皱 纹 盘 鲍 养 殖
鲍,俗称鲍鱼,是珍贵的海产软体动物 。
其软体部非常发达,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被誉为海味珍品之冠 。 它含有蛋白质 24%,脂肪 0.44%,灰分 0.98%,其贝壳可作为中药,称为,石决明,,具有清肝明目之功效,并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与 14种氨基酸 。
随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 我国海岸线漫长,劳动力资源丰富,对开展鲍的增养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 因此,发展鲍的增养殖事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
第 — 节 分类地位及地理分布
一,分类地位
皱 纹 盘 鲍 [ 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
1952)],隶属于软体动物门
( Mollusca),腹足纲 (Gastropoda),前鳃亚纲 ( Prosobranchia),原始腹足目
( Archaeogastropoda),鲍科
( Haliotidae) 。 鲍科仅此 1属,即鲍属
( Haliotis) 。
二,地理分布
皱纹盘鲍在世界上,主要分布于日本本州东北沿岸和朝鲜半岛沿岸 。 皱纹盘鲍,
个体较小,最大个体约 14厘米 。 它在日本的产量,约占日本鲍总产量的 1/ 2。
皱纹盘鲍在我国,自然分布海区是从辽宁沿海向南分布到江苏连云港附近 。 是我国北方惟一的种类,也是我国最主要的经济贝类的种类 。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
一,外部形态特征
( 一 ) 贝壳
具 3层螺层,壳顶部偏于壳的右后方,螺旋部很小,而体螺层极大,几乎占贝壳的全部 。 自第二层中部开始到体螺层边缘,具一列距离均匀,由小渐大,从右开始沿着壳左缘螺旋式排列的突起 。 这列突起,在靠近体螺层边缘有几个开口与外界相通,称为壳孔或呼水孔 。 在生活时,外套触手就从这些开孔处伸出 。
1,头触角 2,上足 3,下足 4,右外套前叶 5,足背部 6,外套膜 7,右侧壳肌 8,
肝脏角状部 9,消化腺 10,螺旋状内脏块 11,围心腔 12,中央外套触角
13,肛门 14,鳃 15,左侧壳肌 16,左外套触角 17,左外套前叶 18,眼
壳孔是排泄、生殖与呼吸的孔道。壳表面为褐色或暗红色,生长纹明显。壳内面异常亮洁,具美丽的珍珠光艳色泽。
壳口卵圆形,外唇薄,内唇厚,具有片状内包遮缘。壳内面中央有一卵圆形的右侧壳肌痕,在左前侧有一狭小的左侧壳肌痕,无厣 (图 1— 1)。
(二 )头部
鲍的头,位于身体的前端 。 在头部背面,有 1对深色细长的触角 。 在触角的外侧基部,各有一粗的眼柄,1对黑色的眼点生于其顶端 。 在两触角之间,有一扁平突出的头叶 。 在其
腹面,有发达可活动的吻 。 吻中央,有一纵裂的开口,即为鲍的口 。 在口周围,
有行小突起,称为小唇 。
(三)足部
足,位于腹面,大而扁平,几乎与壳口相等,由于适应匍匐爬行与吸附的生活方式,而变得非常发达 。
( 四 ) 外套膜
外套膜是包围在身体背面的一层薄膜,
除左前端腹面和内脏囊前端与皮肤相连外,几乎整个外套膜内缘都与右侧壳肌相连 。
( 五 ) 内脏囊
当贝壳去掉后,中央区有一大块右侧壳肌 。 内脏囊的主要部分环绕于右侧肌的下缘,呈一大块状,在其末端呈角锥状游离环绕于右侧壳肌的后方至右后方,
该部分的色泽常因其最大面积的消化腺及生殖腺而呈现不同的颜色 。 消化腺通常为深褐色,在成熟期,雄性生殖腺呈浅黄色,雌性生殖腺呈墨绿色,生殖腺仅包围于角锥体部分 。
二,内部结构
( 一 ) 消化系统
鲍的消化道,约为体长的 3倍多 。 消化系统由口区,食道,嗉囊,胃盲囊,胃,
消化腺,肠及肛门等部分组成 。
( 二 ) 呼吸系统
鳃,是主要呼吸器官,位于心脏之前,
外套膜中,一对,鳃比右鳃略大 。
( 三 ) 循环系统
心脏位于围心腔中,被透明的围心腔壁所包围 。 具左,右心耳各 1个和 1个梨形的心室 。 心室被直肠所贯穿 。
( 四 ) 排泄系统
具左右 1对肾脏,左肾小,右肾较大 。 肾的中央背面靠近右侧壳肌左后方处有一缝形裂孔,为生殖产物排人肾腔之孔道 。
生殖产物,也由右肾孔排出至呼吸腔,
经壳孔排出体外,故右肾孔也同时用作生殖孔 。
(五 )生殖系统
鲍为雌,雄异体,但无两性的显著特征,
无交接器,也无其他的附属腺体 。 在近繁殖季节,生殖产物充满整个生殖腔,
该腔位于体之背部,包盖于整个的胃,
嗉囊及消化腺的表面,延展到右侧壳肌的左缘 。 成熟的精卵,直接排人右肾腔,
经右肾孔至呼吸腔,从呼水孔排出体外 。
(六 )神经系统
鲍的神经系统不发达,不集中,而且经过扭转,神经节延长,扁平 。
(七 )感觉器官
一般的感觉,表现在整个体表的皮肤上,
在头叶,口,口唇以及足口面,足腺区,
鳃叶,外套边缘等部位的感觉细胞较多 。
尤其在头触觉,上足触觉,上足乳突,
外套触觉,嗅检器,眼以及平衡囊等处的感觉细胞特别集中 。
第三节 生态习性
一,生活习性
(一 )栖息环境
皱纹盘鲍,一般生活在海底岩礁间,从低潮线以下至水深 15m左右的浅海区,栖息区海水清澈,潮流畅通,海藻繁茂 。 以水深 2~ 6m内较多 。
(二 )生活方式
鲍,属于,夜行性,动物,通常白天匍匐于岩礁间或隐蔽处,不食不动,而到夜间,表现十分活跃,四处爬行搜索食物 。
(三 )对水质要求
1,水温 皱纹盘鲍在日本与我国仅分布于北部海区,其生活水温下限约 2~ 3℃,而上限却可达 28~ 29℃,摄食,生长最佳水温为 15~ 20℃ 。
2,溶解氧 1L海水溶解氧不低于 7mg。
3,pH 7.6~ 8.4。
4,盐度 皱纹盘鲍在盐度为 28~35范围内都能生活,但盐度在 25以下生活不正常 。
5,氨氮 1L海水中不高于 50μg。
6,透明度 4~ 5m。
( 四 ) 底质
皱纹盘鲍营附着生活,多以岩礁或大块乱石等为附着基质,平时以宽大平跖而有力的足吸附其上 。 为躲避敌害袭击,
特别喜欢阴暗的地方,如岩礁的下部,
洞穴与缝隙中 。 通常在潮流畅通,海藻繁茂,洞穴缝隙多的环境,特册有利于鲍的生活 。
( 五 ) 越冬,渡夏,迁移
鲍有明显的季节性,随着水温的高低而上下移动 。 冬春水温最低时,向深水区迁移;初夏水温回升后,便逐渐向浅水区上移;盛夏表层水温最高时,又向深水处下移;秋末冬初水温有所下降时,
又移向浅水处 。 鲍在生活条件较好和饵料比较丰富的条件下,一年的运动距离不超过 200米,是底播放流增殖的理想种类 。
二、摄食习性
(一 )食性
鲍是以藻类为食的贝类,成鲍主要摄食褐藻类,
如海带,裙带菜等;其次是绿藻;再次为红藻类 。
过去普遍认为,鲍在浮游阶段不摄食,依靠卵细胞内的营养物质,供应幼虫继续发育所需要的能量,一直发育到匍匐期后,才利用吻部的频繁伸缩舔食基面上的单细胞藻类 。 但 20世纪
90年代初,有人对红鲍做过研究,发现鲍的浮游幼虫 。 能够直接吸收海水中溶解的有机营养物质 。
稚鲍,主要摄食附着性硅藻类、单胞藻类及微小酌有机碎屑、大型藻类的配子体和孢子体。出现第一呼水孔之后,摄食量逐渐增加。当壳长达到 2mm以后,
还可摄食一些海带或裙带菜粉末饵料。
当个体长达到 4~ 10mm时,可以摄食小而柔软的藻类。当壳长达 1cm之后,食性与成鲍基本相同。
(二 )摄食量
在正常条件下,鲍的摄食量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
在外界环境因子中,最重要的应是水温条件,其次为饵料的种类与质量 。 1985年在青岛海区对皱纹盘鲍成体 ( 壳长 6.6~ 11.0cm),进行了周年的摄食观察试验 。 发现在春季与秋季,当水温在 8~24℃ 时,
是鲍摄食旺盛的时期 。 其中在 6月中下旬至 7月上旬,
在繁殖期,有一摄食量下降期 。 在水温超过 26℃ 的夏季,仍未见到停止摄食,只是摄食量又有一次下降 。 但低水温对鲍的生活与摄食不利,在水温 7℃ 以下,摄食量明显下降;水温低于 5℃ 时,摄食量下降至最低水平;当水温降至 2.5~ 2.9℃ 时,仅能见到海带叶片上有个别被舔食的痕迹,此时,大多数个体出现附着不牢的半麻痹状态 。
另外,皱纹盘鲍对不同品种藻类的摄食和选择能力是很强的,首先摄食它喜爱的藻类。对同一种藻的老嫩,也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喜食嫩藻的叶片。
( 三 ) 饵料与壳色
皱纹盘鲍的壳色,尤其是稚鲍的壳色与饵料种类关系甚为密切 。 以底栖硅藻为食的幼体,在上足分化后期,开始呈现浅红色或褐色 。 用褐藻饲养时,贝壳呈褐色 。 用红藻饲养时,贝壳呈淡褐色或褐色 。 人工配合饲料的成分不同,壳色也有不同,用未加螺旋藻粉的配合饲料饲养的鲍,壳色为绿色,而用加入螺旋藻粉的配合饲料饲养的鲍,其壳色为褐色 。
三,生长与年龄
( 一 ) 生长
1,幼体的生长 在皱纹盘鲍幼体的发育过程中,
由初期匍匐幼体阶段发育到围口壳幼体阶段,
约需 3天左右,平均日增长 15~ 20μm。 以后增值 50~ 60μm,约 30d可长出第一呼吸孔,即进入幼鲍期 。
2,稚鲍与幼鲍的生长 在人工培育条件下,皱纹盘鲍的前期稚鲍,平均日增长为 100~ 150 μm,
当年 4月底,五月初采苗至 6月中旬剥离时,稚鲍壳长可达 3~ 5mm。 剥离后的稚鲍,平均日增长 100μm左右,再经 4个多月的生长,至 11月,
一般壳长可达 1.3~ 1.4 cm,大者可达 1.6~1.7cm。
3,成鲍的生长 在人工培育条件下,皱纹盘鲍的生长速度,往往与养殖条件和管理水平有很大关系,各地不尽一致。如
1998年蓬莱育苗场培育的日本盘鲍与皱纹盘鲍杂交苗,当年年底平均壳长 1.8cm。
此时,运到福建莆田海区,至翌年 7月初平均壳长为 5cm( 其中 6cm以上占 30%左右)。但在山东海区养殖,平均壳长只有 4 cm。 青岛地区岩礁潮间带围池养鲍,
当年 3月壳长 3.5 cm的鲍苗,养殖 20个月,
多数个体可长到 7cm以上。
皱纹盘鲍在自然界中生长,主要与水温、
饵料有着密切的关系。鲍随着季节水温的变化,每年有春末夏初和秋季两个快速生长期。鲍在 7℃ 以下和 26℃ 以上,几乎不生长,生长最佳水温 15~ 20℃ 。
( 二 ) 年龄
皱纹盘鲍由于生活在周年水温变化大,
饵料供应丰歉不均的海区,在鲍壳上会出现明显的生长轮 。 这生长轮颇与树的年轮相似,在生长旺盛的季节,生长轮明显,距离宽;而在生张缓慢的季节,
则相反,生长轮密,距离近 。 在有些海区,由于褐藻与红藻在一年里的不同季节交替出现,在鲍壳上也表现出有规则的不同颜色带 。
通常,人们可以根据生长轮来研究分析鲍的年龄与生长情况。据观察,皱纹盘鲍在人工育苗及养殖条件下,第 1年壳长可长到 20 mm左右(指 1周年,以此类推),第 2年为 50mm,第 3年为 70 mm,
第 4年为 85mm。
四,主要敌害生物
在敌害生物中,有肉食性的鱼类,甲壳类;棘皮动物和软体动物中的头足类,腹足类等 。 其中尤以凶猛的鱼类,蟹类,海星,海燕与章鱼等危害最为严重 。 而且,这类肉食性生物数量多,遍布各海区 。
除了肉食性的动物外,还有竞食性动物与附着生物 。 竞争性动物与鲍食性相似,也以海藻为食,因而同鲍争夺食物 。 如海胆类,它们繁殖很快,且生命力强,造成鲍的食物不足,影响鲍的生长与生存 。
附着生物如才女虫 (Polydora),穿贝海绵
(Clioa),藤壶 (Balanus),盘管虫
(Hydroides); 穿孔双壳贝类如石蛏
(Lithophagasubula),海笋 (Penitellaconrai);
还有贻贝、牡蛎、苔藓虫及海鞘类等。
它们或者穿孔寄生损坏贝壳,甚至伤及肌肉,或者堵塞呼水孔,影响鲍的活动与正常生活。
第四节 繁殖习性
一,雌,雄鉴别与性比
鲍是雌,雄异体,性成熟时雄性生殖腺为奶黄色,雌性生殖腺为墨绿色,不需解剖,将足与外套膜掀起即可分辨 。 皱纹盘鲍的雌,雄性比,基本上是 1,1。
二,繁殖季节
皱纹盘鲍的繁殖季节,在山东长岛与辽宁大连海区,为 7月中下旬至 8月上旬,
而在青岛海区,却提早到 6月中旬至 7月中旬 。 在大连海区,夏季产卵水温上升至 20~ 22℃ ;青岛与长岛海区,产卵水温为 17~ 20℃,其产卵主要高峰期水温为 17~ 18℃ 。 由此可见,生活于不同海区的鲍,其产卵水温有很大的差别,这与其在各海区鲍的性腺发育的有效积温有关 。
三,产卵,排精
在人工催产时,亲鲍经过阴干,升温,活性炭与紫外线照射海水的诱导刺激后,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后,产生效应 。 一般是雄性先于雌性,
开始是活跃爬行,接着表现兴奋,足部肌肉痉挛,抬起贝壳上下起伏,有时左右扭动 。 当肌肉往下收缩时,便从第 3~ 4呼水孔压出性产物 。
雄性精液呈烟雾状,在水中缓缓散开,排精开始后,平均约 10~ 15s喷射 1次,这样的动作可持续 1~ 2 h; 雌性的卵子呈深绿色圆球形,一粒粒分散地向上喷出约 l0~20 cm高处,再逐渐下沉,堆积底部 。
当性细胞尚未充分成熟时,如经较强的诱导刺激,则会排放出呈块状,条状或无卵膜的卵子 。 这些都属于不正常的卵子,其受精率很低,或受精后产生畸形分裂的胚胎 。 有时当正常的卵排完之后,
再排出的性产物,也会出现这种现象 。
四,产卵量
皱纹盘鲍的产卵量与其个体大小,性成熟程度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 皱纹盘鲍,按平均体重 100 g( 约,9 cm),可产卵 200万粒 。 皱纹盘鲍的卵粒较大,肉眼可以看到,直径为 0.22
mm。 在显微镜低倍物镜下观察,中间有充满卵黄的卵粒,外包很厚的透明胶质卵膜 。 皱纹盘鲍的精子,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似炮弹形,
并带着一条鞭状长尾巴 。 精子分头部,中段与尾部 。 头部呈圆锥形,前端为顶体;中段为圆筒形,比头部略长,直径约 1μm,长 8μm; 尾部长约 50μm。
五,发生与生活史
受精卵的发育,与水温有着密切的关系 。
皱纹盘鲍的受精卵,在海水比重 1.022左右,水温 22~ 23℃ 的条件下,进行胚胎发育 。
卵子受精后约 15 min,出现第一极体,很快又放出第二极体 。 这两个极体,均位于动物极的顶端 。 这时受精卵在显微镜下呈现出不同的美丽色泽,动物极上呈浅绿色,下面有一条粉红带,植物极呈黄褐色 。
1,受精卵 2,2细胞期 3,4细胞期 4,8细胞期 5,16细胞期 6,桑葚期 7,原肠期 8,初期担轮幼虫 9.初期面盘幼虫 10.后期面盘幼虫 11,围口壳幼虫
12.上足分化幼虫 13.幼鲍 14.幼鲍 ( 腹面观)
受精后 40~ 50 min,卵子进行第 2次等割分裂,
形成 2个大小相等的细胞。受精后 2小时,开始第 3次分裂,形成了大小不同的分裂球,分裂为 8细胞。第 4次分裂成 16细胞的胚胎,需要 2
h40min。 受精后 3 h15 min,发育成桑葚期。约
6 h,进入原肠期。
受精后约 7 h30 min,胚胎出现纤毛环。最初长出的纤毛短而细,由于它的摆动,使胚胎在膜内缓慢旋转,随后出现顶毛,由于纤毛往后摆动,前端顶毛对卵膜进行冲击.胚胎约在卵子受精后的 10~ 12 h脱膜而出,成为担轮幼虫。
首先出膜的为健康的担轮幼虫,上浮至孵化箱的中上层 。 较迟孵出的幼虫,往往停留在箱底部转动,活力较弱 。 这样的幼虫,多数在以后的发育过程中死亡 。 一些未能孵出或发育畸形的幼虫,也在短时间内死亡 。 因此,这个时候应不失时机地把健康的担轮幼虫移人另一个培育箱中,以利于幼虫的正常发育 。
受精后 15 h,壳腺开始分泌,形成透明的壳 。
这时幼虫长约为 0.24mm,宽为 0.20 mm。 经过
26~ 28 h后,形成扭转后的面盘幼虫 ( 幼虫壳完全形成 ) 。 这是由于贝壳的出现,减少了在水层中的游泳能力,往往会出现暂时的下沉现象 。 约经 5~ 6 h后,游泳能力加强,又会再度大量上游至水体中上层 。
受精后 72 h,面盘萎缩,纤毛逐渐脱落,
几乎失去游泳能力,依靠发达的足部进行匍匐活动,转入底栖生活 。
受精后第 6 d,幼虫长约 0.30 mm,宽为
0.22 mm,幼虫壳的壳口成喇叭状,向外扩张 。 壳口的边缘加厚,出现围口壳 。
受精后第 19 d,贝壳有所增厚,壳纹明显,幼虫长约 0.70mm,宽为 0.60 mm左右,上足开始分化,足部发达,吸附力增强 。
皱纹盘鲍发育最快的幼虫,约经 34 d,出现第一呼吸孔 。 而形成稚鲍,一般需经
45天 。 这时稚鲍的壳长已达 2.30~ 2.40
mm,宽 1.85~ 2.10 mm。
第五节 苗种培育
一、苗种培育主要设施
(一)育苗场址的选择
1,水质 选择场址时,首先应考虑水质条件。
要求场区海域不受农业与生活污水的影响;避开有大量淡水流人的河口。因鲍对海水的盐度要求比较稳定,盐度要保持在 30~ 34之间;海水透明度要大,一年中大多数时间保持在 4~ 5
m以上;海水 pH值应保持在 7.6~ 8.4之间。
2,地势、电源及交通 要考虑地势、电源及交通等条件。较好的地势,可减少提水设施配置和节省大量能源。场内除日常有电供应外,还应配备用发电机组。
(二)育苗设施要求育苗设施,应包括亲鲍促熟蓄养池、育苗池、
预热池、越冬池、沉淀池、过滤池和回水池等。
1,亲鲍促熟蓄养池 用于升温蓄养亲鲍,促其提早达到性腺成熟。为了在冬季保持住水温,
池子以深且面积小的方形或长方形的为好,池深一般为 1.3~ 1.5 m,容水量 1.5~ 2.0 m3。 室内蓄养池,应有升温保暖设备。配备亲鲍促熟池的大小,依育苗面积而定,通常每 1 000 m2
的育苗面积,需配亲鲍蓄养池 30m3水体。要求池壁光滑,能快速进、排水,且池底不积水。
2,育苗池 采用水泥池,要求长方形,便于流水培育。 — 般长 8m,宽 0.9m,深
0.6m。 要求池底和池壁表面光滑,便于稚鲍剥离。池底要有 8%~ 10%的倾斜度。
排水口的口径应粗一些,并伸出外池壁
5cm以上,以便迅速排干池水和接收稚鲍。
池子一端设 2个进水口,另一端除设有排水口外,还需留有溢水管,以便控制池内水位。
3,过滤罐 采用可反冲式或压力过滤罐,
过滤罐内装填过滤材料。过滤罐至少应建 2个,以便轮流清理使用。
4,沉淀池 沉淀池的蓄水量,一般为育苗总水体的 4~ 6倍,池深为 5~ 10m,每个沉淀池容积为 500~ 1 000m3。 抽入的海水,需经 24小时以上沉淀后,方可导人过滤罐 。
5,预热池 为了提早升温育苗和进行室内越冬,
必需设置海水预热池 2个,以便轮换使用 。 预热池的水体,为育苗总水体的 1/ 5~ 1/ 4。
6,越冬池 与育苗池基本相同,但需具备更有效的保温设备,以防止散热 。
7,回水池 提早育苗和鲍苗室内越冬,都离不开升温海水,设置回水池,可大大节约能源 。
一般可建在地下,回水方便,保温效果好的地方 。 回水池的大小,可根据育苗和养成规模而定 。
育苗室房屋顶部的采光要求,要依据池子的用途而定 。 育苗池的房顶,采用透光率为 80% 以上的浅色玻璃钢瓦,以利于底栖硅藻的生长繁殖 。 同时应配备遮光帘,以便随时调节室内光照度 。 亲鲍促熟池,预热池与越冬池等,只要求保温条件好,不需要强光 。
为了减少劳动强度和管理操作方便,在亲鲍促熟蓄养池旁边,应留出一间空房作为催产孵化之用 。 另外,锅炉,发电机组及空压机房,也应布局好 。
8,采苗器 采苗器,由波纹板和安插框架两部分组成 。 每只框架,可装 20片波纹板 。 波纹板透明无色,规格为 33cm× 42cm,上端四角用线绳吊在竹竿上,;挂于育苗池内,1m2采苗水面用量为 4个框架 。
9,紫外线灯管 可用市售的波长为 253,7nm、
功率为 30W的紫外线杀菌灯数只,作为诱导亲鲍产卵排精用 。
10,活性炭过滤器 可用直径 200~ 300mm的聚氯乙烯管制作,管长 50~60cm,一端用厚度为
1.0~ 1.5cm的聚氯乙烯板封闭,板中心留一直径 40~50mm的出水管;另一端为进水口 。 为便于换洗滤材,采用法兰盘固定 。 法兰盘中心有一直径 40~50mm的进水管,为调节水量可留 1
个回水管,并安装 1个阀门 。
育苗室需要配备低倍显微镜( 120X~
200X),充气机、水质测定仪(温度计、
pH计、测氧仪、氨氮测定仪)等仪器,
还要配备稚鲍剥离后使用的不同规格的网箱、深色大波纹板。采卵用的盆、桶、
孵化箱,换水用的筛绢、滤鼓、胶管及提水用的水泵和升温用的锅炉等。
鲍,俗称鲍鱼,是珍贵的海产软体动物 。
其软体部非常发达,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被誉为海味珍品之冠 。 它含有蛋白质 24%,脂肪 0.44%,灰分 0.98%,其贝壳可作为中药,称为,石决明,,具有清肝明目之功效,并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与 14种氨基酸 。
随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 我国海岸线漫长,劳动力资源丰富,对开展鲍的增养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 因此,发展鲍的增养殖事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
第 — 节 分类地位及地理分布
一,分类地位
皱 纹 盘 鲍 [ 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
1952)],隶属于软体动物门
( Mollusca),腹足纲 (Gastropoda),前鳃亚纲 ( Prosobranchia),原始腹足目
( Archaeogastropoda),鲍科
( Haliotidae) 。 鲍科仅此 1属,即鲍属
( Haliotis) 。
二,地理分布
皱纹盘鲍在世界上,主要分布于日本本州东北沿岸和朝鲜半岛沿岸 。 皱纹盘鲍,
个体较小,最大个体约 14厘米 。 它在日本的产量,约占日本鲍总产量的 1/ 2。
皱纹盘鲍在我国,自然分布海区是从辽宁沿海向南分布到江苏连云港附近 。 是我国北方惟一的种类,也是我国最主要的经济贝类的种类 。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
一,外部形态特征
( 一 ) 贝壳
具 3层螺层,壳顶部偏于壳的右后方,螺旋部很小,而体螺层极大,几乎占贝壳的全部 。 自第二层中部开始到体螺层边缘,具一列距离均匀,由小渐大,从右开始沿着壳左缘螺旋式排列的突起 。 这列突起,在靠近体螺层边缘有几个开口与外界相通,称为壳孔或呼水孔 。 在生活时,外套触手就从这些开孔处伸出 。
1,头触角 2,上足 3,下足 4,右外套前叶 5,足背部 6,外套膜 7,右侧壳肌 8,
肝脏角状部 9,消化腺 10,螺旋状内脏块 11,围心腔 12,中央外套触角
13,肛门 14,鳃 15,左侧壳肌 16,左外套触角 17,左外套前叶 18,眼
壳孔是排泄、生殖与呼吸的孔道。壳表面为褐色或暗红色,生长纹明显。壳内面异常亮洁,具美丽的珍珠光艳色泽。
壳口卵圆形,外唇薄,内唇厚,具有片状内包遮缘。壳内面中央有一卵圆形的右侧壳肌痕,在左前侧有一狭小的左侧壳肌痕,无厣 (图 1— 1)。
(二 )头部
鲍的头,位于身体的前端 。 在头部背面,有 1对深色细长的触角 。 在触角的外侧基部,各有一粗的眼柄,1对黑色的眼点生于其顶端 。 在两触角之间,有一扁平突出的头叶 。 在其
腹面,有发达可活动的吻 。 吻中央,有一纵裂的开口,即为鲍的口 。 在口周围,
有行小突起,称为小唇 。
(三)足部
足,位于腹面,大而扁平,几乎与壳口相等,由于适应匍匐爬行与吸附的生活方式,而变得非常发达 。
( 四 ) 外套膜
外套膜是包围在身体背面的一层薄膜,
除左前端腹面和内脏囊前端与皮肤相连外,几乎整个外套膜内缘都与右侧壳肌相连 。
( 五 ) 内脏囊
当贝壳去掉后,中央区有一大块右侧壳肌 。 内脏囊的主要部分环绕于右侧肌的下缘,呈一大块状,在其末端呈角锥状游离环绕于右侧壳肌的后方至右后方,
该部分的色泽常因其最大面积的消化腺及生殖腺而呈现不同的颜色 。 消化腺通常为深褐色,在成熟期,雄性生殖腺呈浅黄色,雌性生殖腺呈墨绿色,生殖腺仅包围于角锥体部分 。
二,内部结构
( 一 ) 消化系统
鲍的消化道,约为体长的 3倍多 。 消化系统由口区,食道,嗉囊,胃盲囊,胃,
消化腺,肠及肛门等部分组成 。
( 二 ) 呼吸系统
鳃,是主要呼吸器官,位于心脏之前,
外套膜中,一对,鳃比右鳃略大 。
( 三 ) 循环系统
心脏位于围心腔中,被透明的围心腔壁所包围 。 具左,右心耳各 1个和 1个梨形的心室 。 心室被直肠所贯穿 。
( 四 ) 排泄系统
具左右 1对肾脏,左肾小,右肾较大 。 肾的中央背面靠近右侧壳肌左后方处有一缝形裂孔,为生殖产物排人肾腔之孔道 。
生殖产物,也由右肾孔排出至呼吸腔,
经壳孔排出体外,故右肾孔也同时用作生殖孔 。
(五 )生殖系统
鲍为雌,雄异体,但无两性的显著特征,
无交接器,也无其他的附属腺体 。 在近繁殖季节,生殖产物充满整个生殖腔,
该腔位于体之背部,包盖于整个的胃,
嗉囊及消化腺的表面,延展到右侧壳肌的左缘 。 成熟的精卵,直接排人右肾腔,
经右肾孔至呼吸腔,从呼水孔排出体外 。
(六 )神经系统
鲍的神经系统不发达,不集中,而且经过扭转,神经节延长,扁平 。
(七 )感觉器官
一般的感觉,表现在整个体表的皮肤上,
在头叶,口,口唇以及足口面,足腺区,
鳃叶,外套边缘等部位的感觉细胞较多 。
尤其在头触觉,上足触觉,上足乳突,
外套触觉,嗅检器,眼以及平衡囊等处的感觉细胞特别集中 。
第三节 生态习性
一,生活习性
(一 )栖息环境
皱纹盘鲍,一般生活在海底岩礁间,从低潮线以下至水深 15m左右的浅海区,栖息区海水清澈,潮流畅通,海藻繁茂 。 以水深 2~ 6m内较多 。
(二 )生活方式
鲍,属于,夜行性,动物,通常白天匍匐于岩礁间或隐蔽处,不食不动,而到夜间,表现十分活跃,四处爬行搜索食物 。
(三 )对水质要求
1,水温 皱纹盘鲍在日本与我国仅分布于北部海区,其生活水温下限约 2~ 3℃,而上限却可达 28~ 29℃,摄食,生长最佳水温为 15~ 20℃ 。
2,溶解氧 1L海水溶解氧不低于 7mg。
3,pH 7.6~ 8.4。
4,盐度 皱纹盘鲍在盐度为 28~35范围内都能生活,但盐度在 25以下生活不正常 。
5,氨氮 1L海水中不高于 50μg。
6,透明度 4~ 5m。
( 四 ) 底质
皱纹盘鲍营附着生活,多以岩礁或大块乱石等为附着基质,平时以宽大平跖而有力的足吸附其上 。 为躲避敌害袭击,
特别喜欢阴暗的地方,如岩礁的下部,
洞穴与缝隙中 。 通常在潮流畅通,海藻繁茂,洞穴缝隙多的环境,特册有利于鲍的生活 。
( 五 ) 越冬,渡夏,迁移
鲍有明显的季节性,随着水温的高低而上下移动 。 冬春水温最低时,向深水区迁移;初夏水温回升后,便逐渐向浅水区上移;盛夏表层水温最高时,又向深水处下移;秋末冬初水温有所下降时,
又移向浅水处 。 鲍在生活条件较好和饵料比较丰富的条件下,一年的运动距离不超过 200米,是底播放流增殖的理想种类 。
二、摄食习性
(一 )食性
鲍是以藻类为食的贝类,成鲍主要摄食褐藻类,
如海带,裙带菜等;其次是绿藻;再次为红藻类 。
过去普遍认为,鲍在浮游阶段不摄食,依靠卵细胞内的营养物质,供应幼虫继续发育所需要的能量,一直发育到匍匐期后,才利用吻部的频繁伸缩舔食基面上的单细胞藻类 。 但 20世纪
90年代初,有人对红鲍做过研究,发现鲍的浮游幼虫 。 能够直接吸收海水中溶解的有机营养物质 。
稚鲍,主要摄食附着性硅藻类、单胞藻类及微小酌有机碎屑、大型藻类的配子体和孢子体。出现第一呼水孔之后,摄食量逐渐增加。当壳长达到 2mm以后,
还可摄食一些海带或裙带菜粉末饵料。
当个体长达到 4~ 10mm时,可以摄食小而柔软的藻类。当壳长达 1cm之后,食性与成鲍基本相同。
(二 )摄食量
在正常条件下,鲍的摄食量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
在外界环境因子中,最重要的应是水温条件,其次为饵料的种类与质量 。 1985年在青岛海区对皱纹盘鲍成体 ( 壳长 6.6~ 11.0cm),进行了周年的摄食观察试验 。 发现在春季与秋季,当水温在 8~24℃ 时,
是鲍摄食旺盛的时期 。 其中在 6月中下旬至 7月上旬,
在繁殖期,有一摄食量下降期 。 在水温超过 26℃ 的夏季,仍未见到停止摄食,只是摄食量又有一次下降 。 但低水温对鲍的生活与摄食不利,在水温 7℃ 以下,摄食量明显下降;水温低于 5℃ 时,摄食量下降至最低水平;当水温降至 2.5~ 2.9℃ 时,仅能见到海带叶片上有个别被舔食的痕迹,此时,大多数个体出现附着不牢的半麻痹状态 。
另外,皱纹盘鲍对不同品种藻类的摄食和选择能力是很强的,首先摄食它喜爱的藻类。对同一种藻的老嫩,也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喜食嫩藻的叶片。
( 三 ) 饵料与壳色
皱纹盘鲍的壳色,尤其是稚鲍的壳色与饵料种类关系甚为密切 。 以底栖硅藻为食的幼体,在上足分化后期,开始呈现浅红色或褐色 。 用褐藻饲养时,贝壳呈褐色 。 用红藻饲养时,贝壳呈淡褐色或褐色 。 人工配合饲料的成分不同,壳色也有不同,用未加螺旋藻粉的配合饲料饲养的鲍,壳色为绿色,而用加入螺旋藻粉的配合饲料饲养的鲍,其壳色为褐色 。
三,生长与年龄
( 一 ) 生长
1,幼体的生长 在皱纹盘鲍幼体的发育过程中,
由初期匍匐幼体阶段发育到围口壳幼体阶段,
约需 3天左右,平均日增长 15~ 20μm。 以后增值 50~ 60μm,约 30d可长出第一呼吸孔,即进入幼鲍期 。
2,稚鲍与幼鲍的生长 在人工培育条件下,皱纹盘鲍的前期稚鲍,平均日增长为 100~ 150 μm,
当年 4月底,五月初采苗至 6月中旬剥离时,稚鲍壳长可达 3~ 5mm。 剥离后的稚鲍,平均日增长 100μm左右,再经 4个多月的生长,至 11月,
一般壳长可达 1.3~ 1.4 cm,大者可达 1.6~1.7cm。
3,成鲍的生长 在人工培育条件下,皱纹盘鲍的生长速度,往往与养殖条件和管理水平有很大关系,各地不尽一致。如
1998年蓬莱育苗场培育的日本盘鲍与皱纹盘鲍杂交苗,当年年底平均壳长 1.8cm。
此时,运到福建莆田海区,至翌年 7月初平均壳长为 5cm( 其中 6cm以上占 30%左右)。但在山东海区养殖,平均壳长只有 4 cm。 青岛地区岩礁潮间带围池养鲍,
当年 3月壳长 3.5 cm的鲍苗,养殖 20个月,
多数个体可长到 7cm以上。
皱纹盘鲍在自然界中生长,主要与水温、
饵料有着密切的关系。鲍随着季节水温的变化,每年有春末夏初和秋季两个快速生长期。鲍在 7℃ 以下和 26℃ 以上,几乎不生长,生长最佳水温 15~ 20℃ 。
( 二 ) 年龄
皱纹盘鲍由于生活在周年水温变化大,
饵料供应丰歉不均的海区,在鲍壳上会出现明显的生长轮 。 这生长轮颇与树的年轮相似,在生长旺盛的季节,生长轮明显,距离宽;而在生张缓慢的季节,
则相反,生长轮密,距离近 。 在有些海区,由于褐藻与红藻在一年里的不同季节交替出现,在鲍壳上也表现出有规则的不同颜色带 。
通常,人们可以根据生长轮来研究分析鲍的年龄与生长情况。据观察,皱纹盘鲍在人工育苗及养殖条件下,第 1年壳长可长到 20 mm左右(指 1周年,以此类推),第 2年为 50mm,第 3年为 70 mm,
第 4年为 85mm。
四,主要敌害生物
在敌害生物中,有肉食性的鱼类,甲壳类;棘皮动物和软体动物中的头足类,腹足类等 。 其中尤以凶猛的鱼类,蟹类,海星,海燕与章鱼等危害最为严重 。 而且,这类肉食性生物数量多,遍布各海区 。
除了肉食性的动物外,还有竞食性动物与附着生物 。 竞争性动物与鲍食性相似,也以海藻为食,因而同鲍争夺食物 。 如海胆类,它们繁殖很快,且生命力强,造成鲍的食物不足,影响鲍的生长与生存 。
附着生物如才女虫 (Polydora),穿贝海绵
(Clioa),藤壶 (Balanus),盘管虫
(Hydroides); 穿孔双壳贝类如石蛏
(Lithophagasubula),海笋 (Penitellaconrai);
还有贻贝、牡蛎、苔藓虫及海鞘类等。
它们或者穿孔寄生损坏贝壳,甚至伤及肌肉,或者堵塞呼水孔,影响鲍的活动与正常生活。
第四节 繁殖习性
一,雌,雄鉴别与性比
鲍是雌,雄异体,性成熟时雄性生殖腺为奶黄色,雌性生殖腺为墨绿色,不需解剖,将足与外套膜掀起即可分辨 。 皱纹盘鲍的雌,雄性比,基本上是 1,1。
二,繁殖季节
皱纹盘鲍的繁殖季节,在山东长岛与辽宁大连海区,为 7月中下旬至 8月上旬,
而在青岛海区,却提早到 6月中旬至 7月中旬 。 在大连海区,夏季产卵水温上升至 20~ 22℃ ;青岛与长岛海区,产卵水温为 17~ 20℃,其产卵主要高峰期水温为 17~ 18℃ 。 由此可见,生活于不同海区的鲍,其产卵水温有很大的差别,这与其在各海区鲍的性腺发育的有效积温有关 。
三,产卵,排精
在人工催产时,亲鲍经过阴干,升温,活性炭与紫外线照射海水的诱导刺激后,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后,产生效应 。 一般是雄性先于雌性,
开始是活跃爬行,接着表现兴奋,足部肌肉痉挛,抬起贝壳上下起伏,有时左右扭动 。 当肌肉往下收缩时,便从第 3~ 4呼水孔压出性产物 。
雄性精液呈烟雾状,在水中缓缓散开,排精开始后,平均约 10~ 15s喷射 1次,这样的动作可持续 1~ 2 h; 雌性的卵子呈深绿色圆球形,一粒粒分散地向上喷出约 l0~20 cm高处,再逐渐下沉,堆积底部 。
当性细胞尚未充分成熟时,如经较强的诱导刺激,则会排放出呈块状,条状或无卵膜的卵子 。 这些都属于不正常的卵子,其受精率很低,或受精后产生畸形分裂的胚胎 。 有时当正常的卵排完之后,
再排出的性产物,也会出现这种现象 。
四,产卵量
皱纹盘鲍的产卵量与其个体大小,性成熟程度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 皱纹盘鲍,按平均体重 100 g( 约,9 cm),可产卵 200万粒 。 皱纹盘鲍的卵粒较大,肉眼可以看到,直径为 0.22
mm。 在显微镜低倍物镜下观察,中间有充满卵黄的卵粒,外包很厚的透明胶质卵膜 。 皱纹盘鲍的精子,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似炮弹形,
并带着一条鞭状长尾巴 。 精子分头部,中段与尾部 。 头部呈圆锥形,前端为顶体;中段为圆筒形,比头部略长,直径约 1μm,长 8μm; 尾部长约 50μm。
五,发生与生活史
受精卵的发育,与水温有着密切的关系 。
皱纹盘鲍的受精卵,在海水比重 1.022左右,水温 22~ 23℃ 的条件下,进行胚胎发育 。
卵子受精后约 15 min,出现第一极体,很快又放出第二极体 。 这两个极体,均位于动物极的顶端 。 这时受精卵在显微镜下呈现出不同的美丽色泽,动物极上呈浅绿色,下面有一条粉红带,植物极呈黄褐色 。
1,受精卵 2,2细胞期 3,4细胞期 4,8细胞期 5,16细胞期 6,桑葚期 7,原肠期 8,初期担轮幼虫 9.初期面盘幼虫 10.后期面盘幼虫 11,围口壳幼虫
12.上足分化幼虫 13.幼鲍 14.幼鲍 ( 腹面观)
受精后 40~ 50 min,卵子进行第 2次等割分裂,
形成 2个大小相等的细胞。受精后 2小时,开始第 3次分裂,形成了大小不同的分裂球,分裂为 8细胞。第 4次分裂成 16细胞的胚胎,需要 2
h40min。 受精后 3 h15 min,发育成桑葚期。约
6 h,进入原肠期。
受精后约 7 h30 min,胚胎出现纤毛环。最初长出的纤毛短而细,由于它的摆动,使胚胎在膜内缓慢旋转,随后出现顶毛,由于纤毛往后摆动,前端顶毛对卵膜进行冲击.胚胎约在卵子受精后的 10~ 12 h脱膜而出,成为担轮幼虫。
首先出膜的为健康的担轮幼虫,上浮至孵化箱的中上层 。 较迟孵出的幼虫,往往停留在箱底部转动,活力较弱 。 这样的幼虫,多数在以后的发育过程中死亡 。 一些未能孵出或发育畸形的幼虫,也在短时间内死亡 。 因此,这个时候应不失时机地把健康的担轮幼虫移人另一个培育箱中,以利于幼虫的正常发育 。
受精后 15 h,壳腺开始分泌,形成透明的壳 。
这时幼虫长约为 0.24mm,宽为 0.20 mm。 经过
26~ 28 h后,形成扭转后的面盘幼虫 ( 幼虫壳完全形成 ) 。 这是由于贝壳的出现,减少了在水层中的游泳能力,往往会出现暂时的下沉现象 。 约经 5~ 6 h后,游泳能力加强,又会再度大量上游至水体中上层 。
受精后 72 h,面盘萎缩,纤毛逐渐脱落,
几乎失去游泳能力,依靠发达的足部进行匍匐活动,转入底栖生活 。
受精后第 6 d,幼虫长约 0.30 mm,宽为
0.22 mm,幼虫壳的壳口成喇叭状,向外扩张 。 壳口的边缘加厚,出现围口壳 。
受精后第 19 d,贝壳有所增厚,壳纹明显,幼虫长约 0.70mm,宽为 0.60 mm左右,上足开始分化,足部发达,吸附力增强 。
皱纹盘鲍发育最快的幼虫,约经 34 d,出现第一呼吸孔 。 而形成稚鲍,一般需经
45天 。 这时稚鲍的壳长已达 2.30~ 2.40
mm,宽 1.85~ 2.10 mm。
第五节 苗种培育
一、苗种培育主要设施
(一)育苗场址的选择
1,水质 选择场址时,首先应考虑水质条件。
要求场区海域不受农业与生活污水的影响;避开有大量淡水流人的河口。因鲍对海水的盐度要求比较稳定,盐度要保持在 30~ 34之间;海水透明度要大,一年中大多数时间保持在 4~ 5
m以上;海水 pH值应保持在 7.6~ 8.4之间。
2,地势、电源及交通 要考虑地势、电源及交通等条件。较好的地势,可减少提水设施配置和节省大量能源。场内除日常有电供应外,还应配备用发电机组。
(二)育苗设施要求育苗设施,应包括亲鲍促熟蓄养池、育苗池、
预热池、越冬池、沉淀池、过滤池和回水池等。
1,亲鲍促熟蓄养池 用于升温蓄养亲鲍,促其提早达到性腺成熟。为了在冬季保持住水温,
池子以深且面积小的方形或长方形的为好,池深一般为 1.3~ 1.5 m,容水量 1.5~ 2.0 m3。 室内蓄养池,应有升温保暖设备。配备亲鲍促熟池的大小,依育苗面积而定,通常每 1 000 m2
的育苗面积,需配亲鲍蓄养池 30m3水体。要求池壁光滑,能快速进、排水,且池底不积水。
2,育苗池 采用水泥池,要求长方形,便于流水培育。 — 般长 8m,宽 0.9m,深
0.6m。 要求池底和池壁表面光滑,便于稚鲍剥离。池底要有 8%~ 10%的倾斜度。
排水口的口径应粗一些,并伸出外池壁
5cm以上,以便迅速排干池水和接收稚鲍。
池子一端设 2个进水口,另一端除设有排水口外,还需留有溢水管,以便控制池内水位。
3,过滤罐 采用可反冲式或压力过滤罐,
过滤罐内装填过滤材料。过滤罐至少应建 2个,以便轮流清理使用。
4,沉淀池 沉淀池的蓄水量,一般为育苗总水体的 4~ 6倍,池深为 5~ 10m,每个沉淀池容积为 500~ 1 000m3。 抽入的海水,需经 24小时以上沉淀后,方可导人过滤罐 。
5,预热池 为了提早升温育苗和进行室内越冬,
必需设置海水预热池 2个,以便轮换使用 。 预热池的水体,为育苗总水体的 1/ 5~ 1/ 4。
6,越冬池 与育苗池基本相同,但需具备更有效的保温设备,以防止散热 。
7,回水池 提早育苗和鲍苗室内越冬,都离不开升温海水,设置回水池,可大大节约能源 。
一般可建在地下,回水方便,保温效果好的地方 。 回水池的大小,可根据育苗和养成规模而定 。
育苗室房屋顶部的采光要求,要依据池子的用途而定 。 育苗池的房顶,采用透光率为 80% 以上的浅色玻璃钢瓦,以利于底栖硅藻的生长繁殖 。 同时应配备遮光帘,以便随时调节室内光照度 。 亲鲍促熟池,预热池与越冬池等,只要求保温条件好,不需要强光 。
为了减少劳动强度和管理操作方便,在亲鲍促熟蓄养池旁边,应留出一间空房作为催产孵化之用 。 另外,锅炉,发电机组及空压机房,也应布局好 。
8,采苗器 采苗器,由波纹板和安插框架两部分组成 。 每只框架,可装 20片波纹板 。 波纹板透明无色,规格为 33cm× 42cm,上端四角用线绳吊在竹竿上,;挂于育苗池内,1m2采苗水面用量为 4个框架 。
9,紫外线灯管 可用市售的波长为 253,7nm、
功率为 30W的紫外线杀菌灯数只,作为诱导亲鲍产卵排精用 。
10,活性炭过滤器 可用直径 200~ 300mm的聚氯乙烯管制作,管长 50~60cm,一端用厚度为
1.0~ 1.5cm的聚氯乙烯板封闭,板中心留一直径 40~50mm的出水管;另一端为进水口 。 为便于换洗滤材,采用法兰盘固定 。 法兰盘中心有一直径 40~50mm的进水管,为调节水量可留 1
个回水管,并安装 1个阀门 。
育苗室需要配备低倍显微镜( 120X~
200X),充气机、水质测定仪(温度计、
pH计、测氧仪、氨氮测定仪)等仪器,
还要配备稚鲍剥离后使用的不同规格的网箱、深色大波纹板。采卵用的盆、桶、
孵化箱,换水用的筛绢、滤鼓、胶管及提水用的水泵和升温用的锅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