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西方国家对经济的
干预与国际经济协调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资本主义基本矛
盾的深化,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
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国家加强对了经济生活
的干预, 以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能够获得高额垄断利
润;同时, 它也大力支持 本国垄断组织加快对外扩
张, 在海外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 在扩张的过程中,
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组织之间难免会产生一些矛
盾, 这就需要国家出面进行协调, 从而出现了国际
经济协调 。
第一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
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组织控制
和利用国家政权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从而
保证高额垄断利润的手段,是资本主义基
本矛盾加深的产物。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
成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二战后,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现
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空前发展的主要表
现有:
? 国家政权与私人垄断资本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牢牢地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
? 国家通过庞大的财政支出和政策措施,直接参与
社会再生产过程,对社会生活各方面进行调节;
? 国家以政治、经济等手段对国际经济关系进行全
面干预和调节,以保证私人垄断资本的国外经济
利益。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特征
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同以往相比出
现了很多新的特征,主要有:
? 发展上的连续性,即国家的干预和调节在任何时
候都得到体现,而不仅仅是应付战争和经济危机
的手段;
? 经济调节的全面性,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支配
和调节,已不再限于某些局部方面,而是渗透到
国家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垄断组织的支持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垄断组织的支持主要体现
在以下方面:
? 建立国有企业,收购面临破产的私人企业,将有利
可图的国有企业廉价卖给私人经营;
? 通过国家订货和采购,为垄断资本提供资金和市场;
? 为垄断资本提供优惠贷款、补贴和税收减免;
? 支持垄断资本争夺国际市场;
? 通过国际经济协调,为垄断资本对外扩张创造条件。
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
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之所以获得持续、
全面的发展,主要是因为社会生产力和生产社会
化有了空前的发展。垄断的集中使资本主义基本
矛盾出现激化,需要国家进行调节和干预,因而
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另外,国
际环境的变化也要求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加强国际
经济协调。具体而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
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一方面引起社会生产力的
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广大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
需求相对缩小,使社会基本矛盾激化了,造成各
国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危机的发生,暴露出单
靠私人垄断组织无力驾御现代化大生产,必须借
助国家力量来干预经济。
? 某些大型工程项目的开发、公共事业的投资、重
大科研项目的进行需要国家进行投资,或从财政、
金融、技术方面给予支持,以保证这些大型投资
项目的顺利进行。
? 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同私人垄断资本经营管理的局
限性发生矛盾,客观上需要凌驾于私人企业之上
的国家出面调节。
?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国家进行干预。在经济全
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
不得不依靠国家力量予以支持。
? 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矛盾的激化要求国家出面进行
干预,缓和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维护社会的稳定。
第二节 西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在 20世纪 30年代大危机之前,西方国家大多
信奉自由竞争和自我调节,政府很少干预经
济。大危机之后,西方国家开始意识到,单
靠市场自由竞争并不能解决总供给与总需求
之间的矛盾,也不能解决就业问题,而需要
国家进行干预和调节,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
作用也逐渐体现了出来。
一、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理论
二战后至 20世纪 70年代,发达国家的宏观调控
政策基本上是依据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制定的,
而 70年代, 滞胀, 的出现,使凯恩斯主义束手无
策,而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的经济理论逐渐占了
上风,成为西方国家的政策理论依据。
? 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
? 凯恩斯主义提出的基本理论:一个国家的就业是
由有效需求决定的,而有效需求是由消费需求和
投资需求两部分构成的。由于所谓边际消费倾向、
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偏好规律起作用的结果,单
靠市场自发起作用,必然出现消费需求不足、投
资需求不足的现象。消费需求不足、投资需求不
足,经济就得不到发展,就业问题也无法解决,
因此必须要国家进行干预。
? 凯恩斯主义提出的政策主张:征收累进税和遗产
税,使收入有利于穷人的再分配;扩大政府财政
支出,以弥补私人投资不足,从而扩大就业。
? 货币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
? 货币主义的经济理论:在国民收入中消费和储蓄
的比例是稳定的;边际消费倾向对经济的影响力
不大;从长期来看,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消费
倾向不是递减而是递增,有效需求也会扩大,可
以使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
? 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减少国家干预;稳定货币
数量的增加;实行所谓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即
把货币供应量作为唯一的政策手段,货币的增长
率应当同生产发展速度相适应,使长期内的平均
物价水平保持稳定。
? 供给学派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
? 供给学派的经济理论:生产的增长取决于生产要
素的投入和有效使用;要增加投资和有效地使用
生产要素,必须有各种刺激并消除障碍。
? 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大幅度降低个人和企业纳
税的税率,以提高企业的投资积极性,刺激人们
工作的积极性;取消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劳
动和商品市场上的竞争;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的
增加,使货币的增长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减缓
政府预算支出的增长速度,逐步实现预算平衡,
削减社会福利支出,降低税收负担在国民经济中
的比重。
二、西方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
? 宏观经济目标
? 充分就业,即愿意工作者都能找到适合其工资要
求的职业;
? 经济增长,即一定时期生产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
长;
? 物价稳定,指物价相对稳定,而不是绝对的稳定;
? 国际收支平衡,即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能够实现
经常收支平衡。
? 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
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西方发达国家在宏观调
控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主要有:
?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国家为了控制总体经济活动,对政府
开支、税收、公债规模等加以确定,借以影响和
调节经济的活动。采取的具体政策措施有:增加
或缩小政府支出;调节税收政策;运用公债手段
等。
? 货币信用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根据经济周期的发展变化,通过中
央银行进行扩大或收缩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以及
扩大或收缩信用贷款,来影响宏观经济总体水平
的金融政策。采取的具体政策措施有:调节中央
银行的贴现率,借以收缩或扩张信用贷款,影响
货币的供求数量;推行公开市场业务,在市场上
买卖政府发行的有价证券,以扩大或收缩信用;
变动存款准备金比例;扩大抵押贷款和消费信用,
支持建筑业和耐用消费品的生产和需求。
? 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主要是指限制工资,即工资上涨不能
超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 产业政策
所谓产业政策,是指对一定时期内的产业结构调
整、产业先后发展次序、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等提
出设想,以及为实现这一设想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包括财政、金融、投资、技术、地区发展、进出
口等诸多措施,以达到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
? 实施指导性计划
西方国家为了加强宏观经济管理,制定和实施国
民经济发展计划,并将计划调节作为国家干预经
济的一项重要手段。
这一政策措施包括两个步骤:一是计划的制订;
一是计划的实施。西方国家的计划是指导性的,
而不是指令性的。目前主要的政策措施主要有:
增加或减少投资;增加或减少税收;关税和非关
税优惠;国家增加对计划内重点项目的科研投资。
? 重视经济立法,以法规规范经济行为
公平竞争的环境秩序需要靠国家大量严格的经济
立法来保障。一般而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总体经济发展的立
法;针对某些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和事业的理发;
调节国内、国际经济关系的立法;规范企业经营
行为的立法等。美国、法国、英国、日本、德国
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建立了健全的经济法律体
系,以规范经济活动。
? 国家对国际经济关系的调节
发达国家为了扩大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争夺国
外市场,转嫁经济危机,各国政府都积极干预国
际经济关系。
发达国家采取的干预国际经济关系的政策措施有:
出口补贴、出口信贷;通过贸易谈判,突破对方
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通过对外援助或贷款
来带动商品、劳务输出;通过商品倾销和外汇倾
销争夺国外市场。
三、西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
西方发达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理论和政策措施
常常根据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加以调整。 20世纪
70年代的滞胀使凯恩斯主义束手无策。在这种背
景下,西方国家转向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的理论
和政策措施,对以往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
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果。
? 减少政府干预,强调市场机制
? 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即把部分甚至全部国有企
业和财产的股份出售给私人,充分发挥私人企业
的经济效益;
? 减少政府干预,鼓励企业竞争和创新,即政府在
法律和政策方面放松对私人企业的限制,减少对
企业的经济干预,修订和废除某些限制性的法令
条款,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经济自由。
? 实行税制改革
这个时期的税制改革,主要表现为减税和简化税
率制度。美国、日本和西欧一些国家的税制改革
都说明了税制改革是发达国家政策调整的一项重
要内容。
? 紧缩财政政策
重点为减少政府开支,特别是压缩社会公共事业
开支,精简机构、削减行政支出等。
? 调整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组织调整和产
业地区调整。
? 产业结构调整,主要表现为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
发展和传统产业地位的相对下降;
? 产业组织调整,主要包括国有企业私有化、公私
企业合营与合作、同国外企业合作与合资等,以
增强企业活力,进一步提高竞争能力;
? 产业地区调整,主要包括将工业、服务业发展中
心由大城市逐渐向中小城市转移。
四、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影响
西方发达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经济影响在不
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总体上说,它一方面促进
了生产力发展,缓和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另一
方面,在一定时期它又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
种矛盾,阻碍经济的发展。概括起来,国家宏观
调控的经济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国家推行反周期政策,减轻危机的严重程度
在经济萧条阶段,为了防止经济过份下降,国家
采取反周期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包括扩大政
府开支、减免税收、放松银根、刺激消费和投资
的政策措施;在经济高涨阶段,为了防止经济过
热,则采取相反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在一定程
度上减轻了危机对经济的打击,经济周期中的危
机阶段和萧条阶段区别也不大。
? 国家扩大采购和社会福利开支,有助于缓和各种
社会矛盾
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庞大的财政支出,扩大采购,
不仅有助于扩大消费和投资,而且通过采购刺激
私人投资和社会消费,进一步扩大了商品市场,
对缓和生产与市场的矛盾,促进经济发展起着推
动作用;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增加社会福利开支,
对缓和各种社会矛盾起到重要作用。
? 国家计划减少生产的盲目性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是指导性的,不可能解
决整个社会生产的盲目性。但是,由于发达国家
积累了大量管理社会化大生产的经验,并且为保
证计划的实现又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这样制定
的计划是比较科学的,可行性也较好。在计划实
施的过程中,又根据条件的变化加以不断调整。
因此,凡是实行计划调节的国家都取得了良好的
政策效果。
? 灵活的货币政策使通货膨胀压力减小
70年代以前,西方国家执行凯恩斯主义的干预政
策,使通货膨胀持续走高,并导致资本主义陷入
滞胀的困境。 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根据货币主
义和供给学派的理论,及时调高贴现率,紧缩信
贷,终于使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
? 国家对科技、教育大量投资,有利于促进科技进
步和经济增长。
? 国家宏观调控的局限性
国家宏观调控虽然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有利作用,
但在执行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局限性。这些局
限性主要有:
? 宏观调控不能阻止周期性衰退,只能在一定时期
和一定程度上延缓经济危机的爆发;
? 长期干预经济导致 20世纪 70年代出现经济发展停
滞和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同时并存的滞胀;
? 国家用于武器采购的财政开支大幅增加,造成资
源的大量浪费。
第三节 国际经济协调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经济交往的日
益密切,以及阻碍世界经济发展的各种矛盾
日益增多和复杂化,在客观上要求各国加强
国际宏观经济调控,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更
加有效的经济协调机制。而全球经济调控只
靠一国或几个国家是很难实现的,必须采取
多边协调行动和措施,才有可能缓和各种矛
盾,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
一,国际经济协调的发展
国际经济协调是指世界各国政府为了维持国际
经济的稳定并促进其发展,对国际经济活动进行
联合干预和调节的政策行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经
济组织是国际经济协调的参与主体,稳定和促进
国际经济发展是国际经济协调的目的。
二战后,国际经济协调的内容和形式经历了一
个曲折的演变过程,根据国际经济协调的进展情
况,可以将国际经济协调划分为三个不同阶段:
? 战后初期 —— 70年代初期
国际经济协调建立与起动时期。在这个时期,西
方各国建立了一系列超越国家的国际经济组织,
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
总协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这些机构从维
护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利益出发,协调资本主义国
家经济关系,对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国际贸易
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 70年代初 —— 80年代初
世界经济转向全面动荡和国际经济协调频繁的时
期。具体表现为:
? 西方国家普遍陷入滞胀的困境,除日本外,美国、
西欧都在滞胀中挣扎了 10年之久;
?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金融秩序陷入混乱
和动荡,汇率波动频繁,国际收支严重失衡;
? 贸易保护主义盛行,非关税壁垒层出不穷,严重
妨碍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
? 80年代中期 ——
以世界经济多极化为基础,以西方大国为主的多
层次全方位的多边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时期。到 80
年代中后期,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已经发展到一个
具有多种形式和相当规模的协调体系。在这个体
系中,既有国际机构性调节,又有区域经济集团
之间的协调和政府之间的协调;既有定期举行的
经常性协调,又有临时性协调。具体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 多层次多边经济协调,包括:全球性多边协调,
如联合国属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联合国贸发会议等;以美、日、欧为核心的, 西
方七国首脑会议, 为主体的大国协调进一步加强;
区域集团之间的协调日益加强。
? 全方位多边经济协调,国际经济协调不仅在层面
上多样化,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协调的
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几乎涉及到世界经济的所有
领域的各种问题,进入了一个全方位多边协调的
新时期。
? 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成为当今国际经
济多边协调的重要组织形式。与关贸总协定相比,
世界贸易组织协调领域更为广泛,其贸易争端解
决机制在国际贸易协调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 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对全球经济产生日益重要的影
响。七国集团成立的 20多年的时间里,每年讨论
的议题日益广泛。
? 国际金融领域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多边协调的焦点。
二,国际经济协调的动因
当代国际经济协调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深刻的多
方面原因。从根本上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世界经济相互依存但又存在种种矛盾和阻力,客
观上要求进行国际经济协调;另一方面,在世界
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世界性经济危机、经济动荡
频频出现,为了寻求平衡和稳定国际经济秩序,
经常需要各国采取协调行动。具体而言,国际经
济协调的动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国际经济协调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
家的经济活动和经济政策的, 溢出效应, 不断加
强。
在这种情况下,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往往很难单
独发生作用。为了避免由于各国内外政策配合不
当而给其他国家乃至世界经济造成不良后果,在
客观上要求各国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磋商、协调与
合作。事实说明,通过国际协调与合作,各国经
济政策的, 溢出效应, 和, 传递效应, 越来越明
显。
“溢出效应, 和, 传递效应, 的实现途径:
? 资本流动情况下的国际贸易收支。如果一国发生
贸易逆差,会传递给另一个或一些国家,使这些
国家出现贸易顺差,而顺差国的资金又会通过融
资流向逆差国。
? 汇率变动引起的国际传递。汇率变动不仅会影响
一国进出口价格的变化,而且会对一国的货币、
工资、生产和就业等方面产生影响。
? 世界经济中出现的危机和冲突要求加强国际协调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加
深,使得经济危机的国际间传播加快,只要一国
特别是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很快就会波及到其他
国家。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只是单独解决国内经
济危机很难奏效,因此提出了国际协调的必要性。
7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主要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日益认识到,面对同步性的世
界经济危机,必须协调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
? 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的形成要求多边协调
冷战结束后,当今世界经济走向了多极化的新格
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速了区域性经济集团的
形成。西方国家纷纷参加区域性经济集团,使得
各大国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和复杂。这种多
极化格局中所产生的各种矛盾和斗争,只有通过
协调才能得到缓和。展望未来,区域经济一体化
仍将继续发展,各集团之间的竞争也更趋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世界经济各极之间除了加强协调
与合作之外别无选择。
? 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国际竞争加剧需要国
际协调
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实际上是西方大国政治
经济实力消长变化的集中体现。在这一过程中,
美国力图借助政治和军事上的优势,从日本、欧
洲获取经济利益,而日本、欧洲迫于美国的政治
压力有时不得不牺牲一定的经济利益,或者为了
换取美国政治上的支持而牺牲一定的经济利益。
这种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关系,决定了国际协调
的必要性。
三,国际经济协调的经济效应
国际经济协调作为稳定国际经济秩序并推动世
界经济发展的机制,一直在发挥着有效的积极作
用,如国际经济协调对减轻世界经济受到的冲击,
缓和各国经济之间的矛盾,抑制通货膨胀等有一
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国际经济协调也有一定的
局限性,并且带来了一些消极后果,如缺乏公正
和平等性,缺乏约束力和彻底性等。
? 国际经济协调的积极作用
? 减轻各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
二战后,除了世界性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外,其他
局部性危机如石油危机、债务危机、货币金融危
机等时有发生。这些危机都对世界经济整体或某
个部分造成破坏性冲击。但是由于各国政府和国
际经济组织等采取了各种积极的对策,从而大大
减轻了它的破坏作用。战后经济危机同战前相比,
总的来说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打击程度较轻,从一
定意义上说与各国加强了经济协调是分不开的。
? 缓和各国经济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7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处于剧烈动荡时期,各国
的利率、汇率、股价和世界主要商品市场行情等
出现大幅波动,对世界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
响,由此所引起的各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经常发
生。通过国际经济协调使这些问题得以解决在很
大程度上抑制了国际经济个方面的波动,使各国
之间的利害冲突得到了暂时的缓解。
? 抑制了通货膨胀的发展
二战后的通货膨胀发展到 70年代,几乎波及到所
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空前严重的世界性通
货膨胀。这次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停滞交织在一
起,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处于进退维谷的困
境。面对这一普遍性问题,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多次举行会议,协调行动,要
求西方国家共同实施紧缩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
削减财政开支,从而使通货膨胀问题得到抑制。
? 促进了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
一些国际经济协调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
发挥其自身的协调作用的同时,还要求其成员国
取消外汇管制、平衡国际收支,对稳定国际金融
市场作出贡献。当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出现严重
失衡,并危及到世界经济正常运行时,国际经济
组织和西方首脑会议一直都把解决国际经济中出
现的各种失衡问题作为首要目标。可见,国际经
济协调在平抑国际经济失衡方面起到了很大的推
动作用。
? 国际经济协调的局限性
? 缺乏约束力和彻底性
国际经济组织和西方首脑会议对全球化中出现的
各种问题,缺乏长远考虑,没有对国际货币制度、
世界经济秩序、南北关系等长远性、战略性问题
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因此,每次会议经
过艰苦磋商和讨价还价,即使勉强达成协议,也
缺乏约束力和彻底性。
? 缺乏公正与平等性
国际经济协调多从发达国家的利益出发,把发达
国家的问题放在首位,而较少考虑协调对发展中
国家带来的经济后果。有时当发展中国家经济遭
到严重问题并影响到西方国家总体利益时,才不
得不将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列入议程,但磋商的结
果多有利于发达国家而非发展中国家。因此,从
一定程度上看,由发达国家控制的国际经济协调
缺乏公正与平等性。
? 目标与效果非趋同性
在国际经济协调中,由于各国经济结构的差异性,
各国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的不一致,以及某些国
家在政策实施中的必要调整,常常使一些共同达
成的协议在执行过程中偏离协议轨道,从而违背
原定的协议目标,甚至产生某些负面效果,效果
与目标完全背离。
? 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
在国际经济协调过程中,缺乏对国际经济协调组
织的监督。
? 首脑会议政治色彩多于经济
国际经济协调本应是国际间的宏观经济政策的调
控,各国通过相互磋商促进经济发展与合作。但
是,近年来国际经济协调参杂的政治色彩越来越
浓,甚至少数大国 通过国际经济组织用政治问题
压经济问题的解决。这不仅冲淡了对重大经济问
题的解决,而且使协调的问题复杂化和困难化,
从而加剧了各国之间的分歧和矛盾。
参考文献
1,陶季侃, 姜春明:, 世界经济概论,, 天津人
民出版社, 2003年版 。
2,池元吉:, 世界经济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
3,季铸:, 世界经济导论,, 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 。
4,李琮:, 世界经济学新编,,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年版 。
5,郭吴新等:, 世界经济,,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