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贝类土池人工育苗和采捕野生苗第一节 贝类的土池人工育苗
土池人工育苗是在露天下进行的,面积大,洗卵和清除敌害工作比较困难,人工控制程度较差。但这种方法设备简单,
成本低,是比较多快好省的大众化育苗方法,又称半人工育苗。该法一般多用在双壳类的苗种生产上。
一、育苗场地的选择
1,位置 应建在高潮区或高,中潮区交界的地方 。 无洪水威胁,风浪不大,潮流畅通 。 有淡水注入的内湾或海区,地势平坦的滩涂为最好 。
2、底质 滩涂底质多样,有泥滩、砂滩、泥砂滩、砾石滩等。贝类种类不同,对底质要求也不一样。泥蚶、缢蛏喜欢泥多砂少的砂泥滩。
文蛤、菲律宾蛤仔喜欢砂滩或砂多泥少的泥砂滩。牡蛎、贻贝、扇贝等固着和附着生活的贝类,不受底质的限制,岩礁底更好,但纯泥质底是不适合的。
3,水质 无污染 。 必须符合渔业用水的水质标准 。
4、其它 交通较方便,水电供应有保障。
二、池的建造
1、大小 一般以 20— 40亩大小的土池为宜,管理操作比较方便,最大不要超过
100亩。育苗池太小,操作不便。土池为长方形,池子座向要东西长、南北短,
防止在刮东南风或东北风时,造成幼虫过于聚集的倾向。
2,筑堤 内外堤要砌石坡堤,内坡最好用水泥浇缝 。 土池内坡设有平台 (马道 ),为便于操作和管理,池堤应该高出最大潮高水位线 l m。 池内蓄水深度 1.5~ 2 m。
3,建闸 闸 r?起着控制水位飞排灌水飞调节水质、纳进天然饵料的作用:心闸门的多少、大小、位置,要根据地势、面积、流向、流量等决定。一般要建进、排水闸门各一座,大小应以大潮讯一天能纳满或排干池水为宜。闸门内外侧要有凹槽,以便安装过滤框用乙排水闸门低限的位置应略低于池底,以便清池、翻晒和捞取贝苗。
4,平整池底 池中间挖一条深 0.5 m的纵沟,池底要平整 。 埋栖型贝类要加薄薄一层颗粒为
1~ 2mm的细砂层,以利于眼点幼虫附着变态 。
5,催产网架 建在进水闸门内侧,可用石条,
水泥板或木棍等架设而成,上面铺有网衣,以便亲贝催产用 。 一个 20亩左右土池建 2个高 1.2
m左右,长 15~ 16 m,架宽 6 m的催产架即可 。
6、其它 若建池位置较高,应设有提水工具,
保证加水和提供足够天然饵料。根据实际需要,
设饵料池,人工培育单胞藻,以补充池内饵料的不足。
1,清池,翻晒,消毒
① 清池 清除淤泥,拣去石块及其它杂物,排除浒苔等附着物 。
② 翻晒 放干池水,翻耕耙平池底,消毒,氧化,
改良底质,有利于埋栖贝类钻土底栖 。
③ 消毒 在亲贝入池前 2个月要纳水浸泡并换水
2~ 3次,浸泡水要达到 l m以上,直到 pH稳定在 7.6~ 8.5之间 。 旧池在育苗前 2个月应把水排干,让太阳曝晒 10~ 15 d。 水中用浓度 500~
600 ppm的漂白粉消毒或茶籽饼 ( 5~ 7 kg/亩 )
杀除敌害生物 。 消毒后,用尼龙筛绢网闸过滤海水,网闸网目径 90~ 150,过滤海水进土池浸泡 2~ 3 d后排干,在进水浸泡,反复 2— 3次便可 。
2、培养基础饵料
清池消毒后,应在育苗前 7~ 10 d,用尼龙筛绢网闸滤进海水 30~ 50 cm,施尿素
0.1~ 1 ppm,过磷酸钙 0.25~ 0.5 ppm和硅酸盐 0.1 ppm来繁殖天然饵料。有条件最好投入人工培养的叉鞭金藻、等鞭金藻、
牟氏角毛藻、小硅藻及扁藻等藻种,加快饵料生物的繁殖。
四、亲贝选择、暂养与诱导排放精卵
l,亲贝选择 牡蛎,缢蛏,蛤仔,扇贝,
珠母贝,贻贝等,1龄便达到成熟 。 而蚶类需 2龄才达到成熟 。 亲贝一般要求为
2~ 3龄,在繁殖期进行选择 。 亲贝要求体壮,无创伤,无死亡现象 。 检查性腺发育程度,洗净后按每亩放养量为 25~
40 kg暂养 。
2、亲贝暂养与诱导排放精卵 亲贝放置在催产架上或者采用网笼进行筏式暂养,
利用阴干和闸门进排水等方法诱导亲贝产卵。种类不同,气温高低不一,或成熟程度不同,阴干时间与流水刺激时间不一。一般贝壳关闭不严,亲贝成熟程度好,气温较高时,阴干时间可缩短在
4~ 8 h,否则需延长阴干时间 8~ 12 h。
利用涨潮水位差进行流水诱导产卵,流速可控制在 35cms-1以上,诱导持续 2~ 3
h即可。
如果经阴干处理或流水诱导后亲贝仍不产卵,则证明亲贝性腺成熟不好,应继续暂养促熟 。 在促熟过程中,可经常检查性腺成熟度 。 在亲贝成熟较好的情况下,进行诱导排放才能收到较好效果 。
亲贝产卵后,利用闸门进水,水泵抽水,
利用增氧机搅动池水或人工搅动,使精卵混合受精,分布均匀。亲贝产卵后,
如果遇到风浪,则有利于精卵混合和受精。
在有条件的单位,也可以利用全人工育苗的方法,即诱导亲贝排放精卵飞受精、
胚胎发育直至发育到 D形幼虫,全部是在人工干预下进行。到了 D形幼虫时,再滤选或浮选入土池中进行培育。
五、幼虫培育
受精卵发育至 D形幼虫后,就进入幼虫培育阶段 。 幼虫培育密度不宜太大,一般 3~ 4个 /mL
左右为宜 。 幼虫培育期间需作好以下几项工作 。
1、加水 每日涨潮时将海水通过筛绢闸过滤进水 10~ 20cm深,以保持水质新鲜,增加饵料生物,有利于浮游幼虫发育生长,有利于稳定池内水温与盐度。随着幼虫发育生长,逐渐增加进水量。
2、施肥 池内幼虫密度比自然海区大,
而流动水量比自然海区小,饵料生物不足是当前大面积土池育苗普遍存在的问题。池中饵料生物密度要求在 2~ 4万个
/mL。 若水色清,说明饵料不足,应通过施肥方法增加饵料生物确保浮游幼虫顺利发育生长/每隔 1~ 2 d向池内施尿素
0.5~ 1 ppm,过磷酸钙 0.5 ppm等营养盐,
同时接种单胞藻,加快饵料生物繁殖。
施肥应注意的事项:
① 施肥应少量多次,以免浮游生物过量繁殖,引起 pH值和溶解氧大幅度变化,
影响幼虫的发育生长 。
② 邓察水色,当水为黄绿色时,就要停止施肥 。 如果水色为棕褐色,要添加海水,改善水质 。
⑧ D形幼虫时期,饵料生物密度为 1.5万个 /mL,壳顶期要增至 3万个 /mL。 密度过大,不宜施肥。
3,巡视与观测
① 要检查堤坝有无损坏闸门是否漏水 。
② 定时定点观测水温,盐度,pH值飞溶解氧等变化情况,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
③每日要检查幼虫生长、发育、摄食情况,检查饵料生物量和敌害生物等情况。
4、投附着基 当幼虫发育至出现眼点时,
即将进入附着变态阶段。对于埋栖型贝类,原池底已经得到了改良,具有幼虫附着变态的客观条件,此时也可增投少量碎贝壳或砂粒於池底或置入人工制作的 40~ 60目网箱内吊挂于池中,网箱一般规格为 30× 30× 3 cm,网箱内装洁净的碎贝壳或砂粒,就是良好的附着基。
对于固着型和附着型贝类,可投放胶皮带,贝壳,棕帘,网衣,采苗袋等作为附着基,也可投放类似上述埋栖型贝类使用的网箱 。 由于网箱内附着基是碎贝壳或砂粒,只能用在牡蛎上,大多数能形成单体牡蛎 。
也可以将室内人工育苗培育的幼虫待其发育到眼点幼虫时,筛选入池中,在大水体的池中通过改良底质或人工投放适宜的咐着基,让幼虫附着变态,发育生长,从而获得养殖用的苗种。
从营浮游生活的幼虫转变为营附着生活的稚贝时,它的滤食器官还不完善,埋栖型贝类水管尚未全形成,贝壳也未钙化,生命力非常脆弱,,死亡率很高 。 此时,要特别精心管理 。
1,加大换水量,稚贝营底栖生活后,应由小到大开闸换水,保证水质新鲜,提高稚贝成活率 。 随着稚贝的不断生长,加大换水量,使饵料丰富,加快稚贝生长速度 。
2、适量施肥 稚贝生长阶段,以 1 mL5万个左右饵料为宜。一般大潮期间通过加大换水量保证饵料生物韵供给,小潮期间要施 0.5~ 1 ppm
尿素。
3,控制水位 池水浅,透明度大,饵料生物多,贝苗生长快,成活率高,但要特别注意,池水过浅,8月份水温过高,
又不利于贝苗生长 。 水混,影响贝苗的存活率 。 在连续大雨天,盐度突然降低,
易造成贝苗死亡,此时应加深水位 。
4、越冬保苗 在北方,12月至 2月,水温下降,常达零度左右,对体小抵抗力低的稚贝威胁很大。因此,冬季必须提高水位,加大水体,保温越冬。
5,敌害防除 稚贝期敌害很多,如鱼蟹类,桡足类,球栉水母,沙蚕,浒苔,
水鸟等 。
① 鱼蟹类 如蛇鳗,鰕虎鱼,河豚,梭鱼等鱼类以及梭子蟹,青蟹等蟹类常吃食贝苗,应在进水时,设密网滤水,以减少鱼蟹类的危害 。
②浒苔 大量繁殖时与饵料生物争营养盐,
使水质消瘦,且覆盖池底,能闷死贝苗,
使 pH值变化大,影响贝苗生活。浒苔死亡后,还能败坏水质,影响贝苗存活。
浒苔的防治:池子加砂时粒径要适宜,
避免过粗,以减少浒苔的附着基。浒苔大量繁殖时,可用漂白粉杀除。漂白粉浓度随有效氯的含量与水温的不同而异。
含有效氯为 28~ 30%,水温 10~ 15℃ 时、
浓度为 1000~ 1500 ppm,水温 15~ 20 ℃,
浓度为 600~ 1000 ppm,水温 20~ 25 ℃,
浓度为 100~ 600 ppm。 喷药后 2~ 4 h,浒苔便死亡。捞出死亡浒苔,6~ 10 d后立即进水冲稀,然后把水排干经 2~ 3个潮水反复冲洗,贝苗即可正常生活和生长。
其它生物敌害的防治,可利用晚间开闸门放水之机,排出池外,睛天刮大风时,
球栉水母及沙蚕集中在背风处可用手操网捞捕。对于蟹类等,可把水抽干人工捕捉之。
池中稚贝栖息密度过大,使生长速度缓慢,为了促进稚贝生长,增加产量,提高成活率,待稚贝壳长达到 2~ 3 mm后,特别 2~ 3月份严冬季节已过,池内浒苔大量繁殖,此时应将稚贝移殖放养 。
移苗放养的海区应选择风浪较小,潮流畅通,
敌害较少的地方 。 埋栖型贝类要选择砂泥底或泥砂底质的中潮区 。 固着型,附着型等贝类可将其移殖到浅海区进行筏式暂养 。
稚贝移殖到海区后,要疏散密度,加强管理,
做好防洪水,防严寒,防酷热,清除敌害,排除埕地积水,驱逐野鸟等工作,待贝苗长大后,
再移到养成区养成。
第二节 采捕野生贝苗
由于每年水文、气象等环境条件的不同,
贝苗出现的早晚及场所略有变化。所以采捕之前必须进行探苗,找出有生产价值的贝苗密集区,以便组织人力集中采捕。埋栖型贝类的探苗是在所属海区的不同地点和潮区的滩涂上,各刮取 100
cm2的表层泥土(深 0.5~ 1 cm左右),装入纱布袋中,在水中掏洗去细泥,从砂中仔细挑出贝苗,计算出 1m2内贝苗数量。
比较各点贝苗密度,确定采苗地点及范围。
采捕野生贝苗时,利用刮板和甜苗网作为采苗工具,落潮后,在选定的海滩上顺次刮起滩面,约 0.5 cm厚的泥层,并经常甩动网袋,使细泥由网眼漏出。刮到三分之一袋时,拿到预先挖好的水坑或水渠内洗涤,将袋内的砂及贝苗倒在筛内筛去粗砂、碎壳及蟹、螺等敌害生物,
经取样计数后即可播苗放养。也有在半潮时用推苗网推苗,满潮时用船带着拖苗网拖苗,以延长采苗时间,提高采苗效率。
牡蛎、贻贝等固着与附着生活型贝类,
可以直接利用铲具采捕岩礁、码头和堤坝等处的贝苗进行放养。值得注意的是海带养殖事业普遍开展,海带筏上浮绠就是很好的附苗器材,上面往往附着大量的野生贻贝苗种。在收海带时秋苗已经长大,而大量春苗刚刚附着不久,肉眼难以辨认。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些苗种就必须在收割海带时,留下浮绠上和苗绳上的贻贝苗继续暂养。这种办法对于提供苗种生产的潜力很大。这是采捕野生贝苗的一种特殊情况。
野生蛏苗的采集是从立冬开始,至大寒前后结束。采苗方法是用淌苗袋,长
120cm,宽 40cm,网袋口有 3 cm宽的梯形竹框,刮泥的刮板宽 8 cm,长 24 cm,
用毛竹制成。淌苗袋按网目大小可分为 5
种规格 (表 19),根据蛏苗的大小选用不同规格淌苗袋洗苗。立冬至小寒之间,1 kg
苗有 20~ 30万粒,刮土深度 l~ 3cm,然后在水中游泥洗去,并把贝壳飞海螺飞砂粒等杂质去掉,拣出蛏苗即可
采到的蛏苗在育苗池中培养。育苗池一般建于高潮区,小潮不能淹没,温度较高,水流缓慢,并有淡水可以引入池内的滩涂。面积一般 0.05亩左右。池的上下方各开一个小缺口与小沟,以便排灌海水用。在放苗前 1~ 2 d将池底的泥土碾细、
锄松、耙平。池内蓄水深度约 15 cm。 幼苗在池中经过 2个月左右的养殖之后,个体增大,生活力增强,育苗池中的环境已不适于它们生长的要求,应将幼苗重新移动到中潮区附近饲养,再经 2个月左右就培育成种苗了。
江苏等省大多数是采捕较大的文蛤苗直接放养,不经过苗种养成阶段。采苗工作在潮水刚退出滩面时进行。采苗时按预先选定的地方,数人或十余人平列一排,双脚不断地在滩面踩踏,边踩边后退,贝苗受到踩压后露出滩面即可拾取。
也有用锄头插入滩面一定深度后逐渐向后拖,贝苗被翻出后,用三齿钩挑进网袋。大风后贝苗往往被打成堆,此时,
用双手捧取贝苗装入网袋内即可。
采苗时应避免贝壳及韧带损伤,并防止烈日曝晒,采集好的贝苗应及时投放到养成场。对于破坏贝苗资源的采捕工具,
例如拍板等要严禁使用。采苗季节一般在 3~ 5月以及 10~ 2月,此时气温、水温对贝苗运输和放养后的潜居都较适宜。
较远距离运输苗种最好选择在气温 15 ℃
以下时进行,以避免或减少运输途中的死亡。苗种运输时通常用草包或麻袋包装,也可直接倒在车上或船仓内。一般用于运法运输。
复习题
1,如何选择土池人工育苗场地?
2,土池人工育苗有哪些特点?
3,土池人工育苗中如何进行幼虫培育工作?
4,如何采捕野生的埋栖型贝类苗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