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购买性支出
6.1 行政支出
6.2 国防支出
6.3 文教科卫支出
6.4 农业支出
6.5 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支出
财政支出的类别
—按能否直接得到相应的商品和劳务补偿划分
购买性支出
也称消耗性支出,指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反映政府和其他经济主体之间互利、有偿的市场交易关系。
转移性支出
指政府按照一定的方式将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转移给居民、企业和其他受益者时所形成的财政支出;
是财政资金无偿、单方面的转移。
购买性支出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
(经济建设支出)
基础设施投资支出国防支出科教文卫支出其它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农业投资支出
(水、电、交通、通讯)
6.1 行政支出
6.1.1 行政支出的概念与特点
6.1.2 行政支出的内容
6.1.3 行政支出的增长
6.1.4 行政支出增长的影响因素
6.1.5 行政支出改革
6.1.1 行政支出的概念与特点
概念:是财政提供的用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外事机构在行使其特定职能时所需要的各项支出。
( 中国的特殊性)
特点:
1.公共性
2.消耗性 (不产生任何直接的经济效益 )
3.稳定性( 相对稳定 ——实际上是刚性,,棘轮效应,)
5.1.2 行政支出的内容
按支出部门的不同,分为:
( 1)行政经费(内容广泛 P111)
( 2)公检法支出
( 3)外交支出
按支出对象的不同,分为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
按支出用途的不同,分为基本工资、补助工资、
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公务费、
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和其他费用等。
5.1.3 行政支出的增长
从总体上看,我国行政支出规模的变化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行政支出规模迅速扩张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1,2004)
图5 - 1 中国行政支出的规模( 1 9 7 8 - 2 0 0 3 年)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年份单位:亿元
2.行政支出增长速度超过财政支出增长速度
3.行政支出占 GDP比重稳中有升
GDP是行政支出增长的物质基础,行政支出占 GDP比重指标显示了一个国家非经济费用支出的负荷能力和负担水平。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1,2004)
图5-2 行政支出占财政支出和GDP 的比重(197 8-20 03年)
0%
2%
4%
6%
8%
10%
12%
14%
16%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年份行政支出/财政支出行政支出/GD P
4.行政支出的实际增长率平稳增长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1,2004)。注:( 1) 1978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100;( 2)实际行政支出 =名义行政支出 /零售价格指数。
图5-3 行政支出名义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的比较( 197 8-2 003 年)
-10%
-5%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年份名义增长率实际增长率官民比例
1:79 34
1:39 27
1:2299
1,50
汉朝唐朝明朝
1,9 1 1
清朝
1,2 9 4
建国初期
1 9 7 8 年
1,30
1 9 9 7 年背景资料,
机构改革与我国的行政支出改革
5.1 行政支出
多少人养一个官员?
,汉朝 8000人养一个官员,唐朝 3000人养一个官员,清朝 1000人养一个官员,现在 30
个人养一个公务员 。,
这些数字能说明什么问题? /政府的作用不同,简单的数字比较意义不大 。
印度韩国泰国荷兰美国英国中国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
(%) 7.2 4.63 10.63 10.25 9.2 7.10 14.8
5.1.4 行政支出增长的影响因素
影响行政支出增长的外在因素主要有:
1.财政收支水平
2.经济发展水平
3.物价指数水平
——但似乎并不影响相对指标
影响行政支出的内在因素主要有:
1.政府机构膨胀
2.财政秩序紊乱
3.预算约束软化
4.政府部门运作效率低下( P114)
5.1.5 行政支出改革
从目前来看,我国行政支出的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1)科学界定政府职能范围
( 2)严格控制机构膨胀和人员增长。
( 3)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制度。
( 4)认真落实政府采购制度。
( 5)改进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
另外,还要加强上下级之间、审计部门、监察部门、
社会和公众的监督,使行政支出逐步科学化、规范化。
6.2 国防支出
6.2.1 国防支出的概念与内容
6.2.2 国防支出的有效提供
6.2.3 国防支出的规模
6.2.4 国防支出的影响因素
6.2.5 国防支出的经济效应
6.2.1 国防支出的概念与内容
国防是纯公共产品 。 这是一种一直由政府提供的产品 。 国防支出在公共支出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
从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基本特征出发,同时考虑受益范围的全国性,还有什么能属于纯公共产品?
6.2.2 国防支出的有效提供
国防是一种典型的纯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根据这一特征,可以对国防支出的有效规模进行局部均衡分析。
图 6-4所示,假定社会由 a,b,c三人组成
(或者将社会成员划分为偏好一致的三个阶层),每个人(或阶层)消费国防产品的边际收益曲线不同,分别为 MBa,MBb,MBc。
假定国防产品能以固定成本增加供给,即边际成本曲线为水平线 MC。
国防支出规模的局部均衡分析
M C
M B
M B
a
M B
b
M B
c
O
国 防 支 出 规 模
Q
*
E
价 格国防支出的有效水平假定社会由三人组成
a,b,c三人组成,各自消费国防产品的边际收益曲线不同,分别为,,,国防产品的边际成本曲线为水平线 。
aMB bMB cMB
MC
结论,当 = 时,可以得到国防产品的有效供给量 。
MB MC
*Q
国防的一般均衡分析
国防支出是一种消耗性支出。在一国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军用品与民用品之间,在总量上存在此消彼长的制约关系。这样,对国防支出合理规模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扩展到一般均衡的角度。
如图 6-5所示,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在现有资源和技术约束条件下,能够生产的军用品(大炮)和民用品(黄油)的各种组合,
而社会无差异曲线则代表能给社会成员带来相同效用水平的军用品和民用品的不同数量组合。
国防支出规模的一般均衡分析
E
国 防 支 出 ( 大 炮 )
民 用 支 出
( 黄 油 )
O
社 会 可 能 性 曲 线社 会 无 差 异 曲 线
A

B

图 5 - 3 国 防 支 出 与 民 用 支 出 的 权 衡 取 舍问题:
1,E点的边际相等条件如何表述?
2、如何得到社会无差异曲线?
在现实中,难以找到合理的国防支出规模,
原因如下:
1.国防总需求难以界定 (“免费搭车”,偏好隐瞒 )
2.国防总效益难以确定
3.国防的负担难以合理确定以上分析表明,国防支出的合理数量界限,
难以由一般模式来确定的。实际上,如何安排国防支出,很大程度上是由政治程序决定的。
6.2.3 国防支出的规模
我国国防支出的相对规模在“六五”、“七五”时期曾一度趋减,“八五”时期略有回升,之后有所下降,
目前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大致稳定在 8%左右。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4)
图5-6 我国国防支出的相对规模(1978-2003年)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年份国防支出/ 财政支出国防支出/ G D P
2000年以来,我国国防支出有所增加。但对国防的财政投入仍然是相当有限的。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国防支出无论是在绝对规模还是相对规模上都是较低的。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4)
图5-8 20 03 年中国和部分国家国防支出情况表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40000
中国 美国 日本 英国 法国人民币:亿元图 5- 8 若干国家国防支出的相对规模( 1997年 )
6.2.4 国防支出的影响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根本原因 )
2.国家管辖范围的大小
3.国际政治形势的状况
4.军事现代化程度
5.兵役制度
6.2.5 国防支出的经济效应
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传统理论一般认为穷兵黩武会导致经济衰退。
但现代经济实证研究却表明了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美国的经验证明了这一点
原因何在?
正效应主要表现为:
1.带动高新技术发展
2.促进民用领域技术水平提高
3.拉动一国需求,刺激经济增长 (但需要注意的是,
增加国防支出的比例不宜太高,否则会挤占民间投资,从而产生负面效应。 )
6.3 文教科卫支出文教科卫支出,是财政用于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出版,通讯,广播,文物,体育,地震,海洋等事业的经费支出的统称 。 它由国家财政用于这些事业的日常经费支出和投资支出两项内容构成 。
5.3.1 教育支出
5.3.2 科技支出
5.3.3 卫生支出
5.3.4 文化支出
5.3.1 教育支出( 财政性教育经费 )
按照来源和负担情况划分,教育支出主要包括财政的预算内教育支出,各级政府征收的由于教育的税费,
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
以及其他属于国家财政性的教育经费。
按照性质划分,教育支出主要包括教育基建支出和教育事业费支出。
按照教育层次来分,可分为初等、中等和高等学校三级教育经费支出。
从经济性质看,教育是一种混合产品或准公共产品,
尤其是越基础性的教育,其公共性越强,对于整个社会的利益与好处就越多。
1.教育公共性的体现
( 1)教育具有正外部性,它会使整个社会因受教育者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受益。具有正外部性的私人产品,通常市场无法充分提供。( 2)教育通常被视为,德优产品,
( merit goods,又译为,有益产品,,优值品,)。
( 3)教育作为特殊产品,公共部门提供教育服务带有收入再分配的性质,有助于社会公平目标的实现。( 4)
(指高等教育上)资本市场在提供教育贷款上可能失效,
从而要求公共部门给学生以相应的帮助总之,尽管教育也有一定的负外溢性,如提高犯罪技能等。但总体说来,教育的正外溢性大大高于负外溢性,这是为什么近现代国家大体上都必须大力介入教育,都必须直接为教育提供大量经费的根本原因所在。
2,教育支出效应分析政府部门安排教育支出的三种方式:
对学生本人提供补助 ——定额补助
对低收入家庭提供补助 ——收入补助
对私立学校提供补助 ——学费 补助对学生本人提供补助 (定额补助 ) I ′
I
E
E ′
A
C
D D ′ B FO
教 育其 他 产 品图 8-3 对学生本人补助后个人教育消费的变化结论,学生在得到补助后,学生的预算线由 AB向外平移至 ACF,
其中 AC部分即为补助数额。新的预算线 ACF与无差异曲线 I‘相切于点 E’。
个人教育消费数量增加至 OD‘。
对学生提供补助的具体做法
拨款兴办学校,提供免费教育
给学生发放免费入学卡定额补助可能存在的问题 I
E
A
D D ′
B F
O
教 育其 他 产 品
D ′ ′
回忆:拐角解及其含义在此说明了什么?
对低收入家庭提供补助(收入补助) I ′
I
E
E ′
A
C
D D ′ B FO
教 育其 他 产 品图 8-4 对低收入家庭补助后个人教育消费的变化结论:家庭得到补助后,家庭的预算线由 AB
向外平移至 CF,并且与无差异曲线 I‘相切于点 E’。此时教育消费 OD由增加到 OD',
增加了 DD'。
收入补助所存在的缺点在一般情况下,由于获得补助的低收入家庭可以将补助款用于购买其他产品,因此这种方式无法保证家庭增加对教育的消费。
可以通过发放教育券等方式来弥补。
( 3)对私立学校补助的经济效应。
这一方式以私立学校而非学生本人为补助对象,政府部门试图通过补助,降低私立学校向学生收取的学费标准。该方式大多出于扶植私立学校的需要。
对私立学校补助(学费补助) I ′
I
E
E ′
A
D D ′ BO
教 育其 他 产 品
C
图对私立学校补助后个人教育消费的变化结论,学费补助后,学费标准降低,
个人的预算线外移成为
AC,与另一条无差异曲线 I'相切于点 E',个人对教育的消费为 OD',
增加了 DD'。
3.教育支出规模分析
19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支出规模变化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 1)预算内教育经费绝对规模扩大。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4)。
图5-12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相对规模(1991 -2002 年)
0%
3%
5%
8%
10%
13%
15%
18%
20%
23%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年份财性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财政性支出占G D P 比重
( 2)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教育经费投入格局逐步形成。
从非财政经费来源看,近年来中国教育学杂费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第二大经费来源。
图 5-13 我国教育经费的来源( 1996-2002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4)。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年份其他学杂费社会集资社团与个人办学财政性支出
( 3)教育支出占 GDP达 4%的目标尚未实现。
根据,纲要,的要求,2000年我国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占 GDP的比重必须达到 4%。但到
2002年,我国教育支出占 GDP 的比重仅为
3.32%(表 5-1),这不仅远低于 1995年世界平均水平 5.2%,更低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提出的到 2000年世界各国的教育经费支出占 GDP的比例应达到 6%的目标。
表 5-1 若干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 GNP的比重单位,%
资料来源,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育政策研究课题组”
年份 意大利 加拿大 法国 日本 英国 美国 印度 泰国 阿根廷 墨西哥 多哥 古巴
1970 3.7 8.6 4.8 3.9 5.3 7.5 2.6 3.2 1.5 2.3 2.2 4.2
1975 4.1 7.6 5.2 5.5 6.6 7.4 2.7 3.5 1.8 3.5 3.5 5.7
1980 - 6.9 5.0 5.8 5.6 6.7 3.0 3.4 2.7 4.7 5.6 7.2
1985 5.0 6.5 5.8 5.0 4.9 4.9 3.5 3.8 1.5 3.9 4.9 6.3
1990 3.2 6.8 5.4 - 4.9 5.2 3.9 3.6 1.1 3.7 5.6 6.6
1994 4.9 6.9 6.1 3.6 5.3 5.4 3.5 3.8 3.8 4.7 / 6.8
1998 4.8 5.8 5.9 3.4 4.7 5.0 3.2 4.9 4.1 4.3 4.5 6.8
2000 4.6 5.7 5.8 3.5 4.4 5.0 4.1 5.1 4.6 4.5 4.8 7.7
5.3.2 科技支出
概念:是财政在科学技术研究方面的专项支出。
包括科技三项费用、科学事业费、科研基建费及其他科研事业费。
,科技三项费用”,是指国家为支持科技事业发展而设立的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和重大科研项目补助费。
,科学事业费”,是指预算中由科技部归口管理的科学事业费,以及中国科学院系统的科学事业费。
,科研基建费”,是指科研事业单位基本建设工程及设备更新费。
从研究性质上说,科学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科学研究。基础科学研究一般由政府来承办,所需经费主要由财政承担,而应用科学研究则主要由私人承办,所需经费由私人承担。
在现代社会中,科技进步愈益成为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从绝对规模来看,从 1989-
2003年,我国科技支出的平均增速为 15.6
%。但从相对规模看,我国财政在科技方面的投入缺乏稳定的增长机制,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 1992年的 5.06%降到
2000年的 3.6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4)
图5-14 我国科技支出的相对规模(1978-2003年)
0%
1%
2%
3%
4%
5%
6%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年份科技支出/ 财政支出科技支出/ G D P
5.3.3 卫生支出
包括:( 1)卫生事业费,包括指卫生部和卫生地方部门的事业费;( 2)公费医疗经费,包括中央级公费医疗经费和地方公费医疗经费;( 3)计划生育事业费;( 4)中医事业费,包括国家中医管理费和地方管理部门经费,等等。
卫生服务可分为医疗服务(私人提供)和公共卫生服务(政府提供)。
从绝对规模看,1991-2002年间,我国卫生支出增长了较快。但从相对规模看,这期间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和 GDP比重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见图
5-15),且比发达国家普遍低很多。
长期以来,我国公共卫生和医疗体系一直存在着较深层次的危机,公共卫生投入不足、预防保健工作松软乏力。
图5-1 5 我国卫生支出的相对规模(19 91- 200 2年)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年份卫生支出/ 财政支出卫生支出/ G D P
5.3.4 文化支出
我国财政的文化支出包括:
( 1)文化事业支出,指文化部和地方文化部门的事业费;
( 2)出版事业费,是指新闻出版署和地方出版事业系统的事业费,包括出版经费、出版部门举办的中等专业学校的事业费等;
( 3)广播电视事业费;
( 4)文物事业费,是指国家文物局和地方文物系统的经费,等等。
文化支出是准公共产品或混合产品。
我国文化支出的规模不断得到壮大。
数据来源:董德刚,宋文玉( 2002)
0%
10%
20%
30%
40%
50%
60%
70%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年份图5 - 1 6,九五”期间全国文化经费支出文化事业费文物事业费广播影视事业费出版事业费
5.4 农业支出
5.4.1 农业支出的概念与特点
5.4.2 我国农业支出规模的变化
5.4.1 农业支出的概念与特点
概念,是指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涉及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
狭义上,包括农业基本建设支出、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农村救济及其他支出等。
广义上,除上述项目外,还包括农产品流通补贴、
农业生产资料补贴、财政扶贫支出、农业税减免等项目。 这里采用狭义上的农业支出概念。
财政对农业的投资范围,主要集中在以水利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和培训等方面。
5.4.2 我国农业支出规模的变化农业支出特点:
1.农业支出的相对规模有所下降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4)
图5-17 我国农业支出的相对规模(19 78-2 003 年)
0
3
6
9
12
15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年份百分比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农业支出占G D P 比重
2.地方财政农业支出的增长不甚理想
3.财政支农效率下降用农业增加值占农业支出的比重来衡量的财政支农效率,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
5.5 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支出
5.5.1 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支出的概念和形式
5.5.2 我国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支出的现状
5.5.1 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支出的概念和形式? 概念:是财政用于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的投资。
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公路、铁路、机场、港口、桥梁、通信、水利、城市设施等。
基础工业主要包括能源、建材、钢材、石化材料等基础原材料工业。
在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中的支出采取的形式:
( 1)直接投资(政府将一部分财政资金直接投资于某些项目)
( 2)对国有企业投资
( 3)股份投资(通过股份制形式,与其他投资主体一起,共同参与投资主体管理,并参与收益的分配)
5.5.2 我国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支出的现状1.投资增长速度快
2.资金来源多样化图 5-18 我国基本建设投资的资金来源( 1978-2003年)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年份其他自筹利用外资国内贷款预算内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