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 刘 宾经济学院精品 课件第十二章总需求 — 总供给模型经济学院 刘宾第十二章 总需求 — 总供给模型
前面讨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时,都是在一般价格水平固定不变的假设下进行的,并没有说明产量(收入)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本章在 IS— LM模型的基础上,取消价格水平既定的假设,并结合劳动市场的均衡,研究就业水平、实际产出水平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
着重说明产量(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分析总需求函数和总供给函数,阐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即 AD-AS模型,并探讨其政策含义。
简介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第二节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及总供给曲线
第三节 总需求 — 总供给模型教学内容
1、掌握总需求曲线的定义
2、掌握由 IS-LM模型如何导出总需求曲线
3、掌握总供给曲线的定义
4、掌握不同学派的总供给曲线
5、能够运用不同的总需求 — 总供给模型分析现实中的经济问题教学目的本章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章在 IS— LM模型的基础上,取消价格水平既定的假设,并结合劳动市场的均衡,探讨就业水平、实际产出水平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在 IS— LM模型中,主要分析总需求方面,而
AD— AS模型既研究总需求,也研究总供给,
因而是 IS— LM模型的扩展,也被称为完整的凯恩斯模型。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函数
总需求是指经济社会中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
总需求函数定义为产量 ( 收入 ) 和社会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 总需求函数的几何表示为总需求曲线 。
二,从 IS— LM模型到总需求曲线
从 简单收入决定模型推导总需求曲线 。 见书 P574
从 IS— LM图形中推导出总需求曲线,说明价格总水平与总需求量之间呈反比关系,同时说明政策变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
总需求曲线可以从 IS— LM模型中得到
I(r)=S(y)
L1(y)+L 2(r) =M/P
从中消去 利率 r即得到总需求函数,从
IS— LM图形中可导出总需求曲线。
图 12-1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Y
总需求曲线说明价格总水平与总需求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化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r
Y
r
LM1
LM2
IS
AD
P1
P2
r1
r2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图 12— 1分上下两个部分 。 上图为 IS-LM图 。 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 。
当价格 P的数值为 P1时,此时的 LM曲线 LM( P1) 与 IS曲线相交于 E1,E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 y1
和 r1。 将 P1和 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 D1。 现在,假设 P由 P1下降到 P2。 由于 P的下降,LM
曲线移动到 LM( P2) 的位置,它与 IS曲线的交点为 E2。
E2点所表示的收入和利率顺次为 y2和 r2。 对应于上图中的点 E2,又可在下图中找到 D2。 按照同样的程序,
随着 P的变化,LM曲线和 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标志着一个特定的 y和 r。 于是就有许多 P
与 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的一系列点 。
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便是总需求曲线 AD。
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其机制在于:
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同时打破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上的均衡,
在货币市场上,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而使 LM曲线向左移动,均衡利率水平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 。
在产品市场上,一方面由于利率水平上升造成投资需求下降 (即利率效应 ),总需求随之下降;
另一方面,价格水平的上升还导致人们的财富和劳动工资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以及本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提高,从而使人们的消费需求下降,本国的出口减少,国外需求减少,进口增加 。 这样,
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总需求水平就会下降 。
三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根据前面关于 IS曲线和 LM曲线的讨论,我们还可以加进政府部门,进而讨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变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 其一般性结论为,无论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还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 此处,
我们仅对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加以说明 。
总需求曲线不仅在允许价格变动的条件下概括了前面所述的 IS-LM模型,而且还较为直观地说明了本书前面所述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旨在影响总需求的所谓需求管理政策 。
图见下页
o y0 y` y
o y0 y` y
P
p0
r
r0
r1
E E`
E E`
LM(p0)
AD AD`
图 12--2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与总需求曲线的移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总需求曲线的移动说明:
在图 12— 2的上图中,IS曲线和 LM曲线对应于一定的货币数量和价格水平 P0。 均衡点为 E,
在下图的 AD曲线中有与之对应的 E点 。 现在增加政府支出 。 其结果是 IS曲线向右移动到 。 在原来的价格水平下,新的均衡点为,此时,利率提高,收入增加 。
在下图中,也画出对应的点,点是新的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曲线反映了增加政府支出对经济的影响 。 可见,在一个既定的价格水平下,
政府支出的增加也就意味着总需求的增加 。 读者可以自己设想,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会造成相反的后果 。
只是给出了价格水平和以收入水平来表达的总需求水平之间的关系,并不能决定使整个社会供求相等的价格水平和总产量 。 为了说明整个经济价格水平和总产出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宏观经济学需要引出另一个分析工具,

这是本章其他各节的主要内容 。
总需求曲线总供给曲线一、总供给函数与总供给曲线
所谓总供给是指经济社会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总量 。
总供给函数 。 总供给函数表示总产出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描述这种关系的曲线称为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曲线是根据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推导而得的.当资本存量一定时,总产量水平随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边际产出递减.就业量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第二节 总供给函数二,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总供给曲线是根据价格、工资、就业和产量之间的联系推导出来的。它们之间存在着这样的联系:
1.总产量是就业量的函数。
2.实际就业量取决于劳动市场的需求和供给状况。
3.实际工资取决于名义工资 W和价格水平 P 。
4.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会通过影响实际工资、劳动市场的供求及均衡就业量而影响总产量。
二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为了导出总供给曲线,有必要对总供给作出一般性说明 。 总供给是经济社会所提供的总产量 ( 或国民收入 ),即经济社会的就业的基本资源所生产的产量 。 这里所说的基本资源主要包括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 。
在宏观经济学中,描述总产出与劳动,资本和技术之间关系的一个合适的工具是生产函数 。
二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 一 ),宏观生产函数 与潜在产量
1,宏观生产函数 可表示为:
y=f( N,K)
y为总产出,N为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或就业量,K 为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 。 上式表明,经济社会的产出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就业量和资本存量在宏观经济分析中,一般把资本存量作为外生变量 y=f( N,ˉK )
宏观生产函数 含义
短期宏观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水平和资本存量条件下,经济社会生产的产出 y
取决于就业量 N,即总产量经济中就业量的函数,随总就业量的变化而变化 。
图 12-3宏观生产函数图中,横轴 N表示劳动的总就业量,纵轴 y表示总产量,曲线
y = f (N,)表示总产量是总就业量的函数 。
例如,当总就业量为
N0时,对应的总产量为 y0,图中曲线越来越平缓,表示总产量随总就业量的增加,
按递减的比率增加 。
当 N达到充分就业的 N*
时,相应的产量为 y*。
Y
NN0
Y0
N*
y*
图 12-3 宏观生产函数
2、潜在产量
( 1)潜在就业量
( 2)潜在产量用生产函数表示为:
Y*=f (N*,ˉK)
式中,N*为 潜在就业量,Y*为潜在产量 。
Y
NN0
Y0
(二)、劳动市场
1、劳动的需求函数
Nd= Nd(W/P)
Nd 表示劳动的需求量
W/P表示实际工资
W/P
NN0 N1
(W/P)0
(W/P)1
2,劳动的供给函数
Ns= Ns(W/P)
Ns 表示劳动的供给量
N0 N1
W/P
(W/P)
0
(W/P)1
Nd= Nd(W/P)
Ns= Ns(W/P)
N
3、劳动市场的均衡均衡条件:
Nd(W/P) =Ns(W/P)
W/P
NN2 N1 N0
(W/P)0
(W/P)1
Nd= Nd(W/P)
Ns= Ns(W/P)
E
劳动力的需求是实际工资率的减函数,可写为:
Nd= Nd( W/P),实际工资越低,劳动力需求越大;
劳动力的供给是实际工资的增函数,可写为 Ns= Ns
( W/P).实际工资越低,劳动供给越小.当劳动力需求等于劳动力供给时,就决定了劳动力市场上的均衡就业量.
12-5劳动市场的均衡在短期,就业量的变化是引起总供给水平变化的最重要的因素;在长期,资本积累的变化,技术进步等都会影响总供给水平 。
总供给理论是宏观经济学中最有争议的领域之一。各个经济学流派关于厂商和劳动者对价格水平变化反应的假设不同,得到的总供给曲线的形态也就不同,从而产生了宏观经济政策主张上的区别。
我们主要介绍长期的总供给曲线、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三、长期(古典)的总供给曲线
古典的总供给曲线,是以工资有完全伸缩性的假说为基础的。工资具有完全伸缩性假说的基本内容是:
1.市场上的信息是充分的,信息的传递是迅速而及时的。
2.劳动需求和劳动供给都是由实际工资水平决定的。
3.不存在货币幻觉。
长期中,价格和货币工资具有伸缩性,因而总供给曲线是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水平上的垂线。
即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表示总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的垂线。
P
Y
AS
图 12-6古典总供给曲线表示潜在的国民收入对价格变动完全缺乏弹性或者说价格变动对国民收入不发生影响,因此,当总需求曲线移动时,或者说总需求发生变动时,只能导致价格水平的变动,并不能由此影响潜在的国民收入 。
经济含义,
长期总供给 曲线 与物价水平无关
在长期中引起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都不存在 。 即,工资不再有粘性,会随劳动供求而变动;价格不再有粘性,会随物品供求而变动 。 这就是说,长期中价格机制可以充分发挥其调节作用,实现市场均衡 。 同时,
长期中企业也会消除短期中的错觉,作出理性决策 。 因此,长期中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 。
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表示总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的垂线 。
四、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由于各学派对劳动力市场的假定不完全相同(主要是劳动工资有无刚性),从而有几条不同的短期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根据凯恩斯理论,以货币工资刚性和货币幻觉假说为出发点,建立了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工资刚性假说的基本含义是:在短期内货币工资具有向下刚性,同时也具有向上伸缩性。这也就是说,
工资水平一经确定,就只能上升而不能下降。
1、短期总供给曲线 —— 凯恩斯模型一般形式凯恩斯认为,短期中货币工资具有下降“刚性”,工人有“货币幻觉”,因而总供给线向右上方倾斜,达到潜在产量时呈垂线。
P
YYf
AS
西方学者按照劳动市场的理论得出了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E
P1
P0
P2
Y2图 12-7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2、特殊形式反 L形的 总供给曲线的形成
O YY0
P
P0
图 12-8 简化的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在达到充分就业 y前,
经济社会大致能以不变的价格水平提供任何数量的 y,
而在达到充分就业的 y后,
不论价格水平被提高到何种程度,该社会的 y不会增长。
意义,
极端的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总供给曲线(水平线)
极端凯恩斯主义认为,在经济未达到充分就业之前,由于经济存在巨大资源的闲置,企业愿意在现有的价格上出售它所有生产出来的一切产品,因而,极端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五、常规总供给曲线
垂直的古典总供给曲线和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分别代表两种极端状态 。 前者来自货币工资 ( W) 和价格水平 ( P) 能够立即进行调整的假设;后者则来自货币工资 ( W) 和价格水平完全不能进行调整的假设 。 因为,在,通论,所针对的严重萧条的特殊情况下,既然 W和 P均保持不变,那么,这显然意味着二者完全不能自行调节 。
西方学者认为,在通常的或常规的情况下,短期总供给曲线位于两个极端之间,如图 12— 12所示。
1、常规总供给曲线(线性的)
图 12— 9常规总供给曲线 ( 线性的 )
O yf y
P
p0
AA
BB
CC
E
1、常规总供给曲线 (线性的)
该图显示的 AA,BB和 CC三条直线顺次代表古典,凯恩斯和常规总供给曲线 。 CC线越是接近于 BB线,W和 P被假设的调节速度越慢;一直到 CC和 BB相重合的凯恩斯极端,二者则完全不能调节 。
另一方面,CC线越是接近 AA线,W和 P被假设的调节速度越快,一直到 CC和 AA相重合的古典极端 。 可以看到,CC的斜率代表着被假定的调节速度 。 斜率由 0到 ∞,表示从凯恩斯极端的 W和 P的完全不能进行调节到古典极端的能立即进行调节 。。
图 12-8中的常规总供给曲线 ( CC) 具有线性的形式;由于这种形式易于说明和理解,所以它经常被用于教学中 。 然而,西方学者认为,
能代表实际情况的常规总供给曲线却是非线性的,
2,非线性的常规总供给曲线
如图 12— 10所示:
O yf y
p
p0
AA
BB
CC
E
2、非线性的常规总供给曲线
该图的 CC线即为非线性的常规总供给曲线 。
图中,左下方的 C点代表较为严重的萧条状态;
由于主这种状态存在着大量的失业和闲置的生产能力,所以当产量或国民收入 ( y) 增加时,
P会稍有上升,但上升的速度不会很快,从而 CC
的斜率相对平缓 。 由左方的 C点沿着 CC向右方进行,产量和国民收入逐渐上升,随着经济的好转,P的上升越来越快,从而 CC的斜率日益陡峭,
一直到代表充分就业的 E点 。
接下页
2、非线性的常规总供给曲线
这时,由于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整个社会的全部资源和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均已就业,所以仍然存在着难以利用的资源和能力较差的劳动者,因此,在 E点之后,如果产量还要增加,
那么,P的上升还要加快,从而 CC的斜率愈益加大 。
总之,在位于 E点左方的 CE线段,离开 E点的距离越远,曲线的斜率越低,而在处于 W点右方的 EC线段,离开 E点的距离越大,曲线的斜率越高 。 西方学者认为,这种形状的总供经曲线可以代表西方经济的常规状态 。
第三节 总需求 — 总供给模型
我们把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结合起来,就可以共同决定经济中的均衡收入和价格水平。因此,总需求 — 总供给模型就是指在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同时均衡条件下的一般均衡模型。
一、总需求 —— 总供给模型( AD — AS模型 )
1、总需求 —— 总供给模型的形成当经济的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时,经济就决定了这一时期的实际产出,就业水平,利率水平和价格水平 。
2、特点,在 IS— LM模型中,主要分析总需求方面,
而 AD— AS模型既研究总需求,也研究总供给,因而是 IS— LM模型的扩展,也被称为完整的凯恩斯模型。
一、总需求 —— 总供给模型
( AD — AS模型 )
1.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定义。
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是要说明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与物价水平的决定的 。 总需求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相交决定了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均衡的物价水平,
此时,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实现了宏观经济的平衡 。
含义,将 AS 和 AD结合起来说明经济社会国民收入 y和 价格总水平 P的决定。
决定因素:
AD:由 IS— LM曲线导出。
AS:由就业量和生产函数导出。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及其变动:
影响 AD移动的因素
影响 AS移动的因素
AD变动 (例如,AD增加)
AS变动(例如,AS增加)
AD和 AS同时变动 (例如,AD和 AS同时增加)
2.AD— AS模型含义
( a)式是总需求函数,即总需求取于物价水平 P;( b)式是短期总供给函数,即短期总供给取决于物价水平 P;( c)式是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为总需求( AD)与短期总供给( SAS)相等。
这时,总需求与总供给都为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
( a)式与( b)式中的价格( P)也都相等,是使总需求与短期总供给相等的均衡价格。
如果用公式来表示,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就是:
AD= f( P) …………………… ( a)
SAS= f( P) ……………………( b)
AD= SAS………………………… ( c)
3.总需求 —— 总供给模型
总供给曲线表示了劳动力市场均衡或非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 总需求曲线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 把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放在一个以纵轴为价格水平,横轴为国民收入的坐标水平上,就得到总供给 —— 总需求模型 。 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的交点可求得三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 。
以上我们曾分别考察了向右上方倾斜的凯恩斯主义的供给曲线和向上垂直的长期供给曲线,现在我们分别引进总需求曲线,考察这两种情况下的均衡产出和价格水平的关系 。
古典模型假设货币工资可以自由升降,因而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上的垂直线 。 其经济含义表示潜在的国民收入对价格变动完全缺乏弹性或者说价格变动对国民收入不发生影响,因此,
当总需求曲线移动时,或者说总需求发生变动时,只能导致价格水平的变动,并不能由此影响潜在的国民收入 。
4.古典总供给 —— 总需求模型。
AD1
AD
P
O yf y
AS
图 12— 11 古典总供给 — 总需求模型
5.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 —— 总需求模型
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为向右上方平缓倾斜的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总需法语曲线向右移动,比如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或货币政策,则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平缓上升和国民收入的较大增长 。
现代主流经济学把古典的或长期总供给曲线,
短期或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以及总需求曲线以及总需求曲线结合起来,放在同一坐标系中,考察在短期内由于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而引起的国民收入,价格水平的决定和变动情况,由此分析国民经济波动的原因 。
二,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 AD—— AS模型的政策分析图 12— 12经济萧条和经济繁荣
O Y1 Y* Y2 Y
LAS
SAS
AD1
AD2
P
P2
p1 E1
E2
1.经济萧条和经济繁荣
图 12— 12说明,在长期总供给曲线 LAS和短期总供给曲线 SAS不移动的条件下,如果移动总需求曲线,由 AD1右移至 AD2,则总需求的变动会使经济社会出现经济萧条和经济过度繁荣两种情况 。
在经济萧条阶段,短期总供给曲线 SAS与总需求曲线 AD1相交于 E1点,这时的价格为 P1,总产量为 Y1
两者水平均较低,Y1<Y*,即实际产量小于潜在产量 。
但是,如果政府采用扩张性经济政策刺激总需求,使 AD1向右移至 AD2,,则新的均衡点为 E2。 价格水平为 P2,国民收入为 Y2,两者均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 Y2>Y*,经济出现过度繁荣 。
2、滞涨状态的说明如果总需求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短期总供给曲线发生移动,则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变动情况见图 12— 13所示 。
图 12— 13经济滞胀
O Y1 Y* Y2 Y
LAS
SAS2
AD
P
P2
p1 E1 E2 SAS1
2、滞涨状态的说明
图 12— 13所示,如果短期总供给曲线 SAS
由于供给的冲击 ( 农业歉收,石油价格上涨等 )
而向左移动,由 SAA1移至 SAS2,AD线不变,则均衡点由 E1移至 E2,价格由 P1上升到 P2,国民收入从 Y1下降到 Y2。 从图上可以看出,由于实际国民收入 Y2,小于潜在国民收入 Y*,经济处于萧条停滞状态,但是物价水平却处于较高的水平,或高于原业价格水平 P1,经济出现了通货膨胀和经济萧条共生的现象,即,滞胀,
( stagflation) 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