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染色体畸变教学要求
1.掌握染色体畸变的概念、类型和形成机理
2.掌握异常核型的描述方法
3.了解染色体畸变的研究方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一.染色体畸变发生的原因
染色体畸变、自发畸变和诱发畸变概念(重点)
(一)化学因素
1.药物 2.农药 3.工业毒物 4.食品添加剂
(二)物理因素
射线 电磁波射线、高能量基本粒子所产生的射线
(三)生物因素
1.霉菌毒素 2.病毒
(四)母亲年龄
结合本系的科研工作讲述二.染色体数目异常及其产生机制
(一)整倍体改变
1.三倍体(triploid)
2.四倍体(tetraploid)
(二)非整倍体改变
1.单体型(monosomy)
2.三体型(trisomy)
3.多体型(polysomy)
4.嵌合体 。
(三)非整倍体的产生机制
1.染色体不分离(重点)
结合本系的科研工作讲述
2.染色体丢失三,染色体结构畸变及其产生机制(难点)
(一)缺失
(二)倒位
(三)易位
1.转位 2.相互易位 3.整臂易位 4.罗氏(罗伯逊)易位
(四)重复
(五)环状染色体
(六)双着丝粒染色体
(七)等臂染色体
(八)插入
多媒体课件中动画
1.掌握染色体畸变的概念、类型和形成机理
2.掌握异常核型的描述方法
3.了解染色体畸变的研究方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一.染色体畸变发生的原因
染色体畸变、自发畸变和诱发畸变概念(重点)
(一)化学因素
1.药物 2.农药 3.工业毒物 4.食品添加剂
(二)物理因素
射线 电磁波射线、高能量基本粒子所产生的射线
(三)生物因素
1.霉菌毒素 2.病毒
(四)母亲年龄
结合本系的科研工作讲述二.染色体数目异常及其产生机制
(一)整倍体改变
1.三倍体(triploid)
2.四倍体(tetraploid)
(二)非整倍体改变
1.单体型(monosomy)
2.三体型(trisomy)
3.多体型(polysomy)
4.嵌合体 。
(三)非整倍体的产生机制
1.染色体不分离(重点)
结合本系的科研工作讲述
2.染色体丢失三,染色体结构畸变及其产生机制(难点)
(一)缺失
(二)倒位
(三)易位
1.转位 2.相互易位 3.整臂易位 4.罗氏(罗伯逊)易位
(四)重复
(五)环状染色体
(六)双着丝粒染色体
(七)等臂染色体
(八)插入
多媒体课件中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