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不同依恋类型的原因:
母亲的待婴方式和婴儿自身的人格相互作
用的结果
待婴方式,研究发现 ——
安全型 婴儿的母亲对婴儿的需要比较敏感:
喂食的速度、时间、方式等都有规律,并经常
抚摸孩子等。
逃避型 婴儿的母亲则易怒、不安、缺乏自
信、很少与孩子接触等。
婴儿的人格,主要是气质上,如有些孩子
生理活动有规律,对周围世界感兴趣、也不会
大哭大闹等。这样的婴儿更讨母亲喜欢。
二、道德发展
道德,某一社会的被 大多数人所接受 的一套 行为准
则 。
道德发展,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体逐渐 习得道德准
则 并以这些准则来 指导自己行为 的过程。
(一)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两阶段理论
皮亚杰研究了 4~ 12岁儿童的道德概念。
研究方法,说故事,提供两难问题让孩子判断。如
,打破杯子, ——不小心打破一打杯子的孩子和因
为偷糖果吃而打破一个杯子的孩子,哪个孩子过失大?
结论 ——道德发展的两个阶段,
道德的 他律阶段 和道德的 自律阶段
他律和自律阶段的特征
他律阶段 自律阶段
从结果进行道德判断,
很少考虑行为动机
从行为的动机来进行评价
难以设身处地从他人立
场来看问题
能够设想他人的立场来判断
道德判断简化:“全对”
或“全错”
认为行为结果可能不止一种、道
德判断多样化。
道德准则是权威制定,
不可改变
认识到没有绝对不变的道德准则,
规则是人定的,可以改。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推理阶段理论
研究方法:, 两难故事, ——“海因茨偷
药,,妻子生病、接近死亡,钱不够买药,只
好偷药。这种做法是否应该?为什么?
结论,道德推理有三个发展时期,每个时
期有两个阶段。不同个体道德推理达到的程度
不同,如有的人只达到第三或第四阶段。
各阶段及其特征如下表:
道德发展的三个时期六个阶段的特征
时期 阶段 特征
前习俗
道德
避免惩罚的服从阶段 专注行为结果、以避免惩
罚、得到奖赏为准则
相对功利阶段 以自己利益和他人给予的
回报为准则来服从
习俗道

寻求认可阶段 希望取悦他人,帮助他人
顺从权威阶段 良心、责任感
后习俗
道德
法制观念阶段 理性思考、依法行事
价值观念阶段 行为依据内在标准
三、社会化中的人格
人格的成熟受到生理成熟、认知发展和社会
文化习俗的制约。人格的发展主要有 三个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 儿童期 是人格发展的 决定性 时
期。
把人格发展分为 五个, 性心理, 时期,每个
时期都集中在 身体的不同部位 。
每一阶段的发展都要 满足某种原始的冲动力
量 ——力比多 来实现。
某一阶段的需要满足的过多或过少,发展就
会发生 停滞现象,即出现 固着 。 五个时期如下表,
发展的五个时期及其特征
时期 年龄 特征
口腔期 12~ 18个月 快乐来源于口腔动作,如吮吸、
咀嚼等。
肛门期 12~ 18个月
到三岁
快乐来源于排泄带来的满足,
要训练儿童大小便的规则性。
性器官期 3岁~ 6岁 快乐来源于性器官的满足,认
识到性别不同,出现恋父和恋
母情节。
潜伏期 6~ 12岁 快乐来源于周围事物和智力活
动。
两性期 12岁~成年 快乐来源于两性关系建立。
(二)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艾里克森认为弗洛伊德只重视原始驱
力的作用,为了 强调社会因素 对人格的影
响,他提出了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艾里克森把人格的发展分为 八个阶段,
见下表:
艾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八个阶段
顺序 年龄阶段 发展的关键
1 出生到 12~
18个月
基本的信任与不信任:发展与看护
者之间的依恋和信任关系。
2 1~ 3岁 自主和羞愧、怀疑:习得对自己身
体的自主控制,并知道对自己的不
恰当的选择感到羞愧。
3 3~ 6岁 主动性与退缩内疚:尝试完成新事
情、激发新想法、不怕失败
4 6~ 12岁 勤勉与自卑:学习文化技能、克服
自卑情绪。
艾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八个阶段
5 12~ 19岁 自我同一与角色混淆:青少年确定
自我意识,学习社会角色规范
6 19~ 25岁 亲密与孤立:需要与他人建立亲密
的关系、为事业定向
7 25~ 50岁 亲代性与停滞:通过创造性的生产
活动造福下一代。
8 50岁以后 自我统合与绝望:对自己的一生进
行回顾,若感到满意则可以坦然面
对死亡,否则感到绝望。
艾里克森认为 每个阶段 都有人格危机,
表现在 正面和负面特质的对立 。如信任和不
信任,勤勉与自卑,亲密和孤独等。
危机解决,在正面和负面特质之间 取得
了平衡,就可以成功的解决这些危机。
如信任危机的解决:既要能相信大多数
人,又要能具有适当的防备之心。
人格危机:
青春期的自我同一性整合 ——性别角色
的建立
性别角色, 特定社会 所认为的 适于男性
和女性 的一套 行为特征 。如西方社会:男性
是自我控制,有竞争力的;女性是温和、自
然、情绪化的。
性别角色影响因素,
1,生理结构和体能,如男孩左、右颞页
的不对称程度更高 ——语言学习能力不如女
孩。
2,社会文化,社会对男孩和女孩的期望
3,父母对不同性别孩子寄予不同期待 。
(三)班度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尤其是在儿童阶段
的社会行为,主要是通过 观察和模仿 学习来的。
观察模仿学习,通过观察、模仿他人的行
为,从而习得运动技能、态度和其他行为。这
一学习过程又叫做 榜样化 。
替代强化,观察到他人的行为受到强化,
更愿意表现出这种强化。
自我强化,强化来自内部,当行为达到自
己的内在标准时,带来满足感,以后更愿意做
出这种行为。
第五节 成年以后的发展
一、成年以后的生理与心理发展
二、成年后的生活适应
一、成年后的生理与心理发展
1、成年期( 20~ 40岁):变化极为缓慢,
不易察觉。
2、中年期 ( 40~ 65岁):力量、协调性、
体能下降,动作变慢。最主要的表现,更年期现
象 ——由于性激素分泌的减少带来的生理和心理
的不适,如疲劳、性欲降低,抑郁、莫名其妙的
抱怨等。
女性,45~ 55岁,雌激素分泌较少、月经不
规则。
男性,55~ 65岁,雄激素分泌较少。
注意:有人认为情绪与性激素的分泌多少没
有必然关系,更年期心理上的不适,主要由于生
活中的问题和困扰增加所导致。
感知觉的变化:
眼睛聚焦能力下降、听力下降、尤其对高
频声音和味觉的敏感性下降
思维活动的变化:
解决 纯智力问题 能力 下降,解决 实际问题
能力 更强 ——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
实验,20岁到 79岁的人,解决两类题目 —

通过提问推测主试心中图片和解决实际的
问题(如冰箱不制冷、大雪中困在车里等)
结果,第一类问题年轻人好,第二类问题
中年人解决较好。
3、老年期( 65岁以上)
衰老时间因人而异,表现如下:
感觉,
视力 严重下降,对亮光敏感,颜色深度知觉
出现问题,可能会患有白内障。
听觉 大大丧失,对高频声音很不敏感,很难
听清别人讲话。
味觉和嗅觉 下降
身体机能,怕冷、力气减弱、耐力下降
认知与智力,信息处理时间长、智力损伤
(如老年痴呆)
健康,出现各种疾病 ——心血管疾病、癌症。
二、成年期的生活适应
(一) 健康问题
中年人 由于生活、工作压力很大,易患很多
疾病,气喘、支气管炎、糖尿病、关节炎、呼吸、
消化方面失调等。
老年人易患的主要疾病,癌症、高血压、心
脏病。
因此中老年人要经常体检、注意饮食、多锻
炼。
(二)学习
中老年人 学习的特点,
动机较强,出于实际的需要、或兴趣来学习。
干扰因素多,学习已经不是生活中的主体,
需要应付工作和家庭任务;学习中易出现焦虑。
认知特点,接受较慢、理解较深。
因此,继续教育机构在教学时间安排上要更
有弹性,课程安排要更满足实际需要,教学方式
上要符合认知特点。
(三)社会人际关系
1、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中年期
对养育下一代非常关切,将子女视为自
己生命的延续,,好为人师, 。
接受孩子自身的特点,不再对子女全盘
控制。
——老年期
子女更理解父母,两代人互相帮助、支
持。
2、夫妻之间的关系
夫妻关系变化趋势,从结婚初期到老年期,呈, U”形。
中年初期,由于养育儿女和事业繁忙,婚
姻关系的满意度最低。
中年后期,由于子女长大,离开父母,出
现, 空巢期,,夫妻之间的关系得以重新评价,
满意度再度上升。
一项研究 ——怎样才能白头偕老?
对 351对夫妻进行调查发现影响白头偕老
的 重要因素依次为:将配偶视为自己的朋友、
喜欢对方、认为婚姻是一种长期的承诺、婚姻
是神圣的、夫妻之间有共同的目标等。
(四)面对死亡
一项研究,对约 500名绝症患者访谈,总
结出接受死亡要经历 五个阶段,
1,否认,表示震惊,,是不是搞错了?,
2,愤怒,感到愤怒,,为什么偏偏是
我?,
3、对剩余时间的 讨价还价,期望自己可
以活到某一时间,以完成某项愿望。
4,沮丧,为即将失去的生命感到悲伤、
沮丧。
5,最后接受,, 好了,既来之,就安
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