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物化学》理论课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1014101
适用专业:农学、植保、园艺课程性质:必修课开课学期:第三学期总 学 时:70学时教学时数:理论课学时数 48学时;
实验课学时数 22学时;
实践课学时数 0天。
编写说明
1、课程简介:本门课程是农学、植保和园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生物科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它是农,林,园艺,园林等专业必选课程。在分子水平探索生命本质给予生命科学无可限量的活力和发展前景,而生物化学所研究的正是生命过程的分子基础。过去的半个世纪生物学飞速发展的历史雄辩地证明,生物化学不仅是生命科学的带头学科之一,而且在医学、工农业生产、生物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权威人士预言,二十一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时代。因此,当今世界各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生命科学的研究与教育,早已把生物化学列为各有关专业必修的重要基础课。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农学类专业自八十年代初普遍开设了“基础生物化学”,对于改善学生的知识构成、提高适应能力、增强发展后劲、缩小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地位和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的生化实验方法与技术,为有关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继续深造奠定基础,本着既考虑生物化学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顾及体现农学类专业的特点和教学工作实际的原则,本大纲共分十一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至第四章为静态生化部分,重点介绍生物大分子;第五至第十章为动态生化部分,重点介绍糖类、脂类、氨基酸和核苷酸的基本代谢以及能量代谢;第十一章重点介绍信息代谢。鉴于DNA重组和基因克隆技术对生命科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日益成为重要的常规实验手段。为了突出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这个主题,其它内容如糖类、脂类、氨基酸和核苷酸的化学,原则上由有机化学课讲授;光合作用的光反应、C4途径、光呼吸等内容由植物生理学课讲授,本课程仅在有关章节作简要的概述。希望教师加强与有关课程的联系,明确分工,尽量避免疏漏或不必要的重复,大纲中每一章的末尾提出本章的讲授重点,要求教师务必仔细推敲,重点讲授,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力求重点突出、概念明确、条理清晰。同时要注意各章重点内容的内在联系,前后呼应,融会贯通。对于这些重点内容,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在记忆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大纲中凡带“*”号的章节可根据情况摘要讲解,或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学,为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在课后留一些习题和思考题。理论课和实验课应当尽可能利用植物代谢的例子和植物材料,有条件的学校可为高年级学生开设植物生物化学选修课,以体现农学类专业的特色。此外,要注意适时反映当代生物化学领域的重大进展,并适当介绍生化理论和技术在工业、农业、轻工食品、医药卫生、能源环保等方面的应用。
3、总体要求:根据学科发展和培养跨世纪科技人材的需要,并考虑国内外有关专业的教学情况,为适应教学改革的新形势,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整个课程体系的需要,本课程总时数为70:理论教学48学时,实验22学时。大纲中每一章的讲授学时仅供制定教学进度时参考。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应当适时增加实验课时数,更新实验内容,提高实验课教学水平。
4、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门课程是介于于生物学与化学之间的一门边边缘学科,是各门生物科学的基础,尤其是生理学、遣传学、徽生物学、生态学、细胞学等各科的基础;是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遗传育种、基因工程等课程的专业基础课。
5、修订的依据:生物化学是农学、植保、园艺等专业本科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本教学大纲根据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的内容以及学校新修订的教学计划,结合课时缩减、课程内容更新及农学、植保及园艺各专业的特点,总结我校近年来开设“生物化学”课程的经验,进行重新编写和修订。
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章 绪 论
1、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了解生物化学与其它生命科学之间的关 系,生物化学的发展动态,并且瞻望21世纪生物化学发展的前景。唤起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生物化学的涵义及其研究内容学习方法、生物化学的发展、生物化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3、本章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了解生物化学与其它生命科学之间的关系,生物化学的发展动态。
4、教学重点与难点:生物化学所研究的内容;生物化学研究动态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第二章 蛋白质化学
1、教学目的:介绍蛋白质化学的基本知识。
2、教学内容:第一节 蛋白质概述,第二节 氨基酸,第三节 蛋白质的结构,第四节 蛋白质的性质。
3、本章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蛋白质的生物功能、元素组成、基本组成单位及分类。蛋白质20种基本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理化性质。掌握蛋白质各级结构的概念及二级结构的特点,蛋白质的性质;了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4、教学重点与难点:蛋白质20种基本氨基酸及蛋白质结构、性质;蛋白质的高级结构及两性解离。
5、实验与实践内容:蛋白质含量测定、氨基酸的纸层析、某些氨基酸含量测定。
6、自学指导:书中除教学内容以外的章节做为自学参考,有关实验方法的内容更新以《植物生理学通讯》为参考。以下各章同。
 第三章 酶
1、教学目的:使学生对有关酶的知识有个较全面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一节 酶的分类与命名、第二节 酶的化学本质、第三节 酶的催化特点、
第四节 酶的活力测定、第五节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第六节 酶的抑制作用 第七节 酶的作用机理、第八节 多酶系统及调节酶、第九节 维生素与辅酶
3、本章的基本要求:使学生掌握酶的化学本质及催化特点、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酶的抑制作用机理、通过实验验证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及酶的抑制与激活、别构酶与米氏酶的区别,各维生素的辅酶形式及生化功能、了解酶的作用机理。
4、教学重点与难点:酶的化学本质及催化特点、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别构酶与米氏酶的区别;酶促反应动力学及酶促抑制作用动力学。
5、实验与实践内容:酶的基本性质、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一些因素、某些酶的活性测定。
6、自学指导:
第四章 脂类和生物膜化学
1、教学目的,学习脂类和生物膜化学内容。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脂肪酸、第二节 含甘油的脂类,第三节 不含甘油的脂类、
第四节 类脂和生物膜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植物中重要脂肪酸、甘油三酯、磷脂及生物膜的内容,了解生物体内不含甘油脂
4、教学重点与难点:含甘油的脂类和生物膜;生物膜结构模型
5、实验与实践内容,粗脂肪含量测定
6、自学指导:
第五章 核 酸
1、教学目的:介绍核酸的种类、分布和组成,核酸的分子结构及核酸的性质。
2、教学内容:第一节 核酸的种类、分布和组成,第二节 核酸的分子结构,第三节 核酸的性质,
3、本章的基本要求:要求掌握核酸组成及一、二级结构,核酸的性质,了解核酸的三级结构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核酸组成及一、二级结构,核酸的性质;核酸的结构
5、实验与实践内容:利用模型讲述
6、自学指导:
第六章  生物氧化
1、教学目的:介绍生物氧化有关的内容。
2、教学内容:第一节 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况,第二节 生物氧化中的能量问题,第三节 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生物氧化的特点,电子传递链的主要组分及组织结构,氧化磷酸化,了解化学反应中自由能的变化。
4、教学重点与难点:生物氧化的特点,电子传递链的主要组分及组织结构,氧化磷酸化;高能磷酸键的生成机制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糖代谢
1、教学目的:介绍生物体内的糖类,部分糖的合成和分解的途径。
2、教学内容:第一节 生物体内的,第二节 双糖和多糖的酶促降解,第三节 糖酵解,第四节 三羧酸循环,第五节 磷酸戊糖途径,第六节 糖异生作用及蔗糖和多糖的生物合成。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单糖的结构、糖类分解代谢的主要途径及淀粉的生物合成与降解。注意一些中间产物与其它代谢的关系。
4、教学重点与难点:单糖的结构,糖酵解途径及其限速反应,三羧酸循环及其关键酶,淀粉的生物合成与降解;糖酵解途径,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
5、实验与实践内容,糖含量的测定
6、自学指导:
脂类代谢
1、教学目的:学习生物体内一些脂类的生物合成与降解。
2、教学内容:第一节 脂肪的降解,第二节 脂肪的生物合成,第三节 类脂的代谢(自学)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脂肪酸、甘油三酯的生物合成与降解,了解类脂的代谢。
4、教学重点与难点:脂肪酸、甘油三酯的生物合成与降解;脂肪酸、甘油三酯的生物合成与降解。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自学类脂的代谢。
核酸的生物合成
1、教学目的:学习两种核酸的生物合成。
2、教学内容:第一节 DNA的生物合成,第二节 RNA的生物合成 第三节 DNA突变
第四节 基因工程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DNA半保留复制中有关的酶及复制的基本规律,转录过程及逆转录的概念。了解转录后的加工过程及基因工程概述。
4、教学重点与难点:DNA半保留复制中有关的酶及复制的基本规律,转录过程及逆转录的概念;DNA复制,RNA转录。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第十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教学目的:讲授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及代谢调节。
2、教学内容:第一节 蛋白质合成体系的组分,第二节 蛋白质合成过程及合成后的加工,第三节 代谢调节。
3、本章的基本要求:阐明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中的组分、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及合成后的加工,使学生掌握各组分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及大肠杆菌中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掌握细胞内的代谢调节。
4、教学重点与难点: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中各组分的功能及大肠杆菌中蛋白质合成的过程;遣传密码的确定,蛋白质的合成机制。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教学时数的分配
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章节
各章名称
理论课周次
理论课时数
实验课时数
总课时数
1
绪论
1
1
1
2
蛋白质化学
1—2
5
6
11
3
酶
3—4
7
8
15
4
脂类和生物膜化学
4—5
2
4
6
5
核 酸
5—6
7
7
6
生物氧化
6—7
5
5
7
糖代谢
8—9
8
4
12
8
脂代谢
10
4
4
9
核酸的生物合成
11—12
5
5
10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2—13
4
4
合 计
48
22
70
主要参考书目
1、吴显荣主编《基础生物化学》,第二版,高教出版社 2001年
2、王镜岩主编《生物化学》,第三版,高教出版社 2002年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性质与任务
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生物化学理论教学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生化实验技术广泛用于生命科学许多领域的研究。
1.通过实验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比色、层析、电泳、离心等生物化学基本实验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技能,学会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生物材料中多种物质的分离,提纯及鉴定。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生物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
(1)学生能够自行预习实验讲义,做好实验前准备。
(2)学生能够借助教材及说明书正确使用常用仪器。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正确分析解释。
(4)学生能够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绘制曲线,说明实验结果,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的思想品德。
基本要求与重点难点
基本要求:
1.使学生了解系列化实验课的重要性,明确生化实验课的地位和任务。
2.课前自行完成预习,做好课前准备。
3.掌握实验原理和基本的操作技术。
4.了解常用仪器的性能,学会调整及使用方法。
5.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正确分析、解释实验现象,并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
重点:
1.熟悉生化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2.常用仪器的调整和使用:如离心、比色等。
3.对实验现象、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难点:
对实验现象做出正确的分析和解释。
三、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实验 课程总学时:70 实验学时:26
面向专业:全院各专业 学历层次:本科序号
实 验 内 容
实 验 目 的
学 时
周 次
1
蛋白质含量测定
学习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和方法,熟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3
2
氨基酸纸层析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要求学生掌握纸层析法的一般原理和操作技术。
3
3
酶的基本性质
通过本实验认识、了解酶的特异性,并掌握检查酶的特异性的方法和原理加深对影响酶促反应因素的理解。
4
4
淀粉酶活性测定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掌握植物中α-淀粉酶β-淀粉酶活性的测定原理和测定α-淀粉酶活性的方法。
4
5
脂肪浸提
掌握脂肪浸提的原理,学习索氏提取脂肪的方法。
3
6
还原糖和总糖测定
掌握还原糖和总糖提取的原理,学习比色定糖法的基本操作,熟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5
合计
22
备注:由于实验室要统一安排使用,因此周次不能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