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一部分 本章综述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一、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性质相同。第二,作用、职能相同。第三,历史使命相同。
人民民主专政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第一,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来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参加国家政权的不仅有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在一定历史时期中还有民族资产阶级。第二,从党派之间的关系看,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第三,从概念表述上看,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更明确地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首先要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还必须充分履行国家政权的专政职能,以维护人民的政权,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在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根本不同。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在我国,人民内部虽然还存在各种复杂的矛盾,但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决定了人民可以统一行使自己的国家权力。
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形式,是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及社会各界民主人士的共同选择。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也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重要体现,是党和国家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是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是一种社会主义的新型政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有根本的不同:第一,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第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第三,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第四,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这种制度,体现了我国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的原则。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我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作出的制度安排,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发展要求。第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第二,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第三,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
根据法律的规定,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一是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二是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三是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四是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此外,还拥有自主安排、管理、发展经济建设事业,自主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其他各项权利。
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民族因素与区域相结合,把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相结合,是党和各族人民的一个伟大创举。
五、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民主权利,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具有全体公民广泛和直接参与的特点。它不仅是一种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而且作为国家制度民主的具体化,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也是人民当家作主最直接的实际体现。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职工代表大会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民主实践中创造出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形式。
第二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和基本内涵及其意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深刻地阐述了依法治国的含义,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依法治国所依的法,最重要的是宪法和法律。
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完全一致的。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民主与法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是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政权所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和执法原则,是人民当家作主和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法制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有法可依”就是要建立统一、完备、科学的法律体系和制度,即立法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及时对各种社会关系进行规范。“有法必依”就是要保证法律效力的普遍性和有效性,任何公民的合法权益必须毫无例外地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执法必严”就是要确保严格公正的执法和司法。司法机关应当独立公正地行使司法权,不受其他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预。“违法必究”就是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要按照“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给予惩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容许任何组织和个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民主和法制都是逐步建立、发展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也需要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逐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不断推进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
第三节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是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现形式,主要是指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具体制度。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国的国情,但它还很不完善,党和国家现行的具体领导制度、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还存在一些缺陷。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要高度重视和认真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始终保持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在和谐稳定的环境中有序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绝对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但并不意味着不能和不需要批判地吸收和借鉴西方政治文明的积极成果。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完善法律制度,完善司法体制机制,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民主、自由、人权是人类的普遍追求。更是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事。
“民主”由“人民”和“权力”两词合成,意为“人民的政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意思。“自由”通常讲政治自由,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范围内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一种权利。“民主”是政权的一种构成形式,“自由”则是政权给予公民的政治权利。“人权”泛指人身自由和其他民主权利,主要包括生存权、经济权、政治权、文化权等。而公民在政治上应该享有的自由和民主权利,一般也被称作为“人权”。
任何一种民主的本质、内容和形式,都是随着本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适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它的本质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在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存在着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为多数人服务的民主和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为多数人服务的民主。
民主的形式是多样性的,没有统一的标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之上,只是在“少数服从多数”的政治程序上可以被称作民主制度的,在政权性质上则只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民主,少数剥削者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是为广大劳动人民所享有的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高形态的民主,它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它和资本主义民主的最大不同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翻身作了主人,获得了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利。
民主建设是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它的发展程度同一定的经济文化状况相关联。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形式仍不够完备。为此,需要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探索符合我国当前社会历史条件的社会主义民主形式。
自由同样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有其实际的内容。西方标榜是自由世界,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劳动人民只具有形式上的自由权利,实际上真正通行的是财富的自由,谁占有金钱、财富,谁就拥有权利和自由,愈是有钱就愈有自由。因此,资产阶级自由具有虚伪性与欺骗性。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政权在人民手中,这是最大的政治自由;公有制为主体,从经济基础上铲除了金钱对自由的束缚。与此同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开辟了人类自觉创造历史的新时代,使人们在思想上获得了空前自由。
人权,最初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为反对神权和封建特权提出的。人权作为权利的一般表现形式,是社会的产物。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人权不能局限于个人的政治权利,而应当扩大范围。人权不仅包括个人权利,还包括集体人权,不仅包括政治权利,而且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公民权利。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没有生存权,其他人权均无从谈起。
人权是具体的、相对的,不是抽象的、绝对的,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历史传统、文化结构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民主、自由、人权,核心是民主。公民权利的实现和发展,都要通过国家政权,依赖国家政权。只有人民掌握政权,巩固和发展政权,人民才会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民主、自由和权利。
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本质上优于和高于资本主义。但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的充分实现也需要有一个历史过程,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逐步创造条件,同时需要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具体实现形式,以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当家作主。
第二部分 本章重点难点内容
一、本章重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2.依法治国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3.政治体制改革的内涵,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4.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二、本章难点
1.为什么我国不能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
2.为什么我国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不能照搬西方的多党制?
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民主、自由和人权问题。
第三部分 本章学习指导
一、本章主要知识点
(1)政治与国体;(2)人民民主专政;(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基层群众自治制度;(7)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8)社会主义法制;(9)政治体制;(10)社会主义民主、自由和人权。
二、本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点是:答:(B )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维护社会主义制度 D.依法治国
2.“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科学论断阐明了:答:(D )
A.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B.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
C.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容 D.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答:(A)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
4.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答:(D)
A.政治协商 B.民主监督 C.参政议政
D.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5.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是:答:(C)
A.社会主义国家政体的改变 B.社会主义国家国体的改变
C.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6.下面不属于我国基层民主自治体系的一项是:答:( B )
A.农村村民委员会;B.个体劳动者协会
C.城市居民委员会 D.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7.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答:(D )
A.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
B.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特点和文化传统
C.促进各民族间的团结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8.所谓国体,是指:答:(B )
A.国家的体制 B、国家的阶级性质
C.国家的各种制度体系 D、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9.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深刻阐述依法治国的含义,把它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在:答:(B)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
10.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答:(C )
A.“有法可依”主要是对立法工作提出的要求
B.“有法必依”就是要保证法律效力的普遍性和有效性
C.“执法必严”就是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要严厉从重打击
D.“违法必究”意味着在法律面前要人人平等
1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根本目的在于(A)
A.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B.依法打击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的敌对分子,维护社会稳定
C.维护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D.确保国家各项工作有法可依,依法行政?
12.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C)
A.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
B.遵循“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13.“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这句话应该理解为(A)
A.民主是指一种国家制度 B.民主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C.国家的实质是少数服从多数 D.民主是国体,不是政体
(二)多项选择题
1.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意义表现在:答:(ABCD)
A.政治文明是社会文明结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B.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
C.政治文明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
D.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相适应的
E.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各种成果和财富的总和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因为:答:(ACD )
A.它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相适应
B.它直接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
C.它保证人民的权力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首要地位
D.它保证人民群众有效地对各级国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
E.它与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相适应
3.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方针是:答:(ABCD)
A.长期共存 B.互相监督 C.肝胆相照 D.荣辱与共 E.共同发展
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有利于:答:(ABCDE)
A.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 B.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C.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
D.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E.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5、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答:(ABCE)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有错必纠 E.违法必究
6.在我国,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是:答:(ACE)
A.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B.上下级的关系 C.平等合作关系 D.执政党与反对党的关系 E.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
7.下列关于民主的观点中,正确的有:答:(ABC)
A.民主首先是一种国家制度 B.民主是具体的、历史的、相对的
C.民主的实质比民主的形式更重要 D.民主的形式比民主的实质更重要
E.社会主义民主并不一定比资本主义民主高级
8.下列关于人权的观点中,正确的有:答:(ACE)
A.人权是社会的产物 B.人权仅指个人的权利
C.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
D.人权高于主权 E.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社会进步、稳定和经济发展
9.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实践证明,这一制度有利于(ABCD)
A.保障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
B.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C.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
D.国家的稳定和统一,抵御国外敌对势力的颠覆和破坏
10.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体现了我国(ABD)
A.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B.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
C.国家结构的特点
D.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
11.下列国家机关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的有(ABCD)
A.国务院 B.中央军事委员会 C.最高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检察院 E.国家审计署
12.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民主党派的性质是(BCD)
A.代表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
B.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三者的政治联盟。
C.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
D.是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三.分析题:
1.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答案】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决定意义的特点,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点,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又一个显著特点。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不是一党制而是多党制吗?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一党制是指一党单独执政而不允许其他政党存在,多党制是多个政党通过竞选轮流执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既不是一党制,也不是多党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决定的,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势。
3.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答案】资本主义民主实质上是少数剥削者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根本区别在于两种民主的阶级实质不同。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的形式多种多样。在国家管理中,人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4.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1)从历史上看,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照顾到各民族的不同特点,又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符合中国的历史传统和各民族人民的利益;(2)中国民族的分布呈现出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可以适应这一要求和特点;(3)中国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各民族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互相支援、互相帮助、互通有无;(4)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领导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在斗争中各民族都涌现出一大批革命骨干,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创造了条件。
5.为什么说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它又有怎样的中国特色?
【答案】(一)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这个主要表现在:
第一,性质相同。人民民主专政同无产阶级专政一样,都是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都是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权利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新型民主、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
第二,作用、职能相同。都承担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扩大人民民主,镇压敌对势力反抗,保卫和巩固革命成果,领导和组织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不管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还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都担负着以下职能:一是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在保障人民民主的前提下,不断扩大民主的范围,二是保卫社会主义制度,对那些利用各种机会与方式破坏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犯罪分子,进行无情的镇压;三是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四是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等等。
第三,历史使命相同。都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社会不平等,为未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无产阶级专政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使命也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消灭剥削,消灭阶级,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二)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又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
第一,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来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参加国家政权的不仅有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在一定历史时期中还有民族资产阶级。进入社会主义以后,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阶级、一切拥护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的范畴,在最广大的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只对极少数人实行专政;
第二,从党派之间的关系看,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这种新型的政党关系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一个成功的创造,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
第三,从概念表述上看,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更明确地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6.试论述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答案】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对依法治国的科学含义作了明确的阐述:“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突出法治的人民性。这是社会主义法治与资本主义法治的根本区别。第二,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第三,依法治国的依据是宪法和法律。全国人民、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严格按照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办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第四,依法治国的实质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民主和法治密不可分。民主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法治则是民主的实现和保障,只有实行依法治国,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来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才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实行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改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三、背景知识
1.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4.胡锦涛:《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五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第一部分 本章综述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一、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性质相同。第二,作用、职能相同。第三,历史使命相同。
人民民主专政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第一,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来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参加国家政权的不仅有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在一定历史时期中还有民族资产阶级。第二,从党派之间的关系看,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第三,从概念表述上看,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更明确地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首先要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还必须充分履行国家政权的专政职能,以维护人民的政权,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在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根本不同。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在我国,人民内部虽然还存在各种复杂的矛盾,但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决定了人民可以统一行使自己的国家权力。
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形式,是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及社会各界民主人士的共同选择。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也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重要体现,是党和国家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是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是一种社会主义的新型政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有根本的不同:第一,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第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第三,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第四,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这种制度,体现了我国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的原则。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我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作出的制度安排,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发展要求。第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第二,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第三,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
根据法律的规定,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一是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二是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三是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四是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此外,还拥有自主安排、管理、发展经济建设事业,自主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其他各项权利。
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民族因素与区域相结合,把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相结合,是党和各族人民的一个伟大创举。
五、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民主权利,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具有全体公民广泛和直接参与的特点。它不仅是一种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而且作为国家制度民主的具体化,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也是人民当家作主最直接的实际体现。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职工代表大会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民主实践中创造出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形式。
第二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和基本内涵及其意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深刻地阐述了依法治国的含义,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依法治国所依的法,最重要的是宪法和法律。
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完全一致的。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民主与法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是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政权所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和执法原则,是人民当家作主和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法制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有法可依”就是要建立统一、完备、科学的法律体系和制度,即立法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及时对各种社会关系进行规范。“有法必依”就是要保证法律效力的普遍性和有效性,任何公民的合法权益必须毫无例外地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执法必严”就是要确保严格公正的执法和司法。司法机关应当独立公正地行使司法权,不受其他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预。“违法必究”就是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要按照“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给予惩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容许任何组织和个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民主和法制都是逐步建立、发展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也需要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逐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不断推进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
第三节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是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现形式,主要是指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具体制度。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国的国情,但它还很不完善,党和国家现行的具体领导制度、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还存在一些缺陷。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要高度重视和认真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始终保持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在和谐稳定的环境中有序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绝对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但并不意味着不能和不需要批判地吸收和借鉴西方政治文明的积极成果。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完善法律制度,完善司法体制机制,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民主、自由、人权是人类的普遍追求。更是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事。
“民主”由“人民”和“权力”两词合成,意为“人民的政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意思。“自由”通常讲政治自由,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范围内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一种权利。“民主”是政权的一种构成形式,“自由”则是政权给予公民的政治权利。“人权”泛指人身自由和其他民主权利,主要包括生存权、经济权、政治权、文化权等。而公民在政治上应该享有的自由和民主权利,一般也被称作为“人权”。
任何一种民主的本质、内容和形式,都是随着本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适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它的本质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在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存在着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为多数人服务的民主和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为多数人服务的民主。
民主的形式是多样性的,没有统一的标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之上,只是在“少数服从多数”的政治程序上可以被称作民主制度的,在政权性质上则只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民主,少数剥削者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是为广大劳动人民所享有的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高形态的民主,它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它和资本主义民主的最大不同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翻身作了主人,获得了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利。
民主建设是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它的发展程度同一定的经济文化状况相关联。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形式仍不够完备。为此,需要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探索符合我国当前社会历史条件的社会主义民主形式。
自由同样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有其实际的内容。西方标榜是自由世界,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劳动人民只具有形式上的自由权利,实际上真正通行的是财富的自由,谁占有金钱、财富,谁就拥有权利和自由,愈是有钱就愈有自由。因此,资产阶级自由具有虚伪性与欺骗性。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政权在人民手中,这是最大的政治自由;公有制为主体,从经济基础上铲除了金钱对自由的束缚。与此同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开辟了人类自觉创造历史的新时代,使人们在思想上获得了空前自由。
人权,最初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为反对神权和封建特权提出的。人权作为权利的一般表现形式,是社会的产物。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人权不能局限于个人的政治权利,而应当扩大范围。人权不仅包括个人权利,还包括集体人权,不仅包括政治权利,而且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公民权利。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没有生存权,其他人权均无从谈起。
人权是具体的、相对的,不是抽象的、绝对的,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历史传统、文化结构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民主、自由、人权,核心是民主。公民权利的实现和发展,都要通过国家政权,依赖国家政权。只有人民掌握政权,巩固和发展政权,人民才会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民主、自由和权利。
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本质上优于和高于资本主义。但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的充分实现也需要有一个历史过程,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逐步创造条件,同时需要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具体实现形式,以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当家作主。
第二部分 本章重点难点内容
一、本章重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2.依法治国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3.政治体制改革的内涵,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4.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二、本章难点
1.为什么我国不能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
2.为什么我国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不能照搬西方的多党制?
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民主、自由和人权问题。
第三部分 本章学习指导
一、本章主要知识点
(1)政治与国体;(2)人民民主专政;(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基层群众自治制度;(7)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8)社会主义法制;(9)政治体制;(10)社会主义民主、自由和人权。
二、本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点是:答:(B )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维护社会主义制度 D.依法治国
2.“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科学论断阐明了:答:(D )
A.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B.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
C.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容 D.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答:(A)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
4.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答:(D)
A.政治协商 B.民主监督 C.参政议政
D.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5.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是:答:(C)
A.社会主义国家政体的改变 B.社会主义国家国体的改变
C.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6.下面不属于我国基层民主自治体系的一项是:答:( B )
A.农村村民委员会;B.个体劳动者协会
C.城市居民委员会 D.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7.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答:(D )
A.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
B.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特点和文化传统
C.促进各民族间的团结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8.所谓国体,是指:答:(B )
A.国家的体制 B、国家的阶级性质
C.国家的各种制度体系 D、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9.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深刻阐述依法治国的含义,把它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在:答:(B)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
10.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答:(C )
A.“有法可依”主要是对立法工作提出的要求
B.“有法必依”就是要保证法律效力的普遍性和有效性
C.“执法必严”就是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要严厉从重打击
D.“违法必究”意味着在法律面前要人人平等
1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根本目的在于(A)
A.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B.依法打击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的敌对分子,维护社会稳定
C.维护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D.确保国家各项工作有法可依,依法行政?
12.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C)
A.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
B.遵循“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13.“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这句话应该理解为(A)
A.民主是指一种国家制度 B.民主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C.国家的实质是少数服从多数 D.民主是国体,不是政体
(二)多项选择题
1.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意义表现在:答:(ABCD)
A.政治文明是社会文明结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B.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
C.政治文明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
D.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相适应的
E.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各种成果和财富的总和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因为:答:(ACD )
A.它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相适应
B.它直接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
C.它保证人民的权力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首要地位
D.它保证人民群众有效地对各级国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
E.它与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相适应
3.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方针是:答:(ABCD)
A.长期共存 B.互相监督 C.肝胆相照 D.荣辱与共 E.共同发展
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有利于:答:(ABCDE)
A.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 B.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C.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
D.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E.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5、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答:(ABCE)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有错必纠 E.违法必究
6.在我国,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是:答:(ACE)
A.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B.上下级的关系 C.平等合作关系 D.执政党与反对党的关系 E.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
7.下列关于民主的观点中,正确的有:答:(ABC)
A.民主首先是一种国家制度 B.民主是具体的、历史的、相对的
C.民主的实质比民主的形式更重要 D.民主的形式比民主的实质更重要
E.社会主义民主并不一定比资本主义民主高级
8.下列关于人权的观点中,正确的有:答:(ACE)
A.人权是社会的产物 B.人权仅指个人的权利
C.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
D.人权高于主权 E.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社会进步、稳定和经济发展
9.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实践证明,这一制度有利于(ABCD)
A.保障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
B.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C.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
D.国家的稳定和统一,抵御国外敌对势力的颠覆和破坏
10.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体现了我国(ABD)
A.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B.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
C.国家结构的特点
D.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
11.下列国家机关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的有(ABCD)
A.国务院 B.中央军事委员会 C.最高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检察院 E.国家审计署
12.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民主党派的性质是(BCD)
A.代表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
B.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三者的政治联盟。
C.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
D.是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三.分析题:
1.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答案】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决定意义的特点,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点,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又一个显著特点。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不是一党制而是多党制吗?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一党制是指一党单独执政而不允许其他政党存在,多党制是多个政党通过竞选轮流执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既不是一党制,也不是多党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决定的,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势。
3.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答案】资本主义民主实质上是少数剥削者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根本区别在于两种民主的阶级实质不同。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的形式多种多样。在国家管理中,人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4.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1)从历史上看,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照顾到各民族的不同特点,又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符合中国的历史传统和各民族人民的利益;(2)中国民族的分布呈现出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可以适应这一要求和特点;(3)中国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各民族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互相支援、互相帮助、互通有无;(4)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领导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在斗争中各民族都涌现出一大批革命骨干,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创造了条件。
5.为什么说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它又有怎样的中国特色?
【答案】(一)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这个主要表现在:
第一,性质相同。人民民主专政同无产阶级专政一样,都是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都是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权利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新型民主、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
第二,作用、职能相同。都承担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扩大人民民主,镇压敌对势力反抗,保卫和巩固革命成果,领导和组织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不管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还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都担负着以下职能:一是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在保障人民民主的前提下,不断扩大民主的范围,二是保卫社会主义制度,对那些利用各种机会与方式破坏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犯罪分子,进行无情的镇压;三是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四是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等等。
第三,历史使命相同。都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社会不平等,为未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无产阶级专政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使命也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消灭剥削,消灭阶级,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二)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又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
第一,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来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参加国家政权的不仅有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在一定历史时期中还有民族资产阶级。进入社会主义以后,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阶级、一切拥护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的范畴,在最广大的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只对极少数人实行专政;
第二,从党派之间的关系看,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这种新型的政党关系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一个成功的创造,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
第三,从概念表述上看,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更明确地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6.试论述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答案】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对依法治国的科学含义作了明确的阐述:“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突出法治的人民性。这是社会主义法治与资本主义法治的根本区别。第二,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第三,依法治国的依据是宪法和法律。全国人民、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严格按照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办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第四,依法治国的实质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民主和法治密不可分。民主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法治则是民主的实现和保障,只有实行依法治国,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来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才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实行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改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三、背景知识
1.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4.胡锦涛:《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五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