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篇 量子物理学第 篇主要内容量子力学基础激光与固体电子学简介原子核和粒子物理简介
17 量子物理学基础主要内容热辐射和普朗克能量子假说光的粒子性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粒子的波动性薛定谔方程氢原子的量子力学处理电子自旋和四个量子数原子核外电子的壳层结构本章导引本章从历史的发展和逻辑演绎的角度,介绍量子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和主要结论及应用,量子力学是关于微观粒子基本性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理论 是现代物量子力学
,
理学的两大重要支柱之一,其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量子概念的诞生 量子概念的发展和量子力学理论的建立,.
量子力学为了解释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普朗克假设电磁爱因斯坦受到启发,进一步认为,电磁波是由许多不的诞生
,
辐射与黑体相互作用时所交换的能量不能连续变化,
连续的能量单元组成的,称之为光子,从而提出光量子引入了量子化的概念,理论,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人们据此认识到光兼有波动性 玻尔认为氢原子和粒子性,即波粒二象性,康普顿将光量子论应用于 X射线散射实验量子力学的发展光谱不连续分布是能量状态不连续的的结果分析,再次证明光量子理论的正确性,还揭示出微观世界中单个光子和单个电子之间的碰撞过缘故,提出定态假设和量子跃迁假设,很好地解释了氢原子程仍然满足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光谱的实验规律,
量子力学德布罗意通过类比分析和综合概括,将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微观粒子和实物粒子,进而推广到所有物质 提出物质波理论 给出了计算物质波波长和的建立
,,
频率的德布罗意公式,这个理论很快得到证实,
薛定谔引入描述德布罗意波的数学函数 —波函数,
用以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状态,并找到了波函数所满足的方程 —薛定谔方程,这是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
玻恩等人提出波函数的统计性解释,揭示了物质波本质上是一种概率波,正是通过概率波的形式,将经典力学无法相容的粒子性和波动性统 起来 概一 起来,概率波必然导致不确定性,从而引出不确定关系,
一 维无限深势阱和氢原子是两个能用量子力学典型问题 理论严格求解的典型问题,所用的方法和步骤具有一般性,据此可讨论量子力学和经典力学的关系,
势垒贯穿和隧道效应是典型的量子效应,在许多实际问题中有着重要应用,
引入自旋的概念 结合薛定谔方程对原子问题进行量子效应
,
处理,可用四个量子数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量子数注意,
(1)理 解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和氢原子光谱的()
主要实验规律及经典物理学在这些问题上所碰到的困难,从而理解量子假说提出的必要性,
解能 假说 论氢原的玻尔论(2)理 量子 假说,光量子理 论 及 氢原 子 的玻尔 理 论,
(3)理解德布罗意波理论及波长和频率的计算公式,
(4)理解波函数的统计性解释 性质,
及所满足的条件,理解不确定性关系,
(5)理解薛定谔方程 一 维无限深势阱问题 势垒贯穿和,,
隧道效应,理解量子力学处理氢原子所得到的主要结论,
(6)理解电子自 旋,理解描述 核 外电子的“运() 旋 核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理解核外电子的排列规律,
量子理论的发展
19世纪后期 以牛顿力学 经典统计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为,,
主要支柱的经典物理学已经趋于完善,强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经典物理学至今依然在科学技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19世纪以来一系列新的实验事实与经典物理学理论发生了尖锐的矛盾,
例如,对热辐射,光电效应,X射线散射,原子光谱,原子结构,固体比热以及光速等问题,经典物理学都无法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
为了说明这些实验结果,人们突破了经典物理学的束缚,提出了一些新的假设和概念,并在实践中接受检验,不断修正和发展,
逐步建立起了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主要支柱的近代物 论 理理 论,
这些理论不仅大大促进了 20世纪的高科技的发展,而且必将对 世纪新的高科技的发展产生广泛 远的影响21 深 远的影响,
同时也是新世纪发展和建立科学新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
17.1 黑体辐射和量子论的诞生
1.1.1 什么是热辐射?
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要向外辐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这种辐射称为热辐射,实验表明,物体的热辐射与温度有关,以铁为例在低温时其热辐射以不可见的红外线为主(1) ;
(2)约 500℃ 时有暗红色的可见光出现 ;
(3) 约 1500℃ 时开始发白光 约 ℃ ;
(4)温度进一步升高时由白变蓝,
由此可见 热辐射与温度密切相关 随:,随着温度升高,短波长辐射丰富起来,
同一物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热辐射情况是不同的,
就是说,热辐射能量按波长的分布的规律是不同的,
1.1.2 什么是单色辐射本领和辐射本领?
物体表面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在波长 λ附近单位波长间隔内辐射的电磁波能量称为单色辐射本领或单色辐出度,用 M
λ
(T)表示,其单位是瓦 ·米
-3
(W·m
-3
).
对于确定的物体,M
λ
(T)是温度 T和波长 λ的函数,
单位时间内从物体表面单位对于给定的物体 只是其面积上所发射的各种波长的总辐射能称为辐射本领或辐出度,
,
温度的函数,用 M(T)表示,
其单位是瓦 ·米
-2
(W·m
-3
)米,
在一定温度时,物体的辐射本
() ()dMT M T λ
∞
=
∫
(17 1)
领和单色辐射本领的关系为
0
λ
.1)
实验表明,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各种不同的物体,特特别是表面的情况 (如粗糙程度等 )不同时,M
λ
(T)的量值是不同的,与此对应的 M(T)的量值也是不同的,
1.1.3为什么说辐射本领大的物体其吸收本领也大?
一 定温度下的物体不但向周围辐射电磁波 同时也吸收,
外来的电磁波,而且,辐射本领大的物体,其吸收本领也大,
设想一个抽成真空的系统,系统内有多个物体且彼此之间隔有一定的距离,
实验表明,不管初始情况如何,经
A
1
A
2
A由于系统处于真空中 各物体不可过一定的时间后,系统将达到热平衡,各物体的温度相同并维持不变,
n
,
能通过对流和热传导交换能量,热平衡是通过热辐射交换能量达到的当系统处于热平衡时,物体还要吸收和辐射能量,吸收多少能量就辐射多少能量,因此,物体的吸收本领大,其辐射本领就强,
.
一般物体对外来的电磁波只是部分吸收,其吸收本领除了和温度有关外,还和物体的结构及表面情况有关,并且表现出对波长的选择性,
1.1.4 什么是黑体?
一 般物体对外来电磁波只能部分吸收,其吸收本领除了与温度有关外,还与物体的结构和表面情况有关,表现对波长有选择性,
能够全部吸收各外来电磁波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简称黑体,
用不透明材料做成 个空腔 在腔壁上开有 个很小的孔 射注意,黑体如同质点一样是一种理想模型,是对实际情况的一种近似,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但是自然界中有许多物体的行为接近黑体,
一 个空腔,一 个很小的孔,射入小孔的电磁波被空腔内壁多次反射,每反射一次就有一部分能量被内壁表面吸收 最后由小孔射出去的辐射能量几乎为零,.
这种小孔空腔可近似当作黑体,
当空腔处于温度 T时,从小分光时孔发射的电磁辐射就相当于面积等于小孔面积,温度为 的绝 体表面的辐射分光热电偶探测器为 T 对黑 体表面的辐射,
黑体辐射在热辐射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应用价值 因此 在研究热,,
辐射时特别注意对黑体的辐射情况进行研究,
1.2.1 黑体辐射的实验定律是什么?
在一定温度下,通过实验测得绝对黑体的
M
λ
(T)
单色辐射本领是一条关于波长的凸形曲线,
(1)每一条曲线的 M
λ
(T)都有一个极大值 (峰值 ) 也就是最大的单位色辐射,
本领,最大值的波长 λ
m
,称为峰值波长,
实验测得,随着温度升高 峰值波长向短,
波方向移动,关系为 Tλ
m
=b,(17.2)
其中 b=2897× 10
-3
m·K 称为维恩常数,2.897×,.
公式称为维恩位移定律,
(2)每 一 条曲线下的面积就是辐条曲线下的面积就是辐射本领,实验测得 M(T)=σT
4
,(17.3)
其中 σ=567× 10
-8
W/(m
2
·K
4
)5.67×,
称为斯忒藩常数,
公式称为 斯忒藩 玻尔兹曼 定律-,
1.2.2 黑体辐射的规律是什么?
为了找出与实验曲线对应的理论解释 物理学家们作出了不,
懈的努力,其中,所有在经典物理学范围内进行的种种尝试都失败了,其理论预言和实验结果相去甚远,唯有普朗克的工作突出,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在对实验曲线作了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用内插法找到与实验曲线对应的数学公式,
25
1
() 2π
exp( / ) 1
MT hc
hc kT
λ
λ
λ
=
(17.1)
其中,c是真空中的光速,k是玻尔兹曼常数,h=663× 10
-34
J·s,称为普朗克常数,数 6.63×
公式与黑体辐射实验吻合得很好 根据公式还可推出维恩位移这促使普朗克对该式背后蕴含的物理本质进行好,
定律和斯忒藩 -玻尔兹曼定律,
更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1.2.3 普朗克能量子假设是什么?
普朗克发现,为了从理论上推导出黑体辐射,必须做两条假设,
(1)黑体辐射由一系列带电谐振子组成,每个谐振子的能量只能是某最小能量 ε的整数倍,E=nε,(n=1,2,3,…) (17.5)En 1,2,3,…) (17.5)
对于频率为 ν的谐振子,其最小能量为 ε=hν (17.3)
ε称为能量子,h称为普朗克常数,
(2)谐振子在一定状态下既不辐射能量,也不吸收能量,只有当其状态发生变化时才伴随有能量的辐射和吸收,并且向外辐射或从外界吸收的能量也只能是最小能量单元 ε=hν的整数倍,
注意,能量子假设和经典物理学是不相容的,
在经典物理学中 谐振子的能量是连续变化的 在新的观点面,,
前,许多熟悉和精通经典物理学的物理学家保持着旧观点,他们认为 能量子假设仅仅是处理黑体辐射问题的 一 个有用的技巧,个有用的技巧,
在理论上没有什么意义,连普朗克本人也一度发生了动摇,
这时,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新 一 代物理学家,打破旧的观念,在代物理学家 在解释光电效应等问题中,将普朗克的假设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17.2 光的粒子性
211什么是光电效应?2.1.1
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在光的照射下逸出金属表面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的研究对光的本性的认识和量子论的发展逸出金属表面的电子称为光电子,
212光电效应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1.2
石英对紫外线的吸收很小,光通过石英窗口后照射到真空管内的金属
A K
阴极 K上,阴极 K就释放出光电子,
逸出的光电子在加速电压 U=U
A
-U
K
G
UU
的作用下飞向阳极 A,从而在电路中形成电流,这种电流称为光电流,电流计 G
V
测量光电流的强度,
可变电阻用于改变电压的大小,开关用于改变电压的方向,
2.1.3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是什么?
(1)单位时间内从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和入射光强成正比,()
当入射光的强度 I和频率 ν一定时,在实验中测得光电流 i和电压 U的数据,作出 i-U关系曲线,不同的光强,就有不同的曲线,
取一定的光强,光电流随加速电压的增加而增加 当加速电压增加
i
I'
i'
m
,
到一定值时,光电流就达到一定的饱和值 i,此时,从阴极表面逸出
U
I<I'
i
m
m
的光电子全部被阳极捕获,
o
-U
s
实验表明,饱和光电流值 i
m
和入射光强成正比,
这说明单位时间内从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和入射光强成正比,
(2)光电效应存在红限频率,
当加速电压逐渐减小至零时 光电流并不跟着降为零 而要,,
加一个反向电压且其大小达到某一数值 U
s
时,光电流才等于零,
可见,逸出光电子具有初动能 纵使加速电压为
U 称为截
i
,
零,光电子借助初动能仍可达到阳极形成光电流,
截止电压的存在说明逸出光电子的
s
止电压,
I<I'
i
m
I'
i'
m
初动能有一个最大值,当反向电压的数值等于截止电压时,初动能最大的
U
I<I
U
光电子也不能克服反向电场的阻碍到达阳极,光电流自然为零,
o
-
s
2
kms
1
2
E mv eU==(17.7)
截止电压 U
s
和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之间满足的关系为其中 m为电子质量,v
m
为电子逸出金属表面时的最大初速度,
:
不改变光的频率 只改变光的强度 就会改变饱和电流 但是截止电,,,
压不变,说明对于同一阴极材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光强无关,
在实验中改变入射光的频率 ν,得截止电压 U
s
与入射光频率 ν的关系,实验曲线为 一 直线,说明截 止 电压跟 入 射直线 电压跟 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U
s
=K(ν-ν
0
) (17.5)
比例系数 K是斜率,由于不同直线的斜率是相同的,所以 K是 一
U (V)
是个与金属材料无关的普适常量 ;ν
0
是直线与横坐标的交点,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2.0
Na
s
Ca
2
ms 0
1
()
2
mv eU eK ν ν==?
(17.6)
ν
1.0
O
60 80 10
ν
01
ν
02
产生光电效应时,一定有光电子从金属阴极表面逸出,其初
6.0 8.0
14
10 Hz×
可见,ν
0
是产生光电效应临界频率,
动能 mv
m
2
/2≥0,因此 ν≥ν
0
.
ν 称为截止频率或红当入射光频率小于 ν
0
时,不论光的强度如何都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只有当入射
0
限频率,相应的波长称为红限波长,不同金属光频率大于 ν
0
时才会产生光电效应,的红限频率不同,
(3)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
实验发现,只要入射光的频率大于红限频率,
不论光的强度如何,光一照射到金属表面就立即有光电子逸出 其延迟时间至多为
9
2.1.4 经典理论为什么不能解释光电效应?
,10
-
s.
光电效应实际上是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根据 经 典 理论,光 入 射到 金 属 上 时,金 属中的 电典 光射到属时子在入射光的交变电场中作受迫振动而获得能量,
获得的能量应该跟光的强度和光照时间有关,
对于任何频率的入射光,只要光强足够大或者照射时间足够长,总能产生光电效应,可是实验结果却不是如此,
由此可见,经典物理学遇到了无法克服的困难,
2.1.5什么是爱因斯坦光量子理论,如何解释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在普朗克量子假设的基础上,于 1905年提出辐射射线就是由粒子构成的假设,黑体辐射中光吸收和发射所表现出来的量子性是光的本性的反映,一束光就是以光速 运动的粒子流 这些粒子称为光量子 简称光子c,,.
(1)频率为 ν的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一 个光子的能量可被 一 个频率为 ν的光子的能量为 ε=hν,(17.10)
个电子吸收而使其动能增加 hν,获得能量的电子可能逸出金属表面,
设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时克服阻力所需要的
2
1
mv h Aν
(17 11)
这是爱因逸出功为 A,则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m
2
=?
.11)
光电子的初动能跟入射光的强度无关,而与入射光的频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率 ν成线性关系 ;只有光子的能量 hν≥ A时才能产生光电效应,因此存在一个红限频率 ν
0
:ν
0
=A/h.(17.12)
(2)光的能量一次性地被电子吸收,这一过程需要的时间极短 所以光电
(3)入射光的强度大,说明光束中单位时间内入射的光子的数量多,照射到金属表面时所打出的光电子数目
,
效应具有瞬时性,
也多,所以光电流大,饱和电流也大,
2.1.6 如何用光电效应测定普朗克常数?
由于 mv
m
2
/2=hν-A,而 ν
0
=A/h,所以得 mv
m
2
/2=h(ν-ν
0
).
比较公式 mv
m
2
/2=eK(ν-ν
0
),得 h=eK,(17.13)
其中 h是普朗克常数,K是 U
s
-ν直线的斜率,其大小可根据实验测量,
1916年,怀疑光量子论的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重新对光电效应进行了仔细,精确的实验研究,测得 K之后,测得普朗克常数发现 U
s
-ν的关系确实是一条直线 其斜率是 h/e 测得 h之值为 657× 10
-34
J s,,6.57× ·,
实验结果跟普朗克的辐射公式导出的 h值符合得很好,有力地证明了爱因斯坦光量子假设的正确性,
2.1.7 什么是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同时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这 种性波动性用波长和频质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就是光的本性,
根据光量子理论,光子能量为 ε =hν.
率来描述,而粒子性用能量和动量表示,
根据相对论的能量 —动量关系 由此可见,能量和动量公式通过普朗克常数 h
将光的粒子性和波动
(17.14)
E
2
=p
2
c
2
+m
0
2
c
4
,
Eh h
p
cc
ν
λ
= ==
性定量地联系起来了,
由于光子的静止质量为零,其动量为,
例 17.1 钨的光电效应红限波长是 λ
0
=2.74× 10
-5
cm.
求,(1)钨电子的逸出功 ;(2)在 λ=200× 10
-5
cm的紫外光求 在 2.00×
照射下,光电子的截止电压为多少?
解,(1)光电子的逸出功为
0
A hν=
0
c
h
λ
=
34 8
7
6.63 10 2 10
2.74 10
×××
=
×
19
7.26 10 J
=×
(2)根据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
2
m
1
2
hmvAν =+
和截止电压的方程
2
1
eU mv=
2
1
/Umve=
m
2
s
截止电压为
1
()hAν=?
hc A
=?
m
2
s
34 8 19
6.63 10 3 10 7.26 10
168V
××× ×
=? =
e eeλ
719 9
1.68V
2.00 10 1.6 10 1.6 10
.
==
× ×× ×
例 17.2 已知某 X射线的波长为 λ=7.1nm,求与之对应的 X光子的能量和动量,
解,根据爱因斯坦光子假说,光子能量为
hc
34 8
663 10 3 10
hε ν
λ
==
光子的动量为
h
17
9
6.63 10
2.8 10 J
7.1 10
× ××
==×
×
34
24 1
6.63 10
93 10 k
×
p
λ
=
-
9
9.31 gms
7.1 10
.
= =×
×
2.2.1 什么是康普顿散射?其结果是什么?
光通过不均匀物质时
1922年到 1923年 美国物理学家康普向空间各个方向散射出去的现象称为光的散射,
年,
顿和我国物理学家吴有训研究了 X射线经金属和石墨等物质的散射现象从 X光管 R发射出的 X射线被一块石墨 A散射,散射后的 X射线经 窄 缝 B
1
和 B
2
进入由 晶体 C和游离 室 D构成的光谱仪,从而测 量
.
窄 和散射 X射线的波长,B
1
和 B
2
是平行的狭缝,选择 X射线的方向,
散射角 φ
晶体 C
结果发现,在散射的 X射线中除波长不石墨 A
散射角 φ
窄缝 B
1
,B
2
晶体游离室 D
波长的变的部分之外,还有波长变长的成份,
这种波长变长的散射称为康普顿散射,
2
0
2sin
2
λλλ Λ=? = +
其中 Λ称为康普顿波长 测得窄缝电流计 G
改变为,
(17.15)
,
λ
0
是入射的 X射线波长,λ是散射的从康普顿散射还发现,原子量小
X光管 R
Λ=2.41× 10
-12
m.
波长,φ为散射角,Δλ随 φ的改变而改变,而与散射物质无关,
的物质,康普顿散射较强,原子量大的物质,康普顿散射较弱,
2.2.2 如何用光量子理论推导康普顿散射公式?
设电子的静止质量为 m
0
,碰撞之前是静止的,静止能量为 m
0
c
2
,入射光的能量为 hν
0
,用 n
0
表示入射光在传播方向的单位矢量,其动量为 hν
0
n
0
/c.
光子散射之后 电子反
h
c
ν
n
,
冲的速度为 v,能量为,
22 2
0
/1mc m c β=?
其中 β=v/c.动量为
2
0
/1mm β=?vv
0
0
h
c
ν
n
φ
光子能量变为 hν,动量变为 hνn/c,n表示散射光在传播方向的单位矢量,
根据能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得
222
/1hmchmcνν β++
mv
(17 16)
:
00 0
,+ = +?
02
///1.hchcmν νβ=+?nnv两式移项整理后平方如下,
22 22 24 2 2 2 24 2
22 2 /(1)hhmch hmchmcmcνν ν ν ν β++? +? =?
.
(17.17)
0000 00
,
22 22 2 0 222 2
2/(1).hh h mcvν ννν β+=?nn
其中 n·n
0
=cosφ,φ为散射角,将上式减下式,可得
24 2 2 22 2 2 2
00 000
2(1cos)2() ( )/(1)mc h h mc mc c vν ν?νν β+?=
等式右边算得为 m
0
2
c
4
,等式可化简为
2
00 0
() (1cos)mc hν ννν=?
h
整理得,
00
(1 cos )
cc h
mc
νν
=?
由于
c
λ
ν
=
所以
2
0
0
2sin
2
.
mc
λλλΔ=? =
(17.18)
康普顿波长为
34
12
31 8
0
6.626 10
2.426 10 m
9.106 10 2.998 10
h
mc
Λ
×
== = ×
×× ×
理论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有力地证明了光量子理论的正确性,
康散中
2.2.3 如何用光量子理论解释康普顿散射?
中(1)康 普顿 散 射 中光子波长变长的原因是,光子跟自由电
(2)如果光子跟原子 中 的内层电子碰撞,由于内层电子被原子束缚得很紧 光子
(3)对于原子量大的物质 内层电子子或者束缚较弱的电子发生碰撞时要
,
将与整个原子发生相互作用,由于原子质量较大,碰撞质,
较多,康普顿散射较弱,原损失一部分能量,光子的能量变小,频率降低 波长增大用后光子能量损失较少,波长不会有显著的改变,所以散射中有原 射波长的光原子量小的物质,康普顿散射较强,,入 射波长的光,,
2.2.4 康普顿散射有什么意义?
(1)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不仅能解释光电效应,还能解释康普顿散射 进步证
(2) 康普顿散射涉及的是个别光子与个别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因而证实了能量和动量守恒与转换定律在微观粒
,进 一 步证明了光量子理论的正确性,子相互作用过程中也同样严格成立,
例 17.3 波长 λ
0
=7.08× 10
-11
m的 X射线经石墨产生康普顿散射,
求在 φ =π/2方向上的 X射线波长及石墨中电子的反冲动能,φ
解,根据康普顿公式得 X射线散射后波长的变化量为
2
2i
h?
λΔ
πh
34
12
6.63 10
×
0
2 sin
2mc
=
散射后的波长为
0
(1 cos )
2mc
=?
31 8
2.4 10 m
9.1 10 3 10
= =×
×××
根据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石 墨 中电
λ=λ
0
+Δλ=7.08× 10
-11
+2.4× 10
-12
=7.32× 10
-11
m.
石 墨子得到的动能等于光子失去的能量
Eh hνν=
cc
hh
0
()hc λ λ? hc λΔ
k0
34 8 12
17
6.63 10 3 10 2.4 10
921 10 J
×××××
0
λ λ
=?
0
λλ
=
0
λλ
=
10 10
9.21 10
0.708 10 0.732 10
= =×
×× ×
电子的反
k
2E
17
29210
××
反冲速度冲速度为
e
v
m
=
7
31
.21
1.4227 10 m/ s
9.1 10
= =×
×
接近光速,
17.3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
3.1 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是什么?
原子发光是原子的重要现象之一,反映了原子的内部结构及其状态变化,研究原子光谱是人类探索原子世界的重要手段,
人们经过长期研究 拍摄出氢原子光谱 并总结两条规律,,.
赖曼系巴尔末系 帕邢系
(1)氢原子光谱是一根根分离的谱线,谱线的波数,即波长的倒数不能连续变化 波数用 表示
1/λ
17 量子物理学基础主要内容热辐射和普朗克能量子假说光的粒子性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粒子的波动性薛定谔方程氢原子的量子力学处理电子自旋和四个量子数原子核外电子的壳层结构本章导引本章从历史的发展和逻辑演绎的角度,介绍量子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和主要结论及应用,量子力学是关于微观粒子基本性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理论 是现代物量子力学
,
理学的两大重要支柱之一,其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量子概念的诞生 量子概念的发展和量子力学理论的建立,.
量子力学为了解释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普朗克假设电磁爱因斯坦受到启发,进一步认为,电磁波是由许多不的诞生
,
辐射与黑体相互作用时所交换的能量不能连续变化,
连续的能量单元组成的,称之为光子,从而提出光量子引入了量子化的概念,理论,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人们据此认识到光兼有波动性 玻尔认为氢原子和粒子性,即波粒二象性,康普顿将光量子论应用于 X射线散射实验量子力学的发展光谱不连续分布是能量状态不连续的的结果分析,再次证明光量子理论的正确性,还揭示出微观世界中单个光子和单个电子之间的碰撞过缘故,提出定态假设和量子跃迁假设,很好地解释了氢原子程仍然满足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光谱的实验规律,
量子力学德布罗意通过类比分析和综合概括,将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微观粒子和实物粒子,进而推广到所有物质 提出物质波理论 给出了计算物质波波长和的建立
,,
频率的德布罗意公式,这个理论很快得到证实,
薛定谔引入描述德布罗意波的数学函数 —波函数,
用以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状态,并找到了波函数所满足的方程 —薛定谔方程,这是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
玻恩等人提出波函数的统计性解释,揭示了物质波本质上是一种概率波,正是通过概率波的形式,将经典力学无法相容的粒子性和波动性统 起来 概一 起来,概率波必然导致不确定性,从而引出不确定关系,
一 维无限深势阱和氢原子是两个能用量子力学典型问题 理论严格求解的典型问题,所用的方法和步骤具有一般性,据此可讨论量子力学和经典力学的关系,
势垒贯穿和隧道效应是典型的量子效应,在许多实际问题中有着重要应用,
引入自旋的概念 结合薛定谔方程对原子问题进行量子效应
,
处理,可用四个量子数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量子数注意,
(1)理 解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和氢原子光谱的()
主要实验规律及经典物理学在这些问题上所碰到的困难,从而理解量子假说提出的必要性,
解能 假说 论氢原的玻尔论(2)理 量子 假说,光量子理 论 及 氢原 子 的玻尔 理 论,
(3)理解德布罗意波理论及波长和频率的计算公式,
(4)理解波函数的统计性解释 性质,
及所满足的条件,理解不确定性关系,
(5)理解薛定谔方程 一 维无限深势阱问题 势垒贯穿和,,
隧道效应,理解量子力学处理氢原子所得到的主要结论,
(6)理解电子自 旋,理解描述 核 外电子的“运() 旋 核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理解核外电子的排列规律,
量子理论的发展
19世纪后期 以牛顿力学 经典统计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为,,
主要支柱的经典物理学已经趋于完善,强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经典物理学至今依然在科学技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19世纪以来一系列新的实验事实与经典物理学理论发生了尖锐的矛盾,
例如,对热辐射,光电效应,X射线散射,原子光谱,原子结构,固体比热以及光速等问题,经典物理学都无法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
为了说明这些实验结果,人们突破了经典物理学的束缚,提出了一些新的假设和概念,并在实践中接受检验,不断修正和发展,
逐步建立起了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主要支柱的近代物 论 理理 论,
这些理论不仅大大促进了 20世纪的高科技的发展,而且必将对 世纪新的高科技的发展产生广泛 远的影响21 深 远的影响,
同时也是新世纪发展和建立科学新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
17.1 黑体辐射和量子论的诞生
1.1.1 什么是热辐射?
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要向外辐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这种辐射称为热辐射,实验表明,物体的热辐射与温度有关,以铁为例在低温时其热辐射以不可见的红外线为主(1) ;
(2)约 500℃ 时有暗红色的可见光出现 ;
(3) 约 1500℃ 时开始发白光 约 ℃ ;
(4)温度进一步升高时由白变蓝,
由此可见 热辐射与温度密切相关 随:,随着温度升高,短波长辐射丰富起来,
同一物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热辐射情况是不同的,
就是说,热辐射能量按波长的分布的规律是不同的,
1.1.2 什么是单色辐射本领和辐射本领?
物体表面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在波长 λ附近单位波长间隔内辐射的电磁波能量称为单色辐射本领或单色辐出度,用 M
λ
(T)表示,其单位是瓦 ·米
-3
(W·m
-3
).
对于确定的物体,M
λ
(T)是温度 T和波长 λ的函数,
单位时间内从物体表面单位对于给定的物体 只是其面积上所发射的各种波长的总辐射能称为辐射本领或辐出度,
,
温度的函数,用 M(T)表示,
其单位是瓦 ·米
-2
(W·m
-3
)米,
在一定温度时,物体的辐射本
() ()dMT M T λ
∞
=
∫
(17 1)
领和单色辐射本领的关系为
0
λ
.1)
实验表明,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各种不同的物体,特特别是表面的情况 (如粗糙程度等 )不同时,M
λ
(T)的量值是不同的,与此对应的 M(T)的量值也是不同的,
1.1.3为什么说辐射本领大的物体其吸收本领也大?
一 定温度下的物体不但向周围辐射电磁波 同时也吸收,
外来的电磁波,而且,辐射本领大的物体,其吸收本领也大,
设想一个抽成真空的系统,系统内有多个物体且彼此之间隔有一定的距离,
实验表明,不管初始情况如何,经
A
1
A
2
A由于系统处于真空中 各物体不可过一定的时间后,系统将达到热平衡,各物体的温度相同并维持不变,
n
,
能通过对流和热传导交换能量,热平衡是通过热辐射交换能量达到的当系统处于热平衡时,物体还要吸收和辐射能量,吸收多少能量就辐射多少能量,因此,物体的吸收本领大,其辐射本领就强,
.
一般物体对外来的电磁波只是部分吸收,其吸收本领除了和温度有关外,还和物体的结构及表面情况有关,并且表现出对波长的选择性,
1.1.4 什么是黑体?
一 般物体对外来电磁波只能部分吸收,其吸收本领除了与温度有关外,还与物体的结构和表面情况有关,表现对波长有选择性,
能够全部吸收各外来电磁波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简称黑体,
用不透明材料做成 个空腔 在腔壁上开有 个很小的孔 射注意,黑体如同质点一样是一种理想模型,是对实际情况的一种近似,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但是自然界中有许多物体的行为接近黑体,
一 个空腔,一 个很小的孔,射入小孔的电磁波被空腔内壁多次反射,每反射一次就有一部分能量被内壁表面吸收 最后由小孔射出去的辐射能量几乎为零,.
这种小孔空腔可近似当作黑体,
当空腔处于温度 T时,从小分光时孔发射的电磁辐射就相当于面积等于小孔面积,温度为 的绝 体表面的辐射分光热电偶探测器为 T 对黑 体表面的辐射,
黑体辐射在热辐射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应用价值 因此 在研究热,,
辐射时特别注意对黑体的辐射情况进行研究,
1.2.1 黑体辐射的实验定律是什么?
在一定温度下,通过实验测得绝对黑体的
M
λ
(T)
单色辐射本领是一条关于波长的凸形曲线,
(1)每一条曲线的 M
λ
(T)都有一个极大值 (峰值 ) 也就是最大的单位色辐射,
本领,最大值的波长 λ
m
,称为峰值波长,
实验测得,随着温度升高 峰值波长向短,
波方向移动,关系为 Tλ
m
=b,(17.2)
其中 b=2897× 10
-3
m·K 称为维恩常数,2.897×,.
公式称为维恩位移定律,
(2)每 一 条曲线下的面积就是辐条曲线下的面积就是辐射本领,实验测得 M(T)=σT
4
,(17.3)
其中 σ=567× 10
-8
W/(m
2
·K
4
)5.67×,
称为斯忒藩常数,
公式称为 斯忒藩 玻尔兹曼 定律-,
1.2.2 黑体辐射的规律是什么?
为了找出与实验曲线对应的理论解释 物理学家们作出了不,
懈的努力,其中,所有在经典物理学范围内进行的种种尝试都失败了,其理论预言和实验结果相去甚远,唯有普朗克的工作突出,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在对实验曲线作了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用内插法找到与实验曲线对应的数学公式,
25
1
() 2π
exp( / ) 1
MT hc
hc kT
λ
λ
λ
=
(17.1)
其中,c是真空中的光速,k是玻尔兹曼常数,h=663× 10
-34
J·s,称为普朗克常数,数 6.63×
公式与黑体辐射实验吻合得很好 根据公式还可推出维恩位移这促使普朗克对该式背后蕴含的物理本质进行好,
定律和斯忒藩 -玻尔兹曼定律,
更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1.2.3 普朗克能量子假设是什么?
普朗克发现,为了从理论上推导出黑体辐射,必须做两条假设,
(1)黑体辐射由一系列带电谐振子组成,每个谐振子的能量只能是某最小能量 ε的整数倍,E=nε,(n=1,2,3,…) (17.5)En 1,2,3,…) (17.5)
对于频率为 ν的谐振子,其最小能量为 ε=hν (17.3)
ε称为能量子,h称为普朗克常数,
(2)谐振子在一定状态下既不辐射能量,也不吸收能量,只有当其状态发生变化时才伴随有能量的辐射和吸收,并且向外辐射或从外界吸收的能量也只能是最小能量单元 ε=hν的整数倍,
注意,能量子假设和经典物理学是不相容的,
在经典物理学中 谐振子的能量是连续变化的 在新的观点面,,
前,许多熟悉和精通经典物理学的物理学家保持着旧观点,他们认为 能量子假设仅仅是处理黑体辐射问题的 一 个有用的技巧,个有用的技巧,
在理论上没有什么意义,连普朗克本人也一度发生了动摇,
这时,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新 一 代物理学家,打破旧的观念,在代物理学家 在解释光电效应等问题中,将普朗克的假设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17.2 光的粒子性
211什么是光电效应?2.1.1
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在光的照射下逸出金属表面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的研究对光的本性的认识和量子论的发展逸出金属表面的电子称为光电子,
212光电效应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1.2
石英对紫外线的吸收很小,光通过石英窗口后照射到真空管内的金属
A K
阴极 K上,阴极 K就释放出光电子,
逸出的光电子在加速电压 U=U
A
-U
K
G
UU
的作用下飞向阳极 A,从而在电路中形成电流,这种电流称为光电流,电流计 G
V
测量光电流的强度,
可变电阻用于改变电压的大小,开关用于改变电压的方向,
2.1.3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是什么?
(1)单位时间内从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和入射光强成正比,()
当入射光的强度 I和频率 ν一定时,在实验中测得光电流 i和电压 U的数据,作出 i-U关系曲线,不同的光强,就有不同的曲线,
取一定的光强,光电流随加速电压的增加而增加 当加速电压增加
i
I'
i'
m
,
到一定值时,光电流就达到一定的饱和值 i,此时,从阴极表面逸出
U
I<I'
i
m
m
的光电子全部被阳极捕获,
o
-U
s
实验表明,饱和光电流值 i
m
和入射光强成正比,
这说明单位时间内从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和入射光强成正比,
(2)光电效应存在红限频率,
当加速电压逐渐减小至零时 光电流并不跟着降为零 而要,,
加一个反向电压且其大小达到某一数值 U
s
时,光电流才等于零,
可见,逸出光电子具有初动能 纵使加速电压为
U 称为截
i
,
零,光电子借助初动能仍可达到阳极形成光电流,
截止电压的存在说明逸出光电子的
s
止电压,
I<I'
i
m
I'
i'
m
初动能有一个最大值,当反向电压的数值等于截止电压时,初动能最大的
U
I<I
U
光电子也不能克服反向电场的阻碍到达阳极,光电流自然为零,
o
-
s
2
kms
1
2
E mv eU==(17.7)
截止电压 U
s
和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之间满足的关系为其中 m为电子质量,v
m
为电子逸出金属表面时的最大初速度,
:
不改变光的频率 只改变光的强度 就会改变饱和电流 但是截止电,,,
压不变,说明对于同一阴极材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光强无关,
在实验中改变入射光的频率 ν,得截止电压 U
s
与入射光频率 ν的关系,实验曲线为 一 直线,说明截 止 电压跟 入 射直线 电压跟 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U
s
=K(ν-ν
0
) (17.5)
比例系数 K是斜率,由于不同直线的斜率是相同的,所以 K是 一
U (V)
是个与金属材料无关的普适常量 ;ν
0
是直线与横坐标的交点,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2.0
Na
s
Ca
2
ms 0
1
()
2
mv eU eK ν ν==?
(17.6)
ν
1.0
O
60 80 10
ν
01
ν
02
产生光电效应时,一定有光电子从金属阴极表面逸出,其初
6.0 8.0
14
10 Hz×
可见,ν
0
是产生光电效应临界频率,
动能 mv
m
2
/2≥0,因此 ν≥ν
0
.
ν 称为截止频率或红当入射光频率小于 ν
0
时,不论光的强度如何都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只有当入射
0
限频率,相应的波长称为红限波长,不同金属光频率大于 ν
0
时才会产生光电效应,的红限频率不同,
(3)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
实验发现,只要入射光的频率大于红限频率,
不论光的强度如何,光一照射到金属表面就立即有光电子逸出 其延迟时间至多为
9
2.1.4 经典理论为什么不能解释光电效应?
,10
-
s.
光电效应实际上是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根据 经 典 理论,光 入 射到 金 属 上 时,金 属中的 电典 光射到属时子在入射光的交变电场中作受迫振动而获得能量,
获得的能量应该跟光的强度和光照时间有关,
对于任何频率的入射光,只要光强足够大或者照射时间足够长,总能产生光电效应,可是实验结果却不是如此,
由此可见,经典物理学遇到了无法克服的困难,
2.1.5什么是爱因斯坦光量子理论,如何解释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在普朗克量子假设的基础上,于 1905年提出辐射射线就是由粒子构成的假设,黑体辐射中光吸收和发射所表现出来的量子性是光的本性的反映,一束光就是以光速 运动的粒子流 这些粒子称为光量子 简称光子c,,.
(1)频率为 ν的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一 个光子的能量可被 一 个频率为 ν的光子的能量为 ε=hν,(17.10)
个电子吸收而使其动能增加 hν,获得能量的电子可能逸出金属表面,
设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时克服阻力所需要的
2
1
mv h Aν
(17 11)
这是爱因逸出功为 A,则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m
2
=?
.11)
光电子的初动能跟入射光的强度无关,而与入射光的频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率 ν成线性关系 ;只有光子的能量 hν≥ A时才能产生光电效应,因此存在一个红限频率 ν
0
:ν
0
=A/h.(17.12)
(2)光的能量一次性地被电子吸收,这一过程需要的时间极短 所以光电
(3)入射光的强度大,说明光束中单位时间内入射的光子的数量多,照射到金属表面时所打出的光电子数目
,
效应具有瞬时性,
也多,所以光电流大,饱和电流也大,
2.1.6 如何用光电效应测定普朗克常数?
由于 mv
m
2
/2=hν-A,而 ν
0
=A/h,所以得 mv
m
2
/2=h(ν-ν
0
).
比较公式 mv
m
2
/2=eK(ν-ν
0
),得 h=eK,(17.13)
其中 h是普朗克常数,K是 U
s
-ν直线的斜率,其大小可根据实验测量,
1916年,怀疑光量子论的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重新对光电效应进行了仔细,精确的实验研究,测得 K之后,测得普朗克常数发现 U
s
-ν的关系确实是一条直线 其斜率是 h/e 测得 h之值为 657× 10
-34
J s,,6.57× ·,
实验结果跟普朗克的辐射公式导出的 h值符合得很好,有力地证明了爱因斯坦光量子假设的正确性,
2.1.7 什么是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同时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这 种性波动性用波长和频质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就是光的本性,
根据光量子理论,光子能量为 ε =hν.
率来描述,而粒子性用能量和动量表示,
根据相对论的能量 —动量关系 由此可见,能量和动量公式通过普朗克常数 h
将光的粒子性和波动
(17.14)
E
2
=p
2
c
2
+m
0
2
c
4
,
Eh h
p
cc
ν
λ
= ==
性定量地联系起来了,
由于光子的静止质量为零,其动量为,
例 17.1 钨的光电效应红限波长是 λ
0
=2.74× 10
-5
cm.
求,(1)钨电子的逸出功 ;(2)在 λ=200× 10
-5
cm的紫外光求 在 2.00×
照射下,光电子的截止电压为多少?
解,(1)光电子的逸出功为
0
A hν=
0
c
h
λ
=
34 8
7
6.63 10 2 10
2.74 10
×××
=
×
19
7.26 10 J
=×
(2)根据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
2
m
1
2
hmvAν =+
和截止电压的方程
2
1
eU mv=
2
1
/Umve=
m
2
s
截止电压为
1
()hAν=?
hc A
=?
m
2
s
34 8 19
6.63 10 3 10 7.26 10
168V
××× ×
=? =
e eeλ
719 9
1.68V
2.00 10 1.6 10 1.6 10
.
==
× ×× ×
例 17.2 已知某 X射线的波长为 λ=7.1nm,求与之对应的 X光子的能量和动量,
解,根据爱因斯坦光子假说,光子能量为
hc
34 8
663 10 3 10
hε ν
λ
==
光子的动量为
h
17
9
6.63 10
2.8 10 J
7.1 10
× ××
==×
×
34
24 1
6.63 10
93 10 k
×
p
λ
=
-
9
9.31 gms
7.1 10
.
= =×
×
2.2.1 什么是康普顿散射?其结果是什么?
光通过不均匀物质时
1922年到 1923年 美国物理学家康普向空间各个方向散射出去的现象称为光的散射,
年,
顿和我国物理学家吴有训研究了 X射线经金属和石墨等物质的散射现象从 X光管 R发射出的 X射线被一块石墨 A散射,散射后的 X射线经 窄 缝 B
1
和 B
2
进入由 晶体 C和游离 室 D构成的光谱仪,从而测 量
.
窄 和散射 X射线的波长,B
1
和 B
2
是平行的狭缝,选择 X射线的方向,
散射角 φ
晶体 C
结果发现,在散射的 X射线中除波长不石墨 A
散射角 φ
窄缝 B
1
,B
2
晶体游离室 D
波长的变的部分之外,还有波长变长的成份,
这种波长变长的散射称为康普顿散射,
2
0
2sin
2
λλλ Λ=? = +
其中 Λ称为康普顿波长 测得窄缝电流计 G
改变为,
(17.15)
,
λ
0
是入射的 X射线波长,λ是散射的从康普顿散射还发现,原子量小
X光管 R
Λ=2.41× 10
-12
m.
波长,φ为散射角,Δλ随 φ的改变而改变,而与散射物质无关,
的物质,康普顿散射较强,原子量大的物质,康普顿散射较弱,
2.2.2 如何用光量子理论推导康普顿散射公式?
设电子的静止质量为 m
0
,碰撞之前是静止的,静止能量为 m
0
c
2
,入射光的能量为 hν
0
,用 n
0
表示入射光在传播方向的单位矢量,其动量为 hν
0
n
0
/c.
光子散射之后 电子反
h
c
ν
n
,
冲的速度为 v,能量为,
22 2
0
/1mc m c β=?
其中 β=v/c.动量为
2
0
/1mm β=?vv
0
0
h
c
ν
n
φ
光子能量变为 hν,动量变为 hνn/c,n表示散射光在传播方向的单位矢量,
根据能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得
222
/1hmchmcνν β++
mv
(17 16)
:
00 0
,+ = +?
02
///1.hchcmν νβ=+?nnv两式移项整理后平方如下,
22 22 24 2 2 2 24 2
22 2 /(1)hhmch hmchmcmcνν ν ν ν β++? +? =?
.
(17.17)
0000 00
,
22 22 2 0 222 2
2/(1).hh h mcvν ννν β+=?nn
其中 n·n
0
=cosφ,φ为散射角,将上式减下式,可得
24 2 2 22 2 2 2
00 000
2(1cos)2() ( )/(1)mc h h mc mc c vν ν?νν β+?=
等式右边算得为 m
0
2
c
4
,等式可化简为
2
00 0
() (1cos)mc hν ννν=?
h
整理得,
00
(1 cos )
cc h
mc
νν
=?
由于
c
λ
ν
=
所以
2
0
0
2sin
2
.
mc
λλλΔ=? =
(17.18)
康普顿波长为
34
12
31 8
0
6.626 10
2.426 10 m
9.106 10 2.998 10
h
mc
Λ
×
== = ×
×× ×
理论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有力地证明了光量子理论的正确性,
康散中
2.2.3 如何用光量子理论解释康普顿散射?
中(1)康 普顿 散 射 中光子波长变长的原因是,光子跟自由电
(2)如果光子跟原子 中 的内层电子碰撞,由于内层电子被原子束缚得很紧 光子
(3)对于原子量大的物质 内层电子子或者束缚较弱的电子发生碰撞时要
,
将与整个原子发生相互作用,由于原子质量较大,碰撞质,
较多,康普顿散射较弱,原损失一部分能量,光子的能量变小,频率降低 波长增大用后光子能量损失较少,波长不会有显著的改变,所以散射中有原 射波长的光原子量小的物质,康普顿散射较强,,入 射波长的光,,
2.2.4 康普顿散射有什么意义?
(1)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不仅能解释光电效应,还能解释康普顿散射 进步证
(2) 康普顿散射涉及的是个别光子与个别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因而证实了能量和动量守恒与转换定律在微观粒
,进 一 步证明了光量子理论的正确性,子相互作用过程中也同样严格成立,
例 17.3 波长 λ
0
=7.08× 10
-11
m的 X射线经石墨产生康普顿散射,
求在 φ =π/2方向上的 X射线波长及石墨中电子的反冲动能,φ
解,根据康普顿公式得 X射线散射后波长的变化量为
2
2i
h?
λΔ
πh
34
12
6.63 10
×
0
2 sin
2mc
=
散射后的波长为
0
(1 cos )
2mc
=?
31 8
2.4 10 m
9.1 10 3 10
= =×
×××
根据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石 墨 中电
λ=λ
0
+Δλ=7.08× 10
-11
+2.4× 10
-12
=7.32× 10
-11
m.
石 墨子得到的动能等于光子失去的能量
Eh hνν=
cc
hh
0
()hc λ λ? hc λΔ
k0
34 8 12
17
6.63 10 3 10 2.4 10
921 10 J
×××××
0
λ λ
=?
0
λλ
=
0
λλ
=
10 10
9.21 10
0.708 10 0.732 10
= =×
×× ×
电子的反
k
2E
17
29210
××
反冲速度冲速度为
e
v
m
=
7
31
.21
1.4227 10 m/ s
9.1 10
= =×
×
接近光速,
17.3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
3.1 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是什么?
原子发光是原子的重要现象之一,反映了原子的内部结构及其状态变化,研究原子光谱是人类探索原子世界的重要手段,
人们经过长期研究 拍摄出氢原子光谱 并总结两条规律,,.
赖曼系巴尔末系 帕邢系
(1)氢原子光谱是一根根分离的谱线,谱线的波数,即波长的倒数不能连续变化 波数用 表示
1/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