷藏条件下贮存,食用前需经加热处理。
2.生熏肠 这类制品可以采用腌制或未经腌制的原料,加工工艺中要经过烟熏处理但不进行熟制加工,消费者在食用前要进行熟制处理。
分类
3.熟熏肠 经过腌制的原料肉,绞碎、斩拌后充入肠衣,再经熟制、烟熏处理而成。我国这种香肠的生产量最大。
分类
4.干制和半干制香肠
半干香肠最早起源于北欧,属德国发酵香肠,它含有猪肉和牛肉,采用传统的熏制和蒸煮技术制成。其定义为绞碎的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
pH5.3以下,在热处理和烟熏过程中,除去 15%
的水分使产品中水分与蛋白质的比例不超过 3.7:
1的肠制品。
干香肠起源于欧洲的南部,属意大利发酵香肠,
主要是由猪肉制成,不经熏制或煮制。其定义为:
经过细菌的发酵作用,使肠馅的 pH5.3以下,然后干燥除去 20%~ 50%的水分,使产品中水分与蛋白质的比例不超过 2.3,1的肠制品。
工艺流程
原料肉选择与整理 → 腌制 → 绞碎 → 斩拌 →
灌制 → 烘烤 → 熟制 → 烟熏、冷却加工工艺
原料肉的选择与初加工生产香肠的原料范围很广。原料肉经修整,剔去碎骨、污物、
筋腱及结缔组织膜,使其成为纯精肉,然后按肌肉组织的自然块形分开,并切成长条或肉块备用。
肥肉多切成丁加工工艺
腌制的目的是使原料肉呈现均匀的粉红色,
使肉含有一定量的食盐以保证产品具有适宜的咸味,同时提高制品的保水性和风味。
根据不同产品的配方将瘦肉加食盐、亚硝酸钠、多聚磷酸盐等添加剂混合均匀。肥膘只加食盐进行腌制。原料肉腌制结束的标志是瘦猪肉呈现均匀粉红色、结实而富有弹性。
加工工艺
绞碎将腌制的原料精肉和肥膘分别通过不同筛孔直径的绞肉机续碎。绞肉时投料量不宜过大,否则会造成肉温上升,对肉的粘着性产生不良影响。
加工工艺
斩拌操作是乳化肠加工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序,斩拌时,首先将瘦肉放人斩拌机内,并均匀铺开,然后开动斩拌机,继而加人(冰)水,以利于斩拌。加(冰)水后,最初肉会失去粘性,
变成分散的细粒子状,但不久粘着性就会不断增强,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然后再添加调料和香辛料,最后添加脂肪。在添加脂肪时,要一点一点地添加,使脂肪均匀分布。斩拌过程中应添加冰屑以降温。以猪肉、牛肉为原料肉时,斩拌的最终温度不应高于 16℃,以鸡肉为原料时斩拌的最终温度不得高于 12℃,整个斩拌操作控制在 6~
8min之内。
加工工艺
灌制又称充填。是将斩好的肉馅用灌肠机充入肠衣内的操作。灌制时应做到肉馅紧密而无间隙,防止装得过紧或过松。过松会造成肠馅脱节或不饱满,在成品中有空隙或空洞。过紧则会在蒸煮时使肠衣胀破。
灌制所用的肠衣多为 PVDC肠衣、尼龙肠衣、
纤维素肠衣等。灌好后的香肠每隔一定的距离打结(卡)。选用真空定量灌肠系统可提高制品质量和工作效率。
加工工艺
烘烤是用动物肠衣灌制的香肠必要的加工工序,传统的方法是用未完全燃烧的木材的烟火来烤,目前用烟熏炉烘烤是由空气加热器循环的热空气烘烤的。烘烤的目的主要是使肠衣蛋白质变性凝固,增加肠衣的坚实性;烘烤时肠馅温度提高,促进发色反应。
加工工艺
熟制与烟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