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诱导亲贝产卵排精
卵生型的牡蛎和中国蛤蜊等人工授精极易成功,而菲律宾蛤仔和丈蛤等则不能完全如意。拿来的材料怎样才算成熟,
这也是一个麻烦事。摘出的卵大小不齐,
或卵内容物流失,得不到分离出的完全卵,这种卵看起来是成熟的,事实与真的生理成熟不一致
。 人工授精困难的种类,比前者更进一步的成熟程度才能进入可能受精的状态占换而言之,前者的情况是放出的卵核
( 即胚泡 ) 还未消失,核的轮廓还很明显的时期就有受精可能,属于这种类型有卵生型牡蛎,中国蛤蜊 。 后者的情况是胚泡消失,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达到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的状况才有受精的可能,但这种中期状态的卵,只存在于自然状态 。 而由人工摘出,则所得机会极少,属于这种类型有菲律宾蛤仔,
合浦珠母贝,贻贝,扇贝等 。
人工授精容易的种类如卵生型牡蛎可以采用直接的人工授精方法。这种方法甚至无需人工刺激法获得精卵。可以用解剖法剪破生殖腺,吸取精卵,或者从生殖孔压挤出来的精卵进行湿法受清(加水)或干法受精(不加水)。
直接人工授精方法简便,但是因为牡蛎的卵是分批成熟,解剖法所取的卵,有些尽不够成熟的。虽然这些不够成熟的卵,也能受精,但是发育得不好,能培养到固着的个体都是比较成熟的卵。此外解剖法还要杀伤大量亲贝,因此最好也采取人工诱导方法进行排放与授精。
人工授精较困难的种类,必须采用间接的人工授精。利用人工刺激的方法,诱导亲贝产卵放精,然后进行人工授精。
诱导的目的是为了使亲贝集中而大量地排放精卵。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亲贝能否正常地大量地排放精卵的关键在于贝类性腺本身成熟情况。性腺成熟好的和比较好的,经人工诱导刺激后爹一般都能大量排放。但性腺成熟差的,即使人工诱导一般也不排放,强行排放的精卵质量差,受精率低。
人工诱导亲贝产卵常用的方法有下列几种:
( 一 ) 自然排放法
通过人工精心蓄养、培育,保持良好水质,,以优质饵料促使亲贝性腺发育,
充分成熟。利用倒池或换新水的方法,
使亲贝排放精卵。这种方法获得的精卵质量高,受精率孵化率高,幼虫质量高。
这是目前生产中大众化采卵方法,也是理想的方法。
( 二 ) 物理方法
1,变温刺激
① 升温刺激 一般是将成熟亲贝移至比其生活时水温高 3~ 5℃ 的环境中,即可引起产卵排精 。
许多贝类人工育苗多厨此法 。 此法效果良好,
使用简便,是比较常用的方法 。
②升降温刺激 有些种类单独用升温刺激难以引起产卵,必须经低温与高温多次反复刺激才能引起产卵。例如将生活于 21℃ 左右的魁蚶,
放在 16.5℃ 低温海水中保持 20 h时,再升温刺激,温度提高到 2l~ 27℃ 之间,可达到产卵排精目的。文蛤、鲍鱼有时也需要多次反复变温刺激才能产卵排精。
2,流水刺激 充分成熟的个体,经流水刺激 1~ 2 h停止冲水后,潜伏期只有 10~
20 min( 少者只有 0.5~ 1min) 便可排放精卵,若流水刺激不灵可先行阴干刺激
0.5 h后,再行流水刺激,一般能收到一定效果 。
3,阴干刺激 将亲贝放在阴凉处阴干 0.5
h以上再入正常海水中,便可引起贻贝,
扇贝等贝类产卵放精 。
4,改变比重 利用降低海水比重方法,
可以诱导牡蛎,滩涂贝类等多种贝类排放精卵 。
5,电刺激 用 20~ 30V的交流电刺激贻贝
5~ 15 min以上也曾经诱导产卵排精 。
6、紫外线照射海水诱导产卵
用紫外线照射海水诱导鲍产卵的良好效果是 1974年才发现的,所用紫外线的波长为 2537Ao,这个波长可能使海水中的有机物出现变化和海水活性化,致使经过照射的海水能够诱导产卵,排精 。 利用 300 mW·h/ L的紫外线照射剂量,照射 100L海水,可诱导近 100个虾夷扇贝产卵,催产率高达 100% 。 栉孔扇贝照射剂量为 200 mW·h/ L,10~ 30 min后便可开始排放精卵 。 其照射剂量按下列公式
A= 照射剂量 ( mW·h/ L)
W= 紫外线灯的功率 ( W)
T= 照射时间( h) V= 水量( L)
7、超声波诱导
亦有利用超声波促使贻贝和鲍产卵。据实验,亲贝放入水中后,通过超声波使水呈微细气泡,10 min后,取出超声波发生器,贻贝很快产卵。
(三) 化学方法
1,注射化学药物 注射 NH4OH海水溶液可以引起一些贝类产卵,例如用 0.2~ 0,5 mL的 2%
NH4OH海水溶液注射到泥蚶卵巢或足的基部内,
可引起产卵 。 NH40H应用范围较广,对牡蛎,
四角蛤蜊,日本棱蛤均能见效,也有采取
0.5mKCl,K2S04或 KOH溶液 2~ 4 mL注射到贻贝,菲律宾蛤仔,文蛤,中国蛤蜊等软体或肌肉内,使组织和肌肉发生收缩,促使雌雄亲贝产卵排精 。 此外,1~ 5% 氯仿,8% 乙醚亦可达排放目的 。
2、改变海水酸碱性
利用 NH4OH将海水 pH提高,诱导亲贝排放精卵。 NH4OH是一种弱碱性碱类,在水中分解后能放出 NH4+,使 pH值升高,它可以穿过亲贝的细胞膜使细胞呈碱性,起促进生殖细胞提前成熟,并能脱离亲贝生殖腺的作用,有人用 1N
浓度的 NH4OH溶液加入海水中,分别使 pH值上升到 8.72~ 9.90范围内,对蛤蜊和中国蛤蜊进行浸泡处理后约 10~ 30 min,则行产卵放精。
文蛤等经过氨水浸泡后,pH适当提高,也可引起产卵排精。
3、氨水可以活化精子 如果排放出来精子不活泼,或者解剖法获得的精子不活泼可用氨水活化。
(四) 生物方法
1,异性产物 同种异性产物往往会引起亲贝产卵或排精 。 例如用稀释的精液或生殖腺提取液加到同种雌性外套腔中,
便可刺激雌贝产卵 。
2,食母生溶液 食母生海水溶液诱导亲贝排放精卵,有的采用 62.5 ppm浓度的食母生海水溶液浸泡翡翠贻贝 2 h开始放精,
继之雌贝产卵 。
3、激素
某些动物神经节悬浮液作诱导可引起贝类产卵排精,而且还发现甲状腺、胸腺等输出物或蔗糖以及石莼、礁膜等藻类提取液均对亲贝有不同程度的诱导作用。
总之,诱导的方法很多,归纳起来共有自然排放、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四种方法。在实践中,常采取多种综合办法进行诱导,可以提高诱导效果。利用阴干和升温诱导贻贝排放效果比单一的较好,又如用提高 pH值及升高水温并行的方法对扇贝进行人工诱导亦属此例。
用氢氧化钠溶液提高 pH值至 8.2~ 8.4左右,
水温在 2~ 3h之内上升 5 ℃ 以上即见扇贝亲贝产卵排精,而且受精率很高,发育也正常。这种方法对鲍、毛蚶、凸壳肌蛤等亲贝的处理也都有效果。这是由于温度升高后,亲贝受到刺激,性细胞膨胀,细胞膜间隙大,阳离子更易于穿透细胞使其呈碱性,效果更为显著 。
上述四种诱导方法中,比较好的方法首推于自然排放,其次是物理法,它具有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对以后胚胎发育影响较小,而化学方法与生物方法操作复杂,容易败坏水质,对胚胎发育影响较大 。
上述各种诱导方法,一般雄性个体对刺激反应敏税,常常引起雄性先排放,例如温度刺激亲鲍排放精、卵就是一例
对于雌雄亲贝能够辨认的种类,可将雌雄分开诱导,如扇贝(可以通过足丝孔观察或利用一束棕毛或头发之类物质从足丝孔中伸入引诱其开壳,观其性腺色泽加以区分 — ;若雌雄分辨不清的,可将雌雄混合在一起诱导,一般来说,刺激后,经过几分钟至几十分钟亲贝便自动产卵排精。
排出的精液呈烟雾状,其色泽与性腺色泽相似,在容器中慢慢散开,在旺盛时一只雄体能使一面盆水混浊不清,雌性产卵随同水流从出水孔喷射出去,堆积在容器底部,当一发现排放时即将排放的亲贝取出,将雌雄分开让它继续排放。
当产卵量大时往往要几次地取出亲贝移入盛有新鲜海水的容器或池中继续产卵,
避免由于亲贝的呼吸与排泄的产物污染水质,影响卵的正常受精与发生。
在人工育苗中,如果只有雌体产卵,而无雄体排精,可以将雄贝解剖,撕破性腺,加海水稀释。如发现精子不活泼,
可用氨水少许进行活化。
采卵量的统计:受精前需统计采卵量。
统计的方法:均匀搅拌池中水,使卵子分布均匀,然后用玻璃管或塑料管任意取 4~ 5个不同部位水溶液注入 500~ 1000
mL烧杯中,再用 1 mL移液管搅匀杯中水,
随意取 1mL滴于白色有机玻璃板上,在解甜镜下逐个计数。如此取样,检查 3~
5次,求每 1 mL卵的平均数,再根据总水体容量求出总卵数。
四、受 精
精卵的结合形成一个新的个体为受精,
由人工方法促使精二卵结合为人工授精。
当产卵或放精的个体移入盛有新鲜过滤
(或消毒 )海水的池子内、排放达到所需数量时,将亲贝拿出。雌雄同体或雌雄混合诱导排放,在产卵后不断充气或搅动使卵受精,并除去多余精液。
雌雄分别诱导排放,然后向产卵池中加入精子,充气、搅动。为了保持精卵的生命力,严禁将精卵,特别是严防精子露在烈日下暴晒,例如栉孔扇贝精子,
在水温 27 ℃ 下晒放 2 h 50 min,受精力减弱或失去受精能力。为保证较高受精率,
在受精中,精卵搁置的时间不要过长。
精卵的受精率与搁置时间长短成负相关。
在含有卵子的池中或容器加入精液轻微搅拌混合后,即可受精。精子究竟加多少比较合适,一般理论上认为,,把 1滴精液滴到 10 mL水中,然后吸一滴滴到 100
mL含几十个卵的水中,进行人工授精,
比较合适。一个卵有一个精子进去就行,
在实践中往往加入精液偏多,给以后洗卵和胚胎发育造成了不利影响。一般看到一个卵周围有 2~ 3个或 3~ 4个精子便可。只要看到卵子出现受精膜或者出现极体;就表示卵受精了。通过视野法求出受精率。
然后根据总卵数和受精率求出总受精卵数 。
卵子的受精能力主要取决于卵子本身的成熟度。此外,还与产出时间长短有关系。一般太多受精力常随产出卵的时间延长而降低,而时间的长短又与温度密切相关,温度越高,精卵的生命力越短,
一般说在产卵后的 2~ 3 h内受精率都很高。
五、受精卵的处理
l,筛洗受精卵 卵加精液充气或搅动混合受精后,静置 30~ 40 min,卵都已沉底便可将中上层海水轻轻放出或倾出,留下底部卵子再用较粗 ’ 网目的筛绢使卵通过而除去粪便等杂质。然后加入过滤海水,卵经过沉淀后,再倒掉上层海水。
这样清洗 2~ 3次,其目的在于除去海水中多余的精液,因精液太多了,会使受精卵发生畸形。洗好后加入过滤海水使其发育,并进行充气和搅动。
2,不洗卵 如果卵周围的精子不多 ( 显微镜下观察卵周围精子,一般 2~ 3个 )
可不必洗卵,有的雌雄个体难分或雌雄同体的种类,卵子又小,很难洗卵,受精时要控制精子密度 。 受精后,加氯霉素 l~ 2 ppm,抑制细菌繁殖,不断充气或搅动,用抄网捞取杂质,污物,待胚胎发育到 D形幼虫后,立即进行浮选 (拖网 )
或滤选移入它池进行幼虫培育 。
3,受精卵密度
根据种类不同,密度不一 。 受精卵密度低著为 50~ 60个/ mL,多者 300~ 500个
/ mL,一般 100~ 200个/ mL。
4,胚胎发育
受精卵经过一段时间发育便可破卵膜浮起在水中转动,称之孵化。通过视野法求出孵化率。
孵化率=孵化胚胎/受精卵 × 100% 。 胚胎经过 1~ 2 d使可发育到 D形幼虫 。 用浮选法将 D形幼虫移入育苗池培育 。 除去池底部死亡的胚胎 。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不换水,采用加水和充气方法改良水质 。
如果畸形胚胎太多,超过 30%,应弃之另采 。
六、幼虫培育幼虫培育就是指从面盘幼虫初期开始到双壳类稚贝附着或稚鲍第一呼吸孔出现时为止的阶段。
幼虫培育管理有:换水,投饵,除害,选优,
倒池与清底,充气与搅动与抑菌,控制适宜环境条件,理化因子观测,测量幼虫密度和生长等 。 通过人为的管理,创造最适于幼虫生长发育的条件,抑制敌害生物的繁殖,使贝类幼虫在种间斗争中占绝对优势 。
幼虫培育是贝类室内人工育苗十分重要的一环,幼虫培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贝类人工育苗的成败。幼虫培育过程中,
由于幼虫个体小,适应环境能力较差,
必须认真管理好。
1,选幼
用 300目或 250目筛绢制成的长方柱形网,套在长 70~ 80 cm,宽 40~ 50cm的塑料 (或竹、木制 )
架上,在水表层拖网,然后将拖到的幼虫置于另外已备好洁净水的育苗池中,进行幼虫培育工作。为防止大型污物入池,可用 8号筛绢网过滤后入池。也可以根据池子宽窄,截成比池宽稍长的筛绢,筛绢宽 1.2 m左右,就利用此筛绢在池子表层两边拖网,从一端拖到另一端,
将幼虫过滤于筛绢兜里,再置于另外已备好的池子培育。
2,密度
D形幼虫密度一般 10~ 20个/ mL,高者 20~ 30
个/ mL。
3,换水
可采用大换水或流水培育达进行水的更新,流水培育或大换水均需用换水器(过滤鼓、过滤棒或网箱)过滤。使用时,要检查网目大小是否合适,筛绢有无磨损之处。换水过程中,要经常晃动换水器,防止幼虫过度密集。换水温差不要超过 2℃,流水培育或大换水以每日能换出全部陈水为宜。一般流水培育比大换水好,
但是流水培育饵料损失较多,是其不足之处。
4,投饵
D形幼虫时开始投饵。饵料种类要求:个体小
(长 20 μ m以下,直径 10 μ m以下);饵料要浮游于水中,易被摄食,容易消化,营养价值高;代谢产物对幼虫无害;繁殖快,容易培养。
使用的饵料要新鲜,禁止使用污染和老化的饵料。
投饵密度:扁藻 3000~ 8000个/ mL,小硅藻
10000~ 20000个/ mL,金藻 30000~ 50000个
/ mL。 为防止过多藻液入池增加池中氨态氮的浓度,可以利用离心浓缩方法,研制成藻膏投喂。
混合饵料,优于单一饵料,个体小的饵料优于个体大的。在饵料不足条件下,
可以补助投喂食母生。投喂食母生时要经过磨碎,加水搅拌,用脱脂棉过滤去掉较大颗粒,或用沉淀法,使较大颗粒沉淀,选用上层溶液投喂。
5,除害
( 1) 敌害种类 常见敌害有海生残沟虫,
游扑虫和猛水蚤等 ( 见图 ) 。
( 2)危害方式 争夺饵料;繁殖快,种间竞争占优势;能够破坏水质。
( 3) 防除方法
要坚持,以防为主,的方针,过滤水要干净,
容器要消毒,避免投喂污染的饵料入池 。
一旦发现敌害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大换水:机械过滤后移入他池培育;化学法杀灭;鞭毛虫,纤毛虫用 0.4 ppm硫酸铜杀灭 。 猛水蚤用 1 ppm敌百虫杀死 。
海生残沟虫常常大量出现,危害最为严重,它一般来自饵料,在一级保种中用 1 L水含 lg大蒜汁液便可杀死它,而对单细胞藻类无毒害。为提高效率,可用吐温一 80乳化。
6,选优
( 1) 浮选法 贝类幼虫有上浮习性,并有趋光性,
因此可以将,上层幼虫选入另外池子进行培育,
整个育苗过程中可以浮选 2~ 3次 。
( 2) 滤选法 为了选优或适时投放采苗器,应用较大网目的筛绢将好的或个体较大的幼虫筛选出来进行培育 。
健康优质的幼虫应该是大小整齐,游动活泼,
无敌害 。
大型水体培育可以不必进行滤选。可加入光合细菌净化水质,进行生态系育苗。
7,倒池与清底由于残饵及死饵,代谢产物的积累,死亡的幼虫,
敌害和细菌大量繁殖,氨态氮大量贮存,严重影响水的新鲜和幼虫发育,因此在育苗过程中要倒池或清底 。 倒池方法采用拖网或过滤方法 。
清底采用清底器吸取,清底前,需旋转搅动池水,使污物集中到池底中央,然后虹吸出去 。
大型育苗池可以不倒池,但必须每隔 2~ 3 d加
1~ 2 ppm抗菌素 。 或者利用拖网方法,每隔一天倒池一次 。
8,充气与搅动在幼虫培育过程中均可充气,它可以增加水中氧气,使饵料和幼虫分布均匀,有利于代谢物质的氧化 。 无充气条件,可每日搅动 4~ 5次,一般充气加搅拌为好 。
投放采苗器后,小型育苗池不应充气,
采用流水培育,或加大换水量和搅动方法增加水中氧含量。利用对虾育苗池大水体育苗,在投放采苗器后,仍可照样充气培养,但散气石要避开采苗器。
9,抗生素的利用
利用 0.5~ 1ppm的呋喃西林或 1~ 2 ppm四环素、金霉素、红霉素、氯霉素或土霉素、穿心莲,有抗菌和提高育苗成活率的作用。
10,幼虫培育中的适宜理化条件
种类不同,差别较大。一般水温 17~
26℃,日温差不超过 2℃,盐度 28.95~
38‰,酸碱度 7.5~ 8.1,氨态氮 100 mg/m
以下,光照 400~ 600Lux
11,幼苗培育中有关技术数据的观测
( 1) 饵料密度 利用血球计数板统计,以 1
mL细胞数代表饵料的密度 。
( 2)幼虫定量 均匀搅拌池水,用细长玻璃管或塑料管从池中 4~ 5个不同部位吸取水溶液少许,置于 500 mL烧杯中用移液管均匀搅拌杯中水并吸取 1mL。 用碘液杀死计数,以 1 mL幼虫数代表幼虫密度。
( 3) 幼虫生长 利用目微尺测量壳长和壳高来判断其生长速度 (目微尺每小格大小=台微尺与目微尺重叠的台微尺格数
/目微尺与台微尺重叠的目微尺格数
× 10μm)。
( 4) 幼虫活动 池水搅拌均匀后,用烧杯任意取一杯,静止 5~ 10 min,观其在烧杯中分布情况。如果均匀分布则是好的。若大部分沉底则是不健康的幼虫,
应进行水质分析和生物检查。
( 5) 理化测定 每日早 5,30和下午 2:
00分别测最低和最高水温 。 池中有暖气管加热设备的,应每 2 h测水温 1次 。
每 3日测盐度和光照各一次 。 盐度可用盐度计或精密比重计测定,光照一般利用照度计测定 。
每日测一次溶解氧飞酸碱度、氨氮和有机物耗氧。溶解氧用碘定量法测定,酸碱度用酸度计或精密 pH比色计测定,有机物耗氧用碱性高锰酸钾法定量,氨氮可采用钠氏比色法测定。
12,幼虫的附着行动及采苗
贝类的浮游幼虫在发育早期是向光性的,
到了变态期,便表现了背光性。这是导致它们营底栖附着生活的最初影响,但是底质情况和附着基性质及有无附着基也是其可否变态的重要因素。 ‘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贝类幼虫变态时其大小一般比较固定,如贻贝壳长达到 210 μ m左右,褶牡蛎壳长达到 350~ 400 μ m,扇贝一般 183 μ m即可附着。如果条件较差或恶化,可以延长变态和变态规格,甚至不变态不附着。
有的双壳贝类自由浮游的幼虫在结束浮游生活进入即将附着生活前,可以看到在鳃的原基的背部形成一对球形的由黑色素聚集起来的感觉器官,称为眼点。
眼点是接近幼虫附着的特有器官,也是即将进行附着生活一个显而易见的特征,
可以作为投放附着器的标志。
掌握采苗器投放时间是相当重要的 。 过早投放采苗器也会影响幼虫生长,影响水质 。 但如果到达附着期 (有叫成熟期 ),
应当投放采苗器而不投放,幼虫将集中在底部或池壁附着,高密度集结而成局部缺氧,缺饵,引起幼虫死亡 。 因此,
投放采苗器要做到适时 。
由于贝类生活型不同,幼虫附着所需要的附着基也不相同。附着基的选择以附苗性能好,容易收苗,价格低廉,操作方便,又不影响水质为原则。
固着型的种类如牡蛎,可以使用扇贝壳,
牡蛎壳作为采苗器 。 近年采用涂有水泥砂子的聚氯乙烯网 ( 网目每平方英寸
18× 14目 ) 或涂有水泥砂的木轮板,塑料板,树酯板等 。 这样苗种育成后易于剥离 。
附着型的种类中,贻贝和扇贝可以采用直径 0.3~ 0.5 cm的红棕绳编成的帘子
(每帘长 0.8 m,宽 0.4 m,用绳 50 m),
也可以采用作网笼的网衣、废旧网片 \塑料单丝绳和无毒塑料软片等。珠母贝采苗也有利用瓦片的。
( 1) 用贝壳,塑料板,网片等作为采苗器,均应事先刷干净方可使粥乙其中瓦片采苗器,在投放前 20多天,就要用海水浸泡,并换水几次,然后用过滤海水冲洗干净,经太阳暴晒三天,再用过滤海水冲洗一遍,方可使用 。
( 2)用红棕绳作为采苗器,必须经过捶打,烧棕毛,浸泡,煮沸,再浸泡,洗刷,用藻液或抗菌素(青霉素 5 ppm) 泡一下等处理后才能使用。
( 3) 投放前要加大换水量,将池内幼虫浓缩,
并搅动池水,冲刷池壁使幼虫分布均匀,便可投放 。
( 4) 投放时应先铺底层,再挂池四周,最后挂中间 。 或者一次全部挂好 。 采苗器要留有适当空间,使水流通 。
( 5) 采苗器投好后,停 1~ 2 h再慢慢加满池水 。
( 6)投放采苗器数量要适当,网笼的网衣为
10~ 13片/ m3。 若用 0.3 mm细棕绳采苗帘投挂数量为 800~ 1000m/ m3,帘子太多,水易污染,所以宁少加不多加。
( 7) 投放采苗器时,还要考虑到幼苗的背光习性,尽力保持池内光线均匀,以免幼苗附着过密,抑制其生长 。
( 8) 采苗器投放后,还要继续观察其变化,
日常管理工作要坚持下去,千万不能放松 。
埋栖种类的泥蚶,其幼虫在接近附着期时,将幼虫移入具有泥砂的水池内,泥砂系用 20号筛绢过滤,其厚度约 1cm左右,或将泥砂直接筛洗在盛有幼虫的水池内。 1991年丹东水产研究所采用了无底质培育稚贝的技术,利用波纹板采文蛤苗,取得了显著成绩。
对于各种生活型的双壳类,特别是固着型和埋栖型贝类,可将室内培育的眼点幼虫滤选出来,移于预先准备好的土池中附着变态 。 为了提高变态率,池中应有良好附着基,水质较好,饵料丰富 。
这是一种工厂化室内人工育苗与土池半人工育苗相结合的路线,是一项有发展前途的育苗方法 。
七、稚贝培育
幼虫附着变态后进入稚贝培育阶段,此时正是生命力弱,死亡率高的时期,为此,必须进行认真的管理。为了防止因环境突变引起死亡,
幼虫附着后,仍可以在原水池中饲养一个时期。
特别是附着生活的扇贝、贻贝更是如此。如果过早下海,它们会切断足丝逃逸的。
过大流速对幼虫附着虽起不良作用,’ 但适宜流速不仅对幼虫附着有利,而且可以带来充足氧气和食物,从而有利于稚贝迅速生长,所以在附着后的稚贝池中应该加快海水循环,或增加换水次数和换水量。
稚贝期的投饵量也应相继增加,如扇贝附着后可将扁藻调节在 1 mL l万个左右的密度,三角褐指藻等小型藻类调节至 1 mL 2~ 3万个 。
培养中要使水池内的水温、比重等逐渐接近海中条件,此外,对稚贝还应积极锻炼其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如对附着种类进行震动,增强附着能力的锻炼。对牡蛎飞泥蚶等贝类还要进行干露、变温等刺激,经过一个锻炼培养阶段之后,就可以移到室外进行培育。牡蛎移到室外后,将其放在中潮区暂养二附着种类经过一段培育之后,壳长达 0.6~ 0.8 mm再向海上过度。
埋栖种类则要放在小土池中进行培育,度过越冬期后再移至潮间带培养。
鲍的幼虫继续培养到第一呼吸孔出现时,
即形成稚鲍 (成苗 )。成苗后,再经一段培育后,就可以移至海区养殖或进行工厂化养殖。
八、稚贝下海育成苗种
稚贝在室内经过一个阶段培育后,就要移向海上培养成可供养殖的苗种。这是人工育苗第二阶段。
幼苗出池下海,首先要统计它的产量高低,以便销售和控制放养密度 。 计数方法可采用取样法,求出平均单位面积 (或长度 ),或单个的采苗器的采苗量,
也可采用称量法,取苗种少量称量计数,从而求出总重量的总个体数 。
幼苗出池下海,首先应选好海区,设置筏架 。 暂养海区应选择风浪小,水流平缓,水质清洁,无浮泥无污染,水质肥沃海区 。 下海时要选择风平浪静天气,防止干燥和强光照射,早晨或傍晚进行较好 。
固着型贝类和埋栖型贝类幼苗下海一般较附着型容易 。 它无需采取别的措施加以保护 。 然而附着型贝类由于小稚贝和幼贝很不稳定,容易切断足丝,移向他处 。 下海时,环境条件突然改变,如风浪,淤泥,水温,光照等变化就造成了附着型贝类下海掉苗,目前附着型贝类下海后保苗率均很低 。 贻贝和扇贝保苗较好的可达 50~ 60% 。 因此,向海上过渡是目前人工育苗中较关键的一环 。 为了提高保苗率,可以培养较大规格稚贝 ( 600~ 800μm) 下海,利用网笼或双层网袋 ( 内袋 20目,外袋 40目或 60目,)
下海保苗,或利用对虾养成池进行稚贝过度 。
中间培育中要及时分苗,疏散密度,助苗快长 。
九、正确运用辩证法、搞好贝类人工育苗
水是育苗的关键,在整个育苗中,始终把水质放在第一和首要地位来看待。
饵料是基础,在保证饵料质量前提下,再追求数量。正确处理饵料质和量的关系。
水温和饵料影响亲贝、幼虫、稚贝、幼贝发育生长。在亲贝蓄养和幼虫培育中,要抓好水温和饵料两个主要因素。
正确处理好内因与外因的关系,蓄养好亲贝。
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亲贝性腺发育不好,
强行刺激,将直接影响卵的质量和胚胎发育
利用种间矛盾和竞争的理论,根据育苗技术和设备条件,合理搭配密度,创造有利于幼虫生长的条件,限制敌害繁殖和发育 。
正确处理育苗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 育苗中矛盾很多,一定要抓好主要矛盾 。 同时,矛盾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我们的思想认识一定要适应这种变化和发展,找出主要矛盾 。
优化育苗条件,正确处理局部和全局的关系,
认真抓好育苗每一环节,才能保证育苗全局的胜利 。
当前水质监测是必要的,但又是很不完善的,
因此,在育苗生产中要不断充实和完善水质监测标准和内容。
下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