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疯病
Jujube Witche’s Broom
枣疯病是枣树上的毁灭性病害。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尤以河北、河南、山东等省发生最为普遍,危害严重。该病一旦发生,幼树1~2年、大树3~4年,便很快死亡,致使大片枣林被毁。
症状
枣疯病的发生,一般是先从一个或几个枝条开始,然后再传播到其他枝条,最后扩展至全株,但也有整株同时发病的。
枣疯病的症状特点是枝叶丛生,由花器返祖和芽的不正常萌发所致。花器返祖,是指整个花器变为营养器官,花柄延长成枝条,花瓣、萼片和雄蕊肥大、变绿、延长成枝叶,雌蕊全部转化成小枝。由雌蕊、雄蕊变成的小枣头,呈纤细丛生状,而且经过冬天后仍不脱落。芽的不正常萌发,主要表现为病株的一年生发育枝的正芽和多年生发育枝的隐芽均萌发为发育枝,新生发育枝上的芽又可萌发成小枝,如此不断地逐级生枝就形成了丛枝状,直到四次枣头的主芽不再萌发。病枝纤细,节间变短,叶小而萎黄。病枝一般不结果。病树健枝能结果,但其所结果实大小不一,果面凹凸不平,着色不匀,果肉多渣,汁少味淡,不堪食用。疯枝上的叶片,先是叶肉变黄,叶脉仍绿,而后整叶逐渐变黄,叶缘上卷,暗淡无光,硬而发脆,秋后干枯不落。病根上的不定芽,可大量萌发长出一丛丛短疯枝,出土后枝叶细小、黄绿、日晒后全部焦枯呈“刷状”。后期病根皮层变褐腐烂,最后整株枯死。
病原
在60年代,普遍认为枣疯病病原是一种病毒。1974-1978年间,通过电镜观察,在枣疯病树体内不仅发现有类似棒状病毒的质粒(直径12nm,长300~400nm,最长可达1000nm),而且在病叶叶脉筛胞中还观察到了形态不一的典型的植原体(Phytoplasma),其质粒大小为80~720nm,故认为枣疯病是由病毒和类菌原体混合侵染。
目前研究,认为枣疯病的病原主要是植原体。因为通过电镜观察,不仅在枣疯病树韧皮部超薄切片和其提取液中观察到了植原体,而且在枣疯病树上饲养的传病叶蝉的唾液腺超薄切片中也发现有植原体存在。其植原体为不规则球状,直径90~260nm,外膜厚度为8.2~9.2nm,堆积成团或联结成串。另外,作为枣疯病原为植原体的旁证是用四环素族抗生物质对枣疯病树进行治疗,其丛枝黄化症状明显受到抑制或减轻,这与许多植物植原体病害对四环素族抗菌素的反应完全一致。
病害循环
多年人工嫁接试验表明,枣疯病树根部可终年带菌,而地上部的植原体则随枣树落叶进入休眠逐渐减少,越冬后期基本消失,所以根部带菌越冬是枣疯病翌年发病的重要初侵染来源。在根部越冬后的病原体,翌年春季随根部营养物质上行到地上部引起丛枝等枣疯病症状。试验证明,植原体一旦被传播侵入到地上部,必须首先沿韧皮部下行到根部,经过繁殖后再上行到地上部枝条才能引起树冠发病,因此适时环割树干有防病作用。用当年疯枝上的病皮嫁接到当年生健枝上,10d后发现植原体下行20cm左右。嫁接发病的潜育期,最短为25d,最长可达一年以上。一般,接种愈早、接种量愈大、接种点离根部愈近,其潜育期就愈短。6月底以前接种,当年即可发病。如果是6月底以后接种,第二年花后才能发病。在根部或主干中部接种,当年发病,尤以根部接种发病最早。皮接块数愈多,发病愈快。
现已明确,人工嫁接,无论是用病株做砧木或是接穗,无论是芽接、切接、皮接或根接,均能传病,但不会成为自然传病的主要途径。我国北方枣区自然传病的媒介主要有3种叶蝉,即凹缘菱纹叶蝉(Hishmonus sellatus Uhler.)、橙带拟菱纹叶蝉(H.aurifaciales Kuoh.)和红闪小叶蝉(Typlilocyba sp.)。1981年王焯等报导的中国拟菱纹叶蝉(H.chinensis Anufriev),在形态上与橙带拟菱纹叶蝉相似,两者可能是同物异名。
发病条件
枣疯病的发生与品种抗病性和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品种抗病性:枣树品种间对枣疯病的抗病性有明显差异。人工嫁接试验表明,金丝小枣易感病,发病株率为60.5%;滕县红枣较抗病,发病株率仅有3.4%;而有些醋枣则表现为免疫。另外,陕北的马牙枣、长铃枣、酸铃枣等都比较抗病。酸枣品种间的抗病性也有明显差异。
生态环境:地势较高,土地瘠薄,肥水条件差的山地枣园病重,而土壤肥沃,肥水条件好的平原和近山枣园病轻;管理粗放,杂草丛生的枣园病重,而精细管理,田间清洁的枣园病轻。大多数盐碱地枣区很少发生枣疯病,是由于盐碱地的植被种类不适于传病叶蝉的孳生,而并非盐碱直接抑制病害。
病害控制
目前对枣疯病的防治,尚无十分成功的经验。根据枣疯病的发病规律及各地的防治经验提出以下几项防治措施,作为试行和提高的基础。
1. 选用抗病品种 我国枣树分布广泛,品种繁多,及时发现、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枣疯病的关键措施。可利用抗病酸枣品种或抗病的大枣品种做砧木,培育抗病枣树,或从无病枣园中采取接穗、接芽或分根进行繁殖,培育无病苗木。
2. 加强栽培管理 枣疯病的发生与枣树本身的营养状况有直接关系,所以加强枣园肥水管理,对土质差的进行深翻扩穴,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促进枣树生长,增强抗病能力,可减缓枣疯病的发生和流行。
3. 防虫治病 及时喷药消灭传病叶蝉可有效地降低枣疯病传播蔓延的速度。以4月下旬、5月中旬和6月下旬为最佳喷药时期,全年共喷药3~4次。目前常用的药剂有:10%氯氰菊酯和80%DDV等。
4. 手术防治 实践证明,对于轻病树,早春发芽前环剥主干,落叶前彻底去掉疯枝,生长期随时抹去疯芽,可有效地阻断植原体的运行,可治愈或延缓发病。
5. 药物治疗用 四环素族抗生素注入到疯树体内或浸根、浸泡接穗,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药停后容易复发。
6. 控制菌源 发现病苗应立即刨除;严禁病苗调入或调出;及时刨除病树;及时去除病根蘖及病枝,减少初侵染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