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 Crucifers Black Rot 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俗称“半边瘫”,各地菜区均有发生,危害十字花科多种蔬菜如白菜、甘蓝、花椰菜、萝卜、芥菜和芜菁等,以甘蓝、花椰菜和萝卜受害普遍。此病在不同年份间危害程度有异,重病地区或年份可造成较重的损失,而且在贮藏期可继续危害,加重损失。例如陕西武功地区,萝卜病株率可高达30%,贮藏后块根腐烂率约为5%~10%;流行年份花椰菜枯死率可达30%以上,是蔬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 症状     幼苗和成株期均可发病,危害特点是维管束坏死变黑。幼苗期感病,出土前染病不能出苗;出土后受害,子叶水浸状,逐渐枯死,或蔓延至真叶,使真叶叶脉上出现黑点状斑或黑色条纹,根髓部变黑,幼苗枯死。成株期,叶片发病多从叶缘开始,逐步向内扩展,形成“V”字形黄褐色病斑,周围组织变黄,与健部界限不明显;有时病菌沿叶脉向里扩展,形成网状黑脉或黄褐色大斑块。叶柄发病,病菌沿维管束向上扩展,使部分菜帮形成淡褐色干腐,常使叶片歪向一侧,半边叶片或植株发黄,部分外叶干枯、脱落,甚至倒瘫。湿度大时,病部产生黄褐色菌溢或油浸状湿腐。重者茎基部腐烂,植株萎蔫,纵切茎部可见髓部中空、黑色干腐。种株发病,叶部病斑亦呈“V”字型,叶片脱落,花苔髓部暗褐色,最后枯死。 萝卜受害,主要危害叶片和块根。叶片发病,症状和白菜类相似,也产生“V”字型褐色病斑。块根被害,外观症状不甚明显,但维管束变黑,内部组织黑色干腐状,严重者形成空心。田间多并发软腐病,终致腐烂状。 黑腐病有时和软腐病并发,加剧病情,但此病腐烂时无臭味,可与后者区别。 病原 病原为野油菜黄单胞杆菌野油菜黑腐病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Pammel)Dowson,属薄壁菌门黄单孢菌属。菌体短杆状,极生单鞭毛,无芽孢,不产荚膜,大小0.7~3.0μm×0.4~0.5μm,菌体单生或链生,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培养基上菌落近圆形,黄色,具光泽,凸起,边缘整齐。病菌生长温度范围5~39℃;适温25~30℃;致死温度为51℃ 10min;对酸碱度适应范围为pH 6.1~6.8,最适pH6.4。 发病规律 病菌随种子或病残体遗留在土壤内或在采种株上越冬。种子带菌是主要的侵染来源,播种后病菌从幼苗子叶叶缘的水孔和气孔侵入,引起发病。病菌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可存活1年以上,故可通过雨水、灌溉水、农事操作及昆虫等传播到叶片上,从叶缘的水孔或叶面的伤口侵入,先侵染少数薄壁细胞,然后进入维管束组织,由此上下扩展,造成系统性侵染。带病采种株栽植后,病菌可从果柄维管束进入种荚使种子表面带菌,并可从种脐侵入使种皮带菌。病菌在种子上可存活28个月,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病菌喜高温、高湿的条件。25~30℃利于病菌生长发育;多雨高湿、叶面结露、叶缘吐水,均利于发病。低洼地块,排水不良,浇水过多,病害重。播种过早,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施用未腐熟的带菌粪肥,中耕伤根严重,害虫较多的地块,发病均重。环境条件适宜时,病菌大量繁殖,再侵染频繁,遇暴风雨后,病害极易于流行。 病害控制 防治策略应采取农业防治为主,使用无病种子,辅以药剂防治的综合措施。 1.使用无病种子 从无病田和无病株上采种,必要时进行种子消毒。可温汤浸种,种子先用冷水预浸10min,再用50℃温水浸30min;或用药剂消毒,以72%农用链霉素浸种2h,或45%代森铵水剂浸种20min;也可用50%福美双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还可用漂白粉10~20g(有效成分)加少量水拌种1kg,于容器内封存16h。 2.加强栽培管理 重病地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进行2~3年轮作;施用腐熟肥料,适时播种,不宜过早,密度适宜,适期蹲苗,合理肥水,雨后及时排水,注意减少伤口,及时防虫;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病残,秋后深翻,消灭菌源。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喷施72%农用硫酸链霉素、新植霉素、氯霉素、50%DT、60%百菌通、10%高效杀菌宝、14%络氨铜水剂等。注意对铜制剂敏感的品种不可随意提高浓度,以防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