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世界经济发展中的
全球性问题
环境, 资源和人口问题是影响世界经济可持续
发展的全球性问题 。 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科学技
术的进步,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 全球性
问题也日益严重了 。 这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在经济
全球化时代所面临的共同的综合性挑战 。 能否正确
地认识和解决这些全球性问题,将直接世界经济和
其中的各国国民经济的共同命运 。
第一节 全球性问题的出现及其认识
一、全球性问题的出现
(一)全球性问题的概念
所谓全球性问题,是指在世界范围普遍存在、
关系到全人类根本利益、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及
未来命运的重大问题。
(二)全球性问题的出现
全球性问题由于工业化的发展和西方殖民活动
的扩展而生成,又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而加剧。
,世界自然保护大纲, (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
1980年)曾指出,人类史无前例的创造性和无与伦
比的破坏性与日俱增,是当代社会的两大突出特征。
人类对其创造能力无限制运用,对自然主宰意识的
膨胀推波助澜,在获得空前丰富物质财富的同时,
也对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造成极大破坏,招致众多
“麻烦”和困难。
诸如核扩散和军备控制困难、生态环境恶化、
资源的日益枯竭与巨大浪费、人口爆炸、发展与
环境的矛盾尖锐化等等,最终形成了诸多关系全
人类命运前途的重大问题,如环境问题、资源问
题、人口问题等。
20世纪中期以后,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
类对地球的作用力度快速增强,国际交往日益密
切,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走向国际化,全球化
进程逐渐加快。
经济全球化一方面使这些问题越加凸显、扩
大与加重,无论在规模、影响力或性质上都超越
国界、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布及全球,呈现出
普遍性特征;另一方面又使这些问题之间的联系
日益密切、深刻,相互缠绕,走向一体化,形成
一个不可分割的问题系统,呈现出整体性特征。
这又大大加重了问题的危机程度。
二、全球性问题的认识
罗马俱乐部在其第一个历史性文献, 增长的极
限, ( 1972年)中紧紧抓住了“人类困境”问题,首
次把全球性问题从以往的未来学研究中区分出来,
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俄罗斯全球性问题专家
阿 · 丘马科夫在 1994年出版的, 全球性问题哲学,
中,明确提出应把全球性问题作为一个系统,作为一
门全球学,进行专门研究。这标志着人类对全球性
问题认识的一大飞跃。因为,在理论上,其研究成
果可以说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乃至三
大领域交叉融合的产物。
三、全球化问题的特点
1.全面性
一方面,在人们经常提及的全球性问题中,
无论从量上还是从质上都在加重或突出着全球
性问题的代表性和严重性。另一方面,全球性
问题几乎涉及经济、文化、科技、政治及教育
等所有领域。
2.变动性
全球性问题不是固定不变的,其内容、数量及其
重要程度将随着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发生某些变化。
一方面,全球性问题以现代科技革命为背景和依托,
以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世界各国的
协调与合作为基础,通过人类主体对工业文明的理性
反思和实践活动,而使现有全球性问题不断得以解决。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进程的加速及影响
的扩大与深入,具有全人类意义的各种新产生的问题
不断进入全球性问题系统之中。
3.整体性
全球性问题是一个整体,有其发生、发展
的历史过程,其各个环节和部分之间也有一定
的深刻的必然联系和相互影响,有一定的整体
运动的普遍性和规律性,相应地也要求在解决
的方法和途径上同样具有整体性。当然,整体
性并不排斥对全球性问题作分门别类的研究。
4.急迫性
全球性问题是当今世界各种反映整个人类
生存严重危险的紧迫矛盾所构成的极为复杂的
系统。如果不予以严重关切,不采取得力措施
去着意解决,则会导致严重的、甚至是无可挽
回的后果,从而威胁人类的生存、安全乃至文
明的存亡等方面。
第二节 环境问题
人类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人
类的发展既可造成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又可极
大提高保护环境和生态的能力;优美适宜的生态和环
境可为人类发展和进步提供有力的保障,而生态的破
坏和环境的污染则会制约甚至动摇发展的基础。因此,
环境和生态保护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
(一)环境
环境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事物
的总体,它泛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
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
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风景名
胜区、自然保护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通过各种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而保持稳定,当外力
作用超过环境自我承受和调节能力时,则环境就会失衡和恶
化。
(二)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由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所引起
的周围环境结构和状态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反过
来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产生影响的状况。环境问
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方面。由于环境
问题影响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以环境问题又
是全球性问题。
二、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
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的经济活动基本上还只是自然生物
链中的一环,还不能主动打破生态平衡,因此,环境问题并
不突出。
农业社会时期,随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人类改造自
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环境问题也逐渐突出。“刀耕火种”式
的农业技术,造成了草原、森林的被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地
沙化。
18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工业革命的
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但是同
时也增强了人类破坏自然和毁坏自然的能力。在工业化和城
市化过程中,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20世纪 30年代以后,环境问题成为了全球性问
题。该阶段主要由于人口剧增,需求不断膨胀,各
国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大力发展煤炭、冶金、石
油化工、汽车、核能等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业,片
面追求经济增长,这些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经济
的快速增长,但由于产业是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主
凶”,形成了从陆地到海洋、从大气到河流、从城
市到乡村的全方位全球化的环境公害。
20世纪 30-60年代:八大公害事件
20世纪 70-80年代:十大公害事件
三、主要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一)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一些气体能够吸收地球
表面由于接收太阳光照而产生的红外线辐射,从而使
大气被“加热”的现象。自然温室效应对于保持地球
气温、维持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是必不可少的。但由
于人类工业生产和生活活动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温室
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烷烃等,从而造成气
温上升和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举世关注的环境问题。
温室效应引起的大气变化:
1.气候变暖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1倍,全球温度平均上升 3-5度。
2.海平面上升
如果 21世纪二氧化碳增加 1倍,海平面将上升 300-100厘
米。
3.水分失衡和生态变化
据美国科学家预测,当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 1倍时,俄
罗斯、美国会变干,而非洲、印度、澳大利亚则会变湿。
4.热带气旋北移
这是破环力极大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生成的必要条件
是洋面海水温度达 27.5度以上。
(二)酸雨问题
1.酸雨
酸雨指的是 PH值低于 5.6的天然降水,形成酸雨
的主要前体物是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当人为排放
这些酸性污染物将环境缓冲量(碱性物)逐渐消耗
殆尽时,酸雨就将从天而降。酸雨是以化工燃料为
能源的工业化产物,是空前污染积累性作用的结果。
2.酸雨的危害
( 1)土壤酸化
( 2)水体酸化
( 3)危害森林
( 4)污染海洋、造成海洋赤潮
( 5)酸雨还会对桥梁楼屋、船舶车辆、输电线路、铁路
轨道、机电设备等造成严重侵蚀。据专家介绍,古希腊、罗
马的文物遗迹风化加剧,罪魁祸首便是酸雨。在美国东部,
约 3500栋历史建筑和 1万座纪念碑受到酸雨损害。
酸雨的危害很大,酸雨导致的环境酸化是 20世纪最大的
环境问题之一,控制酸雨和全球酸化使人类走向可持续发展
所必须解决的重大全球性环境问题。
(三)化学品污染与废弃物越境转移问题
化学品丰富了人类生活,但带来了环境污染。
1.企业生产各种化学品的同时,排放出了大量
的废气、废水和废渣。
2.许多化学品的使用直接污染环境,如农药和
化肥。
3.更多的化学品在使用后被抛弃到环境中形成
了毒化环境的垃圾。
发达国家废弃物越境转移问题,
1.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将有毒有害废物转移到
既无有效检测手段,又无有效的安全处理措施的发
展中国家。据报道,OECD国家所产生的废物,至少
1/10是越境转移处理的。
2.发达国家将有污染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如农药生产部门、化工原料加工部门、染料生产部
门等等。
第三节 资源问题
资源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世界
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资源的丰裕度和组合状况,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和
经济优势,特别是在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不高,主要
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情况下,
资源状况对一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就更加
突出。
一、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一)资源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资源包括土地、矿产、水、森林
和草地,也包括资金、市场、信息和劳动力等。从
狭义上讲,资源仅指自然资源。
(二)资源的特点
1,有用性和稀缺性
资源的有用性主要是指资源可以产生经济价值
的特性。资源的有用性是构成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
主要因素,也是反映人类文明的重要条件。
资源的稀缺性是资源量的有限性:
( 1) 不可更新的耗竭性资源的储量有限。
( 2) 可重复利用的非耗竭性资源(如太阳能、
风能、水能等)的容量有限。
( 3) 可再生的耗竭性资源(如生物资源)的自
然再生能力有限。
2.可利用潜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
资源可利用潜力的无限性是指随着人类认识能
力的逐步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可以利用的
自然资源的范围和深度将不断扩大。
但是任何一种自然资源,其绝对量或是人类所
能利用的部分都是受到一定限制的。从这个角度讲,
资源具有有限性。
3.自然资源的财富性
自然资源是人类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也
是社会财富的来源,其本身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
重要财富。
二、全球性资源问题
(一)森林衰退问题
森林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可再生自然资源,同时又有巨大而无可替代的环境
功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需的条件。
近半个世纪世界森林衰退问题一直很严重。据
估计,全球森林总面积曾达到 70多亿公顷,到 1978
年已减少到 31亿公顷。
(二)土壤退化问题
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环境
污染的日益严重,土壤资源也发生迅速的退化。土
壤退化将导致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据估计,
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从 1975年的 0.32公顷减少为 2000
年的 0.15公顷。
土壤退化的类型主要有水蚀、风蚀、化学损蚀
和物理损蚀四类。目前,土地资源退化的突出问题
是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而导致的土地沙漠化问题。
(三)淡水不足问题
从全球看,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已成为当代
世界最严重和最重大的资源环境问题之一,也是未
来人类将面临的一个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据估算,
全世界大约有 20亿人口居住在缺水的地区,占全球
陆地面积的 60%。
淡水资源缺乏的原因:
1.用水量急增。从 1900到 1975年,世界农业用
水量增加了 7倍,工业用水量增加了 20倍。
2.全球气候恶化。
3.森林被破坏,导致土地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
第四节 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在所有全球性问题中处于核心地位,
影响和制约着其他全球性问题的状况和解决 。 人
口问题与持续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
人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 既是可持续发展的
目的, 又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 适度的人口规模
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而人口规模过大, 人口素
质不高, 则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
一、人口问题的概念
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由于人口数量增长过快而
发生的人口与自然资源利用及经济发展的不协调问
题。人口问题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它不
仅加重了前述的环境和资源问题,而且与资源和环
境问题交织在一起,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影
响。
二、全球人口的增长
人口(亿) 年代 所用时间(年)
统计
数据
10 1800 --
20 1930 130
30 1960 30
40 1975 15
50 1987 12
60 1999 12
预计
数据
70 2013 14
80 2028 15
表 11.4.1 全球人口每增长 10亿所用的时间
注:资料来自联合国社会经济司人口处
三、人口问题的严重性
全球人口的超速增长,产生了一系列难以克服
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为了维持庞大的世界人口,不
得不大量砍伐森林、开垦草原,无限度地掠夺所有
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以满足人类的各项基本需求,由
此导致了全球性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
等严重问题。特别是城市人口的膨胀,城区的不断
扩大,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使人口与粮食的
矛盾更加尖锐。
第五节 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世纪 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战略开始
注意到经济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人们越来越认识
到,环境和经济发展的总目标并不冲突;如果不
同时保护环境、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处理好人
口问题,就不会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或稳定增长。
也就是说,除非经济发展战略从制定到实施都保
护环境的长期可持续,否则就不可能有可持续发
展的经济。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一)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关于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定义
的界定,有一个发展过程。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
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世界环境与发
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 1987年)
被广泛接受和认可的定义是:
可持续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
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
义。 ?? 可持续发展涉及国内合作和跨越国界的合作。可持
续发展意味着走向国家和国际公平,包括按照发展中国家的
国家发展计划的轻重缓急及发展的目的,向发展中国家提供
援助。此外,可持续发展意味着要有一种支持性的国际环境,
从而导致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持续经济增长和发展,
这对于环境的良好管理也是很重要的。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
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
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再者,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在发展
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与思考,而不是在援助或发
展资助方面的一种新形式的附加条件。(第 15届联合国环境
规划署理事会,,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 1989年)
(二)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基本思想
1.发展
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但并非只包涵经
济发展。发展不仅表现在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
平与质量的提高,还表现在文学、艺术、科学的昌
盛,社会道德水平的进步,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生态
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等。
发展又受到三个因素的限制:
( 1)经济因素,即要求产出大于成本或至少与
成本平衡。
( 2)社会因素,即要求不违反基于传统、伦理、
宗教、习性等所形成的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社会
准则。
( 3)生态因素,即要求保持生态系统平衡。生
态因素限制是最根本的限制。
2.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 sustainability)是指一种可以
长久维持的过程或状态。人类的可持续性是由四
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部分组成,即生态可持
续性、资源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持
续性。其中,生态和资源可持续性是基础,经济
可持续性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性是目的。四者最
终的目的是保证“自然 —— 经济 —— 社会”复合
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3.公平性
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思想包括三个方面:
( 1)本代人的公平,即同代人之间的公平性。
要给世界以公平的分配和公平的发展权,就应当把
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特别优先的问题来考
虑。
( 2)代际间的公平,即世代之间的公平。
( 3)公平分配有限资源。
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萌芽、第一里程碑 ——, 人类环境宣言,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972)
明确提出 ——, 世界自然资源保护战略,
( IUCN, UNEP,WWF,1980)
正式提出 ——, 我们共同的未来,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3)
第二里程碑 ——,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21世纪议程,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992)
IUCN: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UNE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WWF: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
1992年以来,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联合国有关发
展问题一系列国际会议的指导思想。
1997年 6月,联合国召开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特
别会议,审议了 1992年里约热内卢会议以来各国贯
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
了今后的发展目标和行动举措。
目前,可持续发展思想已得到世界上不同经济
发展水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的普遍认同。
三、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协调
(一)国际立法
国际立法一直是协调国际活动、处理世界重大
问题的重要手段。在协调全球性环境问题时,国际
立法更加迫切。环境问题的综合性和跨领域性特点,
使有关环境的国际立法局有与其他法律不同的特点,
例如地域、空间的广阔性和调整范围的广泛性而形
成的高度综合性、政治性和科学技术高度结合以及
公平要求和公益性等。
(二)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的首要领域是经济合作,涉及外贸、
投资、债务、开发援助和国际金融等问题。可持续
发展要求改变发展中国家所受到的原料跌价、贸易
壁垒和保护主义、沉重的债务负担、发展资金流动
减少限制等限制,要求多边或双边专著机构注意分
析发展中国家的环境要求,同时着眼于缓解贫困和
改善环境。
(三)共同管理资源与环境
,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 指出,在实施全球
环境共同管理上,存在着法律、机构分工、部门不
协调以及缺乏熟练人员等问题,因而有必要加强立
法建设和组织机构的变革。就总体而言,通过国际
协调实施全球环境和资源的有效管理是必要的。目
前,已在海洋、外层空间和南极洲管理方面取得一
些进展,但是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国际协调。
(四)保障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环境
和平与安全问题直接对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因
此,各国应将国家安全的概念扩大到包括环境的安全
在内,增加消除贫困和恢复被破坏环境的开支。
(五)采取综合协调途径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国际协调要求国际以及国家
级协调战略的建立和采取协调行动,为此,要改革
独立、分散、各行其事的组织机构。
(六)建立公平
,关心世界:可持续发展战略, ( IUCN,
UNEP和 WWF的报告)将建立一个公平的世界为
20世纪 90年代重要的可持续发展的步骤,在即将
进入 21世纪之际,这项目标远未实现,仍需要大
量国际协调:向依赖非持续性行为生存的人们提
供生活手段,并使其逐渐转向可持续性;缓解穷
国的过度债务负担;加速向低收入国家转移对环
境无害或低害技术等。
参考文献
1.庄宗明:, 世界经济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
2,晓忠:, 全球性问题的挑战及其治理,,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季刊 ),2000年第 4期。
3.庄起善:, 世界经济新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年。