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公共选择本章提要
1、财政决策与公共选择
2、财政决策机制
3、财政决策主体的行为
4,政府失效
1、财政决策与公共选择
公共选择与公共选择论
公共选择研究方法论
公共选择下的 财政决策公共选择与公共选择论
私人产品:私人部门,分散选择,价格机制揭示偏好
公共产品:公共部门,公共选择,投票规则揭示偏好
公共选择(集体选择或社会抉择 )
是与个别私人选择相对应的集体选择的概念。它指人们通过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和产量,从而把个人偏好转化为集体决策的一种机制或过程,它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机制。
公共选择论( Public Choice Theory)
是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即把经济学运用于政治科学的分析公共选择研究方法论三要素:
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以个人作为分析的起点
经济人假设不论是在经济市场上还是在政治市场上,他们的行为动机都是一样的
交易政治观以选票为交易手段,个人出于自利动机而进行的交易活动,都是利益的交换公共选择下的财政决策
公共决策的两大问题
偏好显示问题:集体成员对公共产品有何评价?
偏好加总问题:不同的观点如何集中起来并予以权衡,形成最后的决定?
偏好显示机制 —— 投票
问题:
投票方式只能反映相当有限的信息
间接民主的情形
即使是直接民主的情形 ——也有偏好强度问题
人们未必真实反映其偏好
不愿参与选举活动,即“理性的无知”;
隐瞒或者从低申报自己的偏好;
投票交易等策略性行动
利益集团可能使少数战胜多数
偏好加总问题
加总方法
投票:现代民主社会中的主要方法
一致同意
多数票 ——如简单多数票
政治均衡 ——政治市场的效率
指在一定的规则下,全体成员就公共产品的供给量及相应税收的分摊达成协议。
2、财政决策机制
2.1 一致同意规则
2.2多数同意规则
2.3投票悖论
2.4阿罗不可能定理
2.5单峰定理和中间投票人定理
2.1 一致同意规则
,一致性规则”,指的是一项决策或议案,
须经全体投票人一致赞同才能通过的一项投票规则。
一致同意规则实质上实行的是一票否决
政治市场上的帕累托效率
林达尔均衡
一种揭示公共产品有效提供的政府机制
林达尔均衡的达成 (上章图 3-4)
图 林达尔均衡公 共 产 品 数 量G
a
E
G
0
G
b
h
0
h
1
李四的份额
( 1 - h )
张三的份额
( h )
D
张 三
D
李 四
优点:一致同意规则具有帕累托效率
缺点:
但决策成本高
在人数众多时,要找到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纳税份额,需花费大量时间
可能存在敲诈一致同意与多数同意的效率
外部成本 +决策成本决策成本外部成本
K 投票人数
2.2 多数同意规则
又称,多数投票规则”,是指一项决策须经半数以上人赞成,才能获得通过的一种投票规则
分类,简单多数:超过半数
比例多数:超过某一比例
优点:
决策成本小,容易做出决策
缺点:
存在多数人强制现象(外部成本)
影响个人参与投票的积极性,最终影响真实的偏好显示
存在多种结果的可能 即“投票悖论”
无法表达偏好强度
2.3 投票悖论
多数票规则下的均衡投票 人偏好甲 乙 丙第一第二第三
A
B
C
C
B
A
B
C
A
结论:
在两两选择中,无论投票次序是什么,B
都将获胜,会出现均衡结果
不是均衡的结果(出现投票悖论)
投票 人偏好甲 乙 丙第一第二第三
A
B
C
C
A
B
B
C
A
结论:
谁将获胜与投票次序有关,不会出现均衡结果
在这一情形中,没有一种提案能赢得多数票,这意味着简单多数票规则将无法得出明确的结果,即投票均衡不存在,称为投票悖论( paradox of voting)。
投票悖论的主要问题:投票的最终结果与投票顺序有关。
投票悖论的成因
基本概念

指投票人效用曲线上的一个点,该点所有相邻点的效用都低于它 。
单峰偏好
假如投票人从自己最偏好的结果向任何方向偏离之后,其效用总会下降,则称其具有 ~。
双峰(或多峰)偏好
如果投票人偏离自己最偏好的结果之后,效用先降后升,则称其具有 ~。
投票悖论的成因
图 3-2
投票悖论因投票者的多峰偏好所致,如果个人的偏好呈现单峰形态,投票悖论就不会发生,投票均衡存在。
更确切地说,多峰偏好是投票悖论现象发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图 3-2 投票悖论的成因(乙为双峰偏好)
效用 乙丙甲
A B C 备选方案
2.4 阿罗不可能定理
阿罗不可能定理
假设前提
个人理性条件;
帕累托条件
无限制域条件;
独立性(无关备选方案的独立性)
非独裁性
应被认为是民主社会集体决策下普遍接受的合理条件。
阿罗不可能定理的启示
当至少存在三种备选方案时,任何集体决策过程都无法保证能够同时满足民主社会的合理条件。
因此,不应高估民主的公共选择过程的效率。
2.5 单峰定理和中间投票人定理
单峰定理
如果所有投票人都是单峰偏好,在多数同意规则下一定能产生唯一的均衡解,而不会出现投票悖论。
中间投票人:
是在所有投票者中偏好居中的那个投票人
中间投票人定理( the median
voter theorem)
当所有投票人的偏好都是单峰的情况下,
在多数同意规则下,投票均衡的结果将是中间投票人的方案获胜。
中间投票人定理政 府 预 算 规 模效用
O S M L
V
S
V
M V
L
注意点:
中间投票人定理成立条件( P73):
单维,即只在一种公共产品不同数量之间进行选择时才成立的。如果投票人面临的是多维选择,则无法获得投票均衡
3、财政决策主体的行为
3.1 选民行为
3.2 政治家与政党行为
3.3 官僚行为
3.4 利益集团行为
3.1 选民行为
理性选民假说
唐斯率先提出
用 表示选民投票行为的预期效用,则:
选民只有在,即 的情况下才会决定参加投票。
理性选民假说有助于解释各地在选举过程时普遍存在的“选民冷漠”现象,即实际参与投票的选民人数不多的情形。
EU
()E U p U x C
0?EU ()p U x C
在现实中,有时人们明知自己的投票无足轻重,却还是要参加投票,解释有:
投票行为给选民心理收益,此时,个人投票的预期效用为只要,选民就会参与投票 。
D
1 ()E U p U x C D
()p U x D C
3.2 政治家与政党行为
理性政治人假说
由唐斯( Downs,1957)提出;
政治家也是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主体,其最大的利益就是当权执政;
政治家的目标函数是使自身获得最大的政治支持 。
布雷顿模型
被选出的政治家的效用函数公式
变量包括:再次当选(或当选)的概率、个人的金钱收入、个人的权势自己的历史形象、对崇高的个人理想的追求、个人对公共产品的看法等其他变量
支持选票最大化,并有利于解释各政党在施政纲领上有趋同的趋势。
(,)p p mU U a
3.3 官僚行为
官员预算最大化模型
尼斯坎南 ( Niskanen,1971)提出
认为权力等目标最终取决于官僚所控制的资源,即预算规模的大小:“有几个变量可能进入官员的效用函数:薪水、公务津贴、公共声望、权力、庇护、机构的产出、变革的便利性及管理机构的便利。我认为除了最后两个变量外,所有变量都是机构总预算的正单调函数。”( Niskanen)因此,
作为经济人的官僚将以预算最大化为直接目标。
图 4-5。
尼斯坎南官僚模型解释了现实中政府规模膨胀和公共支出增长的现象图 4-5 官员预算最大化模型 P77
C ( G )
B ( G )
G
b
O
预 算
G *
G * G
b
()BG?
()CG?
价 格预 算价 格
()BG?
()CG?
a
b
e
a
b
3.4 利益集团行为
,利益集团”( Interest group)
又称“压力集团”,指的是具有共同利益目标而组织起来的,并试图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的团体
传统利益集团观点
奥尔森 理论
传统利益集团观点具有共同利益的个人或企业组成的集团,通常具有进一步增进这种共同利益的倾向。
对公共选择具有正面作用
奥尔森 理论多数并不总能战胜少数,分利集团的活动将降低经济效率,对长期经济造成影响
寻租
租金可以理解为支付给生产要素所有者的超过使用该要素机会成本的报酬,其实质是超额利润。
寻租指的是对垄断租金的追逐行为。
租金的来源
在价格制度中自发形成的例新技术形成的垄断利润
通过政府管制而人为形成的生产配额、许可证、价格管制、关税等
寻租与寻利的区别
寻利指的是在正常的市场秩序下,人们利用自己的资本、能力和机会,为利益最大化而努力。其结果能够带来社会福利的改善。
寻租是在某种受政府保护的制度环境中,
个人寻求财富的转移,其结果是资源的浪费。
寻租条件下垄断的社会成本寻租条件下垄断的社会成本
P
m
P
c
价 格数 量
O
R L
M C
D
寻租造成浪费的主要表现
某种特权或优惠,即租金的创造本身要消耗资源
垄断权的潜在获得者的努力和支出
避租行动的支出
反寻租、反贪污的支出
数量管制、价格管制带来的无谓损失
4.政府失效
4.1 政府失效分析
4.2 政府失效的矫正
4.1 政府失效分析
,政府失效”(财政失效)
政府行为或财政决策过程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或在公平和稳定职能上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政府失效的原因,来自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
财政决策规则导致的无效率
多数同意规则
财政决策过程的无效率
政府、利益集团的行为
决策特殊性造成的无效率
政府机构和官僚的行为
认识政府失效的意义
必须破除政府万能的神话,切实设法让财政决策制度更有效率地运转 。
4.2 政府失效的矫正
引入竞争机制(芝加哥学派)
在政府内部重新确定竞争机制
在高层行政管理者中恢复发挥个人积极性的制度。
由私人企业承担公用事业。
改革公共决策制度( 弗吉尼亚学派 )
布坎南( Buchanan,1975)提出要改造民主政体
进行立宪改革
完善表达民主的方式,发明新的政治技术
约束政府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