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战后国际贸易
理论与政策的演变
商品贸易不仅是一种使国家之间交往具
有意义的值得称誉的活动, 而且, 如果某些
规则得到严格遵守的话, 它恰恰是检验一个
王国是否繁荣的试金石 。
—— 托马斯 ·孟 ①
① 托马斯 ·孟( Thomas Mun, 1571-1641 ):英国经济学家 。
第一节 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
战后,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国际
化的加深, 各国之间相互依赖与相互竞争的程度
日益加深 。 为了保持和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
力, 世界许多国家积极努力寻求与其他国家合作,
通过优惠贸易安排, 自由贸易区, 关税同盟, 共
同市场等不同方式, 组建区域经济贸易集团, 实
现区域内商品, 资本, 劳动力和服务等的自由流
动 。 同时, 跨国公司也有了比较迅猛的发展 。 这
一切都推动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使国际贸易
的规模, 结构, 范围, 内容和方式等都发生了巨
大的变化 。
一、国际贸易增长迅速
战后, 在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下, 各国之间
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
其发展速度是历史上未出现过的, 其具体表现就
是国际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不仅比战前要快, 而
且比生产增长速度快 。 下面我们通过一系列的统
计数据来体会这种迅猛的增长势头 。
1948-1997
世界货物贸易增长 世界生产量增长
14倍 5.2倍
1948-1999
世界出口贸易年均增长率 世界产出年均增长率
5.8% 3.6%
表 5.1.1
表 5.1.2
579
15241
65900
74300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70000
80000
1950 1979 1997 2001
单位:亿美元
图 5.1.1 世界出口总额
?科技革命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和
物质基础 。
?战后生产国际化的加快, 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
供了一个稳定的载体 。
?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不断出现, 为国际贸易的
发展创造了越来越好的局部发展的环境 。
?国际性经济组织的建立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创造
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
当代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二、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
战前, 国际贸易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一直较
高, 1938年初级产品比重达到 59.2%,工业制成品
占 40.8%。 这主要是由于发达国家为满足制造业和
人们的生活需要, 从国外大量进口原料, 燃料和
食品等造成的 。 战后, 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重大
变化,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相应地发生重大变化,
其趋势是初级产品比重下降, 工业制成品比重上
升 。 从 1953年起, 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开始超过
初级产品所占比重 。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
年 份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初级产品出口占总出口的百分比 59.0 45.0 37.0 39.0 26.5
制成品出口占总出口的百分比 41.0 55.0 65.0 61.0 70.6
表 5.1.3 世界商品出口结构的变化
我们来看趋势图:
0
10
20
30
40
50
60
7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初级产品 制成品
图 11.1.2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不可再生的原材料的节约,
并发明了以廉价原材料合成的复合材料, 从而减
少了资源缺乏的国家对进口原材料的依赖 。
?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带来了制成品贸易的增加 。
?伴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 各国消费中食品, 低附
加价值品所占的比重相对下降, 耐用消费品等工
业制成品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 。
造成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三、地区贸易发展不平衡
在世纪之交的 5年间各地区对外贸易在全球对
外贸易中的比重有明显的不同, 从变化的情况看,
亚洲对外贸易所占比重增长得最快, 转型国家次之,
拉美第三, 而非洲的比重没有任何增长 。 同期, 北
美和西欧对外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有所下降 。
从总的情况看, 北美, 西欧和亚洲三者加在一起的
贸易额 1997年为 86.1%,2001年为 83.6%。 我们来
看一组具体的数据 。
由此似乎可以得出结论, 主要贸易地区在对外
贸易中的比重仍然较高, 拉美和转型国家对外贸易
正在恢复和发展之中, 亚洲将是对外贸易增长特别
引人注目的地区 。
北美 拉丁美洲 西欧 转型国家 非洲 中东 亚洲
1997 17 5.2 42.9 3.4 2.3 3.1 26.2
2001 16.1 5.7 40.3 4.6 2.3 3.9 27.1
表 5.1.4 各地区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
单位,%
? 发达国家,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和
地区主要集中在上述三个区域, 他们在对外贸易中的
地位是其经济发展程度和速度的反映 。
? 发达国家生产结构调整趋向于更多地生产和出口高技
术产品, 这些产品的高附加价值以及较高的利润水平
刺激了这些国家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 比起发展中国
家的初级产品和原材料出口具有较强的竞争性 。
? 国际贸易的发展具有某种惯性, 贸易关系比较密切的
国家之间会创造出更高的相互依赖度, 对外贸易趋向
于集中在某些地区 。
各地区贸易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
四、服务贸易迅速发展
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 以物质生产为
主, 世界贸易的主体是货物贸易 。 进入服务经济
时代, 物质生产的比例随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
比例提高而不断下降, 与服务经济相适应的世界
贸易也随之改变, 服务贸易随着服务经济的快速
发展得到加强 。 国际服务贸易是以获取经济收益
为目的的非物质产品的跨国界交易活动的总称 。
战后, 特别是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国际服务贸易
发展十分迅速, 超过了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 我
们来看一组统计数据 。
710
4050
10800
12950
14400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1970 1982 1992 1997 2001
3635
19007
13166
53974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1980 1998
服务贸易 货物贸易
单位:亿美元
单位:亿美元
图 5.1.3 世界服务贸易总额
图 5.1.4 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增长对比
?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使产业划分日趋细
化, 各产业相互依赖日益加深, 从而为生产顺利
进行而产生的服务部门日趋扩大和增多 。
?各国收入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消费的需求也日趋
细化, 多层次的消费需要使服务业有了明显的发
展 。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 。
?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
?国际间技术贸易的发展 。
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有着深刻的原因:
五、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日趋密切
据统计, 二战后初期, 各国对外贸易的平均
依赖度仅为 7% 左右, 到 2001年这一指标达到 20%
以上 。 经济学家们将这种现象概括为, 对外贸易
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
( 一 ) 对外贸易对各国经济增长, 从而对世界
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或影响日趋增加 。
可以说, 没有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难以开展
国际贸易活动, 甚至可以说, 经济发展水平的高
低决定了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 从直观上看, 凡
是经济规模相对比较大的国家, 对外贸易的发展
规模也比较大, 特别是大国的情况更是如此 。
( 二 ) 对外贸易又依赖于经济的增长 。
对于有些国家而言,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
出来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有不同 。
在经济的发展或起飞阶段,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
的因果关系表现为国际贸易是, 因,, 经济发展
是, 果, 。 随着该国经济的发展和成熟, 对外贸
易成为经济增长的结果 。
六、国际贸易秩序逐步强化
战后的国际贸易不仅延续了原有的国际贸易
惯例或规则, 以保证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 更重
要的是, 为保证各国之间的贸易在比较自由的贸
易环境下开展, 从 1948年 1月开始启动了旨在促进
贸易自由化, 减少贸易壁垒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随后于 1995年 1月 1日建立的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取
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行使促进贸易自由化的职
能 。 从全球贸易秩序的角度看, 多边贸易体制所
倡导的贸易自由化和协调, 约束各国对外贸易政
策的协议,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
此外, 在地区层次上, 各地理上相邻的国家
之间为了稳定他们之间的贸易关系, 保证各自对
外贸易市场的稳定, 各国政府出面纷纷建立起区
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期望通过这种一体化协议实
现成员国之间贸易的自由化 。 许多国家之间还签
订了相互给予贸易优惠待遇的长期协定 。 这些都
对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
第二节 国际贸易政策及理论演变
国际贸易政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对外进行
商品, 服务和技术交换活动时所采取的政策 。 从
单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出发, 有关国际贸易的政
策就是对外贸易政策, 它有两种基本类型, 即自
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
自由贸易政策 是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
干预, 减免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 让商品和服务等自由
进出口, 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
保护贸易政策 是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
通过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
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国外商品的竞争;同时对本国出口
商品给予优惠或补贴, 鼓励扩大出口, 以提高本国商品
和服务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
一、自由贸易政策及理论的演变
从历史上看, 自由贸易政策盛行的时期主要
有两个阶段:
1,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自由贸易政策
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 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占据统治地位, 自由贸易政策是这一时期国际
贸易政策的基调 。 自由贸易的政策主张是从 18世
纪末开始形成的, 19世纪 70年代达到高峰 。 但由
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西方国家在这一时期
的对外贸易政策也不相同 。
( 一 ) 自由贸易政策的演变
2,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初期的贸易自由化
战后,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从
50年代到 70年代初期, 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贸易
自由化浪潮 。 这段时期贸易自由化的表现主要有
两个方面:一是关税大幅度降低;二是非关税壁
垒逐渐减少 。 这段时期的贸易自由化是在西方国
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日益加强的条件下出现的 。
它既反映了垄断资本的利益, 也反映了生产力和
世界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 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同
保护贸易政策相结合的有差别, 有选择的贸易自
由化 。
最早提出自由贸易主
张的是法国的重农学派,
其代表人物是法国著名经
济学家魁奈 。 重农学派主
张以农产品为中心开展自
由贸易, 反对重商主义的
贸易保护政策, 反对课征
高额关税 。
( 二 ) 自由贸易理论的演变
1,重农学派及休谟的自由贸易理论
Fran?ois Quesnay
1694-1774
David Hume
1711-1776
英国学者休谟发展了重农学派
的自由贸易思想, 提出了, 物价与
金银流动的调整机能, 理论 。 该理
论认为, 一国入超, 黄金将流出,
国内货币供给量减少, 物价下跌,
本国产品将更具国际竞争力, 出口
将增加;反之, 一国出超, 黄金将
流入, 国内货币供给量自动增加,
国内物价上升, 相比之下, 外国产
品将变得更便宜, 进口将增加 。 这
样, 在物价与金银流动的调整下,
贸易不平衡情况会自然得到改善,
政府所采取的贸易保护政策毫无意
义 。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 资
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
要奠基人之一, 国际分工和
国际 贸易理论 的创始者 亚
当 ·斯密在其 1776 年出版的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
研究, ( 简称, 国富论, )
一书中, 批判了重商主义,
创立了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
经济理论 。 在国际分工和国
际贸易方面, 他提出了绝对
成本论, 亦称绝对利益论或
绝对优势论 。
2,斯密的绝对成本论
斯密认为, 有利的自然禀赋
或后天的有利条件可以使一个国
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绝对低于
别国, 因而在该产品的生产和交
换上处于绝对有利的地位 。 各国
按照各自的有利条件进行分工和
交换, 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将会
使各国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从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
物质财富, 并使各国从贸易中获
利 。
Adam Smith
1723-1790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大卫 ·李嘉图
他在 1817年出版的, 政治经济学与
赋税原理, 一书中提出了以自由贸
易为前提的, 比较成本论, 。 李嘉
图提出的比较成本学说, 先后为英
国和世界其他许多国家所接受, 成
为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强大思想武
器 。 在以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为核
心的自由贸易思想的影响下, 英国
在 1820年以后的近一个世纪内, 推
行了一整套自由贸易政策, 为其向
海外扩张和最终取得世界霸主地位
发挥了重要作用 。
2,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
David Ricardo
1772-1823
李嘉图认为, 国家间应按, 两优取其重, 两
劣取其轻, 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 。 也就是说,
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有
利地位, 但有利的程度不同, 而另一个国家在两
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 但不利
的程度不同, 前者应专门生产相对来说更为有利
的产品, 后者应专门生产不利程度最小的产品 。
通过对外贸易, 双方都能从中获益, 并实现社会
劳动的节约 。
约翰 ·穆勒, 英国著
名经济学家 。 他在 1848年
出版的, 政治经济学原理
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用,
一书中提出了相互需求论,
对比较成本论做了重要的
补充和说明 。
3,穆勒和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
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
穆勒认为, 贸易条件及其变动主要由两国对
贸易对象国商品的相互需求强度决定的 。 在国际
间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范围内, 一国对另一国
出口商品的需求越强, 而另一国对该国出口商品
的需求越弱, 则贸易条件对该国越不利, 该国通
过对外贸易获取的利益就越少;反之, 则对该国
有利, 该国的获利就越多 。 国际间交换比例越接
近于本国国内的交换比例, 对本国越不利, 本国
获取的贸易利益就越少, 因为越接近本国国内交
换比例, 说明本国在国际上换回的商品量越接近
于分工和交换前的国内的生产量;反之, 国际间
商品交换比例越接近对方国家的国内交换比例,
对本国越有利, 贸易利益越大 。
马歇尔是英国著名经济
学家, 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 。
其代表作是 1879年出版的
,国际贸易纯理论, 和 1890
年出版的, 经济学原理, 等 。
马歇尔运用提供曲线 ( 又称
相互需求和供给曲线 ) 来说
明商品供给和需求如何共同
决定贸易条件及其变动情况 。
他运用几何图解的方法使穆
勒的相互需求理论更加前进
一步, 表达也更加清晰明确 。
Alfred Marshall
1842-1924
瑞典著名经济学家厄
里 ·赫克歇尔 ( Eli Heckscher,
1879-1952) 于 1919年发表了
题为, 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
的影响, 的重要论文, 提出
了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论点 。
他的学生伯蒂尔 ·俄林在 1933
年出版的, 区域贸易与国际
贸易, 一书中, 对要素禀赋
理论做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
善, 并因此于 1977年获得了
诺贝尔经济学奖 。
5,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论
Bertil Ohlin
1899-1979
要素禀赋理论 ( 也称 H-O理论 ) 认为, 一
国应出口那些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
生产要素的商品, 而进口那些密集使用该国相
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的商品 。 换句话说,
劳动力充裕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而进
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反之, 资本充裕的国家出
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
二、保护贸易政策及理论的演变
从历史上看, 保护贸易政策盛行的时期主要
有如下四个阶段:
( 一 ) 保护贸易政策的演变
? 16-18世纪的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
? 19世纪 70年代至一战前的保护贸易政策;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超保护贸易政策;
? 20世纪 70年代中期至今的新贸易保护主义 。
重商主义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 二 ) 保护贸易理论的演变
1,重商主义
( 1) 早期的重商主义 ( 15世纪 -16世纪中叶 )
早期的重商主义学说叫货币差额论, 也称重
金主义或货币主义 。 早期重商主义者把增加国内
货币积累, 防止货币外流视为对外贸易政策的指
导原则, 认为国家应该采取行政或立法手段, 直
接控制货币流动, 禁止金银输出 。 在对外贸易方
面, 注重, 少买, 和, 限入,, 最好是只卖不买,
使每笔交易和对每个国家都保持顺差, 以使金银
流入国内 。
( 2) 晚期的重商主义 ( 16世纪下半叶 -17世纪 )
晚期重商主义学说又叫贸易差额 。 晚期重商
主义者认为, 国家应该允许金银 ( 货币 ) 流出,
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鼓励和扩大出口, 即更注重
,多卖, 和, 奖出,, 以保持和增加贸易顺差 。
他们信奉, 货币产生贸易, 贸易增加货币, 。 但
他们认为, 必须遵守一条原则, 即保持总贸易差
额是顺差 。
亚历山大 ·汉密尔顿是美国
的开国元勋, 政治家和金融家,
美国独立后的首任财政部长 。 他
于 1791年 12月向美国国会递交了
一份, 关于制造业的报告, 。 在
该报告中, 他阐述了保护和发展
制造业的必要性, 极力主张美国
应该实行保护关税政策 。 他的政
策主张对美国政府的内外经济政
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促
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2,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论
Alexander Hamilton
1757-1804
弗里德里希 ·李斯特是德国
政治家, 理论家, 经济学家 。
1841年, 他出版了主要代表作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一
书 。 在该书中, 他抨击了古典
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 发展了
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论, 提出
了以生产力理论为基础, 以经
济发展阶段论为依据, 以保护
关税制度为核心, 为经济落后
国家服务的保护幼稚工业论 。
3,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论
Friedrich List
1789-1846
李斯特认为,, 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
不知要重要多少倍,, 因为有了生产力的发展, 就
有了财富本身 。 从国外进口廉价的商品, 短期内可
以获得贸易利益, 但这样做使本国的工业得不到发
展, 以致长期处于落后和依附的地位 。 他认为, 古
典派自由贸易理论只单纯追求当前财富交换的短浅
利益, 而不考虑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 。 他还认为,
各国的经济发展必须经过五个阶段, 即原始未开化
时期, 畜牧时期, 农业时期, 农, 工业时期和农,
工, 商业时期 。 处于不同阶段的国家应实行不同的
对外贸易政策 。 他认为, 当时德国正处于农, 工业
阶段, 处于类似英国发展初期的状况, 必须实行保
护贸易政策 。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
和他的追随者马克卢普, 哈罗
德等人的有关国际贸易的观点
对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产
生了深刻的影响 。 他们推崇重
商主义的保护贸易理论, 对古
典学派的国际贸易理论进行了
严厉批评, 主张国家干预, 强
调应推行超保护贸易政策, 扩
大出口, 减少进口, 实现贸易
顺差 。
4,凯恩斯主义的超保护贸易学说
John Maynard Keynes
1883-1946
Fritz Machlup
1902-1983
马克卢普, 美国经济
学家, 代表作, 国际
贸易与国民收入乘数,
( 1943) 。
Roy F,Harrod
1900-1979
哈罗德, 英国经济学家, 代
表作, 国际经济学,
( 1933),, 动态经济学导
论, ( 1948) 。
在凯恩斯的投资乘数论的基础上, 他的追随
者引申出了对外贸易乘数论 。 他们认为, 如果一
个国家进行对外贸易而获得顺差, 可以和增加国
内投资起同样的作用 。 因为贸易顺差可使该国支
付手段扩大, 利息率降低, 从而起到刺激投资,
扩大就业和增加国民收入的效果, 长此下去贸易
顺差可以导致国民收入的倍增 。
阿根廷经济学家劳拉 ·普雷维
什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上, 提
出了中心 -外围理论 。 他把国际经
济体系分为中心和外围两大部分 。
他认为, 在战后建立的旧的国际
经济秩序中, 由发达国家组成的
中心国家处于主宰地位, 由发展
中国家组成的外围国家处于依附
地位 。 传统的国际贸易, 国际分
工理论只能适用于中心国家之间,
不能适用于中心国家与外围国家
之间 。 他认为, 外围国家贸易条
件在不断恶化 。
5,普雷维什的中心 -外围理论
Raul Prebisch
1901-1985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以加拿大英属哥伦比
亚大学教授詹姆斯 ·布朗德, 巴巴拉 ·斯潘塞等人
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
理论 。 所谓战略性贸易政策, 是指一国政府在
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 可以凭借生产
补贴, 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
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 增强其在国际市
场上的竞争力, 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
收益, 并借机夺取他国市场份额和工业利润 。
6,战略性贸易政策论
James Brander Barbara Spencer
第三节 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
一,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 GATT)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 and Trade,GATT), 简称关贸总协定或总
协定, 是在美国的策动下由 23个国家于 1947年 10
月 30日在日内瓦签订并于 1948年正式生效的关于
调整缔约国对外贸易政策和国际贸易关系方面的
相互权利, 义务的国际多边协定 。
( 一 ) GATT概述
GATT的宗旨是:各缔约国本着提高生活水
平, 保证充分就业, 保障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稳
定增长, 充分利用世界资源, 扩大商品生产和交
换, 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来处理它们在贸易和
经济发展方面的相互关系, 彼此减让关税, 取消
各种贸易壁垒和歧视性待遇, 实现贸易自由化 。
GATT规定了许多关于贸易的国际规则, 但
其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四条:
? 无歧视性待遇原则 。 又称非歧视原则, 无差别待遇原则 。
它规定缔约国在与贸易相关的事项中相互之间不得有任何
歧视, 主要是通过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来实现,
也是公平贸易原则的体现 。
? 关税减让原则 。 它是关贸总协定的主要宗旨, 也是多边贸
易谈判的核心活动 。
? 取消数量限制原则 。 它要求任何缔约国除征收关税或其他
费用外, 不得设立或维持配额, 进出口许可证或其他措施
以限制或禁止其他缔约方领土的产品的输入, 或向其他缔
约国领土输出或销售产品 。
? 透明度原则 。 它要求缔约国实施的有关贸易的法律, 规章,
政策必须公布于众, 使各贸易伙伴了解其内容 。
GATT最重要的活动就是组织进行多边贸易谈
判 。 在 GATT体制下, 共完成了 8轮多边贸易谈判,
使多边贸易体制得到不断强化 。
( 二 ) GATT体制的强化
表 5.3.1 GATT八 轮多边贸易谈判情况
届次 谈判时间 谈判主要成果
1 1947.4-1947.10 达成 45000项商品的关税减让, 使占进口值 54%的商品平均降低关税 35%。
2 1949.4-1949.10 达成近 5000项商品的关税减让, 使应征税进口值56%的商品平均降低关税 35%。
3 1950.9-1951.4 达成近 9000项商品的关税减让, 使占进口值 11.7%的商品平均降低关税 26%。
表 5.3.1(续)
届次 谈判时间 谈判主要成果
4 1956.1-1956.5 达成近 3000项商品的关税减让, 使占进口值 16%的商品平均降低关税 15%。
5 1960.9-1962.7 达成 44000项商品的关税减让, 使占进口值 20%的商品平均降低关税 20%。
6 1964.5-1967.6 以关税统一减让的方式就影响世界贸易额约 400亿美元的商品达成关税减让, 使关税税率平均水平下降 35%。
7 1973.9-1979.4
关税水平下降 35%,使发达国家制成品关税降至 4.7%,
达成多项非关税壁垒和守则, 通过了给予发展中国家优
惠待遇的, 授权条款, 。
8 1986.9-1994.4
关税水平下降 33%,使发达国家工业品平均关税降为
3.6%左右;达成包含近 40个协议和决定的最后文件, 其
中包括, 农产品贸易协议, 和, 服务贸易协议,, 最重
要的是, 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 。
在上述 8轮谈判中, 第 1轮和第 8轮最为重要 。 第
1轮谈判不仅为 GATT的签订提供了保证, 而且创下
了大规模多边关税和贸易谈判的成功先例;第 8轮
谈判是 GATT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一轮多边贸易谈
判, 无论从规模, 参加方数目来看, 还是从议题内
容和涉及面来看, 都大大超过 GATT设立以来的所
有多边贸易谈判, 特别是签署了, 建立世界贸易组
织的协议, 。 这也是对 20世纪 40年代联合国贸易与
就业会议建立国际贸易组织目标的圆满完成 。
关贸总协定尽管只是一个临时性的, 君子协
定,, 只是一个准国际性组织, 但在国际上素有
,经济联合国, 之称, 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
银行一起构成国际经济贸易体系的三大支柱, 对于
战后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保证和推动
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三 ) GATT的积极作用
1,作为国际贸易的, 谈判场,, 启动和推进了
各国的贸易自由化进程, 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
2,作为国际贸易争端的解决场所, 缓和和解决
了各缔约方在国际贸易中的矛盾和摩擦 。
3,形成了一套有利于国际贸易发展的政策体系 。
4,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
5,对于发展中国家贸易和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
一定的推动作用 。
6,向各缔约方提供经济贸易信息 。
7,通过第 8轮多边贸易谈判, 在国际服务贸易,
知识产权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领域达成了诸多协议,
从更广泛的领域和更深的层次上推动了世界贸易的
增长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促进了世界统一大市场的
形成 。
关贸总协定是非正式的国际组织, 存在许多难
以克服的内在缺陷 。 在日益加速的经济全球化潮流
面前, 其局限性愈发明显和突出, 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方面:
( 四 ) GATT的局限性
1,从机构性质来看, 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
性的协定, 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 不具有法人
地位, 或者说不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 。 这就妨碍了
其活动的正常运行, 限制了其功能的发挥, 使其管
理和协调国际贸易的权威性大打折扣 。
2,从管辖范围来看, 关贸总协定的管辖范围过
于狭窄 。
3,从贸易规则来看, 关贸总协定的规则很不严
格, 存在许多漏洞 。
4,从争端解决机制来看, 关贸总协定的争端解
决机制存在严重缺陷 。
5,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利益在关贸总协定中没
有得到充分体现 。
6,关贸总协定对中国及冷战时期属于, 东方阵
营, 的国家采取歧视态度 。
关贸总协定的上述局限性决定了它已经无法适
应新形势的需要 。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它必然被新
的更加完善的多边贸易体制即世界贸易组织所取代 。
二、世界贸易组织 ( WTO)
世界贸易组织 (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简称世贸组织 。 它是根据乌拉圭回合多
边贸易谈判达成的, 建立世纪贸易组织协定, 于
1995年 1月 1日建立, 取代原关贸总协定, 并按照
乌拉圭回合多边谈判达成的最后文件所形成的一
整套协定和协议的条款作为国际法律规则, 对各
成员国之间经济贸易关系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监督,
管理和履行的正式国际经济组织 。
( 一 ) WTO概述
,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 的序言中, 规
定了 WTO的宗旨是:
?提高生活水平, 保证充分就业, 大幅度稳步地
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
?扩大货物, 服务的生产和贸易;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各成员应促进对世界
资源的最优利用, 保护环境, 并以符合不同经
济发展水平下各自成员需要的方式, 加强采取
各种相应的措施;
?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 尤其是最不发达国
家, 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水平
相应的份额和利益 。
WTO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的, 包括货物,
服务, 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及知识产权等在内的更
具活力, 更持久的多边贸易体制, 以落实 GATT
贸易自由化的成果和乌拉圭回合所达成的所有成
果 。
( 二 ) WTO面临的挑战
?西方贸易大国操纵多边贸易体制决策进程的现
象仍然存在并很严重 。
?多边贸易体制覆盖的范围存在局限性 。
?区域主义对多边贸易体制构成严峻挑战 。
? WTO面临着最不发达国家被, 边缘化, 的倾向 。
( 三 ) WTO的前景
? WTO将进一步促进国际贸易体制健康发展 。
? WTO将进一步促进各成员方及全球贸易的发展 。
? WTO将进一步顺应时代潮流, 为在经济全球化
进程中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做出更大的贡献 。
WTO将在世界经济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参考文献
1,陶季侃, 姜春明:, 世界经济概论,, 天津人
民出版社, 2003年版 。
2,池元吉:, 世界经济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
3,季铸:, 世界经济导论,, 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 。
4,陈同仇, 薛荣久:, 国际贸易,, 对外经济贸
易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
战后国际贸易
理论与政策的演变
商品贸易不仅是一种使国家之间交往具
有意义的值得称誉的活动, 而且, 如果某些
规则得到严格遵守的话, 它恰恰是检验一个
王国是否繁荣的试金石 。
—— 托马斯 ·孟 ①
① 托马斯 ·孟( Thomas Mun, 1571-1641 ):英国经济学家 。
第一节 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
战后,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国际
化的加深, 各国之间相互依赖与相互竞争的程度
日益加深 。 为了保持和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
力, 世界许多国家积极努力寻求与其他国家合作,
通过优惠贸易安排, 自由贸易区, 关税同盟, 共
同市场等不同方式, 组建区域经济贸易集团, 实
现区域内商品, 资本, 劳动力和服务等的自由流
动 。 同时, 跨国公司也有了比较迅猛的发展 。 这
一切都推动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使国际贸易
的规模, 结构, 范围, 内容和方式等都发生了巨
大的变化 。
一、国际贸易增长迅速
战后, 在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下, 各国之间
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
其发展速度是历史上未出现过的, 其具体表现就
是国际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不仅比战前要快, 而
且比生产增长速度快 。 下面我们通过一系列的统
计数据来体会这种迅猛的增长势头 。
1948-1997
世界货物贸易增长 世界生产量增长
14倍 5.2倍
1948-1999
世界出口贸易年均增长率 世界产出年均增长率
5.8% 3.6%
表 5.1.1
表 5.1.2
579
15241
65900
74300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70000
80000
1950 1979 1997 2001
单位:亿美元
图 5.1.1 世界出口总额
?科技革命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和
物质基础 。
?战后生产国际化的加快, 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
供了一个稳定的载体 。
?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不断出现, 为国际贸易的
发展创造了越来越好的局部发展的环境 。
?国际性经济组织的建立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创造
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
当代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二、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
战前, 国际贸易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一直较
高, 1938年初级产品比重达到 59.2%,工业制成品
占 40.8%。 这主要是由于发达国家为满足制造业和
人们的生活需要, 从国外大量进口原料, 燃料和
食品等造成的 。 战后, 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重大
变化,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相应地发生重大变化,
其趋势是初级产品比重下降, 工业制成品比重上
升 。 从 1953年起, 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开始超过
初级产品所占比重 。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
年 份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初级产品出口占总出口的百分比 59.0 45.0 37.0 39.0 26.5
制成品出口占总出口的百分比 41.0 55.0 65.0 61.0 70.6
表 5.1.3 世界商品出口结构的变化
我们来看趋势图:
0
10
20
30
40
50
60
7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初级产品 制成品
图 11.1.2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不可再生的原材料的节约,
并发明了以廉价原材料合成的复合材料, 从而减
少了资源缺乏的国家对进口原材料的依赖 。
?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带来了制成品贸易的增加 。
?伴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 各国消费中食品, 低附
加价值品所占的比重相对下降, 耐用消费品等工
业制成品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 。
造成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三、地区贸易发展不平衡
在世纪之交的 5年间各地区对外贸易在全球对
外贸易中的比重有明显的不同, 从变化的情况看,
亚洲对外贸易所占比重增长得最快, 转型国家次之,
拉美第三, 而非洲的比重没有任何增长 。 同期, 北
美和西欧对外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有所下降 。
从总的情况看, 北美, 西欧和亚洲三者加在一起的
贸易额 1997年为 86.1%,2001年为 83.6%。 我们来
看一组具体的数据 。
由此似乎可以得出结论, 主要贸易地区在对外
贸易中的比重仍然较高, 拉美和转型国家对外贸易
正在恢复和发展之中, 亚洲将是对外贸易增长特别
引人注目的地区 。
北美 拉丁美洲 西欧 转型国家 非洲 中东 亚洲
1997 17 5.2 42.9 3.4 2.3 3.1 26.2
2001 16.1 5.7 40.3 4.6 2.3 3.9 27.1
表 5.1.4 各地区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
单位,%
? 发达国家,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和
地区主要集中在上述三个区域, 他们在对外贸易中的
地位是其经济发展程度和速度的反映 。
? 发达国家生产结构调整趋向于更多地生产和出口高技
术产品, 这些产品的高附加价值以及较高的利润水平
刺激了这些国家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 比起发展中国
家的初级产品和原材料出口具有较强的竞争性 。
? 国际贸易的发展具有某种惯性, 贸易关系比较密切的
国家之间会创造出更高的相互依赖度, 对外贸易趋向
于集中在某些地区 。
各地区贸易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
四、服务贸易迅速发展
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 以物质生产为
主, 世界贸易的主体是货物贸易 。 进入服务经济
时代, 物质生产的比例随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
比例提高而不断下降, 与服务经济相适应的世界
贸易也随之改变, 服务贸易随着服务经济的快速
发展得到加强 。 国际服务贸易是以获取经济收益
为目的的非物质产品的跨国界交易活动的总称 。
战后, 特别是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国际服务贸易
发展十分迅速, 超过了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 我
们来看一组统计数据 。
710
4050
10800
12950
14400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1970 1982 1992 1997 2001
3635
19007
13166
53974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1980 1998
服务贸易 货物贸易
单位:亿美元
单位:亿美元
图 5.1.3 世界服务贸易总额
图 5.1.4 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增长对比
?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使产业划分日趋细
化, 各产业相互依赖日益加深, 从而为生产顺利
进行而产生的服务部门日趋扩大和增多 。
?各国收入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消费的需求也日趋
细化, 多层次的消费需要使服务业有了明显的发
展 。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 。
?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
?国际间技术贸易的发展 。
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有着深刻的原因:
五、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日趋密切
据统计, 二战后初期, 各国对外贸易的平均
依赖度仅为 7% 左右, 到 2001年这一指标达到 20%
以上 。 经济学家们将这种现象概括为, 对外贸易
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
( 一 ) 对外贸易对各国经济增长, 从而对世界
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或影响日趋增加 。
可以说, 没有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难以开展
国际贸易活动, 甚至可以说, 经济发展水平的高
低决定了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 从直观上看, 凡
是经济规模相对比较大的国家, 对外贸易的发展
规模也比较大, 特别是大国的情况更是如此 。
( 二 ) 对外贸易又依赖于经济的增长 。
对于有些国家而言,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
出来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有不同 。
在经济的发展或起飞阶段,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
的因果关系表现为国际贸易是, 因,, 经济发展
是, 果, 。 随着该国经济的发展和成熟, 对外贸
易成为经济增长的结果 。
六、国际贸易秩序逐步强化
战后的国际贸易不仅延续了原有的国际贸易
惯例或规则, 以保证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 更重
要的是, 为保证各国之间的贸易在比较自由的贸
易环境下开展, 从 1948年 1月开始启动了旨在促进
贸易自由化, 减少贸易壁垒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随后于 1995年 1月 1日建立的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取
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行使促进贸易自由化的职
能 。 从全球贸易秩序的角度看, 多边贸易体制所
倡导的贸易自由化和协调, 约束各国对外贸易政
策的协议,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
此外, 在地区层次上, 各地理上相邻的国家
之间为了稳定他们之间的贸易关系, 保证各自对
外贸易市场的稳定, 各国政府出面纷纷建立起区
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期望通过这种一体化协议实
现成员国之间贸易的自由化 。 许多国家之间还签
订了相互给予贸易优惠待遇的长期协定 。 这些都
对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
第二节 国际贸易政策及理论演变
国际贸易政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对外进行
商品, 服务和技术交换活动时所采取的政策 。 从
单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出发, 有关国际贸易的政
策就是对外贸易政策, 它有两种基本类型, 即自
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
自由贸易政策 是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
干预, 减免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 让商品和服务等自由
进出口, 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
保护贸易政策 是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
通过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
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国外商品的竞争;同时对本国出口
商品给予优惠或补贴, 鼓励扩大出口, 以提高本国商品
和服务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
一、自由贸易政策及理论的演变
从历史上看, 自由贸易政策盛行的时期主要
有两个阶段:
1,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自由贸易政策
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 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占据统治地位, 自由贸易政策是这一时期国际
贸易政策的基调 。 自由贸易的政策主张是从 18世
纪末开始形成的, 19世纪 70年代达到高峰 。 但由
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西方国家在这一时期
的对外贸易政策也不相同 。
( 一 ) 自由贸易政策的演变
2,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初期的贸易自由化
战后,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从
50年代到 70年代初期, 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贸易
自由化浪潮 。 这段时期贸易自由化的表现主要有
两个方面:一是关税大幅度降低;二是非关税壁
垒逐渐减少 。 这段时期的贸易自由化是在西方国
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日益加强的条件下出现的 。
它既反映了垄断资本的利益, 也反映了生产力和
世界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 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同
保护贸易政策相结合的有差别, 有选择的贸易自
由化 。
最早提出自由贸易主
张的是法国的重农学派,
其代表人物是法国著名经
济学家魁奈 。 重农学派主
张以农产品为中心开展自
由贸易, 反对重商主义的
贸易保护政策, 反对课征
高额关税 。
( 二 ) 自由贸易理论的演变
1,重农学派及休谟的自由贸易理论
Fran?ois Quesnay
1694-1774
David Hume
1711-1776
英国学者休谟发展了重农学派
的自由贸易思想, 提出了, 物价与
金银流动的调整机能, 理论 。 该理
论认为, 一国入超, 黄金将流出,
国内货币供给量减少, 物价下跌,
本国产品将更具国际竞争力, 出口
将增加;反之, 一国出超, 黄金将
流入, 国内货币供给量自动增加,
国内物价上升, 相比之下, 外国产
品将变得更便宜, 进口将增加 。 这
样, 在物价与金银流动的调整下,
贸易不平衡情况会自然得到改善,
政府所采取的贸易保护政策毫无意
义 。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 资
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
要奠基人之一, 国际分工和
国际 贸易理论 的创始者 亚
当 ·斯密在其 1776 年出版的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
研究, ( 简称, 国富论, )
一书中, 批判了重商主义,
创立了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
经济理论 。 在国际分工和国
际贸易方面, 他提出了绝对
成本论, 亦称绝对利益论或
绝对优势论 。
2,斯密的绝对成本论
斯密认为, 有利的自然禀赋
或后天的有利条件可以使一个国
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绝对低于
别国, 因而在该产品的生产和交
换上处于绝对有利的地位 。 各国
按照各自的有利条件进行分工和
交换, 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将会
使各国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从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
物质财富, 并使各国从贸易中获
利 。
Adam Smith
1723-1790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大卫 ·李嘉图
他在 1817年出版的, 政治经济学与
赋税原理, 一书中提出了以自由贸
易为前提的, 比较成本论, 。 李嘉
图提出的比较成本学说, 先后为英
国和世界其他许多国家所接受, 成
为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强大思想武
器 。 在以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为核
心的自由贸易思想的影响下, 英国
在 1820年以后的近一个世纪内, 推
行了一整套自由贸易政策, 为其向
海外扩张和最终取得世界霸主地位
发挥了重要作用 。
2,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
David Ricardo
1772-1823
李嘉图认为, 国家间应按, 两优取其重, 两
劣取其轻, 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 。 也就是说,
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有
利地位, 但有利的程度不同, 而另一个国家在两
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 但不利
的程度不同, 前者应专门生产相对来说更为有利
的产品, 后者应专门生产不利程度最小的产品 。
通过对外贸易, 双方都能从中获益, 并实现社会
劳动的节约 。
约翰 ·穆勒, 英国著
名经济学家 。 他在 1848年
出版的, 政治经济学原理
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用,
一书中提出了相互需求论,
对比较成本论做了重要的
补充和说明 。
3,穆勒和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
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
穆勒认为, 贸易条件及其变动主要由两国对
贸易对象国商品的相互需求强度决定的 。 在国际
间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范围内, 一国对另一国
出口商品的需求越强, 而另一国对该国出口商品
的需求越弱, 则贸易条件对该国越不利, 该国通
过对外贸易获取的利益就越少;反之, 则对该国
有利, 该国的获利就越多 。 国际间交换比例越接
近于本国国内的交换比例, 对本国越不利, 本国
获取的贸易利益就越少, 因为越接近本国国内交
换比例, 说明本国在国际上换回的商品量越接近
于分工和交换前的国内的生产量;反之, 国际间
商品交换比例越接近对方国家的国内交换比例,
对本国越有利, 贸易利益越大 。
马歇尔是英国著名经济
学家, 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 。
其代表作是 1879年出版的
,国际贸易纯理论, 和 1890
年出版的, 经济学原理, 等 。
马歇尔运用提供曲线 ( 又称
相互需求和供给曲线 ) 来说
明商品供给和需求如何共同
决定贸易条件及其变动情况 。
他运用几何图解的方法使穆
勒的相互需求理论更加前进
一步, 表达也更加清晰明确 。
Alfred Marshall
1842-1924
瑞典著名经济学家厄
里 ·赫克歇尔 ( Eli Heckscher,
1879-1952) 于 1919年发表了
题为, 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
的影响, 的重要论文, 提出
了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论点 。
他的学生伯蒂尔 ·俄林在 1933
年出版的, 区域贸易与国际
贸易, 一书中, 对要素禀赋
理论做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
善, 并因此于 1977年获得了
诺贝尔经济学奖 。
5,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论
Bertil Ohlin
1899-1979
要素禀赋理论 ( 也称 H-O理论 ) 认为, 一
国应出口那些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
生产要素的商品, 而进口那些密集使用该国相
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的商品 。 换句话说,
劳动力充裕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而进
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反之, 资本充裕的国家出
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
二、保护贸易政策及理论的演变
从历史上看, 保护贸易政策盛行的时期主要
有如下四个阶段:
( 一 ) 保护贸易政策的演变
? 16-18世纪的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
? 19世纪 70年代至一战前的保护贸易政策;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超保护贸易政策;
? 20世纪 70年代中期至今的新贸易保护主义 。
重商主义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 二 ) 保护贸易理论的演变
1,重商主义
( 1) 早期的重商主义 ( 15世纪 -16世纪中叶 )
早期的重商主义学说叫货币差额论, 也称重
金主义或货币主义 。 早期重商主义者把增加国内
货币积累, 防止货币外流视为对外贸易政策的指
导原则, 认为国家应该采取行政或立法手段, 直
接控制货币流动, 禁止金银输出 。 在对外贸易方
面, 注重, 少买, 和, 限入,, 最好是只卖不买,
使每笔交易和对每个国家都保持顺差, 以使金银
流入国内 。
( 2) 晚期的重商主义 ( 16世纪下半叶 -17世纪 )
晚期重商主义学说又叫贸易差额 。 晚期重商
主义者认为, 国家应该允许金银 ( 货币 ) 流出,
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鼓励和扩大出口, 即更注重
,多卖, 和, 奖出,, 以保持和增加贸易顺差 。
他们信奉, 货币产生贸易, 贸易增加货币, 。 但
他们认为, 必须遵守一条原则, 即保持总贸易差
额是顺差 。
亚历山大 ·汉密尔顿是美国
的开国元勋, 政治家和金融家,
美国独立后的首任财政部长 。 他
于 1791年 12月向美国国会递交了
一份, 关于制造业的报告, 。 在
该报告中, 他阐述了保护和发展
制造业的必要性, 极力主张美国
应该实行保护关税政策 。 他的政
策主张对美国政府的内外经济政
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促
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2,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论
Alexander Hamilton
1757-1804
弗里德里希 ·李斯特是德国
政治家, 理论家, 经济学家 。
1841年, 他出版了主要代表作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一
书 。 在该书中, 他抨击了古典
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 发展了
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论, 提出
了以生产力理论为基础, 以经
济发展阶段论为依据, 以保护
关税制度为核心, 为经济落后
国家服务的保护幼稚工业论 。
3,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论
Friedrich List
1789-1846
李斯特认为,, 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
不知要重要多少倍,, 因为有了生产力的发展, 就
有了财富本身 。 从国外进口廉价的商品, 短期内可
以获得贸易利益, 但这样做使本国的工业得不到发
展, 以致长期处于落后和依附的地位 。 他认为, 古
典派自由贸易理论只单纯追求当前财富交换的短浅
利益, 而不考虑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 。 他还认为,
各国的经济发展必须经过五个阶段, 即原始未开化
时期, 畜牧时期, 农业时期, 农, 工业时期和农,
工, 商业时期 。 处于不同阶段的国家应实行不同的
对外贸易政策 。 他认为, 当时德国正处于农, 工业
阶段, 处于类似英国发展初期的状况, 必须实行保
护贸易政策 。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
和他的追随者马克卢普, 哈罗
德等人的有关国际贸易的观点
对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产
生了深刻的影响 。 他们推崇重
商主义的保护贸易理论, 对古
典学派的国际贸易理论进行了
严厉批评, 主张国家干预, 强
调应推行超保护贸易政策, 扩
大出口, 减少进口, 实现贸易
顺差 。
4,凯恩斯主义的超保护贸易学说
John Maynard Keynes
1883-1946
Fritz Machlup
1902-1983
马克卢普, 美国经济
学家, 代表作, 国际
贸易与国民收入乘数,
( 1943) 。
Roy F,Harrod
1900-1979
哈罗德, 英国经济学家, 代
表作, 国际经济学,
( 1933),, 动态经济学导
论, ( 1948) 。
在凯恩斯的投资乘数论的基础上, 他的追随
者引申出了对外贸易乘数论 。 他们认为, 如果一
个国家进行对外贸易而获得顺差, 可以和增加国
内投资起同样的作用 。 因为贸易顺差可使该国支
付手段扩大, 利息率降低, 从而起到刺激投资,
扩大就业和增加国民收入的效果, 长此下去贸易
顺差可以导致国民收入的倍增 。
阿根廷经济学家劳拉 ·普雷维
什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上, 提
出了中心 -外围理论 。 他把国际经
济体系分为中心和外围两大部分 。
他认为, 在战后建立的旧的国际
经济秩序中, 由发达国家组成的
中心国家处于主宰地位, 由发展
中国家组成的外围国家处于依附
地位 。 传统的国际贸易, 国际分
工理论只能适用于中心国家之间,
不能适用于中心国家与外围国家
之间 。 他认为, 外围国家贸易条
件在不断恶化 。
5,普雷维什的中心 -外围理论
Raul Prebisch
1901-1985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以加拿大英属哥伦比
亚大学教授詹姆斯 ·布朗德, 巴巴拉 ·斯潘塞等人
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
理论 。 所谓战略性贸易政策, 是指一国政府在
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 可以凭借生产
补贴, 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
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 增强其在国际市
场上的竞争力, 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
收益, 并借机夺取他国市场份额和工业利润 。
6,战略性贸易政策论
James Brander Barbara Spencer
第三节 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
一,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 GATT)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 and Trade,GATT), 简称关贸总协定或总
协定, 是在美国的策动下由 23个国家于 1947年 10
月 30日在日内瓦签订并于 1948年正式生效的关于
调整缔约国对外贸易政策和国际贸易关系方面的
相互权利, 义务的国际多边协定 。
( 一 ) GATT概述
GATT的宗旨是:各缔约国本着提高生活水
平, 保证充分就业, 保障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稳
定增长, 充分利用世界资源, 扩大商品生产和交
换, 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来处理它们在贸易和
经济发展方面的相互关系, 彼此减让关税, 取消
各种贸易壁垒和歧视性待遇, 实现贸易自由化 。
GATT规定了许多关于贸易的国际规则, 但
其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四条:
? 无歧视性待遇原则 。 又称非歧视原则, 无差别待遇原则 。
它规定缔约国在与贸易相关的事项中相互之间不得有任何
歧视, 主要是通过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来实现,
也是公平贸易原则的体现 。
? 关税减让原则 。 它是关贸总协定的主要宗旨, 也是多边贸
易谈判的核心活动 。
? 取消数量限制原则 。 它要求任何缔约国除征收关税或其他
费用外, 不得设立或维持配额, 进出口许可证或其他措施
以限制或禁止其他缔约方领土的产品的输入, 或向其他缔
约国领土输出或销售产品 。
? 透明度原则 。 它要求缔约国实施的有关贸易的法律, 规章,
政策必须公布于众, 使各贸易伙伴了解其内容 。
GATT最重要的活动就是组织进行多边贸易谈
判 。 在 GATT体制下, 共完成了 8轮多边贸易谈判,
使多边贸易体制得到不断强化 。
( 二 ) GATT体制的强化
表 5.3.1 GATT八 轮多边贸易谈判情况
届次 谈判时间 谈判主要成果
1 1947.4-1947.10 达成 45000项商品的关税减让, 使占进口值 54%的商品平均降低关税 35%。
2 1949.4-1949.10 达成近 5000项商品的关税减让, 使应征税进口值56%的商品平均降低关税 35%。
3 1950.9-1951.4 达成近 9000项商品的关税减让, 使占进口值 11.7%的商品平均降低关税 26%。
表 5.3.1(续)
届次 谈判时间 谈判主要成果
4 1956.1-1956.5 达成近 3000项商品的关税减让, 使占进口值 16%的商品平均降低关税 15%。
5 1960.9-1962.7 达成 44000项商品的关税减让, 使占进口值 20%的商品平均降低关税 20%。
6 1964.5-1967.6 以关税统一减让的方式就影响世界贸易额约 400亿美元的商品达成关税减让, 使关税税率平均水平下降 35%。
7 1973.9-1979.4
关税水平下降 35%,使发达国家制成品关税降至 4.7%,
达成多项非关税壁垒和守则, 通过了给予发展中国家优
惠待遇的, 授权条款, 。
8 1986.9-1994.4
关税水平下降 33%,使发达国家工业品平均关税降为
3.6%左右;达成包含近 40个协议和决定的最后文件, 其
中包括, 农产品贸易协议, 和, 服务贸易协议,, 最重
要的是, 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 。
在上述 8轮谈判中, 第 1轮和第 8轮最为重要 。 第
1轮谈判不仅为 GATT的签订提供了保证, 而且创下
了大规模多边关税和贸易谈判的成功先例;第 8轮
谈判是 GATT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一轮多边贸易谈
判, 无论从规模, 参加方数目来看, 还是从议题内
容和涉及面来看, 都大大超过 GATT设立以来的所
有多边贸易谈判, 特别是签署了, 建立世界贸易组
织的协议, 。 这也是对 20世纪 40年代联合国贸易与
就业会议建立国际贸易组织目标的圆满完成 。
关贸总协定尽管只是一个临时性的, 君子协
定,, 只是一个准国际性组织, 但在国际上素有
,经济联合国, 之称, 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
银行一起构成国际经济贸易体系的三大支柱, 对于
战后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保证和推动
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三 ) GATT的积极作用
1,作为国际贸易的, 谈判场,, 启动和推进了
各国的贸易自由化进程, 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
2,作为国际贸易争端的解决场所, 缓和和解决
了各缔约方在国际贸易中的矛盾和摩擦 。
3,形成了一套有利于国际贸易发展的政策体系 。
4,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
5,对于发展中国家贸易和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
一定的推动作用 。
6,向各缔约方提供经济贸易信息 。
7,通过第 8轮多边贸易谈判, 在国际服务贸易,
知识产权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领域达成了诸多协议,
从更广泛的领域和更深的层次上推动了世界贸易的
增长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促进了世界统一大市场的
形成 。
关贸总协定是非正式的国际组织, 存在许多难
以克服的内在缺陷 。 在日益加速的经济全球化潮流
面前, 其局限性愈发明显和突出, 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方面:
( 四 ) GATT的局限性
1,从机构性质来看, 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
性的协定, 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 不具有法人
地位, 或者说不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 。 这就妨碍了
其活动的正常运行, 限制了其功能的发挥, 使其管
理和协调国际贸易的权威性大打折扣 。
2,从管辖范围来看, 关贸总协定的管辖范围过
于狭窄 。
3,从贸易规则来看, 关贸总协定的规则很不严
格, 存在许多漏洞 。
4,从争端解决机制来看, 关贸总协定的争端解
决机制存在严重缺陷 。
5,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利益在关贸总协定中没
有得到充分体现 。
6,关贸总协定对中国及冷战时期属于, 东方阵
营, 的国家采取歧视态度 。
关贸总协定的上述局限性决定了它已经无法适
应新形势的需要 。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它必然被新
的更加完善的多边贸易体制即世界贸易组织所取代 。
二、世界贸易组织 ( WTO)
世界贸易组织 (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简称世贸组织 。 它是根据乌拉圭回合多
边贸易谈判达成的, 建立世纪贸易组织协定, 于
1995年 1月 1日建立, 取代原关贸总协定, 并按照
乌拉圭回合多边谈判达成的最后文件所形成的一
整套协定和协议的条款作为国际法律规则, 对各
成员国之间经济贸易关系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监督,
管理和履行的正式国际经济组织 。
( 一 ) WTO概述
,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 的序言中, 规
定了 WTO的宗旨是:
?提高生活水平, 保证充分就业, 大幅度稳步地
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
?扩大货物, 服务的生产和贸易;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各成员应促进对世界
资源的最优利用, 保护环境, 并以符合不同经
济发展水平下各自成员需要的方式, 加强采取
各种相应的措施;
?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 尤其是最不发达国
家, 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水平
相应的份额和利益 。
WTO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的, 包括货物,
服务, 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及知识产权等在内的更
具活力, 更持久的多边贸易体制, 以落实 GATT
贸易自由化的成果和乌拉圭回合所达成的所有成
果 。
( 二 ) WTO面临的挑战
?西方贸易大国操纵多边贸易体制决策进程的现
象仍然存在并很严重 。
?多边贸易体制覆盖的范围存在局限性 。
?区域主义对多边贸易体制构成严峻挑战 。
? WTO面临着最不发达国家被, 边缘化, 的倾向 。
( 三 ) WTO的前景
? WTO将进一步促进国际贸易体制健康发展 。
? WTO将进一步促进各成员方及全球贸易的发展 。
? WTO将进一步顺应时代潮流, 为在经济全球化
进程中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做出更大的贡献 。
WTO将在世界经济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参考文献
1,陶季侃, 姜春明:, 世界经济概论,, 天津人
民出版社, 2003年版 。
2,池元吉:, 世界经济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
3,季铸:, 世界经济导论,, 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 。
4,陈同仇, 薛荣久:, 国际贸易,, 对外经济贸
易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