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改善穷人福利的决定性生产要素不是空间、能源和耕地,决定性要素是人口质量的改善和知识的增进
——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 Schultz,T,W.)
主要内容
人力资源
人口与经济发展
就业与经济发展
教育与经济发展一、人力资源
什么是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的先天同质与后天差异
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的主要问题
1.1 什么是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 Human resource),又称人力资本( Human capital),是指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是知识、技能、
体力等质量因素之和
这种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就是潜在的劳动生产力;发挥出来,就是现实的劳动生产力
1.2 人力资源的先天同质与后天差异
先天同质
后天差异
1.2.1 先天同质
人的先天能力个体之间有差别,但根据大数法则,人的能力的分布在群体、国家和地区之间大体相同 *
古典经济学家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理解人力资源,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是同质的,因而将注意力放在物质资本的积累上
1.2.2 后天差异
劳动力不同质(力量、技能等质量指标不一样),差别由后天造成
后天的生产能力可以通过医疗保健和营养、教育和培训等获得 *
获得后天能力必须支付成本,进行人力投资 *
1.3 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1960s以来,发展经济学从以下四个方面考察了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日本和西欧与发展中国家在吸收利用外资方面经济绩效的不同
余值增长率的分析
教育水平与收入水平的关系
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结论
1.3.1 日本和西欧与发展中国家在吸收利用外资方面经济绩效的不同
1940- 1960s期间日本和西欧与发展中国家在吸收利用外资方面经济绩效的不同 *
舒尔茨认为主要原因在人力资源的差异,
日本和西欧的高素质人力资源在战争中保存,而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素质低,
所以外资利用效果不同 *
1.3.2 余值增长率的分析
余值增长率 TFP及其细分研究 *
丹尼森( 1983)估计美国 1948- 1981年的经济增长中,TFP占 66%,而其中人力资源因素(教育、医疗卫生、知识、技术与经验积累等)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率为 60%
1.3.3 教育水平与收入水平的关系
一个人的收入与他所受的教育程度呈正比(人群间的比较) *
收入水平基本上可以反映劳动生产率水平,于是可以建立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同时,教育除了私人收益以外还有社会效益,也会有利于经济增长和发展 *
1.3.4 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卢卡斯生产函数
为人力资本,为人们用于工作的时间,( 1- )为人们用于学习的时间,
σ为学习效率参数
1)(
tttt huAky
ttt huh )1(
th tu
tu
1.3.5 结论
早期的经济发展理论强调物质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但 1960s以后,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识到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也有重要作用,有的甚至将其视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4 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的主要问题
数量方面,人口的过快增长使大量的人力资源处于不得其用( Under-utilized)
的状态,这就涉及到人口与就业两方面的问题
质量方面,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如何改进就必须研究教育问题二、人口与经济发展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现状
人口转变
生育的微观经济分析
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战略
2.1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现状
世界人口增长
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是发展中国家人口爆炸的结果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趋势
2.1.1 世界人口增长
公元元年,世界人口为 2.5亿,此后到
1750年,世界人口年平均增长 0.05%,到
1804年才达到 10亿
10亿( 1804)到 20亿( 1927年)共花了
123年,此后分别花了 33年,14年,13年和 12年增加到 30亿,40亿,50亿和 60亿
目前世界人口 60亿
2.1.2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是发展中国家人口爆炸的结果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远高于世界人口增长率
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具有巨大的惯性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远高于世界人口增长率
1960年- 1979年,世界人口年平均增长
1.9%,发展中国家为 2.3%,发达国家只有 0.9%
1980年以来,世界人口年平均增长 1.6%,
发展中国家为 1.9%,发达国家只有 0.7%
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
中国 13亿人口,印度、印尼、巴西、孟加拉、
尼日利亚、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人口都过亿,
单中国和印度每年就给世界增加 2500万人口
当然,中国已经为世界人口增长率下降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国的人口增长已从 1980- 1990
年的 1.5%下降到 1990- 1997年的 1.1%。撇开中国,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率要高得多,每年均在 2%以上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具有巨大的惯性
人口年龄分布呈现“年轻化”,使人口增长出现“回声效应”(生育人口、死亡率) *
支配人们的生育观念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
2.1.3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趋势
按目前的人口增长率,世界人口每 35年翻一番
据世界银行估计,到 2050年,如果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能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将达 80亿,否则将达 120亿
新增的人口中,90%生活在发展中国家,
其中一半以上在亚洲(南亚)
2.2 人口转变
何为人口转变( Demographic transition)
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与人口爆炸
2.2.1 何为人口转变
什么是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增长率 *
按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变动关系,联系社会经济发展,西方一些学者将人口增长和演变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之间的相继转化即称为人口转变
2.2.2 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
如下图
第一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阶段及其原因 *
第二阶段: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阶段及其原因 *
第三阶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阶段及其原因 *
出生率 /死亡率( ‰ )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死亡率出生率时间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
2.2.3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
人口转变不仅适用于发达国家,也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如下图
1950s以前是第一阶段 *
1950- 1960s中期进入第二阶段 *
1960s中期以后发生分化(韩国、斯里兰卡和古巴等国家如 A线,其他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如 B线)
50
40
30
20
10
出生率 /死亡率( %)
B
A
B
A
出生率死亡率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1900 1950 1965~ 1970 未来 时间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
2.2.4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与人口爆炸
发达国家人口转变的第二阶段被拉长,
渐进的人口转变没有导致人口爆炸 *
发展中国家由于借助外力,第二阶段缩短,因而出现了人口爆炸及强大的惯性 *
2.3 生育的微观经济分析
微观层面也有惯性
生育的成本 —收益分析
影响家庭生育决策的其他因素
2.3.1 生育的成本 —收益分析
生育子女带来的效用
生育子女的成本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生育的成本 —收益比较生育子女带来的效用
劳动 —经济效益 *
养老 —保险收益 *
消费 —享乐收益 *
维系家庭的地位 *
承担家业兴衰的风险 *
维系家族昌盛 *
生育子女的成本
直接成本 *
机会成本 *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将子女也视为一种消费品 *
收入效应:一个家庭收入增加将导致对所有消费品(包括子女)需求的增加
替代效应:收入增加意味着生育子女的机会成本提高,子女变得昂贵了,父母将以其他消费品替代子女 *
图示(第 97页图,C1→ C2→ C3) *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生育的成本 —收益比较
效用比较 *
成本比较 *
所以发达国家出生率低,而发展中国家出生率高
2.3.2 影响家庭生育决策的其他因素
对婴儿死亡率的认识 *
对性别的偏好 *
政府补贴的外部性 *
家庭的结构(家族或原子) *
社会习俗(养儿防老、反堕胎等) *
2.4 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有利有弊,不能一概而论
负面影响
正面影响
最适度人口
2.4.1 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马尔萨斯的悲观观点 *
人口增长与储蓄率负相关 *
人口增长与不平等和贫困 *
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 *
人口增长与失业 *
人口增长与人口素质 *
实证研究的质疑 *
2.4.2 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
人口增长可以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促进创新
人口、需求与创新(比如农业和制造业)
*
人口、多样性与创新 *
人口与产出 *
2.4.3 最适度人口
使人均收入最大化的人口规模
使总福利最大化的人口规模
现有资源能够养活的最大人口
使边际产出为零的人口规模使人均收入最大化的人口规模
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成倒 U型关系 *
使总福利最大化的人口规模
被功利主义代表人物英国经济学家亨利?
西奇威克所采用
人口应被鼓励增长到这样一点,“在该点,不是平均效用最大,而是人口数与平均效用的乘积最大”,即使人们的总福利最大现有资源能够养活的最大人口
马尔萨斯的人口均衡水平
超过 P1一水平,平均产出就会下降到生存所必须的水平以下
P2 P1
使边际产出为零的人口规模
在 P2人口水平,超过以后,边际产出将为负,使总产出下降
最常用的是第一种最适度人口概念
2.5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战略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已给经济发展造成了阻碍,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主要的人口战略
唯一的途径是降低人口出生率 *
具体的降低人口出生率的措施
2.5.1 具体的降低人口出生率的措施
扩大妇女受教育和就业的机会 *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提高教育、住房和医疗等公共服务的费用 *
实行计划生育的奖惩制度 *
提高婴儿存活率 *
加强现代家庭和生育观念的宣传 *
三、就业与经济发展
就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发展中国家的就业状况
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利用不足的种类
发展中国家的就业战略
3.1 就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早期的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增长,尤其是资本积累能自行解决就业问题。但事实证明这一观点站不住脚
充分就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途径
实施适当的就业政策的必要性 *
3.1.1 充分就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途径
充分就业是减少贫困、改善收入分配状况的最有效的策略 *
改善就业,对现有生产力更充分的利用,
是发展中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
充分就业是实现“人的发展”的必由之路 *
3.2 发展中国家的就业状况
劳动力供给迅速增长
劳动力供给已经远远超过解决创造就业的能力,从而引起人力资源的大量闲置
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3.2.1 劳动力供给迅速增长
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增长率 1950s为 1.6%,
1960s为 1.8%,1970s为 2.2%,1980s为
2.2%,1990s为 1.8%,而同期发达国家为
0.9-1.2%
1970年,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总数为 10亿,
1997年为 23亿,2000年为 25亿
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率过高
3.2.2 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的大量闲置
1960- 1990年发展中国家的就业与失业
1960 1970 1973 1980 1990
就业 (百万 ) 507 617 658 773 991
失业
(百万 )
36.4 48.8 54.1 65.6 88.7
失业率
(%)
6.7 7.4 7.6 7.8 8.2
失业加就业不足 (%)
25 27 29 - -
两个发现
发展中国家失业率持续上升
就业不足现象更为严重
3.2.3 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对资本、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高于对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
新的技术进步往往是资本、技术密集型
大量的失业还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
3.3 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利用不足的种类
公开的失业(自愿与非自愿失业) *
就业不足( Under-employment) *
形式上在工作但实际上不得其用
( Visibly active but under-utilized)(伪装的就业不足、隐蔽失业) *
健康受损 *
无生产性的劳动( Unproductive) *
后四种是非公开失业
3.4 发展中国家的就业战略
降低人口增长率,减少劳动供给 *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
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
纠正要素价格扭曲 *
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 *
增加人力资本投资 *
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
四、教育与经济发展
教育的三种形式及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教育投资的成本 —收益分析
发展中国家教育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战略
4.1 教育的三种形式及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广义的教育有三种形式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4.1.1 广义教育的三种形式
学校正规教育 *
非学校正规教育 *
非正规教育 *
狭义的教育只包括学校正规教育
4.1.2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舒尔茨和丹尼森等利用余值增长率分析法,算出教育对人均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 20.6%( 1929-1969)和 33%
( 1929-1957)
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教育投资的收益率在大多数情况下超过其他投资的收益率定性分析
教育从三个方面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率(正相关、能否胜任、人力资本积累) *
教育还有广泛的社会效益,也能推动经济发展(预期寿命、传播文明、思想改变、对妇女的教育) *
4.2 教育投资的成本 —收益分析
教育投资的私人成本和收益分析
教育投资的社会成本和收益分析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教育投资收益率的比较
4.2.1 教育投资的私人成本和收益分析
教育投资的私人收益
教育的私人成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教育成本 C与教育收益 V的比较

n
t
t
t
r
EV
1 )1(

m
t
t
itet
r
CCC
1 )1(
另一种方法
上述方法的缺陷是贴现率 r的选择有随意性
另一种方法假设 C = V
求出内部收益率 i,与其他的投资收益率
(证券、存款、房地产等)比较,如果教育投资的收益率较高,则教育投资就是合算的



m
t
t
itet
n
t
t
t
i
CC
i
E
11 )1()1(
4.2.2 教育投资的社会成本和收益分析
方法与私人的分析方法相似
教育投资的社会受益和成本往往与私人收益和成本不一样。在发展中国家,私人收益大于社会受益,而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
4.2.3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教育投资收益率的比较
发展中国家教育的投资收益率是高的 *
随教育程度的提高,教育投资的收益率逐渐下降 *
在发展中国家,各级教育的私人收益率都高于社会受益率,但在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私人收益率低于社会受益率
(公费与自费)
妇女的教育投资收益率高于男性
4.3 发展中国家教育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现状
主要问题
4.3.1 现状
教育投资增长迅速
入学人数和入学率都大幅增加
成效显著教育投资增长迅速
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教育支出占
GDP的比重,1960年 2.2%,1980年 3.9%,
1995年 4.5%
其中低收入国家增幅最大,从 1980年的
3.4%上升到 1995年的 5.5%
但人均水平仍很低,1990年为人均 30美元左右,与发达国家相差几十倍入学人数和入学率都大幅增加
1950年到 1990年,在校人数增加了 6.5倍,
其中,中等和高等教育在校人数分别上升 26.8倍和 31倍,初等教育在校人数增加
4.5倍
到 1990s,发展中国家基本普及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普及率近 50%,高等教育不到
10%
成效显著
文盲率降低。 1970年到 1995年,发展中国家成人文盲率从 57%下降到 30%,降幅近一半
4.3.2 主要问题
辍学率很高
教育脱离实际
教育结构不合理
教育的性别差异
教育反映并加剧了社会不平等
数字鸿沟
教育深化与知识失业
智力外流辍学率很高
在拉丁美洲,100个学生在完成小学教育之前会有 60个辍学
在非洲,小学辍学率达 54%
在亚洲,小学辍学率达 20%
主要原因是童工的普遍使用教育脱离实际
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是 70%的儿童生活在农村并在那里接受教育,同时有
80%以上的入学者将在农村度过一生
但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很少向学生传授发展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教育结构不合理
完整的教育体系应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
而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往往过于重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
在高等教育中,往往又忽视对工程、技术和实用技能的教育
产生结构性供求失衡教育的性别差异
1980s对全世界 51个发展中国家的调查表明,
有 14个国家的成年妇女识字率低于 20%,但没有一个国家的男性成年识字率低于 20%
妇女的入学率明显低于男性,而且是越贫穷的国家差别越大
1995年,全世界 9.6亿成年文盲中妇女超过 2/3
在没有机会接受初等教育的人中,60%是女童教育反映并加剧了社会不平等
农村教育的滞后造成人才匮乏,文化程度不高,
抑制了农村的发展,使城乡二元结构扩大
收入差距加剧教育不平等。贫困学生难以承受教育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因而就读比例随教育程度的升高而下降
发展中国家对教育的补贴随等级升高而上升,
不利于教育的普及
贫困人口受教育少,人力资本低,收入少,不利于自身及其子女打破恶性循环数字鸿沟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地区之间、阶层之间
一部分人利用信息技术更多、更快地获取、交流和处理大量信息,使生活和工作改善
而无法接触信息技术的人相对生活水平下降教育深化与知识失业
公众对教育的需求无限
政府被迫扩大教育供给
发展中国家正规部门创造就业机会有限
知识失业
知识失业反过来又助长了教育深化
知识失业与教育深化的循环作用造成发展中国家资源配置不当公众对教育的需求无限
随教育程度的提高,教育的私人收益越来越高于私人成本(加上政府补贴)
因此公众对教育的需求无限
私人收益
私人成本
受教育程度政府被迫扩大教育供给
在公众的需求压力之下,在政府财力许可的范围内,政府被迫不断扩大教育供给(新建、扩招)
于是创造出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发展中国家正规部门创造就业机会有限
发展中国家城市存在正规部门与非正规部门 *
一般而言,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不会主动在非正规部门就业 *
而发展中国家正规部门创造就业机会有限,于是出现正规部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知识失业( Educated
Unemployment)
由于正规部门就业机会有限,虽然感觉怀才不遇,大多数人还是会接受低一级的工作
雇主也乐意以高教育程度的人替代原先教育程度较低的人
于是产生知识失业,即原先高中生可以胜任的工作大学生争着做 *
知识失业反过来又助长了教育深化( Educational Deeping)
由于知识失业,导致对教育的需求更大
(父母的期望、本人的要求等) *
导致教育继续深化知识失业与教育深化的循环作用造成发展中国家资源配置不当
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力资源闲置或利用不当
不断深化的教育还在不断耗费资源智力外流
现状
原因 *
,外在的”和“内在的”智力外流现状
每年,发展中国家都有大量高级专门人才或在国内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到发达国家定居或工作
1962- 1980年,全世界有 50万科技人员移居美国
印度每年有约 10万科技人员流入美国,
相当于印度每年为美国支付 20亿美元的教育经费
中国 *
“外在的”和“内在的”智力外流
托达罗指出,除了外在的智力外流以往,
还有内在的智力外流
不是研究国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眼光向外 *
,内在的”智力外流后果严重 *
4.4 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
调整教育投资的主要方向 *
减少对高等教育的补贴 *
改革各级学校的教育体制 *
改变教育以外的刺激 *
采取切实措施防止智力外流 *
本章的重要概念
人力资源
人口转变
最适度人口
公开的失业(自愿与非自愿失业)、就业不足
( Under-employment)、形式上在工作但实际上不得其用( Visibly active but under-utilized)
(伪装的就业不足、隐蔽失业)、无生产性的劳动
教育深化与知识失业
智力外流本章的主要内容( 1)
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情况怎样?与人口爆炸之间有什么关系?
分析发展中国家微观生育的成本与收益
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有哪些影响?
发展中国家应采取什么样的人口战略?
发展中国家应采取什么样的就业战略?
本章的主要内容( 2)
分析发展中国家教育的私人和社会成本与收益
发展中国家教育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发展中国家应采取什么样的教育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