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心肌的自动节律性
心肌能自动地、按一定节律发生的能力,称
为自动节律性。
心内特殊传导系统(房室结的结区除外 ))
的细胞具有自律性。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1、心脏传导系统各部位的自律性
窦房结:约 90-100次 /分
房室结:约 40-60次 /分
浦肯野纤维:约 15-40次 /分
正常起搏点 (pacemaker) 和
窦性心律,
潜在起搏点, 异位起搏点
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方式
抢先占领
超速驱动压抑
抢先占领:
? 由于窦房结自律性高于其它
潜在起搏点,当潜在起搏点 4
期限自动去极化尚未达到阈
电位水平时,已被窦房结传
来的冲动所激动而产生动作
电位,其自身的自律性无法
表现出来。
? 窦房结 100次 /分,房室交界 50次 /
分,浦氏纤维 25次。
一旦外来兴奋驱动突然停止,该起搏点自身
需要一定时间才能从被压抑状态下恢复过来,
这种现象称之。
*形成的机理:潜在起搏点被动兴奋的频率
远远超过其自身的自动兴奋频率,并且这种
长时间的“超速”兴奋,对其自身的兴奋产
生了抑制效应,
超速压抑的程度与两个起搏点自动兴奋频率
的差别平行,频率差别越大,抑制效应愈强 。窦
房结 ---房室 结。
超速压抑 (Overdrive suppression)
抢
先
占
领
超
速
抑
制
临床意义:起搏器
⑴ 4期自动除极的速度,
⑵ 最大舒张电位水平
⑶ 阈电位水平,
2、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1.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
a.自动去极化速度快 → 达到阈电位的时间短 → 自律性
高。 b.自动去极化速度慢 → 达到阈电位的时间长 →
自律性低。
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2.最大舒张电位水平
最大舒张电位水平小 → 距阈电位近 → 自动去极化达到
阈电位的时间短 → 自律性高。 最大舒张电位水平大
→ 距阈电位远 → 自动去极化达到阈电位的时间长 → 自律性
低。
3.阈电位水平
在上述因素不变的前提下:
阈电位水平
下移 上移
↓ ↓
最大舒张电位 → 阈电位
距离近 距离远
↓ ↓
自动去极化达到阈电位
时间短 时间长
↓ ↓
自律性高 自律性低
( 三 ),心肌的传导性及兴奋在心脏的
传导
1,心肌细胞的传导性
由于心肌兴奋部位和邻近安静部位的膜之间发生电
位差,产生局部电流,从而使安静部位兴奋;此外,
局部电流通过低电阻的闰盘,引起相邻细胞的兴奋。
2,兴奋在心脏内的传导过程和特点
窦房结 → 心房肌及功能上的优势传导通路 → 左、右心房
↓
房室交界
↓
房室束(希氏束)
↓
左、右束支
↓
浦肯野纤维 → 心室肌
? ( 1),心脏起搏点 正常情况下心脏
的起搏点是窦房结,其含 P细胞和过渡细
胞。 P细胞是自律细胞,过渡细胞将兴奋
传播到相邻心房肌细胞。
? ( 2),结间束及兴奋在心房室内的传播
心房肌的传导速度为 0.3m/s,优势传导
通路传导速度较快(前、中、后结间
束)。前结间束连接左、右心房,传导
速度可达 1m/s,使左、右心房可以几乎
同时收缩。
? ( 3) 房室结的单向传导和延搁作用
兴奋在房室交界处的传导速度极慢(约
为 0.02-0.05m/s ),兴奋传导约需 0.1
秒,延搁时间延长,避免了心房和心室
收缩的重叠,使心室在收缩前有充分的
血液充盈,有利于心室的射血。
? ( 4),浦肯野系统兴奋的传导
? 浦肯野细胞传导速度可高达 1.5-4m/s,
兴奋传导仅历时 0.03秒,可几乎同到达
心室各处内壁,对于心保持心室肌的同
步收缩是十分重要的。
( 5),兴奋在心室肌的传导
心室肌的传导速度为 0.5m/s,兴奋由心内膜传到心外膜
历时约 0.03秒。
( 6),兴奋在心脏各部位出现的时间及影响传导的因素
( 7),影响心肌传导性的因素
? 1)结构因素:与细胞的直径。
直径粗大 → 胞内电阻小 → 传导速度快
直径细小 → 胞内电阻大 → 传导速度慢
另外,细胞间缝隙连接的数量也是重要因素
? 2)生理因素
① 动作电位 0期除极的速度和幅度
②邻旁部位膜的兴奋性
① AP 0期除极的速度和幅度:
?0期除极化速度 ↑ → 局部电流产生
的速率 ↑→ 除极化达到阈电位的时
间 ↓ → 传导性 ↑
?0期除极化幅度 ↑ → 局部电流强度
↑ → 传播距离 ↑ → 传导性 ↑
② 邻旁部位膜的兴奋性
取决于静息电位和阈电位的差距,差距小,传
导速度就快;还取决于 0期除极钠通道的状况。
( 0期慢、小) 减慢
处相对不应期 部分失活状态
处绝对不应期 失活状态 阻滞
邻近部位膜兴奋性 Na+通道状态 传导性
? 膜反应性是指膜电位水平与
其所激发的 0相上升最大速
率之间的关系。一般膜电位
大,0相上升快,振幅大,
传导速度就快;反之,则传
导减慢。可见膜反应性是决
定传导速度的重要因素,其
典型曲线呈 S状,多种因素
(包括药物)可以增高或降
低之。
? 用 0期去极的最大速率与静
息膜电位值的函数关系的曲
线为膜反应曲线。膜反应曲
线呈 S形。
?
三,体表心电图
ECG:
将引导电
极臵于身
体一定部
位,记录
整个心动
周期中心
电变化
(各细胞
的综合心
电向量)
的波形图。
正常心电活动始于
窦房结,并从此发出 冲
动,循此特殊传导系统
的通道下传,先后兴奋
心房和心室,使心脏收
缩,执行泵血功能。这
种先后有序的电兴奋的
传播,将引起一系列的
电位改变,形成心电图
上相应的波形。
?临床心电图的信号主要是从体表采集的
?如将探测电极安臵于体表相隔一定距离的
任意两点,原则上约可测出心电的电位变化,
此两点即构成一个导联。
?两点的连线代表导联轴,具有方向性
?临床常用的心电图导联共 12个。
(一)心电图导联
leads of the ECG
双极肢体导联 bipolar extremity
RA LA
LL
Ⅰ
-+
加压肢体导联 augmented extremity leads
aVR aVL
aVF
包括 aVR,aVL,aVF导联
+ +
-
-
+
-
胸前导联( precordial leads)
V2
V3
V1
V4 V6V5
前
正
中
线
锁
骨
中
线
腋
前
线
腋
中
线
包括 V1,V2,V3,V4,V5,V6导联
V1 胸骨右缘第 4肋
间
V2 胸骨左缘第 4肋
间
V3 V2与 V4连线的中
点
V4 左锁骨中线与第
5肋间相交处
V5 左腋前线 V4水平
处
V6 左腋中线 V4水平
处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
normal electrocardiographic complexes
? P波表示心房除极化
P waves signal depolarization
of the atria
? QRS 综合波表示心室的除极
化
QRS complexes signal
depolarization of the ventricle
? T和 U波由心室复极化形成
T and U waves arise form
ventricular repolarization
S-AN
A-VN
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检测
determination of ECG complexes,intervals,
and segments
定标电压 1cm= 1mV,纵坐标每一小格= 0.1mV
横坐标每 1大格分为 5小格,每小格= 0.04sec
每 1大格= 0.2sec
心率的检测
determination of the heart rate
R-R间距为 0.6sec,心率= 60÷ 0.6= 100次 /min
心 率 100 次 /min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intervals,and segments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intervals,and segments
1.P波:表示心房除极化, 宽度不超过 0.11sec;
振幅在胸导联不超过 0.25mV,胸导联不超过
0.20mV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intervals,and segments
2,PR段( PR segment):反映心房的复极过程
及房室结和房室束的电活动,正常为 0.12~
0.20sec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intervals,and segments
3,P-R间期( P-R interval),P波与 P-R段合计为
P-R间期,正常为 0.12~ 0.20sec
P-R interval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intervals,and segments
4,QRS波群( QRS interval):表示心室的除极
化,正常为 0.06~ 0.10sec,最宽不超过 0.11sec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intervals,and segments
6,ST段( ST segment):为 QRS综合波之后位于
基线上的一个平段,其后出现向上或向下转折
的一个波为 T波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intervals,and segments
7,Q-T间期( Q-T interval),从 Q波起点至 T波
终了,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时间,
正常为 0.32~ 0.44sec
Q-T interval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intervals,and segments
8,T波( T wave),由心室复极化形成,正常
情况下,T波的方向大多和QRS主波方向一
致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intervals,and segments
9,U波( U wave):由心室复极化形成,T波后
0.02~ 0.04sec出现,方向大体与 T波相一致。 U
波明显增高常见于血钾过低
(三)常见心律失常
左心房肥大 left atrial hypertrophy
P波增宽, 时间 ≥0.11sec;常伴有显著的切
迹, 两峰间距> 0.04sec,P波在I, Ⅱ, aVL导
联表现最突出, V1P波多呈双向, ( 2) >( 1) 。
常见于二尖瓣病变, 称为, 二尖瓣型 P波, 。
R.A.L.A.
R.A.
L.A.
Ⅱ
V1
1
2
右心房肥大 right atrial hypertrophy
P波尖锐高耸,在 Ⅱ, Ⅲ, aVF导联表现最
为突出,其电压 ≥0.25mV,V1 P波可呈双向,P
波宽度并不增加,但电压 ≥0.15mV,称为肺型 P
波。常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某些先心病。
R.A.
L.A.
R.A.
L.A.
Ⅱ
V1
双侧心房肥大 biatrial hypertrophy
P波尖锐高耸, 在 Ⅱ, Ⅲ, aVF导联表
现最为突出, 其电压 ≥0.25mV,其 时间
≥0.11sec,V1P波可呈双向, P波宽度也增
宽, 其电压 ≥0.15mV。
R.A.
L.A.
R.A.
L.A.
Ⅱ
V1
( 1)窦性心律 sinus rhythmia
心电图特征
1,有一系列规律出现的 P波,P波形态表明冲动来自窦房结
(即 Ⅱ, Ⅲ, aVF,V5 P波直立,aVR P波倒臵);
2,P- R 间期在 0.12- 0.20sec;
3,频率 40- 150次/ min;正常窦性心律的频率一般为 60-
100次/ min;同一导联中 P- P间期差值应< 0.16sec。
Ⅱ
窦性心动过缓 sinus bradycardia
心电图特征
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 60次/ min。
多见于颅内高压, 甲状腺功能低下或 β受体阻滞剂
作用时 。
Ⅱ
窦性心动过速 sinus tachycardia
心电图特征
窦性心律的频率成人超过 100次/ min。
窦性心动过速时, P- R间期, QRS及 Q- T时限均
相应缩短, 有时尚可继发 ST段轻度压低和 T波低平 。
窦性心动过速常见于运动, 精神紧张, 发热, 甲亢,
贫血和拟交感类药物的作用时 。
Ⅰ
Ⅱ
Ⅲ
窦性静止 sinus arrest
心电图特征
在规律的窦性心律中, 有时可因迷走神经张力增大
或窦房结自身的原因, 在一段时间内停止发放冲动 。 在
规则的 P- P间隔中 P波突然消失, 而且所失去的 P波在
时间上与正常 P-P间隔不成倍数关系 。
室性早搏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
心电图特征
1,提早出现的 QRS- T波群增宽变形,QRS时限
常> 0.12sec,T波方向多与主波相反。
2,有完全性代偿间歇(早搏前后两个窦性 PP波之
间的间隔等于正常 P- P间隔的二倍);
3,提早出现的 QRS波前无 P波,而窦性 P波可巧
合于早搏波的任意位臵上。
P P P
X 2X
连发 (三个 )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二联律
室性早搏三联律
室性早搏四联律
房性早搏 atrial premature beat
心电图特征
1,提早出现的 QRS波一般不变形,其前有一个复
杂的 P波,P-R>0.12sec;
2,代偿间歇不完全;
3,有早搏之 P波之后可不出现 QRS波,且与其前
面的 T波相融合而不易辨认,称为房早未下传。
X < 2X
室性心动过速
室 颤
心室颤动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是最严重的心律失常。
心电图特征
1,QRS- T波群完全消失,出现大小不等、极不
匀齐的低小波;
2,频率达 200- 500次 /min
? 1.心肌有哪些生理特性?
? 2.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有何特征?各时相产
生的离子机制如何。
? 3.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有哪些?
? 4.心肌一次兴奋过程中,其兴奋性将发生哪些
变化?
? 5.窦房结细胞 4期自动除极是如何发生的?
? 6.正常心脏兴奋传导的顺序、特点及其房室
延搁的意义如何?
? 7.心肌快和慢反应细胞的电生理特征有何不同
? 8.心电图各波和间期的意义是什么?
复习思考题
心肌能自动地、按一定节律发生的能力,称
为自动节律性。
心内特殊传导系统(房室结的结区除外 ))
的细胞具有自律性。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1、心脏传导系统各部位的自律性
窦房结:约 90-100次 /分
房室结:约 40-60次 /分
浦肯野纤维:约 15-40次 /分
正常起搏点 (pacemaker) 和
窦性心律,
潜在起搏点, 异位起搏点
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方式
抢先占领
超速驱动压抑
抢先占领:
? 由于窦房结自律性高于其它
潜在起搏点,当潜在起搏点 4
期限自动去极化尚未达到阈
电位水平时,已被窦房结传
来的冲动所激动而产生动作
电位,其自身的自律性无法
表现出来。
? 窦房结 100次 /分,房室交界 50次 /
分,浦氏纤维 25次。
一旦外来兴奋驱动突然停止,该起搏点自身
需要一定时间才能从被压抑状态下恢复过来,
这种现象称之。
*形成的机理:潜在起搏点被动兴奋的频率
远远超过其自身的自动兴奋频率,并且这种
长时间的“超速”兴奋,对其自身的兴奋产
生了抑制效应,
超速压抑的程度与两个起搏点自动兴奋频率
的差别平行,频率差别越大,抑制效应愈强 。窦
房结 ---房室 结。
超速压抑 (Overdrive suppression)
抢
先
占
领
超
速
抑
制
临床意义:起搏器
⑴ 4期自动除极的速度,
⑵ 最大舒张电位水平
⑶ 阈电位水平,
2、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1.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
a.自动去极化速度快 → 达到阈电位的时间短 → 自律性
高。 b.自动去极化速度慢 → 达到阈电位的时间长 →
自律性低。
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2.最大舒张电位水平
最大舒张电位水平小 → 距阈电位近 → 自动去极化达到
阈电位的时间短 → 自律性高。 最大舒张电位水平大
→ 距阈电位远 → 自动去极化达到阈电位的时间长 → 自律性
低。
3.阈电位水平
在上述因素不变的前提下:
阈电位水平
下移 上移
↓ ↓
最大舒张电位 → 阈电位
距离近 距离远
↓ ↓
自动去极化达到阈电位
时间短 时间长
↓ ↓
自律性高 自律性低
( 三 ),心肌的传导性及兴奋在心脏的
传导
1,心肌细胞的传导性
由于心肌兴奋部位和邻近安静部位的膜之间发生电
位差,产生局部电流,从而使安静部位兴奋;此外,
局部电流通过低电阻的闰盘,引起相邻细胞的兴奋。
2,兴奋在心脏内的传导过程和特点
窦房结 → 心房肌及功能上的优势传导通路 → 左、右心房
↓
房室交界
↓
房室束(希氏束)
↓
左、右束支
↓
浦肯野纤维 → 心室肌
? ( 1),心脏起搏点 正常情况下心脏
的起搏点是窦房结,其含 P细胞和过渡细
胞。 P细胞是自律细胞,过渡细胞将兴奋
传播到相邻心房肌细胞。
? ( 2),结间束及兴奋在心房室内的传播
心房肌的传导速度为 0.3m/s,优势传导
通路传导速度较快(前、中、后结间
束)。前结间束连接左、右心房,传导
速度可达 1m/s,使左、右心房可以几乎
同时收缩。
? ( 3) 房室结的单向传导和延搁作用
兴奋在房室交界处的传导速度极慢(约
为 0.02-0.05m/s ),兴奋传导约需 0.1
秒,延搁时间延长,避免了心房和心室
收缩的重叠,使心室在收缩前有充分的
血液充盈,有利于心室的射血。
? ( 4),浦肯野系统兴奋的传导
? 浦肯野细胞传导速度可高达 1.5-4m/s,
兴奋传导仅历时 0.03秒,可几乎同到达
心室各处内壁,对于心保持心室肌的同
步收缩是十分重要的。
( 5),兴奋在心室肌的传导
心室肌的传导速度为 0.5m/s,兴奋由心内膜传到心外膜
历时约 0.03秒。
( 6),兴奋在心脏各部位出现的时间及影响传导的因素
( 7),影响心肌传导性的因素
? 1)结构因素:与细胞的直径。
直径粗大 → 胞内电阻小 → 传导速度快
直径细小 → 胞内电阻大 → 传导速度慢
另外,细胞间缝隙连接的数量也是重要因素
? 2)生理因素
① 动作电位 0期除极的速度和幅度
②邻旁部位膜的兴奋性
① AP 0期除极的速度和幅度:
?0期除极化速度 ↑ → 局部电流产生
的速率 ↑→ 除极化达到阈电位的时
间 ↓ → 传导性 ↑
?0期除极化幅度 ↑ → 局部电流强度
↑ → 传播距离 ↑ → 传导性 ↑
② 邻旁部位膜的兴奋性
取决于静息电位和阈电位的差距,差距小,传
导速度就快;还取决于 0期除极钠通道的状况。
( 0期慢、小) 减慢
处相对不应期 部分失活状态
处绝对不应期 失活状态 阻滞
邻近部位膜兴奋性 Na+通道状态 传导性
? 膜反应性是指膜电位水平与
其所激发的 0相上升最大速
率之间的关系。一般膜电位
大,0相上升快,振幅大,
传导速度就快;反之,则传
导减慢。可见膜反应性是决
定传导速度的重要因素,其
典型曲线呈 S状,多种因素
(包括药物)可以增高或降
低之。
? 用 0期去极的最大速率与静
息膜电位值的函数关系的曲
线为膜反应曲线。膜反应曲
线呈 S形。
?
三,体表心电图
ECG:
将引导电
极臵于身
体一定部
位,记录
整个心动
周期中心
电变化
(各细胞
的综合心
电向量)
的波形图。
正常心电活动始于
窦房结,并从此发出 冲
动,循此特殊传导系统
的通道下传,先后兴奋
心房和心室,使心脏收
缩,执行泵血功能。这
种先后有序的电兴奋的
传播,将引起一系列的
电位改变,形成心电图
上相应的波形。
?临床心电图的信号主要是从体表采集的
?如将探测电极安臵于体表相隔一定距离的
任意两点,原则上约可测出心电的电位变化,
此两点即构成一个导联。
?两点的连线代表导联轴,具有方向性
?临床常用的心电图导联共 12个。
(一)心电图导联
leads of the ECG
双极肢体导联 bipolar extremity
RA LA
LL
Ⅰ
-+
加压肢体导联 augmented extremity leads
aVR aVL
aVF
包括 aVR,aVL,aVF导联
+ +
-
-
+
-
胸前导联( precordial leads)
V2
V3
V1
V4 V6V5
前
正
中
线
锁
骨
中
线
腋
前
线
腋
中
线
包括 V1,V2,V3,V4,V5,V6导联
V1 胸骨右缘第 4肋
间
V2 胸骨左缘第 4肋
间
V3 V2与 V4连线的中
点
V4 左锁骨中线与第
5肋间相交处
V5 左腋前线 V4水平
处
V6 左腋中线 V4水平
处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
normal electrocardiographic complexes
? P波表示心房除极化
P waves signal depolarization
of the atria
? QRS 综合波表示心室的除极
化
QRS complexes signal
depolarization of the ventricle
? T和 U波由心室复极化形成
T and U waves arise form
ventricular repolarization
S-AN
A-VN
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检测
determination of ECG complexes,intervals,
and segments
定标电压 1cm= 1mV,纵坐标每一小格= 0.1mV
横坐标每 1大格分为 5小格,每小格= 0.04sec
每 1大格= 0.2sec
心率的检测
determination of the heart rate
R-R间距为 0.6sec,心率= 60÷ 0.6= 100次 /min
心 率 100 次 /min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intervals,and segments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intervals,and segments
1.P波:表示心房除极化, 宽度不超过 0.11sec;
振幅在胸导联不超过 0.25mV,胸导联不超过
0.20mV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intervals,and segments
2,PR段( PR segment):反映心房的复极过程
及房室结和房室束的电活动,正常为 0.12~
0.20sec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intervals,and segments
3,P-R间期( P-R interval),P波与 P-R段合计为
P-R间期,正常为 0.12~ 0.20sec
P-R interval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intervals,and segments
4,QRS波群( QRS interval):表示心室的除极
化,正常为 0.06~ 0.10sec,最宽不超过 0.11sec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intervals,and segments
6,ST段( ST segment):为 QRS综合波之后位于
基线上的一个平段,其后出现向上或向下转折
的一个波为 T波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intervals,and segments
7,Q-T间期( Q-T interval),从 Q波起点至 T波
终了,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时间,
正常为 0.32~ 0.44sec
Q-T interval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intervals,and segments
8,T波( T wave),由心室复极化形成,正常
情况下,T波的方向大多和QRS主波方向一
致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intervals,and segments
9,U波( U wave):由心室复极化形成,T波后
0.02~ 0.04sec出现,方向大体与 T波相一致。 U
波明显增高常见于血钾过低
(三)常见心律失常
左心房肥大 left atrial hypertrophy
P波增宽, 时间 ≥0.11sec;常伴有显著的切
迹, 两峰间距> 0.04sec,P波在I, Ⅱ, aVL导
联表现最突出, V1P波多呈双向, ( 2) >( 1) 。
常见于二尖瓣病变, 称为, 二尖瓣型 P波, 。
R.A.L.A.
R.A.
L.A.
Ⅱ
V1
1
2
右心房肥大 right atrial hypertrophy
P波尖锐高耸,在 Ⅱ, Ⅲ, aVF导联表现最
为突出,其电压 ≥0.25mV,V1 P波可呈双向,P
波宽度并不增加,但电压 ≥0.15mV,称为肺型 P
波。常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某些先心病。
R.A.
L.A.
R.A.
L.A.
Ⅱ
V1
双侧心房肥大 biatrial hypertrophy
P波尖锐高耸, 在 Ⅱ, Ⅲ, aVF导联表
现最为突出, 其电压 ≥0.25mV,其 时间
≥0.11sec,V1P波可呈双向, P波宽度也增
宽, 其电压 ≥0.15mV。
R.A.
L.A.
R.A.
L.A.
Ⅱ
V1
( 1)窦性心律 sinus rhythmia
心电图特征
1,有一系列规律出现的 P波,P波形态表明冲动来自窦房结
(即 Ⅱ, Ⅲ, aVF,V5 P波直立,aVR P波倒臵);
2,P- R 间期在 0.12- 0.20sec;
3,频率 40- 150次/ min;正常窦性心律的频率一般为 60-
100次/ min;同一导联中 P- P间期差值应< 0.16sec。
Ⅱ
窦性心动过缓 sinus bradycardia
心电图特征
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 60次/ min。
多见于颅内高压, 甲状腺功能低下或 β受体阻滞剂
作用时 。
Ⅱ
窦性心动过速 sinus tachycardia
心电图特征
窦性心律的频率成人超过 100次/ min。
窦性心动过速时, P- R间期, QRS及 Q- T时限均
相应缩短, 有时尚可继发 ST段轻度压低和 T波低平 。
窦性心动过速常见于运动, 精神紧张, 发热, 甲亢,
贫血和拟交感类药物的作用时 。
Ⅰ
Ⅱ
Ⅲ
窦性静止 sinus arrest
心电图特征
在规律的窦性心律中, 有时可因迷走神经张力增大
或窦房结自身的原因, 在一段时间内停止发放冲动 。 在
规则的 P- P间隔中 P波突然消失, 而且所失去的 P波在
时间上与正常 P-P间隔不成倍数关系 。
室性早搏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
心电图特征
1,提早出现的 QRS- T波群增宽变形,QRS时限
常> 0.12sec,T波方向多与主波相反。
2,有完全性代偿间歇(早搏前后两个窦性 PP波之
间的间隔等于正常 P- P间隔的二倍);
3,提早出现的 QRS波前无 P波,而窦性 P波可巧
合于早搏波的任意位臵上。
P P P
X 2X
连发 (三个 )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二联律
室性早搏三联律
室性早搏四联律
房性早搏 atrial premature beat
心电图特征
1,提早出现的 QRS波一般不变形,其前有一个复
杂的 P波,P-R>0.12sec;
2,代偿间歇不完全;
3,有早搏之 P波之后可不出现 QRS波,且与其前
面的 T波相融合而不易辨认,称为房早未下传。
X < 2X
室性心动过速
室 颤
心室颤动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是最严重的心律失常。
心电图特征
1,QRS- T波群完全消失,出现大小不等、极不
匀齐的低小波;
2,频率达 200- 500次 /min
? 1.心肌有哪些生理特性?
? 2.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有何特征?各时相产
生的离子机制如何。
? 3.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有哪些?
? 4.心肌一次兴奋过程中,其兴奋性将发生哪些
变化?
? 5.窦房结细胞 4期自动除极是如何发生的?
? 6.正常心脏兴奋传导的顺序、特点及其房室
延搁的意义如何?
? 7.心肌快和慢反应细胞的电生理特征有何不同
? 8.心电图各波和间期的意义是什么?
复习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