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抗菌素及光合细菌在育苗中的应用
(一) 抗菌素的应用
育苗池中由于代谢产物、有机物质的积累,幼虫和饵料的死亡,可引起微生物大量繁殖,同时微生物大量繁殖也可引起贝类幼虫下沉解体死亡。微生物在育苗中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它常常在短时间内造成育苗失败。微生物的种类很多,主要可分为细菌、真菌、支原体、
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和病毒等类。
在贝类人工育苗中,为了防止有害微生物感染,
对育苗用水除了进行紫外线等物理方法处理外,
还应以预防为主 。 在育苗池中加抗菌素抑制微生物的繁殖与生长 。 当前,育苗中常用的主要抗菌素有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氯霉素,
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和穿心莲等 。
1,四环素 ( Tetracyclinum) 对立克次氏体,
支原体,衣原体常敏感;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也有一定作用 。
2、金霉素 (Aureomycinum) 抗菌谱和适应症同四环素。
3,土霉素 ( Terramylinum) 与四环素近似,对很多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及及立 g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
螺旋体,阿米巴原虫等都有效 。
4,氯霉素 ( Chloromycetin) 和四环素一样,属广谱抗菌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及阳性杆菌,立 g次氏体都有作用 。
5,硫酸链霉素 ( Streptomycini Sulfas)
对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都有抑制作用 。
6,复方新诺明片 ( SMZ— TMP片 ) 是磺胺类药物,抗菌谱广,对球菌,杆菌,
衣原体和阿米巴原虫等都有抑菌作用 。
7,制霉菌素 ( Nystatin) 是一种抗真菌药物 。
8、氨苄青霉素钠( Ampicillinum
Natricum) 对革兰氏阳性与阴性菌都有抑制作用。
光合细菌营养价值高,粗蛋白含量达
65.45%,粗脂肪 7.18%,含有丰富的叶酸,活性维生素,泛醌,类胡罗卜素和氨基酸等,在亲贝的蓄养和幼虫培育中光合细菌均可作为辅助饵料投喂 。
光合细菌在育苗池中投喂量为:光合细菌密度为 1~ 2亿/ mL,小硅藻 150~ 300
万个 /mL,以 1,20左右比例投喂为宜。
光合细菌是一类微生物,对抗生素较为敏感,
因此,在育苗池中加光合细菌时,应禁止投放抗菌素 。 相反,若投放抗菌素抑菌,则应禁止投光合细菌入池 。
光合细菌的培养液:酵母膏 2‰ (或酵母粉
0.01~ 0.02%,蛋白胨 2‰ ),磷酸二氢钾 0.5‰,
硫酸镁 0.2‰,氯化铵 1~ 2‰,乙酸钠 2‰ (或乙醇 2‰ ),维生素 B。 大规模生产也可以利用贝类加工的肉汤,经发酵、煮沸,冷却过滤作为培养营养液进行培养。
第四节 贝类幼虫的饵料及饵料培养
一,作为饵料用的单胞藻的基本条件
饵料是贝类幼虫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 。 由于贝类幼虫很小,它只能摄食单细胞藻类 。 贝类幼虫的单细胞藻类需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个体小 贝类幼虫对饵料的大小有选择性 。
这是由于它本身的个体小,消化道很细的原因 。
一般要求直径在 10 以下,长 20 以下 。
2,营养价值高,易消化,无毒性 作为任何生物的饵料,营养价值高,易消化,
无毒性,这些是最基本的要求 。 所谓营养价值高,是指作为食物的单胞藻含有幼虫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成分 (蛋白质,
脂肪,糖类,维生素等 )。 有些单胞藻虽然含有较丰富的营养成分,但不一定能被消化吸收,如兰藻,裸藻类 。 有些单胞藻自身就含有毒素,这样就不能做饵料 。 一般无细胞壁或壁薄的种类都易被消化吸收 。
3,繁殖快,易大量培养 作为贝类饵料的单胞藻要求繁殖速度快,容易培养,
以便为幼虫培育提供源源不断的饵料 。
4,浮游于水中,易被摄食 贝类幼虫浮游于水中,不能摄食底栖性的单胞藻,
只能摄食浮游性的单细胞藻类 。
5,饵料要新鲜,无污染 饵料在培养中要求新鲜,没有老化和附壁现象,也无敌害 。
6,饵料的密度 由于幼虫运动能力有限,
它捕食的机率与饵料的密度有密切的关系 。 饵料密度过稀,满足不了要求,生长缓慢;但饵料密度也不能过大,过大易造成幼虫死亡 。
二、幼虫饵料的种类
l,湛 江 叉 鞭 金 藻 ( Dicrateria zhanjiang
Hu.var.sp) (图 1)。
为单细胞藻,细胞球形或近卵形,直径 5~ 7,
无细胞壁,无沟 。 具两条等长的鞭毛,鞭毛与细胞等长或略长于细胞直径,细胞内具一个大的,周生的,叶状的黄褐色色素体,液泡 l~ 3
个,分散在细胞质中,细胞前端或后端常具 1
个 ( 有时 2个 ) 白糖素 。
2,球等边金藻 ( Isochrysis galbana
Parke) ( 图 2) 球等边金藻形状多变,
多少呈椭圆形,幼细胞有一略扁平的背腹面,侧面观为长椭圆 — 般活动细胞长
5~ 6μm,宽 2~ 4μm,厚 2.5~ 3 μm。 2条鞭毛等长,其长度为细胞的 1~ 2倍 。 细胞内有 2个大而伸长的侧生色素体 。 细胞核位于细胞近中央 。 白糖素位于细胞后端 。 一般为 2~ 5块 。
3,三角褐指藻 (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Bohlin) ( 图 3) 三角褐指藻有卵形,梭形和三出放射形三种不同的形态 。 这三种形态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以转变 。 常见的是三出放射形细胞和少量梭形细胞 。 三出放射形细胞有 3个
,臂,。 各个臂长 6~ 8μm。 细胞长度约为 10~ 1.8 μm(两臂端间垂直距离九细胞体中心部分有一个细胞核,有黄褐色的色素体 1~ 3片 。 梭形细胞长 20 μm左右,
有两个多少钝而略弯曲的臂 。 卵形细胞长 8 μm,宽 3 μm。
4,新月菱形藻 ( Nitzschia closterium
( Ehrenb))
新月菱形藻是单细胞浮游硅藻 。 呈纺锤形,中央膨大,两端渐尖,皆朝同方向弯曲,似月牙形 。 体长 12~
23 μ m,宽 2~ 3 μ m。 细胞中央具一细胞核 。 色素体黄褐色 2片,位于细胞中央细胞核的两侧 。
5,牟氏角毛藻 ( Chaetoceros muelleri
Lemmerman)
牟氏角毛藻细胞小,壁薄。大多数是单个生活,仅有个别出现 2飞 3个细胞组成的群体。壳环带不明显。角毛细长而直,
末端尖,自细胞角伸出。色素体重个;
呈片状,黄褐色。壳面观呈长方形或方形。环面观细胞一般大小是 3.45× 4.6~
4.6× 9.2μ m。 角毛细长,一般长 20.7~
30.6 μ m。
6,青岛大扁藻 ( Platymonas halgolandica
var,tsingtaoensis Tseng et Chang)
青岛大扁藻体长在 16~ 30 μ m之间,一般是 20~ 24 μ m,宽 12~ 15 μ m,厚 7~
10 μ m。 卵圆形,前端较宽阔,中间有一浅的凹陷,鞭毛 4条由凹处伸出。细胞内有一大型、杯状、绿色的色素体。藻体后端有一蛋白核,具红色眼点,有时出现多眼点特性。
7,亚心形扁藻 ( 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 Wille))
亚心形扁藻体长 11~ 16 μ m之间,一般是 11~ 14 μ m,宽 7~ 9 μ m,厚 3.5~ 5
μ m。 藻体背弯腹凹。藻体前端中央有一浅凹陷,从中生出 4条鞭毛。鞭毛长度约为体长的 3/ 4。无伸缩泡。细胞内有一大型、杯状、绿色的色素体。约在藻体的后端三分之一处,有一杯状蛋白核。
有一红色眼点。
8,塔胞藻 ( Pyramidomonas sp.) 单细胞,多数梨形售倒卵形,少数半球形;
细胞裸露,仅具细胞膜;前端略凹入或明显凹入,具 4个钝的棱角或 4个分叶,
后端钝角锥形,广铡形飞不分叶 。 细胞前端凹入处具 4条等长的鞭毛;鞭毛基部具 2个伸缩泡 。 色素体杯状,前端深曲入呈 4个分叶,少数网状,具一个蛋白核 。
眼点位于细胞的一侧或无眼点,细胞单核,位于细胞的中央偏前端 。
9,盐藻 ( Dunaliellaspp.)
盐藻是单细胞,无细胞壁,体形变化大,
有梨形、椭圆形、长颈形甚至基部是尖的。大小也有差别爹一般大的长 22 μ m,
宽 3 μ m。 小的长为 9 μ m,宽为 3 μ m。
鞭毛 2条,位于藻体前端。体内有一杯状的叶绿体。在叶绿体内靠近基部有一个较大蛋白核。眼点大,位于体的上部。
细胞核位于中央原生质中。
10、小球藻( Chlorellaspp.) 小球藻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大小依种类有所不同。小球藻细胞内,具有杯状 (蛋白核小球藻 )或呈边缘生板状(卵形小球藻)的色素体。小球藻的杯状色素体中含有一个球形蛋白核。小球藻细胞中央有一个细胞核。
11,异胶藻 ( Heterogloeasp.)
单细胞,多为长圆形或椭圆形。黄绿色色素体一块,侧生,几乎占细胞体的大部分。无蛋白核。个体宽 2.5~ 4μ m,长
4~ 5.5μ m。
三、饵料的培养
(一) 各种单胞藻饵料的生态条件饵料种类不同,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也不尽一样。
(二) 饵料培养液的配制 藻类种类不同,
培养液的配制方法不同,即使同一种类,
各专家惯用方法也不一 。
金藻类培养液
培养液 Ⅰ ( E-S培养液 )
NaNO3 0.12g K2HP04 0.001g
土壤抽取液 50mL 海水 1000mL
培养液 Ⅱ (湛水 107— 1号培养液)
NaNO3 0.05g K2HP04 0.005g
Fe2(S04)3( 1% 溶液 ) 5滴
2Na3C6H507·11H20 0.01g
人尿 15mL 诲水 1000mL
培养液 Ⅲ (湛水 107— 8号培养液)
NaN03 0.05gK2nP04 0.005g
Fe2(SO4)3( 1% 溶液 ) 5滴
2Na3C6H507·11H20 0.01g
人尿 1.5mL
维生素 Bl 200μg
维生素 B12 200 mμg
鱼汁 0.005 mL
诲水 1000mL
硅藻类培养液
培养液 Ⅰ
人尿 1.5~ 2mL NaNO3 0.05g K2PO4 0.005g
Fe2(S04)3( 1% 溶液 ) 5滴
2Na2C6H507·11H2O 0.01g
Na2SiO3 0.01g
维生素 B12 200mμg
海水 1000mL
培养液 Ⅱ
NH4N03 30~ 50mg
K2PO4 0.003~ 0.005g
Fe(NH4)3(C6H507) 0.5~ 1 mg
K2SiO3 20 mL
海水 1000mL
培养液 Ⅲ
NH4N03 5~ 20 mg
K2HPO4 0.5~ 1.0 mg
FeC6H5O7·3H2O 0.5~ 2.0mg
海水 100mL
如加入少许人尿效果更好
(三) 容器和工具的消毒
1、加热消毒 利用直接烧灼、煮沸和烘箱干燥等高温,杀死锈生物和其他敌害。
此法只适用于较小容器的消毒。
2、化学药品消毒
① 漂白粉消毒 工业用的漂白粉一般含有效氯
25~ 35% 。 消毒时按万分之 1~ 3的含量配成水溶液,把容器,工具在溶液中浸泡 0.5 h; 便可达到消毒目的 。 也可使用漂白精消毒,漂白精一般含有效氯约 70% 。
② 酒精消毒 用纱布蘸 70% 酒精涂沫容器和工具表面便可达消毒目的 。
③ 高锰酸钾消毒 以百万分之 5的比例配成溶液把要消毒的容器,工具浸泡 5 min,便可达消毒目的 。
④石炭酸消毒 将容器、工具置于 3~ 5%
石炭酸溶液浸泡 0.5 h,便可消毒。
(四) 海水消毒
1,加热消毒,加热到 70 ℃,持续
20min~ 1h; 加热到 80℃,持续 15 min到
0.5 h; 加热到 90℃,持续 5~ 10 min均可达消毒目的 。
2、过滤除害 利用砂滤、陶瓷过滤器过滤海水。后者比前者较好,多用于饵料二级培养和中继培养。砂滤较粗糙,可用于扩大培养上。
3,酸处理消毒 按 1 L海水加 1个当量浓度的盐酸溶液 3 mL的比例,使海水 pH值下降到 3左右,处理 12 h便可消毒,然后加入同样量的氢氧化钠,使海水 pH恢复到原来水平便可 。
4、漂白粉消毒 使用 15~ 20 ppm有效氯的漂白粉或漂白精处理海水,一般下午处理,次日上午取其溶液便可接种培养。
也可用 1000 ppm有效氯的漂白粉处理海水,再用 100 ppm硫代硫酸钠处理,使有效氯消失,经沉淀,取其上层清液,再施肥、接种。
(五) 接种
1,接种的选择和要求
( 1) 选择生活力强,生长旺盛的藻种 。
( 2) 颜色正常 绿藻呈鲜绿色,硅藻呈黄褐色,金藻呈金褐色 。
( 3) 有浮游能力种类上浮活泼,无浮游能力的种类均匀悬浮水中 。
( 4) 无大量沉淀,无明显附壁,无敌害生物污染 。
( 5) 藻种浓度较高,要高比例接种 。
2、接种比例
藻种浓度不同,接种比例是不同的藻种名称 浓度(万/
mL)
藻种与培养液比例备注亚心形扁藻
30~ 40 1,3~ 5 1:
1~ 2
温度高季节三角褐指藻
300 1,4~ 9
1,2~ 3
室内室外湛扛叉鞭金藻
250 1,3~ 6
异胶藻 200 1,5
1,2
室内室外
(六) 培养方法
单胞藻类的培养方法多种多样。按照采收方式分为一次培养、连续培养和半连续培养;按照培养规模和目的分为小型培养、中继培养和大量培养爹按照与外界接触程度分开放式培养和封闭式培养
(七) 培养管理
1,充气与搅动 通过鼓风机飞空气压缩机向饵料容器中充气 。 无充气条件的,
需每日搅拌 3~ 5次,每次 1~ 5min。
2,调节光照 光照要适宜,尽力避免强的太阳直射光 。 为防直射光的照射,饵料室可用毛玻璃,竹帘,布帘等遮光调节 。 在阴天或无阳光条件下,需利用日光灯或碘钨灯等光源代替 。
3,调节温度 要保持单胞藻生长所需的最适温度范围 。 温度太高,要注意通风降温 。 严冬季节,要水暖,气暖,提高温度 。
4,调节 pH值 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某些营养盐的利用;可引起 pH上升或下降,在培养过程中,
如果 pH值过高,可用 1NHCI调节,pH值过低,
用 1NNaOH调节 。
5、观察生长 可以通过观察藻液的颜色、细胞运动情况二有否沉淀和附壁现象、有无菌膜及敌害生物污染来判断,每日上、下午各作二次全面检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管理。
(八) 单细胞藻类密度统计方法
单细胞藻类一般用 1 mL水体含单胞藻个体数表示其密度,常用血球计数板统计。
血球计数板中央有两块具有准确面积的大小方格。其中每块可分为 9个大方格。
每一大方格面积是 1平方 mm。 每一大格又分为 16个中格。在中央的大格中的每一中格又分为 25个小格,共 400个小格
(也有的中央是 25个中格 X16个小格,总数也是 400格)。
当加玻片时,每一大格即形成一个体积为 0.1 mm3的空间。计数时,可取 4个角上的大格,每大格取 4个中格,共 16个中格全部计数,再乘上 10000,即得 lmL单胞藻个体数。也有使用水滴法计数 1 mL
水体中含单胞藻数=计数每滴平均值×
定量吸管 1 mL的滴数 X稀释倍数。在生产中还采用透明度、光电比色飞重量法测定密度。
(九) 藻膏的研制
目前的贝类人工育苗中,常常因为投入过多的藻液,使育苗池的水污染,影响育苗水质,特别是投入被污染和老化的饵料更为严重。为了防止过多藻液入池,
通过连续离心方法去掉多余污水,将藻液浓缩,把单胞藻制成藻膏再投喂。这样可以保证饵料质量,避免代谢产物和氨氮入育苗池。
此外,单胞藻制成藻膏,加防腐剂飞装罐,可保藏 0.5— 1年,随用随取爹质量高,
使用方便 。 藻膏的研制可以提高饵料池的利用率,能利用育苗空间,时间进行常年生产,从而保证为贝类人工育苗特别是亲贝蓄养提供源源不断的单胞藻饵料 。
第五节 贝类的常温人工育苗一般方法一、育苗前的准备
在育苗之前要作好生产的准备,制定出生产计划,清刷池子,备好饵料和附苗器材落实好过度池子或海区。
二、亲贝的选择、处理和蓄养
1,亲贝的选择
亲贝性腺是否成熟是人工育苗能否成功的首要条件。只有获得充分成熟的卵子和精子,才能保证人工育苗的顺利进行。未成熟的卵一般不能受精或受精率极低,有些虽然受精了,但胚胎不能进行正常发育,形成畸形,中途夭折,
或发育至幼虫阶段,其体质极差,生长速度缓慢,不能抵御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使育苗失败,因此对亲贝的选择工作一定要认真作好。
①要选择生物学最小型(性成熟的最小规格)以上的亲贝。各种贝类生物学最小型规格不一,必须区别对待。选择亲贝时一般不要个体太小或太大,若太小,
产卵量少;若太大,因个体老成,对于诱导刺激反应缓慢,卵子质量较劣。在贝类繁殖期中,可从自然海区选择 。
② 要选择体壮,贝壳无创伤,大小均匀无寄生虫和病害,在海区中无大量死亡的亲贝 。
③ 要选择性腺发育较好的亲贝,对亲贝性腺发育状况,精卵成熟度需进行仔细观察 。 在常温育苗中,采扑亲贝的时间十分重要,过早性腺不成熟人池后受挫折,易将未成熟卵产出,过晚则错过第一批优质卵 。
宏观上,可以通过性腺覆盖内脏块表面的程度或性腺在外套膜中出现的部位以及性腺指数来判断。如果性腺全部遮盖了褐色的消化腺,则证明性腺发育较好,
如牡蛎。若在外套膜中有明显性腺分布的种类如贻贝其外套膜全部为性腺充满则证明发育较好。对于扇贝来说,性腺比较集中分布在腹嵴上,因此可以通过性腺指数判断,性腺指数达最高则证明性腺发育较好。
微观上,可以检查精卵成熟度。借助显微镜检查生殖细胞成熟程度,从性腺中吸取一点放在载玻片上,并加海水一滴,
在镜下观察卵子的大小和形状,营养物质积累情况,卵核大小及透明程度等。
双壳类卵径多数在 50~ 70μ m,一般不超过 100μ m,刚取出的成熟卵因种类不同,
形状不一样,如果个体小或大小掺杂或多角形,一般都是不成熟的特征。成熟的卵子一般都是卵膜缩小,原生质增多,
细胞核大而透明,核内有核仁。
但一些在第一次成熟分裂的中期受精的种类,其卵核不清,如贻贝售蛤仔飞偏顶蛤、合浦珠母贝等;观察精子主要看是否成型,是否有活动力。若精子活动能力较强,尤其在氨海水中游动甚活泼,
一般为成熟表现。与此相反,若精子有的头部大,有的尾部拖一块细胞质,活动力差,游动幅度不大,则为不成熟的表现。精子形状不一,一般为鞭毛虫型,
头部有的呈圆形,有的象圆锥形或羊角辣椒形,尾部细而长。
如何选择雌雄亲贝 雌雄亲贝的选择比较困难。鲍和取壳类的雌雄亲贝可以从性腺颜色不同加以区分,雌雄性腺颜色无差别的可以利用滴水法检验,它是利用一片盛有一滴水的载玻片,吸一点性腺滴在水中,若马上呈小颗粒状散开是雌性。若不散开并带粘滞性和云雾状者为雄性。
2,亲贝的处理
自然生长的亲贝壳表面常常附有石灰虫售藤壶售金蛤售柄海鞘、珊瑚藻和其它杂藻、浮泥等。在人工刺激排放精卵前,
要把这些附着物去掉,再用刷子把壳表杂质、浮泥洗刷干净。有足丝种类要剪去足丝,然后用过滤海水洗净,以备诱导刺激。
3,亲网的蓄养
蓄养亲贝可分室外与室内两种,在室外主要是根据各种贝类性成熟需要一定的温度,这样可通过人工控制,调节水温的方法培育亲贝 。 在自然海区中,可以利用海水温度的分层现象;
调整养殖水层,促进性腺成熟 。 此外,也可利用降温的方法延迟贝类的产卵时间,在海中则可以降低水层,以延缓产卵时间 。 总之,利用控制水温的办法,几乎在全年任何时间内均可以得到所需的成熟精子和卵 。
亲贝室内蓄养:
洗刷后的亲贝,依种类不周,按 1 m3水体 50~ 80个,多者 100~ 200个的密度,
置于网笼内或浮动网箱中蓄养,蓄养时要认真检查和,管理,防止亲贝产出后的卵子流失口亦可采用换水方法每天换水两次,每次换去 2/ 3水或每日换新池。
蓄养中要及时投单胞藻饵料、淀粉、鲜酵母、食母生和藻类榨取液或人工配合饵料。
清除池底污物 。 扁藻饵料密度一般为 l~ 2
万个/ mL,小硅藻为 3— 4万个/ mL,金藻 5~ 6万个/ mL,淀粉或食母生浓度为
2~ 3 ppm,鼠尾藻等藻类榨取液利用 200
目筛绢过滤后投喂 。
中部完
(一) 抗菌素的应用
育苗池中由于代谢产物、有机物质的积累,幼虫和饵料的死亡,可引起微生物大量繁殖,同时微生物大量繁殖也可引起贝类幼虫下沉解体死亡。微生物在育苗中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它常常在短时间内造成育苗失败。微生物的种类很多,主要可分为细菌、真菌、支原体、
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和病毒等类。
在贝类人工育苗中,为了防止有害微生物感染,
对育苗用水除了进行紫外线等物理方法处理外,
还应以预防为主 。 在育苗池中加抗菌素抑制微生物的繁殖与生长 。 当前,育苗中常用的主要抗菌素有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氯霉素,
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和穿心莲等 。
1,四环素 ( Tetracyclinum) 对立克次氏体,
支原体,衣原体常敏感;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也有一定作用 。
2、金霉素 (Aureomycinum) 抗菌谱和适应症同四环素。
3,土霉素 ( Terramylinum) 与四环素近似,对很多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及及立 g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
螺旋体,阿米巴原虫等都有效 。
4,氯霉素 ( Chloromycetin) 和四环素一样,属广谱抗菌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及阳性杆菌,立 g次氏体都有作用 。
5,硫酸链霉素 ( Streptomycini Sulfas)
对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都有抑制作用 。
6,复方新诺明片 ( SMZ— TMP片 ) 是磺胺类药物,抗菌谱广,对球菌,杆菌,
衣原体和阿米巴原虫等都有抑菌作用 。
7,制霉菌素 ( Nystatin) 是一种抗真菌药物 。
8、氨苄青霉素钠( Ampicillinum
Natricum) 对革兰氏阳性与阴性菌都有抑制作用。
光合细菌营养价值高,粗蛋白含量达
65.45%,粗脂肪 7.18%,含有丰富的叶酸,活性维生素,泛醌,类胡罗卜素和氨基酸等,在亲贝的蓄养和幼虫培育中光合细菌均可作为辅助饵料投喂 。
光合细菌在育苗池中投喂量为:光合细菌密度为 1~ 2亿/ mL,小硅藻 150~ 300
万个 /mL,以 1,20左右比例投喂为宜。
光合细菌是一类微生物,对抗生素较为敏感,
因此,在育苗池中加光合细菌时,应禁止投放抗菌素 。 相反,若投放抗菌素抑菌,则应禁止投光合细菌入池 。
光合细菌的培养液:酵母膏 2‰ (或酵母粉
0.01~ 0.02%,蛋白胨 2‰ ),磷酸二氢钾 0.5‰,
硫酸镁 0.2‰,氯化铵 1~ 2‰,乙酸钠 2‰ (或乙醇 2‰ ),维生素 B。 大规模生产也可以利用贝类加工的肉汤,经发酵、煮沸,冷却过滤作为培养营养液进行培养。
第四节 贝类幼虫的饵料及饵料培养
一,作为饵料用的单胞藻的基本条件
饵料是贝类幼虫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 。 由于贝类幼虫很小,它只能摄食单细胞藻类 。 贝类幼虫的单细胞藻类需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个体小 贝类幼虫对饵料的大小有选择性 。
这是由于它本身的个体小,消化道很细的原因 。
一般要求直径在 10 以下,长 20 以下 。
2,营养价值高,易消化,无毒性 作为任何生物的饵料,营养价值高,易消化,
无毒性,这些是最基本的要求 。 所谓营养价值高,是指作为食物的单胞藻含有幼虫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成分 (蛋白质,
脂肪,糖类,维生素等 )。 有些单胞藻虽然含有较丰富的营养成分,但不一定能被消化吸收,如兰藻,裸藻类 。 有些单胞藻自身就含有毒素,这样就不能做饵料 。 一般无细胞壁或壁薄的种类都易被消化吸收 。
3,繁殖快,易大量培养 作为贝类饵料的单胞藻要求繁殖速度快,容易培养,
以便为幼虫培育提供源源不断的饵料 。
4,浮游于水中,易被摄食 贝类幼虫浮游于水中,不能摄食底栖性的单胞藻,
只能摄食浮游性的单细胞藻类 。
5,饵料要新鲜,无污染 饵料在培养中要求新鲜,没有老化和附壁现象,也无敌害 。
6,饵料的密度 由于幼虫运动能力有限,
它捕食的机率与饵料的密度有密切的关系 。 饵料密度过稀,满足不了要求,生长缓慢;但饵料密度也不能过大,过大易造成幼虫死亡 。
二、幼虫饵料的种类
l,湛 江 叉 鞭 金 藻 ( Dicrateria zhanjiang
Hu.var.sp) (图 1)。
为单细胞藻,细胞球形或近卵形,直径 5~ 7,
无细胞壁,无沟 。 具两条等长的鞭毛,鞭毛与细胞等长或略长于细胞直径,细胞内具一个大的,周生的,叶状的黄褐色色素体,液泡 l~ 3
个,分散在细胞质中,细胞前端或后端常具 1
个 ( 有时 2个 ) 白糖素 。
2,球等边金藻 ( Isochrysis galbana
Parke) ( 图 2) 球等边金藻形状多变,
多少呈椭圆形,幼细胞有一略扁平的背腹面,侧面观为长椭圆 — 般活动细胞长
5~ 6μm,宽 2~ 4μm,厚 2.5~ 3 μm。 2条鞭毛等长,其长度为细胞的 1~ 2倍 。 细胞内有 2个大而伸长的侧生色素体 。 细胞核位于细胞近中央 。 白糖素位于细胞后端 。 一般为 2~ 5块 。
3,三角褐指藻 (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Bohlin) ( 图 3) 三角褐指藻有卵形,梭形和三出放射形三种不同的形态 。 这三种形态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以转变 。 常见的是三出放射形细胞和少量梭形细胞 。 三出放射形细胞有 3个
,臂,。 各个臂长 6~ 8μm。 细胞长度约为 10~ 1.8 μm(两臂端间垂直距离九细胞体中心部分有一个细胞核,有黄褐色的色素体 1~ 3片 。 梭形细胞长 20 μm左右,
有两个多少钝而略弯曲的臂 。 卵形细胞长 8 μm,宽 3 μm。
4,新月菱形藻 ( Nitzschia closterium
( Ehrenb))
新月菱形藻是单细胞浮游硅藻 。 呈纺锤形,中央膨大,两端渐尖,皆朝同方向弯曲,似月牙形 。 体长 12~
23 μ m,宽 2~ 3 μ m。 细胞中央具一细胞核 。 色素体黄褐色 2片,位于细胞中央细胞核的两侧 。
5,牟氏角毛藻 ( Chaetoceros muelleri
Lemmerman)
牟氏角毛藻细胞小,壁薄。大多数是单个生活,仅有个别出现 2飞 3个细胞组成的群体。壳环带不明显。角毛细长而直,
末端尖,自细胞角伸出。色素体重个;
呈片状,黄褐色。壳面观呈长方形或方形。环面观细胞一般大小是 3.45× 4.6~
4.6× 9.2μ m。 角毛细长,一般长 20.7~
30.6 μ m。
6,青岛大扁藻 ( Platymonas halgolandica
var,tsingtaoensis Tseng et Chang)
青岛大扁藻体长在 16~ 30 μ m之间,一般是 20~ 24 μ m,宽 12~ 15 μ m,厚 7~
10 μ m。 卵圆形,前端较宽阔,中间有一浅的凹陷,鞭毛 4条由凹处伸出。细胞内有一大型、杯状、绿色的色素体。藻体后端有一蛋白核,具红色眼点,有时出现多眼点特性。
7,亚心形扁藻 ( 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 Wille))
亚心形扁藻体长 11~ 16 μ m之间,一般是 11~ 14 μ m,宽 7~ 9 μ m,厚 3.5~ 5
μ m。 藻体背弯腹凹。藻体前端中央有一浅凹陷,从中生出 4条鞭毛。鞭毛长度约为体长的 3/ 4。无伸缩泡。细胞内有一大型、杯状、绿色的色素体。约在藻体的后端三分之一处,有一杯状蛋白核。
有一红色眼点。
8,塔胞藻 ( Pyramidomonas sp.) 单细胞,多数梨形售倒卵形,少数半球形;
细胞裸露,仅具细胞膜;前端略凹入或明显凹入,具 4个钝的棱角或 4个分叶,
后端钝角锥形,广铡形飞不分叶 。 细胞前端凹入处具 4条等长的鞭毛;鞭毛基部具 2个伸缩泡 。 色素体杯状,前端深曲入呈 4个分叶,少数网状,具一个蛋白核 。
眼点位于细胞的一侧或无眼点,细胞单核,位于细胞的中央偏前端 。
9,盐藻 ( Dunaliellaspp.)
盐藻是单细胞,无细胞壁,体形变化大,
有梨形、椭圆形、长颈形甚至基部是尖的。大小也有差别爹一般大的长 22 μ m,
宽 3 μ m。 小的长为 9 μ m,宽为 3 μ m。
鞭毛 2条,位于藻体前端。体内有一杯状的叶绿体。在叶绿体内靠近基部有一个较大蛋白核。眼点大,位于体的上部。
细胞核位于中央原生质中。
10、小球藻( Chlorellaspp.) 小球藻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大小依种类有所不同。小球藻细胞内,具有杯状 (蛋白核小球藻 )或呈边缘生板状(卵形小球藻)的色素体。小球藻的杯状色素体中含有一个球形蛋白核。小球藻细胞中央有一个细胞核。
11,异胶藻 ( Heterogloeasp.)
单细胞,多为长圆形或椭圆形。黄绿色色素体一块,侧生,几乎占细胞体的大部分。无蛋白核。个体宽 2.5~ 4μ m,长
4~ 5.5μ m。
三、饵料的培养
(一) 各种单胞藻饵料的生态条件饵料种类不同,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也不尽一样。
(二) 饵料培养液的配制 藻类种类不同,
培养液的配制方法不同,即使同一种类,
各专家惯用方法也不一 。
金藻类培养液
培养液 Ⅰ ( E-S培养液 )
NaNO3 0.12g K2HP04 0.001g
土壤抽取液 50mL 海水 1000mL
培养液 Ⅱ (湛水 107— 1号培养液)
NaNO3 0.05g K2HP04 0.005g
Fe2(S04)3( 1% 溶液 ) 5滴
2Na3C6H507·11H20 0.01g
人尿 15mL 诲水 1000mL
培养液 Ⅲ (湛水 107— 8号培养液)
NaN03 0.05gK2nP04 0.005g
Fe2(SO4)3( 1% 溶液 ) 5滴
2Na3C6H507·11H20 0.01g
人尿 1.5mL
维生素 Bl 200μg
维生素 B12 200 mμg
鱼汁 0.005 mL
诲水 1000mL
硅藻类培养液
培养液 Ⅰ
人尿 1.5~ 2mL NaNO3 0.05g K2PO4 0.005g
Fe2(S04)3( 1% 溶液 ) 5滴
2Na2C6H507·11H2O 0.01g
Na2SiO3 0.01g
维生素 B12 200mμg
海水 1000mL
培养液 Ⅱ
NH4N03 30~ 50mg
K2PO4 0.003~ 0.005g
Fe(NH4)3(C6H507) 0.5~ 1 mg
K2SiO3 20 mL
海水 1000mL
培养液 Ⅲ
NH4N03 5~ 20 mg
K2HPO4 0.5~ 1.0 mg
FeC6H5O7·3H2O 0.5~ 2.0mg
海水 100mL
如加入少许人尿效果更好
(三) 容器和工具的消毒
1、加热消毒 利用直接烧灼、煮沸和烘箱干燥等高温,杀死锈生物和其他敌害。
此法只适用于较小容器的消毒。
2、化学药品消毒
① 漂白粉消毒 工业用的漂白粉一般含有效氯
25~ 35% 。 消毒时按万分之 1~ 3的含量配成水溶液,把容器,工具在溶液中浸泡 0.5 h; 便可达到消毒目的 。 也可使用漂白精消毒,漂白精一般含有效氯约 70% 。
② 酒精消毒 用纱布蘸 70% 酒精涂沫容器和工具表面便可达消毒目的 。
③ 高锰酸钾消毒 以百万分之 5的比例配成溶液把要消毒的容器,工具浸泡 5 min,便可达消毒目的 。
④石炭酸消毒 将容器、工具置于 3~ 5%
石炭酸溶液浸泡 0.5 h,便可消毒。
(四) 海水消毒
1,加热消毒,加热到 70 ℃,持续
20min~ 1h; 加热到 80℃,持续 15 min到
0.5 h; 加热到 90℃,持续 5~ 10 min均可达消毒目的 。
2、过滤除害 利用砂滤、陶瓷过滤器过滤海水。后者比前者较好,多用于饵料二级培养和中继培养。砂滤较粗糙,可用于扩大培养上。
3,酸处理消毒 按 1 L海水加 1个当量浓度的盐酸溶液 3 mL的比例,使海水 pH值下降到 3左右,处理 12 h便可消毒,然后加入同样量的氢氧化钠,使海水 pH恢复到原来水平便可 。
4、漂白粉消毒 使用 15~ 20 ppm有效氯的漂白粉或漂白精处理海水,一般下午处理,次日上午取其溶液便可接种培养。
也可用 1000 ppm有效氯的漂白粉处理海水,再用 100 ppm硫代硫酸钠处理,使有效氯消失,经沉淀,取其上层清液,再施肥、接种。
(五) 接种
1,接种的选择和要求
( 1) 选择生活力强,生长旺盛的藻种 。
( 2) 颜色正常 绿藻呈鲜绿色,硅藻呈黄褐色,金藻呈金褐色 。
( 3) 有浮游能力种类上浮活泼,无浮游能力的种类均匀悬浮水中 。
( 4) 无大量沉淀,无明显附壁,无敌害生物污染 。
( 5) 藻种浓度较高,要高比例接种 。
2、接种比例
藻种浓度不同,接种比例是不同的藻种名称 浓度(万/
mL)
藻种与培养液比例备注亚心形扁藻
30~ 40 1,3~ 5 1:
1~ 2
温度高季节三角褐指藻
300 1,4~ 9
1,2~ 3
室内室外湛扛叉鞭金藻
250 1,3~ 6
异胶藻 200 1,5
1,2
室内室外
(六) 培养方法
单胞藻类的培养方法多种多样。按照采收方式分为一次培养、连续培养和半连续培养;按照培养规模和目的分为小型培养、中继培养和大量培养爹按照与外界接触程度分开放式培养和封闭式培养
(七) 培养管理
1,充气与搅动 通过鼓风机飞空气压缩机向饵料容器中充气 。 无充气条件的,
需每日搅拌 3~ 5次,每次 1~ 5min。
2,调节光照 光照要适宜,尽力避免强的太阳直射光 。 为防直射光的照射,饵料室可用毛玻璃,竹帘,布帘等遮光调节 。 在阴天或无阳光条件下,需利用日光灯或碘钨灯等光源代替 。
3,调节温度 要保持单胞藻生长所需的最适温度范围 。 温度太高,要注意通风降温 。 严冬季节,要水暖,气暖,提高温度 。
4,调节 pH值 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某些营养盐的利用;可引起 pH上升或下降,在培养过程中,
如果 pH值过高,可用 1NHCI调节,pH值过低,
用 1NNaOH调节 。
5、观察生长 可以通过观察藻液的颜色、细胞运动情况二有否沉淀和附壁现象、有无菌膜及敌害生物污染来判断,每日上、下午各作二次全面检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管理。
(八) 单细胞藻类密度统计方法
单细胞藻类一般用 1 mL水体含单胞藻个体数表示其密度,常用血球计数板统计。
血球计数板中央有两块具有准确面积的大小方格。其中每块可分为 9个大方格。
每一大方格面积是 1平方 mm。 每一大格又分为 16个中格。在中央的大格中的每一中格又分为 25个小格,共 400个小格
(也有的中央是 25个中格 X16个小格,总数也是 400格)。
当加玻片时,每一大格即形成一个体积为 0.1 mm3的空间。计数时,可取 4个角上的大格,每大格取 4个中格,共 16个中格全部计数,再乘上 10000,即得 lmL单胞藻个体数。也有使用水滴法计数 1 mL
水体中含单胞藻数=计数每滴平均值×
定量吸管 1 mL的滴数 X稀释倍数。在生产中还采用透明度、光电比色飞重量法测定密度。
(九) 藻膏的研制
目前的贝类人工育苗中,常常因为投入过多的藻液,使育苗池的水污染,影响育苗水质,特别是投入被污染和老化的饵料更为严重。为了防止过多藻液入池,
通过连续离心方法去掉多余污水,将藻液浓缩,把单胞藻制成藻膏再投喂。这样可以保证饵料质量,避免代谢产物和氨氮入育苗池。
此外,单胞藻制成藻膏,加防腐剂飞装罐,可保藏 0.5— 1年,随用随取爹质量高,
使用方便 。 藻膏的研制可以提高饵料池的利用率,能利用育苗空间,时间进行常年生产,从而保证为贝类人工育苗特别是亲贝蓄养提供源源不断的单胞藻饵料 。
第五节 贝类的常温人工育苗一般方法一、育苗前的准备
在育苗之前要作好生产的准备,制定出生产计划,清刷池子,备好饵料和附苗器材落实好过度池子或海区。
二、亲贝的选择、处理和蓄养
1,亲贝的选择
亲贝性腺是否成熟是人工育苗能否成功的首要条件。只有获得充分成熟的卵子和精子,才能保证人工育苗的顺利进行。未成熟的卵一般不能受精或受精率极低,有些虽然受精了,但胚胎不能进行正常发育,形成畸形,中途夭折,
或发育至幼虫阶段,其体质极差,生长速度缓慢,不能抵御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使育苗失败,因此对亲贝的选择工作一定要认真作好。
①要选择生物学最小型(性成熟的最小规格)以上的亲贝。各种贝类生物学最小型规格不一,必须区别对待。选择亲贝时一般不要个体太小或太大,若太小,
产卵量少;若太大,因个体老成,对于诱导刺激反应缓慢,卵子质量较劣。在贝类繁殖期中,可从自然海区选择 。
② 要选择体壮,贝壳无创伤,大小均匀无寄生虫和病害,在海区中无大量死亡的亲贝 。
③ 要选择性腺发育较好的亲贝,对亲贝性腺发育状况,精卵成熟度需进行仔细观察 。 在常温育苗中,采扑亲贝的时间十分重要,过早性腺不成熟人池后受挫折,易将未成熟卵产出,过晚则错过第一批优质卵 。
宏观上,可以通过性腺覆盖内脏块表面的程度或性腺在外套膜中出现的部位以及性腺指数来判断。如果性腺全部遮盖了褐色的消化腺,则证明性腺发育较好,
如牡蛎。若在外套膜中有明显性腺分布的种类如贻贝其外套膜全部为性腺充满则证明发育较好。对于扇贝来说,性腺比较集中分布在腹嵴上,因此可以通过性腺指数判断,性腺指数达最高则证明性腺发育较好。
微观上,可以检查精卵成熟度。借助显微镜检查生殖细胞成熟程度,从性腺中吸取一点放在载玻片上,并加海水一滴,
在镜下观察卵子的大小和形状,营养物质积累情况,卵核大小及透明程度等。
双壳类卵径多数在 50~ 70μ m,一般不超过 100μ m,刚取出的成熟卵因种类不同,
形状不一样,如果个体小或大小掺杂或多角形,一般都是不成熟的特征。成熟的卵子一般都是卵膜缩小,原生质增多,
细胞核大而透明,核内有核仁。
但一些在第一次成熟分裂的中期受精的种类,其卵核不清,如贻贝售蛤仔飞偏顶蛤、合浦珠母贝等;观察精子主要看是否成型,是否有活动力。若精子活动能力较强,尤其在氨海水中游动甚活泼,
一般为成熟表现。与此相反,若精子有的头部大,有的尾部拖一块细胞质,活动力差,游动幅度不大,则为不成熟的表现。精子形状不一,一般为鞭毛虫型,
头部有的呈圆形,有的象圆锥形或羊角辣椒形,尾部细而长。
如何选择雌雄亲贝 雌雄亲贝的选择比较困难。鲍和取壳类的雌雄亲贝可以从性腺颜色不同加以区分,雌雄性腺颜色无差别的可以利用滴水法检验,它是利用一片盛有一滴水的载玻片,吸一点性腺滴在水中,若马上呈小颗粒状散开是雌性。若不散开并带粘滞性和云雾状者为雄性。
2,亲贝的处理
自然生长的亲贝壳表面常常附有石灰虫售藤壶售金蛤售柄海鞘、珊瑚藻和其它杂藻、浮泥等。在人工刺激排放精卵前,
要把这些附着物去掉,再用刷子把壳表杂质、浮泥洗刷干净。有足丝种类要剪去足丝,然后用过滤海水洗净,以备诱导刺激。
3,亲网的蓄养
蓄养亲贝可分室外与室内两种,在室外主要是根据各种贝类性成熟需要一定的温度,这样可通过人工控制,调节水温的方法培育亲贝 。 在自然海区中,可以利用海水温度的分层现象;
调整养殖水层,促进性腺成熟 。 此外,也可利用降温的方法延迟贝类的产卵时间,在海中则可以降低水层,以延缓产卵时间 。 总之,利用控制水温的办法,几乎在全年任何时间内均可以得到所需的成熟精子和卵 。
亲贝室内蓄养:
洗刷后的亲贝,依种类不周,按 1 m3水体 50~ 80个,多者 100~ 200个的密度,
置于网笼内或浮动网箱中蓄养,蓄养时要认真检查和,管理,防止亲贝产出后的卵子流失口亦可采用换水方法每天换水两次,每次换去 2/ 3水或每日换新池。
蓄养中要及时投单胞藻饵料、淀粉、鲜酵母、食母生和藻类榨取液或人工配合饵料。
清除池底污物 。 扁藻饵料密度一般为 l~ 2
万个/ mL,小硅藻为 3— 4万个/ mL,金藻 5~ 6万个/ mL,淀粉或食母生浓度为
2~ 3 ppm,鼠尾藻等藻类榨取液利用 200
目筛绢过滤后投喂 。
中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