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下一页财政学制 作 胡 子 昂教 育 部 面 向 21世 纪 经 济,管 理 类 核 心 课 程面向 21世 纪 课 程上一页 下一页
财政学是一门研究财政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我国现行的,特别是十四大以来的基本制度,探讨财政的个性及共性,并将其运行规律作用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应用理论学科 。 在科学体系中它起着衔接一般经济理论课和财政业务课的中介作用,一方面将一般经济理论引向深化,一方面对财政业务进行理论性分析 。
本课程以公共财政理论的一般规范和我国体制过渡期财政的特殊性作为贯穿教学内容的主线。按照
,基础理论 —— 支出 —— 收入 —— 管理 —— 平衡(财政政策),的内容体系,阐明财政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理论,基本制度规范,政府财政收支的过程,政府收支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财政政策的制定与运用,财政管理体制以及我国的改革方向、中外财政理论观点与实践的几个内容要素。
课 程 简 介上一页 下一页章节 内容 课时 章节 内容 课时导 论 导 论 2 第八章 税收制度 6
第一章 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4 第九章 国债和国债管理
4
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2 第十章 国有资产管理
2
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
2 第十一章 国家预算 4
第四章 购买性支出 2 第十二章 预算管理体制
2
第五章 转移性支出 2 第十三章 财政平衡 2
第六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
4 第十四章 财政政策 4
第七章 税收原理 6 第十五章 开放经济下的财政问题
6
教学课时安排上一页 下一页第一章 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导 论目 录第四章 购买性支出第五章 转移性支出第六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第八章 税收制度第九章 国债和国债管理第十章 国有资产管理第十一章 国家预算第十二章 预算管理体制第十三章 财政平衡第十四章 财政政策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论第七章 税收原理 第十五章 开放经济下的财政问题上一页 下一页
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掌握为什么要学习财政学;了解财政学的地位、任务、研究对象;掌握研究、学习财政学的方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财政理论研究应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借鉴西方财政学,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汲取和发展古今中外财政经济思想史。
重点与难点,1、财政学研究方法; 2、借鉴西方财政学的理论导 论上一页 下一页一、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财政现象和财政问题二、财政学的对象和学习目的三、研究和学习方法四、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返 回 目 录导 论上一页 下一页
五、借鉴西方财政学
六、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
七、继承和发展上一页 下一页
( 1)结合自己的专业思考为什么要学习财政学?
( 2)、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来学习财政学?
( 3)、为什么借鉴西方财政学,如何借鉴?
上一页 下一页第一章 财政 概念 和财政职能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什么是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研究财政问题为什么从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谈起;什么是公共物品、私人物品和混合物品,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标准是什么,公共物品和混合物品有什么特征;什么是公共需要,
公共需要有那些特征,包括哪些内容;了解政府的经济职能和政府的经济作用;了解,财政,一词的来源;正确理解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掌握财政的基本特征及其内涵;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的内涵;牢牢掌握财政的概念;什么是财政的职能,有那些职能;牢牢掌握并深刻理解财政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相关内容。
重点与难点:
1、公共产品与社会公共需要; 2、财政的一般共性;
3、关于财政概念与公共财政;财政职能上一页 下一页第一章 财 政 概 念 和 财 政 职 能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返回目录
一、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
(一 ),为什么从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说起
( 二)、市场失灵
(三)、市场缺陷
二、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
(一 )公共物品
1,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
2、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
3、混合物品上一页 下一页二、公共需要
1、公共需要与私人需要
2、公共需要的特征
3、社会公共需要是共同的
4、社会公共需要涵盖的范围颇广三、政府的经济作用
(一)政府的经济职能
(二)政府机制的缺陷和干预失效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上一页 下一页第二节 财政概念一、“财政”一词的来源二、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三、财政的基本特征
(一)、阶级性与公共性
(二)强制性与无接偿还性
(三)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上一页 下一页五、关于财政概念暨“公共财政”
(一)、简略的财政概念
(二)、财政与公共财政的共同点和差异
(三)、构建公共财政模式的基本思路第一、要逐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第二、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推进财政改革,加快建立和健全财税法规,规范各项财税制度,提高财政效率。
第三、澄清几种认识,防止出现“误区”。
第四、我国的经济体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财政体制模式。
上一页 下一页第三节 财 政 职 能一、财政职能的概括与分类的思路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
一,财政职能要说明的是财政同其他经济活动或其他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不在于罗列或说明财政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二,财政职能是对财政工作的理论抽象和概括,反过来又对财政工作起理论指导作用财政职能的概括与分类的思路上一页 下一页
二、资源配置职能
广义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资源配置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结构的目标。
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
市场自发配置的缺陷上一页 下一页三、收入分配职能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机制和目标四、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含义财政实现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手段上一页 下一页
1、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的表现。
2、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个基本标准。
3、公共需要的历史性与特殊性。
4、财政的阶级性与公共性。
5、财政的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
6、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
7、构建我国公共财政模式的基本指导思想。
8、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9、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
10、财政的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上一页 下一页各章节知识点上一页 下一页
( 1)垄断 —— 自然垄断 经济垄断
( 2)信息不充分
( 3)外部效应 —— 市场竞争不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从现象看,是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对其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对他人带来利益,则是正的外部效应,
对他人造成损失,即为负的外部效应。
从本质看,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当出现 正的外部效应 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
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
当出现 负的外部效应 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市场失灵上一页 下一页人类社会需要的各式各样的商品和服务,依据需要主体和供给渠道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
由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构 —— 公共部门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 公共物品
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别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私人物品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上一页 下一页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即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特征)
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排他性 是指个人可以被排除在消费某种物品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为私人产品付钱购买之后,他人就不能享用此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利益
非排他性 则是指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或者说,
一定量的公共物品按零边际成本为消费者提供利益或服务
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上一页 下一页
纯公共物品:
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种特征的公共物品
混合物品或准公共物品及特征,
兼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征的物品两个特征:
有些物品具有非竞争性而不具有非排他性。
有些物品只具有不充分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由过分拥挤和外部效应两种不同情况引起的)
混合物品上一页 下一页
( 1)公共需要、私人需要及满足
私人个别需要与社会公共需要是人类社会两类对应的需要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由市场提供私人物品用于满足私人个别需要,
由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公共需要与私人需要上一页 下一页( 2)提出公共需要概念的目的
第一明确提供公共物品的目的,并有利于从货币价值形态上分析提供公共物品所体现的社会关系。
第二,因为财政的目的不是提供公共物品,而是为供给公共物品筹措资金并有效使用资金,
最终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
上一页 下一页( 3)提出公共需要概念的依 据
一是马克思在谈到社会产品的分配方式时曾提出“一般社会需要”的概念,并将社会产品分为“个人需要”
和“社会需要”两个部分,为经济分析提供了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
二是当今美国著名财政学家理查德?A?马斯格雷夫在研究财政职能时曾明确提出公共需要与私人需要的区分。他说:“以资源利用的决定为转移并以私人需要与公共需要之间的区别为基础。这种区别是我们所关心的,因为这是财政职能的核心。”( [美 ]马斯格雷夫:,比较财政分析,〉,
上一页 下一页公共需要的特征
(1)是共同的需要,不是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而是就整个社会而言,为了维持一定的社会经济生活,为了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也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
(2)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
(3)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代价 (如交税或付费 ),但这里的规则不是等价交换原则,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不能说谁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少享用,不付出就不得享用。
(4)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来自社会产品的剩余部分,如果剩余产品表现为价值形态,就只能是对,M”
部分的抽取上一页 下一页
共同性,一般地说,社会公共需要在任何社会形态下都是存在的,不因社会形态的更迭而消失,
特殊性,即具体地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形态之中。
对它的历史性可以沿着两条线索去探讨:
一是 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线索,研究在一个个具体的经济发展阶段上,社会产生了或可能产生怎样一些公共需要;
二是 生产关系变迁的线索,研究在一个个具体的社会形态下,统治阶级或集团如何以社会公共需要的名义将剩余产品的分配做有利于本阶级或集团的安排。
社会公共需要是共同的上一页 下一页
社会公共需要涵盖的范围颇广,包括政府执行其职能以及执行某些社会职能的需要:
诸如行政、国防、文化教育、卫生保健、
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也包括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风险产业的投资
从广义上讲,还包括为调节市场经济运行而采取各种措施和各项政策提供的服务等等社会公共需要的内容上一页 下一页
政府广泛地执行 政治、社会和经济 的职能,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也是以经济职能为依托的。
财政学作为研究财政运行规律的一门学科,而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不是直接执行政府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而是执行政府的一部分经济职能,并通过执行政府的经济职能来保证政府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实施。
政府的职能及其相互关系分析上一页 下一页政府介入和干预市场的手段或政府的 经济作用
主要有三个方面:
– (1)行政、法律手段。
– (2)财政手段。以税收、收费、国债等形式筹集收入,又通过投资、公共支出、补贴等形式形成支出,并通过财政政策调节经济的运行。
– (3)组织公共生产。由政府出资 (即由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公共生产、公共物品、公共提供三者并不是一回事。①有些公共物品是公共生产、公共提供;②有些公共物品是私人生产、公共提供;③至于那些公共生产又部分收费或私人生产由政府给以补贴的混合物品,则属公共生产、混合提供,或私人生产、混合提供。
上一页 下一页
1、主要原因:
政府的运行总是以政治权力为基础和前提,而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权力不能创造财富,却可以支配财富,甚至凌驾于经济之上支配经济,这正是政府机制的缺陷和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
2、表现在多方面:
如:( 1)提供经济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 2)
政治决策失误,大的方面包括发展战略,小的方面包括一个投资项目的选择,而决策失误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 3)滥用权力而导致的寻租行为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及表现上一页 下一页
2、
( 1),新自由主义,的市场模式 。例如,类似英国那样的多数欧洲国家实行,但其中有些国家政府仍支配钢铁、煤炭、铁路、空运以及公用事业,政府集中的国内生产总值 (以下简称 GDP)达 50%以上,美国也属于这种类型,但政府的集中度较小,经济运行的自由度较大;政府集中的 GDP大体为 30%以上。
( 2)北欧,高福利国家,模式,如,北欧国家政府承担大量的社会服务和社会福利负担,政府集中的 GDP
达 60%以上。
( 3),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德国实行所谓的,社会市场经济,,主要是将自由竞争机制和一套完整的社会政策相结合。
( 4),东方模式,或,亚洲模式,,以日本为代表。
一方面主张充分自由竞争;另一方面又通过政府计划、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引导和控制市场的运行。
市场经济模式与政府经济职能上一页 下一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所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既肯定了市场的作用,同时也说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失灵,
这就要求政府发挥应有的配置资源的作用,主要是生产或提供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
所谓,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则是指明市场机制本身存在缺陷,需要政府干预,通过宏观调控使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运行。
上一页 下一页
,财政,,一词的出现只有百年的历史。据考证,清朝光绪 24年,即 1898年,在戊戌变法
,明定国是,诏书中有,改革财政,实行国家预算,的条文,这是在政府文献中最初启用
,财政,一词。
,财政,一词的使用,是当时维新派在引进西洋文化思想指导下,间接从日本,进口,的,
而日本则是来自英文 public finance一词。
“财政,一词的来源上一页 下一页
财政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首先,财政是作为经济范畴加以研究的,
所以财政学是一门经济学科,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其次,从起源上考察,财政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因而,财政与国家或政府有着联系;
第三,要正确认识财政是国家经济行为与财政是政府经济行为的区别。
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上一页 下一页
阶级性与公共性
国家历来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政府则是执行统治阶级意志的权力机构,因而财政既然是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那么财政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不言而喻的。
财政具有鲜明的公共性是因为:
第一,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前提的,因而国家或政府本身就具有公共性。
第二,从社会分工的角度看,财政是为国家或政府执行其职能提供财力的,属于,公办,,,公事,,
自然具有公共性。
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含义上一页 下一页
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
所谓财政的强制性:是指财政这种经济行为及其运行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来实施的。
所谓财政分配的无直接偿还性是指:每一个纳税人,他的付出和所得是不对称的财政的基本特征上一页 下一页
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 (或平衡性 )
财政的运行过程是有收有支,即通过,收入 ——
支出、支出 ——收入,过程运行的,因而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构成财政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
围绕收支平衡这个轴心,合理安排支出规模和结构并提高使用效益,制定合理的税收和收费制度并保证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发挥国债的积极作用又防止赤字和国债发行的失控,制定财政管理体制合理调节中央与地方关系,依据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及时调整财政政策等,就构成一条财政学的主线。
财政的基本特征上一页 下一页
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的三个基本点出发:
第一,要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角度出发来认识财政。这是正确认识财政概念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第二,要从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方式转换的角度来认识财政。
第三,要从重新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的概念来重新认识财政分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上一页 下一页
简略地说,财政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收支活动;
或者说,财政是政府从事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收支活动,并通过收支活动调节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并使它们相协调,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收入公平分配以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简略的财政概念上一页 下一页
1、共同点
词语的来源同是英文 public finance,英文中实际上是同一个词,译法不同。
2、差异
,公共财政,有别于,财政,的特殊的意义。
在于公共财政是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财政体制的一种财政体制的模式而提出的。
财政与公共财政的共同点和差异上一页 下一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遵循的以下二种思路
1、以政府与市场关系为基本立足点。政府与市场关系是重新认识财政概念的基本立足点;也同样是概括财政职能的基本立足点。
2、从政府、企业、家庭和进出口四部门的相互关系出发,也是研究概括财政职能的另一种思路。
根据以上的思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
财政职能的概括与分类的思路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市场对满足纯社会公共需要是无能为力的
第二,市场原则是等价交换,它要求利益边界和所有权的精确性。而社会公共需要具有非排他性,具有外部效应,它是一种社会公众的集体需要,每个人享受的份额无法精确计算,即使收费享受也难以和每个人享受的相对称。就这个意义说,财政是一种模糊经济学。
第三,只有具备充分的竞争条件才可能达到效率配置的最佳状态,
第四,对于非竞争性产业、耗资大而周围慢以及起主导作用的产业的投资,要由财政提供社会公共需要来保证。
市场自发配置的缺陷上一页 下一页
(1) 确定财政收支占 GDP的合理比例,使之符合高效的资源配置原则。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
(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调节社会投资方向,
提高社会投资整体效率。
(5)提高财政配置本身的效率。
我国不同时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
明确规定了对资源配置的要求。如,十五时期,各级政府要加强农业投入,要加大科技和教育的投入,要加强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与资金投入,逐步增加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援等。
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上一页 下一页
分配的通常含义是指国民收入的分配。国民收入产出后,通过分配形成流量的收入分配格局和存量财产分配格局。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GDP分配的起始阶段是由市场价格形成的要素分配,即各种收入首先是以要素投入为依据,由市场价格决定,
要素收入与要素投入相对称,而后才是在要素分配基础上的再分配。
我国明确实行按劳分配与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原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机制和目标上一页 下一页
2、收入分配的目标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
公平分配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个层次。
– 经济公平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强调的是要素投入和要素收入相对称,它是在平等竞争的环境下由等价交换来实现的。
– 社会公平是指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社会各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平均不等于公平,甚至是社会公平的背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机制和目标上一页 下一页
财政既参与由价格形成的起始阶段的要素分配,
又参与在要素分配基础上的再分配。
首先,财政通过间接税和国有资产收入参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即要素分配
其次,财政又通过直接税和财政支出参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财政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的机制和的手段上一页 下一页
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的手段主要有:
(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各尽其职。
(2)规范工资制度。
(3)加强税收调节。
(4)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财政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的机制和的手段上一页 下一页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的产品和劳务的数量的增加,
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人均水平来衡量。
发展比增长的含义要广,不仅意味着产出的增长,还包括随着产出增长而带来的产出与收入结构的变化以及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文化条件的变化,
简言之,发展是一个通过物质生产的不断增长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基本需要的概念,对发展中国家来说,
包括消除贫困、失业、文盲、疾病和收入分配不公平等现象。
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含义上一页 下一页
1、财政实现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
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如果社会总供求保持了平衡,物价水平就是基本稳定的,经济增长率也是适度的,而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也是不难实现的。
运用财政手段来促进经济的稳定,首要的是调节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
财政实现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手段上一页 下一页
( 1)财政政策是维系总供求大体平衡的重要手段。
( 2)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
( 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并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的最优结合。
( 4)通过为非生产性的社会公共需要提供财力,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和平和安定的环境。
财政实现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