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经济一体化与关税同盟理论
毫无疑问贸易保护对世界福利是一种损害,但如何才能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自由贸易
呢?我们在前一章已经指出,寄希望于各国自觉采取单边贸易自由化是行不通的,必须各国
达成共识,一起采取行动,才能最终实现自由贸易。但是根据博弈论的观点,国家数目越多,
达成合作结果就越困难,反之当国家数目较少时,就比较容易达成合作。从实践看,全球性
和区域性的贸易自由化都在消除贸易壁垒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经
济出现两个重大发展趋势,一是在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推动下,多边贸易自由化所涉及的范
围和领域不断扩大与深化;二是以优惠性的贸易协议或安排(preferential trade
agreement/arrangement)为宗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发展势头
迅猛。两相比较,区域经济一体化往往可以更快地实现局部的自由贸易.但这种作法与多边
贸易自由化不同之处是,具有歧视性或排他性。本章我们着重介绍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与相关
理论,关于多边贸易自由化的情况将在下一章介绍。
第一节 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经济体通过达成某种协议所建立起来的经
济合作组织。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有五种形式,即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
联盟和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一、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行政上独立的经济体之
间通过达成协议,相互取消进口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而形成的经济一体化
组织。
自由贸易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该一体化组织参加者之间相互取消了商品贸易的障
碍,成员经济体内的厂商可以将商品自由地输出和输入。真正实现了商品的自由贸易。但是
它严格地将这种贸易待遇限制在参加国或成员国之间。
自由贸易区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成员经济体之间没有共同对外关税。各成员经济体之
间的自由贸易,并不妨碍各成员经济体针对非自由贸易区成员国(或第三国)采取其他的贸
易政策。因此自由贸易区成员经济体之间没有共同的对外关税。
123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执行自由贸易政策时很难分清某种产品是来自伙伴国,还是来自
非成员国。因此容易出现这样一来的情况:来自非成员国的产品从对外关税较低的成员国进
入自由贸易区市场后,再进入关税水平较高的成员国,从而造成高关税成员国的对外贸易政
策失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常采取“原产地原则”。这一原则的基本内容是,只有产自
成员经济体内的商品才享有自由贸易,或免进口税的待遇。一般来说,所谓的原产地产品是
指,成品价值的50%以上是在自由贸易区内各成员国生产的产品。有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对某
些敏感产品的原产地规定更加严格,要求产品价值的60%,甚至75%以上产自成员国时才符
合原产地产品的规定。
二、关税同盟
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是指,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所有成员统一对非成员国
的进口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因此关税同盟与自由贸易区不同之处是,成员国在相互取
消进口关税的同时,设立共同对外关税,成员经济体之间的产品流动无须再附加原产地证明。
关税同盟规定成员国之间的共同对外关税,实际上是将关税的制定权让渡给经济一体化
组织。它不象自由贸易区那样,只是相互之间取消关税,而不作权利让渡。因此关税同盟对
成员经济体的约束力比自由贸易区大。
从经济一体化的角度看,关税同盟也具有某种局限性。随着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
各成员国的市场将完全暴露在其他成员国厂商的竞争之下。各成员国为保护本国的某些产
业,需要采取更加隐蔽的措施,如非关税壁垒。尽管关税同盟成立之初,已经明确规定了取
消非关税壁垒的问题,然而非关税壁垒措施没有一个统一的判断标准。因此关税同盟包含着
鼓励成员国增加非关税壁垒的倾向。同时,关税同盟只解决了成员国之间边境上的商品流动
自由化问题。当某一成员国商品进入另一个成员国境内后,各种国内限制措施仍然构成了自
由贸易的障碍。因此有人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向“共同市场”迈进。
三、共同市场
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是指,各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了自由贸易、建立了共同对
外关税,而且还实现了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可以说共同市场是比自由贸易区和
关税同盟更高一级的经济一体化形式。
共同市场的特点是,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了商品的自由流动,还实现了生产要素和服务
的自由流动。服务贸易的自由化意味着,成员国之间在相互提供通讯、咨询、运输、信息、
金融和其它服务方面实行自由,没有人为的限制;资本的自由流动意味着,成员国的资本可
以在共同体内部自由流出和流入;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意味着,成员国的公民可以在共同体内
的任何国家自由寻找工作。为实现这些自由流动,各成员国之间要实施统一的技术标准、统
124
一的间接税制度,并且协调各成员国之间同一产品的课税率;协调金融市场管理的法规、以
及成员国学历的相互承认等等。
共同市场的建立需要成员国让渡多方面的权利,主要包括进口关税的制定权,非关税壁
垒,特别是技术标准的制定权,国内间接税率的调整权,干预资本流动权等等。这些权利的
让渡表明,一国政府干预经济的权利在消弱,而经济一体化组织干预经济的权利在增强。然
而由于各成员国经济有差别,统一的干预政策往往难以奏效,所以超国家的一体化组织的干
预能力也是有限的。
四、经济联盟
经济联盟(Economic Union)是指,不但成员国之间废除贸易壁垒,统一对外贸易政策,
允许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而且在协调的基础上,各成员国采取统一的经济政策。
经济联盟的特点是,成员国之间在形成共同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协调它们之间的财政
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当汇率政策的协调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建立了成员国共同使
用的货币,或统一货币时,这种经济联盟又称为经济货币联盟。
经济联盟意味着,各成员国不仅让渡了建立共同市场所需让渡的权利,更重要的是成员
国让渡了使用宏观经济政策干预本国经济运行的权利。而且成员国不仅让渡了干预内部经济
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保持内部平衡的权利,也让渡了干预外部经济经济的汇率政策,维持外
部平衡的权利。这些政策制定权的让渡对共同体内部形成自由的市场经济,发挥“看不见的
手”的作用是非常有意义的。
五、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完全的经济一体化(Perfectly Economic Integration)是指,成员国在实现了经济联盟目
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协调、乃至统一的经济一
体化形式。如果说其他四种形态是经济一体化过程的中间阶段的话,那么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就是经济一体化的最终阶段。
完全的经济一体化的特点是,就其过程而言是逐步实现经济及其他方面制度的一体化。
从结果上看,它是类似于一个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就完全经济一体化的形式看,主要有
两种。一是邦联制,其特点是,各成员国的权利大于超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权利。二是
联邦制,其特点是,超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权利大于各成员国的权利。联邦制的国际经
济一体化组织类似于一个联邦制的国家。
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和完全的经济一体化是处在不同层次上的
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根据它们让渡国家主权程度的不同,一体化组织也从低级向高级排列;
但是这里不存在低一级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向高一级经济一体化组织升级的必然性。它们可以
125
根据成员国的具体情况决定,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是停留在原有的形式上,还是向高一级经
济一体化组织过渡。关键的问题是各成员国需要权衡自己的利弊得失。
第二节 关税同盟理论
关税同盟是经济一体化的典型形式,除自由贸易区外,其他形式的经济一体化都是以关
税同盟为基础逐步扩大其领域或内涵而成。所以,在理论上,关于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影响效
果的分析,大都以关税同盟为研究对象。
一、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
如上所述,关税同盟的重要特点是“对内自由、对外保护”。关税同盟在扩大区域内贸
易的同时,也减少了区域内成员国与区域外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因此它对国际贸易有很大
的影响。这种贸易上的影响可进一步区分为贸易创造(trade creation)效应和贸易转移(trade
diversion)效应。
(一)、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
贸易创造是指,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所带来的贸易规模的扩大。贸易
规模的扩大产生于相互贸易的便利,以及由取消贸易障碍所带来的相互出口产品价格的下
降。相应地成员国相互贸易的利益也会增加。贸易转移是指,建立关税同盟之后成员国之间
的相互贸易代替了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从而造成贸易方向的转移。以下我们通过
图9—1来说明两种效应。
假设世界上有A、B、C三个国家,都生产某一相同产品,但三国的生产成本各不相同。
现以A国为讨论对象,在图9—1中,S
A
表示A国的供给曲线,D
A
表示A国的需求曲线。
假设B、C两国的生产成本是固定的,图中PB、PC两条直线分别表示B、C两国的生产成本,
其中C国成本低于B国。
在组成关税同盟之前,A国对来自B、C两国的商品征收一相同的关税t。假设A国是
一小国,征收关税之后,B、C两国的相同产品若在A国销售,价格分别为PB+ t、PC+ t(<PA),
很显然,B国的产品价格要高于C国,故A国只会从C国进口,而不会从B国进口。此时,
A国国内价格为P
C
+t,国内生产为OQ
1
,国内消费为OQ
2
,从C国进口为Q
1
Q
2
。
假设A国与B国组成关税同盟,组成关税同盟后共同对外关税假设仍为t,即组成关
税同盟后,A国对来自B国的进口不再征收关税,但对来自C国的进口仍征收关税。如图
所示,B国产品在A国的销售价格现为P
B
,低于P
C
+t,所以B国取代C国,成为A国的供
126
给者。由于价格的下降,A国生产缩减至OQ
3
,Q
3
Q
1
是A国生产被B国生产所替代的部分,
此为生产效应。另一方面,价格的下降引起A国消费的增加,消费由原来的OQ
2
升至OQ
4
,
消费的净增部分Q
2
Q
4
为关税同盟的消费效应。
组成关税同盟后,A国的进口由原来的Q
1
Q
2
扩大到Q
3
Q
4
,新增加的贸易即是贸易创造
效应,如图所示,贸易创造效应=生产效应+消费效应=Q
3
Q
1
+Q
2
Q
4
。除去贸易创造部分,剩
下的Q
1
Q
2
部分,原来是从同盟外(C国)进口的,但组成关税同盟后,则改由同盟内其他
成员(B国)进口,即贸易方向了发生转移,故贸易转移效应=Q
1
Q
2
。
P
F
H
c
a
e
d b
E
G
S
A
D
A
P
C
+t
P
B
+t
P
A
P
C
P
B
O
Q
Q3 Q1 Q4 Q
2
图9—1
(二)、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
组成关税同盟后,A国消费者福利改善,而生产者福利则降低,如图所示,消费者剩余
增加(a+b+c+d),生产者剩余减少a。另外,原来从C国进口的关税收入(c+e)(e为矩形
EFGH的面积)现因改从同盟国进口而丧失。综合起来,关税同盟对A国的净福利效应=
(a+b+c+d)-a-(c+e)=(b+d)- e。
(b+d)为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其中b表示因同盟内成本低的生产(B国)替代了国内
成本高的生产而导致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d表示同盟内废除关税后进口价格下降、国内
消费扩大而导致的消费者福利的净增加;e则表示贸易转移的福利效应,因贸易转移意味着
同盟内成本高的生产替代了原来来自同盟外成本低的生产,故e表示这种替代所导致的资源
配置扭曲,即贸易转移对A国的福利不利。这样,关税同盟对A国福利的净影响可表示成
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减去贸易转移的福利效应。加入关税同盟对A国究竟有没有利,取决
于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是否能抵消贸易转移的福利效应。
127
以上考虑的是关税同盟对A国福利的影响。至于对B、C两国的影响,具体情况如下:
对B国而言,组成关税同盟后,出口增加,生产扩张,所以对B国有利;对C国来说,在
A、B组成关税同盟前,C国是A国的供给者,但现在因贸易转移,其出口减少,所以C国
福利必然因其贸易规模缩减而下降。
根据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判断出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
1.A国的供需弹性越大,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就越明显。在图9—1中,若A国的供给
曲线和需求曲线越平坦,则b、d的面积就越大;
2.组成关税同盟前,A国的关税水平越高,则组成同盟后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就越大,
而贸易转移的福利效应就越小;
3.B、C两国的成本越接近,则贸易转移的福利损失就越小。
综上所述,关税同盟并不一定能够增进福利。既然这样,为什么有些国家希望结成关税
同盟呢?事实上,除了上述的静态效应外,关税同盟还有其他的一些利益,如下面所讨论的
两种情况。
二、 关税同盟的扩大出口效应
我们在前面分析关税同盟的经济影响时,只是讨论了一国加入关税同盟前后得自进口
方面的福利影响。实际上,无论进口增加给该国带来多大的好处,总是有一个现实的问题存
在着,就是进口的增加所带来的贸易收支问题。因为在该国商品的出口量不变的的情况下,
进口量的增加将给该国带来大量的进口,从而出现贸易收支逆差的情况。在现实中,一国参
加关税同盟不仅能够带来一定的商品进口量的增加,还会带来出口的增加,对于一个希望参
加关税同盟的国家(特别是小国)而言,它的加入往往并非看准该关税同盟能给它带来多少
进口的好处,更多的是看重其产品的出口市场。总体上看,关税同盟将给参加国带来更大的
出口机会,从而带来更多的福利。具体情况我们可通过图9—2来解释。
在图9—2中,左图为A国的生产、消费和出口情况,右图为B国的生产、消费和进口
情况。假设C国的生产成本固定不变,在组成关税同盟之前,世界价格为P
w
,等于C国的
生产成本。B国对来自所有国家的进口商品一律征收关税,征税后的价格为P
t
,此时A国
的出口为fg,B国的进口量为ab,其中一部分来自A国,从A国进口的数量为ac,即ac=fg,
而剩下的部分则从C国进口,进口量为cb。
A、B两国组成关税同盟后,由于B国对A国的进口商品免税而对C国的进口仍征收关
税,故在B国国内市场上A国商品的价格要低于C国同样商品的价格,于是B国转而只从
A国进口。但A、B两国间关税刚一撤除时,B国对进口的需求大于A国的出口供给(对应
128
于P
w
),所以B国的出口商品价格要上升,出口扩大。当价格升至P
u
时,A、B两国的贸易
达到平衡,A国的出口等于B国的进口,即hi=de。
g
f
e
b
c
a
d
O
P
w
P
u
P
t
D
A
S
A
D
B
S
B
P
Q
Q
h i
图9—2
由此可见,加入关税同盟对A国来说,可以达到扩大出口、增加出口收入的目的。这
一点对于那些国内市场狭小的国家来说无疑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入关税同盟,利用区域
内市场扩大出口,带动经济发展,对这些国家来说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三、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
关税同盟不仅会给参加国会带来静态影响,还会给它们带来某些动态影响。有时,这种
动态效应比其静态效应更为重要,对成员国的经济增长有重要的影响。
关税同盟的第一个动态效应就是大市场效应(或规模经济效应)。关税同盟建立以后,
在排斥第三国产品的同时,为成员国之间产品的相互出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所有成员国的
国内市场组成一个统一的区域性市场。这种市场范围的扩大促进了企业生产的发展,使生产
者可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享受到规模经济的利益,并且可进一步增强同盟内的
企业对外,特别是对非成员国同类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关税同盟所创造的大市场效应引发
了企业规模经济的实现。这种效应与幼稚产业论有某些相似之处,因而比较适合于一些国内
市场狭小或比较依赖对外贸易的国家。
第二,关税同盟的建立促进了成员国之间企业的竞争。在各成员国组成关税同盟以前,
许多部门已经形成了国内的垄断,几家企业长期占居国内市场,获取超额垄断利润。因而不
129
利于各国的资源配置和技术进步。组成关税同盟以后,由于各国市场的相互开放,各国企业
面临着来自于其他成员国同类企业的竞争,谁在竞争中取胜,谁就可以享受大市场带来的规
模经济的利益,否则就会被淘汰。各企业为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必然会纷纷改善生产经
营效率,增加研究与开发投入,增强采用新技术的意识,不断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在同盟内
营造一种浓烈的竞争气氛,提高经济效率,促进技术进步。
第三,关税同盟的建立有助于吸引外部投资。关税同盟的建立意味着对来自非成员产
品的排斥,同盟外的国家为了抵消这种不利影响,可能会将生产点转移到关税同盟内的一些
国家,在当地直接生产并销售,以便绕过统一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这样客观上便产生了一
种伴随生产转移而生的资本流入,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
当然,关税同盟的建立还会产生某些负面影响。首先,关税同盟的建立促成了新的垄
断的形成,如果关税同盟的对外排他性很大,那么这种保护所形成的新垄断又会成为技术进
步的严重障碍。除非关税同盟不断有新的成员国加入,从而不断有新的刺激,否则由此产生
的技术进步缓慢现象就不容忽视。其次,关税同盟的建立可能会拉大成员国不同地区之间经
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关税同盟建立以后,资本逐步向投资环境比较好的地区流动,如果没有
促进地区平衡发展的政策,一些国家中的落后地区与先进地区的差别将逐步拉大。
本章小结
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成员经济体通过达成某种协议而建立起来的
经济合作组织,经济一体化由低到高可分为五种形式: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
经济联盟和完全的经济一体化。关税同盟对国际贸易和区域内外的国家以及世界福利都会产
生影响。其对贸易的影响可区分为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两种效应,其中贸易创造是指,由于
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所带来的贸易规模的扩大;贸易
转移则是指,成员国实现自由贸易后所产生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代替了原来成员国与同盟外
国家之间的贸易。从静态利益看,加入关税同盟的利弊取决于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和贸易转
移的福利效应的对比,若前者大于后者,关税同盟可改善成员国的福利和世界福利,但因贸
易转移的存在对非成员的福利则有不利的影响。现实中,加入关税同盟对一些国内市场狭小
的国家来说,可利用同盟内的统一市场,达到扩大出口,增加国民收入的目的。此外,关税
同盟对成员国的经济增长还会带来很多好处,这种动态利益主要包括市场扩大效应(或规模
经济效应)、竞争效应以及外来投资促进效应等。
130
练习与思考
1. 试比较各种经济一体化形式之间的差异。
2. 结合实际,试析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建立通常需要具备那些条件?
3. 共同对外关税的高低对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有什么影响?
4. 既然区域一体化在消除贸易壁垒方面与贸易自由化是一致的,但为什么它并不一定能增
进世界福利?
5. 新成员不断加入关税同盟对关税同盟的贸易转移效应有什么影响?
6. 组成关税同盟后,规模经济利益的实现对同盟内企业在同盟外市场上的竞争力有什么影
响?
7. 关税同盟对那些垄断程度较高的停滞产业有什么影响?
8
*
. 根据图9—1,假设A国不与B国组成关税同盟,而是采取削减关税的作法,将关税降 低
到使进口商品价格加关税之后正好等于PB,试判断这种作法的净福利效应。与关税同
盟相比,哪一种方式更好?为什么?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