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通信资费理论与实践
8.1 通信资费理论基础
8.1.1 通信资费
1,通信资费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邮电业务资费
标准, 即邮电通信产品价格, 指的是用户在享
用通信服务时按照规定的资费标准支付的费用 。
2,对通信企业的意义 ( 经营者, 投资者 )
3,对消费者的意义
4,通信资费的管制
8.1.3 通信资费体系
1,按照通信专业分类
邮政,( 函, 包, 汇发 ) 国际港澳台, 国内 。
电信, 固定:本地, 长途, 国际
移动:全球通, 神州行, 本地通, 短信, 彩铃
数据,internet IP
2,按业务需求结构分类
消费者:集团客户, 住宅用户, 个人用户
通信运营商:网间接入, 互联, 邮政企业之间的
终接费, 网间结算资费 。
8.1.3 通信资费体系
3,按照提供业务的市场结构分类
竞争性业务
非竞争性业务
4,按照资费定价策略分类
① 单一资费和选择资费
② 独立资费和捆绑资费
5,按照资费对消费者的影响分类
基本业务:本地, 国内长途, 信函, 明信片
非基本业务:
8.1.3 通信资费结构理论
单位业务资费结构:成本结构, 需求结构 。 如固
定电话分为初装费, 月租费和使用费 。
总体业务资费结构:每种业务资费水平及其相对
比例 。
1,电信业务资费结构
1) 从量资费 (linear meter rate),y=bq。 如长途电
话, 移动短信, 神州行业务等
2) 定额资费 ( flat rate),y=a。 如固定电话包月
制, ADSL上网包月制等
8.1.3 通信资费结构理论
?3) 二部资费,TR=G+aQ
?二部资费的经济福利分析
?实际操作上的二部资费:基本资费仅以收回部分固定
费用为目的 。 选择资费:对一定使用量以下的用户采用
从量资费, 对一定使用量以上用户采用二部收费, 对不
同用户分别实行不同的基本费和从量费 。
包含最低使用量的二部收费
递增或递减三阶段收费
4) 高峰负荷资费
高峰需求的边际成本大于非高峰需求, 可以对高峰需求
制定较高的资费以限制其使用 。
8.1.3 通信资费结构理论
2,邮政业务资费结构
① 均一资费制
信函 明信片 印刷品
② 递进邮资制:对用户交寄的邮件, 实行按寄递里程
递增收取费用标准的资费结构制度, 主要用于包裹 。
?区域或地带邮资制:全国分为若干个计费区域或地带,
分别制定不同的资费标准 。
?里程邮资制:按邮件寄递里程, 以公里为单位分为若
干个等级, 分别制定包裹资费标准 。
?我国实行的是按寄递里程和平均运价率核定的, 一区
一费, 制 。
8.1.3 通信资费结构理论
3,总体业务资费结构
① 通信总体业务资费结构发展趋势
a.从总体业务资费角度考察通信资费结构, 主要是研究
不同业务之间资费比价的合理关系, 而比较的基础是各
业务的成本, 由于范围经济, 业务成本难以准确核定 。
b.历史上, 各国电信业务的资费结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
交叉补贴, 以邮补电或以电补邮 。 国际补国内, 长途补
本地 。
c.我国电信资费结构的问题是:
电信资费高, 邮政资费低
长话资费高, 市话资费低
农话资费高, 市话资费低
国际长话高, 国内长话低
8.1.3 通信资费结构理论
② 交叉补贴:
a.交叉补贴的定义
b.电信发展初期, 实行交叉补贴的积极意义 。
初期电信业务为高需求弹性的业务, 交叉补
贴有利于用户规模的迅速扩大, 加速实现规模
效益, 同时加快收回投资成本 。
c.当电信市场引入竞争后, 交叉补贴会严重
阻碍市场竞争的实施, 成为实际上的市场进入
壁垒 。
8.1.3 通信资费结构理论
③ 资费再平衡:全世界范围内, 电话资费从过去严
重背离成本到回归成本的过程 。
垄断经营期间, 因允许交叉补贴, 各种业务资费严
重偏离成本, 但市场放开后, 首先在高利润领域形成
了竞争 ( 如长话 ), 使其价格下降, 使原来的交叉补
贴难以为继, 市话亏损逐渐显露, 为解决这一问题,
各国分别采取了资费再平衡办法使其资费回归成本 。
据 OECD统计, 成员国从 1990-1996年, 长话资费下
降 30%,市话费上涨 40%,AT&T,1984,市话为 9美元,
2004年为 21美元, 我国也于 2000年对电信资费结构进
行了再调整, 并改革了计费单元 。
8.2 通信资费水平的确定
8.2.1 通信资费水平的决定因素
1,市场结构因素
① 商品价格由市场上供求双方相互作用形
成的, 不同市场结构, 商品价格形成特点不
同 。
② 由于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及自然垄断的
特点, 通信行业不具有完全竞争的特点, 而
体现出垄断和寡头垄断的特点 。
a.垄断条件下的价格形成
b.寡头垄断条件下的价格形成
8.2.1 通信资费水平的决定因素
2,法律和政策因素
① 通信资费的制订要体现国家通信产业政策
和通信主管部门的业务发展政策要求, 要符合
一定时期国家相关法律制度的规定, 如, 中华
人民共和国价格法,,, 邮政法,,, 电信条
例, 等 。
②,电信条例, 规定, 电信资费标准实行以
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原则, 同时考虑国民经济与
社会发展要求, 电信业的发展和电信用户的承
受能力等因素 。 基础业务, 政府定价, 政府指导价
或市场调节价 。 增值业务, 政府指导价或市场调节价 。
市场竞争充分的业务, 完全实行市场调节价 。
8.2.1 通信资费水平的决定因素
3,成本因素:通信企业向用户提供通信服务后, 其
资费应能弥补其通信成本, 并获取不低于其它行业的利
润 。
4,产品因素
① 不同性质的业务, 其定价方式不同, 低资费业务,
高资费业务 。
② 产品生命周期对其价格的影响 。
5,产品相关因素
① 替代关系
② 互补 关系 — 邮购和商业信函 。
6,其它因素:企业发展战略, 产品质量保证, 业务
需求弹性, 消费观念, 宗教信仰 。
8.2.2 电信业务的定价方法
1、成本导向定价法:边际成本定价、平均成本
定价、完全分摊成本定价、长期增量成本定价
2、需求导向定价
1) RAMSEY定价,P=MC/(1-R/?)( p262)
2)差别化定价:一级差别定价、二级差别定价、
三级差别定价。
3、竞争导向定价
1)跟随定价
2)主动定价
8.3 电信资费
8.3.1 固定电话资费
1、本地电话资费
1)资费结构
初装费,补偿从分线盒到用户线家中的引入线成本及与
公共交换电话网连接成本。通常为加快通信网络建设
的筹资方式,不是电话费的组成部分。 现已全部取消初
装费,其间经历了 1980— 1985— 1990— 1999年 3月 — 2000年 12月
25日几个阶段。
月租费,用户租用从分线盒到用户交换机用户版接口的
线路、占用局内设备等的运营费用以及所有这些资源
的维护费用。收费标准,2000年 12月以前,7.06— 21.6元 /
月(甲种用户),12-23元 /月(乙种用户); 2000年 12月以后:
省会城市( 20,25元),地市县( 12,15,18元),农村( 10、
15元),办公电话( 25,30,35)
8.3.1 固定电话资费 —本地电话资费
使用费,用户每次打电话时占用局方交换机和
中继线等资源的使用费用。
具体标准有,0.04元 /3分钟( 1958年); 0.10元
/3分钟( 1990年); 3+1模式(现在) — 0.18、
0.20.0.22元 /3分钟,3分钟以后每分钟 0.09、
0.10,0.11元
8.3.1 固定电话资费
2、国内长途电话资费
1)以前的国内长途电话资费中,距离一直是一
个主要影响因素。
2) 1996年开始,长途计费级次由 12级减为 4级,
分别为每分钟 0.5,0.6,0.8和 1元。
3) 2000年 12月开始,长途电话改为以 6秒为计
费单位,计费标准为 0.07元 /6秒。
8.3.1 固定电话资费
3、国际长途电话资费:
1)国际电话业务收取价
2)国际电话收入的分摊
结算价格,一次国际通信话中,参与完成通话的两国主管部门双方议定的
用于结算的结算标准。从以往经验看,国际电话结算价通常是在两国之间讨
价还价的基础上制定的,与各国国际电话资费的高低没有太多关系,但不能
低于结算价分摊额。
分摊比例,双方议定的结算价的分摊比例,国际上一般采取对半分的方式 。
3)国际电话资费的变化趋势,资费水平不断降低
?发达国家不断降低国际电话结算价格
?国际电话业务量增长较快、竞争加剧(多家企业经营国际电话
业务,IP电话的替代)
?目前标准,0.8元 /6秒,0.2元 /6秒(港澳台)
8.3.2 移动电话资费
1、移动电话收费方式
1)单向收费( 多数国家 )与双向收费( 少数国家):美国、
加拿大、墨西哥、新加坡、中国大陆、香港及澳门等地区
2)单双向收费方式的利弊
3)月缴制和预付费
2、我国移动电话资费结构,
入网费:弥补移动电话网与固定电话网中的市内交换机、长途电
话交换机、国际电话交换机相连的接口所需的线路、设备、房
屋等的一系列费用(现已取消) 。
基本月租费:确定手机位置、提供呼叫服务占用的网络资源及号
码资源的占用( 50元 /月)
通话费:通话过程中对设备的占用( 0.4元 /1分钟)
漫游费:保证用户跨地域漫游的需要,比本地企业需要增加更多
的人力、物力投入,如专用移动信令网、移动清算中心,增加
交换机相应设备、被访局的运营成本等( 0.6元 /1分钟)
8.3.3 互联网资费
1,因特网数据传送业务, 利用 IP技术,将用户产生
的 IP数据包从源网络或者主机向目标网络或者主机传
送的业务(属于第一大类基础电信业务中第四类(第
一类数据通信业务)第一种)。经营者必须有自己的
骨干网络或者租用有相应经营权的运营商的国际、国
内传输设施。分为:
普通拨号接入:计量制(按流量、时间计算,如 0.02元
/1分钟)和包月制(包流量、包时间,如每月 30元包
100小时)。我国主要采取按时间计费。对于注册用户,
其资费结构通常包括开户费和网络使用费两个部分。
专线接入:按带宽计费,如 2M带宽每月 50万。
8.3.3 互联网资费
2) 国内因特网虚拟专用网业务, 利用自有的或者
租用公用因特网网络资源,采用 TCP/IP协议,为国内
用户定制因特网闭合用户群网络的服务(第一大类增
值电信业务第三类) 。根据市场竞争、自主定价。
3) 因特网数据中心业务, 利用相应的机房设施,以
外包出租的方式为用户的服务器等因特网或者其它的
网络相关设备提供放置、代理维护、系统配置、管理
服务,以及提供数据库系统或者服务器等设备的出租
及其存储空间的出租、通信线路和出口带宽的代理租
用和其他应用服务 (第一大类增值电信业务第四类) 。
根据市场竞争自主定价。
8.3.4 IP电话资费
1,IP电话业务, 利用 IP网络协议,通过 IP网络提供或
者通过电话网络和 IP网络共同提供的电话业务。主要
指由电话网络和 IP网络共同提供的 phone-phone以及
PC-phone的电话业务。属于第一类基础电信业务中固
定电话业务类的第四种业务。主要业务类型有:端到
端双向语音业务、端到端传真业务和中低速数据业务、
与智能网共同提供的国内和国际长途智能网业务。经
营者必须要有自己的 IP电话网络或者租用有相应经营
权的运营商的国际或国内传输设施。所提供的 IP电话
类型可以是部分或全部。
2、资费标准, 市场调节价(国内),运营商可以根据
成本结构和经营特点自行制定相应的资费标准。但国
际 IP必须执行信产部统一规定标准。一般为国内长途
语音业务的一半。如中国电信 IP为 0.3元 /分钟。
8.3.5 网间互联资费和网元出租资费
1,网间互联业务, 网间互联是指建立于电信网间的
有效通信连接,以使一个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用户能够
与另一个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用户相互通信或者能够使
用另一个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各种电信业务。有两种形
式:两个电信网间直接相连实现业务互通,两个电信
网通过第三方转接实现业务互通。网间互联资费标准,
国际上通行方法是基于非绑定网元,并以长期增量成
本为基础确定。
2,网元出租业务, 为减少重复建设、鼓励竞争,提
倡企业将富裕的网络资源以非绑定网元形式出租给其
它运营商。其资费基于成本确定。我国目前出租网元
主要有光纤、管道等。具体方法是运营企业以成本为
基础,报信息产业部审批,试行一年后再由信息产业
部正式颁布。
网间互联资费标准
呼叫类型 结算标准
本地移动呼叫本地固定 0.06元 /分钟
本地移动 (A)经转接呼叫本地固定 (B) 转接费 0.03元 /分钟,A支付 BX元 /分
钟
固定呼叫本地移动 不结算
固定 (A)经转接呼叫本地移动 (B) 转接费 0.03元 /分钟,AB不结算
移动 (A)呼叫本地移动 (B) A支付 B0.06元 /分钟
移动 (A)经转接呼叫本地移动 (B) 转接费 0.03元 /分钟,A支付 BX元 /分
钟
固定 (A)呼叫固定 (B) A支付 B本地通话费 50%(未使用 B的
网络 )或者 90%( 使用 B的网络)
8.4 邮政资费
8.4.1 邮政资费的特点
1、按所传递信息量的多少计费
2、按信息传递距离长短计费
3、按迅速程度不同计费
4、按邮政部门所负责任的大小计费
5、政府定价、稳定性强
8.4.2 邮政业务资费主要内容
1、邮政业务:国内国际邮件寄递国内报刊发行、邮政储蓄、邮政汇兑、国务
院邮政主管部门规定的适合邮政企业经营的其它业务。
2、邮政资费:
1)基本资费:国内水、陆路运递的平常信函和明信片的资费。由国务院物价
主管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这两项业务目前为邮政专营。
2)非基本资费:非专营业务资费(应刷品、包裹、汇兑);特种资费(挂号
费、保价费);附加费(查询费、撤回和改寄费);地方性邮政资费(包
裹、汇款投送费)
8.4.2 邮政业务资费主要内容
3、邮政资费体系:
? 国际邮件资费
? 国内邮件资费
? 亚太地区减低资费
? 国内特快专递邮件资费
? 港澳台地区邮件资费
? 国内电子信函资费
? 国际及港澳特快专递邮件资费
? 国内邮政汇兑资费
? 台湾快件资费
? 邮政储蓄业务资费
? 国际电子信函资费
? 国际港澳包裹资费
? 国际邮政汇兑资费
? 国际空运水陆路包裹邮寄业务资费
8.5 我国通信资费改革
8.5.1 我国电信资费的改革历史
1,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 通信资费主要由政府部门制定,
对广大居民使用的基本通信业务实行低资费政策 。
2,从改革开放到, 八 ·五, 期末, 通信业特别是电信业走过了
跨越式大发展阶段 。 这一时期, 政府出台资费政策运用价格机
制调节供求矛盾, 形成以交叉补贴为基础, 实行部分电信业务
的高资费标准 。
① 通信资费结构性矛盾突出
② 长期的专业间交叉补贴和不分专业的总体核算制度导致了网
间结算和专业核算的滞后, 未能形成以专业成本为基础的定价
体系 。
3,从通信业引入竞争开始, 通信体制改革逐步深化, 邮电分
营, 电信企业政企分开, 到目前已基本形成全面竞争的市场格
局 。
8.5.2 电信资费水平的国际比较
1、绝对资费水平
国家和地区 初装费 月租费 通话费
全世界平均 109 6.9 0.09
高收入国家 112 11.6 0.13
美国 44 19.9 0.09
日本 556 13.4 0.08
中下收入国
家
133 4.8 0.05
印度尼西亚 203 7.2 0.04
中国 107 1.9 0.01
8.5.2 电信资费水平的国际比较
2、相对资费水平:
据 ITU统计:住宅电话年月租费占人均 GDP的比重,在
高收入国家和地区为 0.7%,中高收入国家和地区为 1.8%,
中低收入国家和地区为 3.8%,低收入国家和地区为
19.1%,全世界平均为 7.5%,我国为 3.1%。
3、电信资费的改革方向
① 逐步改革电信行业价格形成机制
由政府定价, 政府指导价向市场调节价过渡, 大幅度减
少政府定价行为, 扩大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的业务
范围, 改变政府定价和政府调节价的定价秩序, 由政府
直接确定定价标准改为审批和备案制度 。 由企业提出
和制定资费方案, 上报信息产业部门进行核准再最后确
定 。, 政府调控市场, 市场决定价格, 价格引导资源,
8.5.2 电信资费水平的国际比较
3,电信资费改革方向
② 加强宏观调控和行业监管
加强行业资费监管, 建立资费总水平监控体系, 加强资
费的宏观调控力度, 避免价格恶性竞争, 保护公共利益,
促进各类业务的有序发展 。
③ 采用灵活多变的资费结构和资费标准
发达国家对大部分竞争性业务实行市场调节, 由企业自
主确定 。 提供多样化的业务, 多种资费结构和标准成为
企业竞争的有力手段 。 一项业务设计几十上百种销售方
案, 如各种套餐资费, 打包资费, 优惠资费等, 使用户
能够主动参与消费 。
我国电信企业将逐渐调整单一资费结构和资费标准的状
况
8.1 通信资费理论基础
8.1.1 通信资费
1,通信资费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邮电业务资费
标准, 即邮电通信产品价格, 指的是用户在享
用通信服务时按照规定的资费标准支付的费用 。
2,对通信企业的意义 ( 经营者, 投资者 )
3,对消费者的意义
4,通信资费的管制
8.1.3 通信资费体系
1,按照通信专业分类
邮政,( 函, 包, 汇发 ) 国际港澳台, 国内 。
电信, 固定:本地, 长途, 国际
移动:全球通, 神州行, 本地通, 短信, 彩铃
数据,internet IP
2,按业务需求结构分类
消费者:集团客户, 住宅用户, 个人用户
通信运营商:网间接入, 互联, 邮政企业之间的
终接费, 网间结算资费 。
8.1.3 通信资费体系
3,按照提供业务的市场结构分类
竞争性业务
非竞争性业务
4,按照资费定价策略分类
① 单一资费和选择资费
② 独立资费和捆绑资费
5,按照资费对消费者的影响分类
基本业务:本地, 国内长途, 信函, 明信片
非基本业务:
8.1.3 通信资费结构理论
单位业务资费结构:成本结构, 需求结构 。 如固
定电话分为初装费, 月租费和使用费 。
总体业务资费结构:每种业务资费水平及其相对
比例 。
1,电信业务资费结构
1) 从量资费 (linear meter rate),y=bq。 如长途电
话, 移动短信, 神州行业务等
2) 定额资费 ( flat rate),y=a。 如固定电话包月
制, ADSL上网包月制等
8.1.3 通信资费结构理论
?3) 二部资费,TR=G+aQ
?二部资费的经济福利分析
?实际操作上的二部资费:基本资费仅以收回部分固定
费用为目的 。 选择资费:对一定使用量以下的用户采用
从量资费, 对一定使用量以上用户采用二部收费, 对不
同用户分别实行不同的基本费和从量费 。
包含最低使用量的二部收费
递增或递减三阶段收费
4) 高峰负荷资费
高峰需求的边际成本大于非高峰需求, 可以对高峰需求
制定较高的资费以限制其使用 。
8.1.3 通信资费结构理论
2,邮政业务资费结构
① 均一资费制
信函 明信片 印刷品
② 递进邮资制:对用户交寄的邮件, 实行按寄递里程
递增收取费用标准的资费结构制度, 主要用于包裹 。
?区域或地带邮资制:全国分为若干个计费区域或地带,
分别制定不同的资费标准 。
?里程邮资制:按邮件寄递里程, 以公里为单位分为若
干个等级, 分别制定包裹资费标准 。
?我国实行的是按寄递里程和平均运价率核定的, 一区
一费, 制 。
8.1.3 通信资费结构理论
3,总体业务资费结构
① 通信总体业务资费结构发展趋势
a.从总体业务资费角度考察通信资费结构, 主要是研究
不同业务之间资费比价的合理关系, 而比较的基础是各
业务的成本, 由于范围经济, 业务成本难以准确核定 。
b.历史上, 各国电信业务的资费结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
交叉补贴, 以邮补电或以电补邮 。 国际补国内, 长途补
本地 。
c.我国电信资费结构的问题是:
电信资费高, 邮政资费低
长话资费高, 市话资费低
农话资费高, 市话资费低
国际长话高, 国内长话低
8.1.3 通信资费结构理论
② 交叉补贴:
a.交叉补贴的定义
b.电信发展初期, 实行交叉补贴的积极意义 。
初期电信业务为高需求弹性的业务, 交叉补
贴有利于用户规模的迅速扩大, 加速实现规模
效益, 同时加快收回投资成本 。
c.当电信市场引入竞争后, 交叉补贴会严重
阻碍市场竞争的实施, 成为实际上的市场进入
壁垒 。
8.1.3 通信资费结构理论
③ 资费再平衡:全世界范围内, 电话资费从过去严
重背离成本到回归成本的过程 。
垄断经营期间, 因允许交叉补贴, 各种业务资费严
重偏离成本, 但市场放开后, 首先在高利润领域形成
了竞争 ( 如长话 ), 使其价格下降, 使原来的交叉补
贴难以为继, 市话亏损逐渐显露, 为解决这一问题,
各国分别采取了资费再平衡办法使其资费回归成本 。
据 OECD统计, 成员国从 1990-1996年, 长话资费下
降 30%,市话费上涨 40%,AT&T,1984,市话为 9美元,
2004年为 21美元, 我国也于 2000年对电信资费结构进
行了再调整, 并改革了计费单元 。
8.2 通信资费水平的确定
8.2.1 通信资费水平的决定因素
1,市场结构因素
① 商品价格由市场上供求双方相互作用形
成的, 不同市场结构, 商品价格形成特点不
同 。
② 由于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及自然垄断的
特点, 通信行业不具有完全竞争的特点, 而
体现出垄断和寡头垄断的特点 。
a.垄断条件下的价格形成
b.寡头垄断条件下的价格形成
8.2.1 通信资费水平的决定因素
2,法律和政策因素
① 通信资费的制订要体现国家通信产业政策
和通信主管部门的业务发展政策要求, 要符合
一定时期国家相关法律制度的规定, 如, 中华
人民共和国价格法,,, 邮政法,,, 电信条
例, 等 。
②,电信条例, 规定, 电信资费标准实行以
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原则, 同时考虑国民经济与
社会发展要求, 电信业的发展和电信用户的承
受能力等因素 。 基础业务, 政府定价, 政府指导价
或市场调节价 。 增值业务, 政府指导价或市场调节价 。
市场竞争充分的业务, 完全实行市场调节价 。
8.2.1 通信资费水平的决定因素
3,成本因素:通信企业向用户提供通信服务后, 其
资费应能弥补其通信成本, 并获取不低于其它行业的利
润 。
4,产品因素
① 不同性质的业务, 其定价方式不同, 低资费业务,
高资费业务 。
② 产品生命周期对其价格的影响 。
5,产品相关因素
① 替代关系
② 互补 关系 — 邮购和商业信函 。
6,其它因素:企业发展战略, 产品质量保证, 业务
需求弹性, 消费观念, 宗教信仰 。
8.2.2 电信业务的定价方法
1、成本导向定价法:边际成本定价、平均成本
定价、完全分摊成本定价、长期增量成本定价
2、需求导向定价
1) RAMSEY定价,P=MC/(1-R/?)( p262)
2)差别化定价:一级差别定价、二级差别定价、
三级差别定价。
3、竞争导向定价
1)跟随定价
2)主动定价
8.3 电信资费
8.3.1 固定电话资费
1、本地电话资费
1)资费结构
初装费,补偿从分线盒到用户线家中的引入线成本及与
公共交换电话网连接成本。通常为加快通信网络建设
的筹资方式,不是电话费的组成部分。 现已全部取消初
装费,其间经历了 1980— 1985— 1990— 1999年 3月 — 2000年 12月
25日几个阶段。
月租费,用户租用从分线盒到用户交换机用户版接口的
线路、占用局内设备等的运营费用以及所有这些资源
的维护费用。收费标准,2000年 12月以前,7.06— 21.6元 /
月(甲种用户),12-23元 /月(乙种用户); 2000年 12月以后:
省会城市( 20,25元),地市县( 12,15,18元),农村( 10、
15元),办公电话( 25,30,35)
8.3.1 固定电话资费 —本地电话资费
使用费,用户每次打电话时占用局方交换机和
中继线等资源的使用费用。
具体标准有,0.04元 /3分钟( 1958年); 0.10元
/3分钟( 1990年); 3+1模式(现在) — 0.18、
0.20.0.22元 /3分钟,3分钟以后每分钟 0.09、
0.10,0.11元
8.3.1 固定电话资费
2、国内长途电话资费
1)以前的国内长途电话资费中,距离一直是一
个主要影响因素。
2) 1996年开始,长途计费级次由 12级减为 4级,
分别为每分钟 0.5,0.6,0.8和 1元。
3) 2000年 12月开始,长途电话改为以 6秒为计
费单位,计费标准为 0.07元 /6秒。
8.3.1 固定电话资费
3、国际长途电话资费:
1)国际电话业务收取价
2)国际电话收入的分摊
结算价格,一次国际通信话中,参与完成通话的两国主管部门双方议定的
用于结算的结算标准。从以往经验看,国际电话结算价通常是在两国之间讨
价还价的基础上制定的,与各国国际电话资费的高低没有太多关系,但不能
低于结算价分摊额。
分摊比例,双方议定的结算价的分摊比例,国际上一般采取对半分的方式 。
3)国际电话资费的变化趋势,资费水平不断降低
?发达国家不断降低国际电话结算价格
?国际电话业务量增长较快、竞争加剧(多家企业经营国际电话
业务,IP电话的替代)
?目前标准,0.8元 /6秒,0.2元 /6秒(港澳台)
8.3.2 移动电话资费
1、移动电话收费方式
1)单向收费( 多数国家 )与双向收费( 少数国家):美国、
加拿大、墨西哥、新加坡、中国大陆、香港及澳门等地区
2)单双向收费方式的利弊
3)月缴制和预付费
2、我国移动电话资费结构,
入网费:弥补移动电话网与固定电话网中的市内交换机、长途电
话交换机、国际电话交换机相连的接口所需的线路、设备、房
屋等的一系列费用(现已取消) 。
基本月租费:确定手机位置、提供呼叫服务占用的网络资源及号
码资源的占用( 50元 /月)
通话费:通话过程中对设备的占用( 0.4元 /1分钟)
漫游费:保证用户跨地域漫游的需要,比本地企业需要增加更多
的人力、物力投入,如专用移动信令网、移动清算中心,增加
交换机相应设备、被访局的运营成本等( 0.6元 /1分钟)
8.3.3 互联网资费
1,因特网数据传送业务, 利用 IP技术,将用户产生
的 IP数据包从源网络或者主机向目标网络或者主机传
送的业务(属于第一大类基础电信业务中第四类(第
一类数据通信业务)第一种)。经营者必须有自己的
骨干网络或者租用有相应经营权的运营商的国际、国
内传输设施。分为:
普通拨号接入:计量制(按流量、时间计算,如 0.02元
/1分钟)和包月制(包流量、包时间,如每月 30元包
100小时)。我国主要采取按时间计费。对于注册用户,
其资费结构通常包括开户费和网络使用费两个部分。
专线接入:按带宽计费,如 2M带宽每月 50万。
8.3.3 互联网资费
2) 国内因特网虚拟专用网业务, 利用自有的或者
租用公用因特网网络资源,采用 TCP/IP协议,为国内
用户定制因特网闭合用户群网络的服务(第一大类增
值电信业务第三类) 。根据市场竞争、自主定价。
3) 因特网数据中心业务, 利用相应的机房设施,以
外包出租的方式为用户的服务器等因特网或者其它的
网络相关设备提供放置、代理维护、系统配置、管理
服务,以及提供数据库系统或者服务器等设备的出租
及其存储空间的出租、通信线路和出口带宽的代理租
用和其他应用服务 (第一大类增值电信业务第四类) 。
根据市场竞争自主定价。
8.3.4 IP电话资费
1,IP电话业务, 利用 IP网络协议,通过 IP网络提供或
者通过电话网络和 IP网络共同提供的电话业务。主要
指由电话网络和 IP网络共同提供的 phone-phone以及
PC-phone的电话业务。属于第一类基础电信业务中固
定电话业务类的第四种业务。主要业务类型有:端到
端双向语音业务、端到端传真业务和中低速数据业务、
与智能网共同提供的国内和国际长途智能网业务。经
营者必须要有自己的 IP电话网络或者租用有相应经营
权的运营商的国际或国内传输设施。所提供的 IP电话
类型可以是部分或全部。
2、资费标准, 市场调节价(国内),运营商可以根据
成本结构和经营特点自行制定相应的资费标准。但国
际 IP必须执行信产部统一规定标准。一般为国内长途
语音业务的一半。如中国电信 IP为 0.3元 /分钟。
8.3.5 网间互联资费和网元出租资费
1,网间互联业务, 网间互联是指建立于电信网间的
有效通信连接,以使一个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用户能够
与另一个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用户相互通信或者能够使
用另一个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各种电信业务。有两种形
式:两个电信网间直接相连实现业务互通,两个电信
网通过第三方转接实现业务互通。网间互联资费标准,
国际上通行方法是基于非绑定网元,并以长期增量成
本为基础确定。
2,网元出租业务, 为减少重复建设、鼓励竞争,提
倡企业将富裕的网络资源以非绑定网元形式出租给其
它运营商。其资费基于成本确定。我国目前出租网元
主要有光纤、管道等。具体方法是运营企业以成本为
基础,报信息产业部审批,试行一年后再由信息产业
部正式颁布。
网间互联资费标准
呼叫类型 结算标准
本地移动呼叫本地固定 0.06元 /分钟
本地移动 (A)经转接呼叫本地固定 (B) 转接费 0.03元 /分钟,A支付 BX元 /分
钟
固定呼叫本地移动 不结算
固定 (A)经转接呼叫本地移动 (B) 转接费 0.03元 /分钟,AB不结算
移动 (A)呼叫本地移动 (B) A支付 B0.06元 /分钟
移动 (A)经转接呼叫本地移动 (B) 转接费 0.03元 /分钟,A支付 BX元 /分
钟
固定 (A)呼叫固定 (B) A支付 B本地通话费 50%(未使用 B的
网络 )或者 90%( 使用 B的网络)
8.4 邮政资费
8.4.1 邮政资费的特点
1、按所传递信息量的多少计费
2、按信息传递距离长短计费
3、按迅速程度不同计费
4、按邮政部门所负责任的大小计费
5、政府定价、稳定性强
8.4.2 邮政业务资费主要内容
1、邮政业务:国内国际邮件寄递国内报刊发行、邮政储蓄、邮政汇兑、国务
院邮政主管部门规定的适合邮政企业经营的其它业务。
2、邮政资费:
1)基本资费:国内水、陆路运递的平常信函和明信片的资费。由国务院物价
主管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这两项业务目前为邮政专营。
2)非基本资费:非专营业务资费(应刷品、包裹、汇兑);特种资费(挂号
费、保价费);附加费(查询费、撤回和改寄费);地方性邮政资费(包
裹、汇款投送费)
8.4.2 邮政业务资费主要内容
3、邮政资费体系:
? 国际邮件资费
? 国内邮件资费
? 亚太地区减低资费
? 国内特快专递邮件资费
? 港澳台地区邮件资费
? 国内电子信函资费
? 国际及港澳特快专递邮件资费
? 国内邮政汇兑资费
? 台湾快件资费
? 邮政储蓄业务资费
? 国际电子信函资费
? 国际港澳包裹资费
? 国际邮政汇兑资费
? 国际空运水陆路包裹邮寄业务资费
8.5 我国通信资费改革
8.5.1 我国电信资费的改革历史
1,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 通信资费主要由政府部门制定,
对广大居民使用的基本通信业务实行低资费政策 。
2,从改革开放到, 八 ·五, 期末, 通信业特别是电信业走过了
跨越式大发展阶段 。 这一时期, 政府出台资费政策运用价格机
制调节供求矛盾, 形成以交叉补贴为基础, 实行部分电信业务
的高资费标准 。
① 通信资费结构性矛盾突出
② 长期的专业间交叉补贴和不分专业的总体核算制度导致了网
间结算和专业核算的滞后, 未能形成以专业成本为基础的定价
体系 。
3,从通信业引入竞争开始, 通信体制改革逐步深化, 邮电分
营, 电信企业政企分开, 到目前已基本形成全面竞争的市场格
局 。
8.5.2 电信资费水平的国际比较
1、绝对资费水平
国家和地区 初装费 月租费 通话费
全世界平均 109 6.9 0.09
高收入国家 112 11.6 0.13
美国 44 19.9 0.09
日本 556 13.4 0.08
中下收入国
家
133 4.8 0.05
印度尼西亚 203 7.2 0.04
中国 107 1.9 0.01
8.5.2 电信资费水平的国际比较
2、相对资费水平:
据 ITU统计:住宅电话年月租费占人均 GDP的比重,在
高收入国家和地区为 0.7%,中高收入国家和地区为 1.8%,
中低收入国家和地区为 3.8%,低收入国家和地区为
19.1%,全世界平均为 7.5%,我国为 3.1%。
3、电信资费的改革方向
① 逐步改革电信行业价格形成机制
由政府定价, 政府指导价向市场调节价过渡, 大幅度减
少政府定价行为, 扩大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的业务
范围, 改变政府定价和政府调节价的定价秩序, 由政府
直接确定定价标准改为审批和备案制度 。 由企业提出
和制定资费方案, 上报信息产业部门进行核准再最后确
定 。, 政府调控市场, 市场决定价格, 价格引导资源,
8.5.2 电信资费水平的国际比较
3,电信资费改革方向
② 加强宏观调控和行业监管
加强行业资费监管, 建立资费总水平监控体系, 加强资
费的宏观调控力度, 避免价格恶性竞争, 保护公共利益,
促进各类业务的有序发展 。
③ 采用灵活多变的资费结构和资费标准
发达国家对大部分竞争性业务实行市场调节, 由企业自
主确定 。 提供多样化的业务, 多种资费结构和标准成为
企业竞争的有力手段 。 一项业务设计几十上百种销售方
案, 如各种套餐资费, 打包资费, 优惠资费等, 使用户
能够主动参与消费 。
我国电信企业将逐渐调整单一资费结构和资费标准的状
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