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子发 射 光 谱实 验 讲座
宛 寿 康
2004年 4月 24日
2
原子发射光谱概述
? 原子发射光谱法,是利用物质在热激发或电激
发下,每种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发射特征光谱来
判断物质的组成,而进行元素的定性与定量分
析的方法。
? 原子发射光谱法是光学分析法中产生与发展最
早的一种。在近代各种材料的定性、定量分析
中,原子发射光谱法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
新型光源的研制与电子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应用,
使原子发射光谱分析获得了新的发展,成为仪
器分析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3
原子发射光谱概述
( 1)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优点,
① 具有多元素同时检测能力。可同时测
定一个样品中的多种元素。
② 分析速度快。若利用光电直读光谱仪,
可在几分钟内同时对几十种元素进行定
量分析。分析试样不经化学处理,固体、
液体样品都可直接测定 (电弧火花法) 。
4
原子发射光谱概述
③ 检出限低。
一般光源可达 10~ 0.1mg/mL,
绝对值可达 1~ 0.01mg。
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 ICP-AES)检出限可达 ng/mL级。
④准确度较高。一般光源相对误差约为 5%
~10%,ICP-AES相对误差可达 l%以下。
5
原子发射光谱概述
⑤ 试样消耗少。
⑥ ICP光源校准曲线线性范围宽可达 4~ 6个数
量级。
( 2)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缺点,
高含量分析的准确度较差;常见的非金属元素
如氧、硫、氮、卤素等谱线在远紫外区.一般
的光谱仪尚无法检测;还有一些非金属元素,
如 P,Se,Te等,由于其激发电位高,灵敏度
较低。
6
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
通常情况下,原子处于基态,在激发光
作用下,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外层电
子由基态跃迁到较高的能级状态即激发
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其
寿命小于 10-8s,外层电子就从高能级向
较低能级或基态跃迁。多余能量以电磁
辐射的形式发射出去,这样就得到了发
射光谱。原子发射光谱是线状光谱。
7
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
谱线波长与能量的关系如下,
h c
λ=
E2 — E1
式中 E2,E1分别为高能级与低能级的能量,
λ为波长,h为 Planck常数,c为光速。
8
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
? 处于高能级的电子经过几个中间能级跃
迁回到原能级,可产生几种不同波长的
光,在光谱中形成几条谱线。 一种元素
可以产生不同波长的谱线,它们组成该
元素的原子光谱。
? 不同元素的电子结构不同,其原子光谱
也不同,具有明显的特征。
9
原子发射光谱概述
? 由于待测元素原子的能级结构不同,因
此发射谱线的特征不同,据此可对样品
进行定性分析;
? 而根据待测元素原子的浓度不同,因此
发射强度不同,可实现元素的定量测定。
10
原子发射光谱法包括了三个主要的过程,
? 由 光源 提供能量使样品蒸发、形成气态
原子、并进一步使气态原子激发而产生
光辐射;
? 将光源发出的复合光经 单色器 分解成按
波长顺序排列的谱线,形成光谱;
? 用 检测器 检测光谱中谱线的波长和强度。
11
原子发射光谱 激发光源
? 激发光源的基本功能是提供使试样中被
测元素原子化和原子激发发光所需要的
能量。对激发光源的要求是,
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光谱背景小,结
构简单,操作安全。
12
原子发射光谱 激发光源
常用的激发光源,
? 电弧光源 。(交流电弧、直流电弧)
? 电火花光源 。
? 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光源 ( ICP光源 )
等。
13
几种光源的比较
光 源
蒸发温度
激发温度 /K
放电稳定

应用范围
直流电弧

4000~ 7000
稍差
定性分析,矿物、纯物质、难
挥发元素的定量分析
交流电弧

4000~ 7000
较好
试样中低含量组分的定量
分析
火化

瞬间 10000

金属与合金、难激发元素
的定量分析
ICP
很高
6000~ 8000
最好
溶液的定量分析
14
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 ICP)光源
? Inductive Coupled Plasma (ICP)
? 等离子体是一种由自由电子、离子、中
性原子与分子所组成的在总体上呈中性
的气体,利用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
( ICP)作为原子发射光谱的激发光源始
于上世纪 60年代。
15
ICP形成原理
? ICP装置由,
? 高频发生器和感应线圈 。
? 炬管和供气系统 。
? 进样系统 。
三部分组成,高频发生器的作用是产生高频磁
场以供给等离子体能量。应用最广泛的是利用
石英晶体压电效应产生高频振荡的他激式高频
发生器,其频率和功率输出稳定性高。频率多
为 27-50 MHz,最大输出功率通常是 2-4kW。
16
ICP— AES结构示意图
17
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震荡电路
18
ICP形成原理
? 感应线圈由高频电源耦合供电,产生垂
直于线圈平面的磁场。如果通过高频装
置使氩气电离,则氩离子和电子在电磁
场作用下又会与其它氩原子碰撞产生更
多的离子和电子,形成涡流。强大的电
流产生高温,瞬间使氩气形成温度可达
10000k的等离子焰炬。
19
ICP形成原理
20
ICP火焰
21
ICP火焰温度分布
? ICP焰明显地分为三个区域,
焰心区呈白色,不透明,是高频电流形成的涡流区,等
离子体主要通过这一区域与高频感应线圈耦合而获得
能量。该区温度高达 10000K。
内焰区位于焰心区上方,一般在感应圈以上 10-20mm左
右,略带淡蓝色,呈半透明状态。温度约为 6000-
8000K,是分析物原子化、激发、电离与辐射的主要
区域。
尾焰区在内焰区上方,无色透明,温度较低,在 6000K
以下,只能激发低能级的谱线。
22
ICP形成原理
23
ICP- AES的进样系统
? 雾化装置:利用载气流将液体试样雾化成细微
气溶胶状态并输入到等离子中。它有同芯玻璃
雾化器和玻璃雾化室组成。
24
用照相法在感光板上记录谱线
25
单道顺序扫描直读光谱仪
? 光栅公式,
kλ =(a+b)sinβ
k为一级光谱时等于 1,a+b为光栅常数。
通过改变光栅闪耀 β,使光栅在不同闪
耀 β时衍射出对应的 λ(波长)。
26
发射光谱仪(顺序扫描仪内部)
27
ICP光谱仪
28
发射光谱定量分析方法
? 光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
I = ACb
? I:谱线强度。
? C:待测元素的浓度。
? A:常数。
? b,分析线的自吸系数,在 ICP-AES中为 1。
29
发射光谱定量分析方法
30
发射光谱定量分析方法
? 在顺序扫描光谱仪中分析线的谱线强度
是以谱线峰高值表示。
31
发射光谱定量分析方法
? 配制一组有浓度梯度的标准溶液,依次测量标
准溶液的强度值,作出标准工作曲线。
32
发射光谱定量分析方法
? 测量样品中待测元素的谱线强度值,利用已作出的标
准工作曲线,计算出样品中该元素的浓度。
33
ICP-AES标准溶液配制,
? 多元素的标准溶液,元素之间要注意光
谱线的相互干扰, 尤其是基体或高含量
元素对低含量元素的谱线干扰。
? 所用基准物质要有 99.9%以上的纯度。
? 标准溶液中酸的含量与试样溶液中酸的
含量要相匹配,两种溶液的粘度、表面
张力和密度大致相同。
34
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