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师范学院 《大学体育》 基础理论课课程 教 案 任课教师:秦 燕 体育概论教案 课程名称 体育概论  章节 体育概论  教学时数 2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  目的要求 1.了解体育的产生、发展和特点以及体育的目的和任务 2.掌握古代中国体育和近代、现代中国体育的基本特点 3.明确体育的目的和任务   教 学 内 容 1.体育的产生 很久以来,人们对于体育是如何产生的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认为体育的产生没有什么目的,是随社会发展自然发展起来的;认为体育是人的一种本能活动,只要是人,都有参与体育的内在需要;认为体育的产生是人类对玩的追求;认为体育是劳动的产物,与劳动的发展息息相关。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有关体育起源的观点,如需要论,心理冲动论,生产劳动论,遗传本能论,多源论等。 原始社会教育的出现,奠定了体育产生的基础 (2)原始部落之间的军事战争,促进了体育的产生 原始娱乐竞技与祭祀活动,加速了体育的形成 (4)原始医疗活动对萌芽体育所产生的影响 2.体育的发展 育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 (2)育的发展和军事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3)体育强身健体、祛病延年功能的认识进一步加速了体育的发展 (4)宗教活动不仅与体育的起源紧密相联,而且对体育的发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5)人类休闲娱乐的客观需要,也为体育的发展建立了良好条件 3.体育的特点 中国古代体育的特点 主张身心一体,身心结合 用了大量的有关“行气”的实践和理论 宫廷体育、社会体育,轻学校体育 第四、重道德、重艺术,轻竞技 近代、现代体育的主要特点 健身性 竞争性 第三、 教育性 4.我国体育的目的任务 (1)我国体育的目的 (2)我国体育的任务 健康,增强体质 第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 高运动技术水平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重点难点思考题 1.重点:古代中国体育和近代、现代中国体育的特点,充分认识到两种体育形态所处的时代不同,特别是鸦片战争后西方体育的大量渗透,使中国体育在思想、形式、内容等方面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反映出不同阶段体育发展的不同特点。 2.难点:体育的产生是原始人类在漫长的生产劳动实践中,经过艰苦摸索和逐步认识过程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源于生产劳动,同时又受到社会其他活动的影响,形成了体育后来发展的基础。 3.思考题:(1)体育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说体育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2)体育的发展和军事的发展是如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3)中国古代和中国近代、现代有那些特点?有何区别? (4)我国体育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  参考文献 柳若松、李进、张民朝主编. 新编大学体育教程. 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6月 田麦久主编 运动训练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8年7月 刘汉扬等编 运动生理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8年7月   体育锻炼与大学生成长 课程名称 体育锻炼与大学生成长  章节 体育锻炼与大学生成长  教学时数 2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  目的要求 1.了解体育锻炼的含义和体育锻炼的意义 2.掌握大学体育学习的意义和在大学体育学习中应注意的基本环节   教 学 内 容 1.体育锻炼的含义 体育锻炼是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并结合自然力和保健卫生措施来锻炼身体,以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身体适应环境与抵抗疾病的能力)、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支配闲暇时间为目的的锻炼过程。 2.体育锻炼的意义 促进身体健康、健美发展,通过体育锻炼可提高身体各个部位、各个器官的机能,提高身体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改变体型、体态;使身体曲线和轮廓更加显现,给人以美感;提高全面素质,培养全体意识;增强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树立终生体育观念;丰富文化生活和业余生活,协调人际关系,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1)体育锻炼与健身 (2)体育锻炼与健心 (3) 体育锻炼与学习 (4)体育锻炼与学校体育俱乐部 (5)体育锻炼与素质教育 (6)体育锻炼与交际 (7)体育锻炼与开放意识 (8)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周围环境 (9)体育锻炼与终身体育 (10)体育锻炼与休闲 3.大学体育学习 大学体育学习的意义 (2)大学体育学习与创造 (3)大学体育学习应注意的基本环节 自觉性原则 区别对待原则 全面发展原则 适量性原则 经常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 (4)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科学安排 第一、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内容 第二、科学安排体育锻炼 目的明确、有所侧重;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循序渐进、讲求实效 (5)大学体育锻炼和健身的一般方法   重点难点思考题 重点:(1)体育锻炼的含义 (2)体育锻炼的意义 2.难点:体育锻炼的方法虽然简单易学,但要科学地安排体育锻炼,提高锻炼效果,避免伤病事故,就必须遵循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既是长期体育锻炼的概括与总结,又是体育锻炼客观规律的反映。 3.思考题:(1)什么是体育锻炼? (2)在体育锻炼中如何加强素质教育? (3)怎样在体育锻炼中培养终身的体育锻炼习惯意识? (4)在体育锻炼中如何才能提高锻炼效果,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柳若松、李进、张民朝主编. 新编大学体育教程. 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6月 田麦久主编 运动训练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8年7月 刘汉扬等编 运动生理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8年7月   运动人体科学基础(一) 课程名称 运动人体科学基础  章节 运动人体科学基础  教学时数 2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  目的要求 1.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部分 2.掌握血液在循环系统的机能作用 3.了解运动对循环系统得影响   教 学 内 容 1.体育锻炼和运动系统 概述 运动系统有骨骼、关节、及肌肉三部分组成。骨与骨相连接,构成骨骼,赋予人体基本形态,起着支撑作用。肌肉附着在骨骼上,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肌肉收缩,牵动骨骼产生各种运动。这种运动是以骨骼为杠杆,关节为枢纽,肌肉为动力来实现的。 第一、骨骼,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构成的 第二、关节,骨与骨之间的连接装置称为骨连接 第三、骨骼肌,肌肉收缩是人体运动的动力 体育运动与运动系统 第一、骨骼 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就可以促进骨质增强,因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由于肌肉对骨骼的牵拉和重力作用,使骨骼不仅在形态方面产生了变化,而且使骨骼的机械性能得到提高。 第二、关节 体育锻炼可使关节软骨厚度、可压缩性、接触面积、肌腱、韧带的体积均地道发展,这对于提高运动系统的抗压能力和牵张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系统的运动训练可使关节面软骨增厚;体育锻炼可使肌腱、韧带增粗,在骨附着处直径增大,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增强,使关节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但这种变化使关节活动幅度减小。 第三、肌肉 系统的运动训练可使肌肉体积增大,肌横断面积增粗,还可以提高肌肉毛细血管的密度,增加毛细血管的数量,使其形态有所改变。 2. 血液 概述 血液是指心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着的结缔组织,它是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其中,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在正常情况下,血液约占体重的7%-8%。 血液的机能是通过循环系统来完成的,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运输作用 第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第三、参与体液调节 第四、防御与保护作用 (2)体育运动与血液 血液温度的变化 血液粘滞性和渗透压的变化 酸碱度变化 (3)对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 3.循环系统 (1)概述 循环系统是由心脏及血管组成的闭合式系统,血液在其中按一定的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成为血液循环。 (2)体育运动与循环系统 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机能地变化 运动训练对循环系统地影响   重点难点思考题 1.重点:(1)运动系统的组成 (2)体育运动与运动系统的关系 (3)血液在循环系统的机能作用 (4)运动系统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2.难点:血液的防御与保护机能主要是有细胞防御、化学防御和血液凝固。血液对外来的微生物和体内坏死的细胞有吞噬作用,称为细胞防御;在血浆中含有各种免疫物质,称为抗体,能使肌体免于发生传染性疾病,称为化学防御;血小板有加速凝血和止血作用,能防止继续出血,成为血液的保护作用。 3.思考题:(1)幼儿、成年人、老年人骨骼内含有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成分比例怎样?各有何功效? (2)血液是如何进行运输、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参与体液调节、防御与保护作用的?  参考文献 柳若松、李进、张民朝主编. 新编大学体育教程. 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6月 田麦久主编 运动训练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8年7月 刘汉扬等编 运动生理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8年7月   运动人体科学基础(二) 课程名称 运动人体科学基础  章节 运动人体科学基础  教学时数 2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  目的要求 1.了解呼吸系统的功能 2. 了解运动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的影响原则 3. 掌握体育教学何运动训练的生理   教 学 内 容 1.呼吸系统 概述 呼吸是指肌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缩所需要的能量何维持体温需要的热量,都是来自体内营养物质的氧化。因此,人体必须从外界摄取氧气,又必须将体内氧化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排除体外。由于氧气何二氧化碳均不能在体内大量储存,因此,呼吸在整个生命活动中必须不断的进行,一旦呼吸停止,生命活动即结束。 第一、肺通气机能 第二、气体交换与运输 体育运动与呼吸 第一、体育运动对呼吸机能的影响 呼吸肌得到锻炼;肺活量增大;呼吸深度加深 第二、运动中合理的呼吸方式 减少呼吸道阻力;节制呼吸频率,加大呼吸深度,提高肺泡通气量;呼吸形式适应与动作结构的需要 2. 消化系统 概述 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不仅要从外界摄取氧气,同时还要从外界摄取各种营养物质,从而为肌体实现新陈代谢提供物质原料何能量来源。消化系统包括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两个过程。化学消化依靠消化液中各种酶的作用,霸食物中复杂分子加速分解成 简单分子。 (2)体育运动与消化系统 体育运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体育运动与饮食 饭后不宜立即进行剧烈的运动;剧烈运动后不宜马上进餐;剧烈运动后不宜大量饮水。 3.神经系统 (1)概述 神经系统是人体主要的机能调节系统,人体器官、系统的活动是直接或间接地在神经系统地控制下进行的。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可产生相应的反应,人体内部与周围环境之间可达到协调统一,从而使肌体的生命活动得以正常进行。 (2)体育运动与神经系统 4.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则 全面身体发展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可逆性原则 大运动量原则   重点难点思考题 1.重点:(1)运动中合理的呼吸方式 (2)体育运动与饮食 (3)体育运动与神经系统 (4)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则 2.难点:肺通气机能,是指外界环境与肺脏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生理过程,实现肺通气的器官,包括呼吸道、肺泡、及胸廓等,呼吸道是连接肺泡与外界环境的管道。肺泡是肺内气体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胸廓的节律性呼吸运动是实现肺通气的动力。 反射是神经系统完成其调节功能的基本活动方式。它有赖于神经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众多神经元的共同活动来完成。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发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途径、反射中枢、传出途径、效应器五个部分。 3.思考题:(1)外界环境是如何与肺脏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 (2)在体育运动中如何采用合理的呼吸方式? (3)体育运动对消化系统有何影响? 条件反射的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6)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如何把握大运动量训练原则?  参考文献 柳若松、李进、张民朝主编. 新编大学体育教程. 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6月 田麦久主编 运动训练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8年7月 刘汉扬等编 运动生理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