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教学大纲 (第二次修订) 课程名称: 会 计 学 系(院、部): 会计学院 教研室: 基础会计教研室 云南财贸学院会计学院 基础会计教研室 ? 编 写 说 明 会计学是为非会计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会计基础知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了解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学会利用会计信息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本门课程中把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知识统一起来讲授,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从会计的基础知识入手,逐步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通过财务会计中成本计算原理向学生引入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现代企业会计的两大分支,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本课程是把会计基础知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为一体的知识体系,有利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掌握现代会计全貌的基础知识,在教学中要注重这三部分知识的融合。 本课程侧重于会计的基本理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内容的讲述。既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也注重分析比较国际会计惯例,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会计学科的前沿问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管理科学,会计的程序与方法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运用习题、案例教学、实验课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真正掌握会计的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是针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开设,在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了解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会计知识是从事任何经济工作都必须掌握的一门知识,无论是作为会计信息的提供者还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都需要很好地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本课程总课时为72课时。 课 时 分 配 表 章 节 教 学 内 容 学时安排  第一章 会计学的基本概念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二、会计基本假设 三、会计目标与会计职能 四、会计要素 五、会计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六、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3  第二章 现代会计的两大领域 一、现代企业制度、金融市场与会计学科发展的共生互动性 二、现代会计的两大领域: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1  第三章 复式簿记系统(一)——账户与复式记账 一、会计恒等式 二、账户 三、复式记账 四、借贷记账法的过账与试算平衡 五、总分类与明细分类账核算 5  第四章 复式簿记系统(二)——会计循环 一、会计循环的基本环节 二、利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有关的账项调整 三、结账 四、财务报表的编制 4  第五章 复式簿记系统(三)——主要经济业务举例 一、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 二、生产准备业务的核算 三、产品生产业务的核算 四、销售业务的核算 五、企业财务成果的核算 六、投资业务的核算 8  第六章 会计凭证与账簿 一、会计凭证概述 二、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 三、记账凭证 四、会计凭证的传递保管 五、账簿及其登记 六、日记账 七、分类账及各种记账程序 八、科目汇总表记账程序实例 4  第七章 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二、负债的确认与计量 三、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与计量 四、资产负债表概述 五、我国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 4  第八章 利润表 一、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二、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三、收益(利润)的确认与计量 四、利润表概述 五、我国利润表编制方法 六、利润分配表编制方法 3  第九章 现金流量表 一、现金流量表概述 二、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和结构 三、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 四、现金流量表编制例解 3  第十章 财务报表分析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与方法 二、若干财务比率的分析 1  第十一章 财务会计的发展 一、财务会计的基本特点 二、现行财务会计与财务报告模式的局限性 三、80年代以来财务会计面临的新挑战局限性 四、财务会计与财务报告的新思路 五、关于财务会计的新领域 1  第十二章 生产成本计算原理 一、成本的分类及其在生产进程中的形式与积累 二、成本计算方法概论 三、分批成本计算 四、分步成本计算 3  第十三章 标准成本系统 一、标准成本的概念 二、标准成本的制定 三、差异分析 四、标准成本系统的账务处理  4  第十四章 成本性态与变动成本计算 一、成本性态分析 1.? 成本分类 2.? 混合成本分解 二、变动成本计算 1.变动成本法计算原理 2.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比较 4  第十五章 本量利分析 一、本量利分析基本模型 二、盈亏临界点分析 三、各因素变动分析 四、敏感性分析 五、本量利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5  第十六章 短期经营决策方案的经济效益评价 一、特殊“成本”概念 二、产品生产、定价和库存的决策分析 二、各种短期决策方法在经济效益中的评价 5  第十七章 长期投资决策方案经济效益的评价 一、长期投资决策方案经济效益评价的基础 二、长期投资决策方案主要经济评价指标的计算原理 三、长期投资决策方案的对比与选优 四、长期投资决策方案的风险分析与不确定性分析 五、固定资产更新、租赁或购买决策方案的经济分析 8  第十八章 预算控制 一、生产经营全面预算 二、预算控制的几种形式 2  第十九章 责任会计 一、? 责任中心的划分 二、? 不同类型的责任中心责任会计的主要特点 三、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 2  第二十章 企业综合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 一、企业综合业绩评价制度 二、企业激励机制 1  第二十一章 当代管理会计的新发展 一、先进技术设备投资决策方案效益评价的特点 二、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管理 三、战略管理与战略管理会计导论 1   教 材 目 录 第一章 会计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客观环境制约下的会计发展 第二节 会计: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第三节 会计基本假设 第四节 会计目标与会计职能 第五节 会计要素 第六节 会计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第七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第二章 现代会计的两大领域 第一节 现代企业制度、金融市场与会计学科发展的共生互动性 第二节 现代会计的两大领域: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第三章 复式簿记系统(一)——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一节???????????????? 会计恒等式 第二节???????????????? 账户 第三节???????????????? 复式记账 第四节???????????????? 借贷记账法的过账与试算平衡 第五节 总分类与明细分类账核算 第四章 复式簿记系统(二)——会计循环 第一节?????????????? 会计循环的基本环节 第二节?????????????? 利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有关的账项调整 第三节?????????????? 结账 第四节 财务报表的编制 第五章 复式簿记系统(三)——主要经济业务举例 第一节???????????? 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 第二节???????????? 生产准备业务的核算 第三节???????????? 产品生产业务的核算 第四节???????????? 销售业务的核算 第五节???????????? 企业财务成果的核算 第六节 投资业务的核算 第六章 会计凭证与账簿 第一节??????????? 会计凭证概述 第二节??????????? 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 第三节??????????? 记账凭证 第四节??????????? 会计凭证的传递保管 第五节??????????? 账簿及其登记 第六节??????????? 日记账 第七节??????????? 分类账及各种记账程序 第八节 科目汇总表记账程序实例 第七章 资产负债表 第一节??????? 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第二节??????? 负债的确认与计量 第三节???????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与计量 第四节??????? 资产负债表概述 第五节??????? 我国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 第八章 利润表 第一节??????? 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第二节??????? 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第三节??????? 收益(利润)的确认与计量 第四节??????? 利润表概述 第五节??????? 我国利润表编制方法 第六节 利润分配表编制方法 第九章 现金流量表 第一节??????? 现金流量表概述 第二节??????? 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和结构 第三节??????? 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编制例解 第十章 财务报表分析 第一节??????? 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与方法 第二节??????? 若干财务比率的分析 第十一章 财务会计的发展 第一节??????? 财务会计始终处于发展的过程中 第二节??????? 局限性与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 未来的改进展望 第十二章 生产成本计算原理 第一节??????? 成本的分类及其在生产进程中的形式与积累 第二节??????? 成本计算方法概论 第三节??????? 分批成本计算 第四节 分步成本计算 第十三章 标准成本系统 第一节??????? 标准成本的概念 第二节??????? 标准成本的制定 第三节??????? 差异分析 第四节??????? 标准成本系统的账务处理 第十四章 成本性态与变动成本计算 第一节??????? 成本性态分析 第二节??????? 变动成本计算 第十五章 本量利分析 第一节??????? 本量利分析基本模型 第二节??????? 盈亏临界点分析 第三节??????? 各因素变动分析 第四节??????? 敏感性分析 第五节??????? 本量利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第十六章 短期经营决策方案的分析评价 第一节??????? 不同目的不同成本 第二节??????? 产品生产决策分析 第三节??????? 产品定价决策分析 第四节 库存决策分析 第十七章 长期投资决策方案经济效益的评价 第一节??????? 长期投资决策方案经济效益评价的基础 第二节??????? 长期投资决策方案主要经济评价指标的计算原理 第三节??????? 长期投资决策方案的对比与选优 第四节??????? 长期投资决策方案的风险分析与不确定性分析 第五节??????? 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方案的经济分析 第六节??????? 固定资产租赁或购买决策方案的经济分析 第十八章 预算控制 第一节??????? 生产经营全面预算 第二节??????? 预算控制的几种形式 第十九章 责任会计 第一节 现代企业分权组织与责任中心的划分 第二节 不同类型的责任中心责任会计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 内部转移价格 第二十章 企业综合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 第一节??????? 企业综合业绩评价制度 第二节??????? 企业激励机制 第二十一章 当代管理会计的新发展 第一节??????? 先进技术设备投资决策方案效益评价的特点 第二节??????? 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管理 第三节??????? 战略管理与战略管理会计导论 第一章 会计学的基本概念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会计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阶段,即古代会 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特定的发展阶段。会计的定义、会计基本假设、会计目标、会计职能、会计要素、会计基本程序与方法以及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要求:掌握会计的定义、四项会计基本假设、会计目标、会计职能、会 计核算的四个基本程序、会计核算的若干项基本原则。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会计的定义,会计基本假设,会计职能,会计基本程序与方法以及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二)教学难点 会计基本假设,会计职能,会计基本程序与方法以及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为主,自学、讨论和作业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客观环境制约下的会计发展 会计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古代会计阶段 近代会计阶段 现代会计阶段 第二节 会计: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1、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观点的提出 2、对各种会计定义的分析 3、定义涉及的基本概念 (1)信息 (2)财务信息 (3)系统 4、定义的补充内容 (1)会计对象 (2)会计主体 5、会计的定义 第三节 会计基本假设 1、四项会计基本假设 (1)会计主体 (2)持续经营 (3)会计分期 (4)货币计量(币值稳定不变) 2、会计基本假设的新发展(了解内容,目的是拓宽知识面) 第四节 会计目标与会计职能 1、会计目标 (1)会计信息使用者 (2)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信息 (3)会计如何提供信息 (4)会计目标的提出 2、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相关性与可靠性 3、会计职能 (1)反映经济活动 (2)控制经济活动 (3)评价经营业绩 (4)参与经济决策 (5)预测经营前景 4、会计目标与会计职能的关系 第五节 会计要素 1、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 2、会计要素的种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第六节 会计基本程序与方法 1、会计基本程序 (1)会计确认 (2)会计计量 (3)会计记录 (4)财务报告 2、会计核算方法 第七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1、总体性要求 (l)客观性原则 (2)可比性原则 (3)一贯性原则 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相关性 (2)及时性 (3)明晰性 3.会计确认、计量要求 (1)权责发生制 (2)配比原则 (3)历史成本原则 (4)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5)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4、修正性要求 (l)谨慎性原则 (2)重要性原则 五、考试范围与题型 (一)考试范围 1.基本概念 会计、会计主体、持续经营、货币计量、会计分期、会计原则。 2.基本理论 会计原则的应用。 (二)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和简述题。 第二章 现代会计的两大领域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了解现代会计两大领域形成的历史背景。 要求:掌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与联系(同源分流),并能应用现代企业制度、金融市场与会计学科的共生互动关系分析现代会计的发展动因及其发展趋势。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如何“同源分流”,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教学难点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联系和区别。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自学为主、课堂讨论为辅。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现代企业制度、金融市场与会计学科发展的共生互动性 1.现代企业制度与金融市场的共生互动性 (1)企业制度的发展轨迹 (2)现代企业制度与金融市场的共生互动性关系 2、现代企业制度、金融市场与会计学发展的共生互动性 (1)现代企业制度与金融市场的发展推动会计学科发展 (2)会计学科发展推动现代企业制度与金融市场的发展 第二节 现代会计的两大领域: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1、现代会计形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个相对独立领域的历史背景 (1)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对会计学科的深刻影响 (2)财务会计概念 (3)管理会计概念 2、现代会计的“同源分流”: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1)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 (2)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 3、成本会计既是管理会计的前身又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中介 (1)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前身 (2)成本会计是连接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桥梁 4、会计信息系统“受托责任” 的延伸: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审计 (1)会计信息系统“受托责任” 与审计 (2)注册会计师审计与会计的外部社会化职能 (3)内部审计与会计的内部企业化职能 五、考试范围与题型 (一)考试范围 1.基本概念 现代企业制度、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 2.基本理论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和区别。 (二)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和简述题。 第三章 复式簿记系统:账户与复式记账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在了解会计的定义、会计基本假设、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对象及会计六个要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会计恒等式、账户的结构、账户体系、复式记账方法、过账与试算平衡以及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 要求:掌握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类账户的基本结构;掌握借贷记账法、过账程序以及试算平衡的基本原理;掌握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要点。从本章开始对复式簿记系统进行系统的学习。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会计等式,账户的结构,账户体系,复式记账方法,过账与试算平衡以及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 (二)教学难点 会计等式,账户的结构,复式记账方法。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为主,自学、讨论和作业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会计恒等式 1、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 2、收入—费用=利润 3、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第二节 账户 1、账户设置的原则 2、账户结构 (1)资产 (2)负债 (3)所有者权益 (4)收入 (5)费用 3、账户体系 第三节 复式记账 1、复式记账方法 2、记账规则 3、经济业务的类型及如何利用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 第四节 过账与试算平衡 1、过账 2、试算平衡 第五节 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核算 1、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核算 2、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 3、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互相核对 五、考试范围与题型 (一)考试范围 1.基本概念 会计等式、账户、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试算平衡和平行登记。 2.基本理论 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原理、借贷记账原理和试算平衡方法。 (二)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述题、核算题。 第四章 复式簿记系统:会计循环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了解会计循环的基本步骤。 要求:掌握利用权责发生制进行账项调整的类型及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在学习上一章有关会计恒等式、账户等记账知识的基础上,本章试图让学生对整个账务处理的过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通过简单的实例把会计循环的完整的基本环节展示出来。因此本章的重点在于把握会计循环的基本环节。 (二)教学难点 本章的难点在于对权责发生制的理解,也就是对会计确认时间基础的认识上。权责发生制,又称应计制,是指以权利或者责任的发生与否为确认的标准,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尤其如此。而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是以是否收到或付出现金为标准为进行确认,对收入与费用的确认尤其如此,现金收入全部当作收入、现金支出全部当作费用,而无视与现金收支相关联的经济业务实质是否已经形成相应的权利或者义务。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为主,自学、讨论和作业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会计循环的基本环节 1、对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凭证与会计分录 2、过账与分类账 3、调整前试算表 第二节 利用权责发生制进行账项调整 1、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 2、权责发生制进行账项调整内容 (1)应计项目:应计费用 应计收入 (2)递延项目:预付费用 预收收入 (3)其他项目:坏账准备 累计折旧 (4)税金及附加费用 (5)结账后试算表 第三节 结账 1、成本的确定与结转 2、完工产品成本的确定与结转 3、产品销售成本的确定与结转 4、所得税 5、结账 (1)虚账户的结账 (2)实账户的结账 6、结账后试算表 第四节 财务报表的编制 1、利润表 (1)单步式 (2)多步式 2、资产负债表 (1)报告式 (2)账户式 五、考试范围与题型 (一)考试范围 1.基本概念 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账项调整、过账、应计项目和递延项目。 2.基本理论 会计循环的步骤。 (二)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述题、核算题、计算题。 第五章 复式簿记系统:主要经济业务举例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以工业企业为例,通过对工业主要经济业务的讲解,复习账户及借贷记账法,掌握复式簿记系统在实务中的应用。 要求:了解资金筹集业务、生产准备业务、产品生产业务、销售业务、财务成果以及短期投资的会计核算。掌握这些典型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第三章、第四章讲解了会计等式、账户与复式记账以及会计循环等的内容。本章以工业企业为例,通过对工业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会计核算的讲解,加深对账户与借贷记账法的认识,进一步了解与熟悉会计循环。因此本章的重点在于把握工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二)教学难点 本章的难点在于材料发出计价的具体方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简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短期投资取得成本的确定;短期投资的现金股利和利息;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为主,讨论和作业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资金筹集业务 1.实收资本(股本)的核算 2.资本公积的核算 3.长期借款的核算 4.短期借款的核算 第二节 生产准备业务 1.固定资产购买或建造的核算 2.材料采购与发出业务 (1)材料采购 (2)材料发出 存货发出的具体辨认法 加权平均法 先进先出法 后进先出法 第三节 产品生产业务 1.生产成本 2.制造费用 3.待摊费用与预提费用 4.应付工资与应付福利费 5.累计折旧 6.库存商品 第四节 销售业务 1.主营业务收入 2.主营业务成本 3.营业费用 4.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5.应收账款 第五节 企业财务成果的核算 1.营业外收入 2.营业外支出 3.本年利润 4.所得税 5.利润分配 第六节 投资业务的会计核算 1.投资分类 2.短期投资取得成本 3.短期投资的现金股利和利息 3.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 (1)成本法 (2)市价法 (3)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4)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计提 4.短期投资的处置 (1)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处理 (2)处置时投资成本的结转 五、考试范围与题型 (一)考试范围 1.基本概念 实收资本、物资采购成本、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生产成本、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 2.基本理论 工业企业的资金筹集、供应、生产、销售和财务成果的核算、短期投资的核算。 (二)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述题、计算题和核算题。 第六章 会计凭证与账簿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了解会计凭证的基本概念与作用、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 证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账簿及其登记、日记账、分类账及各种记账程序。 要求:掌握会计凭证的概念;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种类及登记要点;会 计凭证传递保管的原则;账簿的种类;日记账的分类;分类账的格式以及各种记账程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采用复式记账法通过账户把发生的经济业务加以提炼形成会计分录时需要客观存在的会计凭证为依据,而且也必须借助于账簿对此进行进一步的分类、整理和系统化。可见,填制凭证与登记账簿,作为会计核算的两种基本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章的重点在于把握填制与登记账簿这两种基本会计核算方法。 (二)教学难点 本章的难点在于掌握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种类、登记要点及用途;账簿的分类、登记要点及用途;各种记账程序的特点及其优缺点、适用范围。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为主,自学、讨论和作业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会计凭证概述 1.会计凭证的概念 2.会计凭证的基本作用 第二节 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 1.原始凭证分类 (1)按照来源不同分为外来原始凭证与自制原始凭证 (2)而自制原始凭证按照填制手续的不同分为一次平整、累计凭证与汇总原始凭证 2.原始凭证填制的基本内容 3.原始凭证填制必须符合的条件 4.原始凭证的审核 (1)审核合法性 (2)审核合理性 (3)审核完整性 (4)原始凭证审核后的有关处理 第三节 记账凭证 1.记账凭证的分类 (1)按照适用经济业务范围不同分为专用记账凭证与通用记账凭证 (2)按照填制方式分为单式记账凭证与复式记账凭证 2.记账凭证基本内容 3.记账凭证的填制 4.记账凭证的审核 第四节 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 l.原始凭证的传递 2.会计凭证的保管 第五节 账簿及其登记 1.账簿的意义 2.设置账簿的原则 3.账簿的种类 (1)按照用途可以分为日记账、分类账、联合账簿与备查账簿 (2)按照外表形式分为订本账簿、活页账簿与卡片账簿 (3)按照账页格式分为一栏式账簿、二栏式账簿、三栏式账簿、多栏式账簿与数量金额式账簿 4.账簿的设置与登记 (1)账簿的基本结构 (2)登记账簿的基本要求 5.对账与结账 (1)对账,包括账账、账证、账实核对 (2)结账 6.查错与会计记录的更正 (1)查错 (2)会计记录错误的更正: 划线更正法 红字更正法 补充登记法 第六节 日记账 1.普通日记账 2.特种日记账 第七节 分类账及各种记账程序 1.总分类账及明细分类账的结构及其登记方法 (1)总分类账的结构与登记方法 (2)明细分类账的设置与登记方法:三栏式明细分类账、 数量金额式明细分类账 、多栏式明细分类账 (3)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关系 2.记账程序 (1)记账凭证记账程序 (2)科目汇总表记账程序 (3)汇总记账凭证记账程序 (4)日记总账记账程序 (5)通用日记账记账程序 五、考试范围与题型 (一)考试范围 1.基本概念 会计凭证、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对账、结账及账程序。 2.基本理论 原始凭证填制要求、记账凭证填制要求、错账的更正方法和记账凭证记账程序。 (二)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述题。 第七章 资产负债表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了解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大会计要素的定义、特征、分类、确认与计量。 要求:掌握资产负债表的作用、局限性、内容、格式与编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二)教学难点 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存 货”等项目,重点掌握其填列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为主,自学、讨论和作业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1.资产的定义与特征 2.资产的分类与确认 (1)在财务报表中确认的基本原理 (2)资产的分类与确认 3.资产的计量 (1)在财务报表中的计量原理 (2)资产的计量属性 第二节 负债的确认与计量 1.负债的定义与特征 2.负债的分类 3.流动负债的确认与计量 4.长期负债的确认与计量 第三节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与计量 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与特征 2.所有者权益的内容 3.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与计量 (1)投入资本的确认与计量 (2)资本公积的确认与计量 (3)留存收益的确认与计量 第四节 资产负债表概述 1.资产负债表的作用 2.资产负债表的局限性 3.资产负债表的内容 4.资产负债表的格式 (1)账户式资产负债表 (2)报告式资产负债表 (3)财务状况式资产负债表 第五节 我国资产负债表编制方式 1.我国资产负债表简介 2.资产负债表编制方式 3.资产负债表编制实例 五、考试范围与题型 (一)考试范围 1.基本概念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及资产负债表的作用。 2.基本理论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二)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述题、计算题和核算题。 第八章 利 润 表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了解收入、费用、利润三大会计要素的定义、特征、构成、确认与计量。 要求:掌握利润表的作用、当期经营收益观和总括收益观、利润表的格式与编制以及利润分配表的编制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利润表的编制:报表各项目主要根据各损益类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分析填列。 (二)教学难点 利润分配表的编制:报表各项目主要根据“本年利润”科目和“利润分配” 科目所属有关明细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为主,讨论和作业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1.收入的定义与特征 2.收入的构成 3.收入的确认 4.收入的计量 第二节 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1.费用的定义与特征 2.费用的分类 (1)按照费用的经济用途分类 (2)按照费用的经济性质分类 3.费用的确认 4.费用的计量 第三节 收益(利润)的确认与计量 1.收益(利润)的定义与特征 2.收益(利润)的确认与计量 第四节 利润表概述 1.利润表的作用 2.当期经营收益观和总括收益观 3.利润表的格式 (1)单步式利润表 (2)多步式利润表 第五节 我国利润表编制方法 1.我国利润表简介 2.利润表的编制方式 3.利润表编制实例 第六节 利润分配表编制方法 利润分配表编制实例 五、考试范围与题型 (一)考试范围 1.基本概念 收入、收入的确认、费用、费用的确认和利润的含义。 2.基本理论 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的编制方法。 (二)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述题、计算题和核算题。 第九章 现金流量表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了解现金流量表的作用及其取代财务状况变动表的原因。 要求:掌握现金流量表的内容与结构及其编制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教学重点 现金流量表概念;现金流量表编制基础;现金流量的分类;现金流量表主表中重点项目的确定;现金流量表中的勾稽关系。 (二)教学难点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为主,自学、讨论和作业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现金流量表概述 1.现金流量表对财务状况变动表的取代 2.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第二节 现金流量表的内容与结构 1.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 2.现金流量的分类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3.现金流量表的结构 (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列报方法 (2)现金流量表的结构 第三节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1.现金流量表编制的基本原理 2.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和程序 (1)工作底稿法 (2)T形账户法 3.采用间接法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 五、考试范围与题型 (一)考试范围 1.基本概念 现金、现金等价物、现金流量表、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等。 2.基本理论 现金流量的分类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二)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述题。 第十章 财务报表分析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了解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和方法。 要求:掌握分析企业财务状况、收益状况和获利能力的财务比率。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教学重点 偿债能力分析: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 (二)教学难点 营运能力分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为主,自学、讨论和作业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与方法 1.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 2.财务报表分析的步骤与方法 (1)财务报表分析的步骤 (2)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 比较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 第二节 若干财务比率的分析 1.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比率 (1)现金比率 (2)流动比率 (3)速动比率 2.反映企业资产利用效率的比率 (1)流动资产利用效率的分析 (2)固定资产利用效率的分析 (3)全部资产利用效率的分析 3.反映企业财务结构的比率 (1)负债比率分析 (2)固定资产占用资金的分析 4.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财务比率 (1)销售利润率 (2)销售利税率 (3)成本费用利润率 (4)全部资产利润率 (5)净资产利润率 (6)资本金利润率 (7)普通股东权益报酬率 (8)普通股每股收益额 (9)市盈率 (10)价格股利率 (11)股利分派率 (12)普通股每股账面价值 五、考试范围与题型 (一)考试范围 1.基本概念 财务报表分析、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 2.基本理论 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等。 (二)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和计算题。 第十一章 财务会计的发展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财务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发展、现行财务会计与财务报告模式的局限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财务会计面临的新挑战。 要求:掌握财务会计基本概念、财务会计与财务报告的可能改进思路及新的发展领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在认识现行财务会计局限性的基础上,重点把握财务会计面临的新挑战,财务会计与财务报告的可能改进思路及新的发展领域。 (二)教学难点 本章的难点在于认识和理解,只要客观环境和人们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依存于环境和需求的财务会计就会发生可能的与必要的变化;如何改进才能克服其局限性,提高其有用性;由于经济、金融等环境变化而给会计带来新问题,由此而发展起来的财务会计新领域。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为主,自学、讨论和作业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财务会计始终处于发展的过程中 1.财务会计的基本特点 2.在继承的基础上财务会计已经有所发展 (1)在确认方面 (2)在计量方面 (3)在记录方面 (4)在报告方面 第二节 局限性与面临的挑战 1.现行财务会计与财务报告模式的局限性 2.80年代以来财务会计面临的新挑战 第三节 未来的改进展望 1.关于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 (1)要素的定义与确认 (2)关于计量属性 (3)关于报告 2.财务会计与财务报告的新思路:富有新意的建议 (1)AICPA的《论改进企业报告》 (2)Steven M.H Wallman关于财务报告的改革建议 3.关于财务会计的新领域 (1)衍生金融工具会计 (2)人力资源会计 (3)社会经济会计 五、考试范围与题型 (一)考试范围 基本理论:在认识现行财务会计局限性的基础上,重点把握财务会计面临的新挑战,财务会计与财务报告的可能改进思路及新的发展领域。 (二)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述题、论述题。 第十二章 生产成本计算原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了解企业成本的分类及其在生产进程中的形成与积累,掌握企业成本计算的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并应用这些原理分析、说明生产成本计算既是财务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管理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 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将为以后管理会计部分的各章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也进一步补充说明前财务会计部分存货核算特别是库存商品核算的未尽事宜。要求掌握成本的概念,分类,成本计算的要求,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三种主要的成本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概念:成本、成本计算、分步法、分批法、品种法等 理论:产品生产成本计算原理 应用:产品成本计算的各种方法 (二)教学难点 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将作业、案例和例题融为一体,学生多做,老师指导。老师应针对所教学生实际情况,针对各个知识点的练习,由学生多练。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成本的分类及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形成与积累 1.成本的分类 (1)成本按经济用途的分类 (2)成本按可辨认性的分类 (3)成本按可盘存性的分类 (4)成本按性态的分类 (5)成本按可控性的分类 2.成本在生产进程中的形成与积累(用图式表示) 第二节????? 成本计算方法概论 1.概述 (1)分批成本计算 (2)分步成本计算 2.制造费用的分配 (1)制造费用分配于各有关产品 (2)制造费用在部门间的分配 第三节 分批成本计算 举例说明分批成本计算的基本程序 第四节 分步成本计算 1.基本程序 2.约当产量 (1)约当单位的计算原理 (2)利用约当单位进行成本计算 3.生产中的耗费与损毁对成本的影响 (1)生产中投入与产出实物单位的平衡公式 (2)生产中的耗费与损毁在成本计算中不另设项目单独表现 (3)生产中的耗费与损毁在成本计算中另设项目单独表现 4.联产品、副产品成本计算 (1)概述 (2)联产品成本计算 〈1〉联合成本按实物单位分配 〈2〉联合成本按分离后的售价分配 〈3〉联合成本按最终可实现价值分配 5.副产品成本计算 五、考试范围与题型 (一)考试范围 1.基本概念 成本分类、成本计算、分步法、分批法、品种法。 2.基本理论 制造费用分配于各有关产品、制造费用在部门间的分配、约当单位的计 算原理、分步法、分批法、品种法。 (二)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述题、计算题。 第十三章 标准成本系统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了解标准成本系统的概念及组成,掌握制定标准成本及成本差异分析的方法,并了解如何进行标准成本系统的账务处理。 要求:掌握标准成本制定、成本差异计算与分析和成本差异处理三个组成部分。在现代企业中,管理者怎样控制所投入资源的价格和数量,关键不在于事后如何确定产品的实际成本,而在于把成本的事前计划、日常控制和最终产品成本确定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据以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标准成本系统的运用,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概念: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系统、数量差异、价格差异、成本差异计算等。 理论:标准成本制定、成本差异计算与分析和成本差异处理三个组成部分的标准成本系统 应用:成本差异计算与分析 (二)教学难点 1.标准成本制定、成本差异计算与分析 2.成本差异处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标准成本的概念 1.标准成本 (l)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 (2)标准成本的作用 (3)标准成本的分类 2.标准成本系统 第二节 标准成本的制定 l.标准成本的制定原理 2.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 3.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 4.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 (1)编制原理 (2)变动性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 (3)固定性制造费川的标准成本 5.标准成本的制定 第三节 差异分析 1.直接材料的差异分析 (1)价格差异 (2)数量差异 (3)进一步的分析 2.直接人工的差异分析 (1)价格差异、数量差异分析 (2)直接人工混合差异分析 3.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 (1)变动性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 (2)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 第四节 标准成本系统的账务处理 1.简例 2.原材料的采购与领用的账务处理 (1)原材料的采购 (2)原材料的领用 3.直接人工的账务处理 4.制造费用的账务处理 (1)变动性制造费用 (2)固定性制造费用 5.产品完工入库的账务处理 6.产品销售的账务处理 五、考试范围与题型 (一)考试范围 1.基本概念 标准成本、标准成本系统、数量差异、价格差异、成本差异。 2.基本理论 标准成本的制定、标准成本差异计算和分析。 (二)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述题、计算题。 第十四章 成本性态与变动成本计算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了解成本性态分析的意义和变动成本计算的方法;掌握按成本性态成本可分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变动成本计算与完全成本计算的异同点。 要求:适应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制定长期经营战略的需要,从研究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出发,提出“成本习性”这一新的成本分类标准,把全部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这是管理会计规划与控制企业经济活动的基本前提,也是研究管理会计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学习变动成本的计算,掌握变动成本法的特点和理论根据,建立“贡献毛益”的概念,通过变动成本计算提供对企业经营决策具有重要作用的成本信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概念:成本、成本性态、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混合成本、贡献毛益、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等。 理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混合成本的特性;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 应用条件、成本构成内容、确定损益的程序不同。 应用:混合成本的分解;利用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计算单位产品成本和税前利润。 (二)教学难点 1.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 2.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成本构成内容 3.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计算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和学生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成本性态分析 1.固定成本 (1)固定成本的定义 (2)固定成本的分类 2.变动成本 3.半变动成本 (1)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半变动成本形式 (2)半变动成本的分解 第二节 变动成本计算 1.变动成本计算的原理 变动成本计算与完全成本计算的比较 (1)产量稳定,销售量不等 (2)销售量稳定,产量不等 2.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相互补充、结合使用 五、考试范围与题型 (一)考试范围 1.基本概念 成本性态、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混合成本、贡献毛益、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等。 2.基本理论 混合成本分解、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计算的不同。 (二)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述题、计算题。 第十五章 本量利分析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了解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盈亏临界点分析及敏感性分析,并可通过本量利分析进行简单的生产经营决策。 要求:在学习了成本性态以后,对管理会计中的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量、单价、利润之间的联系做进一步的学习。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本量利基本数学模型的含义,保本点的分析及本量利分析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概念:贡献毛益、本量利分析、盈亏临界点、安全边际、敏感性分析等。 理论:本量利基本模型是理解本章的基础,重点为盈亏临界点的含义及计算;与盈亏临界点有关的盈亏临界点作业率、安全边际及安全边际率的经济含义;各因素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分析。 应用:盈亏临界点的计算;盈亏临界点作业率、安全边际及安全边际率的计算;保本点的分析及本量利分析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二)教学难点 1.本量利的敏感分析 2.各因素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分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课堂讨论为辅,通过布置课后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本量利分析基本模型 1.贡献毛益的含义 2.贡献毛益的计算 第二节????? 盈亏临界点分析 (一)盈亏临界点分析 1.盈亏临界点 2.盈亏临界点作业率 3.安全边际与安全边际率 (二)盈亏临界图 1.盈亏临界图的绘制方法 2.盈亏临界图反映的本量利的基本规律 3.其他形式的盈亏临界图 第三节 各因素变动分析 1.销售价格变动的影响 2.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变动的影响 3.固定成本变动的影响 4.企业产品结构变动的影响 5.产销不平衡的影响 第四节 敏感性分析 1.敏感性分析的含义 2.本量利分析中有关变量下限临界值的确定 3.基本的分析模型 4.有关变量下限临界点的确定 5.敏感系数分析 6.敏感系数的计量 7.比较与分析 第五节 本量利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1.不同生产方法的选择 2.购置生产设备的选择 3.租赁或购买的选择 4.产品品种构成的选择 5.营销方案的选择 五、考试范围与题型 (一)考试范围 1.基本概念 贡献毛益、本量利分析、盈亏临界点、安全边际、安全边际率、敏感性分析。 2.基本理论 盈亏临界点的计算;盈亏临界点作业率、安全边际及安全边际率的计算;保本点的分析及本量利分析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二)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述题、计算题。 第十六章 短期经营决策方案的分析评价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了解不同决策目的对应的不同成本概念。并结合对这些成本概念 掌握进行生产决策、产品定价决策和存货决策等短期经营的决策分析 要求:掌握与决策有关的相关成本,以及各种决策分析的方法及其运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概念:差别成本与边际成本;相关成本与非相关成本;可延缓成本与不可 延缓成本;可避免成本与不可避免成本;机会成本与应负成本;沉落成本、重置成本与付现成本等。 理论:利用短期经营决策的各种专门方法,进行短期经营的决策分析。 应用:识记与决策有关的相关成本,短期经营决策的主要内容,掌握各种 决策分析的方法及其运用。 (二)教学难点 1.特殊“成本”概念 2.生产决策、产品定价决策和存货决策等短期经营的决策分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案例为主,讲授与练习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不同目的、不同成本 1.差别成本与边际成本 (1)差别成本;(2)边际成本 2.相关成本与非相关成本 3.可延缓成本与不可延缓成本 (1)可延缓成本;(2)不可延缓成本 4.可避免成本与不可避免成本 (1)可避免成本;(2)不可避免成本 5.机会成本与应负成本 (1)机会成本;(2)应负成本 6.沉落成本、重置成本与付现成本 (1)沉落成本;(2)重置成本;(3)付现成本 第二节 产品生产的决策分析 1.自制或外购决策 2.有关特别订单的决策 3.稀有资源的利用决策 第三节 产品定价决策分析 1.产品定价的基本原理 2.产品定价决策 (1)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2)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定价;(3)新产品的定价决策 第四节 库存决策分析 1.存货控制及相关的成本项目 (1)存货控制的目的;(2)存货控制中应考虑的成本项目 2.存货控制的简便方法 (1)警戒线法;(2)分堆法;(3)ABC法 3.采用经济订货量进行存货控制 (1)经济订货量模型;(2)再订货点的确定 五、考试范围与题型 (一)考试范围 1.基本概念 差别成本与边际成本;相关成本与非相关成本;可延缓成本与不可延缓成本;可避免成本与不可避免成本;机会成本与应负成本;沉落成本、重置成本与付现成本。 2.基本理论 利用短期经营决策的各种专门方法,进行各种短期经营的决策分析。 (二)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述题、论述题、计算题。 第十七章 长期投资决策方案经济效益的评价 一、教学目的要求 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影响长期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并利用长期投资决策方案的评价方法,进行长期投资决策方案经济效益的评价。 要求:了解长期投资决策的基本概念及其经济效益评价基础,掌握长期投资决策方案经济效益评价的主要经济指标计算原理,并应用这些原理对长期投资决策方案进行对比与选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概念:货币时间价值、现金流量、投资风险估量、静态和动态评价方法等 理论:通过对长期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的分析,利用货币时间价值、现金流量、投资风险估量的计算,掌握长期投资决策方案的评价方法及其运用。 应用: 静态和动态评价方法分析与运用。 (二)教学难点 1.货币时间价值、现金流量、投资风险估量的计算 2.各种动态评价方法分析与运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讲授为主,辅之以讨论、案例和作业。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长期投资决策方案经济效益评价的基础 1.现金流量是长期投资决策方案经济效益评价的基础 (1)净现金流量的计算公式 (2)例解 2.货币时间价值的经济意义和计量形式 (1)货币时间价值的经济意义 (2)货币时间价值的计量形式 第二节 长期投资决策方案主要经济评价指标的计算原理 1.静态指标的计算原理 (1)投资平均利润率 (2)静态投资回收期 2.动态指标的计算原理 (1)动态投资回收期 (2)净现值 (3)净现值率 (4)内部收益率、外部收回率、外现再投资收益率 第三节 长期投资决策方案的对比与选优 1.概述 2.考虑独立常规方案取舍的经济因素 3.考虑独立非常规方案取舍的经济因素 4.考虑相互排斥的常规方案对比与选优 (1)对相互排斥的常规方案对比与选优用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进行经济评价,可能得出相互矛盾的结论 (2)“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的应用 (3)对互斥方案进行差量分析可能出现的特殊问题 5.考虑相互排斥的非常规方案对比与选优的经济因素 进行差量分析不宜采用“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指标,而要代之以“差额投资外部收益率”或“差额外现再投资收益率”指标 第四节 长期投资决策方案的风险分析与不确定性分析 1.投资方案经济评价中风险程度的估量问题 (1)计算净现金流量的“期望值” (2)计算“标准差”和“变化系数” (3)确定包含风险因素的折现率 2.主要经济评价指标的敏感性分析 3.主要经济评价指标的概率分析 第五节 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方案的经济分析 1.固定资产更新决策中的“沉落成本”问题 (1)正确比较的“局外观” (2)“可比较的现时价值” 计算 (3)用实际现金流量作为比较的基础可能引起的误差 (4)在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方案的经济评价中包括“沉落成本”的谬误 2.具有不同寿命期的固定资产的更新分析 3.固定资产的经济寿命及现有固定资产剩余的经济寿命 第六节 固定资产租赁或购买方案的经济分析 1.固定资产租赁或购买的选择 (1)固定资产租赁的现金流量模式 (2)固定资产购买的现金流量模式 (3)租赁与购买的对比分析 2.通货膨胀条件下的售后租回问题 五、考试范围与题型 (一)考试范围 1.基本概念:货币时间价值、现金流量、投资风险估量、静态和动态评价方法等。 通过对长期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的分析,利用货币时间价值、现金流量、投资风险估量的计算,掌握长期投资决策方案的评价方法及其运用。 应用:静态和动态评价方法分析与运用 2.基本理论 通过对长期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的分析,利用货币时间价值、现金流量、投资风险估量的计算,掌握长期投资决策方案的静态和动态评价方法及其运用。 (二)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述题、论述题、计算题。 第十八章 预算控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了解生产全面预算的概念及其组成。掌握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 以及弹性预算、滚动预算、 零基预算等预算形式的基本原理。 要求:要求学生学习本章,了解预算的有关概念,掌握全面预算的编制原理及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概念:预算、全面预算、固定预算、弹性预算、销售预算与现金预算等。 理论:了解编制预算的意义、作用,掌握全面预算的编制原理及方法。 应用:掌握销售预算、生产预算、费用预算、现金预算、预计财务报表和资本支出预算的编制方法。 (二)教学难点 全面预算的编制原理和方法;预算控制的弹性预算、概率预算、滚动预算、零基预算。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重点讲清楚书中全面预算的实例 [ 例18—2 ]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生产经营全面预算 1.全面预算的编制原理 (1)销售预算 (2)生产预算 (3)费用预算 (4)现金预算 (5)预计财务报表 (6)资本支出预算 2.编制全面预算的实例 (1)销售预算 (2)生产预算 (3)直接材料预算 (4)直接人工预算 (5)制造费用预算 (6)单位产品成本计算及期末产成品库存预算 (7)期间费用预算 (8)现金预算 (9)预计损益表 (10)预计资产负债表 第二节 预算控制的几种形式 1.弹性预算 2.概率预算 3.滚动预算 4.零基预算 五、考试范围与题型 (一)考试范围 1.基本概念 预算、全面预算、固定预算、弹性预算、销售预算与现金预算等。 2.基本理论 了解编制预算的意义、作用,掌握全面预算的编制原理及方法。掌握销售预算、生产预算、费用预算、现金预算、预计财务报表和资本支出预算的编制方法。 (二)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 第十九章 责任会计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了解责任会计的定义及不同类型的责任中心责任会计的不同特点。掌握成本/费用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的概念及考核各类责任中心经营业绩的重要考核指标,掌握责任会计的评价制度。 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制定内部转移价格的方法,及任何将内部转移价格应用于企业的内部管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概念:责任会计、责任中心、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等。 理论:掌握各责任中心的划分,各责任中心考核指标和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 应用:掌握成本/费用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考核指标的计算和评价。 (二)教学难点 1.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 2.各责任中心考核指标和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讲授为主,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参与讨论。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现代企业分权组织与责任中心的划分 1.现代企业分权组织与责任中心的划分 2.责任中心的划分 (1)成本/费用中心 (2)利润中心 (3)投资中心 第二节 不同类型的责任中心责任会计的主要特点 1.成本/费用中心 (1)成本中心 (2)费用中心 2.利润中心 3.投资中心 (1)投资中心的特点 (2)剩余利润和投资报酬率的比较 第三节 内部转移价格 1.制定转移价格的基本原则 2.制定转移价格的方法 (1)以市价为基础制定转移价格 (2)以成本为基础制定转移价格 (3)双重内部转移价格机制 五、考试范围与题型 (一)考试范围 1.基本概念 责任会计、责任中心、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等。 2.基本理论 (1)掌握各责任中心的划分,各责任中心考核指标和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 (2)掌握成本/费用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考核指标的计算和评价。 (二)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述题、计算题。 第二十章 企业综合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了解企业综合业绩评价制度的基本概念及其产生背景、激励机制与企业制度的关系,以及企业综合业绩评价制度。 要求:掌握企业综合业绩评价制度的基本内容与基本特征,以及激励机制的形式、经营者报酬制度的业绩基础与经营者激励报酬的类型,并能应用企业综合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的基本原理,针对某个具体企业设计企业综合业绩评价制度和相应的激励机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概念:现代企业制度、两权分离、内部人控制、激励机制、经济环境等 理论:企业激励机制与企业综合业绩评价制度 应用: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协调企业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矛盾,实现企业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二)教学难点 传统的财务业绩评价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而企业综合业绩评价制度则从财务、顾客、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和企业的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全面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尤其是非财务业绩的评价,是对传统财务业绩评价的反思,是一种革命性的评价和管理制度,需要寻求新的理论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讲授为主,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参与讨论。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企业综合业绩评价制度 1.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变化与传统业绩评价系统的缺陷 (1)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 (2)传统业绩评价系统的缺陷 2.企业综合业绩评价制度的基本内容 (1)财务方面 (2)顾客方面 (3)企业内部业务流程 (4)企业学习与成长 3.企业综合业绩评价制度的基本特征 (1)综合业绩评价制度与财务指标挂钩 (2)综合业绩评价制度是以因果关系为纽带的战略实施系统 (3)综合业绩评价制度可弥补发展与制订战略、实施战略之间的差距 (4)综合业绩评价制度是超越会计的业绩评价制度 第二节 企业激励机制 1.? 现代企业制度“两权分离”的组织缺陷 (1)现代企业制度的代理问题 (2)现代企业制度的内部人控制现象 2.企业的激励机制 (1)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2)激励的两种形式:内在与外在激励 (3)经营者报酬制度的业绩基础 (4)经营者激励报酬的类型 五、考试范围与题型 (一)考试范围 1.基本概念 现代企业制度、两权分离、内部人控制、激励机制、经济环境等。 2.基本理论 企业激励机制与企业综合业绩评价制度;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协调企业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矛盾,实现企业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二)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述题。 第二十一章 当代管理会计的新发展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了解当代管理会计新发展的几个重要领域,掌握当代高新技术环境、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性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以及知识经济对当代管理会计发展的影响。 要求:掌握战略管理与战略管理会计的本质特征,应用这些原理分析管理会计未来发展趋势。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概念:作业成本、战略管理、战略管理会计、直接效益、间接效益与无形效益等。 理论: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特点、战略管理会计基本内容 应用:战略管理应用理论进行分析和判断;作业管理的应用 (二)教学难点 1.作业成本计算原理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差异 2.先进技术设备投资方案效益评价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自学、课堂讨论相结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参与讨论。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先进技术设备投资方案效益评价的特点 1.概述 2.? 先进技术设备多样化投资效益的基本表现形式 (1)将效益区分为直接效益、间接效益与无形效益 (2)将影响投资效益的因素区分为财务数量因素、非财务数量因素与质量因素 3.例解 (1)对上述投资效益第一种分类方法的具体化 (2)对上述投资效益第二种分类方法的具体化 第二节 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管理 1.作业成本计算基本原理 (1)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步骤 (2)作业动因的选择问题 (3)作业成本计算例解 2.作业管理:作业成本计算的升华 (1)作业管理与作业成本计算的关系 (2)作业管理以“作业” 为核心进行作业分析 (3)作业管理以产品设计、适时生产系统和全面质量管理等基本环节为重点 (4)作业管理与企业持续降低成本 第三节 战略管理与战略管理会计导论 1.战略管理 (1)正确制定竞争战略是关系企业盛衰成败的关键所在 (2)战略管理是一种“深谋计远” 的高层次管理 2.战略管理会计 (1)战略管理会计是基础性内向型管理会计的丰富与发展 (2)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特点 (3)战略管理会计基本内容简述 五、考试范围与题型 (一)考试范围 1.基本概念 作业成本、战略管理、战略管理会计、直接效益、间接效益与无形效益。 2.基本理论 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特点、战略管理会计基本内容、战略管理应用理论进行分析和判断;作业管理的应用、现代企业制度、两权分离、内部人控制、激励机制、经济环境。 (二)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述题。 六、主要参考书 《会计学》课程参考文献 一、参考书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基础会计 周正云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7  财务会计 陈信元、姚婕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7  财务会计概论研究 裘宗舜 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1,1  会计学 (美)霍恩格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1  财务会计实务 杜英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6  会计理论 E.S亨德里克森(美)王澹如、陈今池译 立信会计出版社 1988  管理会计 潘飞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7  会计学精要教程与案例 小布鲁斯(美)陆正飞译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88  初级会计学.第三版 朱小平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成本会计学》教学与辅导书 教师用书 于富生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1  《管理会计》教学辅导 教师用书 孙茂竹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3  会计学基础习题与解答 丁元霖 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1,8  会计学基础.第七版(美) 安东尼,皮尔曼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5  会计学基础 Robert.N.Anthony,Lesliek.Pearlman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会计学例题与习题答案 张文贤 王迈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7  会计理论研究 陈国辉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1  企业会计制度详解及实用指南操作实务 余秉坚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1,3  企业会计制度 财政部会计司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10  小企业会计制度 财政部会计司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11   二、参考期刊 《经济研究》,1998-2005各期 《会计研究》,1998-2005各期 《金融研究》1998-2005各期 《财务与会计》1998-2005各期 1.刘玉廷《企业会计制度》的中国特色及与国际惯例的协调.会计研究 2001年03 2. 刘玉廷 论现阶段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和基本规范 商业会计 2003.8 3. 葛家澍.关于会计计量的新属性——公允价值 上海会计 2001. 4. 葛家澍.关于财务会计基本假设的重新思考 会计研究 2002.1 5. 葛家澍.建立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总体设想 会计研究 2004.1 6. 郭道扬.论产权改革与会计产权观 财经论丛 2004.1 7. 赵德武.21世纪中国会计学者的使命——中国会计研究的现状与未来 时代财会 2001 1 8. 林钟高. 赵德武. 章铁生.会计信息目标的一种理论解读 财经科学 2001.5 9. 曲晓辉. 陈瑜.会计准则国际发展的利益关系分析 会计研究 2003.1 10.李玉环. 深化会计改革 打造高质量会计准则制度. 会计研究,2003,(7). 11.谢志华. 会计逻辑. 会计研究,2003,(7). 12.赵西仆等. 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及发展轨迹与取向. 会计研究,2003,(4). 13.夏博辉. 论会计职业判断. 会计研究,2003,(4). 14.葛家澍. 财务会计的本质、特点及其边界. 会计研究,2003,(3). 15.汪兴元,徐惠萍. 财务与会计的区别和联系. 财务与会计导刊,2003,(3). 16. 郭小全. 21世纪:四大会计基本假设的内涵及外延. 财务与会计导刊,2003,(4). 17. 汤湘希. 中外会计要素的比较. 财务与会计导刊,2002,(12). 18. 陈国辉. 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财务与会计导刊,2002,(11). 19. 江金锁等.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上的运用. 财务与会计,2001,(9). 20. 幸强,匡泽琳. 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四川会计,2002,(8). 21.白英防. 会计确认标准的创新. 财会月刊,2001,(12). 22 李志伟. 存货期末计价中几个特殊问题的处理. 财务与会计,2003,(5). 23.袁其谦. 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比较. 财务与会计导刊,2003,(9). 24. 于波. 试析《企业会计制度》关于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 财务与会计,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